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4903U - 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14903U
CN216414903U CN202121464483.2U CN202121464483U CN216414903U CN 216414903 U CN216414903 U CN 216414903U CN 202121464483 U CN202121464483 U CN 202121464483U CN 216414903 U CN216414903 U CN 2164149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area
heat dissipation
packaging structure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44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Ruijia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Ruijia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Ruijia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Ruijia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644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149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149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149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包括有上盖和基板,上盖和基板热压结合形成有腔室,上盖的表面设置供发热元件贴合的粗化区,粗化区表面设置有纹路;上盖边缘设置有第一压合边,第一压合边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封装结构;基板边缘设置有第二压合边,第二压合边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封装结构;第一压合边和第二压合边压合时,第一封装结构和第二封装结构相互连接。散热胶能够填入纹路中,从而增强散热胶的粘附力,可以使得发热元件与上盖之间粘贴力更强,不易出现缝隙,同时也可以增大导热面积,从而更进一步地提升导热效果;可以借助第一封装结构和第二封装结构的相互连接而增强上盖和基板的连接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配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电子装置温度过高而导致电子元件的效能降低或当机,常见的散热方式为加装一散热装置于电子元件上方。如此一来,可借助散热装置将电子元件发出的热量散出,进而降低电子元件的温度。随着技术的不断,电子装置的散热技术不断更新与迭代,从石墨散热、金属背板、边框散热、导热凝胶散热、热管散热,再到均温板散热等各种散热技术不断涌现。在当前电子装置的散热方案中,均温板作为解决散热问题的新型方式,已成为当下散热技术的新热点,尤其是均温板在未来5G商用产品中的应用。
然而,现有之均温板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均温板表面用于贴合发热电子元件的表面都是光滑的平面,导致导热胶对均温板和发热电子元件之间的粘附力很差,均温板和发热电子元件之间容易产生缝隙,从而影响导热效果;
二,均温板的上盖和基板之间仅进行简单的热压合,一旦发生摔落时,很容易因为上盖和基板之间连接强度不高而裂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其能有效地解决现有之均温板存在导热效果和连接强度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包括有上盖和基板,所述上盖和基板热压结合形成有腔室,所述上盖的表面设置供发热元件贴合的粗化区,所述粗化区表面设置有纹路;
所述上盖边缘设置有第一压合边,所述第一压合边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封装结构;所述基板边缘设置有第二压合边,所述第二压合边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封装结构;所述第一压合边和第二压合边压合时,所述第一封装结构和第二封装结构相互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粗化区包括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从左往右间距布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区域的上表面和上盖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上表面上凸高于上盖的上表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上凸的高度为 0.79mm-0.99mm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盖的下表面对应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在位置设置有第一凹位,所述第一凹位设置有第一铜柱,所述第一铜柱套设有粉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盖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铜柱,所述基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铜柱;
所述第二铜柱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三铜柱插入第一插孔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封装结构包括有左右间距设置的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封装结构包括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条、第二凸条对应插入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由于在粗化区域设置纹路,可以使得散热胶能够填入纹路中,从而增强散热胶的粘附力,可以使得发热元件与上盖之间粘贴力更强,不易出现缝隙,同时也可以增大导热面积,从而更进一步地提升导热效果;
二、通过在第一压合边设置第一封装结构,在第二压合边设置第二封装结构;上盖和基板热压合时,可以借助第一封装结构和第二封装结构的相互连接而增强上盖和基板的连接强度,受外力作用时也不易使得上盖和基板裂开,使用更加可靠。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第一压合边和第二压合边压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上盖 1101、第一区域
1102、第二区域 1103、第三区域
11、粗化区 111、纹路
12、第一凹位 121、第一铜柱
122、粉环 13、第二铜柱
131、第一插孔 14、第一压合边
141、第一凸条 142、第二凸条
20、基板 21、第三铜柱
22、第二压合边 221、第一凹槽
222、第二凹槽 223、第一导向凹位
224、第二导向凹位 23、毛细结构
30、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包括有上盖10和基板20。
所述上盖10和基板20热压结合形成有腔室30,所述上盖10的表面设置供发热元件贴合的粗化区11,所述粗化区11表面设置有纹路111;具体地说,在粗化区11域设置纹路111,可以使得散热胶能够填入纹路111中,从而增强散热胶的粘附力,可以使得发热元件与上盖10之间粘贴力更强,不易出现缝隙,同时也可以增大导热面积,从而更进一步地提升导热效果。通常,所述纹路111可以是“井”字形、“X”字形、圆交叉形等等任何形状制成,所述粗化区11的形状也可以依据发热元件的形状制成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任何形状;当然,最优选的方式是,纹路111成长条形凹槽设置,且凹槽的两个侧面自下而上向外倾斜设置,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保证散热胶涂布入凹槽中。
接上所述,粗化区11包括有第一区域1101、第二区域1102和第三区域1103,所述第一区域1101、第二区域1102和第三区域1103从左往右间距布置;且,所述第一区域1101的上表面和上盖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第二区域1102和第三区域1103的上表面上凸高于上盖10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区域1102和第三区域1103上凸的高度为0.79mm-0.99mm之间;如此,有利于发热元件的布置,便于安装。
