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32936U - 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32936U
CN216232936U CN202123175327.7U CN202123175327U CN216232936U CN 216232936 U CN216232936 U CN 216232936U CN 202123175327 U CN202123175327 U CN 202123175327U CN 216232936 U CN216232936 U CN 2162329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gear
motor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7532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亚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Qiyao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Qiyao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Qiyao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Qiyao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7532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329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329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329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一些无人机起落架为固定式,导致无人机的体型较大,不利于无人机在狭小区域飞行的问题。本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包括壳体、顶盖和套管,套管的两侧均栓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与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转动杆的表面栓接有连接件,连接件的底部栓接有伸缩杆,一侧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无人机起飞后进行收纳,从而减小无人机的体型,方便无人机在空间狭小的区域飞行,降低了操作人员的难度,同时该起落架能够在降落过程中展开,并在与地面接触撞击时进行减震,使无人机不易受到震动的影响,杜绝出现无人机损坏的状况。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无人机起落架,特别是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
背景技术
无人机目前已经应用到生活中的诸多领域,如航拍、农业、植保、灾难救援、影视拍摄等诸多领域。其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民用中常见的比较多的是单旋翼或者多旋翼式的无人机设备,无人机起落架通常设置在无人机的底部,在降落过程中使用。
但是起落架基本都是固定式,并且缺乏减震保护功能,无人机降落时,起落架与地面的撞击对无人机的内部结构产生较大的震动,很容易对无人机造成损坏,同时固定的起落架会使无人机的体型较大,在空间狭小的区域飞行时,无人机容易与外界物体磕碰,不便操作人员进行无人机操作,也不方便对无人机进行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该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能够在无人机起飞后进行收纳,方便无人机在空间狭小的区域飞行,同时能够在降落过程中进行减震,使无人机不易受到震动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包括壳体、顶盖和套管,所述套管的两侧均栓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表面栓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底部栓接有伸缩杆,所述一侧转动杆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套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套管内部的一侧栓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设置有螺杆,所述活动杆的一侧开设有螺纹槽,且螺杆与螺纹槽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活动杆和伸缩杆的另一端均栓接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阻尼减震器,所述阻尼减震器的另一侧与活动套的内壁固定安装,所述活动块的另一侧栓接有横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第二电机开启带动螺杆旋转,活动杆在螺纹作用下向内侧收缩,其带动活动套、活动块和横板一同运动,之后开启第一电机带动驱动杆转动,此时驱动杆通过皮带盘、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带动转动杆做旋转运动,然后转动杆带动连接件、伸缩杆、套管和活动杆向壳体的内部运动,完成起落架收纳,在降落过程中,首先开启第一电机,使伸缩杆、套管、活动杆和横板从壳体的内部向外侧运动,之后开启第二电机使活动杆向套管的外侧运动,让活动杆伸长,减震条首先与地面接触进行初步减震,而活动块向活动套的内部收缩,且阻尼减震器起到减震吸震的作用,从而使无人机内部的零件不易损坏。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驱动杆、皮带盘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驱动杆的数量为两组并与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一侧的驱动杆相固定,所述皮带盘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侧驱动杆的表面,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设置在驱动杆的表面,且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采用以上结构,用于驱动转动杆做旋转运动,从而进行起落架收纳或展开的操作。
所述壳体的内部且远离第一电机的一侧栓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面嵌设有轴承座,且另一侧的驱动杆与轴承座的内圈相固定。
采用以上结构,用于对另一侧驱动杆的头端进行固定,增加其在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
所述横板的底部粘接有减震条,所述减震条底部的表面呈弧形设置。
采用以上结构,用于加强该起落架的减震保护的效果,并使无人机在降落过程中不易损坏。
