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12736U - 双边提升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边提升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12736U
CN216612736U CN202122345678.1U CN202122345678U CN216612736U CN 216612736 U CN216612736 U CN 216612736U CN 202122345678 U CN202122345678 U CN 202122345678U CN 216612736 U CN216612736 U CN 216612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rotating shaft
frame
bilateral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4567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晓方
胡家泉
贾玉龙
刘爽
王向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Gree Wuhan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234567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12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12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12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双边提升装置及其控制系统。本申请的双边提升装置包括第一动力电机、转轴、伞齿轮组、提升机构和装置支架,第一提升转轴和第二提升转轴平行且对称设置于装置支架的两侧,传动转轴垂直设置于第一提升转轴和第二提升转轴之间,伞齿轮组包括第一伞齿轮组与第二伞齿轮组,第一伞齿轮组用于将第一提升转轴的动力传输至传动转轴,第二伞齿轮组用于将所述传动转轴的动力传输至所述第二提升转轴上,第一提升组件设置在第一提升转轴上,第二提升组件设置在第二提升转轴上。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能够实现双边同步稳定升降物料的效果,避免了因动力输出主要集中在提升机构的一边,造成提升机构的整体受力不均,在提升物料时出现晃动的情况。

Description

双边提升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升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边提升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或工业领域中,许多时候需要将物料如工艺板进行平移搬运到高处位置,因需要经常上下移动,其人工搬运很不方便,而且还容易损坏搬运的物品,甚至是发生危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广泛采用各种提升机构来完成工艺板的提升,常见的提升机构通过链条、气缸、液压缸等带动提升平台来完成提升操作,但在相关技术中,提升物料时,动力输出主要集中在提升机构的一侧,造成提升机构的整体受力不均,因此在提升物料时会出现晃动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双边提升装置,该双边提升装置,能够实现双边同步稳定升降物料的效果,避免了因动力输出主要集中在提升机构的一边,造成提升机构的整体受力不均,在提升物料时会出现的晃动情况。
本申请提供的双边提升装置,包括第一动力电机、转轴、伞齿轮组、提升机构和装置支架,所述转轴和所述提升机构皆设置于所述装置支架内,所述转轴包括第一提升转轴、第二提升转轴和传动转轴,所述第一提升转轴和所述第二提升转轴平行且对称设置于装置支架的两侧,所述传动转轴垂直设置于第一提升转轴和第二提升转轴之间,所述伞齿轮组包括第一伞齿轮组与第二伞齿轮组,所述第一伞齿轮组用于将所述第一提升转轴的动力传输至所述传动转轴,所述第二伞齿轮组用于将所述传动转轴的动力传输至所述第二提升转轴上,所述第一动力电机用于为所述第一提升转轴提供动力输出,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提升组件和第二提升组件,所述第一提升组件设置在第一提升转轴上,所述第二提升组件设置在第二提升转轴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包括第三提升转轴和第四提升转轴,所述第三提升转轴与第四提升转轴与装置支架连接并分别平行对称设置在第一提升转轴和第二提升转轴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提升组件包括第一提升链轮、第一环形链条和第一机架连接端,所述第二提升组件包括第二提升链轮、第二环形链条和第二机架连接端,所述第一提升链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转轴和所述第三提升转轴上,并通过所述第一环形链条相连,所述第二提升链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提升转轴和所述第四提升转轴上,并通过所述第二环形链条相连,所述第一机架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环形链条相连,所述第二机架连接端与第二环形链条相连。