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11428U - 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11428U
CN216611428U CN202123214413.4U CN202123214413U CN216611428U CN 216611428 U CN216611428 U CN 216611428U CN 202123214413 U CN202123214413 U CN 202123214413U CN 216611428 U CN216611428 U CN 2166114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indshield
lamp
light
electric vehicle
indic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1441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隆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21441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114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114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114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包括车体,车体的车头上方安装有透明的前风挡,前风挡的两侧设置有指示灯和/或反光条,指示灯和/或反光条高于车头。该电动车车头上方的前风挡两侧安装有指示灯和/或反光条,指示灯和反光条安装位置较高,相互之间间距较大,不易被遮挡,便于对向人员能够快速察觉、识别。

Description

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因其体积较小、使用灵活方便,在城市范围内广泛使用。为了提高电动车实用时的舒适性,现有的电动车一般在车头上方设置透明的前风挡用于挡风,在车座上方设置顶棚用于遮阳及挡雨。
现有的电动车的大灯和指示灯设置的位置较低,如专利号为201220551025.7的中国专利所示,大灯数量为一个,大灯处于车把手下方,两个转向灯处于前大灯和车轮之间,整体位置较低,大灯及转向灯的灯光信号容易被其他绿化带或其他物体遮挡,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被对向的人快速察觉、识别。另一方面,在夜间,单个的大灯容易使对向人员将电动车的大灯和固定在路旁高度较低的路灯、景观灯等产生混淆,不能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并且由于两个转向灯较为靠近大灯,大灯的亮度远大于转向灯的亮度,即使一侧的转向灯打开,从对向观察也较为不易将转向灯和大灯进行区分,导致转向灯不能起到较好的提示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在前风挡的两侧安装指示灯和/或反光条,使指示灯和/或反光条高于车头,从而起到更好的提示作用,便于对向人员能够快速察觉、识别。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包括车体,车体的车头上方安装有透明的前风挡,前风挡的两侧设置有指示灯和/或反光条,指示灯和/或反光条高于车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指示灯和反光条可以向对面发出或者反射出光线。指示灯和反光条安装在前风挡两侧,整体位置较高,不易被绿化带或者其他物品遮挡,容易被对面的人或者车辆观察到,起到较好的提示作用,便于识别。指示灯和反光条距离大灯较远,夜间时,指示灯发出的光线或者反光条反射的光线和大灯发出的光线能够构成一个三角形,形式过程中三盏灯同时移动并保持三角形,使得对向人员不易将大灯及指示灯发出的光误判为路旁高度较低的路灯发出的光,提高行驶时的安全性。指示灯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成常亮的,也可以是左右两个同时间歇闪烁的。也可以将指示灯设置成转向灯,由驾驶人员控制亮起的,起到提示行驶方向的作用。
优选的,指示灯为自发光装置或者反射对向灯光的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指示灯可以为自带发光体的装置,也可以是反射外界射入光线的内部无发光体的装置,两者均能起到较好的提示作用。
优选的,指示灯和/或反光条固定在前风挡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指示灯和反光条直接固定在前风挡上,安装、拆卸较为方便。指示灯可以采用卡接、螺钉连接、粘接等方式进行固定在前风挡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较为方便的形式进行固定。
优选的,前风挡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指示灯和/或反光条的安装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风挡上开设安装孔可以便于指示灯和反光条的安装,使得指示灯安装更加方便。安装孔可以贯穿前风挡设置,从而方便螺钉穿过前风挡将指示灯固定在前风挡上。指示灯和反光条也可以通过卡爪等穿过前风挡上的安装孔卡合在前风挡另一侧表面。安装孔也可以为盲孔,未贯穿前风挡,螺钉穿过指示灯并拧入到安装孔内,从而对指示灯和反光条进行固定。
优选的,指示灯和/或反光条固定在前风挡的边缘。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指示灯和反光条固定在前风挡边缘,使得左右两个指示灯之间的间距能够达到最大,更加容易进行区分。指示灯和反光条可以少量地凸出前风挡侧边边缘,也可以不凸出前风挡侧边边缘。一般而言,在骑行过程中,位置越高障碍物越少,指示灯和反光条即使凸出前风挡边缘也不易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
