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71923U - 贴合治具 - Google Patents

贴合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71923U
CN216371923U CN202122795354.8U CN202122795354U CN216371923U CN 216371923 U CN216371923 U CN 216371923U CN 202122795354 U CN202122795354 U CN 202122795354U CN 216371923 U CN216371923 U CN 216371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
bottom plate
metal sheet
seat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9535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桂彬
郑启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9535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71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71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71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合治具,包括底板、移动座以及压合组件,底板用于固定承载产品;移动座设置于底板上,移动座朝向底板的一侧用于固定承载金属片,移动座能够相对底板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金属片相对产品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以使金属片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在第三方向上相对准,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金属片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之间在第三方向上具有用于收纳胶水的藏胶间隙,当金属片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在第三方向上对准时,胶水能够在固化后将金属片与产品粘合固定于一体;压合组件用于压持移动座背离底板的一侧,以固定移动座相对底板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Description

贴合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产品组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贴合治具。
背景技术
一些电子产品行业中,经常需要将金属片粘合于产品上,然而传统的贴合治具难以保证金属片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之间的精准定位,并且金属片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之间的藏胶间隙也难以管控,致使金属片贴合后的产品的ORT(可靠性测试)性能难以满足标准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金属片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之间的精准定位,而且还能够保持金属片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之间在第三方向上的藏胶间隙相对固定的贴合治具。
一种贴合治具,用于将金属片粘合于产品上,包括:
底板,用于固定承载所述产品;
移动座,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移动座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用于固定承载所述金属片,所述移动座能够相对所述底板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金属片相对所述产品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以使所述金属片与所述产品的待贴合部位在第三方向上相对准,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所述金属片与所述产品的待贴合部位之间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具有用于收纳胶水的藏胶间隙,当所述金属片与所述产品的待贴合部位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对准时,所述胶水能够在固化后将所述金属片与所述产品粘合固定于一体;以及
压合组件,所述压合组件用于压持所述移动座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以固定所述移动座相对所述底板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座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收容所述金属片,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金属片的形状相匹配,以定位所述金属片相对于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所述凹槽内还设置有磁吸件,所述磁吸件用于将所述金属片磁吸固定于所述凹槽内以及定位所述金属片相对于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吸件具有第一磁极,所述金属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产品设置,所述第二表面背离所述产品设置,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产品相贴合,所述第一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磁极磁性相同的第二磁极,以使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第一表面相排斥,所述第二表面不具有磁极或者所述第二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磁极磁性相反的第三磁极,以使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吸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座包括:
第一座体,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能够相对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第二座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二座体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凹槽,且所述第二座体上还设置有定位孔;以及
定位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定位柱能够穿设于所述定位孔,以实现所述第二座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座体的安装定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座体朝向所述第二座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基准面,所述第二座体朝向所述第一座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基准面,所述第一基准面和所述第二基准面相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合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压持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临近所述移动座设置,所述压持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压持件绕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轴向旋转以及驱动所述压持件沿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轴向伸缩,以使所述压持件压持或松开所述移动座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治具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移动座相联动,所述调节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座相对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支撑座,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支撑座临近所述移动座设置;以及
