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67301U -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867301U
CN215867301U CN202122064824.3U CN202122064824U CN215867301U CN 215867301 U CN215867301 U CN 215867301U CN 202122064824 U CN202122064824 U CN 202122064824U CN 215867301 U CN215867301 U CN 215867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frame
roller
coil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6482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6482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8673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867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867301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7268 priority patent/WO202302980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驱动模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件以及设置于安装件的第一驱动线圈。第二驱动组件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一驱动组件的一侧,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框架、磁体组、载体以及第二驱动线圈。框架与第一驱动线圈间隔设置,磁体组设置于框架,载体可活动地连接于框架,第二驱动线圈设置于载体。第二驱动组件在第一驱动线圈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运动。图像获取装置包括透镜模组以及上述驱动模组,透镜模组安装于载体。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以及上述图像获取装置,显示屏连接于壳体,图像获取装置设置于壳体内。上述的驱动模组结构较为简单,有利于的电子设备小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成像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对焦技术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图像获取装置(如摄像头或相机等)中被广泛应用。目前,将音圈马达应用于图像获取装置的自动对焦的技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随着市场对电子设备的成像效果的要求的提高,电子设备的图像获取装置的防抖功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使实现防抖功能的音圈马达成为目前实现光学防抖成像的重要部件之一。
因此,目前的电子设备的图像获取装置会配置分别用于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和自动防抖功能的音圈马达,这些音圈马达的配置、安装结构,使图像获取装置的整体的结构复杂、厚度较大,进而使电子设备的美观性下降,且不符合当前用户所追求的电子设备小型化的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驱动模组,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安装件以及设置于安装件的第一驱动线圈,第一驱动线圈适于由电流激励而产生第一磁场。第二驱动组件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一驱动组件的一侧,并适于在第一驱动线圈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驱动组件包括框架、磁体组、载体以及第二驱动线圈,框架与第一驱动线圈间隔设置,磁体组连接于框架,并适于在第一驱动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的激励下带动框架沿第一方向运动,载体可活动地连接于框架,载体用于安装透镜模组,第二驱动线圈设置于载体,并位于磁体组所产生的磁场内,第二驱动线圈适于在电流的激励下产生第二磁场,驱动线圈借助于第二磁场与磁体组的磁场相互作用而带动载体沿第二方向运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且与透镜模组的光轴方向一致。在一些实施例中,磁体组包括第一磁体及第二磁体,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对间隔设置,载体与第二驱动线圈设置于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体组还包括第三磁体及第四磁体,第三磁体与第四磁体相对间隔设置,并位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的空间,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三磁体与第四磁体共同限定一容纳空间,载体与第二驱动线圈设置于容纳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磁体组还包括第三磁体,第三磁体位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的空间的一侧,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第三磁体共同限定一容纳空间,载体与第二驱动线圈设置于容纳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体设有用于安装透镜模组的容纳部,第二驱动线圈环绕设置于载体外周,并与第一磁体、第二磁体相间隔,第二驱动线圈所绕设的轴线方向与第二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载体设有用于安装透镜模组的容纳部,第二驱动线圈包括第一子线圈以及第二子线圈,第一子线圈以及第二子线圈分别安装于载体的相对两侧,第一子线圈与第一磁体相对,第一子线圈所绕设的轴线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或/及,第二子线圈与第二磁体相对,第二子线圈所绕设的轴线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线圈所绕设的轴线方向与第二方向一致,第一磁体设置于第一驱动线圈的一侧;第一磁体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磁力部以及第二磁力部,第二磁力部位于第一磁力部与安装件之间,第一磁力部以及第二磁力部均具有南极和北极,或/及,
第一驱动线圈所绕设的轴线方向与第二方向一致,第二磁体设置于第一驱动线圈的一侧,第二磁体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磁力部以及第二磁力部,第二磁力部位于第一磁力部与安装件之间,第一磁力部以及第二磁力部均具有南极和北极。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模组还包括驱动电路以及位置传感器,驱动电路连接于安装件,并与第一驱动线圈、第二驱动线圈电性连接,位置传感器相对于安装件固定设置,并适于感测磁体组相对第一驱动线圈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路为柔性电路板,驱动电路包括主体部、弯折连接部以及电连接部,主体部与安装件相叠置并与第一驱动线圈电性连接,弯折连接部连接于主体部并相对于主体部弯折;电连接部连接于弯折连接部远离主体部的一端,并与第二驱动线圈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底座,安装件固定地设置于底座,驱动模组还包括滚子组件,滚子组件设置于框架与底座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滚子组件包括滚子架、第一滚子组以及第二滚子组,滚子架设置于框架与底座之间,第一滚子组设置于框架与滚子架之间,第二滚子组设置于滚子架与底座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滚子架朝向框架的一侧设有第一方向滚子槽,第一滚子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滚子,第一滚子设置于第一方向滚子槽内,第一方向滚子槽的内壁至少部分地倾斜设置,或/及
