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69548U - 前舱盖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舱盖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69548U
CN216269548U CN202123139037.7U CN202123139037U CN216269548U CN 216269548 U CN216269548 U CN 216269548U CN 202123139037 U CN202123139037 U CN 202123139037U CN 216269548 U CN216269548 U CN 216269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hatch
vehicle
driving
hatch
telescop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3903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彤
王珊珊
项春健
蒋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3903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69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69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695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舱盖总成及车辆。前舱盖总成包括:第一前舱盖;两组支撑组件,每组支撑组件均包括:两个伸缩件,每一伸缩件的第一端均与第一前舱盖朝向车辆前舱的一侧可转动连接;两个第一驱动件,每一第一驱动件与一个伸缩件的第二端驱动连接,以驱动伸缩件转动;两个第二驱动件,每一第二驱动件与一个伸缩件驱动连接,以驱动伸缩件伸长或缩短。采用本实用新型,利用两组支撑组件中的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对各伸缩件的驱动配合,带动第一前舱盖产生不同程度的升降及倾斜,以使第一前舱盖自动抬升并转动至适合遮挡前风挡的角度及位置,并在不需要时自动回收,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前舱盖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舱盖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高温暴晒天气时,为了降低车内温度,或是下雪天气时,为了防止前风挡玻璃上覆盖雪后不易清理,人们会在前风挡上覆盖遮阳板,但遮挡过程中,需要人员取出遮阳板,下车手动铺设,并在不需要遮挡时,再手动回收遮阳板。随着汽车领域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舒适性与便利性的追求越来越高,因此,提出一种装置,在需要时能够自动抬升遮挡前风挡,在不需要时能够自动回收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舱盖总成及车辆,利用各驱动件驱动与第一前舱盖转动连接的各伸缩件进行不同程度的伸缩与转动,以带动第一前舱盖自动抬升并转动至适合遮挡前风挡的角度及位置,并在不需要时同样利用驱动件驱动伸缩件,进而带动第一前舱盖自动回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舱盖总成包括:第一前舱盖;两组支撑组件,每组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两个伸缩件,每一所述伸缩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前舱盖朝向车辆前舱的一侧可转动连接;两个第一驱动件,每一所述第一驱动件与一个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伸缩件转动;两个第二驱动件,每一所述第二驱动件与一个所述伸缩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伸缩件伸长或缩短。
可选地,所述前舱盖总成还包括第二前舱盖,所述第二前舱盖在所述第一前舱盖朝向车辆前舱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前舱盖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前舱盖总成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二前舱盖背向所述第一前舱盖的一侧可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前舱盖背向所述第一前舱盖的一侧连接有滑块。
可选地,每一所述伸缩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前舱盖朝向车辆前舱的一侧铰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伸缩件设置为气撑杆。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为步进电机。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为步进电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辆前舱,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前舱盖总成,所述前舱盖总成的两组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车辆前舱内,所述前舱盖总成的第一前舱盖覆盖所述车辆前舱。
可选地,所述车辆前舱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有滑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前舱盖总成及车辆,利用两组支撑组件中的第一驱动件与第二驱动件对各伸缩件的驱动配合,带动第一前舱盖产生不同程度的升降及倾斜,以使第一前舱盖自动抬升并转动至适合遮挡前风挡的角度及位置,并在不需要时自动回收,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前舱盖总成与车辆前舱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前舱盖总成的第一前舱盖遮挡前风挡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前舱盖总成的第一前舱盖打开露出车辆前舱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前舱盖总成的第二前舱盖抽出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前舱盖;2:伸缩件;3:第一驱动件;4:第二驱动件;5:第二前舱盖;6:支撑杆;7:车辆前舱;8:前风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需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前舱盖总成与车辆前舱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前舱盖总成的第一前舱盖遮挡前风挡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前舱盖总成的第一前舱盖打开露出车辆前舱的示意图。
