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18225U - 尾气后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尾气后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18225U
CN216518225U CN202123297741.5U CN202123297741U CN216518225U CN 216518225 U CN216518225 U CN 216518225U CN 202123297741 U CN202123297741 U CN 202123297741U CN 216518225 U CN216518225 U CN 216518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welding
aftertreatment device
welding part
c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977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永金
万加一
祝楷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enneco Exhaus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enneco Exhaus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enneco Exhaus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enneco Exhaus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977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18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18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182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壳体组件以及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的第一锥体,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封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后处理载体以及沿径向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后处理载体之间的衬垫;所述壳体包括沿垂直于所述径向的轴向朝所述第一锥体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锥体包括沿所述轴向朝所述壳体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挡环,所述第一挡环包括第三焊接部以及第一抵接部,其中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以及所述第三焊接部三者焊接固定,提高了焊接可靠性。另外,所述第一抵接部用以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的一端,降低了所述衬垫的吹蚀。

Description

尾气后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尾气后处理装置通常包括壳体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的一端焊接的第一端锥以及与所述壳体组件的另一相对端焊接的第二端锥;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后处理载体以及沿径向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后处理载体之间的衬垫,所述衬垫用以将所述后处理载体保持在所述壳体中。然而,如何提高端锥与所述壳体的焊接可靠性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焊接可靠性较高的尾气后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壳体组件以及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的第一锥体,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封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后处理载体以及沿径向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后处理载体之间的衬垫;所述壳体包括沿垂直于所述径向的轴向朝所述第一锥体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锥体包括沿所述轴向朝所述壳体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挡环,所述第一挡环包括第三焊接部以及第一抵接部,其中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以及所述第三焊接部三者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抵接部用以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挡环包括第一筒体部以及第二筒体部,所述第三焊接部设于所述第一筒体部上,所述第一抵接部设于所述第二筒体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筒体部是自所述第二筒体部的一端向外侧翻边而形成的,所述第三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内侧,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三焊接部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挡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筒体部以及所述第二筒体部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筒体部与所述第二筒体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筒体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体部的直径;其中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内侧,所述第三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焊接部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挡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筒体部以及所述第二筒体部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筒体部与所述第二筒体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筒体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体部的直径;其中所述第三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内侧,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三焊接部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的第二锥体,所述第一锥体以及所述第二锥体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组件的两端,所述壳体包括沿所述轴向朝所述第二锥体延伸的第四焊接部,所述第二锥体包括沿所述轴向朝所述壳体延伸的第五焊接部,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挡环,所述第二挡环包括第六焊接部以及第二抵接部,其中所述第四焊接部、所述第五焊接部以及所述第六焊接部三者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抵接部用以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挡环包括第三筒体部以及第四筒体部,所述第六焊接部设于所述第三筒体部上,所述第二抵接部设于所述第四筒体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筒体部是自所述第三筒体部的一端向外侧翻边而形成的,所述第六焊接部位于所述第四焊接部的内侧,所述第五焊接部位于所述第六焊接部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挡环包括位于所述第三筒体部以及所述第四筒体部