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9504U - 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339504U CN216339504U CN202122186623.0U CN202122186623U CN216339504U CN 216339504 U CN216339504 U CN 216339504U CN 202122186623 U CN202122186623 U CN 202122186623U CN 216339504 U CN216339504 U CN 2163395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d
- floating anchor
- anchor rod
- floating
- colli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浮锚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位于在锚孔上方;包括位于锚孔上方的底盘、安装在底盘上且与抗浮锚杆一一对应设置且相互连接的若干个连接机构;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有与锚孔连通且同轴的圆环状凹槽,所述连接机构与圆环状凹槽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有效的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抗浮锚杆钢筋弯折,影响施工人员现场施工,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抗浮锚杆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抗浮锚杆施工完成后,在底板钢筋绑扎之前,需要施工垫层、防水层及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等,在施工垫层、防水层及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时为了方便施工抗浮锚杆的外露锚固钢筋往往成竖直状态,待垫层、防水层及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施工完成后在将抗浮锚杆外露锚固钢筋按照设计要求的锚固尺寸进行90°弯折。但是目前施工垫层、防水层及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时涉及到的施工人员较多,施工中经常会发生施工人员不小心跌倒时被抗浮锚杆竖直的外露锚固钢筋端部刮蹭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有效的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抗浮锚杆钢筋弯折,影响施工人员现场施工,避免出现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位于在锚孔上方;包括位于锚孔上方的底盘、安装在底盘上且与抗浮锚杆一一对应设置且相互连接的若干个连接机构;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有与锚孔连通且同轴的圆环状凹槽,所述连接机构与圆环状凹槽滑动配合。
在使用时,将未弯折的抗浮锚杆的一端插入锚孔内,然后进行注浆施工;在注浆完后,然后通过连接机构与其连接;通过连接机构在圆环状凹槽内移动,实现抗浮锚杆与连接机构的连接;进行基础开挖、基础垫层浇筑、防水施工;取下连接机构,再对抗浮锚杆进行弯折。
相比现有技术,一方面通过连接机构在注浆后对抗浮锚杆的端部进行封闭,有效的避免抗浮锚杆直接裸露,造成在进行其他作业施工时,对于施工人员进行刮蹭,影响施工安全;
由于设置了圆环状凹槽,连接机构可在圆环状凹槽内滑动,从而实现根据不同锚杆的位置也能实现其连接;
另一方面,通过采用连接机构进行固定,有效的避免了在进行垫层浇筑、防水施工时,由于抗浮锚杆的弯折造成对于施工人员安全的影响,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在一些可能的额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的实现与抗浮锚杆的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滑动安装在圆环状凹槽内的固定块、沿竖向设置且分别与抗浮锚杆和固定块连接的连接装置。
在一些可能的额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的实现,固定块滑动安装在圆环状凹槽内;所述圆环状凹槽的截面呈T型结构,包括用于固定固定块的大端、与大端连通的小端。
在一些可能的额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的实现连接装置与抗浮锚杆的连接;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两端分别与与固定块和抗浮锚杆连接的连接杆、以及用于锁紧连接杆与抗浮锚杆的锁紧机构。
在一些可能的额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靠近抗浮锚杆的一端设置有盲孔;所述锁紧机构套装在连接杆的外侧且与盲孔对应设置。
在一些可能的额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机构为紧固环。
在一些可能的额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杆包括一端与固定块连接的杆本体、与杆本体另外一端连接的且设置有盲孔的空心杆;所述空心杆的外径由靠近固定块的一端向远离固定块的一端递增。
在一些可能的额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对于抗浮锚杆相对位置的确定;
所述底盘为圆盘状,所述底盘、圆环状凹槽、锚孔同轴设置。
