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84655U - 一种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84655U
CN216184655U CN202122149345.1U CN202122149345U CN216184655U CN 216184655 U CN216184655 U CN 216184655U CN 202122149345 U CN202122149345 U CN 202122149345U CN 216184655 U CN216184655 U CN 216184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horizontal
self
seat base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493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倩雯
关栋
张纯
李竞
沈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1493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84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84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84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包括座椅升降组件,座椅升降组件包括水平底板和在水平底板上方的水平顶板,水平底板上侧在前后方向上的两端分别铰接有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下连接杆和第二下连接杆,第一下连接杆和对应的第二下连接杆的中心铰接且交叉设置,第一下连接杆和第二下连接杆均和水平顶板连接;减振组件,减振组件包括固定在水平底板上侧的具有安装腔且前后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开口的固定壳体,固定壳体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回收馈能电机,回收馈能电机上连接有动力轴,第二下连接杆活动时带动动力轴的转动;本实用新型能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回收车辆振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
背景技术
工程车辆工作环境恶劣,在行驶或作业过程中会由于制动、地面不平等原因产生振动,产生的针对经座椅底座传输给驾乘人员的座椅,乘坐不舒适。为了提高乘坐的舒适性,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名称为“一种工程车辆座椅”,公告号为CN 211001019 U,公告日为2020.07.14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座椅包括靠背骨架、椅座骨架、椅座悬架和减震装置,靠背骨架和椅座骨架连接为一体,减震装置固定在椅座骨架上表面,椅座悬架固定在椅座骨架下表面,椅座悬架包括橡胶弹簧和套设在橡胶弹簧外部的金属弹簧;减震装置的壳体内部设有若干减震器,减震器包括橡胶空气弹簧,减震装置中还设有凸起和弹簧棉,该座椅的减震性能好,提高乘坐的舒适性,但该座椅振动时产生的机械能被消耗掉,无法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车辆座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其能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回收车辆振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其包括,
座椅升降组件,所述座椅升降组件包括水平底板和在水平底板上方的水平顶板,所述水平底板上侧在前后方向上的一端铰接有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下连接杆,水平底板上侧在前后方向上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有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二下连接杆,所述第一下连接杆和对应的第二下连接杆的中心铰接且交叉设置,所述第一下连接杆和第二下连接杆均和水平顶板连接;
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固定在水平底板上侧的具有安装腔且前后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开口的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回收馈能电机,所述回收馈能电机上连接有动力轴,所述第二下连接杆活动时带动动力轴的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下连接杆向上伸出的一端铰接有第一上连接杆,所述第二下连接杆向上伸出的一端铰接有第二上连接杆,所述第一上连接杆和第二上连接杆的中心铰接且交叉设置,所述第一上连接杆向上伸出的一端铰接在水平顶板下端,所述第二上连接杆向上伸出的一端可活动地连接在水平顶板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水平底板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滑动导轨,所述第一滑动块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一滑动导轨上,一个所述第二下连接杆的下端铰接有第一连接块,另一个第二下连接杆的下端铰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在一个第一滑动块上,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第一滑动块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水平顶板下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二滑动导轨,所述第二滑动导轨上可滑动地连接有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二上连接杆的上端铰接有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动块