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890303U - 排气系统热端组件 - Google Patents
排气系统热端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890303U CN220890303U CN202322941711.6U CN202322941711U CN220890303U CN 220890303 U CN220890303 U CN 220890303U CN 202322941711 U CN202322941711 U CN 202322941711U CN 220890303 U CN220890303 U CN 2208903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e
- exhaust system
- pipe
- air inlet
- hot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169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416 thermosoftening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排气系统热端组件,其包括进气锥、进气管以及隔热过渡连接管,所述进气锥包括第一管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管体相连的锥体,所述隔热过渡连接管包括第二管体以及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的外翻边部,所述第二管体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管体中且与所述第一管体焊接固定,所述进气管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二管体中且与所述第二管体焊接固定,所述外翻边部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锥体中。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设有隔热过渡连接管,所述隔热过渡连接管的外翻边部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锥体中,以有效降低所述进气锥的温度,从而有效降低所述进气锥由于受热导致的热塑性变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系统热端组件,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排气系统热端组件的进气锥的外侧包有隔热罩和隔热棉,这导致进气锥的温度较高,因此在其折弯区域容易产生较大的塑性应变,寿命无法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系统热端组件,能够有效降低其由于受热导致的热塑性变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气系统热端组件,其包括进气锥、进气管以及隔热过渡连接管,所述进气锥包括第一管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管体相连的锥体,所述隔热过渡连接管包括第二管体以及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的外翻边部,所述第二管体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管体中且与所述第一管体焊接固定,所述进气管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二管体中且与所述第二管体焊接固定,所述外翻边部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锥体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以及所述进气管三者至少部分重叠。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气系统热端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外翻边部与所述锥体之间的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气系统热端组件包括填充在所述空间中的隔热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材料为隔热棉。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翻边部的外缘与所述锥体的内表面不接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设有隔热过渡连接管,所述隔热过渡连接管的外翻边部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锥体中,以有效降低所述进气锥的温度,从而有效降低所述进气锥由于受热导致的热塑性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排气系统热端组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进气锥、进气管以及隔热过渡连接管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所述进气锥、所述进气管以及所述隔热过渡连接管连接在一起时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或者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产品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排气系统热端组件100,其包括壳体1、封装在所述壳体1中的载体(未图示)、与所述壳体1相连的进气锥2、进气管3以及隔热过渡连接管4。
所述进气锥2包括第一管体21以及与所述第一管体21相连的锥体22。所述隔热过渡连接管4包括第二管体41以及与所述第二管体41相连的外翻边部42。所述第二管体41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管体21中且与所述第一管体21焊接固定。所述进气管3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二管体41中且与所述第二管体41焊接固定。所述外翻边部42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锥体22中。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体21、所述第二管体41以及所述进气管3三者至少部分重叠,以提高结构强度。
所述排气系统热端组件100包括位于所述外翻边部42与所述锥体22之间的空间5。所述排气系统热端组件100可以包括填充在所述空间5中的隔热材料(例如隔热棉),以达到更好的隔热效果。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翻边部42的外缘与所述锥体22的内表面不接触。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设有隔热过渡连接管4,所述隔热过渡连接管4的外翻边部42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锥体22中,以有效降低所述进气锥2的温度,从而有效降低所述进气锥2由于受热导致的热塑性变形。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排气系统热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锥、进气管以及隔热过渡连接管,所述进气锥包括第一管体以及与所述第一管体相连的锥体,所述隔热过渡连接管包括第二管体以及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的外翻边部,所述第二管体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管体中且与所述第一管体焊接固定,所述进气管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二管体中且与所述第二管体焊接固定,所述外翻边部至少部分延伸入所述锥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系统热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以及所述进气管三者至少部分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系统热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系统热端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外翻边部与所述锥体之间的空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系统热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系统热端组件包括填充在所述空间中的隔热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系统热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材料为隔热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系统热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边部的外缘与所述锥体的内表面不接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41711.6U CN220890303U (zh) | 2023-10-31 | 2023-10-31 | 排气系统热端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941711.6U CN220890303U (zh) | 2023-10-31 | 2023-10-31 | 排气系统热端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890303U true CN220890303U (zh) | 2024-05-03 |
Family
ID=90875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941711.6U Active CN220890303U (zh) | 2023-10-31 | 2023-10-31 | 排气系统热端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890303U (zh) |
-
2023
- 2023-10-31 CN CN202322941711.6U patent/CN22089030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32739U (zh) | 一种排气歧管催化器总成 | |
CN220890303U (zh) | 排气系统热端组件 | |
CN202900393U (zh) | 一种排气管路隔热装置 | |
US20170159539A1 (en) | Exhaust connection unit for catalytic conver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xhaust connection unit for catalytic converter | |
CN216240897U (zh) | 一种排气歧管、动力装置及车辆 | |
CN111255546B (zh) | 一种具有耐久性的汽车排气用三元催化转换器 | |
CN201991596U (zh) | 汽车排气歧管总成 | |
CN203189097U (zh) | 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 | |
CN211692618U (zh) | 一种保温型减震前排气管 | |
CN211777681U (zh) |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的管路隔热罩结构 | |
CN103195551B (zh) | 发动机排气歧管总成 | |
CN221032823U (zh) | 大弯头紧耦合净化器 | |
CN212535829U (zh) | 抗寒耐腐蚀性排气系统的冷端隔板 | |
EP1186769A4 (en) | AIR SUCTION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217441139U (zh) | 暖风管路快插的隔热护套 | |
CN205137416U (zh) | 余热锅炉的内保温层结构 | |
CN210118184U (zh) | 用于车辆的消声器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2583812U (zh) | 一种轴流式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包覆结构 | |
CN219826961U (zh) | 尾气后处理装置 | |
CN211258772U (zh) | 一种摩托车消声器排气总成 | |
CN209875274U (zh) | 排气歧管、发动机增压结构以及汽车 | |
CN208281028U (zh) | 排气系统吊钩支架 | |
CN214145640U (zh) | 用于排气系统热端的封装壳体 | |
CN216518227U (zh) | 尾气后处理装置 | |
CN220540487U (zh) | 气管连接头组件、内胆后板结构及集成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