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61536U - 自动铆触点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铆触点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61536U
CN216461536U CN202122945421.XU CN202122945421U CN216461536U CN 216461536 U CN216461536 U CN 216461536U CN 202122945421 U CN202122945421 U CN 202122945421U CN 216461536 U CN216461536 U CN 216461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lock
seat
cylinder
rive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4542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东
余志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hua Huizhou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hua Huizhou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hua Huizhou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hua Huizhou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4542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61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61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615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公开了自动铆触点机,包括底座、分度盘、连接架、第一上料组件、第二上料组件、铆接组件、下料组件和三个检测组件,所述分度盘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分度盘的正上方设有辅助板,所述连接架呈冂型结构设置,所述连接架位于分度盘的旁侧,且连接架的一端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架的另一端与辅助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料组件、第二上料组件、铆接组件和下料组件沿分度盘周向等角度设置在底座的顶部,三个所述检测组件沿辅助板周向等角度设置在辅助板的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通过各个组件的配合,实现了自动上下料的功能,还增添了自动计数和自动检测的功能,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自动铆触点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自动铆触点机。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中,常常需要采用铆接的方法将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金属元件连接,铆钉连接固名思义就是利用轴向力将零件铆钉孔内钉杆墩粗并形成钉头,以使多个零件相连接的方法。
现有技术中,铆触点机为人工上下料,使得零件铆接的效率较低,同时现有的铆触点机在工作时,无法自动计数和检测零件是否完好,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自动铆触点机,包括底座、分度盘、连接架、第一上料组件、第二上料组件、铆接组件、下料组件和三个检测组件,所述分度盘安装在底座的顶部,所述分度盘的正上方设有辅助板,所述连接架呈冂型结构设置,所述连接架位于分度盘的旁侧,且连接架的一端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架的另一端与辅助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料组件、第二上料组件、铆接组件和下料组件沿分度盘周向等角度设置在底座的顶部,三个所述检测组件沿辅助板周向等角度设置在辅助板的外壁上,且三个检测组件分别位于第一上料组件、第二上料组件、铆接组件和下料组件之间,所述分度盘的顶部安装有沿其周向等角度设置的八个夹持件,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呈间隔设置的两个辅助组件,两个所述辅助组件分别位于第一上料组件和铆接组件的旁侧。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夹持件均包括夹持座、升降座、模具板、冂型块、连接块、抵触块、两个固定圆柱和两个固定弹簧,所述夹持座安装在分度盘上,两个所述固定圆柱呈间隔安装在夹持座上,两个所述固定弹簧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圆柱的顶部,所述升降座位于两个固定弹簧的上方,且两个固定弹簧的顶部均贯穿升降座的底部并与升降座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模具板安装在升降座的顶部,所述冂型块滑动设置在升降座的顶部,且冂型块位于模具板的旁侧,所述模具板的顶部开设有模具槽,所述抵触块位于模具槽内,且抵触块与模具板的内侧壁相插接,所述连接块位于冂型块与模具板之间,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与冂型块的侧壁固定连接,且连接块的另一端贯穿模具板的侧壁与抵触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包括第一物料振动盘、第一竖座、第一送料气缸、第一卡接头、第一卡接块、第一承料板、第一承料框、第一推动气缸和第一L型板,所述第一物料振动盘安装在底座的顶部,且第一物料振动盘的输出端延伸至一个夹持座的旁侧