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84241U - 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及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及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84241U
CN216184241U CN202122680008.5U CN202122680008U CN216184241U CN 216184241 U CN216184241 U CN 216184241U CN 202122680008 U CN202122680008 U CN 202122680008U CN 216184241 U CN216184241 U CN 2161842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guard
wheel
bearing
guard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800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杰雄
林健明
李建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800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842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842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842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及摩托车,包括齿轮箱和车轮,齿轮箱输出有轮轴,轮轴上套设有轴承,车轮与轮轴传动连接;齿轮箱设有第一防护环,第一防护环朝车轮的一侧延伸,第一防护环环绕在轴承的外周;车轮设有第二防护环,第二防护环朝齿轮箱的一侧延伸,第二防护环环绕在轴承的外周,第二防护环和第一防护环之间形成第一防护间隙。轮轴的一端伸出至齿轮箱外,车轮与轮轴传动连接,轮轴上套设有轴承,由于齿轮箱上的第一防护环和车轮上的第二防护环形成有第一防护间隙,从而对行驶过程中带起的泥沙等起到了阻止作用,增加了泥沙进入轴承的难度,从而解决了因轴承磨损导致的噪音问题,并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及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车体(如摩托车)的后轮轴的轴承工作环境十分恶劣,一方面,后轮轴的轴承需要承受来自车体后部的重量,另一方面,后轮轴的轴承还需要承受来自后轮轮胎产生的冲击力。因此,有必要对后轮轴的轴承进行保护。
由于后轮轴布置在后轮附近,后轮工作时卷起的泥沙等很容易进入轴承的内部,导致轴承磨损,并出现噪音问题,甚至影响到轴承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及摩托车;该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能够避免行驶过程中泥沙等进入到轮轴上的轴承内,从而起到对轴承的保护作用,同时还解决了因轴承磨损导致的噪音问题,并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该摩托车包括前述的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避免了行驶过程中泥沙容易进入轴承的问题,解决了因轴承磨损导致的噪音问题,并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包括:
齿轮箱和车轮,所述齿轮箱输出有轮轴,所述轮轴上套设有轴承,所述车轮与所述轮轴传动连接;
所述齿轮箱设有第一防护环,所述第一防护环朝所述车轮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防护环环绕在所述轴承的外周;
所述车轮设有第二防护环,所述第二防护环朝所述齿轮箱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防护环环绕在所述轴承的外周,所述第二防护环和所述第一防护环之间形成第一防护间隙。
上述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轮轴的一端伸出至齿轮箱外,车轮与轮轴传动连接,轮轴上套设有轴承,由于齿轮箱上的第一防护环和车轮上的第二防护环形成有第一防护间隙,从而对行驶过程中带起的泥沙等起到了阻止作用,增加了泥沙进入轴承的难度,从而解决了因轴承磨损导致的噪音问题,并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环位于所述第一防护环内,所述第二防护环的外环和所述第一防护环的内环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防护间隙;所述第一防护间隙为环形间隙,所述第一防护间隙沿所述轮轴的轴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轮还设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环绕所述第二防护环的外周设置;
所述第一防护环的朝向所述车轮的端面为第一端面,所述环形台阶的朝向所述齿轮箱的端面为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形成第二防护间隙;所述第二防护间隙为环形间隙,所述第二防护间隙沿所述轮轴的径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轮轴的轴向进行投影时,所述第一端面的外环轮廓投影与所述第二端面的外环轮廓投影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环和所述第二防护环均为圆环,所述第一防护环和所述第二防护环均与所述轮轴同轴线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间隙的间隙宽度由内而外呈逐渐增大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轮包括轮毂、轮辐和轮辋,所述轮毂位于所述轮辋内,所述轮辐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轮毂的外环和所述轮辋的内环,所述轮毂与所述轮轴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轮轴的轴向进行投影时,所述第二防护环的外轮廓投影位于所述轮毂的外轮廓投影以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箱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朝所述车轮的一侧延伸,所述轴承设在所述安装环的内环和所述轮轴之间,所述安装环位于所述第一防护环的环内。
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如上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
