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68079U - 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68079U CN216468079U CN202122768462.6U CN202122768462U CN216468079U CN 216468079 U CN216468079 U CN 216468079U CN 202122768462 U CN202122768462 U CN 202122768462U CN 216468079 U CN216468079 U CN 2164680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oss beam
- new energy
- frame
- automobile
- body conne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3381 stabiliz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结构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包括前横梁,所述前横梁的一端固定焊接有侧纵梁,所述侧纵梁的一端固定焊接有后横梁,所述前横梁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向机连接架,所述前横梁的侧面固定焊接有前车体连接架,所述前车体连接架的顶部设置有前车体连接螺孔。该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通过将前横梁、侧纵梁和后横梁设置成为中空结构,使得前副车架整体更为轻量化,减轻了新能源汽车行驶能耗,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续航,同时中空结构减轻了汽车行驶中底盘带来的震动和噪音,提高了汽车行驶的舒适性,通过设置两个三角固定筋,提高了前副车架整体的强度,确保了舒适性的同时保证了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前副车架是车辆底盘系统的重要组成构件,主要包括前副车架主体,以及与车身、悬置及悬架等零件连接的连接结构,前副车架是汽车上一个独立的结构件,目前已在汽车上广泛使用,是前悬架系统中关键的安全件。
传统的前副车架整体结构多采用钢制钣金冲压件焊接而成,整体重量较大、生产成本较高,导致现有汽车副车架均不是很适用在新能源汽车上,并且不能有效的阻隔振动和噪音进入车厢内,严重影响了驾驶者的舒适度,而且为了保证车架连接刚度,导致整个前副车架在碰撞过程中直接带动车身向驾驶舱内折断,在发生碰撞时不利于车内乘员的保护,现有的前副车架已经不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碰撞吸能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具备车架轻量化、具备轻度碰撞吸能、更好的阻隔震动和噪音的优点,解决了传统汽车前副车架重量较大,不符合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要求的问题,解决了不能有效吸能保护,导致车辆碰撞时不能有效保护驾驶舱安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包括前横梁,所述前横梁的一端固定焊接有侧纵梁,所述侧纵梁的一端固定焊接有后横梁,所述前横梁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向机连接架,所述前横梁的侧面固定焊接有前车体连接架,所述前车体连接架的顶部设置有前车体连接螺孔,所述前车体连接架的顶部设置有稳定杆连接螺孔,且稳定杆连接螺孔位于前车体连接螺孔的后侧,所述侧纵梁的侧面固定安装有三角固定筋,所述后横梁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控制臂连接架,所述控制臂连接架的侧面设置有控制臂安装螺孔,所述后横梁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后车体连接架,所述后车体连接架的顶部设置有后车体连接螺孔,所述后横梁正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连接凸台,所述前横梁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碰撞杆,所述碰撞杆的顶面设置有吸能凹陷,所述碰撞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吸能盒。
优选的,所述前横梁的左右两侧为弧形结构,所述前车体连接架与前横梁的焊接面为弧形,所述控制臂连接架有两个,两个控制臂连接架分别位于后横梁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侧纵梁有两个,两个侧纵梁的一端分别与前横梁的两端固定焊接,两个侧纵梁的另一端分别与后横梁的两端固定焊接,且前横梁、侧纵梁、后横梁均为中空结构。
优选的,所述三角固定筋有两个,且三角固定筋的三个顶点分别与前横梁的背面、侧纵梁的侧面、后横梁的正面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向机连接架有两个,且两个转向机连接架关于前横梁的中心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后车体连接架有两个,且两个后车体连接架关于侧纵梁的中心左右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前车体连接架和碰撞杆有两个,且两个碰撞杆分别贯穿两个前车体连接架和前横梁正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通过将前横梁、侧纵梁和后横梁设置成为中空结构,使得前副车架整体更为轻量化,减轻了新能源汽车行驶能耗,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续航,同时中空结构减轻了汽车行驶中底盘带来的震动和噪音,提高了汽车行驶的舒适性,通过设置两个三角固定筋,提高了前副车架整体的强度,确保了舒适性的同时保证了稳定性。
