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28124U - 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28124U
CN216228124U CN202122980448.2U CN202122980448U CN216228124U CN 216228124 U CN216228124 U CN 216228124U CN 202122980448 U CN202122980448 U CN 202122980448U CN 216228124 U CN216228124 U CN 2162281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gear
spring
base
ratchet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804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红传
马芮
孙怀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uoxiu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uoxiu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uoxiu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uoxiu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804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281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28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281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夹持底座,所述夹持底座的下表面连接有固定底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持机构,通过铰链翻转旋转把手,旋转把手带动棘轮进行旋转,棘轮通过旋转将销块挤压至夹持底座的内部对第二弹簧进行挤压,然后第二弹簧通过受压反弹推动销块卡住棘轮,同时棘轮通过转轴带动齿轮与两个齿条进行啮合,此时两个齿条通过齿轮的啮合带动滑块使得夹持盒向齿轮进行靠近,同时多个夹持轴与工件相接触时,此时夹持轴通过工件的挤压进入夹持盒的内部对第一弹簧进行挤压,通过以上多个零件的相互配合可对不同形状的工件进行快速夹持,且有效避免夹持应力过大导致工件变形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者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加工过程,它是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按加工方式上的差别可分为切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
现有的夹持装置在夹持时,易产生夹持应力,此夹持力力容易造成工件的变形,尤其是薄壁件加工时,极大的降低产品加工的精度,不便于对薄壁件工件进行加工,同时部分工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加工,这使得工件进行加工时角度无法进行固定,极大的影响了工件的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夹持装置容易对薄壁工作造成夹持形变且不能对工件的加工角度进行调节的问题,提供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包括:
夹持底座,所述夹持底座的下表面连接有固定底座;
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弹簧、夹持盒、滑块、夹持轴、齿轮、齿条、棘轮、旋转把手、销块、第二弹簧以及拉杆,所述旋转把手位于夹持底座的一端中心位置处,所述棘轮位于旋转把手靠近夹持底座的一端且位于夹持底座的内部,所述销块位于棘轮的一侧,所述拉杆位于销块远离棘轮的一端中心位置处,所述第二弹簧位于销块远离棘轮的一侧且套接拉杆的外壁,所述齿轮位于棘轮远离旋转把手的一端中心位置处,所述齿条位于齿轮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滑块位于齿条远离齿轮的一端,所述夹持盒位于滑块的顶端,多个所述夹持轴位于夹持盒靠近齿轮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位于夹持轴远离齿轮的一侧且位于夹持盒的内部;
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位于固定底座的一端且位于夹持底座的底端,用于对夹持底座进行旋转调节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固定块、第三弹簧、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连接转杆、旋钮以及升降板,所述旋钮位于固定底座的一端且位于旋转把手的正下方,所述连接转杆位于旋钮靠近固定底座的一端中心位置处,所述第二伞齿轮位于连接转杆远离旋钮的一端,所述第一伞齿轮位于第二伞齿轮远离连接转杆的一侧上表面,所述第一伞齿轮通过连接杆与夹持底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第三弹簧位于夹持底座的内部,所述第三弹簧位于升降板的底端,所述固定块位于升降板的底端并贯穿夹持底座的底端与第一伞齿轮内壁相套