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90355U - 节点结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 Google Patents

节点结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90355U
CN216490355U CN202220788622.5U CN202220788622U CN216490355U CN 216490355 U CN216490355 U CN 216490355U CN 202220788622 U CN202220788622 U CN 202220788622U CN 216490355 U CN216490355 U CN 216490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clamping plate
plate
node structur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886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敬海泉
刘伟轩
罗菁
楚凌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taike Clean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taike Flexib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taike Flexib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taike Flexib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886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90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90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90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节点结构及柔性光伏支架,涉及柔性光伏支架领域。该节点结构包括框架和紧固组件。框架包括用于安装光伏板的本体和凸设于本体且与光伏板间隔设置的连接板。紧固组件包括铰接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能够形成用于安装索的安装孔。第一夹持板上设有连接槽。连接板至少部分插设于连接槽并与第一夹持板固定连接。如此使得紧固组件与框架的连接处远离用于安装光伏板的本体,使得在柔性光伏支架使用过程中,连接板能够通过相对本体发生轻微变形,以减轻应力集中,避免在连接处产生疲劳断裂。同时,连接板与光伏板间隔设置形成的安装空间能够方便紧固组件与框架安装,避免光伏板对上述安装造成干涉。

Description

节点结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光伏支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点结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柔性光伏支架主要是通过将两根或多根索(钢绞线)拉直,固定两端,将光伏组件直接连接到索上。而索一般通过紧固组件直接连接在光伏组件的框架上,以实现光伏组件与索连接。由于框架需要保证与光伏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因此需要具备较强的刚性,而现有的紧固组件与框架之间常采用螺栓直接连接,容易造成连接处在柔性光伏支架的使用过程中发生疲劳断裂。同时,受到光伏板安装位置的限制,不便于紧固组件与框架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节点结构及柔性光伏支架,旨在解决现有紧固组件与光伏组件的框架之间易发生疲劳断裂且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
节点结构,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的连接板,所述本体用于安装光伏板,所述连接板凸设于所述本体且与所述光伏板间隔设置,以形成安装空间;及
紧固组件,包括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和连接件,所述第一夹持板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板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连接槽并与所述第一夹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铰接,且所述第一夹持板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夹持板摆动并形成安装孔,所述连接件能够将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固定连接,以保持所述安装孔。
在所述节点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周向壁和安装部,所述周向壁环绕所述光伏板设置,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周向壁,所述安装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光伏板的安装槽,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周向壁。
在所述节点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外凸于所述周向壁并环绕所述光伏板设置,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安装部平行设置,所述本体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支撑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连接板之间。
在所述节点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呈板状且与所述周向壁平行且间隔设置。
在所述节点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板设有插设槽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插设槽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者露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包括插设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插设部,所述夹持部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所述插设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插设于所述插设槽,所述插设槽的槽口能够对所述夹持部进行避让,所述夹持部能够通过所述插设部绕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夹持板摆动,以使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能够形成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夹持板具有限位部,以防止所述插设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插设槽内脱出。