,所述第一物料振动盘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顶壁上安装有数量传感器,所述第一竖座安装在底座的顶部,且第一竖座位于第一物料振动盘的输出端与分度盘之间,所述第一送料气缸安装在第一竖座顶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承料框安装在第一竖座顶部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承料板滑动设置在第一承料框内,且第一承料板的顶部开设有方槽,所述第一卡接头位于第一承料框和第一送料气缸之间,且第一卡接头的一端与第一送料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接块位于第一卡接头与第一承料框之间,所述第一卡接块的一端与第一卡接头的另一端相卡接,且第一卡接块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承料框的侧壁与第一承料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料框的旁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物料振动盘输出端相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推动气缸位于第一送料气缸的斜上方,且第一推动气缸安装在辅助板上,所述第一L型板安装在第一推动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L型板的侧壁上滑动设置有第一L型座,所述第一L型板的侧壁上还安装有第一升降气缸,且第一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一L型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L型座的底部安装有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端上安装有插接柱,且插接柱位于一个模具板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包括第二物料振动盘、第二竖座、第二送料气缸、第二卡接头、第二卡接块、第二承料板、第二承料框、第二推动气缸和第二L型板,所述第二物料振动盘安装在底座的顶部,且第二物料振动盘的输出端延伸至一个夹持座的旁侧,所述第二竖座安装在底座的顶部,且第二竖座位于第二物料振动盘的输出端与分度盘之间,所述第二送料气缸安装在第二竖座顶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承料框安装在第二竖座顶部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承料板滑动设置在第二承料框内,且第二承料板的顶部开设有圆槽,所述第二卡接头位于第二承料框和第二送料气缸之间,且第二卡接头的一端与第二送料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接块位于第二卡接头与第二承料框之间,所述第二卡接块的一端与第二卡接头的另一端相卡接,且第二卡接块的另一端贯穿第二承料框的侧壁与第二承料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料框的旁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物料振动盘输出端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推动气缸位于第二送料气缸的斜上方,且第二推动气缸安装在辅助板上,所述第二L型板安装在第二推动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二L型板的侧壁上滑动设置有第二L型座,所述第二L型板的侧壁上还安装有第二升降气缸,且第二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L型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L型座的底部安装有气动吸管,且气动吸管位于一个模具板的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铆接组件包括铆接座、铆接块、铆接气缸、冂型插板、抵动块、抵动座、延伸柱、铆接头、连接弹簧和长板,所述铆接座安装在底座的顶部,且铆接座位于连接架的旁侧,所述铆接块安装在铆接座的顶部,所述铆接块的内部开设有滑行腔,所述铆接块的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槽与滑行腔相连通,所述冂型插板与抵动块均滑动设置在滑行腔内,且抵动块安装在冂型插板的底部,所述抵动座滑动设置在导向槽内,所述铆接头安装在抵动座的底部,且铆接头位于一个模具槽的正上方,所述延伸柱安装在抵动座的侧壁上,所述长板安装在铆接块的顶部,且长板位于抵动座的上方,所述连接弹簧位于长板与延伸柱之间,且连接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长板的底部和延伸柱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铆接气缸安装在铆接块的侧壁上,且铆接气缸的输出端贯穿铆接块的侧壁与抵动块的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组件包括第三推动气缸、第三L型板、第三L型座、第三升降气缸、气动夹手、下料板和固定板,所述第三推动气缸安装在辅助板的顶部,且第三推动气缸位于第一推动气缸的旁侧,所述第三L型板安装在第三推动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三升降气缸安装在第三L型板的侧壁上,所述第三L型座滑动设置在第三L型板的侧壁上,且第三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三L型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动夹手安装在第三L型座的底部,且气动夹手位于一个模具槽的正上方,所述固定板呈竖直状安装在底座的顶部,且固定板位于分度盘的旁侧,所述下料板呈倾斜设置在固定板的顶部。