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74813U - 一种电动车后尾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车后尾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74813U
CN216374813U CN202122701163.0U CN202122701163U CN216374813U CN 216374813 U CN216374813 U CN 216374813U CN 202122701163 U CN202122701163 U CN 202122701163U CN 216374813 U CN216374813 U CN 216374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safety belt
box
movabl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0116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军辉
王亚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70116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74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74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74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后尾箱,包括箱盖和底箱,箱盖与底箱活动连接,箱盖和底箱上均设置有弧形靠垫,底箱一侧设置有卷收机构,卷收机构与安全带连接,卷收机构内设置有导向机构,安全带从导向机构内穿出,安全带从导向机构内穿出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底箱另一侧设置有锁紧机构,连接头活动穿设在锁紧机构内且连接头与锁紧机构可拆卸连接,锁紧机构上活动设置有复位机构,复位机构与锁紧机构相配合以用于解锁连接头。通过在底箱内配置卷收机构和锁紧机构,在电动车后座乘坐儿童时,拉出安全带插在锁紧机构内,提高儿童乘坐过程的安全性,避免儿童意外摔落。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车后尾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车后尾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动车后尾箱大多只能实现放置物品和骑乘者靠背的作用,没有防止骑乘者尤其是后座乘车着意外跌落和减少事故次生伤害的功能;当儿童淘气或者车子行驶过程中出现倾斜角度过大,过于颠簸时儿童容易跌落;当发生车祸时,易导致儿童离车抛飞,可能出现跌落撞击伤害和被别的车再次撞击或碾压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目前电动车后座乘坐儿童时,儿童容易跌落,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动车后尾箱。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后尾箱,包括箱盖和底箱,所述箱盖与所述底箱活动连接,所述箱盖和所述底箱上均设置有弧形靠垫,所述底箱一侧设置有卷收机构,所述卷收机构与安全带连接,所述卷收机构内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安全带从所述导向机构内穿出,所述安全带从所述导向机构内穿出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底箱另一侧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连接头活动穿设在所述锁紧机构内且所述连接头与所述锁紧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锁紧机构上活动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与所述锁紧机构相配合以用于解锁所述连接头。
本申请通过在底箱内配置卷收机构和锁紧机构,在电动车后座乘坐儿童时,拉出安全带插在锁紧机构内,提高儿童乘坐过程的安全性,避免儿童意外摔落。
优选地,所述卷收机构包括第一设备盒,所述第一设备盒设置在所述底箱内,所述第一设备盒内设置有发条弹簧,所述发条弹簧的活动端与所述安全带连接;所述第一设备盒开设有第一出口,所述导向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盒内且靠近所述第一出口位置处,所述底箱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口相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安全带依次穿过所述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出口以及所述第一开口后向外伸出。
优选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组尼龙滚轮,两组所述尼龙滚轮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盒内,且两组所述尼龙滚轮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安全带向外伸出的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与所述第一出口处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二设备盒,所述第二设备盒设置在所述底箱内,所述第二设备盒内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活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活动腔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组件相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组件的端部抵靠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连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复位机构相抵靠。
优选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支撑架和限位弹簧,所述限位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板通过所述限位弹簧与所述活动腔的内壁连接,且所述限位弹簧位于所述活动腔内远离所述限位槽的一侧;所述限位板与所述连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的复位机构相抵靠。
