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07836U - 车门开关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门开关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07836U
CN216507836U CN202123275050.5U CN202123275050U CN216507836U CN 216507836 U CN216507836 U CN 216507836U CN 202123275050 U CN202123275050 U CN 202123275050U CN 216507836 U CN216507836 U CN 216507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button
mounting
vehic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750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欣
石殿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750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07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07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07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门开关及车辆。该车门开关安装于车辆的车门,所述车门开关包括:安装组件,安装于所述车门;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中,并与所述车辆的控制器电连接;以及开关按钮,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用于触发所述控制组件以控制所述车门开启或关闭。通过开关按钮、控制组件以及安装组件的配合,实现车门开闭的自动操作,降低车门开关的结构复杂程度,通过安装组件直接将车门开关安装在车门上,降低装配难度和复杂程度,降低车门开关的成本,进而降低车辆的装配难度和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车门开关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门开关及车辆。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侧滑门的车辆而言,目前侧滑门的开启采用门把手的形式,通过门把手实现侧滑门的打开和关闭,以实现人们上下车。操作时,向外侧拽门把手,并向车辆的后侧拖动车门,即可实现侧滑门的打开。当关闭侧滑门时,向前拖拽车把手,即可实现侧滑门的关闭。
但是,目前的门把手固定在侧滑门的外板上,通过两个自攻螺钉或螺栓连接,装配工艺复杂,而且,门把手自身的结构也较为复杂,开发难度大,开发费用和单价成本较高,会增加车辆的装配难度,增加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侧滑门通过门把手开闭导致的装配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装配难度、降低成本的车门开关及车辆。
一种车门开关,安装于车辆的车门,所述车门开关包括:
安装组件,安装于所述车门;
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中,并与所述车辆的控制器电连接;以及
开关按钮,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用于触发所述控制组件以控制所述车门开启或关闭。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按钮包括第一按钮与第二按钮,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二按钮分设于所述控制组件的两侧,并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二按钮在所述车门两侧控制所述车门开启或关闭。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承载壳体以及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中,所述第一按钮可按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按钮可按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二按钮电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按钮或所述第二按钮按动时能够触发所述电路板以控制所述车门开启或关闭。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支撑部件以及安装弹片,所述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的外侧,所述安装弹片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所述安装弹片的另一端能够卡设于所述车门。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板以及限位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的外侧,并朝向远离承载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承载壳体围设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安装所述安装弹片的一端。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弹片包括支撑段、连接段以及固定段,所述支撑段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支撑段与所述固定段,所述固定段相对于所述连接段弯折设置,且所述固定段能够卡设于所述车门。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车门开关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设置于所述车门与所述安装组件之间,用于封闭所述车门开关与所述车门的连接处。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部件以及密封部件,所述防护部件设置于所述车门的外侧,并延伸至所述支撑部件中,所述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防护部件,并与所述车门抵接;