上述摩托车,采用前述的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避免了行驶过程中泥沙容易进入轴承的问题,解决了因轴承磨损导致的噪音问题,并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以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齿轮箱、车轮、轮胎、轮轴以及轴承的装配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中齿轮箱、车轮、轮轴及轴承的装配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第一防护环和第二防护环的装配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齿轮箱、轮轴以及第一防护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实施例中车轮以及第二防护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齿轮箱;110、轮轴;120、轴承;130、第一防护环;131、第一端面;140、安装环;200、车轮;210、轮毂;220、轮辋;230、轮辐;240、第二防护环;250、环形台阶;251、第二端面;310、第一防护间隙;320、第二防护间隙;400、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照图1,齿轮箱100输出有轮轴110,轮轴110上套设有轴承120,车轮200通过轮轴110传动连接,轮胎400套设在车轮200的外环,齿轮箱100为发动机的一部分,发动机通过轮轴110输出动力,以带动车轮200转动。
当应用到摩托车上时,轮轴110可以是后轮的轮轴110,由于后轮在行驶的过程中更容易带起大量的泥沙,从而通过车轮200和齿轮箱100之间的空间进入轮轴110的轴承120上,从而使轴承120由于泥沙的存在导致磨损,因轴承120的磨损又导致噪音的产生,并导致轴承120寿命的缩短,还导致车轮200晃动,影响驾驶者的行车安全。
为此,请参照图1和图2,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轮轴110上轴承120的防护结构,包括齿轮箱100和车轮200,所述齿轮箱100输出有轮轴110,所述轮轴110上套设有轴承120,所述车轮200与所述轮轴110传动连接。其中: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齿轮箱100设有第一防护环130,所述第一防护环130朝所述车轮200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防护环130环绕在所述轴承120的外周。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所述车轮200设有第二防护环240,所述第二防护环240朝所述齿轮箱100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防护环240环绕在所述轴承120的外周,所述第二防护环240和所述第一防护环130之间形成第一防护间隙310。
该用于轮轴110上轴承120的防护结构,轮轴110的一端伸出至齿轮箱100外,车轮200与轮轴110传动连接,轮轴110上套设有轴承120,由于齿轮箱100上的第一防护环130和车轮200上的第二防护环240形成有第一防护间隙310,对行驶过程中带起的泥沙等起到了阻止作用,增加了泥沙进入轴承120的难度,从而解决了因轴承120磨损导致的噪音问题,并延长了轴承120的使用寿命。
如图2和图3所示的视角下,第一防护环130朝右侧延伸设置,第二防护环240朝左侧延伸设置,第二防护环240和第一防护环130之间形成第一防护间隙310,在车轮200行驶的过程中,泥沙大致在轮轴110的外周移动,而第一防护环130和第二防护环240均起到对泥沙的阻挡作用,同时,第一防护间隙310又起到对泥沙的进一步阻挡作用,增大了泥沙进入内部的轮轴110上轴承120的障碍,从而起到了对轴承120的保护作用。
可选地,第一防护环130可以设在齿轮箱100的箱盖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第二防护环240和所述第一防护环130之间呈交错设置,以形成所述第一防护间隙310。
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防护环130和第二防护环240之间在上下方向上交错设置,以形成第一防护间隙310,从而起到对泥沙的阻挡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
由于第一防护环130和第二防护环240均为环状结构,因此,当第一防护环130和第二防护环240在沿轮轴110的某个径向方向投影时,第一防护环130和第二防护环240之间具有重叠区,该重叠区则对应第一防护间隙31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和图3,所述第二防护环240位于所述第一防护环130内,所述第二防护环240的外环和所述第一防护环130的内环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防护间隙310。所述第一防护间隙310为环形间隙,所述第一防护间隙310沿所述轮轴110的轴向延伸。
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并结合图4和图5,第二防护环240位于第一防护环130内,也即,在沿轮轴110的轴向方向投影时,第二防护环240的外轮廓位于第一防护环130的内轮廓内,第二防护环240的外轮廓和第一防护环130的内轮廓之间的空间则对应第一防护间隙310。
由于第一防护环130和第二防护环240均环绕轴承120的外周设置,因此,第一防护环130和第二防护环240之间的第一防护间隙310为环形间隙,且第一防护间隙310朝轮轴110的轴向方向延伸。
如图2和图3所示的视角下,第一防护间隙310由上下交错的第一防护环130和第二防护环240呈间隔设置形成,第一防护间隙310朝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如果泥沙要进入内部,需要衍射第一防护间隙310朝左侧移动,然后才能进一步进入,增加了泥沙进入的难度,起到对泥沙的阻挡作用,进而保护内部的轮轴110上的轴承120。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3和图5,所述车轮200还设有环形台阶250,所述环形台阶250环绕所述第二防护环240的外周设置。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防护环130的朝向所述车轮200的端面为第一端面131,所述环形台阶250的朝向所述齿轮箱100的端面为第二端面251,所述第二端面251与所述第一端面131之间形成第二防护间隙320。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防护间隙320为环形间隙,所述第二防护间隙320沿所述轮轴110的径向延伸。
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车轮200还设有环形台阶250,环形台阶250环绕在第二防护环240的外周。
如图2和图3所示的视角下,第一防护环130的右端朝右侧的车轮200方向延伸,第一防护环130的右端面为第一端面131;环形台阶250的朝向左侧的齿轮箱100的端面为第二端面251,第二端面251和第一端面131之间形成第二防护间隙320。
如图2和图3所示的视角下,由于第一防护环130和环形台阶250均为环状结构,因而形成的第二防护间隙320为环形间隙;同时,由于第二防护间隙320由第一端面131和第二端面251间隔形成,因此,第二防护间隙320沿轮轴110的径向延伸,如图2和图3中的第二防护间隙320沿上下方向延伸。
