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76265U - 支撑框架和穿梭车 - Google Patents
支撑框架和穿梭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376265U CN216376265U CN202122644596.7U CN202122644596U CN216376265U CN 216376265 U CN216376265 U CN 216376265U CN 202122644596 U CN202122644596 U CN 202122644596U CN 216376265 U CN216376265 U CN 2163762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quare tube
- wall
- bending
- side wall
- support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框架和穿梭车。支撑框架包括至少一个方形管。方形管具有四个外壁且包括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第一折弯件至少形成方形管的三个外壁,第二折弯件连接在第一折弯件的内侧且包括与三个外壁中的至少一个外壁平行的加强壁,加强壁设置在至少一个外壁的内侧。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框架的方形管由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组成,且第二折弯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折弯件内部的加强壁,进而可对方形管需要加强的外壁进行定向加强,进而实现在不增大体积的情况下来提高方形管的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框架和穿梭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支撑框架一般采用标准型材中的方钢管、矩形钢管、角钢、槽钢和工字钢。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支撑框架包括多个方钢管11a,图中示出连接在同一端的三个方钢管11a,该方钢管11a的四个面壁厚是一样的,若要增大强度则需要将方钢管的型材加大一号,那么就需要加大方钢管的体积。而且如图1所示,在三个方钢管11a连接后,其中一个方钢管11a的端部开口裸露在外,这样需要单独制作方形钢片与该裸露的端部开口焊接来封闭该端部开口。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背景技术部分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背景技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框架和穿梭车,以在不增大体积的情况下对强度进行加强。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支撑框架,包括:
至少一个方形管,方形管具有四个外壁且包括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第一折弯件至少形成方形管的三个外壁,第二折弯件连接在第一折弯件的内侧且包括与三个外壁中的至少一个外壁平行的加强壁,加强壁设置在至少一个外壁的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弯件包括第一底壁以及相对设置在第一底壁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的远离第一底壁的一端具有与第一底壁平行设置的弯折段,第二折弯件包括第二底壁以及相对设置在第二底壁两侧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与第一侧壁平行且间隔设置,第四侧壁与第二侧壁贴合连接,第二底壁和第三侧壁之间的折弯处与弯折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侧壁的长度大于第四侧壁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弯件包括第一底壁以及相对设置在第一底壁两侧的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折弯件包括第二底壁以及相对设置在第二底壁两侧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二折弯件连接在第一折弯件的内侧,以使得第二底壁与第一折弯件共同围合形成方形管的四个壁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方形管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方形管、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方形管以及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三方形管,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方形管、第二方形管和第三方形管的端部彼此连接,第二方形管的端部抵接在第一方形管的一侧,第三方形管的端部抵接在第一方形管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形管还包括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第三方形管还包括在第三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拼合以覆盖第一方形管的端部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均为直角三角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均为钣金件,且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焊接形成方形管。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穿梭车,包括上述支撑框架。
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支撑框架包括至少一个方形管。方形管具有四个外壁且包括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第一折弯件至少形成方形管的三个外壁,第二折弯件连接在第一折弯件的内侧且包括与三个外壁中的至少一个外壁平行的加强壁,加强壁设置在至少一个外壁的内侧。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框架的方形管由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组成,且第二折弯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折弯件内部的加强壁,进而可对方形管需要加强的外壁进行定向加强,进而实现在不增大体积的情况下来提高方形管的强度。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框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穿梭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第一方形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第一方形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第二方形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第二方形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第三方形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第三方形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方形管、第二方形管和第三方形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第一方形管、第二方形管和第三方形管的另一个角度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第一方形管、第二方形管和第三方形管的连接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穿梭车是在仓储物流系统中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的设备。
如图2所示,穿梭车包括支撑框架1、穿梭车货叉2和导向板3。其中穿梭车货叉2和导向板3均安装在支撑框架1上。穿梭车的其他附图中未示出的轮系、外壳、电器件等组件均安装在支撑框架1上。也就是说支撑框架1是穿梭车的基体,用于支撑和安装其他组件,因此支撑框架1需要较强的强度。