优选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按压座和活动柱,所述按压座与所述活动柱连接,所述活动柱活动穿设在所述活动腔内且所述活动柱的底部与所述限位板相抵靠,所述按压座通过按压弹簧与所述第二设备盒相连接,所述按压座与所述限位板以及所述活动腔之间形成用于穿设所述连接头的安装通道,所述底箱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连接头穿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安装通道与所述限位板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活动柱上开设有第一活动通道和第二活动通道,所述第一活动通道和所述第二活动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活动通道内活动穿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二活动通道内活动穿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活动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连接头穿设在所述安装通道内,所述限位板穿过所述限位孔抵靠在所述限位槽内。
优选地,所述安全带上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底箱上且靠近所述锁紧机构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穿设在所述定位孔内。
优选地,所述底箱上还设置有跑马灯,所述跑马灯的电源线与电动车内断路器的出线侧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本申请通过在底箱内配置卷收机构和锁紧机构,在电动车后座乘坐儿童时,拉出安全带插在锁紧机构内,提高儿童乘坐过程的安全性,避免儿童意外摔落;
2、本申请在底箱上还设置有定位板和定位轴,安全带上设置有定位孔,当安全带拉出后根据儿童体型可选择将安全带上对应的定位孔放置在定位轴上,随后将连接头插入到锁紧机构内,实现双重安全防护,避免安全带从锁紧机构内松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动车后尾箱的侧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动车后尾箱的主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底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锁紧机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底箱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安全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为箱盖,2为底箱,3为弧形靠垫,4为跑马灯,5为定位板,51为定位轴;
21为卷收机构,211为第一出口,212为尼龙滚轮,213为发条弹簧;
22为安全带,221为连接头,222为定位孔;
23为锁紧机构,231为活动腔,232为支撑架,233为限位板,234为限位弹簧,235为按压座,236为按压弹簧,237为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后尾箱,包括箱盖和底箱,箱盖与底箱活动连接,箱盖和底箱上均设置有弧形靠垫,底箱一侧设置有卷收机构,卷收机构与安全带连接,卷收机构内设置有导向机构,安全带从导向机构内穿出,安全带从导向机构内穿出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底箱另一侧设置有锁紧机构,连接头活动穿设在锁紧机构内且连接头与锁紧机构可拆卸连接,锁紧机构上活动设置有复位机构,复位机构与锁紧机构相配合以用于解锁连接头。通过在底箱内配置卷收机构和锁紧机构,在电动车后座乘坐儿童时,拉出安全带插在锁紧机构内,提高儿童乘坐过程的安全性,避免儿童意外摔落。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释: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后尾箱,包括箱盖1和底箱2,所述箱盖1与所述底箱2活动连接,所述箱盖1和所述底箱2上均设置有弧形靠垫3。也就是说,箱盖通过连接销与底箱活动连接,并且在箱盖和底箱上均设置有弧形靠垫,提高乘坐舒适度。
所述底箱2一侧设置有卷收机构21,所述卷收机构21与安全带22连接,所述卷收机构21内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安全带从所述导向机构内穿出,所述安全带22从所述导向机构内穿出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221。也就是说,安全带从导向机构内穿出,当安全带拉出释放后,在卷收机构的作用下,可带动安全带自动稳定回缩。
具体地,所述卷收机构21包括第一设备盒,所述第一设备盒设置在所述底箱2内,所述第一设备盒内设置有发条弹簧213,所述发条弹簧213的活动端与所述安全带22连接;所述第一设备盒开设有第一出口211,所述导向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盒内且靠近所述第一出口211位置处,所述底箱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口211相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安全带22依次穿过所述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出口211以及所述第一开口后向外伸出。也就是说,安全带的一端连接在发条弹簧的活动端上,安全带的另一端依次通过导向机构、第一出口以及第一开口后向外伸出,并且在安全带向外伸出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利用连接头便于将安全带固定在锁紧机构内。
具体地,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组尼龙滚轮212,两组所述尼龙滚轮21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盒内,且两组所述尼龙滚轮212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安全带22向外伸出的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与所述第一出口211处于同一直线上。也就是说,安全带动通过两组尼龙滚轮之间的导向通道时,可便于安全带稳定伸缩,避免安全带出现打结缠绕。
所述底箱2另一侧设置有锁紧机构23,所述连接头221活动穿设在所述锁紧机构23内且所述连接头221与所述锁紧机构23可拆卸连接,所述锁紧机构23上活动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与所述锁紧机构23相配合以用于解锁所述连接头221。也就是说,当安全带拉出后,利用连接头插入在锁紧机构内后,锁紧机构可将连接头卡固,当按动复位机构时,复位机构拨动锁紧机构使得连接头松开,安全带在发条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回缩复位。
具体地,所述锁紧机构23包括第二设备盒,所述第二设备盒设置在所述底箱2内,所述第二设备盒内设置有活动腔231,所述活动腔内活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活动腔231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组件相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组件的端部抵靠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连接头221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复位机构相抵靠。也就是说,利用限位组件活动设置在活动腔内,当连接头插入在活动腔内,连接头推动限位组件向下动作,当移动至连接头上的限位孔后,限位组件穿过限位孔,在自身弹簧的作用下复位抵靠在限位凹槽内,进而实现将连接头卡固在活动腔内。
