CN216673110U -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73110U
CN216673110U CN202123027256.6U CN202123027256U CN216673110U CN 216673110 U CN216673110 U CN 216673110U CN 202123027256 U CN202123027256 U CN 202123027256U CN 216673110 U CN216673110 U CN 216673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assembly
base
lens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272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272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73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73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73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主要是涉及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摄像模组包括:基座、载体组件、镜头组件、悬浮组件和防抖组件;基座设有收容槽;载体组件可悬浮于收容槽;镜头组件装配于载体组件上;悬浮组件设于基座和载体组件之间;悬浮组件包括设于基座和载体组件中的一者上的磁体、以及设于基座和载体组件中的另一者上的磁性件;其中,磁体与磁性件相配合使得载体组件悬浮于收容槽;防抖组件和磁体之一个设于基座上、另一个设于载体组件上;其中,防抖组件和磁体相配合可驱动载体组件相对于基座转动。本申请提供的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防抖组件即线圈与磁体配合,使得线圈在通电后可与磁体配合驱动载体组件相对于基座转动,以实现摄像模组的OIS功能。

Description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的不断普及,电子装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娱乐工具,人们对于电子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手机这类电子设备为例,用户对手机拍照功能的要求日益严苛,对摄像头模组及其相关结构件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尤其是摄像头模组的光学防抖对于提高拍照成片率和成片效果极为重要,基于此,如何提供具有优秀的光线防抖结构的摄像头模组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基座、载体组件、镜头组件、悬浮组件以及防抖组件;所述基座设有收容槽;所述载体组件可悬浮于所述收容槽;所述镜头组件装配于所述载体组件上;所述悬浮组件设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载体组件之间;所述悬浮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载体组件中的一者上的磁体、以及设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载体组件中的另一者上的磁性件;其中,所述磁体与所述磁性件相配合使得所述载体组件悬浮于所述收容槽;所述防抖组件和所述磁体之一个设于所述基座上、另一个设于所述载体组件上;其中,所述防抖组件和所述磁体相配合可驱动所述载体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以及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壳体与所述显示屏围设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摄像模组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其中,所述摄像模组被配置为可采集所述电子设备外部的光线。
本申请提供的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通过磁力配合的磁体和磁性件,使得载体组件可悬浮于基座的收容槽,进一步通过设置防抖组件即线圈与磁体配合,使得线圈在通电后可与磁体配合驱动载体组件相对于基座转动,以实现摄像模组的OIS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中摄像模组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实施例中A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共同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中摄像模组的结构拆分示意图。其中,电子设备1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便携装置。本实施例电子设备100以手机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显示屏10和壳体20。其中,显示屏10和壳体20连接并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101。该容置空间101可以用于设置摄像模组30、主板、电池等结构件,以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其中,显示屏10、摄像模组30等结构件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分别与主板、电池等电性连接,以使得他们能够得到电池的电能供应,并能够在主板的控制下执行相应的指令。基于此,摄像模组30可以位于显示屏10的一侧,并被配置为可采集电子设备100外部的光线(以下简称:外部光线)。
