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12783U - 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12783U
CN216612783U CN202121682881.1U CN202121682881U CN216612783U CN 216612783 U CN216612783 U CN 216612783U CN 202121682881 U CN202121682881 U CN 202121682881U CN 216612783 U CN216612783 U CN 216612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charging channel
chassis
line device
conveying
novel med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828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vecraftm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vecraftm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vecraftm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vecraftm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828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127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12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12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nching, Merging, And Special Transfer Between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上端右侧固定安装有底盘,所述底盘上端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下端依次贯穿底盘后部和机箱上端后部并延伸至机箱内部,所述机箱上端左部固定安有三组支撑杆,三组所述支撑杆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号出料道、二号出料道和三号出料道,所述一号出料道位于二号出料道后方,且二号出料道位于三号出料道后方,所述一号出料道、二号出料道和三号出料道均呈左低右高倾斜分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可提高对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节省占地面积,且在自动卸料过程中实现医疗器件的分类操作,使得该输送线功能更加强大,保证输送作业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
背景技术
输送线主要是完成其物料的输送任务。传统的输送线在环绕库房、生产车间和包装车间的场地,设置有由许多皮带输送机、滚筒输送机等组成的一条条输送链。在物料的入口处和出口处设有和路径叉口装置、升降机和地面输送线。该种输送线也广泛应用于医疗器件领域,而该种输送线在输送过程中往往存在有效问题:1.现有输送线占用面积较大,对空间的利用率不高;2.现有输送线只具备输送功能,不具备自动卸料功能,且在卸料过程中不能对输送的医疗器械进行有效分类,从而需耗费大量人力;3.现有输送线在输送作业中,常常由于输送线长度多长,而导致输送线失去传动精度及同步性,难以保证输送线稳定输送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上端右侧固定安装有底盘,所述底盘上端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下端依次贯穿底盘后部和机箱上端后部并延伸至机箱内部,所述机箱上端左部固定安有三组支撑杆,三组所述支撑杆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号出料道、二号出料道和三号出料道,所述一号出料道位于二号出料道后方,且二号出料道位于三号出料道后方,所述一号出料道、二号出料道和三号出料道均呈左低右高倾斜分布,所述一号出料道、二号出料道和三号出料道均位于输送机构左侧,且一号出料道、二号出料道和三号出料道均与输送机构之间不接触,所述输送机构内部设置有若干托盘件,所述输送机构呈环形结构,所述底盘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分类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分类机构与支撑机构之间交叉分布,所述支撑机构外表面与输送机构内侧接触并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机构位于输送机构内侧,且支撑机构分别位于一号出料道、二号出料道和三号出料道右方。
优选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电机和二号转动轮,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号转轴,所述一号转轴上端固定安装有一号转动轮,所述一号转动轮位于二号转动轮后方,所述一号转动轮外表面和二号转动轮外表面共同活动套接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端开有输送轨道,所述二号转动轮下端活动连接有二号转轴。
优选的,所述二号转轴下端与底盘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位于机箱内部,所述一号转轴下端依次贯穿底盘后部和机箱上端后部并延伸至机箱内部,所述输送带呈环形结构。
优选的,若干所述托盘件包括托盘本体,所述托盘本体内部均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托盘本体上端均固定嵌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托盘本体上端均固定安装有立杆,所述立杆上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号光线接收器和二号光线接收器,所述一号光线接收器均位于二号光线接收器上方,所述托盘本体上部均固定安装有转接件。
优选的,所述转接件与输送带之间均活动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分别与压力传感器和一号光线接收器电性连接,所述二号光线接收器和压力传感器均与分类机构电性连接,所述托盘本体均位于输送轨道内部,且托盘本体高度均高于输送带高度。
