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48738U - 一种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48738U
CN216648738U CN202122778521.8U CN202122778521U CN216648738U CN 216648738 U CN216648738 U CN 216648738U CN 202122778521 U CN202122778521 U CN 202122778521U CN 216648738 U CN216648738 U CN 216648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key
hole
female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7852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7852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48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48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48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组件,连接器母端包括母端本体和两个按键组件,母端本体包括两个导向孔和两个对应连通的按键孔,两个按键组件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按键孔内并伸入对应的导向孔内以锁定与连接器母端连接的连接器公端。同时,该连接器母端可以通过同时按压两个按键组件使得连接器公端与连接器母端实现分离。连接器母端和连接器公端两者相互插入或者拔出均需要同时按压两个按键组件,使得用户操作连接器母端和连接器公端插入和拔出的方式统一和简单,减少了连接器损坏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电池连接器是电池与整车之间重要的电信号和通讯信号传输结构。在目前两轮车市场的换电业务模式中,连接器容易出现装配不到位、易打火、抗拉强度不足等现象。上述现象导致电池无法给整车正常通讯和供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组件,连接器母端和连接器公端在相互插入和拔出时都需要同时按压两侧按键组件,使得用户操作方法统一,便于记忆和操作,减少了连接器损坏的概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母端,所述连接器母端包括:
母端本体,包括两个供连接器公端导向插入的导向孔和两个按键孔,两个所述按键孔与两个所述导向孔一一对应连通;
两个按键组件,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按键孔内并伸入对应的所述导向孔内;
其中,所述连接器母端通过同时按压两个所述按键组件与所述连接器公端锁定或分离。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导向孔位于所述母端本体的底面两侧,两个所述按键孔位于所述母端本体的两个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母端本体还包括两个扣合孔,所述扣合孔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按键孔连通,另一端横向贯穿所述导向孔并延伸到所述导向孔远离所述按键孔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组件包括:
按键,移动设置在所述按键孔内;
卡扣件,一端与所述按键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到所述扣合孔内;
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按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按键孔的底部连接;
其中,所述按键受控移动以带动所述卡扣件在所述扣合孔内移动与所述连接器公端扣合或松开。
进一步地,所述扣合孔的高度小于所述按键孔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按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块,所述按键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卡块扣合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件为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两端与所述按键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母端本体还包括插接口、装配孔和端子孔,所述插接口设置在两个所述导向孔之间,所述装配孔和所述端子孔设置在与所述插接口相反的一侧,所述装配孔和所述端子孔均与所述插接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母端还包括:
第一限位结构,固定在所述插接口内;
第一连接端子,连接在所述装配孔内,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连接;
第二连接端子,连接在所述端子孔内,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一端延伸到所述插接口和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母端还包括:
第一围板,围设在所述装配孔和所述端子孔的外侧;
绝缘外壳,覆盖在所述第一围板的外侧,且与所述母端本体连接;
线束,穿过所述绝缘外壳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公端,所述连接器公端包括:
公端本体;
第二围板,凸设在所述公端本体上,所述第二围板用于插入到连接器母端的插接口内;
两个导向柱,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板的两侧;
其中,所述连接器公端通过所述导向柱与所述连接器母端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包括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由所述导向柱的外侧面向中心凹陷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公端还包括:
