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48819U - 极片加工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极片加工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48819U
CN216548819U CN202123341056.8U CN202123341056U CN216548819U CN 216548819 U CN216548819 U CN 216548819U CN 202123341056 U CN202123341056 U CN 202123341056U CN 216548819 U CN216548819 U CN 216548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base
conveying
roller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410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文明
常洪文
朱安元
周聪
李叶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Envision Ruitai Power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nvision Power Technolog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410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48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48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48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包括:基座、第一输送件和第二输送件,第一输送件设置于基座上,第二输送件设置于基座上,且第一输送件和第二输送件沿垂直于极片的输送方向相对设置于极片的两侧,第一输送件和第二输送件均可操作地夹持并沿极片的输送方向输送极片;其中,第一输送件和第二输送件中的任意一个与基座之间绕旋转轴可转动连接,任意一个相对基座转动至预设位置后与基座固定连接,旋转轴垂直于极片。第一输送件和第二输送件通过转动至预设位置后不仅输送极片还往外拉扯极片,从而将极片打皱的部位拉扯平整,进而降低极片打皱所造成的经济和效率损失。

Description

极片加工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极片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极片加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的极片制作过程中,例如在极片的涂布、辊压、分切等工序中,时常会发生极片的极耳区打皱的现象。
极片打皱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且通常很难快速准确地锁定原因;一旦发生极片打皱,会直接导致产品报废,造成经济损失和效率损失。
因此针对极片打皱发生率高、不易排查、报废率高等现象,亟需设计出一种能够消除极片打皱的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加工辅助装置,该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安装在极片加工设备中极片打皱发生风险高的地方,降低极片打皱造成的经济和效率损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包括:
基座;
第一输送件,所述第一输送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第二输送件,所述第二输送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一输送件和所述第二输送件沿垂直于极片的输送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极片的两侧,所述第一输送件和所述第二输送件均可操作地夹持并沿所述极片的输送方向输送所述极片;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件和所述第二输送件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基座之间绕旋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任意一个相对所述基座转动至预设位置后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垂直于所述极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包括:第一输送件和第二输送件,并且第一输送件和第二输送件沿垂直于极片的输送方向相对设置在极片的两侧,第一输送件和第二输送件能够夹持并输送极片。同时,第一输送件和第二输送件中的一个还能够相对基座进行转动,也就是说,当第一输送件和第二输送件输送极片时,第一输送件和第二输送件通过转动至预设位置后不仅输送极片还往外拉扯极片,从而将极片打皱的部位拉扯平整,进而降低极片打皱所造成的经济和效率损失。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件绕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基座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输送件可操作地朝向所述极片的输送方向转动预设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件与所述基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输送件包括:
第一座体,所述第一座体绕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基座可转动连接;
第一托辊和第一压辊,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一压辊沿垂直于所述极片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极片两侧,且可操作地夹持所述极片,所述第一托辊的第一连轴固定于所述第一座体上;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上,且与所述第一压辊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可操作地驱动所述第一压辊绕所述第一压辊的轴线旋转。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座体包括:
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垂直于所述极片设置,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一压辊绕各自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板上;