具体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233、支撑架232和限位弹簧234,所述限位板233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232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板233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板233通过所述限位弹簧234与所述活动腔231的内壁连接,且所述限位弹簧234位于所述活动腔231内远离所述限位槽的一侧;所述限位板233与所述连接头221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板233与所述的复位机构相抵靠。也就是说,支撑架和限位弹簧位于同一侧,限位弹簧与限位槽分别设置在活动腔的两侧,当连接头推动限位板时,限位板的端部以支撑架为旋转支点进行旋转动作,当连接头插入到位后,限位板在限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抵靠在限位槽。
具体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按压座235和活动柱,所述按压座235与所述活动柱连接,所述活动柱活动穿设在所述活动腔231内且所述活动柱的底部与所述限位板233相抵靠,所述按压座235通过按压弹簧236与所述第二设备盒相连接,所述按压座与所述限位板233以及所述活动腔231之间形成用于穿设所述连接头的安装通道,所述底箱2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连接头穿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安装通道与所述限位板233可拆卸连接。也就是说,按压座位于第二设备盒的外侧,当用户按动按压座时,按压座同步带动活动柱动作,活动柱动作推动限位板向下动作,当限位板移动从连接头内的限位孔中脱出时,连接头和安全带在发条弹簧的作用下快速抽出复位。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限位板从限位孔内脱出速度,可将限位板的底部与限位孔的边角进行倒圆角设置。
所述活动柱上开设有第一活动通道和第二活动通道,所述第一活动通道和所述第二活动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活动通道内活动穿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二活动通道内活动穿设有第二连杆237,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237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37与所述活动腔23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221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连接头221穿设在所述安装通道内,所述限位板233穿过所述限位孔抵靠在所述限位槽内。也就是说,为了保证活动柱在按压过程中避免出现偏转,在活动柱的上表面和侧面上分别开设第一活动通道和第二活动通道,第一活动通道和第二活动通道连通,在第一活动通道和第二活动通道内分别设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活动柱在移动过程中可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限位作用下稳定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箱2上还设置有跑马灯4,所述跑马灯4的电源线与电动车内断路器的出线侧电连接。也就是说,目前部分电动车尾部只安装了被动光源反光板,当缺乏有效光源时、雨雪大雾天气时,不能起到警示提示作用,容易造成意外事故,而且目前部分电动车型简易款并没有配置刹车灯和行车灯,行驶过程中极易出现后方车辆碰撞,即使部分车型配置有行车灯,行车灯亮,需要打开前灯,否则不亮,很多人由于驾驶习惯很少使用行车灯,并且一般配置后行车灯或者刹车灯都为红色且为静态发光,在雨雪大雾天气,穿透力差,警示效果较弱,因此为了提高电动车后尾箱的警示效果,在电动车后尾箱的后方还设置有跑马灯,跑马灯的电源线搭接在电动车内断路器的出线侧,使得电动车启动时跑马灯自动亮起。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跑马灯可选用白黄动态闪光跑马灯或者红黄白交替闪烁跑马灯,通过动态跑马灯结合白黄光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可很好的提示后方来车,注意车距以及车速,大大提高行车安全。
实施例二
如图5-图6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后尾箱,所述安全带22上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222,所述底箱2上且靠近所述锁紧机构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板5,所述定位板5上设置有定位轴51,所述定位轴51穿设在所述定位孔222内。也就是说,在底箱上还设置有定位板和定位轴,安全带上设置有定位孔,当安全带拉出后根据儿童体型可选择将安全带上对应的定位孔放置在定位轴上,随后将连接头插入到锁紧机构内,实现双重安全防护,避免安全带从锁紧机构内松脱。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电动车后尾箱,包括箱盖和底箱,所述箱盖与所述底箱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和所述底箱上均设置有弧形靠垫,所述底箱一侧设置有卷收机构,所述卷收机构与安全带连接,所述卷收机构内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安全带从所述导向机构内穿出,所述安全带从所述导向机构内穿出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头,所述底箱另一侧设置有锁紧机构,所述连接头活动穿设在所述锁紧机构内且所述连接头与所述锁紧机构可拆卸连接,所述锁紧机构上活动设置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与所述锁紧机构相配合以用于解锁所述连接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后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收机构包括第一设备盒,所述第一设备盒设置在所述底箱内,所述第一设备盒内设置有发条弹簧,所述发条弹簧的活动端与所述安全带连接;所述第一设备盒开设有第一出口,所述导向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盒内且靠近所述第一出口位置处,所述底箱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出口相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安全带依次穿过所述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出口以及所述第一开口后向外伸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后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组尼龙滚轮,两组所述尼龙