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3030U - 吊装夹具及运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吊装夹具及运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3030U
CN216303030U CN202122739014.3U CN202122739014U CN216303030U CN 216303030 U CN216303030 U CN 216303030U CN 202122739014 U CN202122739014 U CN 202122739014U CN 216303030 U CN216303030 U CN 2163030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isting
lifting
barrel
shaped workpiec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3901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强
杜西河
王旭宾
徐亚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Nuclear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Nuclea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Nuclear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Nuclear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3901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30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30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30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吊装夹具及运输装置,涉及风筒运输的技术领域,包括:吊装机构和吊耳;吊装机构通过连接件与桶状工件可拆卸连接,以使在装卸后吊装机构与桶状工件分离,吊装机构用于吊装时固定桶状工件,防止桶状工件发生形变和剐蹭;吊装设备通过吊耳和吊装机构吊装桶状工件,防止桶状工件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形变,同时,通过吊装设备和吊耳吊装桶状工件,使吊装更加稳定,减少了与工件的接触面积,避免吊装使工件被划伤,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风筒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剐蹭、形变和颠簸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风筒在陨石过程中稳定,避免风筒形变和剐蹭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吊装夹具及运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筒运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吊装夹具及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海外项目由于项目所在地工业水平比较落后,项目所需的构配件无法在当地生产,故需要所有构配件在国内生产加工后用货船将货物运输至项目所在地。由于海洋环境中的氯化物较多,钢材在运输中会受到环境的侵蚀,影响正常的使用,所以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在钢材外表面做好防腐处理。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吊装方式进行装卸风筒,并采用海运、陆运等方式运输,但是,在风筒的运输和装卸过程中,货物表面容易发生颠簸和剐蹭,容易将风筒表面的防腐材料刮掉,致使风筒受潮生锈,或风筒在运输过程中变形,使风筒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装夹具及运输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风筒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剐蹭、形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装夹具,用于吊装设备在吊装时固定桶状工件,包括:吊装机构和吊耳;
所述吊装机构设置在桶状工件的边缘,所述吊装机构包括连接件,所述吊装机构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桶状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吊装机构用于吊装时固定桶状工件;
所述吊耳设置在所述吊装机构上,所述吊耳的一端与所述吊装机构连接,所述吊耳的另一端与所述吊装设备连接,所述吊装设备通过所述吊耳和所述吊装机构吊装桶状工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吊装机构还包括连接孔和吊装主体;
所述吊装主体呈圆盘状,所述吊装主体与桶状工件的端面贴合,所述吊装主体的形状与桶状工件的端面的形状契合,所述连接孔沿着所述吊装主体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孔与桶状工件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吊耳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吊耳沿着所述吊装主体的边缘间隔布置,每个所述吊耳均与所述吊装主体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吊耳包括吊装孔和装配孔;
所述吊装孔和所述装配孔均贯穿所述吊耳,所述吊耳通过所述装配孔与所述吊装主体的连接,所述吊耳通过所述吊装孔与所述吊装设备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配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装配孔沿着所述吊耳间隔布置,且每个所述装配孔与所述吊装主体的所述连接孔对应设置,所述吊耳通过所述装配孔与所述吊装主体的所述连接孔配合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吊装夹具还包括加强筋;
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吊装机构上,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吊装机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输装置,包括固定机构、运输主体和所述吊装夹具;