2、该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通过设置碰撞杆、吸能凹陷和吸能盒,使得新能源汽车在遭遇碰撞时,能够减轻碰撞带来的冲击强度,同时碰撞杆向下凹陷弯曲,避免了由于碰撞导致前副车架带动车身车盘向车舱内弯曲造成的人员受伤,提升了新能源汽车行驶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中:1、前横梁;2、侧纵梁;3、后横梁;4、转向机连接架;5、前车体连接架;6、前车体连接螺孔;7、稳定杆连接螺孔;8、三角固定筋;9、控制臂安装螺孔;10、控制臂连接架;11、后车体连接架;12、后车体连接螺孔;13、限位连接凸台;14、碰撞杆;15、吸能凹陷;16、连接板;17、吸能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包括前横梁1,前横梁1的一端固定焊接有侧纵梁2,侧纵梁2的一端固定焊接有后横梁3,侧纵梁2有两个,两个侧纵梁2的一端分别与前横梁1的两端固定焊接,两个侧纵梁2的另一端分别与后横梁3的两端固定焊接,且前横梁1、侧纵梁2、后横梁3均为中空结构,前横梁1、侧纵梁2和后横梁3均为为铝合金材质,通过设置为铝合金材质,减轻了前副车架整体的重量,使得前副车架做到轻量化,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通过设置中空结构,减轻了汽车行驶中底盘噪音和震动,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前横梁1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向机连接架4,前横梁1的侧面固定焊接有前车体连接架5,前车体连接架5的顶部设置有前车体连接螺孔6,前车体连接架5的顶部设置有稳定杆连接螺孔7,且稳定杆连接螺孔7位于前车体连接螺孔6的后侧,侧纵梁2的侧面固定安装有三角固定筋8,三角固定筋8有两个,且三角固定筋8的三个顶点分别与前横梁1的背面、侧纵梁2的侧面、后横梁3的正面相连接,通过设置三角固定筋8,提高了前副车架的整体刚度,在提高前副车架轻量化和舒适性的同时,保证了前副车架整体的稳定性,后横梁3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控制臂连接架10,前横梁1的左右两侧为弧形结构,前车体连接架5与前横梁1的焊接面为弧形,控制臂连接架10有两个,两个控制臂连接架10分别位于后横梁3的左右两侧,控制臂连接架10的侧面设置有控制臂安装螺孔9,后横梁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后车体连接架11,通过设置前前车体连接架5和后车体连接架11,提高了副车架与车体的连接刚度,提升了整体车架的稳定性,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控制性,转向机连接架4有两个,且两个转向机连接架4关于前横梁1的中心左右对称分布,后车体连接架11有两个,且两个后车体连接架11关于侧纵梁2的中心左右对称分布,后车体连接架11的顶部设置有后车体连接螺孔12,后横梁3正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连接凸台13,前横梁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碰撞杆14,前车体连接架5和碰撞杆14有两个,且两个碰撞杆14分别贯穿两个前车体连接架5和前横梁1正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碰撞杆14的顶面设置有吸能凹陷15,通过设置吸能凹陷15和碰撞杆14,使得汽车在收到碰撞时,碰撞杆14从吸能凹陷15向下弯曲,避免了由于碰撞导致的前副车架带动车体底盘向乘客舱弯曲带来的人员二次受伤,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碰撞杆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吸能盒17,使得汽车收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减少汽车所受冲击力。
工作原理,在安装前副车架时,首先通过两个转向机连接架4连接转向机,通过两个稳定杆连接螺孔7安装稳定杆,通过两个10控制臂连接架连接控制臂,连接完成后,通过限位连接凸台13连接电机,保证电机行驶中的稳定性,通过两个前车体连接架5和两个后车体连接架11和车体进行连接,保证了连接硬度,通过两个三角固定筋8来对前横梁1、侧纵梁2、后横梁3形成加固支撑,由于三角固定筋8为三角结构,提升了前副车架整体的刚性,通过前横梁1、侧纵梁2、后横梁3的中空结构使得前副车架能够有效的减轻车辆底盘带来的震动和噪音,提升了汽车的舒适性,同时减轻了前副车架整体的重量,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稳定续航性,通过碰撞杆14、吸能凹陷15和吸能盒17,当汽车遭遇碰撞时,吸能盒17吸收碰撞能,减少冲击力,碰撞杆14通过吸能凹陷15向下弯曲释放能量,避免了撞击时由于前副车架带动车体向驾驶舱弯曲带来的二次冲击伤害,提升了汽车整体的安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包括前横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的一端固定焊接有侧纵梁(2),所述侧纵梁(2)的一端固定焊接有后横梁(3),所述前横梁(1)表面固定安装有转向机连接架(4),所述前横梁(1)的侧面固定焊接有前车体连接架(5),所述前车体连接架(5)的顶部设置有前车体连接螺孔(6),所述前车体连接架(5)的顶部设置有稳定杆连接螺孔(7),且稳定杆连接螺孔(7)位于前车体连接螺孔(6)的后侧,所述侧纵梁(2)的侧面固定安装有三角固定筋(8),所述后横梁(3)顶