第二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板内;
第三连接端子,与所述公端本体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端子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围板内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连接;
第四连接端子,与所述公端本体连接,且所述第四连接端子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围板内;
阻尼圈,围设在所述第二围板的外侧。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
连接器公端,包括公端本体和两个设置在公端本体上的导向柱;
连接器母端,包括母端本体和两个按键组件,所述母端本体包括两个按键孔和两个导向孔,两个所述按键孔与两个所述导向孔一一对应连通;
其中,所述公端本体和所述母端本体插接,所述导向柱伸入所述导向孔内,所述按键组件设置在所述按键孔内并伸入到所述导向孔内锁定所述导向柱。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组件通过同时按压两个所述按键组件使得两个所述导向柱与两个所述按键组件解锁并从所述导向孔中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柱包括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由所述导向柱的外侧面向中心凹陷形成;
所述按键组件包括:
按键,移动设置在所述按键孔内;
卡扣件,一端与所述按键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导向孔内并扣合在所述环形凹槽内锁定所述导向柱;
弹性件,一端与所述按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按键孔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母端本体还包括插接口,两个所述导向孔设置在所述插接口的两侧;
所述连接器公端还包括第二围板,凸设在所述公端本体上,两个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板的两侧,所述连接器公端通过所述第二围板插入到所述插接口内与所述连接器母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母端还包括:
第一限位结构,固定在所述插接口内;
第一连接端子,从所述母端本体背向所述插接口的一侧伸入所述插接口内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连接;
第二连接端子,从所述母端本体背向所述插接口的一侧伸入所述插接口内;
所述连接器公端还包括:
第二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板内;
第三连接端子,从所述公端本体背向所述第二围板的一侧伸入所述第二围板内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连接;
第四连接端子,从所述公端本体背向所述第二围板的一侧伸入所述第二围板内;
阻尼圈,围设在所述第二围板的外侧;
其中,所述第二围板插入所述插接口内,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三连接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四连接端子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母端还包括:
第一围板,设置在所述母端本体背向所述插接口的一侧,且围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外侧;
绝缘外壳,覆盖在所述第一围板的外侧,且与所述母端本体连接;
线束,穿过所述绝缘外壳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母端本体包括导向槽,设置在所述插接口的外侧;
所述公端本体包括与所述导向槽配合连接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板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组件,连接器母端和连接器公端通过导向柱导向插入导向孔内,按键组件将导向柱锁定在导向孔内实现两者的连接。同时,该连接器母端通过同时按压两个按键组件使得导向柱可以从导向孔内伸出,从而使得连接器公端与连接器母端实现分离。连接器母端和连接器公端两者相互插入或者拔出均需要同时按压两个按键组件,使得用户操作连接器母端和连接器公端插入和拔出的方式统一和简单,减少了连接器损坏的概率。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母端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母端插入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公端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公端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公端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母端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母端的仰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母端和连接器公端未完全插入连接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母端和连接器公端插入连接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组件和导向柱扣合连接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组件和导向柱未扣合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说明标记:
A-连接器母端;10-母端本体;101-插接口;102-装配孔;103-端子孔;104-导向槽;11-按键组件;111-按键;112-卡扣件;113-弹性件;114-卡块;115-卡槽;12-导向孔;13-按键孔;14-扣合孔;15-第一限位结构;16-第一连接端子;17-第二连接端子;18-第一围板;19-绝缘外壳;191-线束;
