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4425U - 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及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及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4425U
CN216104425U CN202121911620.2U CN202121911620U CN216104425U CN 216104425 U CN216104425 U CN 216104425U CN 202121911620 U CN202121911620 U CN 202121911620U CN 216104425 U CN216104425 U CN 216104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que transmission
guide
arc
transmission member
clamp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116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余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tl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tl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tl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tl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116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04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4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44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及清洁装置,所述传扭件包括轴体以及与所述轴体共轴连接的传扭座,所述传扭座上具有四个导引块,所述导引块之间的间隙形成整体呈十字形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中心在所述传扭座的轴线上,所述导引块上设置有用于将传扭件导引至卡接槽内以使传扭件与所述导引块传扭连接的导引面。本方案通过设置在导引块上的平滑的导引面使连接杆与穿设在连接杆内的传扭件能够固定在传扭件内,同时,通过设置在导引块顶部的缓冲面对导引块和连接杆以及传扭件进行保护并保证导引块顶部不被磕碰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及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扭件领域,尤其是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及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辊筒(roller)是指机械中圆筒状可以转动的物体,机械中常用动力源(例如电机)驱动辊筒自转,从而带动其他材料前进,或是利用辊筒产生压力对材料进行加工。
在通过动力源驱动辊筒自转时,需要将辊筒与动力源通过传扭件进行连接,辊筒是通过其端部的销来与一定的传扭件配合实现连接,但是由于销与辊筒的轴线是垂直的,在将带有销的辊筒与传扭件连接时,需要使销与传扭件上的卡接槽正对才能准确地进行连接,但是,在一些结构中,传扭件往往是设置在机器内部,无法直观地观察到其上的卡槽的位置,这就给辊筒及其上的销与传扭件的快速连接带来一定困难,不便于它们拆卸后的快速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及清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包括轴体以及与所述轴体共轴连接的传扭座,所述传扭座上具有四个导引块,所述导引块之间的间隙形成整体呈十字形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中心在所述传扭座的轴线上,所述导引块上设置有用于将传扭件导引至卡接槽内以使传扭件与所述导引块传扭连接的导引面。
优选的,所述卡接槽包括圆柱形的中心区域及均分在中心区域外周的通槽。
优选的,所述卡接槽的槽底的中部为圆锥形槽。
优选的,相邻两个导引块之间的间隙包括由卡接槽的槽口至槽内依次形成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呈现为外端大内端小的梯形,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端的宽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三部分为大半圆形。
优选的,每个所述导引块上形成有两个所述导引面,所述导引面为平面或弧面。
优选的,每个所述导引块上形成一个导引面,所述导引面是半球面。
优选的,所述导引块包括外凸的弧形外壁及与所述弧形外壁曲率一致且正对的弧形内壁,所述弧形外壁的两侧位于所述弧形内壁的两侧外,它们的对应侧分别通过所述导引块侧壁连接,所述侧壁两两对称且分别与导引面相交。
优选的,所述导引块的顶端设置有缓冲面。
优选的,所述轴体的侧面设置有腰型槽,所述腰型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轴体的轴线平行。
清洁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的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方案通过设置在导引块上的平滑的导引面使连接杆的一端能够顺利地自任意角度滑入圆锥形槽孔内,同时,穿设在连接杆内的传扭件能够固定在十字形卡接槽内,使连接杆与传扭座固定;
2、本方案通过设置在导引块顶部的缓冲面对导引块和连接杆以及传扭件进行保护,防止在连接过程中划伤连接杆和传扭件,同时保证导引块顶部不被磕碰损坏;
3、本方案中设置在卡接槽的中部的倒置的圆锥形槽孔由内至外直径由小到大,能够容置不同直径的连接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传扭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传扭件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洁装置的剖视图(图中省略了第一输送线及第二输送线的局部区域);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输送线及第二输送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清洁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输送线及第二输送线的辊筒的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防尘辊筒与驱动机构通过传扭件连接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进行阐述: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所述传扭件900包括轴体1以及与所述轴体1共轴连接的传扭座2,所述轴体1与驱动机构中的从动齿轮共轴连接,所述轴体1整体为圆柱形,在其圆周面形成凹槽,所述凹槽为腰型槽11,所述腰型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轴体1的轴线平行,所述腰型槽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一环形槽12。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所述传扭座2上具有四个导引块3,所述导引块之间的间隙形成整体呈十字形的卡接槽4,所述卡接槽4的中心在所述传扭座的轴线上,所述导引块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传扭销620导引至卡接槽内以使传扭销620与所述导引块传扭连接的导引面。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所述卡接槽4包括圆柱形的中心区域41及均分在中心区域外周的通槽42,所述卡接槽4的中心区域的槽底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圆锥形、半球形或者圆台形,当所述传扭件与中心轴连接时,中心轴插接在所述圆柱形的中心区域,所述传扭销位于两个相对的通槽。