滚子架背离框架的一侧设有第二方向滚子槽,第二滚子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滚子,第二滚子设置于第二方向滚子槽内,第二方向滚子槽的内壁至少部分地倾斜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滚子组件还包括公用滚子,框架设有第一凹槽,底座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对设置,公用滚子至少部分地设置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件包括邻接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滚子架包括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沿第一侧边设置,第二安装部连接于第一安装部的一端并沿第二侧边设置,第一安装部的两端均设有滚子槽,第二安装部远离第一安装部的一端设有滚子槽,第一滚子组包括三个滚子,每个滚子设置于一个对应的滚子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板体、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第一板体沿第一侧边设置并与框架的一侧相对,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分别设置于第一板体的相对两端,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均设有滚子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板体及第三凸台,第二板体沿第二侧边设置并位于框架和安装件之间,第三凸台设置于第二板体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第三凸台设有滚子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包括框架本体以及第一固定部,框架本体叠置于滚子架背离底座的一侧,第一固定部设有第一容置槽,第一固定部连接于框架本体,并位于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之间,磁体组部分地嵌入容置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还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设有第二容置槽,第二固定部连接于框架本体,并与第一固定部相对间隔,磁体组部分地嵌入第二容置槽内,或/及
框架还包括第三固定部,第三固定部设有第三容置槽,第三固定部连接于框架本体,并位于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磁体组部分地嵌入第三容置槽内,或/及
第一板体、第一固定部、载体沿第一方向依次并列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模组还包括外壳,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均设置于外壳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导磁件,导磁件设置于安装件,并位于磁体组所产生的磁场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复位件,复位件连接于框架与载体之间,并适于为载体在第二方向的运动提供回复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弹性形变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框架,第二连接部连接于载体,弹性形变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缓冲件,缓冲件连接于框架与载体之间,并适于为载体在第一方向的运动提供回复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件包括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以及缓冲部,第三连接部连接于框架,第四连接部连接于载体,缓冲部具有适于沿第二方向发生变形的弹性形变结构,缓冲部连接于第三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之间。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获取装置,其包括透镜模组以及上述驱动模组,透镜模组安装于载体。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壳体、显示屏以及上述图像获取装置,显示屏连接于壳体,图像获取装置设置于壳体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模组中,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以及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至少部分地位于第一驱动组件的一侧。第一驱动组件的第一驱动线圈由电流激励产生第一磁场,并驱动第二驱动组件沿第一方向运动,磁体组在第一驱动线圈的驱动下带动框架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驱动线圈适于在电流的激励下产生第二磁场,并借助第二磁场与磁体组的磁场相互作用而带动载体沿第二方向运动,其中,第二方向与透镜模组的光轴方向一致,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当驱动模组应用到图像获取装置时,载体用于安装镜头模组,则载体借助第二驱动线圈和磁体组之间的作用力沿第二方向运动时,也即驱动镜头模组沿光轴方向运动,能够实现图像获取装置的对焦功能;而载体连接于框架,磁体组在第一驱动线圈的作用下带动框架、载体沿第一方向运动,也即带动镜头模组沿与光轴方向相交的方向动,能够实现图像获取装置的防抖功能。可见,在驱动模组实现图像获取装置对焦、防抖的过程中,第一驱动组件带动第二驱动组件整体运动,磁体组得到了复用,将对焦、防抖的功能集成在一个驱动模组中,驱动模组的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具体而言,在应用时,驱动模组安装在图像获取装置上,图像获取装置设置于电子设备的壳体内,通过简化驱动模组的结构,使得图像获取装置的结构简化,进而提高电子设备的美观性,有利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图像获取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图像获取装置的驱动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驱动模组的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驱动模组的第二驱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驱动模组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驱动模组中第一磁体及其配合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和磁力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动模组中第一驱动线圈、第二驱动线圈以及第二磁体的磁力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驱动模组中第三磁体及其配合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和磁力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驱动组件的第二驱动线圈及载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是图3所示驱动模组的第二驱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第二驱动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第二驱动组件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4是图11所示驱动模组的另一种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是图11所示驱动模组的又一种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6是图11所示驱动模组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17是图11所示驱动模组的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1所示驱动模组的另一个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19是是图3所示图像获取装置的驱动模组的再一种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模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1是图20所示驱动模组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作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电子设备”、“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移动终端”以及/或“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组件。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来对本申请提出的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进行进一步阐述。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驱动模组100、配置有驱动模组100的图像获取装置200以及配置有图像获取装置200的电子设备300,其中,驱动模组100可以应用在图像获取装置200中,以用于实现图像获取装置200的对焦功能和防抖功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300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运动相机、智能手表等智能电子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30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壳体301以及设置于壳体301上的显示屏303。