为了提高支撑框架的强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框架,该支撑框架包括至少一个方形管。方形管具有四个外壁且包括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第一折弯件至少形成方形管的三个外壁。第二折弯件连接在第一折弯件的内侧且包括与三个外壁中的至少一个外壁平行的加强壁,加强壁设置在至少一个外壁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框架的方形管由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组成,且第二折弯件设置在第一折弯件的内侧且包括设置在第一折弯件内部的加强壁,进而可对方形管需要加强的外壁进行定向加强,进而实现在不增大体积的情况下来提高方形管的强度。
当需要对一个外壁加强时,可以将第二折弯件设置为具有一个与该需要加强的外壁平行设置的加强壁,当需要对两个以上的外壁加强时,可根据需要加强的外壁的位置对第二折弯件进行设计,使得该第二折弯件具有与两个以上的需要加强的外壁平行的加强壁,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框架可对方形管的强度进行定向加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弯件包括第一底壁以及相对设置在第一底壁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的远离第一底壁的一端具有与第一底壁平行设置的弯折段。第二折弯件包括第二底壁以及相对设置在第二底壁两侧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与第一侧壁平行且间隔设置,第四侧壁与第二侧壁贴合连接。第二底壁和第三侧壁之间的折弯处与弯折段连接。
如图3所示,该支撑框架包括两个第一方形管11、一个第二方形管12以及两个第三方形管13。两个第一方形管11分别连接在第二方形管12的两端且垂直于第二方形管12,第三方形管13连接在第一方形管11的上方。
其中第一方形管11的主视图如图4所示,截面图如图5所示。如图5所示,第一方形管11包括第一折弯件111和第二折弯件112。第一折弯件111包括第一底壁1111以及相对设置在第一底壁1111两侧的第一侧壁1112和第二侧壁1113,第一侧壁1112的远离第一底壁1111的一端具有与第一底壁1111平行设置的弯折段1112a。第二折弯件112包括第二底壁1121以及相对设置在第二底壁1121两侧的第三侧壁1122和第四侧壁1123。第三侧壁1122和第一侧壁1112平行且间隔设置,第四侧壁1123与第二侧壁1113贴合连接。第二底壁1121和第三侧壁1122之间的折弯处与弯折段1112a连接。
如图5所示,对于第一方形管11,其具有四个外壁,四个外壁中三个外壁是由第一折弯件111形成的,另一个外壁是由折弯段1112a和第二折弯件112的第二底壁1121共同形成的。第二折弯件112的两个侧壁均设置在第一折弯件111的内侧,其中第三侧壁1122与第一折弯件111的第一侧壁1112平行间隔设置,第三侧壁1122与第二底壁1121的折弯处与折弯段1112a连接,因此第三侧壁1122与第一侧壁1112之间的距离是由折弯段1112a的长度决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侧壁1122的长度大于第四侧壁1123的长度。也就是说,第二折弯件112的两个侧壁是不等长的。且第三侧壁1122与第一侧壁1112间隔设置,而第四侧壁1123与第二侧壁1113是贴合连接的。当然在其他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四侧壁1123也可以与第二侧壁1113间隔设置。第三侧壁1122与第一侧壁1112也可以贴合连接。具体可根据需要加强强度的外壁的位置以及整个第一方形管11的截面面积来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弯件包括第一底壁以及相对设置在第一底壁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折弯件包括第二底壁以及相对设置在第二底壁两侧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二折弯件连接在第一折弯件的内侧,以使得第二底壁与第一折弯件共同围合形成方形管的四个壁面。
第二方形管12的主视图如图6所示,截面图如图7所示。
第二方形管12包括第一折弯件121和第二折弯件122。其中第一折弯件121和第二折弯件122均为槽型结构。也就是说,第一折弯件121包括第一底壁以及相对设置在第一底壁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二折弯件122包括第二底壁以及相对设置在第二底壁两侧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二弯折件122连接在第一弯折件121的内侧。也就是说第二折弯件122的开口端设置在第一弯折件121内,这样使得第一弯折件121的三个壁和第二弯折件122的第二底壁共同形成第二方形管12的四个外壁。
第一折弯件121和第二折弯件122均为钣金件,钣金折弯后插接在一起焊接后形成外形为方形的管状结构,相当于不增大外形的情况两个相对的侧壁增加了一倍的厚度,强度会高出很多。若要在竖直方向受力,则可将厚度加倍的壁进行立放安装。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折弯件122的侧壁在第一折弯件121的侧壁上覆盖延伸,进而在第一折弯件121的整个侧壁长度上都能加强其强度。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例如第二折弯件122的侧壁部分覆盖第一折弯件121的侧壁。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三方形管13的结构与第二方形管12的结构相同。第三方形管13包括第一折弯件131和第二折弯件132。同样的,第一折弯件131和第二折弯件132均是槽型结构,反向嵌套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包括至少一个方形管。至少一个方形管可以全部是第一方形管11的结构,也可以全部是第二方形管12和第三方形管13的结构,当然也可以根据需求部分为第一方形管11,部分为第二方形管12。
如图3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方形管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方形管11、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方形管12以及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第三方形管13。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相互垂直,第一方形管11、第二方形管12和第三方形管13的端部彼此连接,第二方形管12的端部抵接在第一方形管11的外壁上,第三方形管13的端部抵接在第一方形管11的上方。
如图3和图10,该支撑框架的至少一个方形管包括第一方形管11、第二方形管12和第三方形管13。首先第一方形管11和第二方形管12相互垂直设置在X-Y平面内,第三方形管13垂直设置在第一方形管11和第二方形管12的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二方形管12还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2a。第三方形管13还包括在第三方向Z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3a。第一延伸部12a和第二延伸部13a拼合以覆盖第一方形管11的端部开口。
具体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方形管11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方形管12垂直于第一方形管11设置且第二方形管12的端部抵接在第一方形管11的外壁上,第三方形管13沿第三方向Z延伸,并且连接在第一方形管11的上方的外壁上。那么第一延伸部12a和第二延伸部13a均延伸到第一方形管11的端部进而覆盖其端部开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部12a和第二延伸部13a均为直角三角形。这样使得第一延伸部12a和第二延伸部13a之间的连接长度更长,进而提高焊接处的强度。
当然第一延伸部12a和第二延伸部13a也可以是矩形或其他形状,只要拼合形成方形,覆盖第一方形管11的端部开口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方形管12的端部设置有延伸部,该延伸部可单独起到覆盖第一方形管11的端部开口的作用,而无需与其他部件配合。
如图6所示,第二方形管12包括分别设置在轴向两端的两个第一延伸部12a。因此第二方形管12的两端的两个第一延伸部12a可分别覆盖两个第一方形管11的端口的一部分。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方形管11的端部设置延伸部,这样可使第一方形管11的端部抵接在第二方形管12的外壁上,进而使得第一方形管11的端部的延伸部覆盖第二方形管12的端部开口。