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棘轮与旋转把手相接位置处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销块与棘轮相接位置处的外壁相互匹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棘轮与齿轮相接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与两个齿条相接位置处通过齿块啮合连接,所述夹持轴与第一弹簧相接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盒与多个夹持轴相接位置处设置有与夹持轴的外壁相互匹配的连接滑槽,所述滑块的外壁与夹持底座相接位置处的内壁相互匹配,所述滑块与齿条相接位置处设置有与齿条的外壁相互匹配的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板与滑块相接位置处呈斜坡状,所述升降板与第三弹簧的相接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三弹簧的外壁相互匹配的限位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伞齿轮与固定底座相接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顶端设置有与固定块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第一伞齿轮与第二伞齿轮相接位置处通过齿块啮合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旋转机构,通过旋转旋钮带动连接转杆使得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进行啮合旋转,同时通过第一伞齿轮带动夹持底座进行旋转,此时夹持底座通过旋转使得夹持机构可以旋转至任意角度,同时通过滑块对升降板斜坡的滑动挤压使得升降板下降挤压第三弹簧,此时升降板通过下降推动固定块向下移动,固定块移动贯穿第一伞齿轮与其底端的转轴相互卡合,此时第一伞齿轮与转轴之间相互固定,通过以上多个零件的相互配合可对夹持底座进行旋转调节;
2、通过设置夹持机构,通过铰链翻转旋转把手,旋转把手带动棘轮进行旋转,棘轮通过旋转将销块挤压至夹持底座的内部对第二弹簧进行挤压,然后第二弹簧通过受压反弹推动销块卡住棘轮,同时棘轮通过转轴带动齿轮与两个齿条进行啮合,此时两个齿条通过齿轮的啮合带动滑块使得夹持盒向齿轮进行靠近,同时多个夹持轴与工件相接触时,此时夹持轴通过工件的挤压进入夹持盒的内部对第一弹簧进行挤压,通过以上多个零件的相互配合可对不同形状的工件进行快速夹持,且有效避免夹持应力过大导致工件变形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零件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夹持底座;2、夹持机构;201、第一弹簧;202、夹持盒;203、滑块;204、夹持轴;205、齿轮;206、齿条;207、棘轮;208、旋转把手;209、销块;2010、第二弹簧;2011、拉杆;3、旋转机构;301、固定块;302、第三弹簧;303、第一伞齿轮;304、第二伞齿轮;305、连接转杆;306、旋钮;307、升降板;4、固定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包括:
夹持底座1,夹持底座1的下表面连接有固定底座4;
夹持机构2,夹持机构2包括第一弹簧201、夹持盒202、滑块203、夹持轴204、齿轮205、齿条206、棘轮207、旋转把手208、销块209、第二弹簧2010以及拉杆2011,旋转把手208位于夹持底座1的一端中心位置处,棘轮207位于旋转把手208靠近夹持底座1的一端且位于夹持底座1的内部,销块209位于棘轮207的一侧,拉杆2011位于销块209远离棘轮207的一端中心位置处,第二弹簧2010位于销块209远离棘轮207的一侧且套接拉杆2011的外壁,齿轮205位于棘轮207远离旋转把手208的一端中心位置处,齿条206位于齿轮205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滑块203位于齿条206远离齿轮205的一端,夹持盒202位于滑块203的顶端,多个夹持轴204位于夹持盒202靠近齿轮205的一端,第一弹簧201位于夹持轴204远离齿轮205的一侧且位于夹持盒202的内部;
旋转机构3,旋转机构3位于固定底座4的一端且位于夹持底座1的底端,用于对夹持底座1进行旋转调节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对工件进行夹持时,通过铰链翻转旋转把手208,然后通过旋转把手208带动棘轮207进行旋转,同时棘轮207通过旋转将销块209挤压至夹持底座1的内部对第二弹簧2010进行挤压,此时销块209推动拉杆2011进行移动,然后第二弹簧2010 通过受压反弹推动销块209卡住棘轮207,便于使得棘轮207进行快速固定,同时棘轮207 通过转轴带动齿轮205与两个齿条206进行啮合,此时两个齿条206通过齿轮205的啮合带动滑块203使得夹持盒202向齿轮205进行靠近,当多个夹持轴204与工件相接触时,此时夹持轴204通过工件的挤压进入夹持盒202的内部对第一弹簧201进行挤压,便于对不同形状的工件进行快速夹持,且有效避免夹持力过大导致工件变形的现象发生。