本实施例中,显示屏303通常包括显示面板,也可包括用于响应对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操作的电路等。显示面板可以为一个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同时为触摸显示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电子设备300还包括图像获取装置200,图像获取装置200设置于电子设备300的壳体301内。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简化驱动模组100的结构,使得图像获取装置200的结构简化,进而提高电子设备300的美观性,有利于电子设备300的小型化。图像获取装置200可以包括透镜模组201以及上述的驱动模组100。透镜模组201包括至少一个透镜2011,透镜2011可以为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滤光镜中的任一个,当透镜2011为多个时,多个透镜2011可以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滤光镜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合,多个透镜2011沿光轴方向O1设置,以用于将接收到的光线汇聚成像。图像获取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图像传感器可以设置于驱动模组100上,也可以设置于驱动模组100之外,并与透镜模组201在光轴方向O1上排列设置。图像获取装置200通过驱动模组100驱动透镜模组201相对于图像传感器运动,使穿透透镜模组201的光线汇聚在图像传感器上,从而得到清晰的图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像获取装置200可以为电子设备300的前置摄像头、后置摄像头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图像获取装置200的类型也可以为黑白摄像头、红外摄像头、彩色摄像头等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像获取装置200上还可以安装其他的功能组件,例如,图像获取装置200上可以安装有受话器组件、闪光灯组件等功能组件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仅为表面接触。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模组100包括第一驱动组件10以及第二驱动组件20,第一驱动组件10和第二驱动组件20可相对运动。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应用中,第一驱动组件10可以固定于电子设备300的壳体301内,第二驱动组件20至少部分地设置于第一驱动组件10的一侧,并用于安装透镜模组201,以驱动透镜模组201相对于图像传感器运动,从而实现图像获取装置200的对焦功能和防抖功能。其中,图像传感器可以固定在壳体301内,如可以固定于电子设备300的中框,或者可以固定于第一驱动组件10。
请参阅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10包括安装件12以及第一驱动线圈14。安装件12大致呈板状(如大致为矩形板状),其在应用时可以固定在壳体301内,并大致垂直于透镜模组201的光轴方向O1。安装件12上可以开设有光通道,光通道沿着光轴方向O1贯穿安装件12,并与图像传感器相对,以为光线提供传输通道。
第一驱动线圈14设置于安装件12,其可以连接于电子设备300的控制主板,以接受控制主板发出的驱动信号,例如,接收控制主板输送的激励电流等,使第一驱动线圈14能够在该激励电流的激励下产生第一磁场,以通过磁场/磁力的作用驱动第二驱动组件20沿第一方向X运动,其中,第一方向X与光轴方向O1相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线圈14为线圈绕组,其绕设的轴线方向与光轴方向O1一致(如大致平行于光轴方向O1)。具体而言,第一驱动线圈14大致平铺在安装版12上,并和透镜组件201大致平行。第一驱动线圈14用于对第二驱动组件20施加沿第一方向X的力,以便于驱使第二驱动组件20沿着第一方向X运动。进一步地,第一方向X可以与光轴方向O1垂直,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方向X可以为沿着安装件12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因此,当第一驱动线圈14驱动第二驱动组件14沿第一方向X运动时,可认为第二驱动组件14带动透镜模组201沿着平行于安装件12的方向运动(也即沿着垂直于光轴方向OA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图像获取装置200的防抖功能。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线圈14的数量不受限制,例如,第一驱动线圈14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具体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线圈14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之二者相对间隔设置,其中另一者位于前两者之间的空间的一侧,三者大致呈“ㄇ”形结构排列。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多个第一驱动线圈14间隔地排布在安装件12上,使得第一磁场的覆盖范围较大,保证第二驱动组件20在沿着第一方向X运动后始终可以位于第一磁场内,从而实现图像获取装置200的可靠防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线圈14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四个第一驱动线圈14依次首尾相接地设置于安装件14的表面,例如,四个第一驱动线圈14分别设置于安装件14的矩形板结构的四条边上,四者大致呈“口”形结构排列,使第一磁场的覆盖范围相对较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20设置于安装件12的一侧,其包括框架21、磁体组22、载体23以及第二驱动线圈24。框架21与第一驱动线圈14间隔设置,磁体组22设置于框架21,并能够在第一驱动线圈14产生的第一磁场的激励下带动框架21沿第一方向X运动。载体23可活动地连接于框架21,并用于安装透镜模组201。第二驱动线圈24设置于载体23,并位于磁体组22产生的磁场内,且能够在电流的激励下产生第二磁场。第二驱动线圈24借助于第二磁场与磁体组22的磁场的相互作用驱动载体23沿第二方向Y运动,其中,第二方向Y与光轴方向O1一致(例如,第二方向Y与光轴方向O1大致平行)。当第二驱动线圈24带动载体23沿第二方向Y运动时,载体23能够带动透镜模组201沿着光轴方向O1运动,从而实现图像获取装置200的对焦功能。
可见,在驱动模组100实现图像获取装置200对焦、防抖的过程中,第一驱动组件10带动第二驱动组件20整体运动,磁体组22得到了复用,将对焦、防抖的功能集成在一个驱动模组100中,驱动模组100的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具体而言,在应用时,驱动模组100安装在图像获取装置200上,图像获取装置200设置于电子设备300的壳体301内,通过简化驱动模组100的结构,使得图像获取装置200的结构简化,进而提高电子设备300的美观性,有利于电子设备300的小型化。
下文将结合具体的图示对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驱动模组100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5,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框架21大致呈中空结构,其包括框架本体213、第一固定部215、第二固定部217以及第三固定部219。框架本体213大致呈矩形框状,其与安装件12相间隔。第一固定部215、第二固定部217以及第三固定部219设置于框架本体213朝向安装件12的一侧,并分别与三个第一驱动线圈14相对设置。
具体而言,第一固定部215连接于框架本体213朝向安装件12的一侧,并位于框架本体213与安装件12之间。第一固定部215设有第一容置槽2151,第一容置槽2151贯穿第一固定部215朝向安装件12的表面,使第一容置槽2151的开口方向朝向安装件12。第一容置槽2151用于固定并至少部分地容纳磁体组22,以便达到缩减第二驱动组件20整体体积的效果,并使得框架21与磁体组22的安装连接更加牢固。
第二固定部217连接于框架本体213朝向安装件12的一侧,并与第一固定部215相对间隔设置。第二固定部217设有第二容置槽2171,第二容置槽2171贯穿第二固定部217朝向安装件12的表面,使第二容置槽2171的开口方向朝向安装件12。第二容置槽2171用于固定并至少部分地容纳磁体组22,以便达到缩减第二驱动组件20整体体积的效果,并使得框架21与磁体组22的安装连接更加牢固。
第三固定部219连接于框架本体213朝向安装件12的一侧,并位于第一固定部215与第二固定部217之间。具体而言,第三固定部219的两端分别邻近于第一固定部215以及第二固定部217,三者大致呈“ㄇ”形结构排列,并共同定义一个收容空间210。收容空间210用于收容载体23,以便于降低驱动模组100的厚度尺寸。进一步地,第三固定部219上设有第三容置槽2191,第三容置槽2191贯穿第三固定部219朝向安装件12的表面,使第三容置槽2191的开口方向朝向安装件12。第三容置槽2191用于固定并至少部分地容纳磁体组22,以便达到缩减第二驱动组件20整体体积的效果,并使得框架21与磁体组22的安装连接更加牢固。
