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32590U - 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32590U
CN216232590U CN202123004963.3U CN202123004963U CN216232590U CN 216232590 U CN216232590 U CN 216232590U CN 202123004963 U CN202123004963 U CN 202123004963U CN 216232590 U CN216232590 U CN 2162325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over
rear wheel
reinforcement
inner plate
forc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049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小虎
喻哲
陈洋洋
戴明月
余章清
王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kang Sailisi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049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325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325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325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及汽车,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包括后轮罩内板、内轮罩前加强件、后轮罩内板加强件、后轮罩加强件和后轮罩加强板,所述后轮罩加强件、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内板加强件依次焊接形成第一传力路径,所述第一传力路径与车身后纵梁和三排座椅安装横梁连接形成Z形传力路径;所述后轮罩加强板、后轮罩内板和内轮罩前加强件依次焊接形成第二传力路径,所述第二传力路径与车身后纵梁和备胎后安装横梁连接形成C形传力路径。汽车包括前述双传力加强后轮罩。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双传力路径提升后减震器安装点的局部强度和刚度,有效提升后减震器安装点动刚度、局部强度、NTF性能,提升驾驶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结构,特别是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顾客对汽车舒适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整车布置中,白车身刚度及减震器接附点动刚度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的结构,后轮罩多采用单传力路径,且受制于座椅等零件布置影响,传力路径多设置为S形,对减震器安装点的局部刚度提升贡献减弱,影响乘坐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的后轮罩多采用单传力路径,且受制于座椅等零件布置影响,传力路径多设置为S形,对减震器安装点的局部刚度提升贡献减弱,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问题,提供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包括后轮罩内板、内轮罩前加强件、后轮罩内板加强件、后轮罩加强件和后轮罩加强板,所述后轮罩加强件、后轮罩内板和后轮罩内板加强件依次焊接形成第一传力路径,所述第一传力路径与车身后纵梁和三排座椅安装横梁连接形成Z形传力路径;所述后轮罩加强板、后轮罩内板和内轮罩前加强件依次焊接形成第二传力路径,所述第二传力路径与车身后纵梁和备胎后安装横梁连接形成C形传力路径。
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后轮罩内板加强件与后轮罩加强件和后轮罩内板焊接形成第一传力路径,再与车身后纵梁和三排座椅安装横梁连接形成Z形传力路径;再设置后轮罩内板加强件与后轮罩加强板和后轮罩内板焊接形成第二传力路径,再与车身后纵梁和备胎后安装横梁连接形成C形传力路径。通过设置双传力路径提升后减震器安装点的局部强度和刚度,有效提升后减震器安装点动刚度、局部强度、NTF性能,提升驾驶舒适性;同时双传力路径也提升车身骨架(BIP)整体模态、刚度性能。
优选的,所述内轮罩前加强件形成有第一水平部和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一水平部与第一竖直部的截面均呈n形,n形的开口两端均设置有翻边,所述第一水平部通过翻边与后轮罩加强板和后轮罩内板焊接,所述第一竖直部通过翻边与后轮罩内板焊接。通过在内轮罩前加强件上形成第一水平部和第一竖直部,并将截面设置为n形增强其强度和刚度,并设置翻边与后轮罩加强板和后轮罩内板焊接,增加连接的强度和刚度。
优选的,所述后轮罩内板加强件形成有第二水平部和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二水平部与第二竖直部的截面均呈n形,n形的开口两端均设置有翻边,所述第二水平部通过翻边与后轮罩加强件和后轮罩内板焊接,所述第二竖直部通过翻边与后轮罩内板焊接。通过在后轮罩内板加强件上形成第二水平部和第二竖直部,并将截面设置为n形增强其强度和刚度,并设置翻边与后轮罩加强件和后轮罩内板焊接,增加连接的强度和刚度。
优选的,所述后轮罩内板加强件的第二水平部上设置有定位孔,通过所述定位孔与后轮罩加强件和后轮罩内板定位。通过在后轮罩内板加强件的第二水平部上设置定位孔,通过定位孔准确固定与后轮罩加强件和后轮罩内板的相对位置。
优选的,所述后轮罩内板、内轮罩前加强件、后轮罩内板加强件、后轮罩加强件和后轮罩加强板上均设置有由其本体凹凸变形形成的加强部。通过设置加强部,提升上述部件自身的强度和刚度。
优选的,所述内轮罩前加强件、后轮罩内板加强件上均设置有减重孔。通过设置减重孔在满足上述部件强度和刚度的情况下实现轻量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双传力加强后轮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后轮罩内板加强件与后轮罩加强件和后轮罩内板焊接形成第一传力路径后与车身后纵梁和三排座椅安装横梁连接形成Z形传力路径;再设置后轮罩内板加强件与后轮罩加强板和后轮罩内板焊接形成第二传力路径后与车身后纵梁和备胎后安装横梁连接形成C形传力路径。通过设置双传力路径提升后减震器安装点的局部强度和刚度,有效提升后减震器安装点动刚度、局部强度、NTF性能,提升驾驶舒适性;同时双传力路径也提升车身骨架(BIP)整体模态、刚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后轮罩内板1、内轮罩前加强件2、第一水平部21、第一竖直部22、后轮罩内板加强件3、第二水平部31、第二竖直部32、定位孔33、后轮罩加强件4、后轮罩加强板5、车身后纵梁6、备胎后安装横梁7、三排座椅安装横梁8、加强部9。