在一些可能的额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机构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底盘、连接机构有效的实现了抗浮锚杆与锚孔相对位置的确定;通过连接机构将抗浮锚杆未伸入锚孔的一端进行封闭,避免了为伸入锚孔内的部分影响施工安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盘上设置圆环状凹槽,通过连接杆在圆环状凹槽内的移动,从而实现连接杆能够根据抗浮锚杆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满足在同一圆环上不同位置关系的抗浮锚杆的均能实现封闭,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抗浮锚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抗浮锚杆、锁紧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底盘、连接机构连接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总圆环状凹槽的截面为十字形结构时,底盘、连接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盘;2、圆环状凹槽;3、连接机构;31、固定块;32、杆本体;33、空心杆;331、盲孔;34、锁紧机构;10、抗浮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申请所提及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在本申请实施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定位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位柱。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5所示:
一种抗浮锚杆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位于在锚孔上方;包括位于锚孔上方的底盘1、安装在底盘1上且与抗浮锚杆10一一对应设置且相互连接的若干个连接机构3;所述底盘1的底部设置有与锚孔连通且同轴的圆环状凹槽2,所述连接机构3与圆环状凹槽2滑动配合。
在使用时,将抗浮锚杆10的一端插入锚孔内,然后通过连接机构3与其连接;通过在圆环状凹槽2内移动,实现抗浮锚杆10相对于抗浮锚杆10的位置进行改动,直至达到符合要求的位置;然后进行注浆施工;注浆完成后,进行基础开挖、基础垫层浇筑、防水施工;取下连接机构3,再对抗浮锚杆10进行弯折;
在使用时,将未弯折的抗浮锚杆10的一端插入锚孔内,然后进行注浆施工;在注浆完后,然后通过连接机构3与其连接;通过连接机构3在圆环状凹槽2内移动,实现抗浮锚杆10与连接机构3的连接;进行基础开挖、基础垫层浇筑、防水施工;取下连接机构3,再对抗浮锚杆10进行弯折。
相比现有技术,一方面通过连接机构3在注浆后对抗浮锚杆10的端部进行封闭,有效的避免抗浮锚杆10直接裸露,造成在进行其他作业施工时,对于施工人员进行刮蹭,影响施工安全;
由于设置了圆环状凹槽2,连接机构3可在圆环状凹槽2内滑动,从而实现根据不同锚杆的位置也能实现其连接;
另一方面,通过采用连接机构3进行固定,有效的避免了在进行垫层浇筑、防水施工时,由于抗浮锚杆10的弯折造成对于施工人员安全的影响,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
在一些可能的额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的实现与抗浮锚杆10的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滑动安装在圆环状凹槽2内的固定块31、沿竖向设置且分别与抗浮锚杆10和固定块31连接的连接装置。
固定块31滑动圆环状凹槽2的内;连接装置的一端固定块31连接,其另外一端与抗浮锚杆10连接;
通过设置固定块31,固定可在圆环状凹槽2内滑动实现沿锚孔周向进行圆周运动,进而使得能够实现对于不同位置关系的锚杆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额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所示,固定块31滑动安装在圆环状凹槽2内;所述圆环状凹槽2的截面呈T型结构,包括用于固定固定块31的大端、与大端连通的小端。
固定块31滑动安装在大端内,连接装置穿过小端与固定块31连接;固定块31沿圆环状凹槽2滑动时,将带动连接装置移动;从而实现对于在一个圆环上不同位置的锚杆连接。
固定块31安装在大端内,将有效的避免由于碰撞造成固定块31与底盘1脱落的情况出现。
优选的,如图5所示,圆环状凹槽2的截面还可以为十字形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额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的实现连接装置与抗浮锚杆10的连接;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两端分别与与固定块31和抗浮锚杆10连接的连接杆、以及用于锁紧连接杆与抗浮锚杆10的锁紧机构34。
连接杆的一端与固定块31连接,另外一端与抗浮锚杆10连接;为了有效的实现后期连接装置的拆卸,连接杆与抗浮锚杆10采用锁紧机构34进行锁紧,这样使得后期拆卸更加方便、便捷。
在一些可能的额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杆靠近抗浮锚杆10的一端设置有盲孔331;所述锁紧机构34套装在连接杆的外侧且与盲孔331对应设置。
抗浮锚杆10的一端伸入盲孔331内,然后通过锁紧装置实现连接杆与抗浮锚杆10的锁紧。
在一些可能的额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机构34为紧固环。
使用时首先将紧固环移动到连接杆与圆盘罩连接处,将抗浮锚杆10钢筋插入连接杆下部的空心杆33内,然后将紧固环向下移动到锚杆和盲孔331的重叠区域;优选的,紧固环及连接杆均使用弹性材料制作,防止连接不牢固施工时碰撞脱落。
在一些可能的额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连接杆包括一端与固定块31连接的杆本体32、与杆本体32另外一端连接的且设置有盲孔331的空心杆33;所述空心杆33的外径由靠近固定块31的一端向远离固定块31的一端递增。
优选的,如图1-图3所示,固定块31与杆本体32同轴设置;杆体的另外一端与空心杆33连接;空心杆33的盲孔331设置在远离杆本体32的一端,且与抗浮锚杆10间隙配合;
在锁紧时,锁紧机构34向远离底盘1的一侧运动,由于空心杆33的外径向远离底盘1的一侧逐渐增大,锁紧机构34向抗浮锚杆10一侧运动,将对空心杆33进行挤压,从而使得盲孔331的内壁与抗浮锚杆10接触,在锁紧机构34的作用下实现锁紧。
优选的,固定块31与连接杆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采用螺栓连接。
设置固定块31的目的在于避免连接杆的端部出圆环状滑槽形成尖刺部,避免该部对于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造成影响;如,施工人员滑倒时,避免尖刺部插入身体内或刮蹭施工人员的身体。
在一些可能的额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对于抗浮锚杆10相对位置的确定;