需要说明的是:以手机这类电子设备为例,摄像模组30可用于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前置摄像,其也可用于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后置摄像。即摄像模组30既可以为前置式的,也可以为后置式的。上述前置摄像指的可以是摄像模组30在靠近显示屏10一侧接收光线进行成像,而后置摄像可以是摄像模组30在背离显示屏10的一侧接收光线进行成像。
显示屏10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100提供图像显示功能,当用户使用电子设备100的拍摄功能时,显示屏10可以呈现摄像模组30的成像画面,以供用户进行观察和操作。该显示屏1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透明盖板、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透明盖板的表面可以具有平整光滑的特性,以便于用户进行点击、滑动、按压等触控操作。该透明盖板的材质可以是玻璃等刚性材质,也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无色聚酰亚胺(ColorlessPolyimide,CPI)等柔性材质。触控面板设置于透明盖板和显示面板之间,用于响应用户的触控操作,并将相应的触控操作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使得电子设备100能够对用户的触控操作做出相应的反应。显示面板主要用于显示画面,并可以作为交互界面而指示用户在透明盖板上进行上述触控操作。该显示面板可以采用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者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图像显示功能。在本实施例中,透明盖板、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之间可以借助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PSA(Pressure SensitiveAdhesive,压敏胶)等胶体贴合在一起。
壳体20可用于安装电子设备100所需的各类电子器件,且壳体20可与显示屏10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01。容置空间101可用于安装光学传感器等电子器件,以实现如指纹解锁、自动熄屏以及亮度自调节等功能。容置空间101还可用于安装如麦克风、扬声器、闪光灯、电路板以及电池的电子器件,以实现如语音交流、音频播放以及照明等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结合图2,摄像模组30收容于容置空间101,并被配置为可采集电子设备100外部的光线。该摄像模组30可包括基座31、载体组件32、驱动组件33以及镜头组件34。其中,基座31可用于将摄像模组30固定安装于容置空间101内,基座31可设有收容槽310。载体组件32可收容于收容槽310内,驱动组件33以及镜头组件34承载于载体组件32上。在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3可环绕于镜头组件34的外周缘设置,并可用于带动运动。其中,驱动组件33可以是基于电磁力驱动、压电陶瓷驱动、记忆合金驱动或者静电力驱动等驱动方式的结构件,例如,驱动组件33可以是基于电磁力驱动的音圈马达结构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驱动组件33可以使得摄像模组30实现自动对焦(Autofocus,AF)、光学防抖(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等功能中的一种或其组合。基于光学防抖技术,电子设备100(或摄像模组30)的陀螺仪侦测到镜头的微小的抖动,陀螺仪进一步将抖动信号传递至微处理器以计算出驱动组件33需要补偿的位移量,以使得驱动组件33根据镜头组件34的抖动方向及其位移量对镜头进行补偿,从而改善摄像模组30因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抖动而产生的成像不稳定。
申请人在研究中发现,诸如音圈马达之类的驱动组件33在实现光学防抖过程中,其一般是通过对镜头组件34进行平移来实现的。然而,在镜头组件34平移过程中,其镜头和图像传感器的光轴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拍摄成像的质量。另外,在镜头平移防抖过程中会导致视场角发生一定变化,从而导致在拍摄影像的过程中,影像的四角区域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抖动,成像效果较差。
基于此,申请人经过多次试验提出一种摄像模组,以在实现镜头防抖过程中可以较好地避免出现上述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4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摄像模组40可以应用于前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0。该摄像模组40可包括基座41、载体组件42、镜头组件43、悬浮组件44、防抖组件45、滤光片46以及图像传感器47。
基座41可用于将摄像模组40固定安装于容置空间101内,即基座41可通过螺接、插接、卡扣、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显示屏10和/或者壳体20的连接固定。其中,基座41可设有收容槽410,该收容槽410可用于收容载体组件42。在一实施例中,基座41可包括底板411以及自底板411的边缘延伸而出的侧板412,底板411和侧板412围设形成上述收容槽410。底板411和侧板412均可呈板状,当然也可呈其他形状,不作赘述。底板411和侧板412均可采用诸如金属、塑胶等硬质材料制成,以保证基座41以及摄像模组40的整体结构强度。底板411和侧板412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件,也可以是组装成型结构件。