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辅助组件均包括辅助座、第四推动气缸、第四L型板、辅助块、辅助卡块、插接块和辅助气缸,所述辅助座安装在底座的顶部,且辅助座位于分度盘的旁侧,所述第四推动气缸安装在辅助座的顶部,所述第四L型板安装在第四推动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辅助气缸安装在第四L型板顶部的一端,所述辅助块滑动设置在第四L型板顶部的另一端上,所述插接块位于辅助气缸和辅助块之间,且插接块的一端插装在辅助块的一端上,所述辅助气缸的输出端与插接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卡块位于辅助块和一个冂型块之间,所述辅助卡块的一端与辅助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辅助卡块的另一端与一个冂型块相卡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检测组件均包括检测板和红外线传感器,所述检测板呈水平状安装在辅助板的侧壁上,所述红外线传感器位于一个模具槽的正上方,且红外线传感器安装在检测板的底部。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将两个工件分别放置在第一物料振动盘和第二物料振动盘内,通过插接柱和气动吸管的设置,使得两个工件依次放置在模具板上的模具槽内,通过辅助气缸驱动冂型块和抵触块移动,可将工件固定在模具槽内,通过铆接气缸驱动铆接头下降对两个工件进行铆触点工作,再通过气动夹手将工件夹取至下料板处,并使工件顺着倾斜设置的下料板进行下料,从而实现了铆触点机的自动上下料功能,通过第一物料振动盘上的数量传感器的设置,可以对经过的工件进行计数工作,实现了自动计数的功能,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其二,通过三个红外线传感器的设置,可以对第一个工件和第二个工件在模具槽内的位置是否正确进行检测,以及对下完料的模具板内进行检测,避免下料完成后的模具板内还残留杂物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分度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上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上料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上料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上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上料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上料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铆接组件的立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下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检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辅助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分度盘2、辅助板21、夹持件22、夹持座221、升降座222、模具板223、冂型块224、连接块225、抵触块226、固定圆柱227、固定弹簧228、模具槽229、连接架3、第一上料组件4、第一物料振动盘41、第一竖座42、第一送料气缸43、第一卡接头44、第一卡接块45、第一承料板46、第一承料框47、第一推动气缸48、第一L型板49、固定框410、数量传感器411、第一L型座412、第一升降气缸413、旋转气缸414、插接柱415、第二上料组件5、第二物料振动盘51、第二竖座52、第二送料气缸53、第二卡接头54、第二卡接块55、第二承料板56、第二承料框57、第二推动气缸58、第二L型板59、第二L型座510、第二升降气缸511、气动吸管512、铆接组件6、铆接座61、铆接块62、铆接气缸63、冂型插板64、抵动块65、抵动座66、延伸柱67、铆接头68、连接弹簧69、长板610、滑行腔611、导向槽612、下料组件7、第三推动气缸71、第三L型板72、第三L型座73、第三升降气缸74、气动夹手75、下料板76、固定板77、检测组件8、检测板81、红外线传感器82、辅助组件9、辅助座91、第四推动气缸92、第四L型板93、辅助块94、辅助卡块95、插接块96、辅助气缸9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如图1至图13所示,自动铆触点机,包括底座1、分度盘2、连接架3、第一上料组件4、第二上料组件5、铆接组件6、下料组件7和三个检测组件8,所述分度盘2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分度盘2的正上方设有辅助板21,所述连接架3呈冂型结构设置,所述连接架3位于分度盘2的旁侧,且连接架3的一端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架3的另一端与辅助板2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料组件4、第二上料组件5、铆接组件6和下料组件7沿分度盘2周向等角度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三个所述检测组件8沿辅助板21周向等角度设置在辅助板21的外壁上,且三个检测组件8分别位于第一上料组件4、第二上料组件5、铆接组件6和下料组件7之间,所述分度盘2的顶部安装有沿其周向等角度设置的八个夹持件22,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呈间隔设置的两个辅助组件9,两个所述辅助组件9分别位于第一上料组件4和铆接组件6的旁侧。
