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9059U - 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9059U
CN216389059U CN202122880376.4U CN202122880376U CN216389059U CN 216389059 U CN216389059 U CN 216389059U CN 202122880376 U CN202122880376 U CN 202122880376U CN 216389059 U CN216389059 U CN 216389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heads
lower winding
wire
upper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803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靖
潘武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Guom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Guom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Guom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Guom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803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89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9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9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包括上绕线装置和下绕线装置,所述上绕线装置连接有移动装置一;所述上绕线装置包括固定座一和驱动装置一,所述固定座一上安装有若干上绕线头,若干所述上绕线头均与驱动装置一传动连接;所述下绕线装置包括固定座二和驱动装置三,所述固定座二安装有若干与上绕线头对应的下绕线头,若干所述下绕线头均与驱动装三传动连接,通过上绕线装置、下绕线装置和移动装置一的配合使用,在增加绕设圈数的同时,使整体体积不会大幅增加,大大提升了性能,有利于使用该电感线圈的设备小型化;并且实现两出线端位于同一水平,便于后续将线圈焊接在料带上。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绕线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
背景技术
贴片电感,又称为功率电感、大电流电感和表面贴装高功率电感,具有小型化,高品质,高能量储存和低电阻等特性,主要由磁芯和铜线组成,在电路中主要起滤波和振荡作用;
其中线圈为核心部件,线圈绕的圈数多少直接会影响到电感的性能,但是绕的圈数越多,体积越大,不利于设备小型化,另外,现有的绕线机所绕出的电感线圈出线方向不在同一端,会导致后续工序加工难度增加,不利于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包括上绕线装置和下绕线装置,所述上绕线装置连接有移动装置一;
绕线时,通过移动装置一控制上绕线装置与下绕线装置的相对位置,实现同一线圈多圈缠绕;
所述上绕线装置包括固定座一和驱动装置一,所述固定座一上安装有若干上绕线头,若干所述上绕线头均与驱动装置一传动连接;
所述下绕线装置包括固定座二和驱动装置三,所述固定座二安装有若干与上绕线头对应的下绕线头,若干所述下绕线头均与驱动装三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移动装置二,所述移动装置二与下绕线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推送装置,所述推送装置与移动装置一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脱料装置,所述脱料装置包括驱动装置二,所述驱动装置二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旋转卡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穿入上绕线头内与卡接在上绕线头端部的上绕线轴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二安装在固定座一上,所述固定座一上设有滑动副,所述滑动副与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绕线头上安装有夹线装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线装置包括呈L形的摆动块、以及固设在固定座上的升降气缸,所述摆动块铰接在下绕线头内,并在铰接处设有扭簧,所述升降气缸输出端连接有顶板,所述摆动块两端均向外延伸,分别与设在下绕线头端部的下绕线轴和顶板对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下绕线轴端部周边设有凸缘。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绕线头和下绕线头数量均为8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上绕线装置、下绕线装置和移动装置一的配合使用,在增加绕设圈数的同时,使整体体积不会大幅增加,大大提升了性能,有利于使用该电感线圈的设备小型化;并且实现两出线端位于线圈的同一端,便于后续将线圈焊接在料带上。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A部放大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B部放大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上绕线装置结构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上绕线头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照图1-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绕线机构可以实现在不增加线圈的高度情况下,进行多圈绕设,从而提升线圈的性能,并且还可以实现出线端位于线圈的同一端,便于后续焊接加工;
通常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绕线机构会配合送线装置一同使用,正常状态下,下绕线装置与送线装置位于同一水平上,工作时,上绕线装置在移动装置一31的带动下往下绕线装置方向靠近,最终使上绕线头13端部插入到下绕线头23端部中,然后送线装置将线材往下绕线头23方向输送,并固定在下绕线头23端部,要注意的是,上绕线装置与送线装置的动作顺序只是作为实施例进行说明,不应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然后驱动装置一12和驱动装置三22启动,带动若干上绕线头13和下绕线头 23同步旋转,并将线材绕设在上绕线头13的端部,同时移动装置一31启动,带动上绕线头13往上升,即上绕线装置往远离下绕线装置方向运动,使上绕线头13逐渐从下绕线头23中抽出,此时,已在上绕线头13端部绕设有内线圈;
再通过移动装置一31带动上绕线装置向下绕线装置移动,也就是说使上绕线头13再次靠近下绕线头23,即可在内线圈之外形成外线圈,外线圈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决定,可以通过移动装置一31带动上绕线装置往复运动的次数实现;
至于如何实现两个线头的出线方向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便于焊接,根据上述工作原理是很容易实现的,例如,内线圈绕设完成后上绕线头13端部的线头位于上方,而与送线装置连接的线头位于下方,然后通过移动装置一31带动上绕线装置向下绕线装置方向运动,使内线圈上绕设有外线圈,此时,与送线装置连接的线头即可位于上方,实现两个线头处于线圈的同一端上,置于出线方向,只需要在绕线时控制下绕线轴24最终停止方向即可。