所述防护组件具有操作孔,所述第一按钮可按动设置于所述操作孔,并可穿过所述操作孔伸出。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部件包括防护盖板以及防护侧板,所述防护盖板盖设于所述车门,所述防护侧板设置于所述防护盖板,并围设于所述控制组件的周侧,所述防护侧板能够伸入至所述容纳空间中,并位于所述安装弹片的内侧。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盖板在所述操作孔的边缘具有翻边,所述翻边朝向所述安装组件的方向延伸。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钮的边缘具有凸出设置的挡边,所述挡边与所述防护盖板至少部分重合。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部件还包括安装侧板,所述安装侧板设置于所述防护盖板,并位于所述防护侧板的外侧,所述安装侧板的端部安装所述密封部件。
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可运动设置于车身的车门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车门开关,所述车门具有安装孔,所述车门开关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车门抵接;
所述车门可转动或可滑动设置于所述车身。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公开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的车门开关及车辆,开关按钮可按动设置于控制组件,并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控制组件安装于安装组件中,并通过安装组件安装于车门。按动开关按钮时,开关按钮能够触发控制组件,进而控制车门相对于车辆的车身打开或关闭。通过开关按钮、控制组件以及安装组件的配合,实现车门开闭的自动操作,有效的解决目前侧滑门通过门把手开闭导致的装配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降低车门开关的结构复杂程度,通过安装组件直接将车门开关安装在车门上,降低装配难度和复杂程度,降低车门开关的成本,进而降低车辆的装配难度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车门开关安装于车门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车门开关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车门开关的剖视图。
其中:100、车门开关;110、安装组件;111、支撑部件;1111、支撑板;1112、限位板;112、安装弹片;1121、支撑段;1122、连接段;1123、固定段; 120、控制组件;130、开关按钮;131、第一按钮;1311、挡边;132、第二按钮;140、防护组件;141、防护部件;1411、防护盖板;14111、操作孔;14112、翻边;1412、防护侧板;1413、安装侧板;142、密封部件;200、车门;210、沉台;220、车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是本公开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公开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公开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3,本公开提供一种车门开关100。该车门开关100安装于车辆的车门200中,实现车门200的开启和关闭,便于用户使用。可以理解的,该目前的侧滑门通过门把手实现车门200的开启与关闭,但是,目前门把手的结构复杂,装配工艺也复杂,开发难度与装配难度大,不便于车辆装配,还会增加车辆的生产成本。
为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新型的车门开关100,该车门开关100设置在车窗 220的下方,通过电控方式实现车门200的开启与关闭,结构简单,能够降低工艺难度,便于车门开关100装配到车门200中,同时,还能够便于用户操作。以下介绍车门开关100的具体结构。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门开关100包括安装组件110、控制组件120以及开关按钮130。安装组件110安装于所述车门200。控制组件120 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110中,并与所述车辆的控制器电连接。开关按钮130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110,并与所述控制组件120电连接,用于触发所述控制组件 120以控制所述车门200开启或关闭。
安装组件110起安装承载作用,安装组件110能够承载车门开关100的各个零部件,还能够实现车门开关100安装到车门200中。车门200具有安装车门开关100的安装孔,安装组件110安装到车门200的安装孔后,能够使得车门开关100位于安装孔中,并且车门开关100的两侧通过安装孔露出,一侧对准车外,一侧对准车内。用户在车外操作车门开关100时,即可实现车门200 的开启与关闭,用于在车内操作车门开关100时,也可以实现车门200的开启与关闭。
控制组件120为车门开关100的控制部件,通过控制部件实现车门200开启与关闭的信号传输。控制组件120与车辆的控制器电连接,控制组件120接收到车门200开启的触发信号后,控制组件120能够将开启车门200的触发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车门200开启。控制组件120接收到关闭车门200 的触发信号后,控制组件120能够将关闭的触发信号反馈给控制器后,控制器能够控制车门200关闭。
控制组件120的触发信号由开关按钮130控制,开关按钮130与控制组件 120电连接,按动开关按钮130后,开关按钮130能够被触动,能够触发控制组件120,以发出开启车门200或关闭车门200的触发信号,实现车门200的开启与关闭的控制。可选地,开关按钮130与控制组件120形成触动开关类似的结构,通过按动开关按钮130实现车门200的开启与关闭。
