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41432U - 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41432U
CN216141432U CN202121879087.6U CN202121879087U CN216141432U CN 216141432 U CN216141432 U CN 216141432U CN 202121879087 U CN202121879087 U CN 202121879087U CN 216141432 U CN216141432 U CN 2161414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ludge separation
separation apparatus
cotton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790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福强
张宗华
郭永生
张茂琦
高振亮
杨金勇
王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houguang Juneng Special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houguang Juneng Special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houguang Juneng Special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houguang Juneng Special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790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41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414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414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包括具有长方形结构的支架,相邻支架的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加热管,若干加热管关于支架内部位置等间距排列设置,支架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煮油箱,煮油箱的顶部合页连接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煮油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油泥分离箱。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活塞和密封块的使用,从而便于将气体不断的循环输送至油泥分离箱内,使油泥分离箱内的压强增大不断的提高内部的压强,从而有利于更快捷高效的加速对油泥的分离,且进一步的提高分离效果和加快分离工作的进展,且不受环境的限制使用,减小耗能,占地面积小,提高分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泥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外工矿企业设备润滑大量使用各种类型润滑油脂,根据设备润滑周期不同,每年会产生大量含杂质的润滑油,部分环境恶劣位置下线的润滑油含有大量沉积粉尘,形成利用率较低的油泥混合物,为做好下线油泥的再利用,各企业会制作使用各种油泥分离装置,目的就是提高其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因此自制油泥分离装置本广泛应用,并根据工作原理不同,衍生出多种类型,成为企业生产中重要的工装装置。
基于目前油泥分离装置占地面积大、能耗高、分离效果差的状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低成本,不受环境限制,可快速彻底分离油泥的装置,该装置占地面积小,耗能低,分离效率高,为油泥分离再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及保障
因此,开发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以解决基于目前油泥分离装置占地面积大、能耗高、分离效果差的状况,不可快速彻底分离油泥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包括具有长方形结构的支架,相邻支架的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加热管,若干加热管关于支架内部位置等间距排列设置,支架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煮油箱,煮油箱的顶部合页连接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煮油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油泥分离箱;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油泥分离箱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若干出油孔,油泥分离箱与进料口在同一中轴线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油泥分离箱的两侧分别贴合连接有吸水棉,吸水棉7的外部一侧贴合连接有吸油棉,吸油棉的材质设置为聚丙烯材质。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吸油棉的外部贴合连接有气缸刮板,气缸刮板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气缸,气缸刮板的长度等同于吸油棉的长度。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煮油箱的内部传动连接有皮带轮,皮带轮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皮带轮的之间连接有皮带本体,两个皮带轮的轴中心传动连接有输出轴。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煮油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气压缸,气压缸的内部传动连接有转轮,输出轴穿过气压缸与转轮轮中心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转轮的外部固定设置有顶杆,顶杆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顶杆的长度不等。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顶杆的上方设置有可顶动的棘爪,棘爪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棘爪的高度不一。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两个棘爪的一端铰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外部缠绕有复位弹簧,且伸缩杆的末端固定设置有密封块。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气压缸的内部开设有内腔,内腔的内部传动连接有凸轮,凸轮中心与输出轴传动连接,凸轮的一侧铰接有连杆,连杆的上方铰接有活塞,活塞滑动连接在内腔的内部,内腔的上方一侧开设有进气口,另一侧开设有输气口,输出口与油泥分离箱相互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棘爪与伸缩杆的铰接连接,从而便于棘爪在被向上顶动时可带动伸缩杆进行伸缩,从而方便伸缩杆在复位弹簧的配合使用下将一端的密封块顶出,直至使两个密封块与进气口和输气口打开和关闭,密封块对进气口和输气口进行密封和打开,从而通过设有的活塞和密封块的使用,从而便于将气体不断的循环输送至油泥分离箱内,使油泥分离箱内的压强增大不断的提高内部的压强,从而有利于更快捷高效的加速对油泥的分离,减少静置等候的时间,并且通过吸油棉本身吸油不吸水的特点,从而便于快捷的将油泥中的油进行吸附,使之加快油泥的分离,从而达到将油泥中的油与泥进行快速的分离。