载体组件42可悬浮于基座41的收容槽410,并可相对于基座41转动。载体组件42主要是用于承载镜头组件43、滤光片46以及图像传感器47,并能够带动镜头组件43相对于基座41转动以实现光学防抖。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载体组件42悬浮于收容槽410的大致意思是指:载体组件42与基座41间隔设置,即二者不直接接触或者部分区域接触即可实现载体组件42的定位。
在一实施例中,载体组件42可包括基板421、滤光载体422、镜头载体423以及防抖载体424。基板421可用于承载滤光载体422以及图像传感器47,滤光载体422可用于承载镜头载体423、防抖载体424以及滤光片46,镜头载体423可用于承载镜头组件43。
基板421可以为电路板,图像传感器47设于基板421靠近滤光片46的一侧,并可与基板421电性连接。图像传感器47可以主要是用于接收来自镜头组件43的光线,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以便于实现摄像模组40的成像需求。即图像传感器47可以被配置为将镜头组件43采集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其中,外部光线可依次穿过镜头组件43、滤光片46而作用于图像传感器47。图像传感器47可在镜头组件43的光轴方向(如图3中点划线所示)上与镜头组件43相对设置。
图像传感器47可以为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这类图像传感器,也可以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这类图像传感器。其中,对于CMOS这类图像传感器而言,其具体可以基于RGGB,也可以基于RYYB。
滤光载体422设于基板421上,并用于承载滤光片46。滤光载体422大致可包括承载板4221以及自承载板4221的边缘延伸而出的支撑板4222。承载板4221与基板421沿镜头组件43的光轴方向间隔设置,支撑板4222可通过螺接、插接、卡扣、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基板421的连接固定。其中,承载板4221开设有第一通光孔4223,滤光片46设于承载板4221上并覆盖于第一通光孔4223,滤光片46与图像传感器47沿镜头组件43的光轴方向间隔设置。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光孔4223的轴心线可镜头组件43的光轴共线。图像传感器47与第一通光孔4223相对设置,以用于接收来自经过滤光片46的光线。其中,滤光片46可以设置在镜头组件43与图像传感器47之间,滤光片46主要是用于过滤红外光,以增加摄像模组40的成像效果。
镜头载体423设于滤光载体422上,即镜头载体423设于承载板4221背离基板421的一侧,以用于装配镜头组件43。其中,镜头载体423设有第二通光孔4230,该第二通光孔4230与第一通光孔4223大致上同轴设置,以使得外界光线可依次经由第二通光孔4230和第一通光孔4223而被图像传感器47接收。其中,镜头组件43嵌设于第二通光孔4230,且镜头组件43的光轴大致上与第二通光孔4230的轴线共线。在一实施例中,镜头载体423可由首尾相接的框架围设形成。镜头载体423可通过螺接、插接、卡扣、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承载板4221的固定连接,且镜头载体423围设形成第二通光孔4230。镜头组件43可通过螺接、插接、卡扣、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镜头载体423的连接固定,即安装于第二通光孔4230。
防抖载体424设于滤光载体422上,即防抖载体424设于承载板4221背离基板421的一侧。防抖载体424环绕于镜头载体423的外周缘,并与基座41间隔设置。其中,防抖载体424可通过螺接、插接、卡扣、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承载板4221和/或者镜头载体423的连接固定。在一实施例中,防抖载体424可由首尾相接的框架围设形成。防抖载体424可通过螺接、插接、卡扣、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承载板4221和/或者镜头载体423的固定连接,且套设于镜头载体423的外周缘。
镜头组件43装配于载体组件42即镜头载体423上,并可随着载体组件42同步运动。其中,镜头组件43可以包括凸透镜、凹透镜或其他透光元件,主要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汇聚外部光线,以便于成像。
悬浮组件44设于基座41和载体组件42之间,并可作用于载体组件42,使得载体组件42可悬浮于收容槽410。
在一实施例中,悬浮组件44可包括磁体441和磁性件442,磁体441和磁性件442相配合可使得载体组件42悬浮于收容槽410。其中,磁体441设于基座41和载体组件42中的一者上、磁性件442设于基座41和载体组件42中的另一者上。换言之,磁体441和磁性件442之一个设于基座41上、另一个设于载体组件42即防抖载体424上。或者磁体441和磁性件442分别设于基座41和载体组件42中的一者上。
防抖组件45和磁体441之一个设于基座41上、另一个设于载体组件42上,防抖组件45和磁体441相配合可驱动载体组件42相对于基座41运动。换言之,防抖组件45和磁体441分别设于基座41和载体组件42中的一者上。或者防抖组件45设于基座41和载体组件42中的一者上、磁体441设于基座41和载体组件42中的另一者上。
如图3所示,磁体441设于基座41上,磁性件442设于载体组件42即防抖载体424上,防抖组件45设于载体组件42上。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磁体441可以设于载体组件42即防抖载体424上,磁性件442可以设于基座41上,防抖组件45设于基座41上。
可以理解的,防抖组件45和磁性件442设于基座41和载体组件42中的一者上、磁体441设于基座41和载体组件42中的另一者上。