如附图1、附图2所示,相邻两个导引块3之间的间隙42包括由卡接槽4的槽口至槽内依次形成的第一部分421、第二部分422和第三部分423,所述第一部分421和第二部分422用于导引和通过传扭销620,所述第三部分用于收纳所述传扭销620,具体地,所述第一部分为向外张开的开口,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与所述传扭销620直径相当,即所述第一部分421、第二部分422整体呈Y形,所述第三部分423整体呈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部分宽度的大半圆形,从而在所述除尘胶辊自转时,传扭销620不易从卡接槽4中退出。
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为了实现上述形状的卡接槽,所述导引块3的形状如下,所述导引块3为多面的异形导引块,所述导引块3包括外凸的弧形外壁35及与所述弧形外壁曲率一致且正对的弧形内壁33,所述弧形外壁35的两侧位于所述弧形内壁33的两侧外,它们的对应侧分别通过侧壁34连接,两个所述侧壁34与所述传扭件900的轴线平行,且每个所述侧壁34的上方与一导引面31衔接,两个所述导引面31对称且相交。相邻的两个导引块的两个相对侧壁34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第二部分422,相邻的两个导引块的两个相对的导引面31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第一部分421。
所述导引面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是平面,此时,所述导引面31的倾斜角度为50°左右。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引面也可以是弧面,内凹弧面或外凸弧面均可以。
更进一步,所述导引块的侧壁的下方还衔接有内凹的弧面36,相邻的两个导引块的两个相对的弧面36形成所述第三部分。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所述导引块3的顶端设置有缓冲面32,所述缓冲面32的边缘光滑且面积较小,使所述传扭销620或除尘胶辊的中心轴610接触到缓冲面32时不会停留在缓冲面32上,具体地,所述缓冲面32可以设置为平面或者略微凸起的弧面。
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形成的面可以不是Y形,此时,每个所述导引块3上可以仅有一个导引面31,并且,此时每个所述导引块不再具有弧形内壁和侧壁,而是使所述导引面31是球面或弧面,此时,所述导引面由弧形外壁向轴心方向凸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揭示了一种清洁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传扭件。如附图3所示,所述清洁装置可以用于各种物料的清洁,例如膜材、片材等的清洁,其包括间隙设置的第一输送线100及第二输送线200,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及第二输送线200的输送面通常等高设置,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它们的输送面也可以具有一定的高度差。
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和第二输送线200可以是已知的各种皮带输送机、滚筒输送机等,优选的,为了减小皮带对物料可能产生的污染,使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和/或第二输送线200设置为窄带输送机。
如附图4-附图5所示,所述窄带输送机包括机架120、机架120上设置的两个滚筒122、套装在两个滚筒122上的多条皮带123及驱动所述滚筒122自转的驱动组件121,所述驱动组件121可以是减速电机,也可以是电机与皮带传动机构或齿轮传动机构等构成的结构,它们连接一所述滚筒122一端的转轴。相邻皮带123之间保持一定间距以避免皮带123间的干涉。
如附图6所示,为了防止皮带123跑偏,使每个所述滚筒122包括多个沿其轴向分布的皮带套接段1221,每个所述皮带套接段处套装一皮带,所述皮带套接段包括中心圆柱1222及共轴位于其两端的圆台1223,所述圆台的大端与中心圆柱连接,每条皮带123套装在两个滚筒122的皮带套接段,其张紧后与滚筒122紧贴,从而皮带123在宽度方向具有一定的弯折不易平移。
如附图3所示,在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和第二输送线200的间隙处设置有出风口朝上的底面除静电装置300,所述底面除静电装置300的出风口低于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和第二输送线200的输送面,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和/或第二输送线200的上方设置有出风口朝向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和/或第二输送线200的输送面的顶面除静电装置400,所述底面除静电装置及顶面除静电装置设置在位于支座上的罩体800,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和第二输送线200的衔接端同样伸入到罩体800内。
通过在间隙处设置底面除静电装置300可以有效地在物料由第一输送线100输送至第二输送线200的过程中,对位于间隙处的物料的底面进行静电消除,同时结合在两条输送线上方设置的顶面除静电装置400,能够对物料顶面的静电进行消除,从而在输送过程中实现双面除静电,效率高,无需人工干预。
所述底面除静电装置300和顶面除静电装置400可以是已知的各种能够产生正负离子风的装置,例如离子风棒、离子风机,优选所述底面处静电装置和顶面除静电装置400为与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和第二输送线200的端部平行的离子风棒。
如附图3所示,所述底面除静电装置300为两个,且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和第二输送线200的相对端。所述顶面除静电装置400为两个且位于两个所述底面除静电装置300的两侧。更优的,一个所述顶面除静电装置400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100的输出端,另一所述顶面除静电装置400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线200的输入端。之所以将顶面除静电装置400设置在两个底面除静电装置300两侧是由于这样,可以使第一输送线100和第二输送线200之间的间距尽可能的小,从而避免影响物料的输送;同时,使两个顶面除静电装置400位于第一输送线100的输出端和第二输送线200的输入端是由于,可以更好的保证除静电效果,第一输送线100输出端的顶面除静电装置400可以尽可能晚的进行静电消除,避免在第一输送线100的前端清洁后在输送过程中再次产生静电的风险;同时第二输送线200输入端的顶面除静电装置400可以有效地对输送带进行静电消除,避免输送带的污染,从而改善除静电效果。
