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18224U - 尾气后处理封装 - Google Patents

尾气后处理封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18224U
CN216518224U CN202123297156.5U CN202123297156U CN216518224U CN 216518224 U CN216518224 U CN 216518224U CN 202123297156 U CN202123297156 U CN 202123297156U CN 216518224 U CN216518224 U CN 2165182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shell
along
cone assembly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971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永金
王钰烽
王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enneco Exhaus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enneco Exhaus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enneco Exhaus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enneco Exhaus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971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182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182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182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组件、第一端锥组件以及第二端锥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后处理载体以及衬垫。所述第一端锥组件包括第一内壳体、第一外壳体以及第一隔热棉。所述第二端锥组件包括第二内壳体、第二外壳体以及第二隔热棉。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端锥组件包括第一狭槽,其中所述壳体沿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狭槽中,所述第一内壳体沿所述轴向延伸超出所述第一外壳体,所述第一内壳体沿所述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中且抵接所述衬垫的一端。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降低所述衬垫的吹蚀以及有效防止第一隔热棉的溢出和吹蚀,提高了可靠性。

Description

尾气后处理封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尾气后处理封装通常包括壳体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的一端相连的第一端锥组件以及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另一相对端相连的第二端锥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后处理载体以及沿径向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后处理载体之间的衬垫;所述第一端锥组件包括第一内壳体、第一外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内壳体与所述第一外壳体之间的第一隔热棉;所述第二端锥组件包括第二内壳体、第二外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内壳体与所述第二外壳体之间的第二隔热棉。所述衬垫用以将所述后处理载体保持在所述壳体中。然而,当发动机的尾气长时间流经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时,可能会吹蚀所述衬垫,从而使所述后处理载体产生松动等失效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较高的尾气后处理封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的一端相连的第一端锥组件以及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另一相对端相连的第二端锥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后处理载体以及沿径向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后处理载体之间的衬垫;所述第一端锥组件包括第一内壳体、第一外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内壳体与所述第一外壳体之间的第一隔热棉;所述第二端锥组件包括第二内壳体、第二外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内壳体与所述第二外壳体之间的第二隔热棉;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沿所述径向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端锥组件包括沿所述径向位于所述第一内壳体与所述第一外壳体之间的第一狭槽,其中所述壳体面向所述第一端锥组件的一端沿垂直于所述径向的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狭槽中,所述第一内壳体沿所述轴向延伸超出所述第一外壳体,所述第一内壳体沿所述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中且所述第一内壳体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沿所述径向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以及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沿所述轴向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组件的两端;所述第二端锥组件包括沿所述径向位于所述第二内壳体与所述第二外壳体之间的第二狭槽,其中所述壳体面向所述第二端锥组件的一端沿所述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二狭槽中,所述第二内壳体沿所述轴向延伸超出所述第二外壳体,所述第二内壳体沿所述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中且所述第二内壳体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外壳体焊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内壳体沿所述径向间隔一定的距离,且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内壳体未焊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外壳体焊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内壳体沿所述径向间隔一定的距离,且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内壳体未焊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后处理载体面向所述第一端锥组件的一端沿所述轴向延伸凸出所述衬垫,但沿所述轴向未延伸凸出所述壳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后处理载体面向所述第二端锥组件的一端沿所述轴向延伸凸出所述衬垫,但沿所述轴向未延伸凸出所述壳体。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面向所述第一端锥组件的一端沿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狭槽中,所述第一内壳体沿所述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中且所述第一内壳体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的一端;如此设置,能够有效降低所述衬垫的吹蚀以及有效防止第一隔热棉的溢出和吹蚀,提高了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尾气后处理封装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画圈部分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画圈部分B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或者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产品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100,其包括壳体组件30、与所述壳体组件30的一端(例如左端)相连的第一端锥组件10以及与所述壳体组件30的另一相对端(例如右端)相连的第二端锥组件20。所述壳体组件30包括壳体31、后处理载体32以及沿径向位于所述壳体31与所述后处理载体32之间的衬垫33。
所述第一端锥组件10包括第一内壳体11、第一外壳体12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内壳体11与所述第一外壳体12之间的第一隔热棉13。
所述第二端锥组件20包括第二内壳体21、第二外壳体2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内壳体21与所述第二外壳体22之间的第二隔热棉23。
所述壳体组件30包括沿所述径向位于所述壳体31的内侧的第一收容空间301,所述第一端锥组件10包括沿所述径向位于所述第一内壳体11与所述第一外壳体12之间的第一狭槽101,其中所述壳体31面向所述第一端锥组件10的一端(例如左端)沿垂直于所述径向的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狭槽101中。所述第一内壳体11沿所述轴向向右延伸超出所述第一外壳体12,所述第一内壳体11沿所述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收容空间301且所述第一内壳体11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33的一端(例如左端)。