具体的,每个所述夹持件22均包括夹持座221、升降座222、模具板223、冂型块224、连接块225、抵触块226、两个固定圆柱227和两个固定弹簧228,所述夹持座221安装在分度盘2上,两个所述固定圆柱227呈间隔安装在夹持座221上,两个所述固定弹簧228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圆柱227的顶部,所述升降座222位于两个固定弹簧228的上方,且两个固定弹簧228的顶部均贯穿升降座222的底部并与升降座22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模具板223安装在升降座222的顶部,所述冂型块224滑动设置在升降座222的顶部,且冂型块224位于模具板223的旁侧,所述模具板223的顶部开设有模具槽229,所述抵触块226位于模具槽229内,且抵触块226与模具板223的内侧壁相插接,所述连接块225位于冂型块224与模具板223之间,所述连接块225的一端与冂型块224的侧壁固定连接,且连接块225的另一端贯穿模具板223的侧壁与抵触块226固定连接,通过第一上料组件4和第二上料组件5,将两个工件依次夹取至模具槽229内,当第一个工件位于模具槽229内的同时,一个辅助组件9驱动冂型块224移动,使得抵触块226移动至模具槽229内,对工件进行挤压固定,以此使工件能够进行后续的铆接工作。
具体的,所述第一上料组件4包括第一物料振动盘41、第一竖座42、第一送料气缸43、第一卡接头44、第一卡接块45、第一承料板46、第一承料框47、第一推动气缸48和第一L型板49,所述第一物料振动盘41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且第一物料振动盘41的输出端延伸至一个夹持座221的旁侧,所述第一物料振动盘41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固定框410,所述固定框410的内顶壁上安装有数量传感器411,所述第一竖座42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且第一竖座42位于第一物料振动盘41的输出端与分度盘2之间,所述第一送料气缸43安装在第一竖座42顶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承料框47安装在第一竖座42顶部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承料板46滑动设置在第一承料框47内,且第一承料板46的顶部开设有方槽,所述第一卡接头44位于第一承料框47和第一送料气缸43之间,且第一卡接头44的一端与第一送料气缸4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接块45位于第一卡接头44与第一承料框47之间,所述第一卡接块45的一端与第一卡接头44的另一端相卡接,且第一卡接块45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承料框47的侧壁与第一承料板4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料框47的旁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物料振动盘41输出端相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推动气缸48位于第一送料气缸43的斜上方,且第一推动气缸48安装在辅助板21上,所述第一L型板49安装在第一推动气缸48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L型板49的侧壁上滑动设置有第一L型座412,所述第一L型板49的侧壁上还安装有第一升降气缸413,且第一升降气缸413的输出端与第一L型座41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L型座412的底部安装有旋转气缸414,所述旋转气缸414的输出端上安装有插接柱415,且插接柱415位于一个模具板223的正上方,将第一工件放置在第一物料振动盘41内,驱动第一物料振动盘41,使第一工件依次通过第一物料振动盘41的输出端和第一开口移动至第一承料板46上的方槽内,同时,数量传感器411会对经过的第一工件进行计数,第一送料气缸43驱动第一承料板46移动,使第一工件移动至插接柱415的下方,第一升降气缸413驱动插接柱415下降,使插接柱415插接进第一工件内,之后第一升降气缸413驱动插接柱415带着第一工件进行上升,在上升的同时,旋转气缸414驱动插接柱415和第一工件转动90度,之后第一推动气缸48驱动第一L型板49回复原位,使第一工件位于模具槽229的正上方,然后第一升降气缸413驱动第一工件下降至模具槽229内,当第一工件位于模具槽229内的同时,辅助组件9会驱动冂型块224移动,使得抵触块226移动至模具槽229内,对第一工件进行挤压固定,最后第一升降气缸413驱动插接柱415上升,使插接柱415与第一工件分离,使得第一工件能够进行后续加工。
具体的,所述第二上料组件5包括第二物料振动盘51、第二竖座52、第二送料气缸53、第二卡接头54、第二卡接块55、第二承料板56、第二承料框57、第二推动气缸58和第二L型板59,所述第二物料振动盘51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且第二物料振动盘51的输出端延伸至一个夹持座221的旁侧,所述第二竖座52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且第二竖座52位于第二物料振动盘51的输出端与分度盘2之间,所述第二送料气缸53安装在第二竖座52顶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承料框57安装在第二竖座52顶部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承料板56滑动设置在第二承料框57内,且第二承料板56的顶部开设有圆槽,所述第二卡接头54位于第二承料框57和第二送料气缸53之间,且第二卡接头54的一端与第二送料气缸5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接块55位于第二卡接头54与第二承料框57之间,所述第二卡接块55的一端与第二卡接头54的另一端相卡接,且第二卡接块55的另一端贯穿第二承料框57的侧壁与第二承料板5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料框57的旁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物料振动盘51输出端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推动气缸58位于第二送料气缸53的斜上方,且第二推动气缸58安装在辅助板21上,所述第二L型板59安装在第二推动气缸58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二L型板59的侧壁上滑动设置有第二L型座510,所述第二L型板59的侧壁上还安装有第二升降气缸511,且第二升降气缸511的输出端与第二L型座5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L型座510的底部安装有气动吸管512,且气动吸管512位于一个模具板223的正上方,当模具板223带着第一工件移动至第二L型板59的下方时,将第二工件放置在第二物料振动盘51内,驱动第二物料振动盘51,使第二工件依次通过第二物料振动盘51的输出端和第二开口移动至第二承料板56上的圆槽内,第二送料气缸53驱动第二承料板56移动,使第二工件移动至气动吸管512的下方,第二升降气缸511驱动气动吸管512下降,使气动吸管512将第二工件吸取住,之后第二升降气缸511驱动插接柱415带着第二工件进行上升,之后第二推动气缸58驱动第二L型板59回复原位,使第二工件位于模具槽229的正上方,然后第二升降气缸511驱动第二工件下降至第一工件的上方,使气动吸管512与第二工件分离,使得第二工件留在第一工件上,从而进行后续的加工工作。