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机架连接端和第二机架连接端连接有升降拉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包括置物机架,所述置物机架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和第三边框,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三边框平行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边框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三边框相连接,在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三边框上外侧的侧边上设置提升拉块,所述提升拉块与所述升降拉杆对应插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包括竖直滑轨,所述竖直滑轨还包括轨道和滑块,所述装置支架包括底面骨架、顶面骨架和侧面骨架,所述置物机架设置在所述底面骨架之上,且所述侧面骨架上设置有所述置物机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竖直滑轨,所述置物机架通过竖直滑轨上的滑块与所述竖直滑轨限位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置物机架还包括第二动力电机、动力转轴和平移机构,所述第二动力电机与动力转轴相连,所述平移机构包括链条导轨、双排链轮和双排链条,所述链条导轨平行对称设置在置物机架内,所述链条导轨的两端设有双排链轮,所述双排链轮上分别设有双排链条,所述动力转轴的两端与位于同侧的双排链轮相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链条导轨上有耐磨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置物机架为U字型凹槽。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支架包括可调节脚杯,所述可调节脚杯安装在所述装置支架的底面骨架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支架包括外罩,所述外罩设置在所述侧面骨架上。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包括可编程控制器PLC以及前述的双边提升装置,所述PLC用于控制所述双边提升装置进行升降。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双边提升装置包括第一动力电机、转轴、伞齿轮组、提升机构和装置支架,通过其配合使用,当需要升降工艺板时,启动第一动力电机,第一动力电机带动第一提升转轴转动,通过分别与第一提升转轴和传动转轴连接的第一伞齿轮组把第一提升转轴的动力传输至传动转轴使传动转轴配合转动,再通过分别与传动转轴和第二提升转轴连接的第二伞齿轮组把传动转轴的动力传输至第二提升转轴,并使第二提升转轴同步往第一提升转轴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分别设置在第一提升转轴和第二提升转轴上的第一提升组件和第二提升组件同步进行上下线性运动,实现双边同步稳定升降物料的效果,避免了因动力输出主要集中在提升机构的一边,造成提升机构的整体受力不均,在提升物料时会出现的晃动情况。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双边提升装置部分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伞齿轮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置物机架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升降拉杆与提升拉块插接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装置支架示意图;
图6是竖直滑轨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双边提升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9是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双边提升装置进行升降平移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动力齿轮,12-第一动力链条,21-第一提升转轴,211-第二动力齿轮,22-传动转轴,23-第二提升转轴,24-第三提升转轴,25-第四提升转轴,31-第一提升组件,32-第二提升组件,33-第一提升链轮,34-第一环形链条,35-第一机架连接端,36-第二提升链轮,37-第二环形链条,38-第二机架连接端,39-升降拉杆,41-第一伞齿轮组,42-第二伞齿轮组,51-底面骨架,52-顶面骨架,53-侧面骨架,54可调节脚杯,55-外罩,61-轨道,62-滑块,81-第一边框,82-第二边框,83-第三边框,84-提升拉块,85-提升连接块,861-链条导轨,862-双排链轮,863-双排链条,87-动力转轴,871-第四动力齿轮,88-边板,89-耐磨条,810-第二动力电机,8101-第三动力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申请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目前广泛采用各种提升机构来完成工艺板的提升,常见的提升机构通过链条、气缸、液压缸等带动提升平台来完成提升操作,但在相关技术中,提升物料时,动力输出主要集中在提升机构的一侧,造成提升机构的整体受力不均,因此在提升物料时会出现晃动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边提升装置,能够实现双边稳定升降物料的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双边提升装置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的双边提升装置,包括第一动力电机、转轴、伞齿轮组、提升机构和装置支架,所述转轴和所述提升机构皆设置于所述装置支架内;所述转轴包括第一提升转轴21、第二提升转轴23和传动转轴22,所述第一提升转轴21、传动转轴22和第二提升转轴23通过带座轴承与装置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