三个方形管搭接在一起焊接成一个整体。焊接时三个方形管搭接在一起,除了端面接触以外还有额外的延伸部接触,使焊接时更容易保证彼此位置和精度,同时焊接后,因接触面多而使焊接处强度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均为钣金件,且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焊接形成方形管。
具体地,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可采用拼焊进行连接。拼焊形式更方便,容易保证精度;方形管与方形管拼焊时端面有更多搭接面,更容易保证位置准确,使焊后精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穿梭车,包括上述支撑框架。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上述支撑框架也可以用作交叉带支撑框架、输送线框架、维修小车、AGV笼式地盘、无人车框架或各种货架等。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方形管,所述方形管具有四个外壁且包括第一折弯件和第二折弯件,所述第一折弯件至少形成所述方形管的三个外壁,所述第二折弯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折弯件的内侧且包括与所述三个外壁中的至少一个外壁平行的加强壁,所述加强壁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外壁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件包括第一底壁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壁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远离第一底壁的一端具有与第一底壁平行设置的弯折段,所述第二折弯件包括第二底壁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壁两侧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四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贴合连接,所述第二底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的折弯处与所述弯折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侧壁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件包括第一底壁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壁两侧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折弯件包括第二底壁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壁两侧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二折弯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折弯件的内侧,以使得所述第二底壁与所述第一折弯件共同围合形成所述方形管的四个壁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方形管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方形管(11)、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第二方形管(12)以及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第三方形管(13),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Y)和所述第三方向(Z)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方形管(11)、所述第二方形管(12)和所述第三方形管(13)的端部彼此连接,所述第二方形管(12)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第一方形管(11)的一侧,所述第三方形管(13)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第一方形管(11)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形管(12)还包括在第二方向(Y)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2a),所述第三方形管(13)还包括在第三方向(Z)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3a),所述第一延伸部(12a)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3a)拼合以覆盖所述第一方形管(11)的端部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2a)和所述第二延伸部(13a)均为直角三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件和所述第二折弯件均为钣金件,且所述第一折弯件和所述第二折弯件焊接形成所述方形管。
9.一种穿梭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框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44596.7U CN216376265U (zh) | 2021-11-01 | 2021-11-01 | 支撑框架和穿梭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644596.7U CN216376265U (zh) | 2021-11-01 | 2021-11-01 | 支撑框架和穿梭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376265U true CN216376265U (zh) | 2022-04-26 |
Family
ID=81249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644596.7U Active CN216376265U (zh) | 2021-11-01 | 2021-11-01 | 支撑框架和穿梭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376265U (zh) |
-
2021
- 2021-11-01 CN CN202122644596.7U patent/CN2163762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853464A1 (en) | Bogie frame for railway vehicle | |
EP3536530A1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CN216376265U (zh) | 支撑框架和穿梭车 | |
JP2014184950A (ja) | 構造体の連結部材 | |
CN209956072U (zh) | 车身后纵梁、车身总成及车辆 | |
CN211519676U (zh) | 车身前地板总成、车身地板结构及汽车 | |
CN208036443U (zh) | 用于车辆的前地板加强板及车辆 | |
CN211468568U (zh) | 一种乘用车下车体结构 | |
US11332198B2 (en) | Structure of joined channel-shaped plates | |
CN212536335U (zh) | 一种高强度连接件 | |
CN109109884B (zh) | 轨道车辆的侧墙组件及轨道车辆 | |
US10814766B2 (en) | Frameless half-round trailer with butt joints | |
CN210852682U (zh) | 后悬上锁体和车辆 | |
CN209738949U (zh) | 一种轿车后置物台轻量化结构 | |
CN108674489B (zh) | 车辆框架部件 | |
CN209395881U (zh) | 梁及具有该梁的汽车 | |
CN216254964U (zh) | 喷药机车架及喷药机 | |
JP4973863B2 (ja) | 荷役用パレットの脚構造 | |
CN216102405U (zh) | 一种前围板结构以及车身 | |
CN209814823U (zh) | 集装箱的鹅颈槽 | |
EP1911663A2 (en) | Box-type structure for the cab of a truck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 |
CN213838772U (zh) | 一种发动机上的支架 | |
CN220130206U (zh) | 车架横梁结构及车辆 | |
US10850318B2 (en) | Joining method for members | |
CN218558958U (zh) | 一种车辆车架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