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53909U - 一种拐角总成及使用该拐角总成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拐角总成及使用该拐角总成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53909U
CN216153909U CN202121685538.2U CN202121685538U CN216153909U CN 216153909 U CN216153909 U CN 216153909U CN 202121685538 U CN202121685538 U CN 202121685538U CN 216153909 U CN216153909 U CN 216153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inner plate
corner assembly
welded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855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盼
宁磊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tong B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tong B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tong Bu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8553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53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53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53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拐角总成及使用该拐角总成的车辆,拐角总成包括外板;所述外板的边缘位置设有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在使用时被与拐角总成相邻的零部件遮挡;拐角总成还包括位于外板的内侧的内板,所述内板的边缘位置焊接于所述加强翻边上;所述内板上设有用于安装车灯的车灯安装结构和用于将内板安装在车身骨架上的固定结构。加强翻边为非外观区域,即使在焊接过程中加强翻边出现焊接变形,由于加强翻边为非外观区域,出现的焊接变形以及缺陷也可以不予处理,避免出现动作浪费而增加成本。而且,由于外板不会出现焊接变形,内板的安装不会对外板的弧度、平整度以及后续的装配精度产生影响,整个拐角总成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Description

一种拐角总成及使用该拐角总成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拐角总成及使用该拐角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客车及商用车等各类机动车辆均包括车体和安装在车体后部的两个拐角总成,车体包括车身骨架,拐角总成固定在车身骨架上。拐角总成实现雾灯、大灯等车灯的安装,拐角总成通常包括外部的蒙皮(也称为外板)以及外板内的型材或板材,型材或板材用来对外板进行支撑,以保证拐角总成整体的刚性和强度。现有技术中,板材整体顺着外板进行延伸,且贴合在外板的内侧进行二保焊,型材也通过二保焊与外板直接焊接。
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焊接时易导致外板出现焊接焊接变形,对外板的弧度、平整度、装配精度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此需要在涂装生产工序进行刮涂原子灰、找平、打磨等不增值的浪费作业,增加了成本。而且在产品一致性、外观质量等方面存在问题,为后续的维修增加了难度及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拐角总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板易产生焊接变形而导致成本较高、质量无法保证的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使用该拐角总成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拐角总成的外板易产生焊接变形而导致成本较高、质量无法保证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拐角总成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拐角总成,包括:
外板;
所述外板的边缘位置设有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在使用时被与拐角总成相邻的零部件遮挡;
拐角总成还包括:
内板,位于外板的内侧,所述内板的边缘位置焊接于所述加强翻边上;
所述内板上设有用于安装车灯的车灯安装结构和用于将内板安装在车身骨架上的固定结构。
有益效果:加强翻边在此既起到增加强度的作用,又起到能够遮挡车辆内部零部件的作用,同时加强翻边能够被相邻的零部件所遮挡,加强翻边为非外观区域。在外板的内侧固定内板,内板在此起到安装车灯、增加外板强度以及与车身骨架相连的作用,且内板固定在外板的加强翻边时,即使在焊接过程中加强翻边出现焊接变形,由于加强翻边为非外观区域,出现的焊接变形以及缺陷也可以不予处理,避免出现动作浪费而增加成本。而且,由于外板不会出现焊接变形,内板的安装不会对外板的弧度、平整度以及后续的装配精度产生影响,整个拐角总成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优选地,所述加强翻边设有两处且分置在外板的水平两侧,内板的水平两侧焊接于对应的加强翻边上;