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一竖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横板垂直于所述第一竖板且平行于所述基座设置,所述第一横板上开设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一腰形孔沿以所述旋转轴为圆心的圆弧延伸,所述基座上开设第二腰形孔,所述第二腰形孔与所述第一腰形孔对齐,且可操作地平行于所述第一腰形孔设置;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腰形孔和所述第二腰形孔,将所述第一横板连接于所述基座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腰形孔位于所述第一竖板背离所述极片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托辊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压辊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上,且所述第一压辊移动至预设位置后与所述第一座体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托辊可操作地位于所述极片的下方,所述第一托辊表面为柔性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输送件包括:
第二托辊和第二压辊,所述第二托辊和所述第二压辊沿垂直于所述极片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极片两侧,且可操作地夹持所述极片;
第二座体,所述第二座体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托辊的第二连轴和第二压辊的第三连轴均固定于所述第二座体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托辊设置于所述极片下方,且所述第二托辊表面为柔性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托辊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压辊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座体上,且所述第二托辊移动至预设位置后与所述第二座体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极片加工辅助装置输送极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极片加工辅助装置输送极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极片加工辅助装置输送极片时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2、第一输送件;21、第一座体;211、第一竖板;2111、第一竖直腰形孔;212、第一横板;2121、第一腰形孔;213、第一移动板;22、第一托辊;221、第一连轴;222、第一辊本体;23、第一压辊;24、驱动件;3、第二输送件;31、第一托辊;311、第二连轴;312、第二辊本体;32、第二压辊;321、第三连轴;322、第三辊本体;33、第二座体;332、第二移动板;4、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该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应当指出的是术语“或”通常以其包括“和/或”的含义使用,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下文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如图1至7所示,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包括:基座1、第一输送件2、第二输送件3,其中,第一输送件2和第二输送件3均设置在基座1上,第一输送件2和第二输送件3沿垂直于极片4的输送方向相对设置在极片4的两侧。第一输送件2和第二输送件3均能够夹持并沿极片4的输送方向输送极片4,第一输送件2和第二输送件3中的任意一个与基座1之间绕旋转轴可转动连接,并且第一输送件2和第二输送件3中的任意一个相对基座1转动至预设位置后能够与基座1固定连接,旋转轴是垂直于极片4的。
由于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包括:第一输送件2和第二输送件3,并且第一输送件2和第二输送件3沿垂直于极片4的输送方向相对设置在极片4的两侧,第一输送件2和第二输送件3能够夹持并输送极片4。同时,第一输送件2和第二输送件3中的一个还能够相对基座1进行转动,也就是说,当第一输送件2和第二输送件3输送极片4时,第一输送件2和第二输送件3通过转动至预设位置后不仅输送极片4还往外拉扯极片4,从而将极片4打皱的部位拉扯平整,进而降低极片4打皱所造成的经济和效率损失。
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是第一输送件2绕旋转轴与基座1可转动连接,但是在有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二输送件3绕旋转轴与基座1可转动连接。进一步优选的,第一输送件2能够朝向极片4的输送方向转动预设角度。
具体的,如图2至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件2与基座1可转动连接,并且第一输送件2包括:第一座体21、第一托辊3122、第一压辊23和驱动件24,第一座体21绕旋转轴与基座1可转动连接,该旋转轴是垂直于极片4的。第一托辊3122和第一压辊23沿垂直于极片4方向相对设置在极片4两侧,如图2和图6所示,第一托辊3122和第一压辊23相对设置在极片4的上下两侧,通过第一托辊3122和第二压辊32夹持住极片4,第一托辊3122的第一连轴221固定在第一座体21上。驱动件24设置在第一座体21上,并且驱动件24与第一压辊23同轴固定连接,该驱动件24能够驱动第一压辊23绕第一压辊23的轴线旋转,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24为电机。
如图2至7所示,上述第一压辊23为主动辊,第一托辊3122为被动辊,具体的,第一托辊3122包括:第一连轴221和第一辊本体222,该第一辊本体222与第一连轴221同轴设置,且第一辊本体222能够在第一连轴221上绕自身的轴线旋转。当驱动件24驱动第一压辊23旋转时,由于第一压辊23和第一托辊3122夹持住极片4,因此通过极片4与第一托辊3122之间的摩擦力,第一托辊3122也能够旋转,通过第一压辊23和第二托辊的旋转就能够输送极片4。