所述吊装夹具和所述固定机构均设置在所述运输主体上,所述吊装夹具和所述固定机构均与所述运输主体连接,所述运输主体用于运输桶状工件;
所述固定机构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固定机构用于接收经所述吊装夹具吊装运输的桶状工件,以通过所述容置槽固定放置桶状工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底座和支撑板;
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运输主体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固定底座远离所述运输主体的一侧连接,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容置槽与桶状工件抵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固定底座之间,所述支撑板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底座固定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连接板分别与所述固定底座呈垂直设置,且多个所述连接板沿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以使多个所述连接板沿着所述支撑板的水平方向均匀布置,且每个所述连接板均的两端均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固定底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装夹具,包括:吊装机构和吊耳;吊装机构设置在桶状工件的边缘,吊装机构通过连接件与桶状工件可拆卸连接,以使在装卸后吊装机构与桶状工件分离,吊装机构用于吊装时固定桶状工件,防止桶状工件发生形变和剐蹭;吊耳设置在吊装机构上,吊耳的一端与吊装机构连接,吊耳的另一端与吊装设备连接,吊装设备通过吊耳和吊装机构吊装桶状工件,防止桶状工件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形变,同时,通过吊装设备和吊耳吊装桶状工件,使吊装更加稳定,减少了与工件的接触面积,避免吊装使工件被划伤,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风筒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剐蹭、形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风筒在陨石过程中稳定,避免风筒形变和剐蹭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夹具及运输装置的吊装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夹具及运输装置的吊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夹具及运输装置的运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吊装机构;110-连接孔;120-吊装主体;200-吊耳;210-吊装孔;220-装配孔;300-加强筋;400-固定机构;410-固定底座;420-支撑板;430-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夹具,用于吊装设备在吊装时固定桶状工件,包括:吊装机构100和吊耳200;吊装机构100设置在桶状工件的边缘,吊装机构100包括连接件,吊装机构100通过连接件与桶状工件可拆卸连接,吊装机构100用于吊装时固定桶状工件;吊耳200设置在吊装机构100上,吊耳200的一端与吊装机构100连接,吊耳200的另一端与吊装设备连接,吊装设备通过吊耳200和吊装机构100吊装桶状工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到的桶状工件可以为风筒,具体的,吊装机构100可以设置有两个,两个吊装机构100沿着桶状工件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两个吊装机构100分别设置在桶状工件的两端,两个吊装机构100分别通过吊耳200与吊装设备连接,且每个吊装机构100均通过连接件与桶状工件连接,以使吊装设备在吊装时通过与吊耳200的连接,避免了吊装设备与桶状工件直接接触,即,避免了吊装设备划伤桶状工件,同时通过吊装机构100固定桶状工件,防止桶状工件沿周向变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吊装夹具,包括:吊装机构100和吊耳200;吊装机构100设置在桶状工件的边缘,吊装机构100通过连接件与桶状工件可拆卸连接,以使在装卸后吊装机构100与桶状工件分离,吊装机构100用于吊装时固定桶状工件,防止桶状工件发生形变和剐蹭;吊耳200设置在吊装机构100上,吊耳200的一端与吊装机构100连接,吊耳200的另一端与吊装设备连接,吊装设备通过吊耳200和吊装机构100吊装桶状工件,防止桶状工件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形变,同时,通过吊装设备和吊耳200吊装桶状工件,使吊装更加稳定,减少了与工件的接触面积,避免吊装使工件被划伤,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风筒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的剐蹭、形变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风筒在陨石过程中稳定,避免风筒形变和剐蹭的技术效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吊装机构100还包括连接孔110和吊装主体120;吊装主体120呈圆盘状,吊装主体120与桶状工件的端面贴合,吊装主体120的形状与桶状工件的端面的形状契合,连接孔110沿着吊装主体120的周向均匀分布,连接件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件通过连接孔110与桶状工件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吊装主体120呈圆环状,吊装主体120与桶状工件的端面形状一致,多个连接孔110沿着吊装主体120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其中,连接件可以设置为螺栓,对应地,桶状工件的端面设置有螺纹孔,连接孔110和螺纹孔的数量一致,每个连接件穿过一个连接孔110并与一个螺纹孔连接,以使吊装主体120与桶状工件可拆卸连接,在吊装后可以方便去除吊装主体120,不影响桶状主体的正常使用和后续运输。