所述内板的竖直两侧粘接于所述外板上。两侧通过焊接固定在加强翻边上,保证了内板与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而其余两侧粘接在外板上,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且粘接不会对外板造成变形。
优选地,所述内板的竖直两侧边缘与外板的竖直两侧边缘之间在竖向上间隔排布。内板与外板的边缘之间竖向间隔排布,再用胶粘固定,在保证拐角总成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小内板的重量,有利于轻量化设计。
优选地,定义两加强翻边中在使用时靠近车辆左右方向上中间位置的为第一加强翻边,另一个为第二加强翻边;
所述第一加强翻边背向所述外板水平延伸,所述内板的对应边缘焊接于第一加强翻边的内侧;
所述第二加强翻边朝向所述外板水平延伸,所述内板的对应边缘焊接于第二加强翻边的外侧。根据加强翻边的延伸方向不同,将内板的边缘对应地布置在内侧或外侧,使得加强翻边能够对内板的边缘进行遮挡。
优选地,所述内板为分体式结构,内板包括至少两块分板,各分板均固定于外板上,各分板之间焊接在一起。内板为分体式结构,可减小模具尺寸、减少甚至是取消内板模具的开发,只需要通过冲压工艺套入其他零部件废料区进行冲压就能够完成加工,大幅减少研发费用。
优选地,所述内板上设有供车灯穿出的穿孔,所述车灯安装结构包括预焊在内板上的备焊螺钉,所述备焊螺钉围绕所述穿孔布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设于内板上的备焊螺母板,备焊螺母板包括焊接在一起的垫板和螺母,所述垫板焊接于所述内板上,螺母供螺栓或螺钉穿入以将内板栓接在车身骨架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设于内板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螺母,螺母供螺栓或螺钉穿入以将连接板栓接在车身骨架上;
所述内板的外侧设有备焊螺母板,备焊螺母板包括焊接在一起的垫板和螺母,所述垫板焊接于所述内板上,内侧设有所述连接板;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用于将连接板栓接于备焊螺母板上的螺栓或螺钉。
优选地,所述内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各定位孔用于与夹具配合而实现内板的定位。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定位孔,能够对内板进行定位,保证内、外板均可被定位,保证后续装配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车辆的技术方案是:车辆,包括车体,车体包括车身骨架,车辆还包括安装在车身骨架上的拐角总成,拐角总成包括:
外板;
所述外板的边缘位置设有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在使用时被与拐角总成相邻的零部件遮挡;
拐角总成还包括:
内板,位于外板的内侧,所述内板的边缘位置焊接于所述加强翻边上;
所述内板上设有用于安装车灯的车灯安装结构和用于将内板安装在车身骨架上的固定结构。
有益效果:加强翻边在此既起到增加强度的作用,又起到能够遮挡车辆内部零部件的作用,同时加强翻边能够被相邻的零部件所遮挡,加强翻边为非外观区域。在外板的内侧固定内板,内板在此起到安装车灯、增加外板强度以及与车身骨架相连的作用,且内板固定在外板的加强翻边时,即使在焊接过程中加强翻边出现焊接变形,由于加强翻边为非外观区域,出现的焊接变形以及缺陷也可以不予处理,避免出现动作浪费而增加成本。而且,由于外板不会出现焊接变形,内板的安装不会对外板的弧度、平整度以及后续的装配精度产生影响,整个拐角总成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优选地,所述加强翻边设有两处且分置在外板的水平两侧,内板的水平两侧焊接于对应的加强翻边上;
所述内板的竖直两侧粘接于所述外板上。两侧通过焊接固定在加强翻边上,保证了内板与外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而其余两侧粘接在外板上,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且粘接不会对外板造成变形。
优选地,所述内板的竖直两侧边缘与外板的竖直两侧边缘之间在竖向上间隔排布。内板与外板的边缘之间竖向间隔排布,再用胶粘固定,在保证拐角总成强度的同时能够减小内板的重量,有利于轻量化设计。
优选地,定义两加强翻边中在使用时靠近车辆左右方向上中间位置的为第一加强翻边,另一个为第二加强翻边;
所述第一加强翻边背向所述外板水平延伸,所述内板的对应边缘焊接于第一加强翻边的内侧;
所述第二加强翻边朝向所述外板水平延伸,所述内板的对应边缘焊接于第二加强翻边的外侧。根据加强翻边的延伸方向不同,将内板的边缘对应地布置在内侧或外侧,使得加强翻边能够对内板的边缘进行遮挡。
优选地,所述内板为分体式结构,内板包括至少两块分板,各分板均固定于外板上,各分板之间焊接在一起。内板为分体式结构,可减小模具尺寸、减少甚至是取消内板模具的开发,只需要通过冲压工艺套入其他零部件废料区进行冲压就能够完成加工,大幅减少研发费用。
优选地,所述内板上设有供车灯穿出的穿孔,所述车灯安装结构包括预焊在内板上的备焊螺钉,所述备焊螺钉围绕所述穿孔布置。
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设于内板上的备焊螺母板,备焊螺母板包括焊接在一起的垫板和螺母,所述垫板焊接于所述内板上,螺母供螺栓或螺钉穿入以将内板栓接在车身骨架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设于内板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螺母,螺母供螺栓或螺钉穿入以将连接板栓接在车身骨架上;
所述内板的外侧设有备焊螺母板,备焊螺母板包括焊接在一起的垫板和螺母,所述垫板焊接于所述内板上,内侧设有所述连接板;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用于将连接板栓接于备焊螺母板上的螺栓或螺钉。
