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4555U - 一种上料设备的工件定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料设备的工件定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4555U
CN216104555U CN202122789632.9U CN202122789632U CN216104555U CN 216104555 U CN216104555 U CN 216104555U CN 202122789632 U CN202122789632 U CN 202122789632U CN 216104555 U CN216104555 U CN 216104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erial containing
containing barrel
barrel
vertical
feed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896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际波
舒昆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Reao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Reao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Reao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Reao Autom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896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04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4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45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Workpie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料设备的工件定位机构,包括:支撑底部;第一容料筒,所述第一容料筒垂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底部上,所述第一容料筒为环体结构;第二容料筒,所述第二容料筒垂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底部上,所述第二容料筒为环体结构,所述第二容料筒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容料筒,所述第二容料筒设置于所述第一容料筒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容料筒与所述第一容料筒为同轴心设置,所述第一容料筒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容料筒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设定间距。本实用新型可以提升产品加工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上料设备的工件定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器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料设备的工件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在产品(如汽车用零部件)加工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实现自动化加工以及提升加工效率,同时由于在机械设备加工的过程中,手动上料较为危险,因此需要实现自动上料,现有技术中的产品上料设备(如震动上料盘等)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局限,在某些特定的加工设备上无法通过现有技术的上料设备实现自动上料,而且像汽车减震器则由多个零部件构成,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多个部件进行组装然后将多个零部件进行相互连接定位,现有技术中的上料设备无法将多个零件整齐排列,需要多次上料,其大大影响了加工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设备的工件定位机构,其可以提升产品加工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设备的工件定位机构,包括:
支撑底部;
第一容料筒,所述第一容料筒垂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底部上,所述第一容料筒为环体结构;
第二容料筒,所述第二容料筒垂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底部上,所述第二容料筒为环体结构,所述第二容料筒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容料筒,所述第二容料筒设置于所述第一容料筒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容料筒与所述第一容料筒为同轴心设置,所述第一容料筒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容料筒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设定间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工件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三容料筒,所述第三容料筒垂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底部上,所述第三容料筒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容料筒,所述第三容料筒设置于所述第二容料筒的内侧且所述第三容料筒与所述第二容料筒为同轴心设置,所述第二容料筒的内壁与所述第三容料筒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二设定间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容料筒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竖槽,所述第一竖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容料筒的上端,并且所述第一竖槽贯穿所述第一容料筒的壁部,所述第二容料筒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竖槽,所述第二竖槽延伸至所述第二容料筒的上端,并且所述第二竖槽贯穿所述第二容料筒的壁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竖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竖槽