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吊耳200设置有多个,多个吊耳200沿着吊装主体120的边缘间隔布置,每个吊耳200均与吊装主体12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吊装设备可以设置有两个吊耳200,两个吊耳200均设置在吊装主体120上,两个吊耳200沿着吊装主体120的圆周方向间隔布置,且两个吊耳200的夹角呈锐角设置,以使吊装设备在与每个吊耳200连接后,吊装桶状工件时更加稳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吊耳200包括吊装孔210和装配孔220;吊装孔210和装配孔220均贯穿吊耳200,吊耳200通过装配孔220与吊装主体120的连接,吊耳200通过吊装孔210与吊装设备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吊耳200的一侧设置有装配孔220,另一侧设置有吊装孔210,其中,螺栓通过装配孔220与连接孔110连接,以使吊耳200与吊装主体120连接;吊装孔210与吊装设备可以通过绳索连接,以使吊装设备与吊耳200连接更加紧密,同时防止在吊装过程中绳索与桶状工件接触,致使桶状工件表面剐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装配孔220设置有多个,多个装配孔220沿着吊耳200间隔布置,且每个装配孔220与吊装主体120的连接孔110对应设置,吊耳200通过装配孔220与吊装主体120的连接孔110配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孔220设置有两个,两个装配孔220的距离与相邻的连接孔110之间的距离相等,螺栓通过每个装配孔220与连接孔110连接,以使吊耳200与吊装主体120的连接非常简单,同时方便后期的拆卸,节约吊装时间,方便日后维护保养。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吊装夹具还包括加强筋300;加强筋300设置在吊装机构100上,加强筋300与吊装机构10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300可以设置有四根,四根加强筋300呈“米”字形布置,每根加强筋300的两端均与吊装主体120连接,四根加强筋300的中点处设置有通孔,通过螺栓和螺母贯穿四根加强筋300,以使四根加强筋300互相固定,使桶状工件在吊装过程中更加稳定,防止桶状工件和吊装主体120变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包括固定机构400、运输主体和吊装夹具;吊装夹具和固定机构400均设置在运输主体上,吊装夹具和固定机构400均与运输主体连接,运输主体用于运输桶状工件;固定机构400上设置有容置槽,固定机构400用于接收经吊装夹具吊装运输的桶状工件,以通过容置槽固定放置桶状工件。
在本实施例中,运输主体可以为船、汽车、飞机等,具体的,固定机构400沿水平方向铺设在运输主体上,吊装夹具与固定机构400的位置相对应,固定机构400的一端与运输主体连接,固定机构400的另一端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容置槽,容置槽用于放置桶状工件,吊装设备通过吊装主体120与连接件将桶状工件吊装到容置槽内后,使桶状工件与固定机构抵接,此时拆除连接件,使吊装主体120与桶状工件分离,还可以通过绑带固定桶状工件,以使桶状工件在运输过程中更加稳定,避免磕碰。
可选的,运输主体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固定机构400,多个固定机构400根据工件的形状对应排列,以使多个固定机构400均可以固定工件,使工件运输更加稳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机构400包括固定底座410和支撑板420;固定底座410与运输主体连接,支撑板420与固定底座410远离运输主体的一侧连接,容置槽位于支撑板420上,支撑板420通过容置槽与桶状工件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底座410呈矩形,固定底座410的一端与运输主体连接,固定底座410的另一端与支撑板420连接,其中,支撑板420呈圆弧状,支撑板420的开口方向背离运输主体设置,桶状工件放置在支撑板420上并与支撑板420抵接,以使桶状工件不能晃动,从而使桶状工件固定牢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机构400还包括连接板430;连接板430位于支撑板420和固定底座410之间,支撑板420通过连接板430与固定底座41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430靠近支撑板420的一端与支撑板420契合,其中,连接板430的两端均可通过焊接与支撑板420和固定底座410固定,以使支撑板420、连接板430和固定底座410三者之间连接更加牢固,防止运输过程中支撑板420和固定底座410连接不稳定,避免桶状工件被划伤。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板430设置有多个,每个连接板430分别与固定底座410呈垂直设置,且多个连接板430沿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以使多个连接板430沿着支撑板420的水平方向均匀布置,且每个连接板430均的两端均与支撑板420和固定底座41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430设置有四个,四个连接板430沿着支撑板42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四个连接板430均垂直于固定底座410的表面设置,四个连接板430使支撑板420与固定底座410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支撑板420发生形变,影响桶状工件的固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吊装夹具,用于吊装设备在吊装时固定桶状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装机构(100)和吊耳(200);
所述吊装机构(100)设置在桶状工件的边缘,所述吊装机构(100)包括连接件,所述吊装机构(100)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桶状工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吊装机构(100)用于吊装时固定桶状工件;
所述吊耳(200)设置在所述吊装机构(100)上,所述吊耳(200)的一端与所述吊装机构(100)连接,所述吊耳(200)的另一端与所述吊装设备连接,所述吊装设备通过所述吊耳(200)和所述吊装机构(100)吊装桶状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机构(100)还包括连接孔(110)和吊装主体(120);
所述吊装主体(120)呈圆盘状,所述吊装主体(120)与桶状工件的端面贴合,所述吊装主体(120)的形状与桶状工件的端面的形状契合,所述连接孔(110)沿着所述吊装主体(120)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孔(110)与桶状工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20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吊耳(200)沿着所述吊装主体(120)的边缘间隔布置,每个所述吊耳(200)均与所述吊装主体(12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200)包括吊装孔(210)和装配孔(220);