综上,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基于目前油泥分离装置占地面积大、能耗高、分离效果差的状况,不可快速彻底分离油泥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将油泥中的油与泥进行快速的分离,进一步的提高分离效果和加快分离工作的进展,且不受环境的限制使用,减小耗能,占地面积小,提高分离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外部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内部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气压缸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B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图1和图2中,各个数字标号分别指代如下的具体含义、元件和/或部件。
图中:1、支架;2、加热管;3、煮油箱;4、密封盖板;5、进料口;6、油泥分离箱;7、吸水棉;8、吸油棉;9、气缸刮板;10、集油箱;11、皮带轮;12、皮带本体;13、输出轴;14、气压缸;15、转轮;16、顶杆;17、棘爪;18、伸缩杆;19、复位弹簧;20、密封块;21、内腔;22、凸轮;23、连杆;24、活塞;25、进气口;26、输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包括具有长方形结构的支架1,相邻支架1的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加热管2,若干加热管2关于支架1内部位置等间距排列设置,支架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煮油箱3,煮油箱3的顶部合页连接有密封盖板4,密封盖板4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5,煮油箱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油泥分离箱6。
本实施例中,若干加热管2关于支架1内部位置等间距排列设置,通过若干加热管2便于对煮油箱3进行加热,使煮油箱3的内部温度升高对油泥分离箱6内的油泥进行加热煮沸,使之通过加热的高温环境下使油泥能充分受热,便于后续的分离工作。
煮油箱3的内部传动连接有皮带轮11,皮带轮1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皮带轮11的之间连接有皮带本体12,两个皮带轮11的轴中心传动连接有输出轴13,通过皮带轮11的转动带动输出轴13的转动,且通过皮带本体12的连接从而方便将两个皮带轮11同步的转动,皮带轮11的同步转动方便带动两个输出轴13同步转动,两个输出轴13同步转动的过程中便于分别带动转轮15和凸轮22进行转动。
煮油箱3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气压缸14,气压缸14的内部传动连接有转轮15,输出轴13穿过气压缸14与转轮15中心传动连接,通过输出轴13带动转轮15转动,从而使转轮15转动时带动顶杆16转动,转轮15的外部固定设置有顶杆16,顶杆16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顶杆16的长度不等,因此,在顶杆16通过转轮15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时,则通过两个长度不等的顶杆16便于与上方的两个棘爪17接触,从而通过顶杆16可方便对棘爪17做出顶动动作,有利于将棘爪17向上顶动。
顶杆16的上方设置有可顶动的棘爪17,棘爪17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棘爪17的高度不一,通过棘爪17设有的高度不同,从而方便与两个长度不等的顶杆16相呼应,通过顶杆16在转动的过程中较短的那根顶杆16就会与较低的棘爪17相接触,从而便于将较低的棘爪17向上顶动,而另外一根较长的顶杆16就会与较高的棘爪17相接触,从而便于将较高的棘爪17向上顶动,通过顶杆16与棘爪17的顶动的配合使用,从而便于棘爪17带动密封块20移动,便于后续的气压的输送工作。
两个棘爪17的一端铰接有伸缩杆18,伸缩杆18的外部缠绕有复位弹簧19,且伸缩杆18的末端固定设置有密封块20,通过棘爪17与伸缩杆18的铰接连接,从而便于棘爪17在被向上顶动时可带动伸缩杆18进行伸缩,从而方便伸缩杆18在复位弹簧19的配合使用下将一端的密封块20顶出,从而使两个密封块20与进气口25和输气口26打开和关闭,通过复位弹簧19可便于在伸缩的过程中进行复位,且通过两个密封块20方便对进气口25和输气口26起到密封和输送的一个作用。
气压缸14的内部开设有内腔21,内腔21的内部传动连接有凸轮22,凸轮22中心与输出轴13传动连接,凸轮22的一侧铰接有连杆23,连杆23的上方铰接有活塞24,活塞24滑动连接在内腔21的内部,内腔21的上方一侧开设有进气口25,另一侧开设有输气口26,输出口与油泥分离箱6相互连接,通过输送轴带动凸轮22转动,凸轮22转动带动过程中带动铰接的连杆23移动,从而使连杆23带动铰接的活塞24移动,活塞24在内腔21中做上下移动动作,从而通过活塞24对内腔21中的气压进行抽取和输送,同时,配合上方的密封块20的使用,当进气口25处的密封块20与之分离时,这时的活塞24在内腔21中向下移动,对进气口25从外界进入的气体进抽吸至内腔21中,然后,当输气口26处的密封块20与之分离时,这时的活塞24就会向上移动,将内腔21中的气体挤压由输气口26排放至油泥分离箱6内,从而使油泥分离箱6内的压强增大,通过循环的抽吸输送气体,不断的提高内部的压强,从而有利于更快捷高效的加速对油泥的分离,减少静置等候的时间。
本实施例中,油泥分离箱6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若干出油孔,油泥分离箱6与进料口5在同一中轴线上,然后油泥中的油通过出油孔排出,油泥分离箱6的两侧分别贴合连接有吸水棉7,吸水棉7的外部一侧贴合连接有吸油棉8,吸油棉8的材质设置为聚丙烯材质,由从出油孔排出中的水分会被吸水棉7吸附,油则被吸油棉8吸附,通过吸油棉8本身吸油不吸水的特点,从而便于快捷的将油泥中的油进行吸附,使之加快油泥的分离,这时的泥会被阻挡在油泥分离箱6内。
