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35123U - 纠偏设备 - Google Patents
纠偏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235123U CN216235123U CN202121478164.7U CN202121478164U CN216235123U CN 216235123 U CN216235123 U CN 216235123U CN 202121478164 U CN202121478164 U CN 202121478164U CN 216235123 U CN216235123 U CN 2162351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ying roller
- frame
- assembly
- support frame
- movable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纠偏设备,包括机架、活动支撑架、输送辊、驱动组件及至少两个感应器组件;活动支撑架滑动设于机架;输送辊转动设于活动支撑架;其中两个感应器组件设于输送辊的上方,两个感应器组件沿平行输送辊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于机架,并可相互靠近或远离;驱动组件与感应器组件电连接,并与活动支撑架驱动连接,以驱动活动支撑架沿输送辊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感应器组件感应到输送辊上的薄膜发生偏移时,将偏移信号反馈至驱动组件,进而驱动组件驱动活动支撑架滑动,活动支撑架继而带动输送辊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运动,从而输送辊带动薄膜运动以实现纠偏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纠偏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薄膜的使用率也逐渐提高。但在薄膜生产线上,薄膜的输送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移情况,从而导致薄膜变形,因此需要对薄膜进行纠偏。目前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出薄膜偏移后,人工进行纠偏,这种方式导致了纠偏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纠偏设备,旨在改善薄膜输送过程中人工纠偏导致纠偏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纠偏设备,包括机架、活动支撑架、输送辊、驱动组件及至少两个感应器组件;所述活动支撑架滑动设于所述机架;所述输送辊转动设于所述活动支撑架;其中两个所述感应器组件设于所述输送辊的上方,两个所述感应器组件沿平行所述输送辊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机架,并可相互靠近或远离;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感应器组件电连接,并与所述活动支撑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动支撑架沿所述输送辊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
可选地,所述机架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辊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所述活动支撑架设于所述滑槽内。
可选地,所述纠偏设备还包括两个弹性件,所述活动支撑架与所述滑槽两端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两个安装槽,两个所述弹性件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槽内。
可选地,所述机架连接有设于所述输送辊上方的导杆,所述导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辊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感应器组件滑动设于所述导杆。
可选地,所述机架连接有设于所述输送辊上方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辊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安装杆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插孔,多个第一插孔沿所述安装杆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感应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插孔内。
可选地,所述感应器组件包括感应器本体、安装块及插销,所述感应器本体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安装块与所述感应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第二插孔;所述插销插入所述第二插孔和其中一所述第一插孔。
可选地,所述机架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感应器组件包括感应器本体和螺纹杆,所述感应器本体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辊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所述感应器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器和推杆,所述驱动器与所述感应器组件电连接;所述推杆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另一端沿所述输送辊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连接所述活动支撑架。
可选地,所述活动支撑架的底部还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滑动设于所述滑槽内。