所述吊装孔(210)和所述装配孔(220)均贯穿所述吊耳(200),所述吊耳(200)通过所述装配孔(220)与所述吊装主体(120)的连接,所述吊耳(200)通过所述吊装孔(210)与所述吊装设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孔(22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装配孔(220)沿着所述吊耳(200)间隔布置,且每个所述装配孔(220)与所述吊装主体(120)的所述连接孔(110)对应设置,所述吊耳(200)通过所述装配孔(220)与所述吊装主体(120)的所述连接孔(110)配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吊装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筋(300);
所述加强筋(300)设置在所述吊装机构(100)上,所述加强筋(300)与所述吊装机构(100)连接。
7.一种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构(400)、运输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吊装夹具;
所述吊装夹具和所述固定机构(400)均设置在所述运输主体上,所述吊装夹具和所述固定机构(400)均与所述运输主体连接,所述运输主体用于运输桶状工件;
所述固定机构(400)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固定机构(400)用于接收经所述吊装夹具吊装运输的桶状工件,以通过所述容置槽固定放置桶状工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400)包括固定底座(410)和支撑板(420);
所述固定底座(410)与所述运输主体连接,所述支撑板(420)与所述固定底座(410)远离所述运输主体的一侧连接,所述容置槽位于所述支撑板(420)上,所述支撑板(420)通过所述容置槽与桶状工件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400)还包括连接板(430);
所述连接板(430)位于所述支撑板(420)和所述固定底座(410)之间,所述支撑板(420)通过所述连接板(430)与所述固定底座(410)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30)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连接板(430)分别与所述固定底座(410)呈垂直设置,且多个所述连接板(430)沿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以使多个所述连接板(430)沿着所述支撑板(420)的水平方向均匀布置,且每个所述连接板(430)均的两端均与所述支撑板(420)和所述固定底座(410)连接。
CN202122739014.3U 2021-11-10 2021-11-10 吊装夹具及运输装置 Active CN2163030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39014.3U CN216303030U (zh) 2021-11-10 2021-11-10 吊装夹具及运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39014.3U CN216303030U (zh) 2021-11-10 2021-11-10 吊装夹具及运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3030U true CN216303030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20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39014.3U Active CN216303030U (zh) 2021-11-10 2021-11-10 吊装夹具及运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30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91415A (e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ZA200300319B (en) Device for handling unit loads.
CA2415410C (en) Device for handling unit loads
CN216303030U (zh) 吊装夹具及运输装置
KR20180078467A (ko) 단위 모듈 리프팅 효율성 향상을 위한 탈착형 러그
US3690492A (en) Coil carrier attachment for fork lift vehicles
KR20130136136A (ko) 강판 운반용 크레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이용한 강판의 운반방법
US8857753B1 (en) Split-flange reel and associated disassembly/transport rack system
US3061354A (en) Device for handling vehicles
US5390970A (en) Shipping container stacking pin tool
CN214114628U (zh) 一种lng船围护系统平面模块吊装翻身工装
US20030160468A1 (en) Load supporting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couplings for lifting
CN209834574U (zh) 一种集装箱
CN216863388U (zh) 一种高效安全的钢板桩吊钩
JP2015113161A (ja) 搬送用パレット
KR20140006180U (ko) 조인트 파이프 지지 장치
CN115676584A (zh) 储能集装箱吊装装置及系统
CN111792170A (zh) 一种防护装置及运输系统
CN216190357U (zh) 一种平台吊篮
CN109823252B (zh) 一种起重机转运方法
NL2026254B1 (en) Transport carrier for transport of large objects and method for loading of loading goods on the transport carrier
CN220684408U (zh) 一种用于直升机装卸的车载辅助吊装装置
CN215323180U (zh) 一种集装箱导向装置
CN218465298U (zh) 一种便携组合集装箱吊转接吊架
CN217271858U (zh) 一种卧式容器鞍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