类似地,所述壳体组件30包括沿所述径向位于所述壳体31的内侧的第二收容空间302,所述第一收容空间301以及所述第二收容空间302沿所述轴向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组件30的两端(例如左右两端)。所述第二端锥组件20包括沿所述径向位于所述第二内壳体21与所述第二外壳体22之间的第二狭槽201,其中所述壳体31面向所述第二端锥组件20的一端(例如有右端)沿所述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二狭槽201中。所述第二内壳体21沿所述轴向延伸超出所述第二外壳体22,所述第二内壳体21沿所述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二收容空间302且所述第二内壳体21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33的另一端(例如右端)。
所述壳体31与所述第一外壳体12焊接固定;所述壳体31与所述第二外壳体22焊接固定。
所述壳体31与所述第一内壳体11沿所述径向间隔一定的距离,且所述壳体31与所述第一内壳体11未焊接固定。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31与所述后处理载体32沿所述径向间隔一定的距离。这种设计有利于降低对所述后处理载体32可能造成的碰撞,降低了所述后处理载体32发生破碎的风险。另外,这种设计在所述径向上形成了位于所述壳体31与所述第一内壳体11之间的隔热间隙,从而有利于有效加强所述后处理载体32与所述第一端锥组件10连接处的隔热效果。
类似地,所述壳体31与所述第二内壳体21沿所述径向间隔一定的距离,且所述壳体31与所述第二内壳体21未焊接固定。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31与所述后处理载体32沿所述径向间隔一定的距离。这种设计有利于降低对所述后处理载体32可能造成的碰撞,降低了所述后处理载体32发生破碎的风险。另外,这种设计在所述径向上形成了位于所述壳体31与所述第二内壳体21之间的隔热间隙,从而有利于有效加强所述后处理载体32与所述第二端锥组件20连接处的隔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处理载体32面向所述第一端锥组件10的一端(例如左端)沿所述轴向延伸凸出所述衬垫33,但沿所述轴向未延伸凸出所述壳体31。所述后处理载体32面向所述第二端锥组件20的一端(例如右端)沿所述轴向延伸凸出所述衬垫33,但沿所述轴向未延伸凸出所述壳体31。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31面向所述第一端锥组件10的一端沿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狭槽101中,本实用新型的壳体31面向所述第二端锥组件20的一端沿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二狭槽201中,所述第一内壳体11沿所述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收容空间301中且所述第一内壳体11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33的一端,所述第二内壳体21沿所述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二收容空间302中且所述第二内壳体21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33的另一端;如此设置,能够有效降低所述衬垫33的吹蚀、有效防止第一隔热棉13的溢出和吹蚀以及有效防止第二隔热棉23的溢出和吹蚀,提高了所述尾气后处理封装100的可靠性。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衬垫33的两端分别被所述第一内壳体11以及所述第二内壳体21限位,从而更好地降低了所述衬垫33的吹蚀。优选地,所述衬垫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内壳体11以及所述第二内壳体21采用零间隙设计。另外,所述壳体31面向所述第二端锥组件20的一端以及所述壳体31面向所述第二端锥组件20的一端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隔热棉13和所述第二隔热棉23,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防止隔热棉的溢出和吹蚀。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尾气后处理封装,其包括壳体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的一端相连的第一端锥组件以及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另一相对端相连的第二端锥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后处理载体以及沿径向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后处理载体之间的衬垫;所述第一端锥组件包括第一内壳体、第一外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内壳体与所述第一外壳体之间的第一隔热棉;所述第二端锥组件包括第二内壳体、第二外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内壳体与所述第二外壳体之间的第二隔热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沿所述径向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端锥组件包括沿所述径向位于所述第一内壳体与所述第一外壳体之间的第一狭槽,其中所述壳体面向所述第一端锥组件的一端沿垂直于所述径向的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狭槽中,所述第一内壳体沿所述轴向延伸超出所述第一外壳体,所述第一内壳体沿所述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中且所述第一内壳体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沿所述径向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收容空间以及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沿所述轴向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组件的两端;所述第二端锥组件包括沿所述径向位于所述第二内壳体与所述第二外壳体之间的第二狭槽,其中所述壳体面向所述第二端锥组件的一端沿所述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二狭槽中,所述第二内壳体沿所述轴向延伸超出所述第二外壳体,所述第二内壳体沿所述轴向部分插入所述第二收容空间中且所述第二内壳体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的另一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外壳体焊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内壳体沿所述径向间隔一定的距离,且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内壳体未焊接固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外壳体焊接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内壳体沿所述径向间隔一定的距离,且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二内壳体未焊接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载体面向所述第一端锥组件的一端沿所述轴向延伸凸出所述衬垫,但沿所述轴向未延伸凸出所述壳体。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封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载体面向所述第二端锥组件的一端沿所述轴向延伸凸出所述衬垫,但沿所述轴向未延伸凸出所述壳体。
CN202123297156.5U 2021-12-24 2021-12-24 尾气后处理封装 Active CN2165182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7156.5U CN216518224U (zh) 2021-12-24 2021-12-24 尾气后处理封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7156.5U CN216518224U (zh) 2021-12-24 2021-12-24 尾气后处理封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18224U true CN216518224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03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97156.5U Active CN216518224U (zh) 2021-12-24 2021-12-24 尾气后处理封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182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18224U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US3001366A (en) Combustion chamber crossover tube
CN114183228A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10460827U (zh) 用于汽车的消声器隔热罩
KR20150118090A (ko) 열교환기
CN106523800A (zh) 一种隔热防爆钢管
CN106662285A (zh) 流体管线
CN216518225U (zh) 尾气后处理装置
CN215576514U (zh) 一种计算机散热系统的抽风装置
CN216518227U (zh) 尾气后处理装置
CN214145640U (zh) 用于排气系统热端的封装壳体
US9790813B2 (en) Twist prevention for turbomachinery
CN216950493U (zh) 一种混流涡轮增压器涡端油封固定结构
CN219826961U (zh) 尾气后处理装置
CN220890303U (zh) 排气系统热端组件
CN213419210U (zh) 一种消声器外罩
CN110454263B (zh) 汽车排气消声器
CN115977778A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14789571U (zh) 一种排气管段间密封结构、排气系统及发动机
CN205137416U (zh) 余热锅炉的内保温层结构
CN209562060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定纹管
CN113653536A (zh) 一种带笼条的涡轮级间支承
CN212376948U (zh) 一种带有固定导线结构的散热风扇架
CN216851648U (zh) 一种电动机用冷却包
US20210215084A1 (en) Heat Shield, Exhaust System and Automobi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