可选地,所述活动支撑架包括滑动支撑部和旋转部,所述滑动支撑部滑动设于所述机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滑动支撑部;所述旋转部转动设于所述滑动支撑部上方,所述输送辊转动设于所述旋转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输送辊转动设于活动支撑架,感应器组件设于输送辊上方并与驱动组件电连接,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活动支撑架,并驱动活动支撑架沿输送辊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则当感应器组件感应到输送辊上的薄膜发生偏移时,将偏移信号反馈至驱动组件,进而驱动组件驱动活动支撑架滑动,活动支撑架继而带动输送辊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运动,从而输送辊带动薄膜运动以实现纠偏的效果。另外,感应器组件设有至少两个,其中两个感应器组件沿平行输送辊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机架,并可相互靠近或远离,则用户可通过调整两个感应器组件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感应不同宽度的薄膜的是否发生偏移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纠偏设备一实施例的一视角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纠偏设备另一实施例的一视角的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纠偏设备中活动支撑架的一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纠偏设备中活动支撑架的另一状态下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机架 | 101 | 滑槽 |
102 | 螺纹孔 | 200 | 活动支撑架 |
210 | 滑动支撑部 | 220 | 旋转部 |
230 | 滑轮 | 300 | 输送辊 |
400 | 感应器组件 | 410 | 感应器本体 |
420 | 安装块 | 430 | 插销 |
440 | 螺纹杆 | 500 | 驱动组件 |
510 | 驱动器 | 520 | 推杆 |
600 | 弹性件 | 700 | 安装杆 |
710 | 第一插孔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纠偏设备。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2所示,该纠偏设备包括机架100、活动支撑架200、输送辊300、驱动组件500及至少两个感应器组件400;活动支撑架200滑动设于机架100;输送辊300转动设于活动支撑架200;其中两个感应器组件400设于输送辊300的上方,两个感应器组件400沿平行输送辊300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于机架100,并可相互靠近或远离;驱动组件500与感应器组件400电连接,并与活动支撑架200驱动连接,以驱动活动支撑架200沿输送辊300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
为了完成对薄膜的输送过程,薄膜设于输送辊300上并与输送辊300接触,输送辊300可相对活动支撑架200沿输送辊300的轴线转动,输送辊300在转动过程中驱动薄膜沿垂直输送辊300的轴线方向运动,进而实现薄膜依靠输送辊300进行输送的效果。具体地,活动支撑架200上连接有支撑轴,输送辊300套设于支撑轴外,并可相对支撑轴转动;或者输送辊30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插入活动支架上、并可延期自身的轴线转动。
通过将其中两个感应器组件400沿平行输送辊300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于机架100并可相互靠近或远离,则当两个感应器组件400分别对应输送辊300相对的两端时,输送辊300上铺设有薄膜时,若薄膜发生偏移时会遮挡感应器组件400,从而感应器组件400感应到薄膜发生了偏移。另外,以上两个感应器组件400可相互靠近或远离,则两个感应器组件400可相对机架100滑动,以实现二者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效果;或者机架100具有位于输送辊300上方并对应输送辊300的安装部,安装部上在平行于输送辊300的长度延伸方向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感应器组件400通过紧固件选择其中安装于其中一安装孔内。可以理解的是,一感应器组件400选择安装于不同的安装孔时,其与另一感应器组件400的距离不同,进而可以根据选择安装于不同的安装孔以实现两个感应器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设置效果。如此设置,根据两个感应器组件400在平行输送辊300的长度方向上可具有不同的距离,进而可以感应不同宽度的薄膜在输送辊300上被输送时是否发生偏移现象。
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感应器组件400可包括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用以检测其接收的光线是否受阻,进而判断薄膜是否发生了偏移。例如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其接收到的光线受阻时,断定薄膜发生了偏移。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感应器组件400可包括压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用以检测其是否受压而判断薄膜是否发生了偏移,例如当压电传感器检测到其自身受压后,即可断定薄膜发生了偏移现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感应器组件400还可包括其他传感器,只要能够感应薄膜是否发生了偏移现象即可。进一步地,通过驱动组件500与感应器组件400电连接,驱动组件500与活动支撑架200驱动连接,并可驱动活动支撑架200沿输送辊300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则当感应器组件400感应到输送辊300上的薄膜向左或向右发生了偏移,则感应器组件400将偏移信号反馈至驱动组件500,进而驱动组件500根据该偏移信号驱动活动支撑架200沿与偏移方向相反地方向运动,进而实现纠偏的效果。例如,当输送辊300沿左右方向延伸时,若输送辊300上的薄膜向左发生了偏移,则对应输送辊300左端的感应器组件400检测到偏移信号,进而该感应器组件400将偏移信号传递至驱动组件500,驱动组件500根据该偏移信号向右驱动活动支撑架200滑动,活动支撑架200带动输送辊300、继而带动薄膜向右运动,以实现纠偏的效果。若输送辊300上的薄膜向右发生了偏移,则对应输送辊300右端的感应器组件400检测到偏移信号,进而该感应器组件400将偏移信号传递至驱动组件500,驱动组件500根据该偏移信号向左驱动活动支撑架200滑动,活动支撑架200带动输送辊300、继而带动薄膜向左运动,以实现纠偏的效果。具体地,驱动组件500可以包括电机和推动杆,推动杆一端连接电机,另一端连接活动支撑架200,推动杆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输送辊300的长度延伸方向。或者驱动组件500可包括电机、齿轮及齿条,齿条连接于活动支撑架200,齿轮连接于电机,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输送辊300的长度延伸方向。