其中,磁体441可以为永磁体(本身具有一个磁场),磁性件442可为诸如包括铁、镍或者钴等铁磁性物质的结构件。磁体441的磁场可作用于磁性件442进而产生作用于磁性件442的吸附力或者排斥力,以此使得载体组件42可悬浮于收容槽410。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磁体441可为线圈和/或者磁性件442可为线圈,线圈通电之后可产生磁场,从而在磁体441和磁性件442之间产生吸附力或者排斥力。
防抖组件45可为线圈,可根据电流大小调节其产生的磁场,进而使得防抖组件45和磁体441相配合可调节载体组件42相对于基座41的运动幅度。需要说明的是,悬浮组件44和防抖组件45均可为或者部分可为线圈,根据通电电流方向和电流大小来调节彼此之间的作用力。
优选地,磁体441为永磁体,磁性件442为包括铁磁性物质的结构件,磁体441与磁性件442之间的磁性作用力使得载体组件42悬浮于收容槽410。防抖组件45为线圈,在需要对摄像模组40执行防抖功能时,对防抖组件45的线圈通电,其电流大小可根据需要调节载体组件42的运动幅度来进行相应控制,线圈通电后使得防抖组件45和磁体441之间产生驱动载体组件42运动的磁性作用力。
在一实施例中,防抖组件45和磁体441相配合可对载体组件42施加沿镜头组件43的光轴方向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可用于驱动载体组件42相对于基座41转动,从而实现摄像模组40的OIS功能。
如图3所示,以防抖组件45为线圈为例,当对线圈通电时可产生一个磁场,该磁场与磁体441本身的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磁力,该磁力可对载体组件42施加沿镜头组件43的光轴方向的作用力,进而驱动载体组件42相对于基座41转动,从而实现摄像模组40的OIS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通过设置磁性件和磁体相配合使得载体组件悬浮于收容槽,并通过设置磁体和防抖组件相配合驱动载体组件相对于基座转动,以在执行摄像模组的OIS功能时,可避免镜头组件和图像传感器之间的光轴发生变化或者发生较为微小的变化,同时还可以避免导致视场角发生变化或者发生较为微小的变化,提高成像效果。
请参阅图4,图4是图3实施例中A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磁体441可以通过嵌设、粘贴、卡扣等方式设于基座41的侧板412上,且磁体441靠近载体组件42即防抖载体424的表面可呈弧面或者球面。磁性件442可通过嵌设、粘贴、卡扣等方式设于防抖载体424靠近基座41的一侧,且磁性件442靠近基座41的侧板412的表面可呈弧面或者球面。可以理解的,磁体441和磁性件442之间呈间隙对应设置,且磁体441和磁性件442之间通过设置弧面或者球面形成尖端效应,即磁体441靠近磁性件442的最突出部分和磁性件442靠近磁体441的最突出部分之间具有最强的磁性作用力,在该磁性作用力的作用下使得载体组件42可悬浮于基座41的收容槽410。
在一实施例中,载体组件42即防抖载体424靠近基座41的一侧设有安装面4240,磁性件442嵌设于该安装面4240上。磁性件442靠近磁体441的一侧凸出于安装面4240。其中,磁性件442可为滚珠等。
其中,安装面4240可为弧面或者球面,以在载体组件42相对于基座41转动时可提供避让空间,避免载体组件42和基座41之间发生磕碰。可以理解的,安装面4240朝向背离侧板412的方向弯曲形成,且安装面4240上可设有用于安装磁性件442的安装槽,该安装槽设于安装面4240与侧板412之间间距最小的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防抖载体424可包括第一防抖载体4241和第二防抖载体4242,第一防抖载体4241设于第二防抖载体4242和基座41之间,即第一防抖载体4241设于第二防抖载体4242靠近侧板412的一侧。安装面4240形成于第一防抖载体4241靠近侧板412的表面,即磁性件442嵌设于第一防抖载体4241靠近侧板412的一侧。
第二防抖载体4242环绕于镜头载体423的外周缘,第一防抖载体4241设于第二防抖载体4242背离镜头载体423的一侧。其中,第二防抖载体4242靠近基座41的一侧可呈台阶结构,第一防抖载体4241设于该台阶结构,且与基座41呈间隙设置。可以理解的,第一防抖载体4241和第二防抖载体424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组装成型结构。
其中,防抖组件45设于第二防抖载体4242上,并与磁性件442间隔设置。优选地,防抖组件45可通过嵌设、粘贴、卡扣等方式设于第二防抖载体4242靠近第一防抖载体4241的一侧。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40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磁体441可以通过嵌设、粘贴、卡扣等方式设于防抖载体424靠近基座41的一侧,且磁体441靠近基座41的表面可呈弧面或者球面。磁性件442可通过嵌设、粘贴、卡扣等方式设于基座41的侧板412上,且磁性件442靠近防抖载体424的表面可呈弧面或者球面。可以理解的,磁体441和磁性件442之间呈间隙对应设置,且磁体441和磁性件442之间通过设置弧面或者球面形成尖端效应,即磁体441靠近磁性件442的最突出部分和磁性件442靠近磁体441的最突出部分之间具有最强的磁性作用力,在该磁性作用力的作用下使得载体组件42可悬浮于基座41的收容槽410。
在一实施例中,基座41的侧板412靠近载体组件42的一侧设有安装面4120,磁性件442嵌设于该安装面4120上。磁性件442靠近磁体441的一侧凸出于安装面4120。其中,磁性件442可为滚珠等。
其中,安装面4120可为弧面或者球面,以在载体组件42相对于基座41转动时可提供避让空间,避免载体组件42和基座41之间发生磕碰。可以理解的,安装面4120朝向背离防抖载体424的方向弯曲形成,且安装面4120上可设有用于安装磁性件442的安装槽,该安装槽设于安装面4120与防抖载体424之间间距最小的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侧板412可包括第一侧板4121和第二侧板4122,第一侧板4121设于第二侧板4122和防抖载体424之间,即第一侧板4121设于第二侧板4122靠近防抖载体424的一侧。安装面4120形成于第一侧板4121靠近防抖载体424的表面,即磁性件442嵌设于第一侧板4121靠近防抖载体424的一侧。