所述活动杆的截面呈方形设置,所述套管的内壁呈方形设置。
采用以上结构,用于避免活动杆跟随螺杆旋转,使活动杆能够正常运动。
所述套管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杆的两侧均栓接有滑块,且滑块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活动杆能够带动滑块运动,从而实现对活动杆的运动范围进行限位的效果,避免活动杆从套管的内部离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无人机起飞后进行收纳,从而减小无人机的体型,方便无人机在空间狭小的区域飞行,降低了操作人员的难度,同时该起落架能够在降落过程中展开,并在与地面接触撞击时进行减震,使无人机不易受到震动的影响,杜绝出现无人机损坏的状况,解决了现有的一些无人机起落架为固定式,导致无人机的体型较大,不利于无人机在狭小区域飞行的问题。
2、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杆、皮带盘和第二齿轮的设置,开启第一电机,其带动驱动杆旋转,之后驱动杆通过两组皮带盘带动另一侧的驱动杆旋转,其使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和转动杆旋转,从而进行起落架收纳或放出的操作。
3、通过减震条的设置,其用于在横板的下方提供减震保护,从而增加该起落架的减震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除顶盖后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起落架收起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套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杆与套管分离后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活动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顶盖;3、套管;4、转动杆;5、连接件;6、第一齿轮;7、驱动机构;71、第一电机;72、驱动杆;73、皮带盘;74、第二齿轮;8、伸缩杆;9、滑槽;10、活动杆;11、第二电机;12、螺杆;13、螺纹槽;14、活动套;15、活动块;16、阻尼减震器;17、横板;18、减震条;19、连接板;20、轴承座;21、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7所示,本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包括壳体1、顶盖2和套管3,顶盖2栓接在壳体1的顶部,套管3的两侧均栓接有转动杆4,转动杆4与壳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转动杆4的表面栓接有连接件5,连接件5的底部栓接有伸缩杆8,一侧转动杆4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6,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7,套管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杆10,套管3内部的一侧栓接有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设置有螺杆12,活动杆10的一侧开设有螺纹槽13,且螺杆12与螺纹槽13的内壁螺纹连接,活动杆10和伸缩杆8的另一端均栓接有活动套14,活动套1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动块15,活动块1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阻尼减震器16,阻尼减震器16的另一侧与活动套14的内壁固定安装,活动块15的另一侧栓接有横板17,该起落架能够在无人机起飞后进行收纳,从而减小无人机的体型,方便无人机在空间狭小的区域飞行,降低了操作人员的难度,同时该起落架能够在降落过程中展开,并在与地面接触撞击时进行减震,使无人机不易受到震动的影响,杜绝出现无人机损坏的状况,解决了现有的一些无人机起落架为固定式,导致无人机的体型较大,不利于无人机在狭小区域飞行的问题。
驱动机构7包括第一电机71、驱动杆72、皮带盘73和第二齿轮74,第一电机71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驱动杆72的数量为两组并与壳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一电机71的输出轴与一侧的驱动杆72相固定,皮带盘73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侧驱动杆72的表面,两侧的皮带盘73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第二齿轮74固定设置在驱动杆72的表面,且第一齿轮6与第二齿轮74相啮合,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机71、驱动杆72、皮带盘73和第二齿轮74的设置,开启第一电机71,其带动驱动杆72旋转,之后驱动杆72通过两组皮带盘73带动另一侧的驱动杆72旋转,其使第二齿轮74带动第一齿轮6和转动杆4旋转,从而进行起落架收纳或放出的操作。
壳体1的内部且远离第一电机71的一侧栓接有连接板19,连接板19的表面嵌设有轴承座20,且另一侧的驱动杆72与轴承座20的内圈相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板19和轴承座20的设置,它们用于对另一侧的驱动杆72进行固定,并使驱动杆72能够进行旋转,从而增加另一侧驱动杆72在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
横板17的底部粘接有减震条18,减震条18底部的表面呈弧形设置,减震条18的材质为减震橡胶,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减震条18的设置,其用于在横板17的下方提供减震保护,从而增加该起落架的减震保护效果。
活动杆10的截面呈方形设置,套管3的内壁呈方形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活动杆10的截面和套管3的内壁均呈圆形设置,则会造成活动杆10能够在套管3的内部随螺杆12旋转,从而无法正常移动,因此上述设计则是用于避免出现该状况。