优选的,所述分类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号立柱、控制台和三个推送件,所述底板分别位于控制台和三个推送件后方,所述控制台位于三个推送件之间,所述一号立柱上端固定安装有一号光线发射器。
优选的,所述一号光线发射器与一号光线接收器均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底板下端与底盘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台分别与一号光线发射器、压力传感器、二号光线接收器和三个推送件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推送件包括二号立柱,所述二号立柱上端中部均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左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右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二号立柱上端开有滑槽,且滑槽与滑块之间均匹配并滑动连接,所述二号立柱上端右侧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左端固定安装有二号光线发射器,所述二号光线发射器与二号光线接收器均位于同一高度,所述推板高度高于托盘本体高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端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上端均固定安装有一号横板,所述一号横板上端均活动安装有辊轴,所述辊轴上端共同活动安装有两个二号横板,所述辊轴外表面分别与输送带内侧壁接触并传动连接,所述固定板下端与底盘上端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该输送线设置为封闭的环形结构,可节省输送设备占地面积,且分类机构和支撑机构均分布于输送机构中部环形结构内,从而提高对空间的利用率,进一步节省占地面积。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分类机构与托盘件的协作配合,使得控制台控制对应二号光线发射器上的气缸驱动作业,从而实现该气缸带动推杆上的推板向左推动,从而将对应压力传感器上的医疗器件输送至对应出料道内,从而实现自动卸料操作,且在自动卸料过程中实现医疗器件的分类操作,使得该输送线功能更加强大。
3、本实用新型中,该支撑机构上的辊轴随着输送带的运动而不断旋转,从而对输送带中部形成支撑,便于输送带进行远距离的输送作业,保证输送线的传动精度和同步性,保证输送作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的托盘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的分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的推送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的输送机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机箱;2、支撑杆;3、输送机构;4、托盘件;5、分类机构;6、支撑机构;7、底盘;8、一号出料道;9、二号出料道;10、三号出料道;31、电机;32、一号转轴;33、一号转动轮;34、二号转动轮;35、二号转轴;36、输送带;37、输送轨道;41、托盘本体;42、压力传感器;43、立杆;44、一号光线接收器;45、二号光线接收器;46、转接件;47、控制面板;51、底板;52、控制台;53、一号立柱;54、一号光线发射器;55、推送件;551、二号立柱;552、侧板;553、二号光线发射器;554、气缸;555、滑槽;556、推杆;557、推板;558、滑块;61、固定板;62、支撑柱;63、一号横板;64、辊轴;65、二号横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7,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包括机箱1,机箱1上端右侧固定安装有底盘7,底盘7上端设置有输送机构3,输送机构3下端依次贯穿底盘7后部和机箱1上端后部并延伸至机箱1内部,机箱1上端左部固定安有三组支撑杆2,三组支撑杆2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号出料道8、二号出料道9和三号出料道10,一号出料道8位于二号出料道9后方,且二号出料道9位于三号出料道10后方,一号出料道8、二号出料道9和三号出料道10均呈左低右高倾斜分布,一号出料道8、二号出料道9和三号出料道10均位于输送机构3左侧,且一号出料道8、二号出料道9和三号出料道10均与输送机构3之间不接触,输送机构3内部设置有若干托盘件4,输送机构3呈环形结构,底盘7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分类机构5和支撑机构6,分类机构5与支撑机构6之间交叉分布,支撑机构6外表面与输送机构3内侧接触并传动连接,支撑机构6位于输送机构3内侧,且支撑机构6分别位于一号出料道8、二号出料道9和三号出料道10右方。
具体的,请参阅图2,输送机构3包括电机31和二号转动轮34,电机3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号转轴32,一号转轴32上端固定安装有一号转动轮33,一号转动轮33位于二号转动轮34后方,一号转动轮33外表面和二号转动轮34外表面共同活动套接有输送带36,输送带36上端开有输送轨道37,二号转动轮34下端活动连接有二号转轴35;二号转轴35下端与底盘7上端固定连接,电机31位于机箱1内部,一号转轴32下端依次贯穿底盘7后部和机箱1上端后部并延伸至机箱1内部,输送带36呈环形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电机31驱动带动一号转轴32上的一号转动轮33转动,而一号转动轮33的转动带动输送带36进行同步转动,输送带36的转动带动二号转动轮34进行转动,实现整个输送带36的传动作业,该输送线呈封闭的环形结构,可节省设备面积。