如附图3所示,除了要除静电,还需要进行除尘等作业,具体的,所述第一输送线100和第二输送线200的间隙处设置有由动力源驱动自转的顶面除尘胶辊500和/或底面除尘胶辊600,为了保证除尘和除静电效果,所述顶面除尘胶辊500及底面除尘胶辊600均为两个且位置一一对应,即它们的轴同时它们位于两个所述底面除静电装置300之间。
如附图3所示,每个所述顶面除尘胶辊500和/或底面除尘胶辊600与一粘尘纸卷700可选择的贴合或分离,较优的,两个顶面除尘胶辊500与一个位于它们之间的粘尘纸卷700贴合,两个底面除尘胶辊600与另一位于它们之间的粘尘纸卷700可选择的贴合或分离。
所述顶面除尘胶辊500、底面除尘胶辊600、粘尘纸卷700、驱动顶面除尘胶辊500及底面除尘胶辊600自转的驱动机构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920150733.1所揭示的结构,此处不作赘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通过驱动机构来驱动所述顶面除尘胶辊500及底面除尘胶辊600转动,而是通过一收卷装置使经过所述顶面除尘胶辊500、底面除尘胶辊600之间的膜材进行收卷,或者通过其他的驱动辊来驱动膜材移动。
在申请号为201920150733.1所揭示的结构中,顶面除尘胶辊500及底面除尘胶辊600(胶轮组件)为抽屉式,可从罩体内抽出打开,因此需要使除尘胶辊的中心轴610与驱动机构(动力组件)为可分离和连接的结构。
如附图7所示,为了便于快速的实现分离和传扭连接,使所述底面除尘胶辊600的中心轴610的一端垂直插设有传扭销620,所述底面除尘胶辊600通过与所述传扭销620传扭连接的传扭件900连接驱动所述顶面除尘胶辊500和/或底面除尘胶辊600自转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电机的输出轴共轴连接且位置固定的可自转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两个从动齿轮啮合且位于两个从动齿轮之间,每个从动齿轮共轴连接一所述传扭件900,所述传扭件900通过轴承可自转且位置固定地设置在罩体的端板上。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包括轴体以及与所述轴体共轴连接的传扭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扭座上具有四个导引块,所述导引块之间的间隙形成整体呈十字形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中心在所述传扭座的轴线上,所述导引块上设置有用于将传扭件导引至卡接槽内以使传扭件与所述导引块传扭连接的导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包括圆柱形的中心区域及均分在中心区域外周的通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的槽底的中部为圆锥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导引块之间的间隙包括由卡接槽的槽口至槽内依次形成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呈现为外端大内端小的梯形,所述第二部分的宽度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端的宽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为大半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引块上形成有两个所述导引面,所述导引面为平面或弧面;
或每个所述导引块上形成一个导引面,所述导引面是半球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块包括外凸的弧形外壁及与所述弧形外壁曲率一致且正对的弧形内壁,所述弧形外壁的两侧位于所述弧形内壁的两侧外,它们的对应侧分别通过所述导引块侧壁连接,所述侧壁两两对称且分别与导引面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块的顶端设置有缓冲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的侧面设置有腰型槽,所述腰型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轴体的轴线平行。
10.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
CN202121911620.2U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及清洁装置 Active CN216104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1620.2U CN216104425U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及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11620.2U CN216104425U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及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4425U true CN216104425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26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11620.2U Active CN216104425U (zh) 2021-08-16 2021-08-16 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及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044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317760B1 (es) Aparato de transferencia y colocacion de aparatos.
CN104555518B (zh) 成像设备
JPH03200516A (ja) 扁平な物体を引き渡す装置
CN216104425U (zh) 一种可任意角度连接的传扭件及清洁装置
CN216122969U (zh) 双面清洁装置
TWM485784U (zh) 螺絲拆卸裝置
JP2006015201A (ja) 洗浄装置
CN210212041U (zh) 一种管道检测爬行机器人驱动装置
KR101516208B1 (ko) 배관용 이동로봇
CN207860553U (zh) 半自动封箱机
KR102020887B1 (ko) 튜브형 링크 체인 컨베이어
CN215591811U (zh) 一种分段式传送装置
CN216736026U (zh) 一种物料上料输送机构
CN108382649A (zh) 一种棉签机的胶袋分页装置
CN212023837U (zh) 一种极片输送装置及锂离子电池生产线
JPH08301229A (ja) 板状に折畳まれたダンボール箱の自動整形装置
CN209969069U (zh) 一种清洁装置
CN210434874U (zh) 分拣系统及其整位装置
CN208037455U (zh) 皮带输送装置
CN116081189A (zh) 建筑物循环传送装置及无人机配送系统
JP2007197149A (ja) 拡張ベルトコンベヤ
CN210469917U (zh) 一种便于更换滚筒的pcb板除尘机
CN215206756U (zh) 气球输送装置
CN217262504U (zh) 一种活塞产品自动运输设备
CN218318904U (zh) 输送机以及x光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