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80583U - 安装支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安装支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680583U
CN210680583U CN201921730742.4U CN201921730742U CN210680583U CN 210680583 U CN210680583 U CN 210680583U CN 201921730742 U CN201921730742 U CN 201921730742U CN 210680583 U CN210680583 U CN 210680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bracket
clamping
vehicle
vehicle body
bod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307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gda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307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680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680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680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装支架及车辆。安装支架包括底板和至少2个分布在底板的相对侧的夹持体。夹持体的内端与底板连接,且至少2个夹持体与底板围成容纳空间。夹持体的外端具有操作部。夹持体具有自夹持体的外端向夹持体的内端延伸的间隙。间隙的底端低于操作部的内端。车辆包括车身控制器和上述的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与车辆连接。车身控制器夹持于至少2个夹持体之间。上述间隙使得夹持体的刚度减小了,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将待安装物安装进容纳空间,也方便工作人员将待安装物从容纳空间中取出。

Description

安装支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支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包括车身控制器。车身控制器一般用于控制车门、车灯、雨刷器等。车身控制器安装在驾驶位置附近的车身中。通常来说,车身控制器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车身中。安装支架包括2个用于夹持车身的、相对设置的夹持片。
现有的夹持片使得车身控制器与安装支架之间存在拆、装不便的问题。尤其在需要频繁拆、装车身控制器的情况下,上述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方便地拆、装待安装物的安装支架及包含该安装支架的车辆。
一种安装支架,包括底板和至少2个分布在所述底板的相对侧的夹持体;所述夹持体的内端与所述底板连接,且至少2个所述夹持体与所述底板围成容纳空间;
所述夹持体的外端具有操作部;所述夹持体具有自所述夹持体的外端向所述夹持体的内端延伸的间隙;所述间隙的底端低于所述操作部的内端。
优选地,在上述的安装支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体构造有2个所述间隙,2个所述间隙将部分所述夹持体分为2个侧体和位于2个所述侧体之间的主体,所述操作部处于所述主体上。
优选地,在上述的安装支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体的外端低于所述操作部的内端。
优选地,在上述的安装支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体的长度是所述主体的长度的0.45-0.75倍。
优选地,在上述的安装支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具有偏离于所述操作部的卡口。
优选地,在上述的安装支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隙的底端低于所述卡口的内缘。
优选地,在上述的安装支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体还包括基部,所述基部连接在所述主体以及所述侧体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基部为实体。
优选地,在上述的安装支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部构造有侧向延伸至所述侧体之外的限位凸肩,所述限位凸肩低于所述间隙的底端。
优选地,在上述的安装支架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部的宽度小于所述主体其余部分的两个侧缘之间的距离。
一种车辆,包括车体、车身控制器和上述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车身控制器夹持于至少2个所述夹持体之间以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所述间隙使得所述夹持体的刚度减小了,从而在工作人员将待安装物安装进所述容纳空间时,所述夹持体容易在背离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上弯曲,进而降低对待安装物的安装侧面的挤压力,达到降低与待安装物的安装侧面之间的摩擦力的效果,使得待安装物容易安装进所述容纳空间。另外,由于所述夹持体的刚度减小了,工作人员在拆卸待安装物的时候,容易在背离待安装物的方向上扳动所述夹持体,从而容易将待安装物从所述容纳空间中取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安装支架方便了待安装物的拆、装。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与车身控制器的连接立体图;
图3为图2在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与车身控制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图4在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支架的立体图;
图7为图6在II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在A方向的立体图;
图9为图8在IV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图6在B方向的立体图;
图11为图6在C方向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2。该车辆2包括车体、车身控制器300和安装支架1。车身控制器300安装至安装支架1,安装支架1安装至车体,以实现将车身控制器300安装至车体。例如,如图2所示,安装支架1包括与安装支架1的底板100相连的安装体500,安装体500可以通过螺钉(图中未显示)安装至驾驶位置附近的车体中。
如图6和图7所示,该安装支架1包括底板100和至少2个分布在底板100的相对侧的夹持体200。夹持体200的内端与底板100连接,且至少2个夹持体200与底板100围成容纳空间400。夹持体200的外端具有操作部212。夹持体200具有自夹持体200的外端向夹持体200的内端延伸的间隙230。间隙230的底端231低于操作部212的内端2121。