如图1-图3所示,所述前舱盖总成包括第一前舱盖1和两组支撑组件。每组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两个伸缩件2、两个第一驱动件3和两个第二驱动件4。每一所述伸缩件2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前舱盖1朝向车辆前舱7的一侧可转动连接;每一所述第一驱动件3与一个所述伸缩件2的第二端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伸缩件2转动;每一所述第二驱动件4与一个所述伸缩件2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伸缩件2伸长或缩短。
使用时,将两组所述支撑组件放置于车辆前舱7内,并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覆盖车辆前舱7,所述第一前舱盖1与车辆前舱7可采用搭接的连接方式,同一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3设置于车身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各自与一个所述伸缩件2的第二端驱动连接,两个所述伸缩件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前舱盖1朝向车辆前舱7的一侧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伸缩件2各自与一个所述第二驱动件4驱动连接,两组所述支撑组件在车身长度方向上间隔一段距离设置,同一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3同步动作,同一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两个所述第二驱动件4同步动作。需要所述第一前舱盖1遮挡前风挡8时,同时启动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各第一驱动件3和各第二驱动件4,所述第二驱动件4驱动所述伸缩件2伸长进而带动所述第一前舱盖1升高的同时,所述第一驱动件3驱动所述伸缩件2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前舱盖1转动,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所述第一驱动件3及所述第二驱动件4相互配合,最终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运动至合适高度并调整至合适角度,以遮挡前风挡8。不需要所述第一前舱盖1遮挡前风挡8时,同时启动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各第一驱动件3和各第二驱动件4,所述第二驱动件4驱动所述伸缩件2缩短进而带动所述第一前舱盖1降低的同时,所述第一驱动件3驱动所述伸缩件2反方向转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前舱盖1反方向转动,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所述第一驱动件3及所述第二驱动件4相互配合,最终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重新覆盖车辆前舱7。
采用本实用新型前舱盖总成,利用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所述第一驱动件3与所述第二驱动件4对各所述伸缩件2的驱动配合,带动所述第一前舱盖1产生不同程度的升降及倾斜,以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自动抬升并转动至适合遮挡前风挡8的角度及位置,并在不需要时自动回收,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两组所述支撑组件沿车身长度方向,也即图1中的左右方向间隔一段距离设置,每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两个所述伸缩件2的第一端,也即图1中的上端在车身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前舱盖1朝向车辆前舱7的一侧可转动连接,相应地,与两个所述伸缩件2的第二端,也即图1中下端驱动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3同样设置在车身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3驱动两个所述伸缩件2沿图1中左右方向转动,一个所述第二驱动件4设置于一个所述伸缩件2上,与对应的所述伸缩件2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伸缩件2伸长或缩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件2设置为气撑杆,所述第一驱动件3与所述第二驱动件4均设置为步进电机。同一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两个所述伸缩件2同步动作,不同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所述伸缩件2动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包括所述伸缩件2的伸缩长度及转动角度,以满足不同需求。例如,需要所述第一前舱盖1遮挡前风挡8时,各个所述伸缩件2的最终调整状态如图2所示,图2中右侧的一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所述伸缩件2相比于左侧所述支撑组件中所述伸缩件2伸出的长度更长,左侧一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所述伸缩件2相比于右侧所述支撑组件中所述伸缩件2向右转动的角度更大,以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呈现出图2所示的倾斜状态,更好地遮挡前风挡8。