或者驱动组件500还可包括螺杆和摇手,活动支撑架200开设有螺纹孔,螺杆一端穿过螺纹孔并与螺纹孔螺纹配合,另一端连接有摇手,当用户转动摇手是,设有螺纹孔的活动支架沿螺杆的轴线方向运动,进而实现驱动输送辊300沿其轴线方向运动偏移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输送辊300转动设于活动支撑架200,感应器组件400设于输送辊300上方并与驱动组件500电连接,驱动组件500驱动连接活动支撑架200,并驱动活动支撑架200沿输送辊300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则当感应器组件400感应到输送辊300上的薄膜发生偏移时,将偏移信号反馈至驱动组件500,进而驱动组件500驱动活动支撑架200滑动,活动支撑架200继而带动输送辊300沿其长度延伸方向运动,从而输送辊300带动薄膜运动以实现纠偏的效果。另外,感应器组件400设有至少两个,其中两个感应器组件400沿平行输送辊300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于机架100,并可相互靠近或远离,则用户可通过调整两个感应器组件400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感应不同宽度的薄膜的是否发生偏移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2所示,机架100上设有滑槽101,滑槽10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输送辊300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活动支撑架200设于滑槽101内。
如此设置,则使得活动支撑架200在驱动组件500的驱动作用下运动时能够在滑槽101内运动,进而使得活动支撑架200在滑动时具有较好的导向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2所示,纠偏设备还包括两个弹性件600,活动支撑架200与滑槽101两端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两个安装槽,两个弹性件600分别设于两个安装槽内。
通过在活动支撑架200与滑槽101两端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两个安装槽,两个弹性件600分别设于两个安装槽内,则活动支撑架200在滑槽101内滑动时通过弹性件600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避免活动支撑架200与滑槽101的内壁之间发生硬性撞击。具体地,弹性件600可以为弹簧、弹片或者橡胶等具有弹性的部件。
如图1所示,基于两个感应器组件400在平行输送辊300的方向间隔设置时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施例:机架100连接有设于输送辊300上方的导杆,导杆的延伸方向与输送辊300的延伸方向相同,感应器组件400滑动设于导杆。
通过感应器组件400滑动设于导杆,则使得感应器组件400能够沿导杆的延伸方向滑动,进而当导杆上滑动安装有两个感应器组件400时,这两个感应器组件400在滑动过程中能够相互靠近或者远离,进而可以调整这两个感应器组件400之间的距离。当两个感应器组件400之间的距离不同时,可以检测设于输送辊300上的不同宽度的薄膜是否发生了偏移。
具体地,导杆上可设有导轨,导轨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输送辊300的长度延伸方向,感应器组件400包括设于导轨内的滑条,从而可实现感应器组件400与导杆滑动时具有较好的导向效果。或者,感应器组件400设有供导杆穿入的过孔,导杆穿入过孔内,从而可实现感应器组件400沿导杆滑动的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实施例:机架100连接有设于输送辊300上方的安装杆700,安装杆700的延伸方向与输送辊300的延伸方向相同,安装杆700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插孔710,多个第一插孔710沿安装杆700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感应器组件400安装于第一插孔710内。
通过在安装杆700上设置多个第一插孔710,且多个第一插孔710沿安装杆7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则感应器组件400安装于第一插孔710时,可选择安装于任意其中一个第一插孔710内。当感应器组件400设有两个时,两个感应器组件400均可分别选择安装于任意的第一插孔710内,从而两个感应器组件400每次插入不同的第一插孔710时,二者之间的间距则不同,进而通过在安装杆700上开设多个第一插孔710可实现调整两个感应器组件400的安装距离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感应器组件400安装于第一插孔710时,可通过螺钉连接、卡扣连接、插接或者磁吸连接的方式进行安装。
如图1所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感应器组件400包括感应器本体410、安装块420及插销430,感应器本体410与驱动组件500电连接;安装块420与感应器本体410固定连接,并滑动地设于安装杆700,安装块420上开设有第二插孔;插销430插入第二插孔和其中一第一插孔710。
通过将感应器本体410与驱动组件500电连接,则当感应器本体410感应到薄膜发生偏移时,感应器本体410将偏移信号反馈给驱动组件500,进而驱动组件500驱动活动支撑架200滑动以带动输送辊300向反方向偏移,进而实现纠偏的效果。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机架100连接有与输送辊300的延伸方向相同的安装杆700感应器组件400还包括与感应器本体410固定连接的安装块420,安装块420上设有第二插孔,安装杆700上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插孔710,当安装块420的第二插孔对应不同的第一插孔710时,则感应器本体410通过插销430安装于在安装杆700上时具有不同的安装位置,即当安装杆700上具有两个感应器组件400时,可通过调整两个感应器组件400的安装位置实现两个感应器组件400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效果。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又一种实施例:机架100开设有螺纹孔102;感应器组件400包括感应器本体410和螺纹杆440,感应器本体410与驱动组件500电连接,螺纹杆440的延伸方向与输送辊300的延伸方向平行,螺纹杆440的一端与感应器本体410固定连接,螺纹杆440的另一端与螺纹孔102螺纹连接。