B-连接器公端;20-公端本体;21-第二围板;22-导向柱;221-环形凹槽;23-第二限位结构;24-第三连接端子;25-第四连接端子;26-阻尼圈;27-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图11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11所示,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母端A和连接器公端B。其中,连接器母端A和连接器公端B通过插拔的方式连接或断开,从而实现电信号、通讯信号的传输或断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公端B安装在电池上,所述连接器母端A安装在整车上,连接器母端A与连接器公端B连接后,电池可以向整车供电,并将电池的电量等信息发送给整车。除此之外,所述连接器母端A还可以安装在换电柜中,以使得换电柜可以向电池充电,电池向换电柜传递电池信息等。连接器母端A还可以作为充电线的端子,用于向电池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母端A和连接器公端B在插入和拔出两个相反动作时,均需要首先同时按压按键组件11才能有效的将两者连接在一起或者分离。也就是说,按键组件11在未受到按压时,可以阻止连接器母端A和连接器公端B分离或者插入连接,从而可以避免由于道路颠簸使得两者松脱或者打火,甚至于可以避免蛮力操作损坏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地,上述方式使得连接器组件插入和拔出的动作唯一简单,便于用户记忆和操作。
具体地,连接器母端A包括母端本体10和两个按键组件11,如图1和图6所示。母端本体10包括两个导向孔12和两个按键孔13,两个导向孔12与两个按键孔13一一对应连通,如图8所示。也即,其中一个导向孔12与其中一个按键孔13连通,另一个导向孔12与另一个按键孔13连通。两个按键组件11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按键孔13内并伸入到与其连通的导向孔12内。所述按键组件11可以受控在按键孔13和导向孔12内移动,如图8和图9所示。
当连接器公端B与连接器母端A连接时,同时按压两个按键组件11使得两个按键组件11移动将导向孔12完全露出后方便连接器公端B插入导向孔12内进行连接。连接器公端B插入到连接器母端A的导向孔12内后,停止对两个按键组件11进行按压,此时两个按键组件11向原始位置移动与连接器公端B扣合连接,从而将连接器公端B与连接器母端A锁紧为一体,可以避免由于道路颠簸或者拉力使得两者松脱或者打火。当连接器公端B与连接器母端A断开连接时,同时按压两个按键组件11使得两个按键组件11移动将导向孔12完全露出后方便连接器公端B从导向孔12内拔出,可以避免暴力操作损坏连接器组件。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导向孔12位于母端本体10的底面两侧,两个按键孔13位于母端本体10的两个侧面,按键孔13与导向孔12侧向连通,如图1和图6所示。优选地,两个导向孔12以及两个按键孔13在母端本体10上均对称设置,从而使得两个按键组件11对称设置。两个按键组件11对称设置的方式便于用户单手同时按压两个按键组件11将连接器母端A和连接器公端B连接或松脱。
连接器公端B包括公端本体20和两个导向柱22,如图3所示。连接器公端B与连接器母端A可以通过导向柱22与导向孔12导向连接。同时,导向柱22插入到导向孔12内后,按键组件11移动到导向孔12内与导向柱22扣合连接,从而可以避免颠簸使得连接器公端B与连接器母端A松脱。
其中,两个导向柱22凸设在所述公端本体20顶面的两侧,且分别与母端本体10的两个导向孔12一一对应。连接器公端B与连接器母端A连接时通过两个按键组件11与两个导向柱22分别扣合连接,可以提高连接强度,避免单侧扣合易被拉扯损坏。
所述导向孔12为柱状盲孔,其横截面形状可以设置为圆形、矩形、三角形等任意形状。所述导向柱22为与所述导向孔12形状相同的柱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孔12为圆柱形孔,导向柱22设置为圆柱结构,便于加工和定位。在其它实施例中,导向孔12、按键孔13、导向柱22以及按键组件11的数量相同,且数量可以任意设置。
所述母端本体10还包括两个扣合孔14,如图8所示。所述扣合孔14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按键孔13连通,另一端横向贯穿所述导向孔12并延伸到所述导向孔12远离所述按键孔13的外侧。也就是说,扣合孔14的延伸方式与导向孔12的延伸方向垂直交叉设置,且扣合孔14从导向孔12的横截面的两侧分别延伸出来,一端与按键孔13连通,另一端位于导向孔12背向按键孔13的一侧。其中,按键组件11在按键孔13以及连通的扣合孔14内移动。
具体地,按键组件11包括按键111、卡扣件112和弹性件113,如图11所示。按键111移动设置在按键孔13内,卡扣件112的一端与按键111固定连接,卡扣件112的另一端伸入到扣合孔14内。按键111受控在按键孔13内移动时,可以带动卡扣件112在扣合孔14内移动。由于扣合孔14与导向孔12存在重合区域,因此通过控制卡扣件112在扣合孔14内移动,可以使得卡扣件112与连接器公端B(或导向柱22)实现扣合和解锁。弹性件113设置在按键孔13内,弹性件113的一端与按键111连接,另一端与按键孔13的底部连接。按键111在受控按压的过程中,按键111会挤压压缩弹性件113。当按键111按压完成后,弹性件113向按键111施加反向作用力,从而推动按键111和卡扣件112反向移动到初始位置。
其中,所述扣合孔14的高度小于所述按键孔13的高度,以使得至少部分按键孔13为盲孔,从而使得卡扣件112从扣合孔14穿过进入导向孔12,弹性件113与按键孔13的底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扣合孔14位于按键孔13的底部。
导向柱22包括环形凹槽221,设置在导向柱22沿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如图11所示。其中,所述环形凹槽221由所述导向柱22的外侧面向中心凹陷形成。当导向柱22插入到导向孔12内,且母端本体10和公端本体20贴合连接(也即连接器公端B和连接器母端A插接到位)时,所述环形凹槽221与扣合孔14以及卡扣件112位于同一高度,从而使得卡扣件112可以扣合在环形凹槽221内锁定导向柱22,从而可以防止连接器公端B和连接器母端A受外力或者颠簸松脱。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111为长方体,按键孔13设置为矩形槽,所述卡扣件112为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两端与所述按键111固定连接,弹性件113设置在U形结构的上方与所述按键111固定连接,如图11所示。U形结构的内侧宽度大于等于导向柱22的外径,以使得导向柱22可以从U形结构的中间穿过。由于导向柱22的外径与导向孔12的直径适配,U形结构的内侧宽度大于等于导向柱22的外径,因此U形结构的外侧宽度大于导向孔12的宽度。也即扣合孔14的宽度大于导向孔12的宽度,以使得U形结构可以在扣合孔14内移动满足扣合需求。