在车轮200转动的过程中,泥沙可能通过第二防护间隙320进入,但进入后第一防护间隙310增大了泥沙进一步进入的障碍,而由于第二防护间隙320沿轮轴110的径向延伸,使得第一防护间隙310内和第二防护间隙320处的泥沙更容易被甩出,从而避免泥沙在第一防护环130和第二防护环240的位置存在,避免泥沙进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和图3,沿所述轮轴110的轴向进行投影时,所述第一端面131的外环轮廓投影与所述第二端面251的外环轮廓投影重合。
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防护环130的第一端面131的外环轮廓与车轮200的第二端面251的外环轮廓大致处于同样的水平高度,使得第二防护间隙320的两个侧壁不存在高度差,从而避免泥沙由于高度差更容易落入第二防护间隙320内,起到阻止泥沙进入的作用。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使第一防护环130为圆环,环形台阶250为圆环台阶,第一防护环130的外环直径与环形台阶250的外环直径相等,从而保证第一防护环130的外环轮廓与第二端面251的外环轮廓大致相当,并使沿轮轴110的轴向投影时,第一端面131的外轮轮廓与第二端面251的外环轮廓重合。这样,第一防护环130的外环面和环形台阶250的外环面大致处于相同直径的外轮廓内,第二防护间隙320相当于在该外轮廓上开设,进而避免第二防护间隙320的两侧由于高低不平导致泥沙更容易进入,从而起到防止泥沙进入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
沿轮轴110的轴向进行投影时,第一端面131的外环轮廓投影与第二端面251的外环轮廓投影重合,这里的重合应当理解为基本重合,也即,在考虑加工、装配等各种误差的情况下,只要满足基本重合即可,而非要求绝对意义上的重合,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和图5,所述第一防护环130和所述第二防护环240均为圆环,所述第一防护环130和所述第二防护环240均与所述轮轴110同轴线设置。
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并结合图2和图3,齿轮箱100的朝向车轮200的一侧设有圆环状的第一防护环130。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并结合图2和图3,车轮200的朝向齿轮箱100的一侧设有圆环状的第二防护环240。
另外,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并结合图2和图3,车轮200的朝向齿轮箱100的一侧设有圆环状的环形台阶250,环形台阶250与第二防护环240一体设置。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环形台阶250的内环面与第二防护环240的外环面之间连接,环形台阶250、第二防护环240一体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间隙310的间隙宽度由内而外呈逐渐增大设置。
由于第一防护间隙310的间隙宽度由外而内呈逐渐减小设置,因而使泥沙在通过第一防护间隙310朝内侧移动的时候,会越发困难,从而尽可能的阻止泥沙沿第一防护间隙310进入,进而起到保护轴承120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
在图3所示的视角下,“第一防护间隙310的间隙宽度由内而外呈逐渐增大”中的“由内而外”是指由右到左,也即泥沙等进入内部的轴承120时的进入方向,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5,所述车轮200包括轮毂210、轮辐230和轮辋220,所述轮毂210位于所述轮辋220内,所述轮辐23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轮毂210的外环和所述轮辋220的内环,所述轮毂210与所述轮轴110传动连接。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车轮200包括轮毂210、轮辐230和轮辋220,轮辋220位于外侧,轮毂210位于内侧,而轮辐230的两端分别与轮辋220和轮毂210连接,以将轮辋220和轮毂210连接在一起。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轮辐230设有至少两个,具体可以是六个,六个轮辐230呈间隔设在轮辋220和轮毂210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3和图5,第二防护环240设在轮毂210上并朝齿轮箱100的一侧延伸,轮毂210设有用于与轮轴110传动连接的配合孔。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防护环240和环状台阶均设在轮毂210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3和图5,沿所述轮轴110的轴向进行投影时,所述第二防护环240的外轮廓投影位于所述轮毂210的外轮廓投影以内。
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防护环240设在轮毂210上,且第二防护环240的直径小于轮毂210的外直径。如此设置,使得第二防护环240的占用空间更小,不仅使得结构更加紧凑,而且也减少了材料成本,无需进行模具抽芯,降低了构件的制造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至图4,所述齿轮箱100设有安装环140,所述安装环140朝所述车轮200的一侧延伸,所述轴承120设在所述安装环140的内环和所述轮轴110之间,所述安装环140位于所述第一防护环130的环内。
如图2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齿轮箱100设有安装环140,安装环140位于第一防护环130的内部,安装环140环绕轮轴110的外周设置,轴承120的外环与安装环140的内环配合,轴承120的内环与轮轴110的外壁配合。
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环140的朝向车轮200的端部还设有朝轮轴110一侧延伸的延伸部,轴承120位于延伸部的朝向齿轮箱100的一侧,以对轴承120的位置进行限定。
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轮轴110上轴承120的防护结构。
该摩托车,采用前述的用于轮轴110上轴承120的防护结构,避免了行驶过程中泥沙容易进入轴承120的问题,解决了因轴承120磨损导致的噪音问题,并延长了轴承12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齿轮箱和车轮,所述齿轮箱输出有轮轴,所述轮轴上套设有轴承,所述车轮与所述轮轴传动连接;
所述齿轮箱设有第一防护环,所述第一防护环朝所述车轮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防护环环绕在所述轴承的外周;