磁体组22连接于框架21,并与第一驱动线圈14相互间隔(如相对设置)或层叠/叠置。磁体组22用于在第一驱动线圈14产生的第一磁场的激励下带动框架21沿第一方向X运动。在本实施例中,磁体组22所包括的磁体的数量不受限制,为了适应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线圈14的数量,磁体组22可以包括三个磁体,三个磁体分别与三个第一驱动线圈14相对设置;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磁体组22可以包括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的磁体。
例如,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磁体组22包括第一磁体221以及第二磁体223,第一磁体221与第二磁体223相对间隔设置并分别连接于框架21,其中,第一磁体221嵌入第一容置槽2151内,第二磁体223嵌入第二容置槽2171内。进一步地,磁体组22还可以包括第三磁体225,第三磁体225位于第一磁体221与第二磁体223之间并嵌入第三容置槽2191内,第一磁体221、第二磁体223以及第三磁体225三者大致呈“ㄇ”形结构排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磁体组22的磁极布置不受限制,其可以根据第一驱动线圈14的电流流向的特征来布置,以在第一驱动线圈14的驱动下实现第一方向X的运动。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磁体组22大致叠置在第一驱动线圈14的上方,第一磁体221、第二磁体223以及第三磁体225均可以为双极性磁体。应当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某个磁体为“双极性磁体”应理解为,该磁体具有两对磁极,例如,该磁体包括两个磁性部分,每个磁性部分均具有南极和北极。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6及图7,以第一磁体221为例,第一磁体221可以包括第一磁力部2211以及第二磁力部2213,第一磁力部2211以及第二磁力部2213可以沿第二方向Y层叠设置。具体而言,第一磁力部2211位于第二磁力部2213背离第一驱动线圈14的一侧,第二磁力部2213位于第一磁力部2211与第一驱动线圈14之间。进一步地,第一磁力部2211与第二磁力部2213之间可以设有隔磁部2215,以保证第一磁力部2211以及第二磁力部2213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以图7中的相对方向来看,第一磁力部2211左侧为S极,右侧为N极,第二磁力部2213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第一磁力部2211与第二磁力部2213之间几乎不会受到彼此的磁力作用。当多个第一驱动线圈14中与第一磁体221对应的线圈通电后(如图中的电流方向),其可以对第一磁体221施加沿着第一方向X的力,使第一磁体221能够带动框架21和载体23在第一方向X上运动。具体而言,由上文可知,第一方向X大致为安装件12所在平面的布置方向,则第一方向X实际上可以包括两个方向的分量,也即第一子方向X1和第二子方向X2,第一子方向X1和第二子方向X2彼此相交(如二者垂直),因此,借助上述的第一磁体221的双磁极的磁性布置,使第一磁体221和与其对应的第一驱动线圈14相互作用后,第一磁体221受到第一驱动线圈14施加的沿第一子方向X1的力Fx1,从而带动框架21和载体23实现第一子方向X1的防抖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体223大致与第一磁体221平行间隔设置,第二磁体223的磁极设置与第一磁体221的磁极设置大致相同。请参阅图8,第二磁体223可以包括第一磁力部2231以及第二磁力部2233,第一磁力部2231以及第二磁力部2233可以沿第二方向Y层叠设置。具体而言,第二磁力部2233可以位于第一磁力部2231与第一驱动线圈14之间。进一步地,第一磁力部2231与第二磁力部2233之间可以设有隔磁部2235,以保证第一磁力部2231以及第二磁力部2233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以图8中的相对方向来看,第一磁力部2231左侧为N极,右侧为S极,第二磁力部2233左侧为S极,右侧为N极,第一磁力部2231与第二磁力部2233之间几乎不会受到彼此的磁力作用。当多个第一驱动线圈14中与第二磁体223对应的线圈通电后(如图8中的电流方向),其可以对第二磁体223施加沿着第一方向X的力,使第二磁体223能够带动框架21和载体23在第一方向X上运动。具体而言,借助上述的第二磁体223的双磁极的磁极布置,第二磁体223和与其对应的第一驱动线圈14相互作用后,第二磁体223受到第一驱动线圈14施加的沿第一子方向X1的力Fx1,从而第二磁体223能够与第一磁体221共同配合实现第一子方向X1的防抖功能,使框架21和载体23防抖功能更为可靠。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在图9的实施例中,第三磁体225为双极性磁体,第三磁体225包括第一磁力部2251以及第二磁力部2253,第一磁力部2251以及第二磁力部2253可以沿第一方向X并列设置。具体而言,第一磁力部2251以及第二磁力部2253可以沿第一子方向X1并列设置,第二磁力部2253位于第一磁力部2251与载体23之间。进一步地,第一磁力部2251与第二磁力部2253之间可以设有隔磁部22555,以保证第一磁力部2251以及第二磁力部2253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以图9中的相对方向来看,第一磁力部2251上侧为S极,下侧为N极,第二磁力部2253上侧为N极,下侧为S极,第一磁力部2251与第二磁力部2253之间几乎不会受到彼此的磁力作用。当多个第一驱动线圈14中与第三磁体225对应的线圈通电后(如图中的电流方向),其对第三磁体225施加沿着第一方向X的力,使第一磁体221能够带动框架21和载体23在第一方向X上运动。具体而言,借助上述的第三磁体225的双磁极的磁极布置,使第三磁体225和与其对应的第一驱动线圈14相互作用后,第三磁体225受到第一驱动线圈14施加的沿第二子方向X2的力Fx2,从而带动框架21和载体23实现第二子方向X2的防抖功能。
进一步地,为了限制磁体组22或/及第二驱动组件20在非工作状态下的位置较为固定、避免其发生不当的晃动,可以在驱动模组100中设置对磁体组22或/及第二驱动组件20进行位置限制的结构,例如,可以利用永磁体或者导磁体等元件与磁体组22或/及第二驱动组件2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限制磁体组22或/及第二驱动组件20在非工作状态下的位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导磁体来限制磁体组22的位置。
具体而言,请再次参阅图6,第一驱动组件10还可以包括导磁件16以及底座18。安装件12叠置于底座18上,导磁件16设置于底座18上,并位于磁体组22所产生的磁场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导磁件16可以不含有磁性,如导磁件16可以由铁氧体制成,或者,导磁件16本身可以为永磁体。导磁体16位于磁体组22的磁场中时,其受到磁体组22的磁力作用,二者之间形成相互吸引力以限制磁体组22相对于导磁件16(安装件12)的位置,使得磁体组22在未受到第一驱动线圈14的作用力时基本不会脱离第二驱动组件20。
导磁件16的数量不受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适应第一驱动线圈14中线圈的数量以及磁体组22中磁体的数量,导磁件16可以为包括三个片状导磁结构,三个片状导磁结构可以共同形成矩形排布结构,且三个导磁件16分别与三个第一驱动线圈14、磁体组22中的三个磁体对应设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驱动线圈14为4个,或/及磁体组14包括四个磁体时,导磁件16可以为包括四个片状导磁结构,如,四个导磁件16分别与四个第一驱动线圈14、磁体组22中的四个磁体对应设置。进一步地,导磁件16的磁导率μ介于1H/m至2H/m之间。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8可以设有多个容置槽(图中未标出),容置槽用于容纳导磁件16,以便达到缩减第二驱动组件20的体积的效果,并使得安装件12与导磁件16的安装连接更加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载体23与框架21活动连接,并位于收容空间210中。载体23的端面与框架21的端面基本平齐,其外周与磁体组22相对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载体23为中空结构,其大致呈矩形框状,并设置有容纳部231,容纳部231用于安装透镜模组201。容纳部231为通孔结构,其沿着光轴方向O1贯穿载体,以便于透镜模组201采光。换而言之,容纳部231的通孔结构的轴线方向与光轴方向O1一致。