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三筒体部与所述第四筒体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筒体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筒体部的直径;其中所述第五焊接部位于所述第四焊接部的内侧,所述第六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五焊接部的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挡环包括位于所述第三筒体部以及所述第四筒体部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三筒体部与所述第四筒体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筒体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筒体部的直径;其中所述第六焊接部位于所述第四焊接部的内侧,所述第五焊接部位于所述第六焊接部的内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设有第一挡环,所述第一挡环包括第三焊接部以及第一抵接部,其中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以及所述第三焊接部三者焊接固定,从而提高了焊接可靠性。另外,所述第一抵接部用以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的一端,降低了所述衬垫的吹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尾气后处理装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画圈部分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画圈部分B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尾气后处理装置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画圈部分C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画圈部分D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尾气后处理装置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画圈部分E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中画圈部分F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或者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产品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100,其包括壳体组件3、与所述壳体组件3的一端(例如左端)相连的第一锥体1(例如进气锥体)、以及与所述壳体组件3的另一端(例如右端)相连的第二锥体2(例如出气锥体)。所述第一锥体1以及所述第二锥体2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组件3的两端。
所述壳体组件3包括壳体31、封装在所述壳体31中的后处理载体32以及沿径向位于所述壳体31与所述后处理载体32之间的衬垫33。所述壳体31包括沿垂直于所述径向的轴向朝所述第一锥体1延伸的第一焊接部311,所述第一锥体1包括沿所述轴向朝所述壳体31延伸的第二焊接部11。
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挡环4。所述第一挡环4包括第三焊接部41以及第一抵接部42,其中所述第一焊接部311、所述第二焊接部11以及所述第三焊接部41三者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抵接部42用以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33的一端(例如左端)。
所述第一挡环4包括第一筒体部43以及第二筒体部44,所述第三焊接部41设于所述第一筒体部43上,所述第一抵接部42设于所述第二筒体部44上。
请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筒体部43是自所述第二筒体部44的一端向外侧翻边而形成的,所述第三焊接部41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311的内侧,所述第二焊接部11位于所述第三焊接部41的内侧。
请结合图4以及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环4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筒体部43以及所述第二筒体部44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筒体部43与所述第二筒体部44的第一连接部45,所述第一筒体部4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体部44的直径;其中所述第二焊接部11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311的内侧,所述第三焊接部41位于所述第二焊接部11的内侧。
请结合图7以及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环4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筒体部43以及所述第二筒体部44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筒体部43与所述第二筒体部44的第一连接部45,所述第一筒体部4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体部44的直径;其中所述第三焊接部41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311的内侧,所述第二焊接部11位于所述第三焊接部41的内侧。
请参照图1以及图3所示,所述壳体31包括沿所述轴向朝所述第二锥体2延伸的第四焊接部312,所述第二锥体2包括沿所述轴向朝所述壳体延伸的第五焊接部21,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挡环5,所述第二挡环5包括第六焊接部51以及第二抵接部52,其中所述第四焊接部312、所述第五焊接部21以及所述第六焊接部51三者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抵接部52用以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33的另一端(例如右端)。
所述第二挡环5包括第三筒体部53以及第四筒体部54,所述第六焊接部51设于所述第三筒体部53上,所述第二抵接部52设于所述第四筒体部54上。
请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筒体部54是自所述第三筒体部53的一端向外侧翻边而形成的,所述第六焊接部51位于所述第四焊接部312的内侧,所述第五焊接部21位于所述第六焊接部51的内侧。
请结合图4以及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挡环5包括位于所述第三筒体部53以及所述第四筒体部54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三筒体部53与所述第四筒体部54的第二连接部55,所述第三筒体部5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筒体部54的直径;其中所述第五焊接部21位于所述第四焊接部312的内侧,所述第六焊接部51位于所述第五焊接部21的内侧。