优选地,所述内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各定位孔用于与夹具配合而实现内板的定位。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定位孔,能够对内板进行定位,保证内、外板均可被定位,保证后续装配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辆实施例1的后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辆实施例1中左拐角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C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辆实施例1中显示定位孔的左拐角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车体;200、左拐角总成;201、外板;202、第一加强翻边;203、备焊螺母板;204、备焊螺钉;205、内板第一分板;206、连接板;207、第二加强翻边;208、内板第二分板;209、减重孔;210、主定位孔;211、辅助定位孔;300、右拐角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布置并连接在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车辆包括车体100和安装在车体100后侧的左拐角总成200和右拐角总成300,其中,车体100包括车身骨架。左拐角总成200和右拐角总成300用来安装雾灯、大灯等车灯,左拐角总成200和右拐角总成300结构相同,并对称布置。本实施例中仅对左拐角总成200进行介绍。
左拐角总成200包括外板201,此处的外板201实际为蒙皮。在外板201内固定有对外板201的强度进行加强的内板,内板连接在车体100的车身骨架上。如图2和图3所示,外板201的左右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第一加强翻边202和第二加强翻边207,其中第一加强翻边202在使用时位于右侧(即靠近车辆左右方向的中间位置),第二加强翻边207位于左侧。第一加强翻边202和第二加强翻边207均沿左右方向延伸,且第一加强翻边202背向外板201延伸,第二加强翻边207朝向外板201延伸,第二加强翻边207倾斜布置。其中,第一加强翻边202和第二加强翻边207在此起到的作用均是提高整体强度和遮挡物体的作用。在使用时,第一加强翻边202被外板201右侧的保险杠等结构遮挡,同时第一加强翻边202能够沿前后方向遮挡车辆内部的结构。第二加强翻边207能够被对应一侧的车轮罩遮挡。也就是说,无论是第一加强翻边202还是第二加强翻边207在使用时均会被左拐角总成200相邻的零部件遮挡住,从外部无法直视,或者仅能由缝隙中看到,第一加强翻边202和第二加强翻边207均为非外观区域。
如图2所示,内板包括内板第一分板205,内板第一分板205的左右两侧延伸到第一加强翻边202和第二加强翻边207处,并与第一加强翻边202和第二加强翻边207进行点焊固定,由于第一加强翻边202和第二加强翻边207为非外观区域,出现的焊接变形以及加强缺陷可以不予处理,避免出现动作浪费,实现精益生产。而如图5所示,内板第一分板205的上下两端并未延伸至外板201的上下边缘位置,与上下边缘位置之间间隔排布。内板第一分板205的上下两端通过胶粘的方式与外板201相连。由于内板第一分板205的左右两侧与外板201之间点焊在一起,保证了内板第一分板205与外板201之间的可靠连接,而内板第一分板205的上下两端通过胶粘的方式与外板201相连,使得内板第一分板205的上下不必延伸至外板201的相应边缘位置,内板第一分板205的整体尺寸可以设计地更小,节省材料、减轻重量。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内板第一分板205上开设有穿孔供雾灯或大灯穿出,围绕该开孔的位置,内板第一分板205上预先焊接有四个备焊螺钉204,备焊螺钉204朝前延伸,用来安装雾灯或大灯,四个备焊螺钉204围绕着穿孔布置。为了将内板第一分板205固定安装在车身骨架上,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在内板第一分板205的其中一侧安装有两个备焊螺母板203,备焊螺母板203有上下间隔排布的两个。备焊螺母板203由垫板和螺母组焊而成,备焊螺母板203焊接在内板第一分板205的朝向外板201的外侧侧面上,使用时,螺栓或者螺钉能够穿入到备焊螺母板203中,实现内板第一分板205与车身骨架的固定相连。在内板第一分板205的另一侧焊接有连接板206,连接板206沿上下方向延伸,连接板206位于内板第一分板205的内侧,连接板206采用栓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内板第一分板205上。具体地,在内板第一分板205的外侧(即内板第一分板205朝向外板201的一侧)焊接有备焊螺母板203,通过螺栓或者螺钉将连接板206固定在备焊螺母板203和内板第一分板205上。在连接板206上焊接有螺母,使用时通过螺栓或螺钉将连接板206固定在车身骨架上。
如图2和图4所示,内板还包括内板第二分板208。内板第二分板208位于外板201的其中一角位置,其中,内板第二分板208内有减重孔209,内板第二分板208搭在内板第一分板205的上端,并且进行点焊固定,形成一个整体。内板第二分板208的边缘与外板201贴合,并在贴合出进行胶粘,内板第二分板208形成对外板201的支撑和加强,保证整个左拐角总成200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避免出现外板201局部强度不足和行驶过程中震颤的情况。通过内板第二分板208对外板201的局部支撑,可有效减小整个内板的尺寸,从而降低模具开发费用,对整车轻量化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实施例中,内板包括内板第一分板205和内板第二分板208,为分体式结构,分体式的内板可大幅减小模具尺寸、减少甚至是取消内板模具的开发,只需要通过冲压工艺套入整车其他零件模具废料区进行冲压就能够完成加工,大幅减少研发费用,这对于产品类型多样,生产量相对较小的汽车开发有较大的优势。由于采用模具冲压的方式来对内板第一分板205和内板第二分板208进行加工,关键尺寸、弧度等精度均得到了保证,为总成焊接提供较好的前提。