滚轮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设备盒内,且两组所述尼龙滚轮之间设置有用于所述安全带向外伸出的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与所述第一出口处于同一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后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二设备盒,所述第二设备盒设置在所述底箱内,所述第二设备盒内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活动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活动腔设置有与所述限位组件相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组件的端部抵靠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连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复位机构相抵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后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支撑架和限位弹簧,所述限位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板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板通过所述限位弹簧与所述活动腔的内壁连接,且所述限位弹簧位于所述活动腔内远离所述限位槽的一侧;所述限位板与所述连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的复位机构相抵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后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按压座和活动柱,所述按压座与所述活动柱连接,所述活动柱活动穿设在所述活动腔内且所述活动柱的底部与所述限位板相抵靠,所述按压座通过按压弹簧与所述第二设备盒相连接,所述按压座与所述限位板以及所述活动腔之间形成用于穿设所述连接头的安装通道,所述底箱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道相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连接头穿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安装通道与所述限位板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后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柱上开设有第一活动通道和第二活动通道,所述第一活动通道和所述第二活动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活动通道内活动穿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二活动通道内活动穿设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活动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连接头穿设在所述安装通道内,所述限位板穿过所述限位孔抵靠在所述限位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后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上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底箱上且靠近所述锁紧机构位置处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穿设在所述定位孔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后尾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上还设置有跑马灯,所述跑马灯的电源线与电动车内断路器的出线侧电连接。
CN202122701163.0U 2021-11-06 2021-11-06 一种电动车后尾箱 Active CN216374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01163.0U CN216374813U (zh) 2021-11-06 2021-11-06 一种电动车后尾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01163.0U CN216374813U (zh) 2021-11-06 2021-11-06 一种电动车后尾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74813U true CN216374813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50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01163.0U Active CN216374813U (zh) 2021-11-06 2021-11-06 一种电动车后尾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748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1527596A (ja) 取り付け提示機能を有するチャイルドシート及びその取り付け提示方法
CN203005354U (zh) 安全座椅
CN102975639B (zh) 安全座椅
CA3030007A1 (en) Structure of electric vehicle
CN216374813U (zh) 一种电动车后尾箱
JP3869857B2 (ja) セーフティベルト用構造
CN205553968U (zh) 一种安全带束缚感应装置及一种儿童汽车安全座椅
JPH0872669A (ja) ヘルメットおよび自動車の安全装置
CN211844178U (zh)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商用车吊环
CN207863552U (zh) 停车位
CN214138458U (zh) 一种汽车安全带锁扣
CN202499217U (zh) 带灯锁具支架
CN213109261U (zh) 商务车用安全带连接装置
CN109955748B (zh) 一种儿童座椅的旋转机构
CN217309284U (zh) 一种头盔内镜片调节装置、头盔内镜片及头盔
CN216580431U (zh) 一种物流用具有防护结构的双后桥牵引汽车
CN211280730U (zh) 一种具有限位机构的fix机构
CN217496405U (zh) 一种折叠式代步随行车
TWI806569B (zh) 機車前擋風鏡構造
KR960008804B1 (ko) 2륜 자동차용 안전벨트 장치
KR200253701Y1 (ko) 자동차 안전벨트에 구성한 시동장치
KR101600292B1 (ko) 경운기 등받이 장착형 안전등
KR200147030Y1 (ko) 자동차의 견인고리
KR940001905Y1 (ko) 자동차 안전벨트의 체결고리 정위치 장치
KR200170698Y1 (ko) 자동차용 시트 벨트의 버클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