优选的,前风挡两侧设置有支架,指示灯和/或反光条安装在支架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指示灯和反光条也可以独立安装在前风挡两侧的支架上,支架下端与车体直接固定,指示灯和反光条直接固定在支架上,安装更加稳定。同时前风挡更换时,指示灯和反光条不需一起更换。
优选的,前风挡由塑料注塑成型,指示灯包括灯座和灯罩,灯座与前风挡一体注塑成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较为方便地对前风挡的形状进行加工成型。指示灯的灯座和前风挡一体注塑成型,两者之间不用额外设置连接结构进行连接,整体结构更加简单,安装更加方便,使用时只要将发光元件放入到底座内,然后将与灯座配合的灯罩盖合在灯座上即可。
优选的,两个指示灯之间和/或两个反光条之间的间距大于50厘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两个指示灯之间或者两个反光条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左右两个指示灯和反光条之间的间距越大,越便于区分。
优选的,反光条粘接在前风挡上;或者反光条和前风挡一体注塑成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反光条可以粘在前风挡上,也可以和前风挡一体注塑成型。反光条整体可以为柔性的,从而更好地与前风挡进行粘合。反光条也可以直接和前风挡一体注塑成型,从而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指示灯和反光条设置在前风挡的两侧,一方面可以提高指示灯的高度,减少地面上的障碍物遮挡。另一方面使两个指示灯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同时指示灯(或者反光条)和大灯之间也具有较大的间距,使指示灯(或者反光条)与大灯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者同时移动,便于与路旁高度较低的路灯或者景观灯之间进行区分。当指示灯被用作转向灯时,左右两个指示灯之间的间距较大,左右两个指示灯与大灯之间的间距也较大,使夜间亮度较高的大灯不会对指示灯产生影响,使得对向人员便于分辨该车将要的行驶方向。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前风挡内侧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指示灯与前风挡连接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前风挡内侧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指示灯与支架连接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三中指示灯和前风挡处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车体;2、车头;3、前风挡;4、指示灯;5、安装孔;7、支架;8、灯座;9、灯罩;10、螺钉;11、抱箍;12、反光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
如图1~3所示,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包括车体1,车体1前部为车头2,车头2两侧安装有车把手。车头2上方安装有透明的前风挡3,前风挡3的两侧设置有指示灯4,指示灯4的高度高于车头2。指示灯4的高度高于车头2,大大提升了指示灯4的高度,使得指示灯4不易被地面上的其他物体造成遮挡。指示灯4可以用作转向灯,指示灯4位置更高,更加容易被对向的车辆或者人员观察到,更加醒目,使对向车辆或者行人能够尽早地获知该电动车接下来的行驶方向,从而提前规避。
指示灯4安装在前风挡3的边缘,前风挡3边缘开设有贯穿前风挡3的安装孔5,指示灯4位于前风挡3的外侧表面,螺钉10从前风挡3的内侧表面穿过前风挡3与指示灯4上的螺纹孔连接,将指示灯4固定在前风挡3上。相应的指示灯4也可以安装在前风挡3的内侧表面,采用相同的方法,将螺钉10从前风挡3的外侧表面穿过前风挡3,与前风挡3内侧表面的指示灯4进行连接。
前风挡3左右两侧的两个指示灯4之间的距离大于50厘米,本实施例中左右两个指示灯4之间的距离为53厘米。左右两个指示灯4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可以方便对向人员进行辨识,避免发生误判。
指示灯也可以是常亮的装置,例如装饰灯或者示廓灯等,使得指示灯和大灯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尤其是在夜间时,三盏同时亮起的灯能够对对向车辆或者人员起到较好的提示作用,避免因为仅仅一盏较亮的大灯,导致发生对向人员将该电动车的灯光误判为路旁的路灯或者景观灯,没有提前规避。
指示灯也可以是内部不带光源的,依靠反射对向光线从而起到提示作用。此外,指示灯也可以使用反光条进行替换,反光条也依靠反射对向光线从而起到提示作用。
实施例二,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指示灯4的固定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前风挡3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根支架7。前风挡3固定在支架7上,支架7下端固定在车头2内。指示灯4也固定在支架7上。如图5所示,指示灯4处于前风挡3的内侧,指示灯4靠近支架7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孔5,支架7外侧套设有抱箍11,抱箍11端部与指示灯4靠近支架7的一侧重合,通过螺钉10可以将抱箍11端部和指示灯4之间进行连接,同时抱箍11箍紧在支架7上,实现对于指示灯4的固定。
支架7上也可以单独焊接安装座或者安装板,用于与指示灯4进行连接。
此外,指示灯也可以用反光条12进行替换,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实施例三,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