可以理解的,车辆的控制器中实时记录车门200的当前状态,并反馈给控制组件120,控制组件120能够知晓车门200当前的当前状态。当车门200处于关闭状态时,控制组件120中能够记录车门200的关闭状态,此时,用户按压开关按钮130时,开关按钮130能够触发控制组件120并发出开启车门200的触发信号,控制组件120将开启的触发信号反馈给控制器后,控制器控制车门 200开启。当车门200处于开启状态时,控制组件120中能够记录车门200的开启状态,此时,用户按压开关按钮130时,开关按钮130能够触发控制组件120 并发出关闭车门200的触发信号,控制组件120将关闭的触发信号反馈给控制器后,控制器控制车门200关闭。
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开关按钮130与控制组件120的配合仅仅触发控制信号,通过控制器判断当前车门200的状态,并结合开关按钮130 触发控制组件120发出的触发信号,控制车门200开启或关闭,其工作原理与上述工作原理实质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参见图1至图3,上述实施例的车门开关100,通过开关按钮130、控制组件120以及安装组件110的配合,实现车门200开闭的自动操作,有效的解决目前侧滑门通过门把手开闭导致的装配工艺复杂、成本高等问题,降低车门开关100的结构复杂程度,通过安装组件110直接将车门开关100安装在车门200 上,降低装配难度和复杂程度,降低车门开关100的成本,进而降低车辆的装配难度和生产成本。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按钮130包括第一按钮131与第二按钮132,所述第一按钮131与所述第二按钮132分设于所述控制组件120的两侧,并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120,所述第一按钮131与所述第二按钮132 在所述车门200两侧控制所述车门200开启或关闭。
第一按钮131与第二按钮132相对设置于控制组件120的两侧。第一按钮 131与第二按钮132能够方便用户在车辆的内外侧实现车门200的开启与关闭。具体的,控制组件120安装于车门200的安装孔后,第一按钮131朝向车门200 的外侧设置,第二按钮132朝向车门200的内侧。这样,用户在外侧开启或关闭车门200时,可以操作第一按钮131实现,用户在内侧开启或关闭车门200 时,可以操作第二按钮132实现。
第一按钮131与第二按钮132均和控制组件120电连接,按动第一按钮131 时,第一按钮131能够使控制组件120发出开启车门200或关闭车门200的触发信号。按动第二按钮132时,第二按钮132能够使控制组件120发出开启车门200或关闭车门200的触发信号。可选地,第一按钮131及第二按钮132与控制组件120形成类似触动开关的结构,以发出触发信号。
用户需要上车时,在车门200的外侧按动第一按钮131,第一按钮131触发控制组件120以发出开启车门200的触发信号,控制器根据该触发信号控制车门200开启。当用户坐在车内,在车辆中按动第二按钮132,第二按钮132触发控制组件120以发出关闭车门200的触发信号,控制器根据该触发信号控制车门200关闭。用户需要下车的过程与上车过程实质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120包括承载壳体以及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中,所述第一按钮131可按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按钮132可按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按钮131与所述第二按钮132电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按钮131 或所述第二按钮132按动时能够触发所述电路板以控制所述车门200开启或关闭。
承载壳体为控制组件120的外壳,通过承载壳体包裹电路板,起到防护电路板的作用,能够避免杂物、灰尘等进入电路板,保证电路板的使用性能,同时,还能避免电路板露出,避免误触到电路板,保证使用的安全性。电路板固定设置在承载壳体中,通过承载壳体限制电路板的位置,同时,电路板通过承载壳体与安装组件110连接,通过安装组件110安装到车门200的安装孔中。
第一按钮131与第二按钮132分别位于承载壳体的两侧,并且,第一按钮 131与第二按钮132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形成类似触动开关的结构。通过第一按钮131与第二按钮132实现在车内与车外触发电路板,以使电路板发出开启车门200或关闭车门200的触发信号。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组件110包括支撑部件111以及安装弹片112,所述支撑部件111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的外侧,所述安装弹片112 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111,所述安装弹片112的另一端能够卡设于所述车门200。
支撑部件111起支撑作用,支撑部件111用于支撑承载壳体,安装弹片112 的一端设置在支撑部件111上,安装弹片112的另一端卡设于车门200的安装孔的内壁。控制组件120通过支撑部件111与安装弹片112的配合安装于车门200 的安装孔中。
安装弹片112具有弹性作用,通过安装弹片112将控制组件120安装于安装孔后,能够保证控制组件120可靠的位于车门200的安装孔中,而且,按动第一按钮131与第二按钮132的按压力也不会使得安装弹片112从车门200的安装孔中脱离,保证控制组件120可靠的位于安装孔中。
图3为图2所示的车门开关100安装于车门200后的切开示意图,从图3 中可以看出安装弹片112的安装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以图3所示上方位置的安装弹片112为例进行说明,在图中同一位置示意出两个安装弹片112,通过两个安装弹片112示意出安装弹片112的安装过程,实际使用过程中,上方位置处的安装弹片112的数量为一个。