所述车轮设有第二防护环,所述第二防护环朝所述齿轮箱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防护环环绕在所述轴承的外周,所述第二防护环和所述第一防护环之间形成第一防护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环位于所述第一防护环内,所述第二防护环的外环和所述第一防护环的内环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防护间隙;所述第一防护间隙为环形间隙,所述第一防护间隙沿所述轮轴的轴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还设有环形台阶,所述环形台阶环绕所述第二防护环的外周设置;
所述第一防护环的朝向所述车轮的端面为第一端面,所述环形台阶的朝向所述齿轮箱的端面为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面之间形成第二防护间隙;所述第二防护间隙为环形间隙,所述第二防护间隙沿所述轮轴的径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轮轴的轴向进行投影时,所述第一端面的外环轮廓投影与所述第二端面的外环轮廓投影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环和所述第二防护环均为圆环,所述第一防护环和所述第二防护环均与所述轮轴同轴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间隙的间隙宽度由内而外呈逐渐增大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包括轮毂、轮辐和轮辋,所述轮毂位于所述轮辋内,所述轮辐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轮毂的外环和所述轮辋的内环,所述轮毂与所述轮轴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轮轴的轴向进行投影时,所述第二防护环的外轮廓投影位于所述轮毂的外轮廓投影以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设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朝所述车轮的一侧延伸,所述轴承设在所述安装环的内环和所述轮轴之间,所述安装环位于所述第一防护环的环内。
10.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
CN202122680008.5U 2021-11-03 2021-11-03 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及摩托车 Active CN2161842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80008.5U CN216184241U (zh) 2021-11-03 2021-11-03 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及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80008.5U CN216184241U (zh) 2021-11-03 2021-11-03 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及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84241U true CN216184241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01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80008.5U Active CN216184241U (zh) 2021-11-03 2021-11-03 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及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842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9541A (zh) * 2021-11-03 2021-12-17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及摩托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9541A (zh) * 2021-11-03 2021-12-17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及摩托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33502B2 (ja) 不整地走行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4188912A1 (ja) エアレス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6184241U (zh) 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及摩托车
CN100528612C (zh) 充气轮胎
CN106183652B (zh) 舒适性轿车轮胎
EP2985165A1 (en) In-wheel motor unit for vehicles
CN216184242U (zh) 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及摩托车
EP0022740B1 (en) Tire sidewall protection shield
KR20110018527A (ko) 비공기압 바퀴구조체
CN113799541A (zh) 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及摩托车
KR101951831B1 (ko) 서스펜션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옴니휠
JP5543846B2 (ja) 非空気圧タイヤ
CN113799540A (zh) 用于轮轴上轴承的防护结构及摩托车
JP7411095B2 (ja) 側壁カバーを有する非空気圧式タイヤ
CN205736625U (zh) 一种变辐车轮
JPS602202B2 (ja) 二輪自動車用タイヤ
JP5325080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421296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0843411A (ja) 回転センサを備える車輪支持軸受
JP5256797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8230064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90176610A1 (en) In-wheel motor drive device for steered wheel
JPS6317102A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445282B2 (ja) ホイールリムとサポートリングとの組立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タイヤ組立体
JP4301618B2 (ja)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