再例如,需要露出车辆前舱7进行检修时,各个所述伸缩件2的最终调整状态如图3所示,图3中左侧的一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所述伸缩件2相比于右侧所述支撑组件中所述伸缩件2伸出的长度更长,右侧一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所述伸缩件2相比于左侧所述支撑组件中所述伸缩件2向右转动的角度更大,以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呈现出图3所示的倾斜状态,从而完全暴露车辆前舱7,方便人员检修。为了便于车内人员操作,每一所述第一驱动件3和每一所述第二驱动件4的控制端均可以安装在车厢内,人员不需要下车即可通过协调控制每一所述第一驱动件3和每一所述第二驱动件4的开启或停止,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做出相应动作。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伸缩件2与所述第一前舱盖1的具体连接位置可以调整,所述伸缩件2可以选用气撑杆以外的其他伸缩结构,所述第一驱动件3与所述第二驱动件4也可以选用步进电机以外的其他驱动结构,只要所述伸缩件2能在所述第二驱动件4的驱动作用下伸长或缩短,同时能在所述第一驱动件3的驱动作用下转动即可,所述第一前舱盖1的形状尺寸根据不同车型的车辆前舱7的变化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前舱盖总成还包括第二前舱盖5,所述第二前舱盖5在所述第一前舱盖1朝向车辆前舱7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前舱盖1可拆卸连接。此种设置,当将所述第一前舱盖1抬起遮挡前风挡8时,所述第二前舱盖5能够继续覆盖车辆前舱7,避免车辆前舱7内的零件外露,还可以抽出所述第二前舱盖5,以形成扩展桌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前舱盖5的面积略小于所述第一前舱盖1的面积,并在所述第一前舱盖1朝向车辆前舱7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前舱盖1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卡扣连接,所述第二前舱盖5与所述第一前舱盖1的位置关系以不妨碍各个所述伸缩件2的伸缩及转动为准。正常状态下,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前舱盖1与所述第二前舱盖5均覆盖所述车辆前舱7,且二者处于连接关系解除状态,当需要遮挡前风挡8时,通过协调控制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各所述第一驱动件3与各所述第二驱动件4,以驱动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所述伸缩件2做出相应动作,最终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倾斜遮挡于图2中所述前风挡8的前方,此时,因所述第二前舱盖5与所述第一前舱盖1处于解除连接关系状态,所述第二前舱盖5并不随所述第一前舱盖1动作,而是继续留在原地,覆盖所述车辆前舱7,从而在所述第一前舱盖1遮挡所述前风挡8的同时,所述第二前舱盖5还能够继续遮盖车辆前舱7,避免车辆前舱7内的零件外露。当需要露出车辆前舱7进行检修时,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与所述第二前舱盖5处于连接状态,通过协调控制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各所述第一驱动件3与各所述第二驱动件4,以驱动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所述伸缩件2做出相应动作,最终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及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二前舱盖5一起反向倾斜于所述车辆前舱7的上方,以露出所述车辆前舱7,供检修人员检修。图4为图1所示前舱盖总成的第二前舱盖抽出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车上人员下车休息时,解除所述第一前舱盖1与所述第二前舱盖5的连接关系,同时启动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各所述第二驱动件4,使各所述伸缩件2伸长一定长度以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水平抬升一定距离,然后抽出所述第二前舱盖5一定长度,再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下降并抵接所述第二前舱盖5,以对所述第二前舱盖5提供支撑力,从而可以在所述第二前舱盖5上放置物品。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第二前舱盖5的形状尺寸随所述车辆前舱7及所述第一前舱盖1的形状尺寸进行调整,所述第一前舱盖1与所述第二前舱盖5之间也可以采用卡扣连接以外的其他可拆卸连接方式。
可选地,所述前舱盖总成还包括支撑杆6,所述支撑杆6与所述第二前舱盖5背向所述第一前舱盖1的一侧可转动连接。此种设置,在抽出所述第二前舱盖5后,可以转动所述支撑杆6并与地面接触,以对所述第二前舱盖5提供进一步的支撑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6设置于图4中所述第二前舱盖5抽出后远离车辆前舱7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前舱盖5背向所述第一前舱盖1的一侧铰接连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支撑杆6的形状尺寸、与所述第二前舱盖5的具体连接位置均可以调整,所述支撑杆6与所述第二前舱盖5也可以采用铰接连接以外的其他可转动连接方式,只要能够在所述第二前舱盖5未抽出时折叠不占用过多空间,并能在所述第二前舱盖5抽出时打开提供支撑作用即可。
可选地,所述第二前舱盖5背向所述第一前舱盖1的一侧连接有滑块(未示出)。此种设置,在抽出所述第二前舱盖5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前舱盖5上的所述滑块与所述车辆前舱7滑动接触,减小了所述第二前舱盖5与所述车辆前舱7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所述第二前舱盖5的顺利抽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块设置有多块,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前舱盖5与所述车辆前舱7对应接触的位置。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滑块的设置数量及具体设置位置均可以调整,
可选地,每一所述伸缩件2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前舱盖1朝向车辆前舱7的一侧铰接连接。采用铰接连接方式,简化了连接过程,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可选地,所述伸缩件2设置为气撑杆。气撑杆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所述伸缩件2采用气撑杆,便于操作及维护。