具体的,请参阅图3-5,若干托盘件4包括托盘本体41,托盘本体41内部均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47,托盘本体41上端均固定嵌设有压力传感器42,托盘本体41上端均固定安装有立杆43,立杆43上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号光线接收器44和二号光线接收器45,一号光线接收器44均位于二号光线接收器45上方,托盘本体41上部均固定安装有转接件46;转接件46与输送带36之间均活动连接,控制面板47分别与压力传感器42和一号光线接收器44电性连接,二号光线接收器45和压力传感器42均与分类机构5电性连接,托盘本体41均位于输送轨道37内部,且托盘本体41高度均高于输送带36高度;分类机构5包括底板51,底板51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号立柱53、控制台52和三个推送件55,底板51分别位于控制台52和三个推送件55后方,控制台52位于三个推送件55之间,一号立柱53上端固定安装有一号光线发射器54;一号光线发射器54与一号光线接收器44均位于同一高度,底板51下端与底盘7上端固定连接,控制台52分别与一号光线发射器54、压力传感器42、二号光线接收器45和三个推送件55电性连接;推送件55包括二号立柱551,二号立柱551上端中部均固定安装有气缸554,气缸554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杆556,推杆556左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板557,推板557右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558,二号立柱551上端开有滑槽555,且滑槽555与滑块558之间均匹配并滑动连接,二号立柱551上端右侧固定安装有侧板552,侧板552左端固定安装有二号光线发射器553,二号光线发射器553与二号光线接收器45均位于同一高度,推板557高度高于托盘本体41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控制台52控制对应二号光线发射器553上的气缸554驱动作业,从而实现该气缸554带动推杆556上的推板557向左推动,从而将对应压力传感器42上的医疗器件输送至对应出料道内,从而实现自动卸料操作,且在自动卸料过程中实现医疗器件的分类操作,使得该输送线功能更加强大。
具体的,请参阅图6-7,支撑机构6包括固定板61,固定板61上端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柱62,两个支撑柱62上端均固定安装有一号横板63,一号横板63上端均活动安装有辊轴64,辊轴64上端共同活动安装有两个二号横板65,辊轴64外表面分别与输送带36内侧壁接触并传动连接,固定板61下端与底盘7上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分类机构5和支撑机构6均分布于输送机构3中部,从而进一步节省占地面积,而该支撑机构6上的辊轴64随着输送带36的运动而不断旋转,从而对输送带36中部形成支撑,便于输送带36进行远距离的输送作业,保证输送作业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当需要利用环形输送线装置对医疗器件进行输送操作时,首先将待输送的医疗器件对应放置于输送轨道37内的托盘件4上,此时输送线装置驱动作业,电机31驱动带动一号转轴32上的一号转动轮33转动,而一号转动轮33的转动带动输送带36进行同步转动,输送带36的转动带动二号转动轮34进行转动,实现整个输送带36上托盘件4的传动作业,进而实现压力传感器42上医疗器件的输送作业,当压力传感器42上的医疗器件输送至一号立柱53一侧时,当一号光线发射器54发射的光线被前侧的一号光线接收器44接收后,一号光线接收器44将光线接收信号传输给托盘本体41内的控制面板47,控制面板47控制托盘本体41上的压力传感器42通电作业,压力传感器42对其上的医疗器件进行压力检测,并将检测数据传输给控制台52,控制台52根据压力检测信号的数值控制对应推送件55作业,对应推送件55上的二号光线发射器553启动,当二号光线接收器45接收到二号光线发射器553传输的接收光线时,二号光线接收器45将光线接收信号传输给控制台52,控制台52控制对应二号光线发射器553上的气缸554驱动作业,从而实现该气缸554带动推杆556上的推板557向左推动,从而将对应压力传感器42上的医疗器件输送至对应出料道内,从而实现自动卸料操作,且在自动卸料过程中实现医疗器件的分类操作,使得该输送线功能更加强大,该输送线呈封闭的环形结构,可节省输送设备占用面积,且分类机构5和支撑机构6均分布于输送机构3中部,从而进一步节省占地面积,而该支撑机构6上的辊轴64随着输送带36的运动而不断旋转,从而对输送带36中部形成支撑,便于输送带36进行远距离的输送作业,保证输送作业的稳定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9)

1.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包括机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上端右侧固定安装有底盘(7),所述底盘(7)上端设置有输送机构(3),所述输送机构(3)下端依次贯穿底盘(7)后部和机箱(1)上端后部并延伸至机箱(1)内部,所述机箱(1)上端左部固定安有三组支撑杆(2),三组所述支撑杆(2)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号出料道(8)、二号出料道(9)和三号出料道(10),所述一号出料道(8)位于二号出料道(9)后方,且二号出料道(9)位于三号出料道(10)后方,所述一号出料道(8)、二号出料道(9)和三号出料道(10)均呈左低右高倾斜分布,所述一号出料道(8)、二号出料道(9)和三号出料道(10)均位于输送机构(3)左侧,且一号出料道(8)、二号出料道(9)和三号出料道(10)均与输送机构(3)之间不接触,所述输送机构(3)内部设置有若干托盘件(4),所述输送机构(3)呈环形结构,所述底盘(7)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分类机构(5)和支撑机构(6),所述分类机构(5)与支撑机构(6)之间交叉分布,所述支撑机构(6)外表面与输送机构(3)内侧接触并传动连接,所述支撑机构(6)位于输送机构(3)内侧,且支撑机构(6)分别位于一号出料道(8)、二号出料道(9)和三号出料道(10)右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3)包括电机(31)和二号转动轮(34),所述电机(3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号转轴(32),所述一号转轴(32)上端固定安装有一号转动轮(33),所述一号转动轮(33)位于二号转动轮(34)后方,所述一号转动轮(33)外表面和二号转动轮(34)外表面共同活动套接有输送带(36),所述输送带(36)上端开有输送轨道(37),所述二号转动轮(34)下端活动连接有二号转轴(3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转轴(35)下端与底盘(7)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1)位于机箱(1)内部,所述一号转轴(32)下端依次贯穿底盘(7)后部和机箱(1)上端后部并延伸至机箱(1)内部,所述输送带(36)呈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托盘件(4)包括托盘本体(41),所述托盘本体(41)内部均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47),所述托盘本体(41)上端均固定嵌设有压力传感器(42),所述托盘本体(41)上端均固定安装有