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减振组件还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壳体上的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固定壳体内连接有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动力齿条,其中一个第二下连接杆带动动力齿条前后移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动力齿条啮合,所述第一连接轴与动力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经第一单向轴承连接在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一单向轴承限制第一连接轴单向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壳体上还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连接轴和连接在第一连接轴上的从动齿轮,所述第二连接轴经第二单向轴承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动力齿条啮合,所述从动齿轮经第三单向轴承连接在第一连接轴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三单向轴承和第一单向轴承的转向相反,所述第一单向轴承和第二单向轴承的转向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块包括固定连接在对应第一滑动块上的水平连接部,所述水平连接部上侧固定有第一竖直连接部和第二竖直连接部,另一个第二下连接杆的下端铰接在第一竖直连接部上,动力齿条固定连接在第二竖直连接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滑动导轨关于水平底板的中心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导轨关于水平顶板的中心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水平顶板上升或下降时,回收馈能电机将动能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并通过外部的回收电路实现电能回收,减振性能好;不管上升还是下降,第一连接轴带动动力轴始终往同一个方向转动,减小能量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7为图5中的A-A向视图。
图中,100座椅升降组件,101第一滑动导轨,102水平底板,103水平顶板,104第二上连接杆,105第一上连接杆,106第一下连接杆,107第二下连接杆,108第二连接块,108a第一竖直连接部,108b水平连接部,108c第二竖直连接部,109第一连接块,110第一滑动块,111第二滑动块,112第三连接块,113第二滑动导轨,200减振组件,201固定壳体,202第一传动齿轮,203动力齿条,204第一连接轴,205第二传动齿轮,206第二连接轴,207从动齿轮,208第二单向轴承,209第三单向轴承,210第一单向轴承,211电机支架,212联轴器,213固定导轨,214移动滑块,215回收馈能电机,216动力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其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减小能量损耗,达到减振的效果。
一种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其包括座椅升降组件100,座椅升降组件100包括水平底板102和在水平底板102上方的水平顶板103,水平底板102上侧在前后方向上的一端铰接有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下连接杆106,水平底板102上侧在前后方向上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有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二下连接杆107,第一下连接杆106和对应的第二下连接杆107的中心铰接且交叉设置,第一下连接杆106和第二下连接杆107均和水平顶板103连接,本实施例中,右端的第二下连接杆107的里端连接有用于回收机械能的减振组件200。
进一步的,减振组件200包括固定在水平底板102上侧的具有安装腔且前后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开口的固定壳体201,固定壳体20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回收馈能电机215,回收馈能电机215上连接有动力轴216,第二下连接杆107活动时带动动力轴216的转动。
进一步的,第一下连接杆106向上伸出的一端铰接有第一上连接杆105,第二下连接杆107向上伸出的一端铰接有第二上连接杆104,第一上连接杆105和第二上连接杆104的中心铰接且交叉设置,第一上连接杆105向上伸出的一端铰接在水平顶板103下端,第二上连接杆104向上伸出的一端可活动地连接在水平顶板103下端。
进一步的,水平底板102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滑动导轨101,第一滑动块110可滑动地连接在第一滑动导轨101上,一个第二下连接杆107的下端铰接有第一连接块109,另一个第二下连接杆107的下端铰接有第二连接块108,第一连接块109固定连接在一个第一滑动块110上,第二连接块108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第一滑动块110上;水平顶板103下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二滑动导轨113,两个第一滑动导轨101关于水平底板102的中心对称设置和两个第二滑动导轨113分别关于水平顶板103的中心对称设置,第二滑动导轨113上可滑动地连接有第二滑动块111,第二上连接杆104的上端铰接有第三连接块112,第三连接块112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动块111下端。
座椅上下移动时,水平顶板103随着座椅移动,水平顶板103上升时,第二上连接杆104和第一上连接杆105之间的夹角变小,第二上连接杆104拉动第二下连接杆107向上摆动,第一上连接杆105拉动第一上连接杆105向上摆动,第二下连接杆107向后移动;水平顶板103下降时,第二下连接杆107向前移动。