所述底盘1为圆盘状,所述底盘1、圆环状凹槽2、锚孔同轴设置。
将底盘1、圆环状凹槽2、锚孔同轴设置,这样在调整多根抗浮锚杆10相对于锚孔的关系时,只需要调整固定块31在圆环状凹槽2内移动即可。
在一些可能的额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机构3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从而有效的实现与底盘1的连接。
优选的,底盘1采用橡胶材料制成,这样进一步降低施工人员触碰到底盘1造成刮伤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Claims (9)
1.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安装在锚孔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锚孔上方的底盘、安装在底盘上且与抗浮锚杆一一对应设置且相互连接的若干个连接机构;所述底盘的底部设置有与锚孔连通且同轴的圆环状凹槽,所述连接机构与圆环状凹槽滑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滑动安装在圆环状凹槽内的固定块、沿竖向设置且分别与抗浮锚杆和固定块连接的连接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状凹槽的截面呈T型结构,包括用于固定固定块的大端、与大端连通的小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两端分别与固定块和抗浮锚杆连接的连接杆、以及用于锁紧连接杆与抗浮锚杆的锁紧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靠近抗浮锚杆的一端设置有盲孔;所述锁紧机构套装在连接杆的外侧且与盲孔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为紧固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一端与固定块连接的杆本体、与杆本体另外一端连接的且设置有盲孔的空心杆;所述空心杆的外径由靠近固定块的一端向远离固定块的一端递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为圆盘状,所述底盘、圆环状凹槽、锚孔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采用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86623.0U CN216339504U (zh) | 2021-09-08 | 2021-09-08 | 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186623.0U CN216339504U (zh) | 2021-09-08 | 2021-09-08 | 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339504U true CN216339504U (zh) | 2022-04-19 |
Family
ID=81169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186623.0U Active CN216339504U (zh) | 2021-09-08 | 2021-09-08 | 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339504U (zh) |
-
2021
- 2021-09-08 CN CN202122186623.0U patent/CN21633950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93901B2 (en) | Shock absorbing retractable bollard systems | |
CN109610645B (zh) | 一种钢结构球铰支座 | |
KR101850872B1 (ko) | 트랜스포머 볼라드 | |
CN207079622U (zh) | 一种方形基坑支护挡墙支撑结构 | |
CN216339504U (zh) | 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 | |
CN113653048A (zh) | 一种抗浮锚杆外露筋防碰撞伤害的保护装置 | |
CN207331387U (zh) | 一种加固处治下伏溶洞路基结构的浇筑护筒 | |
EP3786364B1 (en) | Roadblock for temporary installation to block traffic and/or as a security precaution | |
WO2021026950A1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深基坑安全防护装置 | |
JP2008214854A (ja) | 鋼管打設装置および鋼管打設方法 | |
CN218347390U (zh) | 可回收式吸能防崩固定装置 | |
CN204662502U (zh) | 一种检查井的自启式防坠警示装置 | |
CN212183050U (zh) | 一种免填充穿墙管 | |
CN109183668B (zh) | 一种路柱 | |
CN221094963U (zh) | 一种桥梁桩基防护装置 | |
CN110644391B (zh) | 一种市政交通防撞柱 | |
CN219410843U (zh) | 一种可升降式生态围隔固定锚桩 | |
CN217811061U (zh) |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 |
CN109440821B (zh) | 管井道路和市政井盖一体结构 | |
CN218969824U (zh) | 一种安全指引牌 | |
CN218990201U (zh) |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 |
DE29718362U1 (de) | Absperrpfosten zur Durchfahrsperre und Verkehrsberuhigung zum Schutz vor gewaltsamem Eindringen mit schwerem Kfz | |
CN211133804U (zh) | 一种建筑涂料生产用搅拌电机支撑装置 | |
CN114352346A (zh) | 一种用于隧道作业的智能救援逃生系统 | |
CN116497734A (zh) | 一种抗落石冲击棚洞结构及其锚固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