第二驱动线圈24设置于载体23外周,并位于载体23与磁体组22之间。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线圈24可以与磁体组22间隔设置,且位于磁体组22所产生的磁场内。第二驱动线圈24可以电性连接于电子设备300的控制主板,以接受控制主板发出的驱动信号,例如,激励电流等,从而第二驱动线圈24能够在电流的激励下产生第二磁场,并借助于第二磁场与磁体组22的磁场的相互作用驱动载体23沿第二方向Y运动。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且与透镜模组201的光轴方向O1一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线圈24的绕设方向不受限制,其结构适应于磁体组22的磁极排布方向,以实现驱动载体23的作用。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线圈24固定于载体23,其所绕设的轴线方向与第一方向X一致,也即,第二驱动线圈24所绕设的轴线方向大致垂直于光轴方向O1。第二驱动线圈24通电时,其产生的第二磁场与具有双极性特征的磁体组22(如第一磁体221或/及第二磁体223)相互作用,使第二驱动线圈24能够带动框架21沿着光轴方向O1运动,从而带动载体23及载体23上的透镜模组201沿着光轴方向O1运动,以实现图像获取装置200的对焦功能。
示例性地,第二驱动线圈24可以包括第一子线圈241以及第二子线圈243,第一子线圈241与第二子线圈243分别设置于载体23的相对两侧。第一子线圈241以及第二子线圈243可以嵌入载体23中,也可以铺设于载体23的表面。例如,载体23的外周可以设有凸出的固定部233,固定部233相对于载体23的表面凸起。为了适应第二驱动线圈24的数量,固定部233可以为两个,两个固定部233可以分别设置于载体23的相对两侧,第一子线圈241与第二子线圈243分别绕在两个固定部233上。进一步地,第一子线圈241与第一磁体221相对设置,第二子线圈243与第二磁体223相对设置,第一子线圈241与第二子线圈243所绕设的轴线方向均大致垂直于光轴方向O1。
请参阅图7及图8,当第一子线圈241与第二子线圈243通电后(如图中的电流方向),其分别对第一磁体221与第二磁体223施加沿着第二方向Y的力,使第一磁体221与第二磁体223能够带动框架21和载体23在第二方向Y上运动。具体而言,由上文可知,第一方向Y大致为光轴方向O1,因此,借助上述的第一磁体221与第二磁体223的双磁极的布置,使第一磁体221与第二磁体223分别和第一子线圈241与第二子线圈243相互作用后,第一磁体221与第二磁体223分别受到第一子线圈241与第二子线圈243施加的沿第二方向Y的力Fy,从而实现驱动模组100的对焦功能。此结构能够使得第二驱动线圈24与第一驱动线圈14共用一个磁体组22,能够使驱动模组100的结构更为简单,并能够减少驱动模组100的厚度尺寸。
又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线圈14可以直接环绕于载体23的外周(如图10所示),其部分结构与磁体组22相对设置。第二驱动线圈14所绕设的轴线方向与第二方向Y/光轴方向O1一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载体23的表面设有固定部233,用于固定第二驱动线圈24,固定部233为凹槽结构,第二驱动线圈24嵌入固定部233的凹槽结构中。本实施例的第二驱动线圈214通过电流后与磁体组2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沿第二方向Y/光轴方向O1,因此同样能够实现图像获取装置200的对焦功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20还可以包括复位件25,复位件25连接于框架21与载体23之间,其能够为载体23在第二方向Y的运动提供回复力。复位件25大致呈弹片状,其叠置在框架21和载体23的端面上,当载体23在上述的磁体组22和第二驱动线圈24之间的作用力下在第二方向Y上运动,且载体23的端面相对于框架21的端面凸出时,复位件25被抵推而产生弹性变形,并向载体23施加一个相反的力,当磁体组22和第二驱动线圈24之间的作用力消失时,复位件25恢复形变,从而抵推载体23恢复至初始位置,如位于框架21的收容空间210内。
请参阅图12,作为一种示例,复位件25大致叠置于框架21和载体23远离安装件12的一侧,复位件25可以由金属或/及塑料制成,并大致呈现为片状结构。复位件25包括第一连接部251、第二连接部253以及弹性形变部255。第一连接部251连接于框架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51大致为4个,四个第一连接部251分别连接于框架21的四角。第二连接部253连接于载体2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253大致呈圆环状结构,其轴线方向与光轴方向O1一致。第二连接部253叠置于载体23上,并环绕容纳部231。弹性形变部255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其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51与第二连接部253之间。具体而言,弹性形变部255可以为长条形结构,其数量可以为四个,每个长条形结构的弹性形变部225连接在对应的一个第一连接部251与第二连接部253之间,以利于发生弹性变形。
当载体23沿着第二方向Y运动至相对于框架21凸出时,弹性形变部255被固定于载体23的第二连接部253拉动而发生弹性形变,呈现朝向光轴外凸出的曲线状,从而向载体23提供一个相反方向的力,为载体23的运动回复提供可能。当施加于载体23的力消失时(如第二驱动线圈24停止产生第二磁场时),弹性形变部255恢复形变,将载体23推入容纳空间210中,使载体23和框架21的端面基本平齐。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形变部255为由弹性材料(如橡胶、塑料等)制成的弹性线状结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弹性形变部255也可以是由刚性材料(如金属等)制成的弹性线状结构。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第二驱动组件20还可以包括缓冲件26,缓冲件26连接于框架21与载体23之间,其能够为载体23在第一方向X的运动提供回复力。缓冲件26大致呈弹片状,其叠置在框架21和载体23远离复位件25的端面上。当载体23在上述的磁体组22和第一驱动线圈14之间的作用力下在第一方向X运动,缓冲件26被抵推而产生弹性变形并向载体23施加一个相反的力,当磁体组22和第一驱动线圈14之间的作用力消失时,缓冲件26恢复形变,从而抵推载体23恢复至初始位置,如位于框架21的收容空间210内的大致中间位置。因此,通过缓冲件26和复位键25的配合,也能够实现载体23和框架21之间的活动连接,并保证载体23可以稳固地保持在框架21的容纳空间210内,使驱动模组100的结构较为可靠
作为一种示例,缓冲件26大致叠置于框架21和载体23靠近安装件12的一侧,缓冲件26可以由金属或/及塑料制成,并大致呈现为片状结构。缓冲件26包括第三连接部261、第四连接部263以及缓冲部265,第三连接部261连接于框架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部261可以呈片状结构,其数量可以为四个,四个第三连接部261分别连接于框架21的四角。第四连接部263连接于载体23,在本实施例中,第四连接部263大致呈圆环状结构,其轴线方向与光轴方向O1一致。第四连接部263叠置于载体23上,并环绕容纳部231。缓冲部265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其连接于第三连接部261与第四连接部263之间。具体而言,缓冲部265可以为波浪或者弯折状的条形结构,其数量可以为四个,每个缓冲部265的条形结构连接在对应的一个第三连接部261与第四连接部263之间,以利于发生弹性变形。
当载体23沿第一方向X相对框架21运动时(例如驱动模组100受到外力撞击/晃动时),缓冲部265被固定于载体23的第四连接部263拉动而发生弹性形变,其弯折结构受到压缩或者拉伸,从而向载体23提供一个相反方向的力,为载体23的运动回复提供可能。当施加于载体23的力消失时(如摇晃/撞击驱动模组100的外力撤销时),缓冲部265恢复形变,将载体23推入容纳空间210的大致中间位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缓冲部265为由弹性材料(如橡胶、塑料等)制成的弹性线状结构。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缓冲部265也可以是由刚性材料(如金属等)制成的弹性线状结构。
请参阅图1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模组100还可以包括驱动电路30以及位置传感器40。驱动电路30可以连接于第一驱动组件10的安装件12背离框架21的一侧,并与第一驱动线圈14以及第二驱动线圈24电性连接。驱动电路30可以与电子设备300的控制主板电性连接,以允许控制主板通过驱动电路30向第一驱动线圈14或/及第二驱动线圈24发送驱动信号,从而控制驱动模组100运动以实现图像获取装置200的防抖、对焦功能。
驱动电路30可以设置为柔性电路板,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路30包括主体部32、弯折连接部34以及电连接部36。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32大致呈平板状,其与安装件12大致层叠设置,并与第一驱动线圈14电性连接。主体部32可以开设有光线的传输通道,该传输通道的轴线方向与光轴方向O1一致,该传输通道与容纳部231大致同轴且连通。主体部32的四角设有缺口,这些缺口作为驱动模组100的其他一些结构的避位缺口,下文会进行阐述。弯折连接部34连接于主体部32的边缘,并相对于主体部32弯折。具体而言,弯折连接部34可以垂直于主体部32,并朝向框架21所在方向延伸。电连接部36设置于弯折连接部34远离主体部32的一端,并与第二驱动线圈24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驱动电路30设计为弯折的电连接结构,其中弯折连接部34可以与框架12的外侧面相对且大致平行设置,此结构使驱动电路30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少,简化了驱动模组100的结构。进一步地,驱动电路30还可以包括电连接端子38,电连接端子38连接于主体部32,并相对于主体部32朝背离于框架21的方向延伸,电连接端子38用于连接至电子设备100的控制主板,或/及连接至图像获取装置100的控制芯片。