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螺合穿设于所述支撑座并能够与所述移动座相抵持,旋转所述调节螺杆,可驱动所述调节螺杆沿所述调节螺杆自身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调节螺杆抵持并带动所述移动座相对于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贴合治具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金属片贴合后的所述产品进行加热,以加速所述金属片与所述产品之间的所述胶水的固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以及
加热块,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所述加热块能够穿设于所述底板,并能够对所述金属片贴合后的所述产品进行接触加热,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加热块相对于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轴向升降,以带动所述加热块朝靠近或远离所述金属片贴合后的所述产品移动,从而以使所述加热块与所述金属片贴合后的所述产品相接触或分离。
本申请提供的贴合治具,使用时,首先将产品和金属片分别固定承载在底板和移动座朝向底板的一侧,然后驱动移动座相对底板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金属片相对产品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以使金属片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在第三方向上相对准,当金属片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在第三方向上对准以后,使压合组件压持移动座背离底板的一侧,以固定移动座相对底板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位置,防止金属片偏离产品的待贴合部位,然后向金属片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在第三方向上的藏胶间隙内注入胶水,待胶水固化成型以后即可将金属片与产品粘合固定于一体,因此本申请的贴合治具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不仅能够保证金属片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之间的精准定位,而且还能够保持金属片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之间在第三方向上的藏胶间隙相对固定以防止出现溢胶,从而保证金属片贴合后的产品的ORT(可靠性测试)性能能够满足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贴合治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贴合治具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贴合治具的移动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移动座的局部结构与金属片的组合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组合后的移动座的局部结构与金属片的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贴合治具的移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的贴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贴合治具100,该贴合治具100用于将金属片200粘合于产品上,该贴合治具100包括底板110、移动座120以及压合组件130,底板110用于固定承载产品;移动座120设置于底板110上,移动座120朝向底板110的一侧用于固定承载金属片200,移动座120能够相对底板110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金属片200相对产品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以使金属片200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在第三方向上相对准,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金属片200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之间在第三方向上具有用于收纳胶水的藏胶间隙,当金属片200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在第三方向上对准时,胶水能够在固化后将金属片200与产品粘合固定于一体;压合组件130用于压持移动座120背离底板110的一侧,以固定移动座120相对底板110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本申请提供的贴合治具100,使用时,首先将产品和金属片200分别固定承载在底板110和移动座120朝向底板110的一侧,然后驱动移动座120相对底板110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金属片200相对产品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以使金属片200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在第三方向上相对准,当金属片200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在第三方向上对准以后,使压合组件130压持移动座120背离底板110的一侧,以固定移动座120相对底板110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位置,防止金属片200偏离产品的待贴合部位,然后向金属片200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在第三方向上的藏胶间隙内注入胶水,待胶水固化成型以后即可将金属片200与产品粘合固定于一体,因此本申请的贴合治具100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不仅能够保证金属片200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之间的精准定位,而且还能够保持金属片200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之间在第三方向上的藏胶间隙相对固定以防止出现溢胶,从而保证金属片200贴合后的产品的ORT(可靠性测试)性能能够满足标准要求。
在一实施例中,产品可以但不限于为电子设备,具体地,产品可以为笔记本电脑,金属片200可以但不限于为铁片。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定义第一方向为X方向,第二方向为Y方向,第三方向为Z方向,移动座120能够相对底板110沿X方向和/或Y方向移动,以使金属片200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在Z方向上相对准,金属片200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之间在Z方向上具有用于收纳胶水的藏胶间隙。