支撑部件111设置在承载壳体的外壁,并朝向远离承载壳体的方向延伸,通过支撑部件111承载安装弹片112的一端,安装弹片112的另一端卡设在车门 200的安装孔的内壁上。安装弹片112具有弯折部分,弯折部位向外侧凸出。在车门200的安装孔中安装车门开关100时,安装孔的内壁会逐渐挤压安装弹片 112,当安装弹片112的弯折部分脱离安装孔后,安装弹片112的弹性性能会使得安装弹片112的端部卡设于安装孔的内壁中,实现安装弹片112与车门200 的固定连接,使得车门开关100安装于车门200。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件111包括支撑板1111以及限位板1112,所述支撑板1111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的外侧,并朝向远离承载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板1112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11,并与所述承载壳体围设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安装所述安装弹片112的一端。
支撑板1111起支撑作用,限位板1112起限位作用,支撑板1111设置于承载壳体的外侧,并朝向远离承载壳体的方向延伸,限位板1112设置于支撑板1111 上,并朝向车门200的方向延伸。此时,支撑板1111、限位板1112及承载壳体围设成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中可以容纳安装弹片112与支撑板1111连接的一部分,通过限位板1112对安装弹片112的位置进行限位,避免安装弹片112朝向外侧弯折,保证安装弹片112能够可靠的固定于车门200的安装孔的内壁。
可选地,限位板1112垂直设置于支撑板1111上。这样能够保证限位板1112 的限位效果。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板1112也可朝向承载壳体倾斜。可选地,限位板1112、支撑板1111以及承载壳体为一体结构。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弹片112包括支撑段1121、连接段1122以及固定段1123,所述支撑段1121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连接段1122连接所述支撑段1121与所述固定段1123,所述固定段1123相对于所述连接段1122弯折设置,且所述固定段1123能够卡设于所述车门200。
支撑段1121的一端与支撑板1111连接,实现安装弹片112固定于支撑板 1111,支撑段1121的另一端与连接段1122的一端连接,连接段1122的另一端与固定段1123连接。连接段1122相对于支撑段1121向外侧延伸设置,固定段 1123相对于支撑段1121弯折,并朝向承载壳体的方向弯折,以使得安装弹片112 形成凸出部分。
这样,将车门开关100安装于车门200的安装孔时,将开关按钮130及控制组件120、安装组件110组装后,从车门200的外侧将车门开关100放置于安装孔中。在安装过程中,向内侧推动车门开关100,安装孔的内壁之间与安装弹片112接触,并挤压安装弹片112;车门开关100继续移动时,连接段1122与固定段1123的连接处从安装孔移出,此时,安装弹片112的弹性力能够使得固定段1123的端部卡设在安装孔的内壁。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段1123的端部具有勾部,安装孔的内壁具有扣槽。安装弹片112的弹性力能够使得固定段1123与安装孔的内壁配合时,固定段1123 通过勾部能够勾在扣槽中,如此实现车门开关100固定在车门200中。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门开关100还包括防护组件140,所述防护组件140设置于所述车门200与所述安装组件110之间,用于封闭所述车门开关100与所述车门200的连接处。防护组件140用于防护车门开关100,增加车门开关100的结构强度,避免灰尘、雨水等通过车门开关100与车门200 的连接处进入到车门开关100,保证车门开关100的使用性能。
具体的,防护组件140罩设在车门200的安装孔处,防护组件140具有操作孔14111,操作孔14111能够供第一按钮131露出的操作孔14111,这样,用户在外侧即可按动第一按钮131,实现车门200的开启或关闭操作。
而且,防护组件140还能够朝向车门200的内侧延伸,并与安装组件110 相对设置,通过防护组件140防护内部的控制组件120,并在按动时支撑安装组件110,保证车门开关100的使用性能。
按动第一按钮131时,由于安装弹片112的限位,能够保证控制组件120 及安装组件110的位置不会有太大窜动,保证车门开关100的使用性能。按动第二按钮132时,会存在安装弹片112脱离安装孔内壁的情况,通过防护组件 140限制第二按钮132的按动距离,在保证车门200正常开启或关闭的前提下,保证安装弹片112可靠的固定在安装孔的内壁。
在一实施例中,安装组件1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组件110对称设置在承载壳体的两侧,以保证控制组件120稳定的固定在车门200中。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安装组件110的数量也可为四个等等。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组件140包括防护部件141以及密封部件142,所述防护部件141设置于所述车门200的外侧,并延伸至所述支撑部件111中,所述密封部件142设置于所述防护部件141,并与所述车门200 抵接。所述防护组件140具有操作孔14111,所述第一按钮131可按动设置于所述操作孔14111,并可穿过所述操作孔14111伸出。
防护部件141起防护作用,防护部件141盖设在车门200的安装孔中,并朝向车门200延伸,密封部件142设置在防护部件141的内侧,通过密封部件 142密封防护部件141与车门200的连接处,避免雨水等进入。而且,防护组件 140还能够防止控制组件120及安装组件110从安装孔处露出,保证车辆的外观美观。
而且,在防护部件141上设置贯通的操作孔14111,使得第一按钮131露出,用户操作第一按钮131后,能够在车门200的外侧控制车门200开启或关闭。
在一实施例中,车门200具有沉台210,沉台210中设置安装车门开关100 的安装孔,安装组件110与控制组件120通过安装孔安装于车门200中,防护组件140安装在车门200的外侧,并位于沉台210中。可选地,密封部件142 设置于沉台210中,通过密封部件142与沉台210处的密封连接,实现防护部件141与车门200的密封连接。这样能够降低车门200的厚度,同时,还能够保证车门200的外观美观。
可选地,密封部件142为密封胶圈,通过密封胶圈保证车门200的沉台210 与车门开关100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雨水等通过沿车门200进入车门开关100中。当然,在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142还可为其他具有密封作用的部件。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部件141包括防护盖板1411以及防护侧板1412,所述防护盖板1411盖设于所述车门200,所述防护侧板1412 设置于所述防护盖板1411,并围设于所述控制组件120的周侧,所述防护侧板 1412能够伸入至所述容纳空间中,并位于所述安装弹片112的内侧。