提升转轴21和所述第二提升转轴23平行且对称设置于装置支架的两侧,所述传动转轴22垂直设置于第一提升转轴21和第二提升转轴23之间,所述伞齿轮组包括第一伞齿轮组41与第二伞齿轮组42,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伞齿轮组41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提升转轴21和所述传动转轴22,将所述第一提升转轴的动力传输至所述传动转轴,所述第二伞齿轮组42用于连接所述传动转轴22和所述第二提升转轴23,将所述传动转轴的动力传输至所述第二提升转轴上,所述第一动力电机上设有第一动力齿轮11,所述第一提升转轴上设有第二动力齿轮211,通过第一动力链条12连接第一动力齿轮11与第二动力齿轮211,将第一动力电机的动力传输至所述第一提升转轴,所述提升机构3包括第一提升组件31和第二提升组件32,所述第一提升组件31设置在第一提升转轴21上,所述第二提升组件32设置在第二提升转轴23上,所述提升机构用于升降物料。
在本实施例一中,通过第一动力电机、转轴、伞齿轮组、提升机构和装置支架的配合使用,当需要升降工艺板时,启动动力电机,第一动力电机带动第一提升转轴转动,通过分别与第一提升转轴和传动转轴连接的第一伞齿轮组把第一提升转轴的动力传输至传动转轴使传动转轴配合转动,再通过分别与传动转轴和第二提升转轴连接的第二伞齿轮组把传动转轴的动力传输至第二提升转轴,并使第二提升转轴同步往第一提升转轴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带动分别设置在第一提升转轴和第二提升转轴上的第一提升组件和第二提升组件同步进行上下线性运动,实现双边同步稳定升降物料的效果,避免了因动力输出主要集中在提升机构的一边,造成提升机构的整体受力不均,在提升物料时会出现的晃动情况。
实施例二,在上述实施例一的结构基础上,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提升机构与置物机架的连接,具体请参阅图1与图3-图5:
参见图1,本申请所述转轴包括第三提升转轴24和第四提升转轴25,所述第三提升转轴24与第四提升转轴25与装置支架连接并分别平行对称设置在第一提升转轴21和第二提升转轴23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提升组件31包括第一提升链轮33、第一环形链条34和第一机架连接端35,所述第二提升组件32包括第二提升链轮36、第二环形链条37和第二机架连接端38,所述第一提升链轮33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转轴21和所述第三提升转轴24上,并通过所述第一环形链条34相连,所述第一环形链条34把第一提升转轴21的动力传送至第三提升转轴24上,所述第二提升链轮36设置在所述第二提升转轴23和所述第四提升转轴25上,并通过所述第二环形链条37相连,所述第二环形链条把第二提升转轴23的动力传送至第四提升转轴25上,使第一环形链条和第二环形链条同步进行线性的上下运动,所述第一机架连接端35与所述第一环形链条34相连,所述第二机架连接端38与第二环形链条37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一机架连接端和第二机架连接端连接有升降拉杆39。
参见图3,本申请还包括置物机架,所述置物机架采用国标40*40方通焊接而成,所述置物机架包括第一边框81、第二边框82和第三边框83,所述第一边框81与所述第三边框83平行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边框82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边框81和所述第三边框83相连接,在所述第一边框81和第三边框上83外侧的侧边上设置提升拉块84,如图4所示,所述提升拉块84与所述升降拉杆39对应插接,插接后用螺帽固定,从而使置物机架随着升降拉杆进行上下的线性运动。优选的,所述置物机架为U字型凹槽。
参见图5,所述装置支架包括底面骨架51、顶面骨架52和侧面骨架53,所述装置支架采用国标40*40方通焊接而成,所述装置支架包括可调节脚杯54,所述可调节脚杯54安装在所述装置支架的底面骨架51上,通过所述可调节脚杯可以对装置支架进行水平调整和高度调整,便于工艺板的运出与运进,在所述装置支架包括外罩55,所述外罩55设置在所述侧面骨架53上,通过设置外罩可以保证物料升降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二中,提升机构上的升降拉杆与置物机架上的提升拉块进行插接,通过提升机构上的升降拉杆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带动置物机架进行升降运动,实现双边稳定升降物料的效果,通过将置物机架设置成U字型凹槽,便于安装其他零件以及工艺板运输的导向和定位。
实施例三,为了更加均衡提升机构的受力情况,进一步提高提升机构在升降物料时的稳定性,请参阅图6-图7,具体为:
参见图6,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申请的双边提升装置包括竖直滑轨,所述竖直滑轨还包括轨道61和滑块62,所述侧面骨架53上设置有所述置物机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竖直滑轨,在所述置物机架对应竖直滑轨的边角上设置有提升连接块85,如图7所示,所述提升连接块85与所述滑块62固定连接,从而使所述置物机架通过竖直滑轨上的滑块与所述竖直滑轨限位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竖直滑轨上的滑块与置物机架的提升连接块固定连接,使所述置物机架通过竖直滑轨上的滑块与所述竖直滑轨限位连接,增加了置物机架与双边提升装置的接触点,从而能够使提升机构在升降物料时,更加稳定不易晃动。
实施例四,当需升降工艺板时,通常需要人工把工艺板搬运至提升机构上,再从提升机构上卸下来,在此过程中,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为了解决此问题,本申请提出了相应的方案,请参阅图3,具体为:
参见图3,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本申请所述的置物机架还包括第二动力电机810、动力转轴87和平移机构;所述第二动力电机810上设有所述第三动力齿轮8101,在动力转轴87上设有第四动力齿轮871,通过第二动力链条将第三动力齿轮8101与第四动力齿轮871相连,用于将所述第二动力电机810与动力转轴87相连;从而使第二动力电机为动力转轴提供动力输出,所述平移机构包括链条导轨861、双排链轮862和双排链条863;所述链条导轨861平行对称设置在置物机架内,所述链条导轨861的两端设有边板88,所述双排链轮862两端具有凸起,所述双排链轮通过其上的凸起与所述边板88卡接,所述双排链轮上设有双排链条863,所述双排链条863跨过两端双排链轮862在链条导轨861上转动,所述动力转轴的两端穿过边板88的内侧与位于同侧的双排链轮862相连接,在所述链条导轨861上安装耐磨条8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置物机架上的第二动力电机与动力转轴相连接,通过第二动力链条将第二动力电机的动力传输至动力转轴,动力转轴与设置在链条导轨上的双排链轮相连接,通过动力转轴转动,带动动力转轴上的双排链轮配合传动,所述双排链条跨过两端双排链轮在链条导轨上转动,从而将在双排链条上的待提升件(如工艺板)进行平移运输,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
实施例五,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系统,包括可编程控制器PLC以及前述的双边提升装置,所述PLC用于控制所述双边提升装置进行升降。参阅图8-图9,具体为:
以升降平移待提升件(如工艺板)为例:
步骤一:当工艺板到达出入口位置后,传感器感应到工艺板即将信号传递给PLC;
步骤二:PLC控制置物机架上的第二动力电机动作,带动平移机构上的双排链条动作,使其上方的工艺板往内运输,当工艺板完全运进双边提升装置内时,传感器感应到工艺板即将信号传递给PLC;
步骤三:PLC控制双边提升装置上的第一动力电机动作,第一动力电机驱动第一提升转轴从而带动提升机构下降或上升,将置物机架及其上的工艺板下降至最低点或上升至最高点;
步骤四:PLC控制置物机架上的第二动力电机动作,带动平移机构上的双排链条动作,使其上方的工艺板往外运输,当工艺板完全运出双边提升装置时,传感器感应到工艺板即将信号传递给PLC;
步骤五:PLC控制双边提升装置上的第一动力电机动作,第一动力电机驱动第一提升转轴从而带动提升机构上升或下降,将置物机架及其上的工艺板上升至最高点或下降至最低点;
步骤六:再次重复上述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第一动力电机和第二动力电机动作,再通过提升机构和平移机构的相互配合,周而复始,完成待提升件(如工艺板)的升降及平移运输的功能,提升了设备自动化水平,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双边提升装置的具体结构特征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Claims (11)

1.一种双边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动力电机、转轴、伞齿轮组、提升机构和装置支架,
所述转轴和所述提升机构皆设置于所述装置支架内;
所述转轴包括第一提升转轴(21)、第二提升转轴(23)和传动转轴(22),所述第一提升转轴(21)和所述第二提升转轴(23)平行且对称设置于装置支架的两侧,所述传动转轴(22)垂直设置于第一提升转轴(21)和第二提升转轴(23)之间;
所述伞齿轮组包括第一伞齿轮组(41)与第二伞齿轮组(42),所述第一伞齿轮组(41)用于将所述第一提升转轴(21)的动力传输至所述传动转轴(22),所述第二伞齿轮组(42)用于将所述传动转轴(22)的动力传输至所述第二提升转轴(23)上;
所述第一动力电机用于为所述第一提升转轴(21)提供动力输出;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第一提升组件(31)和第二提升组件(32),所述第一提升组件(31)设置在第一提升转轴(21)上,所述第二提升组件(32)设置在第二提升转轴(2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边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包括第三提升转轴(24)和第四提升转轴(25),所述第三提升转轴(24)与第四提升转轴(25)与装置支架连接并分别平行对称设置在第一提升转轴(21)和第二提升转轴(23)的正上方;
所述第一提升组件(31)包括第一提升链轮(33)、第一环形链条(34)和第一机架连接端(35);
所述第二提升组件(32)包括第二提升链轮(36)、第二环形链条(37)和第二机架连接端(38);
所述第一提升链轮(33)设置在所述第一提升转轴(21)和所述第三提升转轴(24)上,并通过所述第一环形链条(34)相连,所述第二提升链轮(36)设置在所述第二提升转轴(23)和所述第四提升转轴(25)上,并通过所述第二环形链条(37)相连;
所述第一机架连接端(35)与所述第一环形链条(34)相连,所述第二机架连接端(38)与第二环形链条(37)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边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机架连接端(35)和第二机架连接端(38)分别连接有升降拉杆(3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边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置物机架,
所述置物机架包括第一边框(81)、第二边框(82)和第三边框(83),所述第一边框(81)与所述第三边框(83)平行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边框(82)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边框(81)和所述第三边框(83)相连接;