所述上盖10的下表面对应第二区域1102和第三区域1103所在位置设置有第一凹位12,所述第一凹位12设置有第一铜柱121,所述第一铜柱121 套设有粉环122。以及,所述上盖10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铜柱13,所述第二铜柱13布置在除第一凹位12以外的位置上;所述基板20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铜柱21,所述第三铜柱21依据第二铜柱13的位置和数量依需布置;所述第二铜柱13设置有第一插孔131,所述第三铜柱21插入第一插孔131中,将第三铜柱21以插入第一插孔131中的方式设置,可以加强上盖10和基板20之间的支撑力度,作用上盖10或基板20时,不易对上盖10和基板 20的表面造成凹陷,同时也能通过该第二铜柱13和第三铜柱21的接触提高热传导率。所述底板20的顶部设置有毛细结构23,所述上盖10和基板20热压合成型之后,在同一侧设置有注水口40,以便于对腔室30内部注液和抽真空作业。
所述上盖10边缘设置有第一压合边14,所述第一压合边1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封装结构;所述基板20边缘设置有第二压合边22,所述第二压合边2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封装结构;所述第一压合边14和第二压合边22压合时,所述第一封装结构和第二封装结构相互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装结构包括有左右间距设置的第一凸条141和第二凸条142,所述第二封装结构包括有第一凹槽221和第二凹槽 222,所述第一凸条141、第二凸条142对应插入第一凹槽221、第二凹槽 222中。具体地说,所述第一凸条141和第二凸条142在未折叠时,第一凸条141和第二凸条142的厚度均小于第一凹槽221和第二凹槽222的厚度,在第一压合边14和第二压合边22压合时,能够使得第一凸条141在第一凹槽221中折叠,第二凸条142在第二凹槽222中折叠,折叠之后的第一凸条141、第二凸条142的厚度均分别大于第一凹槽221、第二凹槽222的厚度,从而让第一凸条141和第二凸条142在对应的第一凹槽221和第二凹槽222中产生挤压力,让上盖10和基板20热压合之后,其密封效果更好,连接强度更高。
接上所述,第一凹槽221和第二凹槽222的底部均设置有用于导引第一凸条141、第二凸条142进行折叠的第一导向凹位223,并在第一凹槽221 和第二凹槽222的侧面设置用于有用于导引第一凸条141、第二凸条142进行折叠的第二导向凹位224,以便于第一凸条141和第二凸条142能够按照预设的移动方向进行折叠,能够提升其热压合的良率。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一、由于在粗化区域设置纹路,可以使得散热胶能够填入纹路中,从而增强散热胶的粘附力,可以使得发热元件与上盖之间粘贴力更强,不易出现缝隙,同时也可以增大导热面积,从而更进一步地提升导热效果;
二、通过在第一压合边设置第一封装结构,在第二压合边设置第二封装结构;上盖和基板热压合时,可以借助第一封装结构和第二封装结构的相互连接而增强上盖和基板的连接强度,受外力作用时也不易使得上盖和基板裂开,使用更加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盖和基板,所述上盖和基板热压结合形成有腔室,所述上盖的表面设置供发热元件贴合的粗化区,所述粗化区表面设置有纹路;
所述上盖边缘设置有第一压合边,所述第一压合边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封装结构;所述基板边缘设置有第二压合边,所述第二压合边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封装结构;所述第一压合边和第二压合边压合时,所述第一封装结构和第二封装结构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化区包括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从左往右间距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上表面和上盖的上表面平齐,所述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的上表面上凸高于上盖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上凸的高度为0.79mm-0.99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下表面对应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在位置设置有第一凹位,所述第一凹位设置有第一铜柱,所述第一铜柱套设有粉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铜柱,所述基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铜柱;
所述第二铜柱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三铜柱插入第一插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结构包括有左右间距设置的第一凸条和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封装结构包括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条、第二凸条对应插入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中。
CN202121464483.2U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 Active CN2164149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4483.2U CN216414903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4483.2U CN216414903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14903U true CN216414903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81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4483.2U Active CN216414903U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149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45759U (zh) 散热器和散热系统
JP5153684B2 (ja)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604782B (zh) Heat pipe side-by-side heat sink and its production method
CN216414903U (zh) 一种带粗化纹路的信号基站散热模组
CN110562165A (zh) 一种可加热雷达罩端部连接结构
JP2013135022A (ja) 半導体装置
CN210617507U (zh) 一种高透导热式铝基覆铜板
CN210956916U (zh) 一种电池包液冷系统口琴管结构
CN104134633A (zh) 大功率芯片柔性基板封装结构及封装工艺
CN214099645U (zh) 一种用于led封装体的支架及led封装体
CN211139220U (zh) 一种可加热雷达罩端部连接结构
CN210065631U (zh) 一种导电铜箔
US20110192026A1 (en) Press fitting method for heat pipe and heat sink
CN207224720U (zh) 一种导热石墨膜的复合结构
CN111946005A (zh) 一种发热模块及具有其的发热地板
CN217468404U (zh) 一种用于ic卡芯片的倒装支架
CN202522987U (zh) 薄型散热模组及其散热底板
CN218353003U (zh) 一种防静电硅胶片复合结构
CN213082577U (zh) 一种ptfe覆铜板
CN206757259U (zh) 一种背光源及液晶显示模组
CN204809260U (zh) 发光装置复合基板及具有该发光装置复合基板的led模组
CN212266903U (zh) 一种高耐电压高导热铝基覆铜板
CN212171529U (zh) 一种高效铝基导热覆铜板
CN213152455U (zh) 一种双层贴合式散热覆铜板
CN213618767U (zh) 一种基于内压包覆的覆铜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