防护盖板1411盖设于安装孔,并位于车门200的外侧,通过防护盖板1411 对控制组件120及安装组件110进行防护,避免安装组件110及控制组件120 外露,保证车门200的外观美观,而且,还能避免杂物等进入到控制组件120 中。防护盖板1411上具有操作孔14111,使得第一按钮131露出,便于用户操作。
防护侧板1412设置于防护盖板1411上,并朝向车内的方向延伸,防护侧板1412围设于承载壳体的周侧,对控制组件120进行防护、并且,防护侧板1412 的端部与支撑板111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该间距为第二按钮132按动时的运动距离,并通过防护侧板1412对第二按钮132的按动进行限位。
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盖板1411在所述操作孔14111 的边缘具有翻边14112,所述翻边14112朝向所述安装组件110的方向延伸。翻边14112与第一按钮131的外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通过翻边14112对第一按钮131进行导向,避免第一按钮131按动时发生窜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按钮131的边缘具有凸出设置的挡边1311,所述挡边1311与所述防护盖板1411至少部分重合。挡边1311凸出于第一按钮131 的外壁设置,挡边1311能够起到阻挡的作用,避免杂物等通过操作孔14111的缝隙进入到车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部件141还包括安装侧板1413,所述安装侧板1413 设置于所述防护盖板1411,并位于所述防护侧板1412的外侧,所述安装侧板 1413的端部安装所述密封部件142。安装侧板1413设置于防护盖板1411上,安装侧板1413用于安装密封部件142,以使密封部件142能够安装到车门200 的沉台210中。
参见图1至图3,本公开的车门开关100,通过控制组件120与开关按钮130 的配合,实现车门200的开启与关闭操作,简化车门开关100的结构,降低车门开关100的设计难度,降低车门开关100的成本。而且,控制组件120通过安装组件110设置在车门200中,能够降低车门开关100的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果,同时还能够保证控制组件120及开关按钮130可靠的固定在车门200 中。另外,还设置防护组件140,保证车门200的外观,并保证车门开关100的使用性能。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可运动设置于车身的车门200以及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门开关100,所述车门200具有安装孔,所述车门开关100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车门200抵接。所述车门200可转动或可滑动设置于所述车身。本公开的车辆采用上述的车门开关100后,通过按动方式实现车门200的开启或关闭,便于用户使用。
当上述车门开关100应用的车门200以转动方式设置于车门200时,按动车门开关100可以实现车门200以转动方式开启或关闭。当上述车门开关100 应用于车门200以滑动方式设置于车门200时,按动车门开关100可以实现车门200以滑动方式开启或关闭。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公开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公开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车门开关,其特征在于,安装于车辆的车门,所述车门开关包括:
安装组件,安装于所述车门;
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中,并与所述车辆的控制器电连接;以及
开关按钮,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用于触发所述控制组件以控制所述车门开启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按钮包括第一按钮与第二按钮,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二按钮分设于所述控制组件的两侧,并分别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二按钮在所述车门两侧控制所述车门开启或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承载壳体以及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中,所述第一按钮可按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按钮可按动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的另一侧,且所述第一按钮与所述第二按钮电连接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一按钮或所述第二按钮按动时能够触发所述电路板以控制所述车门开启或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支撑部件以及安装弹片,所述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的外侧,所述安装弹片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件,所述安装弹片的另一端能够卡设于所述车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支撑板以及限位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的外侧,并朝向远离承载壳体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承载壳体围设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安装所述安装弹片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弹片包括支撑段、连接段以及固定段,所述支撑段设置于所述承载壳体,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支撑段与所述固定段,所述固定段相对于所述连接段弯折设置,且所述固定段能够卡设于所述车门。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开关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设置于所述车门与所述安装组件之间,用于封闭所述车门开关与所述车门的连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部件以及密封部件,所述防护部件设置于所述车门的外侧,并延伸至所述支撑部件中,所述密封部件设置于所述防护部件,并与所述车门抵接;