第二侧板4122设于第一侧板4121背离防抖载体424的一侧。其中,第二侧板4122靠近防抖载体424的一侧可呈台阶结构,第一侧板4121设于该台阶结构,且与防抖载体424呈间隙设置。可以理解的,第一侧板4121和第二侧板412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组装成型结构。
其中,防抖组件45设于第二侧板4122上,并与磁性件442间隔设置。优选地,防抖组件45可通过嵌设、粘贴、卡扣等方式设于第二侧板4122靠近第一侧板4121的一侧。
结合图4和图5实施例可知:磁体441靠近磁性件442的表面呈弧面或者球面,和/或者,磁性件442靠近磁体441的表面呈弧面或者球面,以此在磁体441和磁性件442之间形成尖端效应,进而实现载体组件42的悬浮定位。当磁性件442设于防抖载体424上时,防抖载体424靠近基座41的一侧设有安装面,磁性件442嵌设于安装面;当磁性件442设于基座41上时,基座41靠近防抖载体424的一侧设有安装面,磁性件442嵌设于安装面。其中,上述安装面可为弧面或者球面,以用于提供载体组件42相对于基座41转动时的避让空间。
请参阅图6和图7,图6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4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4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磁体441可设有多个,多个磁体441对称分布于基座41和载体组件42中的一者上;防抖组件45可包括多个线圈,多个线圈对称分布于基座41和载体组件42中的另一者上。
其中,磁性件442可设有多个,多个磁性件442对称分布于基座41和载体组件42中的一者上,多个磁体441对称分布于基座41和载体组件42中的另一者上。
以磁体441设于基座41上、防抖组件45和磁性件442设于载体组件42上为例。即多个磁体441对称分布于基座41上,多个线圈对称分布于载体组件42上,多个磁性件442对称分布于载体组件42上。其中,线圈和磁体441可以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设置的线圈与磁体441相配合可驱动载体组件42相对于基座41转动。
磁体441和磁性件442一一对应设置,且对应设置的磁体441和磁性件442相配合使得载体组件42可悬浮于基座41的收容槽410。
如图6所示,磁体44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体441a和第二磁体441b,防抖组件4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线圈45a和第二线圈45b,磁性件44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性件442a和第二磁性件442b。
第一磁体441a和第二磁体441b对称分布于基座41上,第一线圈45a和第二线圈45b对称分布于载体组件42上,第一磁性件442a和第二磁性件442b对称分布于载体组件42上。优选地,第一磁体441a和第二磁体441b可相对于镜头组件43的光轴对称,第一线圈45a和第二线圈45b可相对于镜头组件43的光轴对称,第一磁性件442a和第二磁性件442b可相对于镜头组件43的光轴对称。其中,第一磁体441a、第一线圈45a以及第一磁性件442a位于镜头组件43的同侧,第二磁性件442b、第二线圈45b以及第二磁性件442b位于镜头组件43的另一同侧。
其中,第一磁体441a和第一线圈45a相配合,即在第一线圈45a通电时,可对载体组件42施加第一作用力;第二磁体441b和第二线圈45b相配合,即在第二线圈45b通电时,可对载体组件42施加第二作用力。第一作用力和第二作用力相配合可驱动载体组件42相对于基座41转动。优选地,第一作用力和第二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其中,第一磁体441a和第一磁性件442a相配合可对载体组件42施加第一磁力;第二磁体441b和第二磁性件442b相配合可对载体组件42施加第二磁力。第一磁力和第二磁力相配合可使得载体组件42悬浮于基座41的收容槽410。优选地,第一磁力和第二磁力的方向相反。
如图7所示,磁体441包括相对且相对于镜头组件43的光轴对称设置的第一磁体441a和第二磁体441b、以及相对且相对于镜头组件43的光轴对称设置的第三磁体441c和第四磁体441d。防抖组件45包括相对且相对于镜头组件43的光轴对称设置的第一线圈45a和第二线圈45b、以及相对且相对于镜头组件43的光轴对称设置的第三线圈45c和第四线圈45d。磁性件442包括相对且相对于镜头组件43的光轴对称设置的第一磁性件442a和第二磁性件442b、以及相对且相对于镜头组件43的光轴对称设置的第三磁性件442c和第四磁性件442d。
第一磁体441a、第二磁体441b、第三磁体441c以及第四磁体441d均匀分布于基座41上,第一线圈45a、第二线圈45b、第三线圈45c以及第四线圈45d均匀分布于载体组件42上,第一磁性件442a、第二磁性件442b、第三磁性件442c以及第四磁性件442d均匀分布于载体组件42上。其中,第一磁体441a、第一线圈45a以及第一磁性件442a对应设置且位于镜头组件43的同侧,第二磁性件442b、第二线圈45b以及第二磁性件442b对应设置且位于镜头组件43的另一同侧,第三磁性件442c、第三线圈45c以及第三磁性件442c对应设置且位于镜头组件43的又一同侧,第四磁性件442d、第四线圈45d以及第四磁性件442d对应设置且位于镜头组件43的再一同侧。
其中,第一线圈45a通电可与第一磁体441a配合对载体组件42施加第一作用力,第二线圈45b通电可与第二磁体441b配合对载体组件42施加第二作用力,第三线圈45c通电可与第三磁体441c配合对载体组件42施加第三作用力,第四线圈45d通电可与第四磁体441d配合对载体组件42施加第四作用力。第一作用力、第二作用力、第三作用力以及第四作用力相配合可驱动载体组件42相对于基座41转动。
其中,第一磁体441a和第一磁性件442a相配合可对载体组件42施加第一磁力;第二磁体441b和第二磁性件442b相配合可对载体组件42施加第二磁力;第三磁体441c和第三磁性件442c相配合可对载体组件42施加第三磁力;第四磁体441d和第四磁性件442d相配合可对载体组件42施加第四磁力。第一磁力、第二磁力、第三磁力以及第四磁力相配合可使得载体组件42悬浮于基座41的收容槽410。