如图4及图5所示,移动座120朝向底板110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21,凹槽121用于收容金属片200,凹槽121的形状与金属片200的形状相匹配,以定位金属片200相对于凹槽121在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上的位置,凹槽121内还设置有磁吸件140,磁吸件140可以为磁铁,磁吸件140用于将金属片200磁吸固定于凹槽121内以防止金属片200脱落以及定位金属片200相对于凹槽121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置。
如图4及图6所示,进一步地,磁吸件1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磁吸件140间隔设置于凹槽121内,以增强金属片200在凹槽121内的固定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磁吸件140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磁吸件140间隔设置于凹槽121内,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磁吸件14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三个以上,具体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磁吸件140具有第一磁极,金属片20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产品设置,第二表面背离产品设置,第一表面用于与产品相贴合,第一表面具有与第一磁极磁性相同的第二磁极,以使磁吸件140与第一表面相排斥,第二表面不具有磁极或者第二表面具有与第一磁极磁性相反的第三磁极,以使磁吸件140与第二表面相吸引,从而以避免在将金属片200安装于凹槽121内时将金属片200装反。
如图4及图7所示,移动座120包括第一座体122、第二座体123及定位柱124,第一座体122设置于底板110上,并能够相对底板110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第二座体123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座体122上,第二座体123朝向底板110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21,且第二座体123上还设置有定位孔125;定位柱124设置于第一座体122上,定位柱124能够穿设于定位孔125,以实现第二座体123相对于第一座体122的安装定位。
进一步地,第一座体122朝向第二座体12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基准面1222,第二座体123朝向第一座体1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基准面1231,第一基准面1222和第二基准面1231相贴合,以确保金属片200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之间在第三方向上的藏胶间隙相对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准面1222和第二基准面1231均为平面。
第二座体123包括第一连接块1232、第二连接块1233及第三连接块1234,第二连接块1233和第三连接块1234并排嵌设于第一连接块1232内,第一连接块1232和第二连接块1233均部分抵持在第一座体122上,第一连接块1232和第二连接块1233上设置有定位孔125,第三连接块1234位于第一座体122外,第三连接块1234朝向底板110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21。
如图3所示,压合组件130包括第一驱动件132和压持件134,第一驱动件132可以为气缸,第一驱动件132临近移动座120设置,压持件134与第一驱动件132连接,第一驱动件132能够驱动压持件134绕第一驱动件132的轴向旋转以及驱动压持件134沿第一驱动件132的轴向伸缩,以使压持件134压持或松开移动座120背离底板110的一侧。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132的轴向与第三方向(Z方向)平行。
如图8所示,贴合治具100还包括调节组件150,调节组件150与移动座120相联动,调节组件150用于驱动移动座120相对底板110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金属片200相对产品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以使金属片200与产品的待贴合部位在第三方向上相对准。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150用于驱动移动座120相对底板110沿第一方向移动,调节组件150包括支撑座152和调节螺杆154,支撑座152设置于底板110上,且支撑座152临近移动座120设置,调节螺杆154螺合穿设于支撑座152并能够与移动座120相抵持,旋转调节螺杆154,可驱动调节螺杆154沿调节螺杆154自身的轴向移动,以使调节螺杆154抵持并带动移动座120相对于底板110沿第一方向移动。具体地,调节螺杆154的轴向与第一方向(X方向)平行。
如图3所示,贴合治具100还包括加热组件160,加热组件160用于对金属片200贴合后的产品进行加热,以加速金属片200与产品之间的胶水的固化,从而以提升金属片200与产品之间的粘合固定效率。
加热组件160包括第二驱动件162和加热块164,第二驱动件162可以为气缸,第二驱动件162设置于底板110的底部;加热块164可以为加热铜块,加热块164与第二驱动件162连接,加热块164能够穿设于底板110,并能够对金属片200贴合后的产品进行接触加热,第二驱动件162能够驱动加热块164相对于底板110沿第二驱动件162的轴向升降,以带动加热块164朝靠近或远离金属片200贴合后的产品移动,从而以使加热块164与金属片200贴合后的产品相接触或分离。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62的轴向与第三方向(Z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产品用于与金属片200贴合的部位和产品用于与加热块164接触的部位在产品的厚度方向上相对准,这样方便加热块164的热量更加迅速地传递到产品用于与金属片200贴合的位置,进而以加速金属片200与产品之间的胶水的固化效率。具体的,产品的厚度方向与第三方向(Z方向)平行。
如图1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座120和压合组件130共同构成金属片定位模组101,金属片定位模组10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金属片定位模组101相对间隔排布,以使得贴合治具100能够实现多个金属片200相对同一产品的不同部位的同时粘合,提升效率。进一步地,每个金属片定位模组101还包括调节组件150和加热组件160。
如图9所示,贴合治具100还包括机框170,底板110架设于机框170上,压合组件130的第一驱动件132设置于机框170上,加热组件160的第二驱动件162设置于机框170内。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贴合治具,用于将金属片粘合于产品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用于固定承载所述产品;
移动座,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移动座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用于固定承载所述金属片,所述移动座能够相对所述底板沿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金属片相对所述产品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以使所述金属片与所述产品的待贴合部位在第三方向上相对准,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所述金属片与所述产品的待贴合部位之间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具有用于收纳胶水的藏胶间隙,当所述金属片与所述产品的待贴合部位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对准时,所述胶水能够在固化后将所述金属片与所述产品粘合固定于一体;以及