进一步的,减振组件200还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壳体201上的第一连接轴204,第一连接轴204上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202,固定壳体201内连接有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动力齿条203,固定壳体201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在前后方向上水平设置的固定导轨213,固定导轨213上可滑动地连接有若干移动滑块214,动力齿条203固定连接在移动滑块214上端,第二连接块108包括固定连接在对应第一滑动块110上的水平连接部108b,水平连接部108b上侧固定有第一竖直连接部108a和第二竖直连接部108c,另一个第二下连接杆107的下端铰接在第一竖直连接部108a上,动力齿条203固定连接在第二竖直连接部108c上,其中一个第二下连接杆107带动动力齿条203前后移动,第一传动齿轮202与动力齿条203啮合,第一连接轴204与动力轴216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回收馈能电机215与回收电路连接,回收馈能电机215将电压信号传输给回收电路,以实现电能回收;当座椅上下移动时,带动水平顶板103上升或下降,水平顶板103带动第一上连接杆105和第二上连接杆104上下移动,第一上连接杆105和第二上连接杆104分别带动第一下连接杆106和第二下连接杆107上下移动,第一下连接杆106和第二下连接杆107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两个第二下连接杆107分别带动第一连接块109和第二连接块108移动,第二连接块108带动动力齿条203移动,动力齿条203带动第一传动齿轮202转动,第一传动齿轮202带动回收馈能电机215转动,回收馈能电机215输出电压信号给回收电路,实现机械能的回收。
实施例2
参照图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能进一步减小能量损耗。
一种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其还包括连接在第一连接轴204上的第一单向轴承210,第一传动齿轮202经第一单向轴承210连接在第一连接轴204上,固定壳体201外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架211,回收馈能电机215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架211外侧,第一连接轴204伸进固定支架内的一端经联轴器212与动力轴216连接,第一单向轴承210限制第一连接轴204单向旋转,固定壳体201上还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连接轴206和连接在第一连接轴204上的从动齿轮207,第二连接轴206经第二单向轴承208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205,第二传动齿轮205与动力齿条203啮合,从动齿轮207经第三单向轴承209连接在第一连接轴204上,第二传动齿轮205与从动齿轮207啮合,第三单向轴承209和第一单向轴承210的转向相反,第一单向轴承210和第二单向轴承208的转向相同。
本实施例中,水平顶板103上升时,水平顶板103带动第一上连接杆105和第二上连接杆104上升,第一上连接杆105和第二上连接杆104分别带动第一下连接杆106和第二下连接杆107上升,第一下连接杆106和第二下连接杆107之间的距离减小,两个第二下连接杆107分别带动第一连接块109和第二连接块108移动,第二连接块108带动动力齿条203向里移动,动力齿条203带动第一传动齿轮202和第二传动齿轮205转动,第二传动齿轮205带动从动齿轮207的转动,从动齿轮207与第二传动齿轮205的转动方向相反,从动齿轮207经第三单向轴承209在第一连接轴204上空转,第一传动齿轮202经第一单向轴承210带动第一连接轴204转动,第一连接轴204经联轴器212带动动力轴216转动,传输能量至回收馈能电机215,实现减振及能量回收;当水平顶板103下降时,动力齿条203向外移动,第一传动齿轮202和第二传动齿轮205同时转动,第二传动齿轮205带动从动齿轮207的转动,从动齿轮207经第三单向轴承209带动第一连接轴204的转动,第一连接轴204与上述动作时的转动方向相同,第一连接轴204再次带动回收馈能电机215转动,再次实现减振及能量回收,降低能量损耗。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座椅升降组件(100),所述座椅升降组件(100)包括水平底板(102)和在水平底板(102)上方的水平顶板(103),所述水平底板(102)上侧在前后方向上的一端铰接有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下连接杆(106),水平底板(102)上侧在前后方向上的另一端可活动地连接有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二下连接杆(107),所述第一下连接杆(106)和对应的第二下连接杆(107)的中心铰接且交叉设置,所述第一下连接杆(106)和第二下连接杆(107)均和水平顶板(103)连接;
减振组件(200),所述减振组件(200)包括固定在水平底板(102)上侧的具有安装腔且前后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开口的固定壳体(201),所述固定壳体(20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回收馈能电机(215),所述回收馈能电机(215)上连接有动力轴(216),所述第二下连接杆(107)活动时带动动力轴(216)的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连接杆(106)向上伸出的一端铰接有第一上连接杆(105),所述第二下连接杆(107)向上伸出的一端铰接有第二上连接杆(104),所述第一上连接杆(105)和第二上连接杆(104)的中心铰接且交叉设置,所述第一上连接杆(105)向上伸出的一端铰接在水平顶板(103)下端,所述第二上连接杆(104)向上伸出的一端可活动地连接在水平顶板(103)下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底板(102)上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一滑动导轨(101),所述第一滑动导轨(101)上可滑动地连接有第一滑动块(110),一个所述第二下连接杆(107)的下端铰接有第一连接块(109),另一个第二下连接杆(107)的下端铰接有第二连接块(108),所述第一连接块(109)固定连接在一个第一滑动块(110)上,所述第二连接块(108)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第一滑动块(110)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顶板(103)下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的第二滑动导轨(113),所述第二滑动导轨(113)上可滑动地连接有第二滑动块(111),所述第二上连接杆(104)的上端铰接有第三连接块(112),所述第三连接块(112) 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动块(111)下端。