上述的间隙230使得夹持体200的刚度减小了。在工作人员将车身控制器300安装进容纳空间400时,夹持体200容易在背离容纳空间400的方向上弯曲。进而降低对车身控制器300的安装侧面310的挤压力,达到降低与车身控制器300的安装侧面310之间的摩擦力的效果。使得车身控制器300容易安装进容纳空间400。另外,由于夹持体200的刚度减小了。工作人员在拆卸车身控制器300的时候,容易在背离车身控制器300的方向上扳动夹持体200。从而容易将车身控制器300从容纳空间400中取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支架1方便车身控制器300的拆、装。另外,本申请的安装支架1的重量也较小,便于工作人员拆、装安装支架1。
具体来说,如图8和图9所示,间隙230的底端231与夹持体200的内端的距离为h1。操作部212的内端2121与夹持体200的内端的距离为h2。h1小于h2。例如,h1为2cm,h2为4cm。发明人意外发现在这种尺寸下,夹持体200不仅容易弯曲,还对车身控制器300具有较好的夹持力。
还如图6和图11所示,底板100大致为一块矩形板。底板100连接有至少2个夹持体200。例如,夹持体200的数量可以是2个、4个、6个等。为方便描述起见,下文以夹持体200的数量为4个描述本实施例的安装支架1。底板100的每条长边均间隔设置有2个夹持体200,夹持体200两两相对设置。夹持体200的外端垂直于底板100延伸。底板100与所有的夹持体200围成容纳空间400,该容纳空间400大致为长方体状。这里的垂直允许有一定的角度偏差。例如80°-100°都可以认为是垂直。
如图2和图4所示,车身控制器300大致是与容纳空间400相匹配的长方体状。在工作人员将车身控制器300安装进容纳空间400后,相对的夹持体200夹持车身控制器300,使得车身控制器300在S2方向被限位,且稳定地位于容纳空间400中。另外,在这种结构下,工作人员在拆卸车身控制器300的时候,更容易将车身控制器300从容纳空间400中取出。
间隙230可以将操作部212分为多个部分。间隙230也可以不经过操作部212。在间隙230不经过操作部212的情况下,如图6和图7所示,夹持体200具有2个间隙230,2个间隙230将部分夹持体200分为2个侧体220和位于2个侧体220之间的主体210,操作部212处于主体210上。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侧体220而言,主体210具有较好的夹持能力。由此,在整体上,夹持体200仍然能稳定地将车身控制器300保持在容纳空间400中。
此外,为了便于将车身控制器300装配在容纳空间400,还如图4和图5所示,车身控制器300的每个安装侧面310上设置有2组插槽330。每组插槽330的数量为2个,2个插槽330间隔且相对设置。再如图2和图3所示,一个侧体220插在一个插槽330中,另一个侧体220插在另一个插槽330中。侧体220与插槽330插接配合,对车身控制器300在S1方向进行限位。在一个实施例中,插槽330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形成:车身控制器300的安装侧面310设置有2个间隔的折弯体320,2个折弯体320的一端均与安装侧面310连接,2个折弯体320的另一端朝向对方弯折,且折弯体320的另一端与安装侧面310之间间隔设置。
优选地,间隙230的宽度远小于主体210的宽度。发明人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主体210容易弯曲,且对车身控制器300具有较好的夹持力。
如图8和图9所示,侧体220的外端低于操作部212的内端2121。发明人发现,这种结构的侧体220具有较好的刚度,即使在工作人员将车身控制器300安装进容纳空间400的过程中,侧体220与车身控制器300发生碰撞也不容易发生变形,这极大地方便了车身控制器300的装配。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侧体220的长度是主体210的长度的0.45-0.75倍。例如,侧体220的外端与操作部212的内端2121之间的距离h7为0.5cm,侧体220的长度h5为0.13cm,主体210的长度h6为2.3cm。发明人发现,在这种结构下,不但侧体220的刚度较好、不易弯曲,而且主体210的夹持力较好。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侧体220的长度还可以是主体210的长度的0.45倍、0.6倍、0.75倍。
如图6和图7所示,主体210具有偏离于操作部212的卡口213。卡口213用于与下文中车身控制器300上的卡块340卡接配合,使得车身控制器300在S3和S1方向被限位,进而提高车身控制器300与安装支架1的连接可靠性。
由于主体210容易弯曲,因此在工作人员将车身控制器300安装进容纳空间400过程中,在将侧体220插入到插槽330的同时,可容易地将卡块340接合到卡口213内并实现稳定的卡接配合。这样,在主体210对车身控制器300的夹持作用、侧体220与插槽330的插接配合作用以及卡口213与卡块340的卡接配合的共同作用下,车身控制器300可更加稳定地安装在容纳空间400内。另外,工作人员在拆卸车身控制器300的时候,通过容易地将主体210沿背离车身控制器300的方向变形,可以使卡口213容易脱离卡块340,进而容易将车身控制器300从容纳空间400中取出。
如图4和图5所示,卡块340设置在2个折弯体320之间的安装侧面310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卡口213可以冲压形成。
如图8和图9所示,间隙230的底端231低于卡口213的内缘2132。发明人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主体210更容易弯曲。另外,在间隙230的底端231低于卡口213的内缘2132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安装支架1与车身控制器300的连接可靠性。
如图8和图9所示,夹持体200还包括基部240,基部240连接在主体210以及侧体220与底板100之间。应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基部240为没有镂空结构的实体。由此,基部240具有较好的强度,从而具有较好的夹持力。主体210也具有夹持作用。在基部240和主体210共同的夹持作用下,车身控制器300可更加稳定地安装在容纳空间400内。在这种结构中,如图2所示,车身控制器300在S2方向上的投影与主体210以及部分基部240重合,使得主体210和部分基部240均能够夹持在车身控制器300上。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间隙230的底端231终止于基部240的外端(如图8和图9所示)。
优选地,基部240的长度与主体210的长度相同,发明人意外发现,在这种情况下,主体210容易弯曲且具有较好的夹持力。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夹持体200和底板100可以为一体成型的钣金件。
如图3和图7所示,基部240构造有侧向延伸至侧体220之外的限位凸肩241,限位凸肩241低于间隙230的底端。限位凸肩241用于与折弯体320限位配合,进而使得底板100与车身控制器300之间具有散热空间700,以提高车身控制器300的散热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身控制器300的散热能力,底板100设置有散热孔600(如图6所示)。
如图7所示,操作部212的宽度小于主体210其余部分的两个侧缘2133之间的距离。这样,在工作人员将车身控制器300安装进容纳空间400时,可容易将车身控制器300与容纳空间400对位,以顺利地完成安装车身控制器300。
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操作部212可以由主体210的外端在背离容纳空间400的方向弯折或弯曲形成。例如,操作部212形成为引导斜面或弧形面。在车身控制器300安装进容纳空间400的过程中,操作部212起到导向的作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安装支架不限定只用于安装车身控制器300,还可以用于安装其它待安装物。