在所述节点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能够穿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和所述连接板,以将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和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在所述节点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设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夹持板形成所述插设槽的内壁间隙配合。
在所述节点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板包括主体和弯折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主体,以与所述主体和所述弯折部围设形成所述插设槽,所述弯折部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另一端弯折与所述主体相对设置,并与所述限位部间隔形成所述槽口。
在所述节点结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弯折部具有与所述主体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所述插设部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平面贴合的第二平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二为:
柔性光伏支架,包括光伏板、索和如上所述的节点结构,所述光伏板安装于所述本体,所述索夹持于所述安装孔。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的节点结构应用装备于柔性光伏支架中,除了使光伏组件与索之间良好连接之外,还能够避免紧固组件与光伏组件的框架之间发生疲劳断裂,同时,方便紧固组件与框架之间的安装。具体而言,该节点结构包括框架和紧固组件。框架包括用于安装光伏板的本体和凸设于本体且与光伏板间隔设置的连接板。紧固组件包括铰接的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能够形成用于安装索的安装孔。进一步地,第一夹持板上设有连接槽。连接板至少部分插设于连接槽并与第一夹持板固定连接。如此使得紧固组件与框架的连接处远离用于安装光伏板的本体,使得在柔性光伏支架使用过程中,连接板能够通过相对本体发生轻微变形,以减轻应力集中,避免在连接处产生疲劳断裂。同时,连接板与光伏板间隔设置形成的安装空间能够方便紧固组件与框架安装,避免光伏板对上述安装造成干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光伏板、索和节点结构的装配结构的轴视图,其中光伏板做透视处理;
图2为图1所示光伏板、索和节点结构的装配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索和节点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目前市场上的柔性光伏支架主要是通过将两根或多根索(钢绞线)拉直,固定两端,将光伏组件直接连接到索上。而索一般通过紧固组件直接连接在光伏组件的框架上,以实现光伏组件与索连接。由于框架需要保证与光伏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因此需要具备较强的刚性,而现有的紧固组件与框架之间常采用螺栓直接连接,容易造成连接处在柔性光伏支架的使用过程中发生疲劳断裂。同时,受到光伏板安装位置的限制,不便于紧固组件与框架安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点结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请一并结合图1至图3和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光伏支架进行说明。该柔性光伏支架包括光伏板10、索20和节点结构30。如图1、图2、图4至图6所示。节点结构30包括框架31及紧固组件32。框架31包括本体311和设于本体311的连接板312。本体311用于安装光伏板10。连接板312凸设于本体311且与光伏板10间隔设置,以形成安装空间100。紧固组件32包括第一夹持板321、第二夹持板322和连接件323。如图4所示,第一夹持板321上设有连接槽200。连接板312至少部分插设于连接槽200并与第一夹持板321固定连接。第一夹持板321与第二夹持板322铰接,且第一夹持板321能够相对第二夹持板322摆动并形成安装孔,连接件323能够将第一夹持板321和第二夹持板322固定连接,以保持安装孔。光伏板10安装于本体311,索20夹持于安装孔。本实施例中,安装孔的围合形状与索20相匹配,并通过连接件323保持第一夹持板321和第二夹持板322对索20的夹持力。索20为钢绞线。
综上,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节点结构30应用装备于柔性光伏支架中,除了使光伏组件与索20之间良好连接之外,还能够避免紧固组件32与光伏组件的框架31之间发生疲劳断裂,同时,方便紧固组件32与框架31之间的安装。具体而言,该节点结构30包括框架31和紧固组件32。框架31包括用于安装光伏板10的本体311和凸设于本体311且与光伏板10间隔设置的连接板312。紧固组件32包括铰接的第一夹持板321和第二夹持板322。第一夹持板321和第二夹持板322能够形成用于安装索20的安装孔。进一步地,第一夹持板321上设有连接槽200。连接板312至少部分插设于连接槽200并与第一夹持板321固定连接。如此使得紧固组件32与框架31的连接处远离用于安装光伏板10的本体311,使得在柔性光伏支架使用过程中,连接板312能够通过相对本体311发生轻微变形,以减轻应力集中,避免在连接处产生疲劳断裂。同时,连接板312与光伏板10间隔设置形成的安装空间100能够方便紧固组件32与框架31安装,避免光伏板10对上述安装造成干涉。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1至图5,本体311包括周向壁3111和安装部3112。周向壁3111环绕光伏板10设置。本实施例中,周向壁3111的数量为两个且相对设置。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周向壁3111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以上,或为环状结构环设于光伏板10的周向。安装部3112设于周向壁3111。安装部3112设有用于安装光伏板10的安装槽。连接板312设于周向壁3111。如此通过安装槽的设置能够增加本体311与光伏板10之间的连接面积,以提升本体311与光伏板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1至图4,安装部3112外凸于周向壁3111并环绕光伏板10设置。连接板312与安装部3112平行设置。本体311还包括支撑件3113,支撑件3113支撑于安装部3112和连接板312之间。如此通过支撑件3113的设置能够提升安装部3112的强度,以进一步提升安装部3112与光伏板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使用过程中安装部3112发生变形而造成光伏板10脱落的现象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结合图1至图4,支撑件3113呈板状且与周向壁3111平行且间隔设置。如此通过板状结构且平行的设置,使得在保证提升安装部3112强度的同时,减少了框架31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柔性光伏支架的轻量化性能。板状结构且平行的设置还能够保证安装部3112与光伏板10连接稳定的同时框架31自身能够具有产生一定弹性形变量的特性,避免应力集中发生疲劳断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和图6所示,第一夹持板321设有插设槽300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插设槽300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者露设于第一夹持板321。第二夹持板322包括插设部3221和夹持部3222。夹持部3222设于插设部3221。夹持部3222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插设部3221能够沿第一方向插设于插设槽300。