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组件(200)还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固定壳体(201)上的第一连接轴(204),所述第一连接轴(204)上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202),所述固定壳体(201)内连接有可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动力齿条(203),其中一个第二下连接杆(107)带动动力齿条(203)前后移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02)与动力齿条(203)啮合,所述第一连接轴(204)与动力轴(216)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02)经第一单向轴承(210)连接在第一连接轴(204)上,所述第一单向轴承(210)限制第一连接轴(204)单向旋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201)上还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连接轴(206)和连接在第一连接轴(204)上的从动齿轮(207),所述第二连接轴(206)经第二单向轴承(208)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205),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05)与动力齿条(203)啮合,所述从动齿轮(207)经第三单向轴承(209)连接在第一连接轴(204)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05)与从动齿轮(207)啮合,所述第三单向轴承(209)和第一单向轴承(210)的转向相反,所述第一单向轴承(210)和第二单向轴承(208)的转向相同。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块(108)包括固定连接在对应第一滑动块(110)上的水平连接部(108b),所述水平连接部(108b)上侧固定有第一竖直连接部(108a)和第二竖直连接部(108c),另一个第二下连接杆(107)的下端铰接在第一竖直连接部(108a)上,动力齿条(203)固定连接在第二竖直连接部(108c)上。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滑动导轨(101)关于水平底板(102)的中心对称设置。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导轨(113)关于水平顶板(103)的中心对称设置。
CN202122149345.1U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 Active CN216184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49345.1U CN216184655U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49345.1U CN216184655U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84655U true CN216184655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16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49345.1U Active CN216184655U (zh) 2021-09-07 2021-09-07 一种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84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84924U (zh) 一种电动车集成控制器
CN216184655U (zh) 一种具有自供电及馈能功能的座椅底座
CN109624797B (zh) 一种山地拖拉机座椅自动平衡装置
CN201186720Y (zh) 儿童三轮车或婴儿手推车的避震装置
CN214728000U (zh) 一种房车独立悬架
CN214799399U (zh) 一种具有自适应滚刷组件的光伏清洁机器人
CN212400978U (zh) 一种汽车座椅座支撑总成结构
CN217575488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209064280U (zh) 自行车竖管式避震前叉
CN219056453U (zh) 一种平衡车用减震结构
CN113060234A (zh) 一种助力车后轮减震机构及助力车
CN209938391U (zh) 具有减震效果的乘用车座椅
CN218055446U (zh) 一种具有防滑减震功能的电动童车
CN201309389Y (zh) 一种稳定杆拉杆
CN115195929B (zh) 一种具有势能回收功能的高续航山地电动车
CN216105482U (zh) 一种电梯轿底组件的减震结构
CN219673759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安装支架
CN217582992U (zh) 减振系统连接件
CN218085837U (zh) 一种抗冲击安全电动童车
CN220220306U (zh) 一种扒渣机非车桥式底盘结构
CN219565372U (zh) 一种可升降的童车悬挂装置
CN207722292U (zh) 一种静音运动健身车
CN220555319U (zh) 一种带减振装置的汽车座椅
CN114683981B (zh) 一种农用车辆缓冲减振座椅悬架
CN218662211U (zh) 一种减震独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