具体的,所述铆接组件6包括铆接座61、铆接块62、铆接气缸63、冂型插板64、抵动块65、抵动座66、延伸柱67、铆接头68、连接弹簧69和长板610,所述铆接座61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且铆接座61位于连接架3的旁侧,所述铆接块62安装在铆接座61的顶部,所述铆接块62的内部开设有滑行腔611,所述铆接块62的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612,且导向槽612与滑行腔611相连通,所述冂型插板64与抵动块65均滑动设置在滑行腔611内,且抵动块65安装在冂型插板64的底部,所述抵动座66滑动设置在导向槽612内,所述铆接头68安装在抵动座66的底部,且铆接头68位于一个模具槽229的正上方,所述延伸柱67安装在抵动座66的侧壁上,所述长板610安装在铆接块62的顶部,且长板610位于抵动座66的上方,所述连接弹簧69位于长板610与延伸柱67之间,且连接弹簧69的两端分别与长板610的底部和延伸柱67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铆接气缸63安装在铆接块62的侧壁上,且铆接气缸63的输出端贯穿铆接块62的侧壁与抵动块65的侧壁固定连接,当模具板223带着两个工件移动至铆接头68的下方时,铆接气缸63驱动冂型插板64移动,冂型插板64移动会带着抵动块65移动,当抵动块65移动至抵动座66的上方时,抵动块65会与抵动座66进行抵触,使的抵动座66带着铆接头68下降,使得铆接头68下降至模具槽229内,对两个工件进行铆触点工作,当铆触点工作完成后,铆接气缸63驱动抵动块65回复原位,使抵动块65与抵动座66分离,在连接弹簧69的弹性作用下,使得抵动座66带着铆接头68回复原位,同时另一个辅助组件9会驱动冂型块224移动,使得抵触块226与第一工件分离,增大了两个工件在模具槽229内的范围,从而方便了下料工作。
具体的,所述下料组件7包括第三推动气缸71、第三L型板72、第三L型座73、第三升降气缸74、气动夹手75、下料板76和固定板77,所述第三推动气缸71安装在辅助板21的顶部,且第三推动气缸71位于第一推动气缸48的旁侧,所述第三L型板72安装在第三推动气缸71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三升降气缸74安装在第三L型板72的侧壁上,所述第三L型座73滑动设置在第三L型板72的侧壁上,且第三升降气缸74的输出端与第三L型座7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动夹手75安装在第三L型座73的底部,且气动夹手75位于一个模具槽229的正上方,所述固定板77呈竖直状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且固定板77位于分度盘2的旁侧,所述下料板76呈倾斜设置在固定板77的顶部,当模具板223带着铆触点完成后的工件移动至气动夹手75的下方时,第三升降气缸74驱动第三L型座73带着气动夹手75下降,使得气动夹手75下降至模具槽229内,气动夹手75将工件夹取住,第三升降气缸74驱动气动夹手75和工件上升,之后第三推动气缸71驱动第三L型板72移动至下料板76的上方,第三升降气缸74驱动气动夹手75带着工件下降至下料板76上,气动夹手75松开工件,使工件通过倾斜设置的下料板76进行下料工作。
具体的,每个所述辅助组件9均包括辅助座91、第四推动气缸92、第四L型板93、辅助块94、辅助卡块95、插接块96和辅助气缸97,所述辅助座91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且辅助座91位于分度盘2的旁侧,所述第四推动气缸92安装在辅助座91的顶部,所述第四L型板93安装在第四推动气缸92的输出端上,所述辅助气缸97安装在第四L型板93顶部的一端,所述辅助块94滑动设置在第四L型板93顶部的另一端上,所述插接块96位于辅助气缸97和辅助块94之间,且插接块96的一端插装在辅助块94的一端上,所述辅助气缸97的输出端与插接块9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卡块95位于辅助块94和一个冂型块224之间,所述辅助卡块95的一端与辅助块9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辅助卡块95的另一端与一个冂型块224相卡接,当需要对模具板223里的工件进行夹持工作时,辅助气缸97驱动辅助卡块95在辅助块94上移动,使得插接块96与冂型块224相插接,之后第四推动气缸92驱动第四L型板93,带动插接块96与冂型块224向模具槽229方向移动,使得抵触块226移动至模具槽229内,并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的工作。
具体的,每个所述检测组件8均包括检测板81和红外线传感器82,所述检测板81呈水平状安装在辅助板21的侧壁上,所述红外线传感器82位于一个模具槽229的正上方,且红外线传感器82安装在检测板81的底部,通过三个红外线传感器82的设置,可以对第一个工件和第二个工件在模具槽229内的位置是否正确进行检测,以及对下完料的模具板223内进行检测,避免下料完成后的模具板223内还残留杂物的情况出现。
具体的,所述数量传感器411的型号为NJK-5002C。