结合参阅图6和图7可知:磁体441、磁性件442以及线圈的数量不限于上述仅列举的数量,还可是其他数量。例如,磁体441可设有三个,三个磁体441均匀分布于基座41上且相对于镜头组件43的光轴对称。另外,磁体441可与磁性件442一一对应设置,和/或者,磁体441可与线圈一一对应设置,即磁性件442和线圈的数量不限制是否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一实施例中,磁体441可与磁性件442一一对应设置,且磁体441和磁性件442间隔设置,此时,磁体441和磁性件442之间的磁性力作用于载体组件42,并使得载体组件42悬浮于基座41的收容槽410。
在一实施例中,磁体441可与磁性件442一一对应设置,部分对应设置的磁性件442和磁体441相接触连接、另一部分对应设置的磁性件442和磁体441间隔设置。如图6所示,受限于结构本身存在一定差异以及装配公差的存在,第一磁力和第二磁力的大小不一定相同。当第一磁力和第二磁力的大小不同时,一侧的磁性件442会和与之相对应的磁体441吸附于一起,另一侧的磁性件442会和与之相对应的磁体441间隔。以此类推,当呈如7所示结构时,可以是一侧或者相邻多侧的磁性件442会和与之相对于的磁体441吸附于一起,其余侧的磁性件442会和与之相对应的磁体441间隔。此时,载体组件42可悬浮于收容槽410。
可以理解的,基于磁性件442的滚珠结构以及安装面的弧面/球面结构,磁性件442和磁体441之间的吸附接触大致呈点点接触状态,即基座41和载体组件42之间的接触面极小,以极大程度地减小载体组件42相对于基座41转动时的摩擦力,确保较好地实现OIS功能。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摄像模组40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该实施例中摄像模组40与前述实施例中摄像模组40的区别在于:载体组件42和镜头组件43的结构不同。
如前述,载体组件42可包括基板421、滤光载体422、镜头载体423以及防抖载体424,其中,基板421、滤光载体422以及防抖载体424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本实施例重点对镜头载体423和镜头组件43进行具体描述。
镜头载体423可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堆叠设置于滤光载体422上的第一载体4231、第二载体4232以及第三载体4233,镜头组件43可包括装配于第一载体4231上的第一镜头431、装配于第二载体4232上的第二镜头432、以及装配于第三载体4233上的第三镜头433。
第一载体4231设于滤光载体422背离基板421的一侧,第一载体4231可通过螺接、插接、卡扣、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滤光载体422的连接固定。第二载体4232设于第一载体4231背离滤光载体422的一侧,第二载体4232可通过螺接、插接、卡扣、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第一载体4231的连接固定。第三载体4233设于第二载体4232背离第一载体4231的一侧,第三载体4233可通过螺接、插接、卡扣、焊接、粘接等连接方式实现与第二载体4232的连接固定。
其中,第一载体4231、第二载体4232以及第三载体4233均开设有通光孔,且第一载体4231、第二载体4232以及第三载体4233各自开设的通光孔形成前述的第二通光孔4230。第一镜头431设于第一载体4231上,并覆盖于第一载体4231的通光孔。第二镜头432设于第二载体4232上,并覆盖于第二载体4232的通光孔。第三镜头433设于第三载体4233上,并覆盖于第三载体4233的通光孔。
第一镜头431和第三镜头433可以为玻璃制件或者塑胶制件等,即第一镜头431和第三镜头433可以为玻璃镜片或者塑胶镜片。其中,第一镜头431和第三镜头433可以分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镜片。
第二镜头432设于第一镜头431和第三镜头433之间,且分别与第一镜头431和第三镜头433沿光轴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二镜头432可以为液体镜头,以在通电后可以实现调焦功能。
再次参阅图8,第二镜头432上设有第一电连接部4321,第二载体4232设有第二电连接部4232a,第一电连接部4321和第二电连接部4232a电性连接。第二镜头432被配置为可在通电后发生形变,进而实现调焦,即第一电连接部4321和第二电连接部4232a电性连接以为第二镜头432形变进行供电。其中,第一电连接部4321和第二电连接部4232a可以是焊盘、焊点或者其他点连接端点,第一电连接部4321和第二电连接部4232a可通过引线实现电性连接。
作为在此使用的“液体镜头”,是指通过改变镜头形状来实现焦距变化的一种镜头,其一般是经过对镜头施加电压以改变其形状。其中,液体镜头可动态调整透镜折射率或通过改变其表面形状来改变焦距。
液体镜头是一种曲率可变的液体透镜,是一种使用一种或多种液体制成的无机械连接的光学元件,可以通过外部控制改变光学元件的内部参数,有着传统光学透镜无法比拟的性能。
对液体镜头进行自动对焦时,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和尺寸内,通过静电力挤压液体镜头,使其表面形状发生相对均匀的变化,从而实现焦点沿着光轴中心上下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镜头432可与图像传感器47或者基板421电性连接,以根据图像传感器47获取的图像或者基板421的电信号控制施加于第二镜头432的电压,从而改变第二镜头432的表面形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通过磁力连接的磁体和磁性件,使得载体组件可悬浮于基座的收容槽,并通过设置具有液体镜头的镜头组件,使得液体镜头在通电后即可实现对焦,进一步通过设置防抖组件即线圈与磁体配合,使得线圈在通电后与磁体之间产生相对作用力,进而实现摄像模组的OIS功能。换言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区别与相关技术中通过马达驱动方式实现AF、OIS功能的技术方案,仅在通电状态下即可实现摄像模组的AF、OIS功能,可以明显降低因不需要马达驱动结构所需要的结构成本以及结构装配的难度。