如图6所示,在内板第一分板205上还开设有主定位孔210和辅助定位孔211,在组装时,主定位孔210和辅助定位孔211与夹具配合,从而对内板进行定位,其中,夹具能够同时对内外板进行定位,由此保证内板和外板201之间的相对位置,保证后续零部件的安装精度。
本实施例中,备焊螺母板以及连接板一起形成用来将内板固定安装在车身骨架上的固定结构,而备焊螺钉构成了用来安装车灯的车灯安装结构。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以后围拐角总成为例进行说明的,实际上,本实施例中的拐角总成的结构以及设计原理同样适用于前围拐角总成。
本实用新型车辆的具体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内板上有两个定位孔。本实施例中,内板上的定位孔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车辆的具体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固定结构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螺母,连接板固定安装在内板的备焊螺母板上。本实施例中,将与连接板相连的备焊螺母板更换为普通的垫块,在垫块上开设螺纹孔。或者,将连接板直接焊接在内板上。其他实施例中,将连接板取消,用备焊螺母板直接与车身骨架相连。
本实用新型车辆的具体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固定结构包括备焊螺母板,备焊螺母板与车身骨架相连。本实施例中,将备焊螺母板更换为螺母。
本实用新型车辆的具体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固定结构既包括与车身骨架相连的备焊螺母板,又包括连接板。本实施例中,可以仅保留其中一个。
本实用新型车辆的具体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车灯安装结构为备焊螺钉。本实施例中,车灯安装结构为预设在内板上的螺母件,比如螺母或者备焊螺母板等。
本实用新型车辆的具体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内板为分体式结构,内板包括两块分板。本实施例中,分板的数量可以进行增加。其他实施例中,内板可以为整体式结构,内板整体上冲压而成。
本实用新型车辆的具体实施例8: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两加强翻边位于外板的水平两侧,且两加强翻边的延伸方向不同。本实施例中,两加强翻边位于外板的水平两侧,但两加强翻边的延伸方向相同。其他实施例中,两加强翻边位于外板的竖直两侧,而内板的左右两侧与外板之间胶粘在一起。或者,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仅有一侧设置有加强翻边,而内板的其余侧与外板之间均胶粘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车辆的具体实施例9: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加强翻边上竖直两侧边缘与外板竖直两侧边缘之间间隔布置。本实施例中,加强翻边的竖直两侧边缘与外板竖直两侧边缘之间平齐并进行胶粘。
本实用新型车辆的具体实施例10: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外板的加强翻边与内板的相应边缘之间点焊固定在一起。组装时,即使加强翻边发生焊接变形也无需进行处理,因此,本实施例中,加强翻边与内板的相应边缘之间可以采用普通的焊接。
本实用新型车辆的具体实施例11:
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1中,加强翻边一体成型在外板上。本实施例中,加强翻边可以采用胶粘的方式固定在外板上。
本实用新型拐角总成的具体实施例:
拐角总成的结构与上述车辆各实施例中拐角总成的结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不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拐角总成,包括:
外板(201);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板(201)的边缘位置设有加强翻边,所述加强翻边在使用时被与拐角总成相邻的零部件遮挡;
拐角总成还包括:
内板,位于外板(201)的内侧,所述内板的边缘位置焊接于所述加强翻边上;
所述内板上设有用于安装车灯的车灯安装结构和用于将内板安装在车身骨架上的固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拐角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翻边设有两处且分置在外板(201)的水平两侧,内板的水平两侧焊接于对应的加强翻边上;
所述内板的竖直两侧粘接于所述外板(2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拐角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的竖直两侧边缘与外板(201)的竖直两侧边缘之间在竖向上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拐角总成,其特征在于:定义两加强翻边中在使用时靠近车辆左右方向上中间位置的为第一加强翻边(202),另一个为第二加强翻边(207);
所述第一加强翻边(202)背向所述外板(201)水平延伸,所述内板的对应边缘焊接于第一加强翻边(202)的内侧;