其中,按键111处于未受按压状态时,弹性件113自然伸直,卡扣件112远离按键111的一端位于导向孔12内,可以避免在未授权状态下连接器公端B的导向柱22插入导向孔12内进行连接。当按键111受到按压时,按键111推动卡扣件112使得卡扣件112的末端移动到扣合孔14,卡扣件112的两侧位于导向孔12两侧的扣合孔14内,由此将导向孔12完全露出,此时可以便于连接器公端B的导向柱22插入导向孔12内。导向柱22插入到导向孔12的底部后,可以松开按键111,使得卡扣件112在弹性件113的作用下移动到初始位置,从而使得卡扣件112扣合在环形凹槽221内使得导向柱22无法移动,提高了连接器母端A和连接器公端B连接的稳定性。连接器公端B和连接器母端A在拔出时,需要先同时按压按键111,然后将连接器公端B拔出。所述按键111在使用时可以设置为彩色,便于用户识别。
在其它实施例中,导向柱22还可以仅将远离按键111的一侧设置为凹槽以替代环形凹槽221与卡扣件112扣合连接。
进一步地,按键1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块114,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按键孔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槽115,如图6所示。按键111安装在按键孔13内,可以通过两侧的卡块114与卡槽115配合的方式将按键111限制在按键孔13内,可以避免按键111从按键孔13中脱离出来造成丢失。其中,按键111在按键孔13内移动时,卡块114在卡槽115内移动。所述卡槽115还可以替换为卡台与卡块114扣合连接,用于防止按键111从按键孔13内移动。
母端本体10包括插接口101,如图1所示。连接器公端B包括第二围板21,凸设在所述公端本体20上且与导向柱22位于相同的一侧,如图3所示。连接器公端B与连接器母端A连接时,将第二围板21插入到插接口101内,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口101的深度与第二围板21的高度相同,使得连接器公端B和连接器母端A连接后,两者的表面贴合连接,可以增加连接强度以及安全性。同时,连接器公端B和连接器母端A的表面贴合的方式更便于用户判断两者连接到位,避免打火。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插接口101设置为一边具有缺角的矩形结构,第二围板21设置为与其形状相同的矩形结构。上述结构,可以避免连接器公端B和连接器母端A装反。所述插接口101设置在两个导向孔12之间,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围板21设置在两个导向柱22之间,如图1和图3所示。插接口101与第二围板21对应设置,两个导向孔12与两个导向柱22的位置一一对应。上述结构使得连接器公端B与连接器母端A连接时,导向柱22可以起到良好的导向性能,同时位于第二围板21两侧的两个导向柱22可以进一步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优选地,公端本体20和母端本体10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插接口101设置在母端本体10的中心位置,第二围板21设置在公端本体20的中心位置,使得两者在连接后便于用户通过外观即可判断是否连接成功,同时还可以提高连接器组件的美观性。
所述母端本体10还包括装配孔102和端子孔103,所述装配孔102和所述端子孔103设置在与所述插接口101相反的一侧,且所述装配孔102和所述端子孔103均与所述插接口101连通,如图6所示。所述连接器母端A还包括第一限位结构15、第一连接端子16和第二连接端子17,如图6所示。其中,第一限位结构15固定在插接口101内。第一连接端子16连接在装配孔102内,一端伸入插接口101内与第一限位结构15连接,另一端延伸到与插接口101相反一侧的外侧,如图1和图7所示。第二连接端子17连接在所述端子孔103内,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7的一端延伸到所述插接口101内,且位于插接口101的侧壁和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5之间,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端子16和第二连接端子17从与插接口101相反一侧伸出的部分用于与整车、换电柜、充电器等线束连接。第一连接端子16和第二连接端子17伸入到插接口101中的一端用于与连接器公端B实现电连接。其中,第一连接端子16和第二连接端子17中一个用于传输电信号,一个用于传输通讯信号。
所述连接器公端B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23、第三连接端子24和第四连接端子25,如图3所示。其中,第二限位结构23固定在第二围板21所包围的腔体内,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三连接端子24与所述公端本体20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端子24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围板21内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3连接,另一端延伸到与第二围板21相反的一侧,如图1所示。第四连接端子25与所述公端本体20连接,且所述第四连接端子25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围板21内,另一端延伸到与第二围板21相反的一侧。第三连接端子24和第四连接端子25从与第二围板21相反一侧伸出的部分用于与电池连接。第三连接端子24和第四连接端子25伸入到第二围板21中的一端用于与连接器母端A实现电连接。也即,第三连接端子24与第一连接端子16电连接,第四连接端子25与第二连接端子17电连接。