请结合图7以及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挡环5包括位于所述第三筒体部53以及所述第四筒体部54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三筒体部53与所述第四筒体部54的第二连接部55,所述第三筒体部5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筒体部54的直径;其中所述第六焊接部51位于所述第四焊接部312的内侧,所述第五焊接部21位于所述第六焊接部51的内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设有第一挡环4以及第二挡环5,所述第一挡环4包括第三焊接部41以及第一抵接部42,其中所述第一焊接部311、所述第二焊接部11以及所述第三焊接部41三者焊接固定,从而提高了焊接可靠性;所述第二挡环5包括第六焊接部51以及第二抵接部52,其中所述第四焊接部312、所述第五焊接部21以及所述第六焊接部51三者焊接固定,从而提高了焊接可靠性。另外,所述第一抵接部42以及所述第二抵接部52用以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33的两端,降低了所述衬垫33的吹蚀、有效加强了所述后处理载体32与所述第一锥体1连接处的隔热效果、以及有效加强了所述后处理载体32与所述第二锥体2连接处的隔热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壳体组件以及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的第一锥体,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封装在所述壳体中的后处理载体以及沿径向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后处理载体之间的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沿垂直于所述径向的轴向朝所述第一锥体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锥体包括沿所述轴向朝所述壳体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挡环,所述第一挡环包括第三焊接部以及第一抵接部,其中所述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以及所述第三焊接部三者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抵接部用以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环包括第一筒体部以及第二筒体部,所述第三焊接部设于所述第一筒体部上,所述第一抵接部设于所述第二筒体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部是自所述第二筒体部的一端向外侧翻边而形成的,所述第三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内侧,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三焊接部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筒体部以及所述第二筒体部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筒体部与所述第二筒体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筒体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体部的直径;其中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内侧,所述第三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焊接部的内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筒体部以及所述第二筒体部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一筒体部与所述第二筒体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筒体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体部的直径;其中所述第三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内侧,所述第二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三焊接部的内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的第二锥体,所述第一锥体以及所述第二锥体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组件的两端,所述壳体包括沿所述轴向朝所述第二锥体延伸的第四焊接部,所述第二锥体包括沿所述轴向朝所述壳体延伸的第五焊接部,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挡环,所述第二挡环包括第六焊接部以及第二抵接部,其中所述第四焊接部、所述第五焊接部以及所述第六焊接部三者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抵接部用以沿所述轴向抵接所述衬垫的另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环包括第三筒体部以及第四筒体部,所述第六焊接部设于所述第三筒体部上,所述第二抵接部设于所述第四筒体部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筒体部是自所述第三筒体部的一端向外侧翻边而形成的,所述第六焊接部位于所述第四焊接部的内侧,所述第五焊接部位于所述第六焊接部的内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环包括位于所述第三筒体部以及所述第四筒体部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三筒体部与所述第四筒体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筒体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筒体部的直径;其中所述第五焊接部位于所述第四焊接部的内侧,所述第六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五焊接部的内侧。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环包括位于所述第三筒体部以及所述第四筒体部之间且连接所述第三筒体部与所述第四筒体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筒体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四筒体部的直径;其中所述第六焊接部位于所述第四焊接部的内侧,所述第五焊接部位于所述第六焊接部的内侧。
CN202123297741.5U 2021-12-24 2021-12-24 尾气后处理装置 Active CN216518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7741.5U CN216518225U (zh) 2021-12-24 2021-12-24 尾气后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7741.5U CN216518225U (zh) 2021-12-24 2021-12-24 尾气后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18225U true CN216518225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04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97741.5U Active CN216518225U (zh) 2021-12-24 2021-12-24 尾气后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182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32401B (zh) 具有热屏蔽体对中配置的涡轮增压器组件
CN216518225U (zh) 尾气后处理装置
CN109387110B (zh) 一种消除热胀冷缩破坏效应的换热管结构和模块化冷却器
US20080136117A1 (en) Annular self-supporting, self-indexing gasket and joint for use of same
CN216518227U (zh) 尾气后处理装置
CN107687362B (zh) 用于排气系统的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10122931U (zh) 排气歧管连接结构
CN209523800U (zh) 一种汽车国六排气系统压差管固定结构
CN109296431B (zh) 汽车排气系统的排气管道及其基础管件
CN216518224U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09855892U (zh)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的排气管道及其基础管件
CN218542378U (zh) 消音器
CN220890306U (zh) 隔热罩
CN205716126U (zh) 一种基于点状胀管的薄壁管与法兰的连接定位结构
JP2008038852A (ja) 車両用マフラ
CN219734206U (zh) 密封环、排气系统及车辆
CN110566331B (zh) 一种颗粒捕捉器用支撑筒及其装配方法
CN217538822U (zh) 混合管组件
CN214145633U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215860397U (zh) 尾气后处理封装
CN108131520B (zh) 一种柔性复合管用中间接头
CN211819580U (zh) Dpf总成及尾气处理系统
US11293329B2 (en) Integrated bellows gasket
CN213331236U (zh) 端锥组件
CN118008548A (zh) 尾气后处理壳体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