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一容料筒上,所述第二竖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竖槽的数量对应,多个所述第二竖槽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二容料筒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工件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三容料筒,所述第三容料筒垂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底部上,所述第三容料筒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容料筒,所述第三容料筒设置于所述第二容料筒的内侧且所述第三容料筒与所述第二容料筒为同轴心设置,所述第二容料筒的内壁与所述第三容料筒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二设定间距,所述第三容料筒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三竖槽,所述第三竖槽延伸至所述第三容料筒的上端,并且所述第三竖槽贯穿所述第三容料筒的壁部,所述第三竖槽与所述第二竖槽的数量相对应,多个所述第三竖槽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三容料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竖槽、所述第二竖槽以及所述第三竖槽的位置相互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工件定位机构包括推料部件,所述推料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撑底部活动设置以使得所述推料部件能够沿所述第一容料筒的高度方向移动,所述推料部件用于推送工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推料部件伸入所述第一竖槽、所述第二竖槽以及所述第三竖槽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推料部件与推料气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支撑底部设置于旋转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设备的工件定位机构,其包括支撑底部、第一容料筒和第二容料筒,第一容料筒和第二容料筒垂直设置于支撑底部上,第一容料筒和第二容料筒为环体结构,并且第二容料筒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容料筒,第二容料筒设置于第一容料筒的内侧且第二容料筒与第一容料筒为同轴心设置,第一容料筒的内壁与第二容料筒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设定间距,在安装构成减震器的零部件的时候,该减震器至少包括两个部件,其中一个零件位于第二容料筒的内侧,该第一个零件与第二容料筒的内壁接触,第一个零件通过第二容料筒的内壁进行定位,而第二零件则设置在第一容料筒和第二容料筒之间的空间,并且通过第一容料筒的内壁以及第二容料筒外壁与第二个零件接触使得第二个零件定位,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将两个零件实现彼此定位使得二者形成有序的排列,在上料的过程中,可以将排列好的零件送入加工设备,由加工设备对多个零件进行加工使得彼此定位连接,其在上料的过程中即可将多个零件排列好位置,因此其可以提升产品加工的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上料设备的工件定位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底板和挡料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50、手轮;60、锁紧机构;70、驱动气缸;401、旋转底板;402、容料筒体;403、挡板;404、出料开口;405、定位销;406、推料气缸;407、容纳空间;408、推料部件;4021、第一容料筒;4022、第二容料筒;4023、第三容料筒;4024、第一竖槽;4025、第二竖槽;4026、第三竖槽;4027、支撑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料设备的工件定位机构,包括:
支撑底部4027;
第一容料筒4021,第一容料筒4021垂直设置于支撑底部4027上,第一容料筒4021为环体结构;
第二容料筒4022,第二容料筒4022垂直设置于支撑底部上,第二容料筒4022为环体结构,第二容料筒4022的尺寸小于第一容料筒4021,第二容料筒4022设置于第一容料筒4021的内侧且第二容料筒4022与第一容料筒4021为同轴心设置,第一容料筒4021的内壁与第二容料筒4022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设定间距。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设备的工件定位机构,其包括支撑底部4027、第一容料筒4021和第二容料筒4022,第一容料筒4021和第二容料筒4022垂直设置于支撑底部4027上,第一容料筒4021和第二容料筒4022为环体结构,并且第二容料筒4022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容料筒4021,第二容料筒4022设置于第一容料筒4021的内侧且第二容料筒4022与第一容料筒4021为同轴心设置,第一容料筒4021的内壁与第二容料筒4022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设定间距,在填装减震器的零部件的时候,该减震器至少包括两个部件,其中一个零件位于第二容料筒4022的内侧,该第一个零件与第二容料筒4022的内壁接触,第一个零件通过第二容料筒4022的内壁进行定位,而第二零件则设置在第一容料筒4021和第二容料筒4022之间的空间,并且通过第一容料筒4021的内壁以及第二容料筒4022外壁与第二个零件接触使得第二个零件定位,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将两个零件实现彼此定位使得二者形成有序的排列,在上料的过程中,可以将排列好的零件送入加工设备,由加工设备对多个零件进行加工使得彼此定位连接,其在上料的过程中即可将多个零件排列好位置,因此其可以提升产品加工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工件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三容料筒4023,第三容料筒4023垂直设置于支撑底部4027上,第三容料筒4023的尺寸小于第二容料筒4022,第三容料筒4023设置于第二容料筒4022的内侧且第三容料筒4023与第二容料筒4022为同轴心设置,第二容料筒4022的内壁与第三容料筒4023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二设定间距。