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2,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包括后轮罩内板1、内轮罩前加强件2、后轮罩内板加强件3、后轮罩加强件4和后轮罩加强板5,所述后轮罩加强件4、后轮罩内板1和后轮罩内板加强件3依次焊接形成第一传力路径,所述第一传力路径与车身后纵梁6和三排座椅安装横梁8连接形成Z形传力路径;所述后轮罩加强板5、后轮罩内板1和内轮罩前加强件2依次焊接形成第二传力路径,所述第二传力路径与车身后纵梁6和备胎后安装横梁7连接形成C形传力路径。
其中,参见图1和图2,所述内轮罩前加强件2形成有第一水平部21和第一竖直部22,所述第一水平部21与第一竖直部22的截面均呈n形,n形的开口两端均设置有翻边,所述第一水平部21通过翻边与后轮罩加强板5和后轮罩内板1焊接,所述第一竖直部22通过翻边与后轮罩内板1焊接。
参见图2,所述后轮罩内板加强件3形成有第二水平部31和第二竖直部32,所述第二水平部31与第二竖直部32的截面均呈n形,n形的开口两端均设置有翻边,所述第二水平部31通过翻边与后轮罩加强件4和后轮罩内板1焊接,所述第二竖直部32通过翻边与后轮罩内板1焊接。
参见图2,所述后轮罩内板加强件3的第二水平部31上设置有定位孔33,通过所述定位孔33与后轮罩加强件4和后轮罩内板1定位。
参见图1,所述后轮罩内板1、内轮罩前加强件2、后轮罩内板加强件3、后轮罩加强件4和后轮罩加强板5上均设置有由其本体凹凸变形形成的加强部9。所述内轮罩前加强件2、后轮罩内板加强件3上均设置有减重孔。
实施例2,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双传力加强后轮罩。需要说明的是,该汽车,可为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两厢轿车、三厢轿车、皮卡车、SUV、MPV、面包车或越野车等。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7)

1.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轮罩内板(1)、内轮罩前加强件(2)、后轮罩内板加强件(3)、后轮罩加强件(4)和后轮罩加强板(5),所述后轮罩加强件(4)、后轮罩内板(1)和后轮罩内板加强件(3)依次焊接形成第一传力路径,所述第一传力路径与车身后纵梁(6)和三排座椅安装横梁(8)连接形成Z形传力路径;所述后轮罩加强板(5)、后轮罩内板(1)和内轮罩前加强件(2)依次焊接形成第二传力路径,所述第二传力路径与车身后纵梁(6)和备胎后安装横梁(7)连接形成C形传力路径。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罩前加强件(2)形成有第一水平部(21)和第一竖直部(22),所述第一水平部(21)与第一竖直部(22)的截面均呈n形,n形的开口两端均设置有翻边,所述第一水平部(21)通过翻边与后轮罩加强板(5)和后轮罩内板(1)焊接,所述第一竖直部(22)通过翻边与后轮罩内板(1)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内板加强件(3)形成有第二水平部(31)和第二竖直部(32),所述第二水平部(31)与第二竖直部(32)的截面均呈n形,n形的开口两端均设置有翻边,所述第二水平部(31)通过翻边与后轮罩加强件(4)和后轮罩内板(1)焊接,所述第二竖直部(32)通过翻边与后轮罩内板(1)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内板加强件(3)的第二水平部(31)上设置有定位孔(33),通过所述定位孔(33)与后轮罩加强件(4)和后轮罩内板(1)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内板(1)、内轮罩前加强件(2)、后轮罩内板加强件(3)、后轮罩加强件(4)和后轮罩加强板(5)上均设置有由其本体凹凸变形形成的加强部(9)。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轮罩前加强件(2)、后轮罩内板加强件(3)上均设置有减重孔。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双传力加强后轮罩。
CN202123004963.3U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及汽车 Active CN2162325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04963.3U CN216232590U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04963.3U CN216232590U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32590U true CN216232590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60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04963.3U Active CN216232590U (zh) 2021-12-02 2021-12-02 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325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99039A (en) Frame structure for sport utility vehicle or light truck
CN103693115B (zh) 汽车后轮罩内板加强装置及汽车
US8684382B2 (en) Axle bracket for motor vehicles
RU2550401C2 (ru)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кузова автомобиля
US8870274B2 (en) Side member for a rear frame of a vehicle body
CN103909971A (zh) 汽车的副车架结构
CN102556167A (zh) 用于机动车的副车架
CN201189884Y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结构
CN201922879U (zh) 一种汽车车身后减振器座的安装结构
CN216232590U (zh) 一种双传力加强后轮罩及汽车
JP2022095517A (ja) スペースフレーム車両のトレーリングアームマウンティング構造
CN117208086A (zh) 一种新型前副车架前安装板结构
CN209225243U (zh) 后副车架及汽车
CN115092260A (zh) 一种轿车c柱、d柱区域结构及轿车
CN210941965U (zh) 一种新型的副车架总成装置
JP3540775B2 (ja) 後部車体構造
CN210941959U (zh) 一种纯电动乘用车后驱副车架
CN2913159Y (zh) 新型摩托车车架
CN102658835A (zh) 一种中重型汽车转向机固定支架
CN216184307U (zh) 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102328691B (zh) 一种车架
CN215944688U (zh) 一种后悬架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3384450U (zh) 一种轻量化轻卡车架总成
CN217623759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
CN220905131U (zh) 货车白车身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