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69113U - 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69113U
CN216269113U CN202123214453.9U CN202123214453U CN216269113U CN 216269113 U CN216269113 U CN 216269113U CN 202123214453 U CN202123214453 U CN 202123214453U CN 216269113 U CN216269113 U CN 2162691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ption
lower protective
protective bracket
glass fiber
fiber reinforc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1445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解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Kaiji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Kaiji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Kaiji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Kaijie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1445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691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691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691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属于汽车下防护支架技术领域,该支架包括汽车下防护支架,所述的汽车下防护支架包括支架总成和吸能装置总成,所述的吸能装置总成装配在支架总成的内部,所述的吸能装置总成包括吸能机构和导向装置,所述的导向装置活动连接在吸能机构的下端,在发生碰撞时通过第三空腔一侧的槽使得主体向槽的一侧发生变形,在变形挤压后顶住插孔的底部并使得插孔沿着滑杆向上滑动并使得插轴向套筒和吸能盒的内部收缩,而金属板经过吸能盒的外壁时被折断从而能够将缓冲力减缓,如若缓冲力还有将挤压变形吸能盒对缓冲力做最后的吸能,能够有效的保护车架以及驾驶室内的司机和乘客,安全性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下防护支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整车总重要求的越来越严格,在保证零部件性能的前提下,减轻零部件的重量,降低整车自重,能够降低油耗,进而减少废气排放,有利于环保,因此整车各零部件轻量化成为整车设计的要求。后下部防护装置作为汽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保证自身强度能防止后车钻入车底的前提下,轻量化也成了重中之重的任务。
现有的汽车下防护架重量较大使得汽车油耗变高,增加碳排放量,且汽车防下防护支架大多为刚性连接,在发生碰撞时无法有效的进行吸能导致汽车底盘损坏且对驾驶人产生较大的冲击。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汽车下防护架重量较大使得汽车油耗变高,增加碳排放量,且汽车防下防护支架大多为刚性连接,在发生碰撞时无法有效的进行吸能导致汽车底盘损坏且对驾驶人产生较大的冲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该支架汽车下防护支架,所述的汽车下防护支架包括支架总成和吸能装置总成,该组件配合使用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汽车下防护架重量较大使得汽车油耗变高,增加碳排放量,且汽车防下防护支架大多为刚性连接,在发生碰撞时无法有效的进行吸能导致汽车底盘损坏且对驾驶人产生较大的冲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包括汽车下防护支架,所述的汽车下防护支架包括支架总成和吸能装置总成,所述的吸能装置总成装配在支架总成的内部,所述的吸能装置总成包括吸能机构和导向装置,所述的导向装置活动连接在吸能机构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的吸能机构包括填充块,所述的填充块的下单装配有吸能盒,吸能盒的下端装配有套筒,套筒的内部插接有穿透吸能盒内部的插轴,插轴的外壁上装配有多个金属板,插轴靠近下端的位置上装配有一对限位盘,通过一对限位盘之间的位置用于装配导向装置。
优选地,所述的导向装置包括滑板,滑板的上端面的中心处设置有穿透的插孔,滑板的两端滑动连接有滑杆,两侧滑杆的下端装配有限位块,通过限位块用于限位。
优选地,所述的支架总成包括主体,所述的主体靠近上端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第一空腔,且多个第一空腔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且第二空腔与第三空腔相邻的面上设置有通槽,主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三空腔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槽,通过导向装置在受到撞击时在吸能机构上滑动,以此来抵消冲击力。
优选地,所述的插孔用于卡在一对限位盘之间,吸能盒装配在通槽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的支架总成的整体采用GMT材料,GMT材料把密度控制在1.2-1.5kg/m3之间。