具体的,每个所述红外线传感器82的型号为LTD-05NO。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将第一工件放置在第一物料振动盘41内,驱动第一物料振动盘41,使第一工件依次通过第一物料振动盘41的输出端和第一开口移动至第一承料板46上的方槽内,同时,数量传感器411会对经过的第一工件进行计数,第一送料气缸43驱动第一承料板46移动,使第一工件移动至插接柱415的下方,第一升降气缸413驱动插接柱415下降,使插接柱415插接进第一工件内,之后第一升降气缸413驱动插接柱415带着第一工件进行上升,在上升的同时,旋转气缸414驱动插接柱415和第一工件转动90度,之后第一推动气缸48驱动第一L型板49回复原位,使第一工件位于模具槽229的正上方,然后第一升降气缸413驱动第一工件下降至模具槽229内,当第一工件位于模具槽229内的同时,辅助气缸97驱动辅助卡块95在辅助块94上移动,使得插接块96与冂型块224相插接,之后第四推动气缸92驱动第四L型板93,带动插接块96与冂型块224向模具槽229方向移动,使得抵触块226移动至模具槽229内,并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的工作,最后第一升降气缸413驱动插接柱415上升,使插接柱415与第一工件分离,使得第一工件能够进行后续加工,当模具板223带着第一工件移动至第二L型板59的下方时,将第二工件放置在第二物料振动盘51内,驱动第二物料振动盘51,使第二工件依次通过第二物料振动盘51的输出端和第二开口移动至第二承料板56上的圆槽内,第二送料气缸53驱动第二承料板56移动,使第二工件移动至气动吸管512的下方,第二升降气缸511驱动气动吸管512下降,使气动吸管512将第二工件吸取住,之后第二升降气缸511驱动插接柱415带着第二工件进行上升,之后第二推动气缸58驱动第二L型板59回复原位,使第二工件位于模具槽229的正上方,然后第二升降气缸511驱动第二工件下降至第一工件的上方,使气动吸管512与第二工件分离,使得第二工件留在第一工件上,从而进行后续的加工工作,当模具板223带着两个工件移动至铆接头68的下方时,铆接气缸63驱动冂型插板64移动,冂型插板64移动会带着抵动块65移动,当抵动块65移动至抵动座66的上方时,抵动块65会与抵动座66进行抵触,使的抵动座66带着铆接头68下降,使得铆接头68下降至模具槽229内,对两个工件进行铆触点工作,当铆触点工作完成后,铆接气缸63驱动抵动块65回复原位,使抵动块65与抵动座66分离,在连接弹簧69的弹性作用下,使得抵动座66带着铆接头68回复原位,同时另一个辅助气缸97会驱动冂型块224移动,使得抵触块226与第一工件分离,增大了两个工件在模具槽229内的范围,当模具板223带着铆触点完成后的工件移动至气动夹手75的下方时,第三升降气缸74驱动第三L型座73带着气动夹手75下降,使得气动夹手75下降至模具槽229内,气动夹手75将工件夹取住,第三升降气缸74驱动气动夹手75和工件上升,之后第三推动气缸71驱动第三L型板72移动至下料板76的上方,第三升降气缸74驱动气动夹手75带着工件下降至下料板76上,气动夹手75松开工件,使工件通过倾斜设置的下料板76进行下料工作,通过三个红外线传感器82的设置,可以对第一个工件和第二个工件在模具槽229内的位置是否正确进行检测,以及对下完料的模具板223内进行检测,避免下料完成后的模具板223内还残留杂物的情况出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8)

1.自动铆触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分度盘(2)、连接架(3)、第一上料组件(4)、第二上料组件(5)、铆接组件(6)、下料组件(7)和三个检测组件(8),所述分度盘(2)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所述分度盘(2)的正上方设有辅助板(21),所述连接架(3)呈冂型结构设置,所述连接架(3)位于分度盘(2)的旁侧,且连接架(3)的一端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架(3)的另一端与辅助板(2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料组件(4)、第二上料组件(5)、铆接组件(6)和下料组件(7)沿分度盘(2)周向等角度设置在底座(1)的顶部,三个所述检测组件(8)沿辅助板(21)周向等角度设置在辅助板(21)的外壁上,且三个检测组件(8)分别位于第一上料组件(4)、第二上料组件(5)、铆接组件(6)和下料组件(7)之间,所述分度盘(2)的顶部安装有沿其周向等角度设置的八个夹持件(22),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呈间隔设置的两个辅助组件(9),两个所述辅助组件(9)分别位于第一上料组件(4)和铆接组件(6)的旁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铆触点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夹持件(22)均包括夹持座(221)、升降座(222)、模具板(223)、冂型块(224)、连接块(225)、抵触块(226)、两个固定圆柱(227)和两个固定弹簧(228),所述夹持座(221)安装在分度盘(2)上,两个所述固定圆柱(227)呈间隔安装在夹持座(221)上,两个所述固定弹簧(228)分别安装在两个固定圆柱(227)的顶部,所述升降座(222)位于两个固定弹簧(228)的上方,且两个固定弹簧(228)的顶部均贯穿升降座(222)的底部并与升降座(222)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模具板(223)安装在升降座(222)的顶部,所述冂型块(224)滑动设置在升降座(222)的顶部,且冂型块(224)位于模具板(223)的旁侧,所述模具板(223)的顶部开设有模具槽(229),所述抵触块(226)位于模具槽(229)内,且抵触块(226)与模具板(223)的内侧壁相插接,所述连接块(225)位于冂型块(224)与模具板(223)之间,所述连接块(225)的一端与冂型块(224)的侧壁固定连接,且连接块(225)的另一端贯穿模具板(223)的侧壁与抵触块(226)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铆触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组件(4)包括第一物料振动盘(41)、第一竖座(42)、第一送料气缸(43)、第一卡接头(44)、第一卡接块(45)、第一承料板(46)、第一承料框(47)、第一推动气缸(48)和第一L型板(49),所述第一物料振动盘(41)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且第一物料振