气撑杆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一驱动件3设置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所述第一驱动件3采用步进电机,便于操作及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各个所述第一驱动件3均设置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可以选用不同型号规格的步进电机。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件4设置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所述第二驱动件4采用步进电机,便于操作及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各个所述第二驱动件4均设置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可以选用不同型号规格的步进电机。
下面进一步介绍所述前舱盖总成的工作过程:
使用时,将两组所述支撑组件放置于车辆前舱7内,并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及与其可拆卸连接的所述第二前舱盖5覆盖车辆前舱7,所述第一前舱盖1与所述第二前舱盖5可分别与所述车辆前舱7采用搭接的连接方式,所述第二前舱盖5与所述第一前舱盖1的位置关系以不影响各所述伸缩件2带动所述第一前舱盖1动作为准。同一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3设置于车身宽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各自与一个所述伸缩件2的第二端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伸缩件2转动,两个所述伸缩件2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前舱盖1朝向车辆前舱7的一侧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伸缩件2各自与一个所述第二驱动件4驱动连接,并在所述第二驱动件4的驱动作用下伸长或缩短。两组所述支撑组件在车身长度方向上间隔一段距离设置,同一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两个所述第一驱动件3同步动作,同一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两个所述第二驱动件4同步动作。正常状态下,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前舱盖1与所述第二前舱盖5均覆盖所述车辆前舱7,且二者处于连接关系解除状态,当需要遮挡前风挡8时,通过协调控制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各所述第一驱动件3与各所述第二驱动件4,以驱动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所述伸缩件2做出相应动作,最终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倾斜遮挡于图2中所述前风挡8的前方,此时,因所述第二前舱盖5与所述第一前舱盖1处于解除连接关系状态,所述第二前舱盖5并不随所述第一前舱盖1动作,而是继续留在原地,覆盖所述车辆前舱7,从而在所述第一前舱盖1遮挡所述前风挡8的同时,所述第二前舱盖5还能够继续遮盖车辆前舱7,避免车辆前舱7内的零件外露。当需要露出车辆前舱7进行检修时,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与所述第二前舱盖5处于连接状态,通过协调控制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各所述第一驱动件3与各所述第二驱动件4,以驱动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所述伸缩件2做出相应动作,最终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及与其连接的所述第二前舱盖5一起反向倾斜于所述车辆前舱7的上方,以露出所述车辆前舱7,供检修人员检修。当车上人员下车休息时,解除所述第一前舱盖1与所述第二前舱盖5的连接关系,同时启动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各所述第二驱动件4,使各所述伸缩件2伸长一定长度以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水平抬升一定距离,然后抽出所述第二前舱盖5一定长度,再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下降并抵接所述第二前舱盖5,以对所述第二前舱盖5提供支撑力,同时转动与所述第二前舱盖5背向所述第一前舱盖1一侧转动连接的所述支撑杆6,使所述支撑杆6接触地面,对所述第二前舱盖5提供进一步的支撑作用,从而可以在所述第二前舱盖5上放置物品。相应地,当不需要遮挡所述前风挡8、不需要露出车辆前舱7,也不需要所述第二前舱盖5抽出时,通过协调控制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各所述第一驱动件3与各所述第二驱动件4,以驱动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各所述伸缩件2做出相应动作,最终带动所述第一前舱盖1与所述第二前舱盖5重新回到覆盖所述车辆前舱7的初始状态即可。
采用本实用新型前舱盖总成,利用两组所述支撑组件中的所述第一驱动件3与所述第二驱动件4对各所述伸缩件2的驱动配合,带动所述第一前舱盖1产生不同程度的升降及倾斜,以使所述第一前舱盖1自动抬升并转动至适合遮挡前风挡8的角度及位置,并在不需要时自动回收,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辆前舱7,还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前舱盖总成,所述前舱盖总成的两组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车辆前舱7内,所述前舱盖总成的第一前舱盖1覆盖所述车辆前舱7。
可选地,所述车辆前舱7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有滑道(未示出)。此种设置,当所述前舱盖总成中设置有第二前舱盖5时,第二前舱盖5可以在所述滑道上滑行,能够减小第二前舱盖5与所述车辆前舱7之间的摩擦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前舱盖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前舱盖;