请着重参阅图2,旋转机构3包括固定块301、第三弹簧302、第一伞齿轮303、第二伞齿轮304、连接转杆305、旋钮306以及升降板307,旋钮306位于固定底座4的一端且位于旋转把手208的正下方,连接转杆305位于旋钮306靠近固定底座4的一端中心位置处,第二伞齿轮304位于连接转杆305远离旋钮306的一端,第一伞齿轮303位于第二伞齿轮304远离连接转杆305的一侧上表面,第一伞齿轮303通过连接杆与夹持底座1的底端固定连接,升降板307、第三弹簧302位于夹持底座1的内部,第三弹簧302位于升降板307的底端,固定块301位于升降板307的底端并贯穿夹持底座1的底端与第一伞齿轮 303内壁相套接,通过第一伞齿轮303与第二伞齿轮304的啮合使得第二伞齿轮304带动夹持底座1进行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时,旋转旋钮306,此时通过旋转旋钮306带动连接转杆305使得第二伞齿轮304与第一伞齿轮303进行啮合旋转,同时通过第一伞齿轮303带动夹持底座1进行旋转,通过此结构可实现工件的不同角度的夹持,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工件的不同位置进行加工操作,可有效提高工件的加工效率,在进行工件过程中,夹持盒202向齿轮205靠近的同时,通过滑块203可对升降板307斜坡的滑动挤压使得升降板307下降挤压第三弹簧302,此时升降板307通过下降推动固定块301向下移动,固定块301移动贯穿第一伞齿轮303与其底端的转轴相互卡合,此时第一伞齿轮303与转轴之间相互固定,从而实现夹持底座1的角度固定,便于防止加工时夹持底座1发生自滑旋转。
请着重参阅图1~4,棘轮207与旋转把手208相接位置处通过铰链转动连接,销块209与棘轮207相接位置处的外壁相互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铰链使得旋转把手208在棘轮207进行翻转,便于对旋转把手208 进行收纳。
请着重参阅图2~4,棘轮207与齿轮205相接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齿轮205与两个齿条206相接位置处通过齿块啮合连接,夹持轴204与第一弹簧201相接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挡板。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挡板使得夹持轴204在夹持盒202的内部限位滑动。
请着重参阅图2~4,夹持盒202与多个夹持轴204相接位置处设置有与夹持轴204的外壁相互匹配的连接滑槽,滑块203的外壁与夹持底座1相接位置处的内壁相互匹配,滑块203与齿条206相接位置处设置有与齿条206的外壁相互匹配的滑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滑槽使得夹持轴204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工件外形,便于对不同工件的快速夹持。
请着重参阅图2,升降板307与滑块203相接位置处呈斜坡状,升降板307与第三弹簧302的相接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三弹簧302的外壁相互匹配的限位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槽使得升降板307对第三弹簧302进行限位,便于防止第三弹簧302发生偏移。
请着重参阅图2,第一伞齿轮303与固定底座4相接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转轴顶端设置有与固定块301相匹配的卡槽,第一伞齿轮303与第二伞齿轮304相接位置处通过齿块啮合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卡槽使得第一伞齿轮303对固定块301进行快速固定,便于对调节好的夹持底座1进行固定,有利于防止夹持底座1发生自滑。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底座(1),所述夹持底座(1)的下表面连接有固定底座(4);
夹持机构(2),所述夹持机构(2)包括第一弹簧(201)、夹持盒(202)、滑块(203)、夹持轴(204)、齿轮(205)、齿条(206)、棘轮(207)、旋转把手(208)、销块(209)、第二弹簧(2010)以及拉杆(2011),所述旋转把手(208)位于夹持底座(1)的一端中心位置处,所述棘轮(207)位于旋转把手(208)靠近夹持底座(1)的一端且位于夹持底座(1)的内部,所述销块(209)位于棘轮(207)的一侧,所述拉杆(2011)位于销块(209)远离棘轮(207)的一端中心位置处,所述第二弹簧(2010)位于销块(209)远离棘轮(207)的一侧且套接拉杆(2011)的外壁,所述齿轮(205)位于棘轮(207)远离旋转把手(208)的一端中心位置处,所述齿条(206)位于齿轮(205)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滑块(203)位于齿条(206)远离齿轮(205)的一端,所述夹持盒(202)位于滑块(203)的顶端,多个所述夹持轴(204)位于夹持盒(202)靠近齿轮(205)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201)位于夹持轴(204)远离齿轮(205)的一侧且位于夹持盒(202)的内部;
旋转机构(3),所述旋转机构(3)位于固定底座(4)的一端且位于夹持底座(1)的底端,用于对夹持底座(1)进行旋转调节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3)包括固定块(301)、第三弹簧(302)、第一伞齿轮(303)、第二伞齿轮(304)、连接转杆(305)、旋钮(306)以及升降板(307),所述旋钮(306)位于固定底座(4)的一端且位于旋转把手(208)的正下方,所述连接转杆(305)位于旋钮(306)靠近固定底座(4)的一端中心位置处,所述第二伞齿轮(304)位于连接转杆(305)远离旋钮(306)的一端,所述第一伞齿轮(303)位于第二伞齿轮(304)远离连接转杆(305)的一侧上表面,所述第一伞齿轮(303)通过连接杆与夹持底座(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板(307)、第三弹簧(302)