应注意的是,在本申请中,方向用语“内”是图9中的S4方向,方向用语“外”是图9中的S5方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0)和至少2个分布在所述底板(100)的相对侧的夹持体(200);所述夹持体(200)的内端与所述底板(100)连接,且至少2个所述夹持体(200)与所述底板(100)围成容纳空间(400);
所述夹持体(200)的外端具有操作部(212);所述夹持体(200)具有自所述夹持体(200)的外端向所述夹持体(200)的内端延伸的间隙(230);所述间隙(230)的底端(231)低于所述操作部(212)的内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体(200)构造有2个所述间隙(230),2个所述间隙(230)将部分所述夹持体(200)分为2个侧体(220)和位于2个所述侧体(220)之间的主体(210),所述操作部(212)处于所述主体(2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体(220)的外端低于所述操作部(212)的内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体(220)的长度是所述主体(210)的长度的0.45-0.75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10)具有偏离于所述操作部(212)的卡口(2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230)的底端(231)低于所述卡口(213)的内缘(213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体(200)还包括基部(240),所述基部(240)连接在所述主体(210)以及所述侧体(220)与所述底板(100)之间,所述基部(240)为实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240)构造有侧向延伸至所述侧体(220)之外的限位凸肩(241),所述限位凸肩(241)低于所述间隙(230)的底端。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212)的宽度小于所述主体(210)其余部分的两个侧缘(2133)之间的距离。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车身控制器(300)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支架(1);所述安装支架(1)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车身控制器(300)夹持于至少2个所述夹持体(200)之间以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400)。
CN201921730742.4U 2019-10-15 2019-10-15 安装支架及车辆 Active CN210680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0742.4U CN210680583U (zh) 2019-10-15 2019-10-15 安装支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30742.4U CN210680583U (zh) 2019-10-15 2019-10-15 安装支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680583U true CN210680583U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91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30742.4U Active CN210680583U (zh) 2019-10-15 2019-10-15 安装支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6805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59020B2 (ja) 壁スタッド用物品取付クリップ
CN112838535A (zh) 用于安装电缆吊架的适配器
EP3591131B1 (en) Ceiling system
US8038113B2 (en) Telescoping mounting system for a recessed luminaire
EP2103753B1 (en) Up-tight surface covering and attachment system
CN113404204B (zh) 用于线性天花板镶板的托架
CN109328420B (zh) 将面板固定在开关柜壳体框架上的面板支架及相应开关柜
WO2012166620A2 (en) Electrical box support assembly
CA2716822A1 (en) Line fastening device
CN114421391A (zh) 用于安装多根线缆的吊架组件
CA2597186A1 (en) Fastening member and external wall construction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EP3426933A1 (en) Self-reinforcing clip
WO2003021112A3 (de) Befestigungsklammer zur verankerung eines bauteils in einem loch einer trägerplatte
CN210680583U (zh) 安装支架及车辆
JP2002227809A (ja) トリムボード等の取付部材を車体等の被取付部材に固定するクリップ
EP1475871B1 (en) Bracket unit for supporting cable-carrier systems in industrial ductings
CN111585222A (zh) 电箱电缆管理和支撑支架组件、系统和方法
EP1898016B1 (en) Suspended ceiling with downwardly pivotable panels
EP3721966B1 (en) Wall mounting system
CN216490355U (zh) 节点结构及柔性光伏支架
CN108107994B (zh) 一种计算机
CN206041382U (zh) 固线夹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015782U (zh) 电容器固定组件及空调器
CN215175897U (zh) 一种空调盖及空调
JP7152754B2 (ja) 野縁受けハンガ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4

Address after: Room 1402, basement and building T7, Nansha Jinmao Bay, No.01, jinmaozhong 2nd Street, Huangge Town,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ngda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403, basement and building T7, Nansha, No.01, Jinmao middle second street, Huangge Town,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Evergrande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Guangdo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