如此设置,则当螺纹杆440螺纹旋合于螺纹孔102内时,即可实现感应器组件400安装于机架100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螺纹杆440旋合于螺纹孔102内时可具有不同的旋合长度,本实施例中通过螺纹杆440旋合于螺纹孔102时具有不同的旋合长度,使得感应器组件400相对机架100具有不同的安装位置,进而当机架100上具有两个感应器组件400时,两个感应器组件400之间可具有不同的安装距离,从而能够实现两个感应器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效果。
如图1或图2所示,为了实现驱动组件500驱动活动支撑架200滑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施例:驱动组件500包括驱动器510和推杆520,驱动器510与感应器组件400电连接;推杆520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输送辊300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推杆520的一端连接驱动器510,另一端连接活动支撑架200。
通过将驱动器510与感应器组件400电连接,且推杆520连接驱动器510,则当感应器组件400感应到设于输送辊300上的薄膜发生偏移时,其将偏移信号反馈至驱动器510,进而驱动器510驱动推杆520运动。进一步地,通过将推杆520的一端连接驱动器510,另一端连接活动支撑架200,且推杆520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输送辊300的长度延伸方向,则驱动器510驱动推杆520运动时,推杆520能够推动活动支撑架200沿平行于输送辊300的长度方向运动,即保证了活动支撑架200能够沿输送辊300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具体地,该驱动器510可以为电机、气缸或者液压缸等。
为了实现驱动组件500驱动活动支撑架200滑动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实施例:驱动组件500包括电机和丝杆,电机与感应器组件400电连接;丝杆连接于电机,且丝杆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输送辊300的长度延伸方向;活动支撑架200上贯穿有贯穿孔,丝杆穿设贯穿孔,并与贯穿孔螺纹配合。
通过将电机与感应器组件400电连接,电机与丝杆连接,则当感应器组件400感应到设于输送辊300上的薄膜发生偏移时,其将偏移信号反馈至电机,进而电机器驱动丝杆转动。进一步地,通过丝杆贯穿活动支撑架200上的贯穿孔并与贯穿孔螺纹配合,且丝杆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于输送辊300的长度延伸方向,则当电机带动丝杆转动时,活动支撑架200可沿丝杆的轴线方向运动,进而实现活动支撑架200沿平行于输送辊300的长度延伸方向运动的效果。
如图1或图2所示,进一步地,活动支撑架200的底部还连接有滑轮230,滑轮230滑动设于滑槽101内。
通过在活动支撑架200的底部连接有滑轮230,滑轮230滑动设于滑槽101内,则可减小活动支撑架200与滑槽101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活动支撑架200沿滑槽101的长度延伸方向运动的顺畅性。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活动支撑架200包括滑动支撑部210和旋转部220,滑动支撑部210滑动设于机架100,驱动组件500驱动连接滑动支撑部210;旋转部220转动设于滑动支撑部210上方,输送辊300转动设于旋转部220。
将输送辊300设于活动支撑架200的旋转部220,则当设于输送辊300上的薄膜发生偏移后可能相对其输送方向呈一定角度时,通过旋转部220相对于薄膜的偏转方向反向旋转以带动输送辊300反向旋转,进而实现对输送辊300上的薄膜的输送方向进行校正的效果。
进一步地,旋转部220还可连接有一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驱动旋转部220转动。另外,该驱动装置还与感应器组件400电连接,当感应器组件400感应到薄膜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后,将偏转信号发送至驱动装置,进而驱动装置驱动旋转部220反向旋转一定角度,以实现纠偏的效果。
具体地,该驱动装置可以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转轴,旋转部220开设有安装孔,转轴安装于安装孔内,进而当旋转电机的电机轴转动时,其通过转轴带动旋转部220转动。或者该驱动装置可以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一齿条,旋转部220上设有一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进而当气缸的活塞杆推动齿条运动时,齿条带动齿轮转动,进而齿轮带动旋转部220转动,以实现纠偏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纠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活动支撑架,所述活动支撑架滑动设于所述机架;
输送辊,所述输送辊转动设于所述活动支撑架;
至少两个感应器组件,其中两个所述感应器组件设于所述输送辊的上方,两个所述感应器组件沿平行所述输送辊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于所述机架,并可相互靠近或远离;及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感应器组件电连接,并与所述活动支撑架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活动支撑架沿所述输送辊的长度延伸方向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辊的长度延伸方向一致;所述活动支撑架设于所述滑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纠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设备还包括两个弹性件,所述活动支撑架与所述滑槽两端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两个安装槽,两个所述弹性件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安装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连接有设于所述输送辊上方的导杆,所述导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辊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感应器组件滑动设于所述导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连接有设于所述输送辊上方的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辊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安装杆上开设有多个第一插孔,多个第一插孔沿所述安装杆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感应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插孔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纠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组件包括:
感应器本体,所述感应器本体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
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感应器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上开设有第二插孔;及
插销,所述插销插入所述第二插孔和其中一所述第一插孔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开设有螺纹孔,所述感应器组件包括:
感应器本体,所述感应器本体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和
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送辊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与所述感应器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纠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感应器组件电连接;和
推杆,所述推杆一端连接所述驱动器,另一端沿所述输送辊的长度方向延伸并连接所述活动支撑架。
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纠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撑架的底部还连接有滑轮,所述滑轮滑动设于所述滑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纠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撑架包括:
滑动支撑部,所述滑动支撑部滑动设于所述机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所述滑动支撑部;和
旋转部,所述旋转部转动设于所述滑动支撑部上方,所述输送辊转动设于所述旋转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78164.7U CN216235123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纠偏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78164.7U CN216235123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纠偏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235123U true CN216235123U (zh) | 2022-04-08 |
Family
ID=80979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78164.7U Active CN216235123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纠偏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235123U (zh) |
-
2021
- 2021-06-30 CN CN202121478164.7U patent/CN21623512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93489B (zh) | 卷前纠偏机构及电芯卷绕机 | |
CN109366241B (zh) | 智能柔性封边线规方系统 | |
CN216235123U (zh) | 纠偏设备 | |
CN116062245A (zh) | 全伺服驱动的给袋式包装机 | |
CN117858357A (zh) | 一种pcb板整平装置 | |
CN117545190A (zh) | 插针机及其电路板支撑座结构 | |
CN210914000U (zh) | 一种皮带机纠偏调校装置 | |
CN218226272U (zh) | 夹具机构 | |
CN218023657U (zh) | 一种进料组件 | |
CN213976324U (zh) | 蚊香片传送用纠偏装置 | |
CN216511862U (zh) | 一种印刷设备自动纠偏机构 | |
CN213010496U (zh) | 一种防工件偏斜的皮带传输机构 | |
CN115417094A (zh) | 可变距输送装置 | |
CN212760237U (zh) | 一种玻璃对位装置 | |
CN212049459U (zh) | 传送机构 | |
KR101424482B1 (ko) | 압연용 측면가이드 장치 | |
CN217095393U (zh) | 一种弯管装置 | |
CN216548409U (zh) | 一种可调式感应推料输送装置 | |
CN216835779U (zh) | 电路板运输机构 | |
CN221174377U (zh) | 位置调整装置和检测设备 | |
CN220906302U (zh) | 移动装置和pcb板自动给料设备 | |
CN220466561U (zh) | 居中机 | |
CN218838928U (zh) | 铝基板丝网印刷机 | |
CN219497757U (zh) | 归正装置及印刷设备 | |
CN220765934U (zh) | 传输调节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16000 Dushi village, Pingtan Town, Huiya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99 Airport Road) (plant I in the plant area of Guangdong Biaoding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uanglin caiyao new energy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406, 4 / F, Rainbow Technology Building, 36 Gaoxin North 6th Road, songpingshan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Guanglin caiyao new energy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