插设槽300的槽口301能够对夹持部3222进行避让,以方便夹持部3222随插设部3221移动。夹持部3222能够通过插设部3221绕第一方向相对第一夹持板321摆动,以使第二凹槽靠近或远离第一凹槽,在第二凹槽靠近第一凹槽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能够形成安装孔。索20能够穿设于安装孔。如此通过增大与索20的连接面积,以提高紧固组件32与索20的连接稳定性,避免造成额外的弯矩和扭曲,导致柔性光伏支架结构不稳定。第一夹持板321具有限位部3211,以防止插设部322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从插设槽300内脱出,使得第一夹持板321和第二夹持板322形成有限活动的铰接结构,在进行索20的装配时,第一夹持板321和第二夹持板322能够具有一定的夹角,避免对索20的自由度过于限制,以方便索20的位置微调,避免产生弯矩和扭曲,同时,限位部3211还能够避免索20在位置微调时驱动第二夹持板322与第一夹持板321分离,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方便了索20的装配。最后,再通过连接件323将夹持部3222与第一夹持板321连接,将索20稳定处于安装孔。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图1中箭头X所指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件323能够穿设于第一夹持板321、第二夹持板322和连接板312,以将第一夹持板321、第二夹持板322和连接板312固定连接。如此通过一个连接件323既能实现紧固组件32将框架31和索20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插设部3221能够与第一夹持板321形成插设槽300的内壁间隙配合。通过间隙配合以方便插设部3221插入插设槽300,同时,插设部3221能够相对第一夹持板321微动,进一步降低在夹持前对索20的自由度的限制,以方便索20的位置微调。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夹持板321包括主体3212和弯折部3213。限位部3211设于主体3212,以与主体3212和弯折部3213围设形成插设槽300。弯折部3213一端与主体3212连接,另一端弯折与主体3212相对设置,并与限位部3211间隔形成槽口301。当索20夹持于安装孔时,会对第一夹持板321和第二夹持板322提供反作用力,使得第一夹持板321和第二夹持板322之间产生相互远离的趋势,弯折部3213具有与主体3212相对设置的结构,能够对插设部3221提供支撑,避免上述趋势发展,进而提升紧固组件32夹持索20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弯折部3213具有与主体3212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32131,插设部3221具有能够与第一平面32131贴合的第二平面32211。如此通过第一平面32131和第二平面32211之间的贴合,增大了弯折部3213和插设部3221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提升了弯折部3213对插设部3221支撑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6,弯折部3213具有第一弧面32132。第一弧面32132与限位部3211间隔形成槽口301。插设部3221上设有能够与第一弧面32132滚动配合的第二弧面32212。如此通过第一弧面32132和第二弧面32212的滚动配合,以提供夹持部3222通过插设部3221绕第一方向相对第一夹持板321摆动的支点,保证其摆动方向的稳定。同时,上述支点为第一弧面32132与第二弧面32212接触实现的,增加了摆动时,第一夹持板321和第二夹持板322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压强,避免第一夹持板321和第二夹持板322受损,提高了紧固组件32的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插设部3221背离第二弧面32212的一侧设有第三圆弧面32213。如此通过第三圆弧面32213的设置能够降低夹持部3222摆动驱动插设部3221时对第一夹持板321过于磨损,提高紧固组件32的寿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第一夹持板32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插设槽300位于第一凹槽的两侧,夹持部3222上设有第二连接孔,连接件323插设于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以将夹持部3222与第一夹持板321连接。如此使得连接件323以及插设部3221和第一夹持板321的配合关系分别位于索20的两侧,以提升紧固组件32对索20的夹持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为螺纹孔,连接件323上设有与其配合的外螺纹。在第二凹槽靠近第一凹槽时,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同轴,以方便连接件323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和第二端均露设于第一夹持板321,以方便插设部3221从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任意一者插入插设槽300。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一者露设于第一夹持板321,另一端密封,使得密封处能够阻止插设部3221移动,进一步地降低第二夹持板322的自由度,避免索20的位置微调,带动第二夹持板322与第一夹持板321分离。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本体和设于本体的连接板,所述本体用于安装光伏板,所述连接板凸设于所述本体且与所述光伏板间隔设置,以形成安装空间;及
紧固组件,包括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和连接件,所述第一夹持板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板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连接槽并与所述第一夹持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板与所述第二夹持板铰接,且所述第一夹持板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夹持板摆动并形成安装孔,所述连接件能够将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固定连接,以保持所述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周向壁和安装部,所述周向壁环绕所述光伏板设置,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周向壁,所述安装部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光伏板的安装槽,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周向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外凸于所述周向壁并环绕所述光伏板设置,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安装部平行设置,所述本体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支撑于所述安装部和所述连接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呈板状且与所述周向壁平行且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设有插设槽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插设槽