位置传感器40相对于安装件12固定设置,并用于感测磁体组22相对第一驱动线圈14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40设置于驱动电路30的主体部32上并与驱动电路30电性连接。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40可以设置于安装件12上。作为一种示例,位置传感器40可以为磁传感器,例如,霍尔传感器,其可以通过磁场强度检测磁体组22和第一驱动线圈14之间的距离,然后向驱动电路30输出信号,驱动电路30根据信号来调节第一驱动线圈14的电流大小以控制磁体组22的位移大小,实现闭驱动模组100的环控制。作为另一种示例,位置传感器40也可以为光电传感器,其可以利用光信号检测磁体组22和第一驱动线圈14之间的相对距离,然后回传信号至驱动电路30,驱动电路30根据信号来调节第一驱动线圈14的电流大小以控制磁体组22的位移大小,实现驱动模组100的闭环控制。
请参阅图1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模组100还可以包括滚子组件50。滚子组件50包括多个滚子,多个滚子位于框架21与安装件12或/及底座18之间,使得框架21相对安装件12或/及底座18滑动时,利用滚子滚动所产生的滚动摩擦使运动顺畅。在本实施例中,滚子组件50包括滚子架52、第一滚子组54以及第二滚子组56。滚子架52设置于框架21与底座18之间,滚子架52包括第一安装部525以及第二安装部527,第一安装部525以及第二安装部527分别用于放置第一滚子组54以及第二滚子组5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525和第二安装部527均大致设置为矩形板状结构,第一安装部525中较窄的一侧朝向框架21设置,第二安装部527中较宽的一侧朝向框架21设置。
具体而言,安装件12设有第一侧边123以及第二侧边125,第一侧边123以及第二侧边125彼此邻接(例如二者大致彼此垂直)。第一安装部525沿安装件12的第一侧边123设置。第一安装部525包括第一板体5251,第一板体5251沿第一侧边123设置,并大致与第一侧边123垂直。第一板体5251与框架21的一侧(如一个侧面而非端面)相对。具体而言,第一板体5251大致与框架21的第一固定部215的外侧平行相对设置,使第一板体5251、第一固定部215、载体23沿第一子方向X1依次并列设置,从而使滚子架52、框架21和载体23在驱动模组100的厚度方向上呈嵌套设置的结构,使驱动模组100的厚度尺寸相对较小。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525的一侧设有第一凸台5253以及第二凸台5255,第一凸台5253与第二凸台5255分别设置于第一板体5251的相对两端,且第一固定部215位于第一凸台5253与第二凸台5255之间。第一凸台5253与第二凸台5255均设有滚子槽,滚子槽用于安装滚子。
请同时参阅图15及图16,第二安装部527连接于第一安装部525的一端并沿安装件12的第二侧边125设置,第二安装部527包括第二板体5271,第二板体5271沿第二侧边125设置,并与第二侧边125大致平行相对。具体而言,第二板体5271位于框架21的框架本体213与安装件12之间,使框架本体213、第二板体5271与安装件12沿第二方向Y(光轴方向O1)依次并列设置,在框架本体211、第二板体5271之间、或者第二板体5271与安装件12均不设置有磁体组22,也即,第二安装部527位于第一固定部215和第二固定部217之间的空间,并与第三固定部219相对,以利用框架21上未设有固定部的空缺部位设置滚子架52的结构,能够充分利用框架21和滚子架52的嵌套结构,进一步使驱动模组100的结构更为紧凑,更有利于驱动模组100乃至图像获取装置200的小型化设计。进一步地,第二安装部527的一侧可以设有第三凸台5273,第三凸台5273设置于第二板体5271远离第一板体5251的一端。第三凸台5273设有滚子槽,滚子槽用于安装滚子。
请参阅图17及图18,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滚子架52还设有第一方向滚子槽521以及第二方向滚子槽5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滚子槽521可以为三个,分别设置于第一凸台5253、第二凸台5255以及第三凸台5273朝向框架本体213的一侧。第一方向滚子槽521的内壁至少部分地倾斜设置,以限制其中滚子的转动方向。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第一方向滚子槽521内设有第一表面5211与第二表面5213,第一表面5211与第二表面5213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以共同形成导向槽结构5215,导向槽结构5215沿第一子方向X1设置,以限制滚子在第一子方向X1滚动。第二方向滚子槽523可以为三个,三个第二方向滚子槽523分别设置于第一凸台5253、第二凸台5255以及第三凸台5273朝向安装件12/底座18的一侧。具体而言,如图18所示,第二方向滚子槽523设有第一表面5231与第二表面5233,第一表面5231与第二表面5233之间的夹角小于180度,以共同形成导向槽结构5235,导向槽结构5215沿第二子方向X2设置,以限制滚子在第二子方向X2滚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滚子组54至少包括一个第一滚子541,第一滚子541设置于第一方向滚子槽52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子541设置为三个,第一滚子541受第一方向滚子槽521的限制只能在第一子方向X1滚动。第二滚子组56至少包括一个第二滚子561,第二滚子561设置于第二方向滚子槽523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滚子561设置为三个,第二滚子561受第二方向滚子槽523的限制只能在第二子方向X2滚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滚子组件50还包括公用滚子58,公用滚子58位于框架21与底座18之间,其用于与第一滚子组54、第二滚子组56共同支撑载体23,使得驱动模组100的安装更稳固。相应地,框架21可以设有第一凹槽211,底座18设有第二凹槽181,第一凹槽211与第二凹槽181相对设置,二者共同定义一个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用于容纳公用滚子58,公用滚子58至少部分地设置于第一凹槽211与第二凹槽181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模组100还可以包括外壳60。在本实施例中,外壳60大致为矩形壳状结构,其朝向底座18的一侧设有开口。外壳60用于为第一驱动组件10、第二驱动组件20、驱动电路30、位置传感器40以及滚子组件50提供收容空间62,并与底座18连接共同形成一个封闭结构。
组装时,首先,将安装件12、驱动电路30、底座18依次层叠,将第一驱动线圈14布置在安装件12上,并使第一驱动线圈14与驱动电路30电性连接。其次,将磁体组22嵌入框架21的容置槽中,使磁体组22中的磁体大概环绕于收容空间210之外。然后把第二驱动线圈24绕在载体23上,把带有第二驱动线圈24的载体23放在框架21的收容空间210中,使多个磁体呈现为环绕在载体23外周的形式,且多个磁体中至少一个和第二驱动线圈24相对,再把复位件25和缓冲件26放在框架21和载体23的两个端面上,并分别与框架21和载体23连接。再次,把滚子组件50组装好后,叠放在安装件12/底座18上,使公用滚子58位于第二凹槽181内。最后,将框架21叠置在安装件12和滚子组件50上,使公用滚子58位于第一凹槽211内,并使第一固定部215直接和第一板体5251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并列,以降低驱动模组100在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也即厚度尺寸)。最后,将外壳60盖设在框架21外,并与底座18固定连接,使第一驱动组件10、第二驱动组件20、驱动电路30、位置传感器40、滚子组件50均收容在外壳60内,形成模块化的结构,便于生产、组装。
使用时,第一驱动线圈14通电后,能够对第二驱动组件20施加第一方向X的力,以便于驱使第二驱动组件20沿着第一方向X运动,第一方向X可以为沿着安装件12所在平面的延伸方向。因此,当第一驱动线圈14通过第二驱动组件14沿第一方向X运动时,可认为第二驱动组件14带动透镜模组201沿着平行于安装件12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防抖功能。第二驱动线圈24借助于第二磁场与磁体组22的磁场的相互作用,驱动载体23沿第二方向Y运动,其中,第二方向Y与光轴方向O1一致。当第二驱动线圈24带动载体23沿第二方向Y运动时,载体23能够带动透镜模组201沿着光轴方向O1运动,从而实现图像获取装置200的对焦功能。
可见,在驱动模组100实现图像获取装置200对焦、防抖的过程中,第一驱动组件10带动第二驱动组件20整体运动,磁体组22得到了复用,将对焦、防抖的功能集成在一个驱动模组100中,驱动模组100的结构相对较为简单。具体而言,在应用时,驱动模组100安装在图像获取装置200上,图像获取装置200设置于电子设备300的壳体301内,通过简化驱动模组100的结构,使得图像获取装置200的结构简化,进而提高电子设备300的美观性,有利于电子设备300的小型化。
本申请说明书的上述实施例中,驱动模组100的磁体组22包括了三个磁体,三个磁体以“ㄇ”形排列并嵌入框架21中,相应地,框架21的固定部也为三个,第一驱动线圈14也为三个,以便于与三个磁体一一对应。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磁体组22可以包括四个磁体,下文将以四个磁体为例进行简单说明。