动盘(41)的输出端延伸至一个夹持座(221)的旁侧,所述第一物料振动盘(41)的输出端上设置有固定框(410),所述固定框(410)的内顶壁上安装有数量传感器(411),所述第一竖座(42)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且第一竖座(42)位于第一物料振动盘(41)的输出端与分度盘(2)之间,所述第一送料气缸(43)安装在第一竖座(42)顶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承料框(47)安装在第一竖座(42)顶部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一承料板(46)滑动设置在第一承料框(47)内,且第一承料板(46)的顶部开设有方槽,所述第一卡接头(44)位于第一承料框(47)和第一送料气缸(43)之间,且第一卡接头(44)的一端与第一送料气缸(4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接块(45)位于第一卡接头(44)与第一承料框(47)之间,所述第一卡接块(45)的一端与第一卡接头(44)的另一端相卡接,且第一卡接块(45)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承料框(47)的侧壁与第一承料板(4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承料框(47)的旁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物料振动盘(41)输出端相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推动气缸(48)位于第一送料气缸(43)的斜上方,且第一推动气缸(48)安装在辅助板(21)上,所述第一L型板(49)安装在第一推动气缸(48)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一L型板(49)的侧壁上滑动设置有第一L型座(412),所述第一L型板(49)的侧壁上还安装有第一升降气缸(413),且第一升降气缸(413)的输出端与第一L型座(412)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L型座(412)的底部安装有旋转气缸(414),所述旋转气缸(414)的输出端上安装有插接柱(415),且插接柱(415)位于一个模具板(223)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铆触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组件(5)包括第二物料振动盘(51)、第二竖座(52)、第二送料气缸(53)、第二卡接头(54)、第二卡接块(55)、第二承料板(56)、第二承料框(57)、第二推动气缸(58)和第二L型板(59),所述第二物料振动盘(51)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且第二物料振动盘(51)的输出端延伸至一个夹持座(221)的旁侧,所述第二竖座(52)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且第二竖座(52)位于第二物料振动盘(51)的输出端与分度盘(2)之间,所述第二送料气缸(53)安装在第二竖座(52)顶部的一端,所述第二承料框(57)安装在第二竖座(52)顶部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承料板(56)滑动设置在第二承料框(57)内,且第二承料板(56)的顶部开设有圆槽,所述第二卡接头(54)位于第二承料框(57)和第二送料气缸(53)之间,且第二卡接头(54)的一端与第二送料气缸(5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卡接块(55)位于第二卡接头(54)与第二承料框(57)之间,所述第二卡接块(55)的一端与第二卡接头(54)的另一端相卡接,且第二卡接块(55)的另一端贯穿第二承料框(57)的侧壁与第二承料板(5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承料框(57)的旁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二物料振动盘(51)输出端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推动气缸(58)位于第二送料气缸(53)的斜上方,且第二推动气缸(58)安装在辅助板(21)上,所述第二L型板(59)安装在第二推动气缸(58)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二L型板(59)的侧壁上滑动设置有第二L型座(510),所述第二L型板(59)的侧壁上还安装有第二升降气缸(511),且第二升降气缸(511)的输出端与第二L型座(5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L型座(510)的底部安装有气动吸管(512),且气动吸管(512)位于一个模具板(223)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铆触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组件(6)包括铆接座(61)、铆接块(62)、铆接气缸(63)、冂型插板(64)、抵动块(65)、抵动座(66)、延伸柱(67)、铆接头(68)、连接弹簧(69)和长板(610),所述铆接座(61)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且铆接座(61)位于连接架(3)的旁侧,所述铆接块(62)安装在铆接座(61)的顶部,所述铆接块(62)的内部开设有滑行腔(611),所述铆接块(62)的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612),且导向槽(612)与滑行腔(611)相连通,所述冂型插板(64)与抵动块(65)均滑动设置在滑行腔(611)内,且抵动块(65)安装在冂型插板(64)的底部,所述抵动座(66)滑动设置在导向槽(612)内,所述铆接头(68)安装在抵动座(66)的底部,且铆接头(68)位于一个模具槽(229)的正上方,所述延伸柱(67)安装在抵动座(66)的侧壁上,所述长板(610)安装在铆接块(62)的顶部,且长板(610)位于抵动座(