套管3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9,活动杆10的两侧均栓接有滑块21,且滑块21与滑槽9的内壁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滑槽9和滑块21的设置,活动杆10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滑块21在滑槽9的内部运动,从而实现对活动杆10的运动范围进行限位的效果,避免活动杆10运动范围过大而从套管3的内部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将顶盖2连同壳体1固定在无人机体的下方,然后无人机使用该起落架,在起飞后,远程控制第二电机11开启,其带动螺杆12开始旋转,之后活动杆10在螺纹槽13内壁的螺纹作用下向内侧收缩,其带动活动套14、活动块15和横板17一同运动,并使伸缩杆8处于收缩的状态,在活动杆10收缩完毕后,开启第一电机71,其带动驱动杆72开始转动,之后驱动杆72通过皮带盘73带动另一侧的驱动杆72旋转,两侧的驱动杆72通过第二齿轮74和第一齿轮6带动转动杆4做旋转运动,此时转动杆4带动连接件5、伸缩杆8、套管3和活动杆10开始向壳体1的内部靠近,其带动横板17一同运动,当连接件5、伸缩杆8、套管3、活动杆10和横板17均位于壳体1的内部时,便完成了起落架收纳,在降落过程中,首先开启第一电机71,使伸缩杆8、套管3、活动杆10和横板17从壳体1的内部向外侧运动,直至两侧的套管3以及伸缩杆8形成倾斜的夹角,第一电机71关闭,之后开启第二电机11使活动杆10向套管3的外侧运动,完成活动杆10的伸长,之后无人机便可进行降落,降落的过程中,减震条18首先与地面接触,进行初步减震,降低冲击力对无人机的影响,同时活动块15向活动套14的内部收缩,而阻尼减震器16起到减震吸震的作用,从而使无人机内部的零件不易损坏;第一电机71和第二电机11在实际使用时均带有锁止功能,能够在停转后自动上锁。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包括壳体(1)、顶盖(2)和套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的两侧均栓接有转动杆(4),所述转动杆(4)与壳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4)的表面栓接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的底部栓接有伸缩杆(8),所述一侧转动杆(4)的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6),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构(7),所述套管(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杆(10),所述套管(3)内部的一侧栓接有第二电机(11),所述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固定设置有螺杆(12),所述活动杆(10)的一侧开设有螺纹槽(13),且螺杆(12)与螺纹槽(13)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活动杆(10)和伸缩杆(8)的另一端均栓接有活动套(14),所述活动套(1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动块(15),所述活动块(1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阻尼减震器(16),所述阻尼减震器(16)的另一侧与活动套(14)的内壁固定安装,所述活动块(15)的另一侧栓接有横板(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第一电机(71)、驱动杆(72)、皮带盘(73)和第二齿轮(74),所述第一电机(71)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所述驱动杆(72)的数量为两组并与壳体(1)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71)的输出轴与一侧的驱动杆(72)相固定,所述皮带盘(73)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侧驱动杆(72)的表面,所述第二齿轮(74)固定设置在驱动杆(72)的表面,且第一齿轮(6)与第二齿轮(74)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且远离第一电机(71)的一侧栓接有连接板(19),所述连接板(19)的表面嵌设有轴承座(20),且另一侧的驱动杆(72)与轴承座(20)的内圈相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17)的底部粘接有减震条(18),所述减震条(18)底部的表面呈弧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0)的截面呈方形设置,所述套管(3)的内壁呈方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9),所述活动杆(10)的两侧均栓接有滑块(21),且滑块(21)与滑槽(9)的内壁滑动连接。
CN202123175327.7U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 Active CN2162329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5327.7U CN216232936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5327.7U CN216232936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32936U true CN216232936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62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75327.7U Active CN216232936U (zh) 2021-12-17 2021-12-17 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329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77716B (zh) 一种固定翼式无人机基于齿条传动的弹性支撑起落架
CN210502250U (zh) 底盘结构以及机器人
CN113148205A (zh) 一种便于无人机携带的复杂地形测绘装置
CN216232936U (zh) 一种具有减震防护功能的无人机起落架
CN112874816B (zh) 一种着陆缓冲腿结构
CN219506245U (zh) 一种无人机用激光雷达减震装置
CN115412196B (zh) 一种与周围环境融合的侦查干扰一体化电子对抗设备
CN111137440A (zh) 一种基于民用飞机安全降落的辅助刹车收放式起落架
CN211364919U (zh) 一种植保无人机用起落架减震结构
CN115548966A (zh) 一种高压线缆杂物清除装置
CN112429206A (zh) 一种无人机用具有落地自平衡功能的支腿
CN107906156B (zh) 一种汽车储能减震器
CN113716024A (zh) 一种便于展开调节的无人机起落架
CN113879519A (zh) 一种勘测无人机
CN207360570U (zh) 一种带减震起落架的旋翼式无人机
CN220298776U (zh) 一种无人机的机体罩
CN206678867U (zh) 一种公路监控无人机回收装置
CN108974335A (zh) 一种无人机的减震结构
CN113830305B (zh) 一种无人机应用地理信息采集装置
CN116902244B (zh) 一种无人机机载侦查吊舱
CN215155608U (zh) 一种支架可调节的无人机
CN215851884U (zh) 一种林业调查用无人机
CN115489727B (zh) 一种防撞的四旋翼无人机
CN220646620U (zh) 一种飞行控制器减震装置
CN214824120U (zh)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遥感测绘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