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者露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包括插设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于所述插设部,所述夹持部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凹槽,所述插设部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插设于所述插设槽,所述插设槽的槽口能够对所述夹持部进行避让,所述夹持部能够通过所述插设部绕所述第一方向相对所述第一夹持板摆动,以使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二凹槽靠近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能够形成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夹持板具有限位部,以防止所述插设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插设槽内脱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能够穿设于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和所述连接板,以将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和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设部能够与所述第一夹持板形成所述插设槽的内壁间隙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板包括主体和弯折部,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主体,以与所述主体和所述弯折部围设形成所述插设槽,所述弯折部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另一端弯折与所述主体相对设置,并与所述限位部间隔形成所述槽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具有与所述主体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所述插设部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平面贴合的第二平面。
10.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板、索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节点结构,所述光伏板安装于所述本体,所述索夹持于所述安装孔。
CN202220788622.5U 2022-04-07 2022-04-07 节点结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Active CN216490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88622.5U CN216490355U (zh) 2022-04-07 2022-04-07 节点结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88622.5U CN216490355U (zh) 2022-04-07 2022-04-07 节点结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90355U true CN216490355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35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88622.5U Active CN216490355U (zh) 2022-04-07 2022-04-07 节点结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903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95879A (zh) * 2024-03-18 2024-04-16 山西万利康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建设施工用支撑装置
CN117895879B (zh) * 2024-03-18 2024-05-31 山西万利康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建设施工用支撑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95879A (zh) * 2024-03-18 2024-04-16 山西万利康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建设施工用支撑装置
CN117895879B (zh) * 2024-03-18 2024-05-31 山西万利康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建设施工用支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1020421A (ja) 壁スタッド用物品取付クリップ
JPH11339880A (ja) パネル取り付けコネクタ
CN216490355U (zh) 节点结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CN215990635U (zh) 紧固组件及柔性光伏支架
US5745348A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coupling device for use with a cathode ray tube
CN212430635U (zh) 一种平板灯的安装结构
CN108166217B (zh) 一种洗衣机水位传感器安装结构
CN220797162U (zh) 多触点弹片连接器
CN220301939U (zh) 一种执手与传动轴的快装连接结构及相关结构
CN219458993U (zh) 卡接件及光伏组件连接结构
CN216047227U (zh) 一种快装连接组件
CN218768754U (zh) 装配仪表
CN219491539U (zh) 一种石塑阴角装饰板模块化快速安装结构
CN215042420U (zh) 后部车身总成及汽车
CN214367040U (zh) 一种汽车顶棚卡装结构
CN220435114U (zh) 风扇安装架、设备壳体、风扇组件以及电气设备
CN218562863U (zh) 一种底盘壁板连接用安装件
CN215294659U (zh) 一种支架组件及灯具
CN219762846U (zh) 一种隔间装置
CN219916286U (zh) 一种网卡模块的安装结构
CN213362159U (zh) 一种灯具连接组件及便携式安装灯具
CN220956296U (zh) 一种卡扣安装结构、电力产品及光伏发电系统
CN219605377U (zh) 传感器安装支架
CN210680583U (zh) 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2480740U (zh) 显示屏安装支架及显示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2

Address after: 518000 5 E block 702, software industrial base, 1003 Garden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ntaike Clean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 01-12, floor 12, building 4, Tianan Yungu Industrial Park, Gangtou community,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Antaike flexibl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