本实施例中,下绕线装置连接有移动装置二32,同样可以控制下绕线装置的上下位置,从而可以对线圈的出线位置进行调整,还有,对于高度集成的绕线机来说,通过移动装置二32使下绕线装置向下运动,即可让出位置供其他设备使用。
线圈绕设完成后,还有脱料步骤,为了便于后续工序加工,通常会匹配有对应的治具用于放置线圈,而治具通常位于绕线机构的外部,因此会通过推送装置33 将上绕线装置推出,并配合移动装置一31,使上绕线装置下降到适当位置,最后通过脱料装置4使线圈从上绕线头13中脱离,并放置到治具中。
本实施例中,脱离装置的工作原理:通过驱动装置二41带动连接板42往上运动,即远离上绕线头13方向运动,而连杆43又与上绕线头13的上绕线轴14连接,要说明的是,线圈是绕设在上绕线轴14外周的;连接板42带动连杆43运动,也就是带动上绕线轴14与绕线头进行相对运动,并缩入上绕线头13中,而线圈无法进入到绕线头内,从而脱落,完成脱料,为了使运行流程,连接板42与固定座通过滑动副44滑动连接。
另外,由于上绕线轴14要跟随上绕线头13转动,因此连杆43与连接板42为旋转卡接,并不会影响上绕线轴14的转动。
本实施例中,送线装置将线材输出后,通过设在下绕线头23上的夹线装置进行固定;
更具体的是,夹紧装置包括呈L型的摆动块51,以及升降气缸52,摆动块51 与绕线轴铰接,在扭簧(图未示)的作用下使摆动块51的一端始终与下绕线轴24 贴紧,当需要夹紧线材时,通过升降气缸52推动顶板53升起,并最终顶板53将摆动块51另一端顶起,摆动块51即会与下绕线轴24松开,此时,线材可以进入下绕线轴24与摆动块51之间,最后升降气缸52将顶板53缩回,在扭簧的作用下,使摆动块51复位,与与绕线轴二端部贴紧,完成线材的夹紧。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下绕线轴24端部周边设有的凸缘25,为了使两端出线头均位于外侧,在送线时,通常会预留多一些线材才被夹紧,当绕完内外线圈后,上绕线轴14停止动作,夹紧装置将线材松开,下绕线轴24转动,将预留出来的线材通过凸缘25定型,缠绕在线圈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上绕线头13和下绕线头23数量均为8个,而形成8轴绕线机构,可以同时生产8个线圈,有效提供生产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

Claims (9)

1.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包括上绕线装置和下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绕线装置连接有移动装置一(31);
所述上绕线装置包括固定座一(11)和驱动装置一(12),所述固定座一(11)上安装有若干上绕线头(13),若干所述上绕线头(13)均与驱动装置一(12)传动连接;
所述下绕线装置包括固定座二(21)和驱动装置三(22),所述固定座二(21)安装有若干与上绕线头(13)对应的下绕线头(23),若干所述下绕线头(23)均与驱动装三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装置二(32),所述移动装置二(32)与下绕线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送装置(33),所述推送装置(33)与移动装置一(3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料装置(4),所述脱料装置(4)包括驱动装置二(41),所述驱动装置二(41)输出端连接有连接板(42),所述连接板(42)上旋转卡接有连杆(43),所述连杆(43)穿入上绕线头(13)内与卡接在上绕线头(13)端部的上绕线轴(1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二(41)安装在固定座一(11)上,所述固定座一(11)上设有滑动副(44),所述滑动副(44)与连接板(4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绕线头(23)上安装有夹线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线装置包括呈L形的摆动块(51)、以及固设在固定座上的升降气缸(52),所述摆动块(51)铰接在下绕线头(23)内,并在铰接处设有扭簧,所述升降气缸(52)输出端连接有顶板(53),所述摆动块(51)两端均向外延伸,分别与设在下绕线头(23)端部的下绕线轴(24)和顶板(53)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绕线轴(24)端部周边设有凸缘(2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绕线头(13)和下绕线头(23)数量均为8个。
CN202122880376.4U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 Active CN216389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80376.4U CN216389059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80376.4U CN216389059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9059U true CN216389059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17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80376.4U Active CN216389059U (zh) 2021-11-23 2021-11-23 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890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71628B (zh) 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线装置
CN110417211A (zh) 定子绕线机
CN216389059U (zh) 一种用于外外绕的绕线机构
CN112420381A (zh) 一种电子元件磁环具有自动化包线加工生产设备
CN217468204U (zh) Sq电感拉线缠脚切断机构
CN112491223A (zh) 一种用于无刷电机定子的绕线装置
CN213387166U (zh) 一种带导线夹持机构的线缆绕线机
CN111792445A (zh) 一种电子线包自动绕线装置
CN215815597U (zh) 一种绕线机多功能绕线机构
CN211907226U (zh) 一种线圈绕线机装置
CN211016762U (zh) 一种电感线圈成型设备的线圈入料夹持结构
CN218351278U (zh) 一种电感线圈绕制工装
CN215069636U (zh) 一种电感器自动绕线机
CN214226738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环形线圈绕线机
CN217933462U (zh) 一种应用于电感线圈单线十字绕线的新型转线机构
CN219123100U (zh) 一种贴片电感缠脚装置
CN220138124U (zh) 一种线圈绕线裁剪装置及线圈焊接设备
CN111483880A (zh) 线缆缠绕设备
CN213817524U (zh) 一种用于无刷电机定子的绕线装置
CN219457352U (zh) 一种磁环储线设备
CN219966839U (zh) 一种新型软包电芯电极焊接装置
CN215815591U (zh) 一种绕线机多轴同步放料机构
CN217193416U (zh) 一种电感线圈焊接机
CN214978709U (zh) 一种贴片电感生产用节能环保型电焊装置
CN216597274U (zh) 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