其中,当连接器公端B与连接器母端A插入连接时,第二围板21插入到插接口101中,第二限位结构23与第一限位结构15适配连接,第一连接端子16与第三连接端子24电连接,第二连接端子17与第四连接端子25电连接。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5为M形结构。第二限位结构23包括两个矩形块结构。连接器母端A和连接器公端B插入连接时,两个矩形块结构插入到M形结构的孔隙中。其中,第一连接端子16和第三连接端子24为通过冲压成型的片状端子,具有冠簧,如图3和图6所示。第二连接端子17和第四连接端子25为通过车加工制成的信号针端子,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连接端子16和第三连接端子24为厚2mm、宽8.5mm的铜片端子,不易损坏。其中,第四连接端子25为母端,第二连接端子17为公端,如图8所示。第二连接端子17插入第四连接端子25内进行电连接。所述连接器公端B还包括端子座,设置在第二围板21内。所述端子座的位置与所述端子孔103的位置相对应。第四连接端子25固定在端子座上。
在本申请中,第二连接端子17位于插接口101内的长度小于插接口101的深度。该第二连接端子17的长度使得连接器公端B与连接器母端A刚开始插入连接时,第二连接端子17和第四连接端子25不接触,如图8所示。此时,导向柱22未伸入到导向孔12的底部,卡扣件112尚未与导向柱22扣合。然后,继续将连接器公端B与连接器母端A进一步进行插接,第二连接端子17逐渐插入第四连接端子25内实现电连接,导向柱22则伸入到导向孔12的底部且与卡扣件112扣合连接。该第二连接端子17的长度设置使得连接器公端B和连接器母端A在连接时,第一连接端子16与第三连接端子24先接触,第二连接端子17与第四连接端子25后接触,第二连接端子17与第四连接端子25接触后会延迟3-5s才会实现放电,避免在第二连接端子17与第四连接端子25接触的瞬间连接器插不到位就开始放电,提高了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连接器公端B还包括阻尼圈26,阻尼圈26围设在所述第二围板21的外侧,如图3所示。当第二围板21插入到插接口101内时,所述阻尼圈26位于第二围板21和插接口101的侧壁之间,用于增加两者之间的阻尼,从而避免连接器公端B与连接器母端A连接后发生晃动,如图9所示。
所述连接器母端A还包括第一围板18、绝缘外壳19和线束191,如图6所示。第一围板18设置在所述母端本体10背向所述插接口101的一侧,且围设在所述装配孔102和所述端子孔103的外侧(也即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6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7的外侧),如图6所示。绝缘外壳19设置在母端本体10的上方,且覆盖在第一围板18的外侧。绝缘外壳19通过埋入成型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一围板18用于给成型的绝缘外壳19提供连接的着力点。线束191穿过所述绝缘外壳19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6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7电连接。线束191用于与整车、换电柜等连接。
所述母端本体10包括导向槽104,设置在所述插接口101的外侧,如图1所示。所述导向槽104由母端本体10的底面外侧向顶面一侧凹陷形成。所述公端本体20包括与所述导向槽104配合连接的导向块27,所述导向块27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板21的外侧,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导向块27由公端本体20的顶面向外侧凸设形成。所述导向块27和所述导向槽104配合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器公端B和连接器母端A连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母端包括母端本体和两个按键组件,母端本体包括两个导向孔和两个对应连通的按键孔,连接器公端上设置有导向柱。两个按键组件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按键孔内并伸入对应的导向孔内以锁定与连接器公端的导向柱。同时,该连接器组件可以通过同时按压两个按键组件使得连接器公端与连接器母端实现分离。连接器母端和连接器公端两者相互插入或者拔出均需要同时按压两个按键组件,使得用户操作连接器母端和连接器公端插入和拔出的方式统一和简单,减少了连接器损坏的概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母端(A)包括:
母端本体(10),包括两个供连接器公端(B)导向插入的导向孔(12)和两个按键孔(13),两个所述按键孔(13)与两个所述导向孔(12)一一对应连通;
两个按键组件(11),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按键孔(13)内并伸入对应的所述导向孔(12)内;
其中,所述连接器母端(A)通过同时按压两个所述按键组件(11)与所述连接器公端(B)锁定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向孔(12)位于所述母端本体(10)的底面两侧,两个所述按键孔(13)位于所述母端本体(10)的两个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本体(10)还包括两个扣合孔(14),所述扣合孔(14)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按键孔(13)连通,另一端横向贯穿所述导向孔(12)并延伸到所述导向孔(12)远离所述按键孔(13)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11)包括:
按键(111),移动设置在所述按键孔(13)内;
卡扣件(112),一端与所述按键(111)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到所述扣合孔(14)内;
弹性件(113),一端与所述按键(1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按键孔(13)的底部连接;
其中,所述按键(111)受控移动以带动所述卡扣件(112)在所述扣合孔(14)内移动与所述连接器公端(B)扣合或松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孔(14)的高度小于所述按键孔(13)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1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卡块(114),所述按键孔(1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卡块(114)扣合的卡槽(11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112)为U形结构,所述U形结构的两端与所述按键(11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本体(10)还包括插接口(101)、装配孔(102)和端子孔(103),所述插接口(101)设置在两个所述导向孔(12)之间,所述装配孔(102)和所述端子孔(103)设置在与所述插接口(101)相反的一侧,所述装配孔(102)和所述端子孔(103)均与所述插接口(10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母端(A)还包括:
第一限位结构(15),固定在所述插接口(101)内;
第一连接端子(16),连接在所述装配孔(102)内,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5)连接;
第二连接端子(17),连接在所述端子孔(103)内,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7)的一端延伸到所述插接口(101)和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5)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母端(A)还包括:
第一围板(18),围设在所述装配孔(102)和所述端子孔(103)的外侧;
绝缘外壳(19),覆盖在所述第一围板(18)的外侧,且与所述母端本体(10)连接;
线束(191),穿过所述绝缘外壳(19)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6)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7)电连接。
11.一种连接器公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公端(B)包括:
公端本体(20);
第二围板(21),凸设在所述公端本体(20)上,所述第二围板(21)用于插入到连接器母端(A)的插接口(101)内;
两个导向柱(22),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板(21)的两侧;
其中,所述连接器公端(B)通过所述导向柱(22)与所述连接器母端(A)锁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公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22)包括环形凹槽(221),所述环形凹槽(221)由所述导向柱(22)的外侧面向中心凹陷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公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公端(B)还包括:
第二限位结构(23),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板(21)内;
第三连接端子(24),与所述公端本体(20)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端子(24)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第二围板(21)内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3)连接;
第四连接端子(25),与所述公端本体(20)连接,且所述第四连接端子(25)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围板(21)内;
阻尼圈(26),围设在所述第二围板(21)的外侧。
14.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
连接器公端(B),包括公端本体(20)和两个设置在公端本体(20)上的导向柱(22);
连接器母端(A),包括母端本体(10)和两个按键组件(11),所述母端本体(10)包括两个按键孔(13)和两个导向孔(12),两个所述按键孔(13)与两个所述导向孔(12)一一对应连通;
其中,所述公端本体(20)和所述母端本体(10)插接,所述导向柱(22)伸入所述导向孔(12)内,所述按键组件(11)设置在所述按键孔(13)内并伸入到所述导向孔(12)内锁定所述导向柱(2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通过同时按压两个所述按键组件(11)使得两个所述导向柱(22)与两个所述按键组件(11)解锁并从所述导向孔(12)中伸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22)包括环形凹槽(221),所述环形凹槽(221)由所述导向柱(22)的外侧面向中心凹陷形成;
所述按键组件(11)包括:
按键(111),移动设置在所述按键孔(13)内;
卡扣件(112),一端与所述按键(111)固定连接,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导向孔(12)内并扣合在所述环形凹槽(221)内锁定所述导向柱(22);
弹性件(113),一端与所述按键(1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按键孔(13)的底部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本体(10)还包括插接口(101),两个所述导向孔(12)设置在所述插接口(101)的两侧;
所述连接器公端(B)还包括第二围板(21),凸设在所述公端本体(20)上,两个所述导向柱(22)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板(21)的两侧,所述连接器公端(B)通过所述第二围板(21)插入到所述插接口(101)内与所述连接器母端(A)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母端(A)还包括:
第一限位结构(15),固定在所述插接口(101)内;
第一连接端子(16),从所述母端本体(10)背向所述插接口(101)的一侧伸入所述插接口(101)内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5)连接;
第二连接端子(17),从所述母端本体(10)背向所述插接口(101)的一侧伸入所述插接口(101)内;
所述连接器公端(B)还包括:
第二限位结构(23),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板(21)内;
第三连接端子(24),从所述公端本体(20)背向所述第二围板(21)的一侧伸入所述第二围板(21)内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3)连接;