立杆(43),所述立杆(43)上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号光线接收器(44)和二号光线接收器(45),所述一号光线接收器(44)均位于二号光线接收器(45)上方,所述托盘本体(41)上部均固定安装有转接件(4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46)与输送带(36)之间均活动连接,所述控制面板(47)分别与压力传感器(42)和一号光线接收器(44)电性连接,所述二号光线接收器(45)和压力传感器(42)均与分类机构(5)电性连接,所述托盘本体(41)均位于输送轨道(37)内部,且托盘本体(41)高度均高于输送带(36)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类机构(5)包括底板(51),所述底板(51)上端分别固定安装有一号立柱(53)、控制台(52)和三个推送件(55),所述底板(51)分别位于控制台(52)和三个推送件(55)后方,所述控制台(52)位于三个推送件(55)之间,所述一号立柱(53)上端固定安装有一号光线发射器(5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光线发射器(54)与一号光线接收器(44)均位于同一高度,所述底板(51)下端与底盘(7)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台(52)分别与一号光线发射器(54)、压力传感器(42)、二号光线接收器(45)和三个推送件(55)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件(55)包括二号立柱(551),所述二号立柱(551)上端中部均固定安装有气缸(554),所述气缸(554)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杆(556),所述推杆(556)左端均固定连接有推板(557),所述推板(557)右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558),所述二号立柱(551)上端开有滑槽(555),且滑槽(555)与滑块(558)之间均匹配并滑动连接,所述二号立柱(551)上端右侧固定安装有侧板(552),所述侧板(552)左端固定安装有二号光线发射器(553),所述二号光线发射器(553)与二号光线接收器(45)均位于同一高度,所述推板(557)高度高于托盘本体(41)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6)包括固定板(61),所述固定板(61)上端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撑柱(62),两个所述支撑柱(62)上端均固定安装有一号横板(63),所述一号横板(63)上端均活动安装有辊轴(64),所述辊轴(64)上端共同活动安装有两个二号横板(65),所述辊轴(64)外表面分别与输送带(36)内侧壁接触并传动连接,所述固定板(61)下端与底盘(7)上端固定连接。
CN202121682881.1U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 Active CN216612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2881.1U CN216612783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2881.1U CN216612783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12783U true CN216612783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80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82881.1U Active CN216612783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127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6238A (zh) * 2023-12-10 2024-01-23 成武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一种林木育苗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6238A (zh) * 2023-12-10 2024-01-23 成武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一种林木育苗装置
CN117426238B (zh) * 2023-12-10 2024-04-30 成武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 一种林木育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90236B (zh) 一种用于校园垃圾分类的分拣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
CN216612783U (zh) 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
CN201637660U (zh) 一种自动灯检机
CN110668112A (zh) 一种自动化传输设备
CN111361906A (zh) 药房自动配药系统及其方法
CN113581769A (zh) 一种新型医疗环形输送线装置
CN212374139U (zh) 一种移动式药房配药系统
CN202828237U (zh) 高速自动袋面投包机
CN214779405U (zh) 一种炉前床自动给料装置
CN115526189A (zh) 一种用于电商公司发货用货物扫描装置
CN215695913U (zh) 一种一次性塑料餐具生产用质量检测装置
CN214777091U (zh) 一种大米包装用自动封口装置
CN109078873A (zh) 一种电池的分拣输送轨道
CN109290216B (zh) 一种环保药剂重量抽样检查设备
CN210639686U (zh) 一种用于自动贩卖机的出货装置
CN108674701B (zh) 一种自动打包装置
CN217707448U (zh) 一种旋转出料装置
CN217478228U (zh) 一种电容电池焊接机的送料机构
CN213169834U (zh) 一种锂电池翻转上料装置
CN110053805A (zh) 输送机构及电芯装盒机
CN216466430U (zh) 一种下纸卡机构
CN220137040U (zh) 一种玻璃瓶罐检测装置
CN111017591A (zh) 一种粮食平仓设备以及粮食储存环境检测机构
CN219383922U (zh) 半成品下料转接机构
CN217358589U (zh) 一种精密机械性能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