两组支撑组件,每组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
两个伸缩件,每一所述伸缩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前舱盖朝向车辆前舱的一侧可转动连接;
两个第一驱动件,每一所述第一驱动件与一个所述伸缩件的第二端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伸缩件转动;
两个第二驱动件,每一所述第二驱动件与一个所述伸缩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伸缩件伸长或缩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盖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前舱盖,所述第二前舱盖在所述第一前舱盖朝向车辆前舱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前舱盖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舱盖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二前舱盖背向所述第一前舱盖的一侧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前舱盖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前舱盖背向所述第一前舱盖的一侧连接有滑块。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前舱盖总成,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伸缩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前舱盖朝向车辆前舱的一侧铰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前舱盖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缩件设置为气撑杆。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前舱盖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为步进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前舱盖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为步进电机。
9.一种车辆,包括车辆前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前舱盖总成,所述前舱盖总成的两组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车辆前舱内,所述前舱盖总成的第一前舱盖覆盖所述车辆前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前舱沿车身长度方向设置有滑道。
CN202123139037.7U 2021-12-14 2021-12-14 前舱盖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16269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9037.7U CN216269548U (zh) 2021-12-14 2021-12-14 前舱盖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9037.7U CN216269548U (zh) 2021-12-14 2021-12-14 前舱盖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69548U true CN216269548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56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39037.7U Active CN216269548U (zh) 2021-12-14 2021-12-14 前舱盖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695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5684A (zh) * 2022-05-25 2022-09-20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引擎盖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5684A (zh) * 2022-05-25 2022-09-20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引擎盖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836457A (en) Let-down type vehicle closure
CN216269548U (zh) 前舱盖总成及车辆
CN108058748A (zh) 一种汽车
CN109591554B (zh) 一种多功能扇形骨架及车窗遮帘
CN105986685A (zh) 一种折叠车位库的分段式运动骨架
CN218623632U (zh) 一种带有床板的折叠帐篷架
CN111497707B (zh) 一种自动驾驶汽车驾驶位座椅装置
CN213768234U (zh) 一种伸缩全自动汽车防护罩
CN212148338U (zh) 一种具有遮阳棚的云巡诊车
CN114431605A (zh) 一种可延展台面智慧讲台
CN2661472Y (zh) 汽车后窗隐藏式电动遮阳帘
US20030070775A1 (en) Retractable window shades for an automobile
CN219285909U (zh) 一种多功能指引牌
CN205498586U (zh) 车载便携式移动车棚
CN215850661U (zh) 一种多功能遮阳防晒帘
CN220565817U (zh) 一种大型伸缩雨棚
CN214397048U (zh) 一种观光车用侧方防护组件
CN219096545U (zh) 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CN217145785U (zh) 一种方厢前导车
CN109720278A (zh) 一种可自动升降的汽车导航信息抬头平视显示器
CN217396182U (zh) 一种汽车遮阳板
CN107985029A (zh) 一种使汽车减晒降温的新的方法
CN219548508U (zh) 一种户外充电桩折叠防雨棚
CN219969354U (zh) 车窗遮阳装置及车辆
CN210505471U (zh) 一种带有遮阳棚的高空作业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