如图5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三种的转向灯包括灯座8和灯罩9,灯座8和前风挡3一体注塑成型,两者之间连接一体。灯座8内安装有发光元件(图中未示出),灯座8的开口处盖合有灯罩9,灯罩9外侧穿设有螺钉10,螺钉10将灯罩9固定在灯座8上,灯座8和灯罩9之间形成空腔,用于安装发光元件,使得发出的光能够从灯罩9或者前风挡3透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9)

1.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包括车体(1),车体(1)的车头(2)上方安装有透明的前风挡(3),前风挡(3)的两侧设置有指示灯(4)和/或反光条(12),指示灯(4)和/或反光条(12)高于车头(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其特征是:指示灯(4)为自发光装置或者反射对向灯光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其特征是:指示灯(4)和/或反光条(12)固定在前风挡(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其特征是:前风挡(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指示灯(4)和/或反光条(12)的安装孔(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其特征是:指示灯(4)和/或反光条(12)固定在前风挡(3)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其特征是:前风挡(3)两侧设置有支架(7),指示灯(4)和/或反光条(12)安装在支架(7)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其特征是:前风挡(3)由塑料注塑成型,指示灯(4)包括灯座(8)和灯罩(9),灯座(8)与前风挡(3)一体注塑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其特征是:两个指示灯(4)和/或反光条(12)之间的间距大于50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其特征是:反光条(12)粘接在前风挡(3)上;或者反光条(12)和前风挡(3)一体注塑成型。
CN202123214413.4U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 Active CN2166114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14413.4U CN216611428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14413.4U CN216611428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11428U true CN216611428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706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14413.4U Active CN216611428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114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46270C (en) Elevated stop indicator lights for passenger bus
US8378802B2 (en) Exterior rear view mirror with indicator light
US6814476B2 (en) Exterior mirror having an attachment member including an approach light
US20070177398A1 (en) Lamp for vehicle and lamp-mounted vehicle
US20140376242A1 (en) Lighting device
CN201724116U (zh) 一种led车辆转向辅助灯
CN216611428U (zh) 一种易于识别的电动车
US20050013140A1 (en) Original equipment automotive elongated side marker lights
CN209540776U (zh) 多态耦合智能led尾灯
US20040217855A1 (en) Warning means on car body above car wheels
JP2007196906A (ja) 灯体装備車両
CN210860770U (zh) 一种特长隧道专用照明系统
TWM441589U (en) Improvement of automobile head lamp unit
CN216113833U (zh) 车灯和全地形车
CN219433119U (zh) 一种具有防水机构的汽车照地灯
KR200197318Y1 (ko) 태양전지 자동발광장치 부착 난간
JP3436359B2 (ja) 車両用サイドバイザー
KR200464694Y1 (ko) 도로용 빛 감지 안전 등화장치
CN109855047A (zh) 多态耦合智能led尾灯
CN218819911U (zh) 一种高密封性汽车大灯
US11560087B1 (en) Housing for connecting a light bar to a vehicle
KR200462661Y1 (ko) 차량용 반사 조명 장치
CN219550334U (zh) 一种车载自动翻盖探照灯
CN219214849U (zh) 车辆饰板照明系统
CN212172067U (zh) 一种新型汽车主动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