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容料筒4023的设置可以将构成减震器的第三个零件放置在第三容料筒4023的内侧,第二个零件由第二容料筒4022的内壁和第三容料筒4023的外壁对第二个零件进行定位,第三容料筒4023的内壁与第三个零件接触对其进行定位。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第一容料筒4021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竖槽4024,第一竖槽4024延伸至第一容料筒4021的上端,并且第一竖槽4024贯穿第一容料筒4021的壁部,第二容料筒4022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竖槽4025,第二竖槽4025延伸至第二容料筒4022的上端,并且第二竖槽4025贯穿第二容料筒4022的壁部。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竖槽4024以及第二竖槽4025的设置可以更加便于将减震器的零部件放入到第二容料筒4022的内侧以及第一容料筒4021和第二容料筒4022之间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第一竖槽402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竖槽4024环形阵列分布于第一容料筒4021上,第二竖槽4025的数量与第一竖槽4024的数量对应,多个第二竖槽4025环形阵列分布于第二容料筒4022上。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竖槽4024和第二竖槽4025均匀分布,可以更加有利于减震器零件的放入。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第三容料筒4023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三竖槽4026,第三竖槽4026延伸至第三容料筒4023的上端,并且第三竖槽4026贯穿第三容料筒4023的壁部,第三容料筒4023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三竖槽4026,第三竖槽4026延伸至第三容料筒4023的上端,并且第三竖槽4026贯穿第三容料筒4023的壁部,第三竖槽4026与第二竖槽4025的数量相对应,多个第三竖槽4026环形阵列分布于第三容料筒4023。
本实施例中第三容料筒4023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三竖槽4026,多个第三竖槽4026环形阵列分布于第三容料筒4023,因此其可以更加便于减震器零件的放入。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第一竖槽4024、第二竖槽4025以及第三竖槽4026的位置相互对应。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竖槽4024、第二竖槽4025以及第三竖槽4026的位置相互对应可以更加有利于减震器零件的放置。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工件定位机构包括推料部件408,推料部件408相对于支撑底部4027活动设置以使得推料部件408能够沿第一容料筒4021的高度方向移动,推料部件408用于推送工件。
本实施例中的可以便于将减震器的零部件推出,防止在排料的时候减震器的零部件无法排出,具体而言,在放置减震器的零部件的时候,可以直接将零部件放置在推料部件408上,推料部件408可以起到支撑作用。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推料部件408伸入第一竖槽4024、第二竖槽4025以及第三竖槽4026中。
本实施例中的推料部件408伸入第一竖槽4024、第二竖槽4025以及第三竖槽4026中可以便于推料部件408的安装,并且还可以便于将多个减震器的零部件同时推出,同时可以使得推出的多个减震器的零部件保持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推料部件408与推料气缸406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推料部件408与推料气缸406连接,其通过推料气缸406自动实现推料。
在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可实施方式中,支撑底部4027设置于旋转底板401上。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底部4027设置于旋转底板401上,其可以通过旋转使得料筒朝上便于减震器零件放入,而当旋转底板401旋转可以使得料筒朝下,可以便于将减震器零件排出。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容料筒4021、第二容料筒4022和第三容料筒4023构成容料筒体402,第一容料筒4021、第二容料筒4022和第三容料筒4023的上端平齐,容料筒体402的上方设置有挡板403,挡板403与容料筒体402相对活动设置以使得挡板403能够相对于容料筒体402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当挡板403处于第一预设位置的状态下,容料筒体402的容纳开口与出料开口404对齐,当挡板403处于第二预设位置的状态下,容料筒体402的容纳开口与出料开口404相互错开。
本实施例在填装减震器的零部件的时候,将挡板403设置在第一预设位置,此时,容料筒体402的容纳开口与出料开口404对齐,此时可以将减震器的零部件放入到容料筒体402的容纳空间407中,然后挡板403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此时容料筒体402的容纳开口与出料开口404相互错开,因此位于容纳空间407中的减震器的零部件无法从出料开口404排出,可以将减震器的零部件保持在容纳空间407中,可以防止在旋转底板401旋转的过程中减震器的零部件掉出容纳空间407,而当旋转底板401旋转至上料位置的时候,则将挡板403重新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此时减震器的零部件可以从出料开口404进入到加工设备,本实施例中的挡板403不仅整个排料结构的结构简单,而且工作更加稳定,可以便于实现自动上料过程,该挡板403与驱动气缸70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旋转底板401上设置有转轴,转轴与设备机架转动连接,该转轴与手轮50连接,其通过手轮50带动旋转底板401旋转,而且设备机架上还设置有锁紧机构60,其对转轴进行锁紧定位,该容料筒体402朝上的时候,锁紧机构60将转轴锁紧使得容料筒体402保持在朝上的位置便于减震器的零部件的填装,而容料筒体402朝下的时候锁紧机构60将转轴锁紧使得容料筒体402保持在朝下的位置,其可以便于减震器的零部件的排出。
本实施例中的旋转底板401上设置有定位销405,定位销405可以实现在排料过程中的准确定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上料设备的工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底部;
第一容料筒,所述第一容料筒垂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底部上,所述第一容料筒为环体结构;