66)的上方,所述连接弹簧(69)位于长板(610)与延伸柱(67)之间,且连接弹簧(69)的两端分别与长板(610)的底部和延伸柱(67)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铆接气缸(63)安装在铆接块(62)的侧壁上,且铆接气缸(63)的输出端贯穿铆接块(62)的侧壁与抵动块(65)的侧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铆触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组件(7)包括第三推动气缸(71)、第三L型板(72)、第三L型座(73)、第三升降气缸(74)、气动夹手(75)、下料板(76)和固定板(77),所述第三推动气缸(71)安装在辅助板(21)的顶部,且第三推动气缸(71)位于第一推动气缸(48)的旁侧,所述第三L型板(72)安装在第三推动气缸(71)的输出端上,所述第三升降气缸(74)安装在第三L型板(72)的侧壁上,所述第三L型座(73)滑动设置在第三L型板(72)的侧壁上,且第三升降气缸(74)的输出端与第三L型座(7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气动夹手(75)安装在第三L型座(73)的底部,且气动夹手(75)位于一个模具槽(229)的正上方,所述固定板(77)呈竖直状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且固定板(77)位于分度盘(2)的旁侧,所述下料板(76)呈倾斜设置在固定板(77)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铆触点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辅助组件(9)均包括辅助座(91)、第四推动气缸(92)、第四L型板(93)、辅助块(94)、辅助卡块(95)、插接块(96)和辅助气缸(97),所述辅助座(91)安装在底座(1)的顶部,且辅助座(91)位于分度盘(2)的旁侧,所述第四推动气缸(92)安装在辅助座(91)的顶部,所述第四L型板(93)安装在第四推动气缸(92)的输出端上,所述辅助气缸(97)安装在第四L型板(93)顶部的一端,所述辅助块(94)滑动设置在第四L型板(93)顶部的另一端上,所述插接块(96)位于辅助气缸(97)和辅助块(94)之间,且插接块(96)的一端插装在辅助块(94)的一端上,所述辅助气缸(97)的输出端与插接块(9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卡块(95)位于辅助块(94)和一个冂型块(224)之间,所述辅助卡块(95)的一端与辅助块(9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辅助卡块(95)的另一端与一个冂型块(224)相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铆触点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检测组件(8)均包括检测板(81)和红外线传感器(82),所述检测板(81)呈水平状安装在辅助板(21)的侧壁上,所述红外线传感器(82)位于一个模具槽(229)的正上方,且红外线传感器(82)安装在检测板(81)的底部。
CN202122945421.XU 2021-11-26 2021-11-26 自动铆触点机 Active CN216461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45421.XU CN216461536U (zh) 2021-11-26 2021-11-26 自动铆触点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45421.XU CN216461536U (zh) 2021-11-26 2021-11-26 自动铆触点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61536U true CN216461536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01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45421.XU Active CN216461536U (zh) 2021-11-26 2021-11-26 自动铆触点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615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50984B (zh) 一种多机构端子组装机
CN112072442B (zh) 一种usb连接器的精密折弯成型全自动流水线
CN108907462B (zh) 一种车灯激光焊接的柔性工装夹具及焊接方法
CN106903497B (zh) 一种隔离器的自动拧盖片折弯充磁一体机
CN113134651B (zh) 一种加工设备
CN216461536U (zh) 自动铆触点机
CN211682482U (zh) 保险杠冲孔及安装雷达支架的一体化工装设备
CN110842101B (zh) 自动上下料机
CN211192824U (zh) 油门踏板e型卡簧固定转动销自动化组装和检测设备
CN107855758B (zh) 圆柱销磁性定位自动压入机构及方法
CN215881394U (zh) 防干涉工件固定治具
CN212419498U (zh) 一种铆钉上料组装装置
CN115179039A (zh) 全自动叶轮组装设备
CN110788638B (zh) 一种冷镦部件加工工装
CN108942157B (zh) 起动器自动装配装置用的夹具结构
CN109659791B (zh) 一种上尾插内芯机构
CN216298522U (zh) 一种铆压焊接一体机
CN217071399U (zh) 一种薄壁变形件的组装机构
CN218593515U (zh) 一种注塑机机器人抓具
CN220008877U (zh) 电子换挡器中的磁铁压铆工装
CN217083624U (zh) 一种自动检测轴类同心度的机构
CN211759686U (zh) 一种多工位组装机的压合机构
CN212917496U (zh) 一种压接铆合装置
CN117000908B (zh) 线圈引脚的加工设备
CN214702068U (zh) 电机转子铁芯自动检测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