第四连接端子(25),从所述公端本体(20)背向所述第二围板(21)的一侧伸入所述第二围板(21)内;
阻尼圈(26),围设在所述第二围板(21)的外侧;
其中,所述第二围板(21)插入所述插接口(101)内,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5)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3)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6)与所述第三连接端子(24)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7)与所述第四连接端子(25)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母端(A)还包括:
第一围板(18),设置在所述母端本体(10)背向所述插接口(101)的一侧,且围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6)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7)的外侧;
绝缘外壳(19),覆盖在所述第一围板(18)的外侧,且与所述母端本体(10)连接;
线束(191),穿过所述绝缘外壳(19)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16)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17)电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本体(10)包括导向槽(104),设置在所述插接口(101)的外侧;
所述公端本体(20)包括与所述导向槽(104)配合连接的导向块(27),所述导向块(27)设置在所述第二围板(21)的外侧。
CN202122778521.8U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6648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8521.8U CN216648738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8521.8U CN216648738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48738U true CN216648738U (zh) 2022-05-31

Family

ID=81735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78521.8U Active CN216648738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4873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3085A (zh) * 2022-09-06 2022-11-22 新确精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Mpo连接器的公母切换治具
CN116260010A (zh) * 2023-01-31 2023-06-13 河南省鼎润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73085A (zh) * 2022-09-06 2022-11-22 新确精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Mpo连接器的公母切换治具
CN115373085B (zh) * 2022-09-06 2024-02-23 新确精密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Mpo连接器的公母切换治具
CN116260010A (zh) * 2023-01-31 2023-06-13 河南省鼎润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线束连接器及其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648738U (zh) 一种连接器母端、连接器公端和连接器组件
US8814443B2 (en)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fastening structures for fastening two tongues thereof together
US7677936B2 (en) Plug connector having retainer attached mold case
CN213026033U (zh) 熔断器组件及汽车
CN111224263A (zh) 双向双面电连接器
US11381016B2 (en) Plug connector having control-actuated releasable latch mechanism
CN114079173A (zh) 插头连接器
CN209844018U (zh) 一种大电流连接器
CN109390709B (zh) 一种快速锁线机构
CN217468974U (zh) 一种带二次锁的电池用线对板连接器
CN215601585U (zh) 电控盒及电器设备
CN214153116U (zh) 电池组和用电设备
CN210430258U (zh) 一种连接器以及音响系统
CN209822940U (zh) 智能插座
CN212182675U (zh) 一种车载影音控制集成连接器
CN218632659U (zh) 一种电池连接器
CN111129796A (zh) 一种自解锁连接器
US7641511B2 (en) Jack cable assembly with support tra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220628387U (zh) 内藏锁固结构的电连接器
CN216488854U (zh) 一种连接器母端和连接器组件
CN217768890U (zh) 端子模组及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
CN211480350U (zh) 绝缘位移压缩电缆连接器
CN215497154U (zh) 板对板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18385863U (zh) 一种连接器堆叠结构
CN212626155U (zh) 插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