在所述第一边框(81)和第三边框(83)上外侧的侧边上设置提升拉块(84),所述提升拉块(84)与所述升降拉杆(39)对应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边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竖直滑轨,所述竖直滑轨还包括轨道(61)和滑块(62);
所述装置支架包括底面骨架(51)、顶面骨架(52)和侧面骨架(53);
所述置物机架设置在所述底面骨架(51)之上,且所述侧面骨架(53)上设置有所述置物机架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竖直滑轨,所述置物机架通过竖直滑轨上的滑块(62)与所述竖直滑轨限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边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置物机架还包括第二动力电机(810)、动力转轴(87)和平移机构;
所述第二动力电机(810)与动力转轴(87)相连;
所述平移机构包括链条导轨(861)、双排链轮(862)和双排链条(863);所述链条导轨(861)平行对称设置在置物机架内,
所述链条导轨(861)的两端设有双排链轮(862),所述双排链轮(862)上分别设有双排链条(863);
所述动力转轴(87)的两端与位于同侧的双排链轮(862)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边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导轨(861)上有耐磨条(89)。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边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机架为U字型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边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支架(5)包括可调节脚杯(54),所述可调节脚杯(54)安装在所述装置支架的底面骨架(5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边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支架包括外罩(55),所述外罩设置在所述侧面骨架(53)上。
11.一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编程控制器PLC,以及如上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边提升装置;
所述PLC用于控制所述双边提升装置进行升降。
CN202122345678.1U 2021-09-26 2021-09-26 双边提升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Active CN216612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5678.1U CN216612736U (zh) 2021-09-26 2021-09-26 双边提升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45678.1U CN216612736U (zh) 2021-09-26 2021-09-26 双边提升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12736U true CN216612736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92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45678.1U Active CN216612736U (zh) 2021-09-26 2021-09-26 双边提升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12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68155B (zh) 一种具有自动倒角功能的装卸装置
CN216612736U (zh) 双边提升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110697393A (zh) 一种双排菌筐上架机
CN113879779A (zh) 双边提升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211225003U (zh) 一种物料装盘线全自动取盘装置
CN211168775U (zh) 一种双排菌筐上架机
CN217229114U (zh) 一种机器人物料运输智能设备
CN111056215A (zh) 一种自动传菜系统
CN215754554U (zh) 一种消毒供应中心用agv码垛机构
CN215591829U (zh) Agv托盘提升机
CN210911192U (zh) 胶合板热压覆膜流水线的上料装置
CN212291942U (zh) 一种玻璃自动组片装置
CN213678425U (zh) 一种板材加工用板材升降台
CN113135405A (zh) 一种带有自动检测规格的板材上料平台
CN114132669A (zh) 一种用于接驳托盘的升降机
CN109264377B (zh) 一种基于液压缸的自动上线系统
CN209871638U (zh) 一种清洗篮转运装置
CN113104608A (zh) 一种高效日用瓷装卸窑机
CN219525396U (zh) 热压机用的卸板系统
CN111422560A (zh) 一种斜坡升降机
CN112644750A (zh) 一种自动码盘机
CN112873690B (zh) 电机型门体发泡线两端提升机构
CN219155726U (zh) 一种换向传动机构
CN215438349U (zh) 一种z型砖转运存储生产线
CN218618938U (zh) 往复式提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