第二容料筒,所述第二容料筒垂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底部上,所述第二容料筒为环体结构,所述第二容料筒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容料筒,所述第二容料筒设置于所述第一容料筒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容料筒与所述第一容料筒为同轴心设置,所述第一容料筒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容料筒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设定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三容料筒,所述第三容料筒垂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底部上,所述第三容料筒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容料筒,所述第三容料筒设置于所述第二容料筒的内侧且所述第三容料筒与所述第二容料筒为同轴心设置,所述第二容料筒的内壁与所述第三容料筒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二设定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料筒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竖槽,所述第一竖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容料筒的上端,并且所述第一竖槽贯穿所述第一容料筒的壁部,所述第二容料筒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二竖槽,所述第二竖槽延伸至所述第二容料筒的上端,并且所述第二竖槽贯穿所述第二容料筒的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竖槽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一容料筒上,所述第二竖槽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竖槽的数量对应,多个所述第二竖槽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二容料筒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三容料筒,所述第三容料筒垂直设置于所述支撑底部上,所述第三容料筒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容料筒,所述第三容料筒设置于所述第二容料筒的内侧且所述第三容料筒与所述第二容料筒为同轴心设置,所述第二容料筒的内壁与所述第三容料筒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二设定间距,所述第三容料筒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三竖槽,所述第三竖槽延伸至所述第三容料筒的上端,并且所述第三竖槽贯穿所述第三容料筒的壁部,所述第三竖槽与所述第二竖槽的数量相对应,多个所述第三竖槽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三容料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槽、所述第二竖槽以及所述第三竖槽的位置相互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定位机构包括推料部件,所述推料部件相对于所述支撑底部活动设置以使得所述推料部件能够沿所述第一容料筒的高度方向移动,所述推料部件用于推送工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部件伸入所述第一竖槽、所述第二竖槽以及所述第三竖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部件与推料气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部设置于旋转底板上。
CN202122789632.9U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上料设备的工件定位机构 Active CN216104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89632.9U CN216104555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上料设备的工件定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89632.9U CN216104555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上料设备的工件定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4555U true CN216104555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16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89632.9U Active CN216104555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上料设备的工件定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045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920009836B1 (ko) 조립 부품용 카로우젤 시스템 및 그 취급 방법
CN216104555U (zh) 一种上料设备的工件定位机构
JP2023526121A (ja) コンテナ荷役車両
CN103608688B (zh) 用于电子装置测试的浅角度垂直旋转式装载机
CN218024020U (zh) 一种料仓装置以及收料设备
CN211282483U (zh) 上料装置
CN114906599A (zh) 一种节点检波器埋置自动送料装置
GB2128970A (en) Article storage unit and charging and/or discharging apparatus therefor
CN216104688U (zh) 一种用于上料设备的容料机构
US5609463A (en) Method of supplying parts and supplying device
CN216225235U (zh) 一种预烘干用双层滚筒筛
CN216888899U (zh) 一种上料设备
CN113955413A (zh) 塑封料饼自动排布装置
CN110738277A (zh) 一种智能卡的存卡盘以及智能卡存取设备
CN217074849U (zh) 一种便于定量下料的腻子粉包装设备
JPH03111336A (ja) フィーラー付きビード用収納ホルダーおよびフィラー付きビードとフィラー付きビード用収納ホルダーとの取出し装置
CN215904883U (zh) 一种产品支具装置和托盘装置
JPS59110497A (ja) 埋込プレ−ト製造装置
CN220721593U (zh) 一种转盘机构
CN217776646U (zh) 料筒机构及抛光机上料装置
CN110589499A (zh) 转盘料仓
CN219211506U (zh) 一种安全高效的汽车门撑杆支架用铆接设备
CN216987185U (zh) 一种硅酮密封胶连续化生产系统
CN116020760B (zh) 一种车轮螺母用智能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CN213325548U (zh) 一种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