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控制臂连接架(10),所述控制臂连接架(10)的侧面设置有控制臂安装螺孔(9),所述后横梁(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后车体连接架(11),所述后车体连接架(11)的顶部设置有后车体连接螺孔(12),所述后横梁(3)正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连接凸台(13),所述前横梁(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碰撞杆(14),所述碰撞杆(14)的顶面设置有吸能凹陷(15),所述碰撞杆(1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吸能盒(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1)的左右两侧为弧形结构,所述前车体连接架(5)与前横梁(1)的焊接面为弧形,所述控制臂连接架(10)有两个,两个控制臂连接架(10)分别位于后横梁(3)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纵梁(2)有两个,两个侧纵梁(2)的一端分别与前横梁(1)的两端固定焊接,两个侧纵梁(2)的另一端分别与后横梁(3)的两端固定焊接,且前横梁(1)、侧纵梁(2)、后横梁(3)均为中空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固定筋(8)有两个,且三角固定筋(8)的三个顶点分别与前横梁(1)的背面、侧纵梁(2)的侧面、后横梁(3)的正面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连接架(4)有两个,且两个转向机连接架(4)关于前横梁(1)的中心左右对称分布,所述后车体连接架(11)有两个,且两个后车体连接架(11)关于侧纵梁(2)的中心左右对称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体连接架(5)和碰撞杆(14)有两个,且两个碰撞杆(14)分别贯穿两个前车体连接架(5)和前横梁(1)正面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768462.6U CN216468079U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768462.6U CN216468079U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68079U true CN216468079U (zh) | 2022-05-10 |
Family
ID=81451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768462.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468079U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68079U (zh) |
-
2021
- 2021-11-12 CN CN202122768462.6U patent/CN21646807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185934B2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US4440435A (en) | Motor vehicle front section | |
RU2133686C1 (ru) | Шасси балочного типа для автомобиля | |
JP4486337B2 (ja) | 車両のフレーム構造 | |
CN106005015B (zh) | 一种纯电动车车架结构 | |
US4781398A (en) | Frame unit for vehicles | |
CN212047576U (zh) | 一种前副车架及车辆 | |
CN109823397B (zh) | 一种车身底盘前框架总成 | |
CN221138321U (zh) |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6468079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前副车架结构 | |
CN209757260U (zh) | 一种乘用车副车架结构 | |
CN102975770B (zh) | 汽车地板 | |
JP3321065B2 (ja) | 自動車の車体フレーム補強構造 | |
CN212667488U (zh) | 一种汽车全框副车架 | |
CN115257945A (zh) | 一种前围板下横梁结构及汽车 | |
CN212605472U (zh) | 一种中通道总成、前地板总成以及汽车 | |
CN209479763U (zh) | 一种纯电动车车架结构 | |
CN210592127U (zh) | 一种氢能汽车纵梁加强结构和氢能汽车 | |
CN210011800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前副车架及前悬架装置 | |
CN109823396B (zh) |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 |
CN221316360U (zh) | 车身底盘结构及车辆 | |
CN220948173U (zh) | 后副车架、底盘结构及车辆 | |
CN217598684U (zh) | 前副车架及车辆 | |
CN220948171U (zh) | 车身底盘结构及车辆 | |
CN217533002U (zh) | 一种加强型前车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1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