所述防护组件具有操作孔,所述第一按钮可按动设置于所述操作孔,并可穿过所述操作孔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件包括防护盖板以及防护侧板,所述防护盖板盖设于所述车门,所述防护侧板设置于所述防护盖板,并围设于所述控制组件的周侧,所述防护侧板能够伸入至所述容纳空间中,并位于所述安装弹片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板在所述操作孔的边缘具有翻边,所述翻边朝向所述安装组件的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钮的边缘具有凸出设置的挡边,所述挡边与所述防护盖板至少部分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部件还包括安装侧板,所述安装侧板设置于所述防护盖板,并位于所述防护侧板的外侧,所述安装侧板的端部安装所述密封部件。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可运动设置于车身的车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车门开关,所述车门具有安装孔,所述车门开关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车门抵接;
所述车门可转动或可滑动设置于所述车身。
CN202123275050.5U 2021-12-23 2021-12-23 车门开关及车辆 Active CN216507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5050.5U CN216507836U (zh) 2021-12-23 2021-12-23 车门开关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75050.5U CN216507836U (zh) 2021-12-23 2021-12-23 车门开关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07836U true CN216507836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03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75050.5U Active CN216507836U (zh) 2021-12-23 2021-12-23 车门开关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078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70441B2 (en) Battery and battery locking unit of mobile terminal
US5956625A (en) Radio telephone
CN103562476B (zh) 车门的外把手装置
US20140111144A1 (en) Charge connector locking apparatus
JP2674537B2 (ja) 電子機器筐体
CN216507836U (zh) 车门开关及车辆
CN209944569U (zh) 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密封组件和具有其的窗式空调器
US20090053590A1 (en) Batte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4524534B2 (ja) 回路しゃ断器の防塵構造
JP3948499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4162413B2 (ja) スイッチ組立体
CN215185940U (zh) 一种用于手电筒的充电盒结构
JP3545961B2 (ja) 電話機ホルダー
CN213368026U (zh) 按压式喇叭结构
JP3702079B2 (ja) 小型モータ
JP5961902B2 (ja) ラッチ装置
CN220821419U (zh) 一种接线端子及接触器
CN21715873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插座
JP2858977B2 (ja) 電気機器
JP4788614B2 (ja) 配線器具
JP4351861B2 (ja) 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装置
CN219576236U (zh) 柜式配电箱
CN221428076U (zh) 防尘盖和充电插座组件
CN219349323U (zh) 一种摄像头遮蔽结构及车辆
CN217199817U (zh) 一种具有显示结构的包装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5

Address after: B404, 4th Floor, Building 2, No. 28 Shangdi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9

Patentee after: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131 Part 317, third floor, building 1, No. 526, Fute East Third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ushe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