请参阅图20,在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磁体组22可以包括四个磁体,分别为第一磁体221、第二磁体223、第三磁体225以及第四磁体227,第一磁体221与第二磁体223相对间隔设置并分别连接于框架21,第三磁体225与第四磁体227位于第一磁体221与第二磁体223之间,第三磁体225与第四磁体227相对间隔设置并分别连接于框架21,第一磁体221、第二磁体223、第三磁体225以及第四磁体227可以共同限定一容纳空间,载体23和第二驱动线圈24可以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从而使驱动模组100具有嵌套设置的驱动结构,其体积相对较小。
请参阅图21,相应地,框架21的固定部也为四个,容置槽也为四个,第一驱动线圈14也为四个,以便于与四个磁体一一对应。第一磁体221、第二磁体223、第三磁体225以及第四磁体227分别嵌入四个容置槽内,四者大致呈“口”形结构排列。第一磁体221、第二磁体223、第三磁体225以及第四磁体227均可以为双极性磁体,在第一驱动线圈14的驱动下实现第一方向X的运动,从而带动框架21和载体23实现第一方向X的防抖功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6)

1.一种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图像获取装置,所述图像获取装置包括透镜模组,所述驱动模组包括:
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安装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件的第一驱动线圈;所述第一驱动线圈适于由电流激励而产生第一磁场;以及
第二驱动组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一侧,并适于在所述第一驱动线圈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
框架,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间隔设置;
磁体组,设置于所述框架,并适于在所述第一驱动线圈所产生的磁场的激励下带动所述框架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载体,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框架,所述载体用于安装所述透镜模组;以及
第二驱动线圈,设置于所述载体,并位于所述磁体组所产生的磁场内;所述第二驱动线圈适于在电流的激励下产生第二磁场,所述第二驱动线圈借助于所述第二磁场与所述磁体组的磁场相互作用而带动所述载体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且与所述透镜模组的光轴方向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组包括第一磁体及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相对间隔设置;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二驱动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组还包括第三磁体及第四磁体,所述第三磁体与所述第四磁体相对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的空间,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所述第三磁体与所述第四磁体共同限定一容纳空间,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二驱动线圈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组还包括第三磁体,所述第三磁体位于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的空间的一侧,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所述第三磁体共同限定一容纳空间,所述载体与所述第二驱动线圈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透镜模组的容纳部;所述第二驱动线圈环绕设置于所述载体外周,并与所述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体相间隔,所述第二驱动线圈所绕设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一致。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透镜模组的容纳部;所述第二驱动线圈包括第一子线圈以及第二子线圈,所述第一子线圈以及所述第二子线圈分别安装于所述载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子线圈与所述第一磁体相对,所述第一子线圈所绕设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或/及,所述第二子线圈与所述第二磁体相对,所述第二子线圈所绕设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所绕设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一致,所述第一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的一侧;所述第一磁体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磁力部以及第二磁力部,所述第二磁力部位于所述第一磁力部与所述安装件之间,所述第一磁力部以及所述第二磁力部均具有南极和北极;或/及,
所述第一驱动线圈所绕设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一致;所述第二磁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的一侧;所述第二磁体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磁力部以及第二磁力部,所述第二磁力部位于所述第一磁力部与所述安装件之间,所述第一磁力部以及所述第二磁力部均具有南极和北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组还包括驱动电路以及位置传感器,所述驱动电路连接于所述安装件,并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所述第二驱动线圈电性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相对于所述安装件固定设置,并适于感测所述磁体组相对所述第一驱动线圈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为柔性电路板,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主体部、弯折连接部以及电连接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安装件相叠置并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电性连接,所述弯折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弯折;所述电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弯折连接部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驱动线圈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安装件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驱动模组还包括滚子组件,所述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底座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子组件包括滚子架、第一滚子组以及第二滚子组;所述滚子架设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底座之间,所述第一滚子组设置于所述框架与所述滚子架之间,所述第二滚子组设置于所述滚子架与所述底座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子架朝向所述框架的一侧设有第一方向滚子槽,所述第一滚子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滚子,所述第一滚子设置于所述第一方向滚子槽内,所述第一方向滚子槽的内壁至少部分地倾斜设置;或/及