位于夹持底座(1)的内部,所述第三弹簧(302)位于升降板(307)的底端,所述固定块(301)位于升降板(307)的底端并贯穿夹持底座(1)的底端与第一伞齿轮(303)内壁相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207)与旋转把手(208)相接位置处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销块(209)与棘轮(207)相接位置处的外壁相互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207)与齿轮(205)相接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齿轮(205)与两个齿条(206)相接位置处通过齿块啮合连接,所述夹持轴(204)与第一弹簧(201)相接位置处设置有限位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盒(202)与多个夹持轴(204)相接位置处设置有与夹持轴(204)的外壁相互匹配的连接滑槽,所述滑块(203)的外壁与夹持底座(1)相接位置处的内壁相互匹配,所述滑块(203)与齿条(206)相接位置处设置有与齿条(206)的外壁相互匹配的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307)与滑块(203)相接位置处呈斜坡状,所述升降板(307)与第三弹簧(302)的相接位置处设置有与第三弹簧(302)的外壁相互匹配的限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伞齿轮(303)与固定底座(4)相接位置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顶端设置有与固定块(301)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第一伞齿轮(303)与第二伞齿轮(304)相接位置处通过齿块啮合转动连接。
CN202122980448.2U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 Active CN2162281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0448.2U CN216228124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0448.2U CN216228124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28124U true CN216228124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60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80448.2U Active CN216228124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281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8221A (zh) * 2022-08-10 2022-09-06 南通市恒瑞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加工用机床夹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8221A (zh) * 2022-08-10 2022-09-06 南通市恒瑞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加工用机床夹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228124U (zh) 一种机械加工薄壁件无应力夹持装置
CN110682132A (zh) 一种冲压模具模座加工用夹具
CN109262018B (zh) 一种模具打孔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213439531U (zh) 机械零部件制造用旋转平台
CN215823986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高精度数控折弯机
CN214601189U (zh) 一种可加工多弧度圆面的折弯机模具
CN113183106A (zh) 一种旋转装置
CN218200754U (zh) 一种夹持翻转机
CN216178031U (zh) 一种焊接机器人用多角度夹持工装
CN111283404A (zh) 一种磁液悬浮型离心血泵自动生产工艺
CN114227435B (zh) 一种自动一体式脚手架金属配件侧部冲孔去毛刺装置
CN214444811U (zh) 一种模具制造用加工中心数控旋转夹持装置
CN213646753U (zh) 一种油压半自动双头铣床
CN114905791A (zh) 一种组合式箱体模具
CN209850041U (zh) 一种双伺服盲孔攻牙机
CN210677798U (zh) 一种手动卧式车床夹具
CN114505880A (zh) 一种桁架机器人的手爪机构
CN211332898U (zh) 用于加工倾角工件的固定装置
CN219401797U (zh) 一种高精密的板件折圆弧模具
CN111185760A (zh) 一种磁液悬浮型离心血泵自动生产线
CN111070087A (zh) 一种用于手动抛光模具的工作台
CN217800364U (zh) 一种机电制造工程用产品限位装置
CN220388450U (zh) 一种钣金件焊接装置
CN220719027U (zh) 一种便于调整装夹方式的钳工台
CN219924444U (zh) 一种新型锻造压力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