吸油棉8的外部贴合连接有气缸刮板9,气缸刮板9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气缸,气缸刮板9的长度等同于吸油棉8的长度,吸附饱和的吸油棉8,通过启动气缸刮板9进行上下移动,由于气缸刮板9与吸油棉8贴合连接且长度等长,从而通过上下移动的气缸刮板9将吸油棉8上吸附饱和的油进行刮除下来,油就会顺势流入在集油箱10内,通过集油箱10方便对油进行储存,从而快速的完成油泥的分离工作。
通过上述结构的油泥分离装置实现油泥快速分离的效果,通过设有的活塞24和密封块20的使用,从而便于将气体不断的循环输送至油泥分离箱6内,直至使油泥分离箱6内的压强逐渐升高,从而达到一个快速分离的作用,改变以往还需静候多时才能将油泥分离出来的办法,有利于加速分离速度,且通过吸油棉8和吸水棉7可方便将水和油进行分开吸附,从而达到将油泥中的油与泥进行快速的分离,进一步的提高分离效果和加快分离工作的进展,且不受环境的限制使用,减小耗能,占地面积小,提高分离效果。
对于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结构装置,不做赘述,相信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检索均可获知,并最终实现本实用新型描述的技术方案。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长方形结构的支架,相邻所述支架的之间固定设置有若干加热管,若干所述加热管关于所述支架内部位置等间距排列设置,所述支架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煮油箱,所述煮油箱的顶部合页连接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煮油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油泥分离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分离箱的两侧表面均开设有若干出油孔,所述油泥分离箱与进料口在同一中轴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泥分离箱的两侧分别贴合连接有吸水棉,所述吸水棉的外部一侧贴合连接有吸油棉,所述吸油棉的材质设置为聚丙烯材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棉的外部贴合连接有气缸刮板,所述气缸刮板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刮板的长度等同于吸油棉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煮油箱的内部传动连接有皮带轮,所述皮带轮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皮带轮的之间连接有皮带本体,两个所述皮带轮的轴中心传动连接有输出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煮油箱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气压缸,所述气压缸的内部传动连接有转轮,所述输出轴穿过气压缸与转轮中心传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的外部固定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顶杆的长度不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的上方设置有可顶动的棘爪,所述棘爪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棘爪的高度不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棘爪的一端铰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部缠绕有复位弹簧,且所述伸缩杆的末端固定设置有密封块。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缸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部传动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中心与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凸轮的一侧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上方铰接有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连接在内腔的内部,所述内腔的上方一侧开设有进气口,另一侧开设有输气口,所述输气口与油泥分离箱相互连接。
CN202121879087.6U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 Active CN2161414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9087.6U CN216141432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9087.6U CN216141432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41432U true CN216141432U (zh) 2022-03-29

Family

ID=80805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79087.6U Active CN216141432U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414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969039U (zh) 一种印刷机用高效染色装置
CN111054723A (zh) 一种垃圾打捞船用垃圾压缩装置
CN216141432U (zh) 一种新型油泥分离装置
CN219932642U (zh) 皮带牵引式液压站内循环装置
CN215196976U (zh) 一种塔式吸附剂连续再生装置
CN115475730A (zh) 一种保温板加工用涂胶装置
CN202885451U (zh) 高效节能果渣干燥装置
CN211171897U (zh) 一种蓝藻打捞处理船用蓝藻收集装置
CN215799082U (zh) 一种具有废气净化功能的污泥热解装置
CN209995266U (zh) 一种茶叶杀青机的节能环保用热量循环利用装置
CN213557449U (zh) 一种管磨机的进料结构
CN209052097U (zh) 一种化工生产上料装置
CN213300782U (zh) 一种石油化工物料干燥装置
CN216668281U (zh) 一种生产voc用蜂窝陶瓷载体的连续隧道微波产品冷却装置
CN220840468U (zh) 一种大回旋切纸机
CN214184078U (zh) 一种粮食储存用烘干装置
CN216297247U (zh) 一种用于秸秆压块燃料设备的清理装置
CN218985021U (zh) 一种纸板除尘设备
CN215387650U (zh) 一种用于脲醛树脂加工的环保冷凝装置
CN209717832U (zh) 具有清洗功能的山药切粒机
CN215616268U (zh) 一种利于上下料的压装机
CN217005173U (zh) 一种用于颗粒机的烘干机构
CN211290729U (zh) 一种食品加工烘干系统
CN216323752U (zh) 一种用于煤炭加工用除杂装置
CN212949356U (zh) 一种废弃面料的压缩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