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在发生碰撞时通过第三空腔一侧的槽使得主体向槽的一侧发生变形,在变形挤压后顶住插孔的底部并使得插孔沿着滑杆向上滑动并使得插轴向套筒和吸能盒的内部收缩,而金属板经过吸能盒的外壁时被折断从而能够将缓冲力减缓,如若缓冲力还有将挤压变形吸能盒对缓冲力做最后的吸能,能够有效的保护车架以及驾驶室内的司机和乘客,安全性更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架总成的整体采用GMT材料,如铁制材料因密度大7.85kg/m3偏重,而GMT材料可根据产品需求把密度控制在1.2-1.5kg/m3之间,同等体积下重量只有金属重量的1/5,虽然密度小而力学性能接近铁制原材料,所以符合现在汽车行业减重减排要求。铁制件因原材料为平板材料,零件根据形状复杂程度需要开多付模具开模费用高、生产安装不方便等问题,而GMT连续玻纤增强材料可用一付模具成型复杂零件降低开模费用。GMT材料可根据产品形状定制母材,在通过高温加热软化后放入模具内,所需母材可根据产品尺寸制作成各种复杂形状,所以材料利用率高只会产生极少量边角料。利用GMT连续玻纤增强材料制作汽车前防撞梁,工艺比较简单,有利于现场生产,而且质量轻,有利于减轻整车重量,降低产品重量,达到同尺寸下重量降低,油耗降低可减少碳排放量,同时加工中不需要油脂类添加剂,废料可回收利用,达到环保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吸能装置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吸能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注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汽车下防护支架;
2、支架总成;21、主体;22、第一安装孔;23、第一空腔;24、第二空腔;
25、通槽;26、第三空腔;27、第二连接孔;
3、吸能装置总成;31、吸能机构;311、填充块;312、吸能盒;313、套筒;
314、插轴;315、金属板;316、限位盘;32、导向装置;321、滑板;322、插孔;
323、滑杆;32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包括汽车下防护支架1,所述的汽车下防护支架1包括支架总成2和吸能装置总成3,所述的吸能装置总成3装配在支架总成2的内部。
如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架总成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支架总成2包括主体21,所述的主体21靠近上端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2,第一安装孔22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第一空腔23,且多个第一空腔23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腔24和第三空腔26,且第二空腔24与第三空腔26相邻的面上设置有通槽25,主体2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7,第三空腔26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槽;通过主体21用于连接汽车车架,通过第二连接孔27连接前保险杠,通过多个第一空腔23能够在碰撞时进行吸能,通过通槽25用于装配吸能装置总成3。
如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中吸能装置总成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吸能装置总成3包括吸能机构31和导向装置32,所述的导向装置32活动连接在吸能机构31的下端;通过导向装置32对冲击力进行缓冲。
如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中吸能机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吸能机构31包括填充块311,所述的填充块311的下单装配有吸能盒312,吸能盒312的下端装配有套筒313,套筒313的内部插接有穿透吸能盒312内部的插轴314,插轴314的外壁上装配有多个金属板315,插轴314靠近下端的位置上装配有一对限位盘316;通过填充块311用于对吸能盒312、套筒313等进行支撑,通过吸能盒312能够对冲击力进行吸能变形,通过插轴314在受到撞击时插向套筒313和吸能盒312的内部插入,并通过冲击力折断金属板315来达到缓冲冲击力的效果。
如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装置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导向装置32包括滑板321,滑板321的上端面的中心处设置有穿透的插孔322,滑板321的两端滑动连接有滑杆323,两侧滑杆323的下端装配有限位块324;通过插孔322用于卡在一对限位盘316之间,通过滑杆323与第三空腔26内部的侧壁连接。
所述的插孔322用于卡在一对限位盘316之间,吸能盒312装配在通槽25的内部。
所述的支架总成2的整体采用GMT材料,GMT材料把密度控制在1.2-1.5kg/m3之间;如铁制材料因密度大7.85kg/m3偏重,而GMT材料可根据产品需求把密度控制在1.2-1.5kg/m3之间,同等体积下重量只有金属重量的1/5,虽然密度小而力学性能接近铁制原材料,所以符合现在汽车行业减重减排要求。
工作原理:在发生碰撞时通过第三空腔26一侧的槽使得主体21向槽的一侧发生变形,在变形挤压后顶住插孔322的底部并使得插孔322沿着滑杆323向上滑动并使得插轴314向套筒313和吸能盒312的内部收缩,而金属板315经过吸能盒312的外壁时被折断从而能够将缓冲力减缓,如若缓冲力还有将挤压变形吸能盒312对缓冲力做最后的吸能,能够有效的保护车架以及驾驶室内的司机和乘客,安全性更高。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通过支架总成2的整体采用GMT材料,如铁制材料因密度大7.85kg/m3偏重,而GMT材料可根据产品需求把密度控制在1.2-1.5kg/m3之间,同等体积下重量只有金属重量的1/5,虽然密度小而力学性能接近铁制原材料,所以符合现在汽车行业减重减排要求。铁制件因原材料为平板材料,零件根据形状复杂程度需要开多付模具开模费用高、生产安装不方便等问题,而GMT连续玻纤增强材料可用一付模具成型复杂零件降低开模费用。GMT材料可根据产品形状定制母材,在通过高温加热软化后放入模具内,所需母材可根据产品尺寸制作成各种复杂形状,所以材料利用率高只会产生极少量边角料。