具体的,如图2至7所示,为了使第一座体21能够绕旋转轴与基座1之间可转动连接,第一座体21包括:第一竖板211和第一横板212,其中,第一竖板211垂直于极片4设置,并且第一托辊3122和第一压辊23绕各自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竖板211上,第一横板212与第一竖板211固定连接,该第一横板212垂直于第一竖板211且平行于基座1设置,同时第一横板212也平行于极片4设置。如图2至7所示,第一横板212上开设第一腰形孔2121,该第一腰形孔2121沿以旋转轴为圆心的圆弧延伸,同时基座1上也开设与第一腰形孔2121配合的第二腰形孔,该第二腰形孔与第一腰形孔2121对齐,并且能够平行于第一腰形孔2121设置。同时,第一座体21还包括固定件,该固定件穿过第一腰形孔2121和第二腰形孔,将第一横板212连接在基座1上。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件为螺栓。
优选的,第一腰形孔2121位于第一竖板211背离极片4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假设极片4前行的速度是V0,第一压辊23的速度为V1,而第一压辊23的速度方向与极片4前行的速度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1所示,通过调节V1的大小,使得V1的竖直分量V1cosθ等于V0,从而实现主动辊与极片4前行方向的速度分量相等,此时主动辊还存在水平向右的速度分量V1sinθ,由于左侧的第二输送件3夹持住极片4,右侧的第一输送件2存在水平向右的速度分量,因此会产生一个向右拉扯极片4的力,对极片4产生一个横向拉伸的效果,防止极片4褶皱,并且即使极片4本身有部分褶皱,通过第一输送件2的拉扯也能够将褶皱拉扯平整。
具体的,如图4所示,当需要调整夹角θ时,可以将螺栓松开,调整第一座体21的角度,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一座体21固定在基座1上。
为了调整夹持极片4的夹紧力,第一托辊3122在第一座体21上能够沿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压辊23方向移动,当第一托辊3122移动至预设位置后与第一座体21固定连接。
具体的,如图4所示,第一竖板211上开设多个第一竖直腰形孔2111,该第一竖直腰形孔2111竖直设置。同时第一座体21还包括:第一移动板213,第一连轴221与第一移动板213固定连接,第一移动板213通过螺栓和第一竖直腰形孔2111连接至第一竖板211上,第一移动板213能够沿第一竖直腰形孔2111的长度方向竖直运动,从而调整第一压辊23和第一托辊3122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第一压辊23和第一托辊3122夹紧极片4的夹紧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压辊23设置于极片4上方,第一托辊3122设置于极片4的下方。并且优选的,为了减少对极片4的磨损,第一托辊3122的表面为柔性表面,具体的第一托辊3122为胶辊或者柔性橡胶辊。
另外,如图5和图7所示,第二输送件3包括:第一托辊3122、第二压辊32和第二座体33,其中,第二托辊和第二压辊32沿垂直于极片4方向相对设置在极片4两侧,并且能够夹持住极片4,第二座体33设置在基座1上,第二托辊的第二连轴311以及第二压辊32的第三连轴321均固定在第二座体33上。
具体的,第二托辊包括:第二连轴311和第二辊本体312,该第二辊本体312与第二连轴311同轴设置,且第二辊本体312能够在第二连轴311上绕自身的轴线旋转。第二压辊32包括:第三连轴321和第三辊本体322,该第三辊本体322与第三连轴321同轴设置,且第三辊本体322能够在第三连轴321上绕自身的轴线旋转。第二托辊和第二压辊32均属于被动辊。当驱动件24驱动第一压辊23旋转时,由于第二压辊32和第二托辊夹持住极片4,因此通过极片4与第二托辊和第二压辊32之间的摩擦力,第二托辊和第二压辊32也能够旋转,通过第二压辊32和第二托辊的旋转就能够输送极片4。
为了调整第二压辊32和第二托辊夹持极片4的夹紧力,第二托辊在第二座体33上,能够沿靠近或者远离第二压辊32方向移动,当第二托辊移动至预设位置后与第二座体33固定连接。
具体的,如图5和图7所示,第二座体33上开设多个第二竖直腰形孔,该第二竖直腰形孔竖直设置。同时第二座体33还包括:第二移动板332,第二连轴311与第二移动板332固定连接,第二移动板332通过螺栓和第二竖直腰形孔连接至第二座体33上,第二移动板332能够沿第二竖直腰形孔的长度方向竖直运动,从而调整第二压辊32和第二托辊之间的距离,进而调整第二压辊32和第二托辊夹紧极片4的夹紧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压辊32设置于极片4上方,第二托辊设置于极片4的下方,当然,在有些实施例中,第二托辊也可以位于上方,而第二压辊32位于下方。并且优选的,为了减少对极片4的磨损,第二托辊的表面为柔性表面,具体的第二托辊为胶辊或者柔性橡胶辊。
在极片4的生产过程中,极片4加工设备中极片4打皱发生风险高的地方,例如在极片4的涂布、辊压、分切等工序中,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加工辅助装置输送极片4,将极片4分别输送至涂布、辊压、分切等工序中。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若需要,能修改实施例的方面来采用各种专利、申请和出版物的方面、特征和构思来提供另外的实施例。
考虑到上文的详细描述,能对实施例做出这些和其它变化。一般而言,在权利要求中,所用的术语不应被认为限制在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是应被理解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例连同这些权利要求所享有的全部等同范围。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包括:
基座;
第一输送件,所述第一输送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
第二输送件,所述第二输送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所述第一输送件和所述第二输送件沿垂直于极片的输送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极片的两侧,所述第一输送件和所述第二输送件均可操作地夹持并沿所述极片的输送方向输送所述极片;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件和所述第二输送件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基座之间绕旋转轴可转动连接,所述任意一个相对所述基座转动至预设位置后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垂直于所述极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件绕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基座可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输送件可操作地朝向所述极片的输送方向转动预设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件与所述基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输送件包括:
第一座体,所述第一座体绕所述旋转轴与所述基座可转动连接;
第一托辊和第一压辊,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一压辊沿垂直于所述极片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极片两侧,且可操作地夹持所述极片,所述第一托辊的第一连轴固定于所述第一座体上;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上,且与所述第一压辊同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件可操作地驱动所述第一压辊绕所述第一压辊的轴线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包括:
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垂直于所述极片设置,所述第一托辊和所述第一压辊绕各自的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板上;
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与所述第一竖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横板垂直于所述第一竖板且平行于所述基座设置,所述第一横板上开设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一腰形孔沿以所述旋转轴为圆心的圆弧延伸,所述基座上开设第二腰形孔,所述第二腰形孔与所述第一腰形孔对齐,且可操作地平行于所述第一腰形孔设置;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腰形孔和所述第二腰形孔,将所述第一横板连接于所述基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腰形孔位于所述第一竖板背离所述极片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辊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压辊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上,且所述第一压辊移动至预设位置后与所述第一座体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辊可操作地位于所述极片的下方,所述第一托辊表面为柔性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件包括:
第二托辊和第二压辊,所述第二托辊和所述第二压辊沿垂直于所述极片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极片两侧,且可操作地夹持所述极片;
第二座体,所述第二座体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托辊的第二连轴和第二压辊的第三连轴均固定于所述第二座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辊设置于所述极片下方,且所述第二托辊表面为柔性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极片加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托辊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压辊的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座体上,且所述第二托辊移动至预设位置后与所述第二座体固定连接。
CN202123341056.8U 2021-12-28 2021-12-28 极片加工辅助装置 Active CN216548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1056.8U CN216548819U (zh) 2021-12-28 2021-12-28 极片加工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1056.8U CN216548819U (zh) 2021-12-28 2021-12-28 极片加工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48819U true CN216548819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58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41056.8U Active CN216548819U (zh) 2021-12-28 2021-12-28 极片加工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488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19190B2 (en) Method for applying electrode mixture paste and application apparatus
CN101780882A (zh) 薄板传输机构
CN216548819U (zh) 极片加工辅助装置
CN105107793A (zh) 一种板材除尘装置
CN109807483A (zh) 一种用于切割极耳的辅助装置
CN204714169U (zh) 一种橡胶带剪切机上的输送带纠偏装置
CN113953486A (zh) 一种铝合金轮毂液固增压铸造成形设备
CN109014553A (zh) 一种锂电池全自动超声波焊接机用定位识别焊接系统
CN105170597A (zh) 一种板材限位装置
CN219326393U (zh) 一种气浮式纠偏机构
CA2582288A1 (en) Mandrel assembly for manufacturing tubular products
CN109742317B (zh) 一种锂电池极片辊压分切防打皱装置
CN105151386A (zh) 一种铝型材侧面贴膜机构
CN215431282U (zh) 一种用于钢管加工的缓冲装置
CN217528766U (zh) 一种航空铝料加工用开卷下料装置
CN207188535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耳弯折装置
CN214777150U (zh) 一种具有快装可调节底座的剥料机
CN111284983B (zh) 一种应用于智能仓储的物料夹持装置
CN212684646U (zh) 一种带有导向定位装置的履带式牵引机
CN207806243U (zh) 铁丝开卷用牵引辊
CN207932729U (zh) 一种具有压平结构的复卷机
CN215623062U (zh) 一种包装机翻转搬运机构
CN206088476U (zh) 铝箔卷支撑机构以及铝箔输送装置
CN213162593U (zh) 一种板材的翻边成型机构
CN220010949U (zh) 一种用于送料装置的转辊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