所述滚子架背离所述框架的一侧设有第二方向滚子槽,所述第二滚子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滚子,所述第二滚子设置于所述第二方向滚子槽内,所述第二方向滚子槽的内壁至少部分地倾斜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子组件还包括公用滚子,所述框架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底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所述公用滚子至少部分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内。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邻接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滚子架包括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沿所述第一侧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并沿所述第二侧边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两端均设有滚子槽,所述第二安装部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一端设有滚子槽,所述第一滚子组包括三个滚子,每个所述滚子设置于一个对应的滚子槽内。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板体、第一凸台以及第二凸台,所述第一板体沿所述第一侧边设置并与所述框架的一侧相对,所述第一凸台以及所述第二凸台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凸台以及所述第二凸台均设有所述滚子槽。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板体及第三凸台,所述第二板体沿所述第二侧边设置并位于所述框架和所述安装件之间,所述第三凸台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所述第三凸台设有所述滚子槽。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框架本体以及第一固定部,所述框架本体叠置于所述滚子架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部设有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于所述框架本体,并位于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所述磁体组部分地嵌入所述容置槽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设有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于所述框架本体,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对间隔,所述磁体组部分地嵌入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或/及
所述框架还包括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三固定部设有第三容置槽,所述第三固定部连接于所述框架本体,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磁体组部分地嵌入所述第三容置槽内;或/及
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载体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并列设置。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组还包括外壳,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导磁件,所述导磁件设置于所述安装件,并位于所述磁体组所产生的磁场内。
21.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连接于所述框架与所述载体之间,并适于为所述载体在所述第二方向的运动提供回复力。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弹性形变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载体,所述弹性形变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
23.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连接于所述框架与所述载体之间,并适于为所述载体在所述第一方向的运动提供回复力。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驱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三连接部、第四连接部以及缓冲部,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框架,所述第四连接部连接于所述载体,所述缓冲部具有适于沿所述第二方向发生变形的弹性形变结构,所述缓冲部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间。
25.一种图像获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镜模组;以及
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模组;所述透镜模组安装于所述载体。
2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显示屏,连接于所述壳体;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图像获取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CN202122064824.3U 2021-08-30 2021-08-30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8673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64824.3U CN215867301U (zh) 2021-08-30 2021-08-30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107268 WO2023029803A1 (zh) 2021-08-30 2022-07-22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64824.3U CN215867301U (zh) 2021-08-30 2021-08-30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67301U true CN215867301U (zh) 2022-02-18

Family

ID=80243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64824.3U Active CN215867301U (zh) 2021-08-30 2021-08-30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8673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9803A1 (zh) * 2021-08-30 2023-03-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9803A1 (zh) * 2021-08-30 2023-03-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68132A (zh)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600464B (zh) 电子设备及其功能模组控制方法
CN209787206U (zh) 传动机构、驱动机构组合件、安装驱动组合件及移动终端
CN113691701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8811416B (zh) 电子设备
US10459483B2 (en) Functional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US7927026B2 (en)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11294427B (zh) 电子设备
CN113489886A (zh)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08522805U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13489888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5867301U (zh)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9750104U (zh) 保护套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383689A (zh) 摄像头单元及其电子设备
WO2023029802A1 (zh)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6673110U (zh)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4422630A (zh) 电子设备
CN114040086A (zh) 摄像头机构及电子设备
KR100562723B1 (ko) 통신기기용 소형 카메라장치 및 그를 구비한 통신기기
WO2023029803A1 (zh) 驱动模组、图像获取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557469B (zh) 移动终端
CN208890847U (zh) 移动终端
CN110113522A (zh) 镜头偏移装置及拍摄设备
CN112437214B (zh)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单元
EP3896944B1 (en) Mobile phone and main unit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