另外,本申请提供的摄像模组,通过线圈通电与磁体配合驱动悬浮于收容槽中的载体组件相对于基座转动,以实现摄像模组的OIS功能,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通过马达驱动镜头平移方式实现OIS功能,可以明显提高摄像模组的成像质量,且可避免在拍照过程中出现四角抖动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设有收容槽;
载体组件,可悬浮于所述收容槽;
镜头组件,装配于所述载体组件上;
悬浮组件,设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载体组件之间;所述悬浮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载体组件中的一者上的磁体、以及设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载体组件中的另一者上的磁性件;其中,所述磁体与所述磁性件相配合使得所述载体组件悬浮于所述收容槽;以及
防抖组件,所述防抖组件和所述磁体之一个设于所述基座上、另一个设于所述载体组件上;其中,所述防抖组件和所述磁体相配合可驱动所述载体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组件和所述磁体相配合可对所述载体组件施加沿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方向的作用力,所述作用力驱动所述载体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设有多个,所述防抖组件包括多个线圈;多个所述磁体均匀分布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载体组件中的一者上,多个所述线圈均匀分布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载体组件中的另一者上;其中,
多个所述磁体相对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对称,多个所述线圈相对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对称;
所述线圈与所述磁体一一对应设置,对应设置的所述线圈与所述磁体相配合可驱动所述载体组件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靠近所述磁性件的表面呈弧面,和/或者,所述磁性件靠近所述磁体的表面呈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设有多个,所述磁性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磁体均匀分布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载体组件中的一者上,多个所述磁性件均匀分布于所述基座和所述载体组件中的另一者上;其中,
多个所述磁体相对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对称,多个所述磁性件相对于所述镜头组件的光轴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与所述磁性件一一对应设置,部分对应设置的所述磁性件和所述磁体相接触连接、另一部分对应设置的所述磁性件和所述磁体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与所述磁性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磁性件和所述磁体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磁性件设于所述载体组件上时,所述载体组件靠近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安装面,所述磁性件嵌设于所述安装面;当所述磁性件设于所述基座上时,所述基座靠近所述载体组件的一侧设有安装面,所述磁性件嵌设于所述安装面;其中,所述安装面为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组件包括基板、设于所述基板上的滤光载体以及设于所述滤光载体上的镜头载体;所述滤光载体设有第一通光孔,所述镜头载体设有第二通光孔;其中,所述第一通光孔和所述第二通光孔同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载体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堆叠设置于所述滤光载体上的第一载体、第二载体以及第三载体,所述镜头组件包括装配于所述第一载体上的第一镜头、装配于所述第二载体上的第二镜头、装配于所述第三载体上的第三镜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镜头上设有第一电连接部,所述第二载体上设有第二电连接部,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电连接部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镜头被配置为可在通电后发生形变,进而实现调焦。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滤光载体上的防抖载体,所述防抖载体环绕于所述镜头载体的外周缘,并与所述基座间隔设置;其中,
所述磁性件和所述防抖组件设于所述防抖载体上,所述磁体设于所述基座上;或者,所述磁性件和所述防抖组件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磁体设于所述防抖载体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滤光片和图像传感器,所述滤光片设于所述滤光载体上,所述图像传感器设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滤光片的一侧;其中,所述图像传感器配置为将所述镜头组件采集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以及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壳体与所述显示屏围设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摄像模组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其中,所述摄像模组被配置为可采集所述电子设备外部的光线。