压合组件,所述压合组件用于压持所述移动座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以固定所述移动座相对所述底板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收容所述金属片,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金属片的形状相匹配,以定位所述金属片相对于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所述凹槽内还设置有磁吸件,所述磁吸件用于将所述金属片磁吸固定于所述凹槽内以及定位所述金属片相对于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件具有第一磁极,所述金属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产品设置,所述第二表面背离所述产品设置,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所述产品相贴合,所述第一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磁极磁性相同的第二磁极,以使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第一表面相排斥,所述第二表面不具有磁极或者所述第二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磁极磁性相反的第三磁极,以使所述磁吸件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吸引。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座包括:
第一座体,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能够相对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第二座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第二座体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凹槽,且所述第二座体上还设置有定位孔;以及
定位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座体上,所述定位柱能够穿设于所述定位孔,以实现所述第二座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座体的安装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体朝向所述第二座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基准面,所述第二座体朝向所述第一座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基准面,所述第一基准面和所述第二基准面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和压持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临近所述移动座设置,所述压持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压持件绕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轴向旋转以及驱动所述压持件沿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轴向伸缩,以使所述压持件压持或松开所述移动座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治具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所述移动座相联动,所述调节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座相对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
支撑座,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支撑座临近所述移动座设置;以及
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螺合穿设于所述支撑座并能够与所述移动座相抵持,旋转所述调节螺杆,可驱动所述调节螺杆沿所述调节螺杆自身的轴向移动,以使所述调节螺杆抵持并带动所述移动座相对于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治具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对所述金属片贴合后的所述产品进行加热,以加速所述金属片与所述产品之间的所述胶水的固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
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底部;以及
加热块,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所述加热块能够穿设于所述底板,并能够对所述金属片贴合后的所述产品进行接触加热,所述第二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加热块相对于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轴向升降,以带动所述加热块朝靠近或远离所述金属片贴合后的所述产品移动,从而以使所述加热块与所述金属片贴合后的所述产品相接触或分离。
CN202122795354.8U 2021-11-15 2021-11-15 贴合治具 Active CN216371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5354.8U CN216371923U (zh) 2021-11-15 2021-11-15 贴合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5354.8U CN216371923U (zh) 2021-11-15 2021-11-15 贴合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71923U true CN216371923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52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95354.8U Active CN216371923U (zh) 2021-11-15 2021-11-15 贴合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71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79499B2 (ja) 電気機械に用いられるロータ
US8541912B2 (en) Planar motor for positioning a load along a plane
JP5700026B2 (ja) 電装品機器の端子装置
CN110977843B (zh) 海尔贝克阵列磁铁的装配治具及装配方法
JP2011120328A (ja) 永久磁石形モータ用のロータ、永久磁石形モータ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CN216371923U (zh) 贴合治具
CN107237844B (zh) 制动器及伺服系统
CN219212936U (zh) 磁铁组装载具及其设备
CN111246724B (zh) 一种电子模组的侧夹治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10423308U (zh) 一种贴附治具
CN102760382B (zh) 显示装置及其拆卸治具
JP4463740B2 (ja) 位置決め治具、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ワークの接着装置
JP2014158231A (ja) スピー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1541003U (zh) 海尔贝克阵列磁铁的装配治具
CN211352658U (zh) 防过吸热pcb板通用贴片夹具
CN215037306U (zh) 一种磁性收纳垫组件
CN110401308B (zh) 一种扁平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转子组装工艺
CN207757195U (zh) 一种空调风叶自动装配工装
KR200491666Y1 (ko) 모바일기기 수리용 유니버설 조립 지그
CN217965706U (zh) 飞轮装配治具
CN220195416U (zh) 一种具有多个铁片的磁铁组装用治具
CN217803506U (zh) 压合装置及压合设备
CN220946709U (zh) 多功能集成3d打印板
CN101469720A (zh) 风扇及其定子固定座
CN217493311U (zh) 组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