所述第二加强翻边(207)朝向所述外板(201)水平延伸,所述内板的对应边缘焊接于第二加强翻边(207)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拐角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为分体式结构,内板包括至少两块分板,各分板均固定于外板(201)上,各分板之间焊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拐角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上设有供车灯穿出的穿孔,所述车灯安装结构包括预焊在内板上的备焊螺钉(204),所述备焊螺钉(204)围绕所述穿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拐角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设于内板上的备焊螺母板(203),备焊螺母板(203)包括焊接在一起的垫板和螺母,所述垫板焊接于所述内板上,螺母供螺栓或螺钉穿入以将内板栓接在车身骨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拐角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设于内板上的连接板(206),所述连接板(206)上设有螺母,螺母供螺栓或螺钉穿入以将连接板(206)栓接在车身骨架上;
所述内板的外侧设有备焊螺母板(203),备焊螺母板(203)包括焊接在一起的垫板和螺母,所述垫板焊接于所述内板上,内侧设有所述连接板(206);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用于将连接板(206)栓接于备焊螺母板(203)上的螺栓或螺钉。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拐角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各定位孔用于与夹具配合而实现内板的定位。
10.一种车辆,包括:
车体(100),包括车身骨架;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拐角总成。
CN202121685538.2U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拐角总成及使用该拐角总成的车辆 Active CN216153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5538.2U CN216153909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拐角总成及使用该拐角总成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85538.2U CN216153909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拐角总成及使用该拐角总成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53909U true CN216153909U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36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85538.2U Active CN216153909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拐角总成及使用该拐角总成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539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1796A (zh) * 2022-06-30 2022-09-13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纵梁结构的焊接方法及焊接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41796A (zh) * 2022-06-30 2022-09-13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纵梁结构的焊接方法及焊接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53909U (zh) 一种拐角总成及使用该拐角总成的车辆
CN104554451A (zh) 汽车车身的车尾侧的侧壁组件
CN21680561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后地板后段总成结构
CN109014638B (zh) 框架式铝合金车身总成的焊接方法
CN111267963B (zh)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车型的前挡板结构
CN210283857U (zh) 一种汽车背门结构
CN106892000B (zh) 汽车前围结构
CN115402445A (zh) 一种全景天窗总成安装结构
CN212738305U (zh) 货车车厢板和侧围骨架的连接结构及白车身
CN114771665A (zh) 翼子板总成、翼子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1223612U (zh) 一种新型车身后围结构
CN209505874U (zh) 一种翼子板安装支架
CN203580684U (zh)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后外安装结构
CN220594780U (zh) 一种新型汽车尾灯安装结构及车辆
CN111762274A (zh) 一种卡车内饰油泥模型骨架
CN212637341U (zh) 一种全景控制器安装支架和全景控制器安装结构
CN216886928U (zh) 一种汽车翼子板前支架安装结构
CN212242926U (zh) 汽车背门锁安装支架
CN217730579U (zh) 一种翼子板与前三角板配合结构
CN217835794U (zh) 翼子板支架总成及车辆
CN111376997A (zh) 一种新型顶盖外板定位安装结构
CN114394117B (zh) 轨道车辆的司机室结构及轨道车辆
CN219524035U (zh) 一种汽车后侧围窗外板结构
CN215097838U (zh) 机罩内板总成
CN216002792U (zh) 一种翼子板下安装支架、翼子板连接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