CN202123027256.6U 2021-12-02 2021-12-02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673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27256.6U CN216673110U (zh) 2021-12-02 2021-12-02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27256.6U CN216673110U (zh) 2021-12-02 2021-12-02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73110U true CN216673110U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88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27256.6U Active CN216673110U (zh) 2021-12-02 2021-12-02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731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97236A (zh) * 2022-07-28 2022-1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摄像头驱动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4027017A1 (zh) * 2022-08-05 2024-02-08 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抖对焦马达及其应用模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97236A (zh) * 2022-07-28 2022-11-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摄像头驱动方法、装置及设备
WO2024027017A1 (zh) * 2022-08-05 2024-02-08 高瞻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抖对焦马达及其应用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91359A1 (en) Camera device
CN216673110U (zh)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3489886A (zh)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4827408B (zh)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3678428B (zh) 相机模块
WO2023011173A1 (zh)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20230353858A1 (en) Camera device
CN114040086A (zh) 摄像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2383689A (zh) 摄像头单元及其电子设备
WO2023142721A1 (zh) 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6700104U (zh) 潜望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3568132A (zh)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24512007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WO2023173864A1 (zh) 感光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222049B (zh) 摄像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7508858U (zh) 摄像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7116181U (zh) 摄像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6700106U (zh) 摄像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7116197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867301U (zh)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5344785U (zh)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20200106312A (ko) 이미지 센서용 기판, 이미지 센서용 기판 모듈,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미지 센서 액츄에이터 및 카메라 장치
CN114845025A (zh) 压电马达、摄像机构及电子设备
US20240040253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N115552883A (zh) 照相机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