利用GMT连续玻纤增强材料制作汽车前防撞梁,工艺比较简单,有利于现场生产,而且质量轻,有利于减轻整车重量,降低产品重量,达到同尺寸下重量降低,油耗降低可减少碳排放量,同时加工中不需要油脂类添加剂,废料可回收利用,达到环保目的。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包括汽车下防护支架(1),所述的汽车下防护支架(1)包括支架总成(2)和吸能装置总成(3),所述的吸能装置总成(3)装配在支架总成(2)的内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吸能装置总成(3)包括吸能机构(31)和导向装置(32),所述的导向装置(32)活动连接在吸能机构(31)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机构(31)包括填充块(311),所述的填充块(311)的下单装配有吸能盒(312),吸能盒(312)的下端装配有套筒(313),套筒(313)的内部插接有穿透吸能盒(312)内部的插轴(314),插轴(314)的外壁上装配有多个金属板(315),插轴(314)靠近下端的位置上装配有一对限位盘(3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向装置(32)包括滑板(321),滑板(321)的上端面的中心处设置有穿透的插孔(322),滑板(321)的两端滑动连接有滑杆(323),两侧滑杆(323)的下端装配有限位块(3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总成(2)包括主体(21),所述的主体(21)靠近上端的位置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2),第一安装孔(22)的下方设置有多个第一空腔(23),且多个第一空腔(23)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腔(24)和第三空腔(26),且第二空腔(24)与第三空腔(26)相邻的面上设置有通槽(25),主体(2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7),第三空腔(26)一侧的外壁上设置有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孔(322)用于卡在一对限位盘(316)之间,吸能盒(312)装配在通槽(25)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总成(2)的整体采用GMT材料,GMT材料把密度控制在1.2-1.5kg/m3之间。
CN202123214453.9U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 Active CN2162691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14453.9U CN216269113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14453.9U CN216269113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69113U true CN216269113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56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14453.9U Active CN216269113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691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3291B (zh) 汽车碰撞管理系统的能量吸收件
CN110949295B (zh) 客车防撞梁组件
CN205220579U (zh) 汽车保险杠吸能减震装置
CN103228488A (zh) 汽车的前部结构
CN204264083U (zh) 吸能盒、吸能机构、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CN109131178B (zh) 一种新型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CN104590178A (zh) 一种汽车吸能盒
CN204821427U (zh) 吸能盒及汽车
CN216269113U (zh) 一种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汽车下防护支架
CN201769774U (zh) 一种适用于小型车的高效吸能保险杠吸能器
CN213442778U (zh) 前部溃缩式防撞车架
CN101927742B (zh) 一种具有高吸能性能的汽车保险杠吸能器
CN202378955U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
CN207902444U (zh) 蜂窝吸能装置
CN108819889B (zh) 一种连接汽车防撞梁与车架纵梁的六棱柱形吸能装置
CN2717764Y (zh) 新型车辆保险杠
CN2625212Y (zh) 分层缓冲式汽车保险杠
CN211442215U (zh) 高韧性的汽车防撞梁吸能盒
CN210652991U (zh) 新型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CN210618070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
CN210363700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CN210047432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分体式汽车防撞梁
CN215244721U (zh)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和防弹功能的汽车保险杆
CN215706147U (zh) 一种铝塑复合增强的汽车防撞梁横梁
CN219989168U (zh) 吸能型汽车保险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