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1898U - 一种角度调节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角度调节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01898U CN216101898U CN202122457459.2U CN202122457459U CN216101898U CN 216101898 U CN216101898 U CN 216101898U CN 202122457459 U CN202122457459 U CN 202122457459U CN 216101898 U CN216101898 U CN 2161018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component
- piece
- rotating
- angle adjus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角度调节组件,用于连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转动件和固定块;所示转动件用于与第一构件固定连接,所示转动件包括有部分球面,部分球面为球体外表面的部分;固定块设置在第二构件上,固定块上设置有容置孔,转动件转动连接于容置孔内,容置孔朝向第一构件的一端的内侧壁设置为与部分球面相适配的形状,以阻止转动件向第一构件的方向从容置孔内移出。该调节组件能够用于连接两个构件,且能够用于在两个构件之间存在角度差时避免对构件产生侧向挤压力,即实现两个构件之间的角度调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节机构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角度调节组件。
背景技术
在装配领域经常会遇到需要将一个有具体位置要求的物体,装配固定到另外一个承载物体上,并且位置要求的精度很高。但承载物体的安装位置无法满足被安装物体的位置精度要求,特别是两个物体的安装面不平行,有角度差的情况。例如将雷达装置安装到车身钣金上。在这种情况下,雷达的安装面与车身钣金表面实际上不是平行的,具有角度差。通常会在车身钣金上设置有螺纹孔或者固定有第一螺母,在雷达上设置第一通孔,通过将第一螺栓穿过第一通孔与螺纹孔或者第一螺母螺接来实现外物与车身钣金的连接。并且即便雷达安装面与车身钣金表面平行,在将第一螺母焊接到车身钣金上时,由于焊接误差也容易导致焊接好后的第一螺母端面与外物表面不平行。
然而,即便在第一通孔与螺纹孔或第一螺母正对时,即螺纹孔或第一螺母位于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上时,由于不平行形成的角度差,使得螺纹孔的中心轴线或第一螺母的中心轴线不经过第一通孔的中心,此时螺接好的第一螺栓对雷达安装面上第一通孔侧面具有挤压力,即对雷达具有侧向挤压力,安装时容易导致雷达安装面在侧向挤压力作用下发生移位,造成雷达与车身钣金的相对位置改变,无法满足安装精度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叉轴式角度调节组件,该调节组件能够用于连接两个构件,且能够用于在两个构件之间存在角度差时避免对构件产生侧向挤压力,即实现两个构件之间的角度调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角度调节组件,用于连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包括转动件和固定块;
所示转动件用于与所述第一构件固定连接,所示转动件包括有部分球面,所述部分球面为球体外表面的部分;
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构件上,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容置孔,所述转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置孔内,所述容置孔朝向所述第一构件的一端的内侧壁设置为与所述部分球面相适配的形状,以阻止所述转动件向所述第一构件的方向从所述容置孔内移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部分球面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容置孔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柱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对所述限位柱进行限位以阻止所述转动件绕所述容置孔的中心轴线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孔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容置孔内螺接有堵塞柱,所述堵塞柱将所述转动件限制在所述容置孔内不脱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堵塞柱朝向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设置有避让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堵塞柱背向所述转动件的一端设置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第一构件之间设置有螺接件,所述转动件通过所述螺接件与所述第一构件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构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螺接件为螺栓,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转动件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件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供所述螺栓旋入的一端设置有导向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构件上设置有通孔,所述螺接件为螺柱和螺母,所述螺柱一端设置于所述转动件上,所述螺柱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螺母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柱与所述转动件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转动件和容置孔的设置,在对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进行连接时,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的角度差导致的对构件的侧向挤压力,能够被转动件与容置孔之间的相对转动所消除。因此该调节组件能够用于连接两个构件,且能够用于在两个构件之间存在角度差时避免对构件产生侧向挤压力,即实现两个构件之间的角度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3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第一构件;11、通孔;2、第二构件;3、转动件;31、部分球面;32、限位柱;33、螺纹孔;34、导向角;4、固定块;41、容置孔;42、限位槽;43、内螺纹;5、堵塞柱;51、避让槽;52、操作孔;6、螺栓;7、螺柱;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用于连接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包括转动件3和固定块4。
所示转动件3用于与第一构件1固定连接,转动件3与第一构件1之间设置有螺接件,转动件3通过螺接件与第一构件1螺接。本实施例中,第一构件1上设置有通孔11,螺接件为螺栓6,螺栓6穿过通孔11并与转动件3螺接,旋转件上设置有螺纹孔33,螺纹孔33供螺栓6旋入的一端设置有导向角34,导向角34的设置便于螺栓6插入到螺纹孔33内。
固定块4上设置有容置孔41,所示转动件3包括有部分球面31,部分球面31为球体外表面的部分。转动件3转动连接于容置孔41内,容置孔41朝向第一构件1的一端的内侧壁设置为与部分球面31相适配的形状,以阻止转动件3向第一构件1的方向从容置孔41内移出。部分球面31上设置有限位柱32,容置孔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42,限位柱32滑动连接于限位槽42内,限位槽42对限位柱32进行限位以阻止转动件3绕容置孔41的中心轴线转动。转动件3可以绕限位柱32轴旋转,可以绕垂直于限位槽42和部分球面31中心所构成平面的轴线旋转。限位柱32和限位槽42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限位柱32的连线经过转动件3的转动中心。
固定块4设置在第二构件2上,固定块4可螺接、焊接或者铆接在第二构件2上。本实施例中,固定块4位于第二构件2远离第一构件1的一侧,此时第二构件2上设置供螺栓6穿过的过孔,且过孔的孔径大于螺栓6的孔径,从而在过孔与螺栓6之间形成避让空间,从而不影响转动件3的转动。
工作原理:
将固定块4固定于第二构件2上,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之间本身可能不平行,存在角度差,也可能固定块4固定到第二构件2上时存在误差而导致固定块4与第一构件1之间存在角度差。此时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之间存在支撑物以配合螺栓6固定第一构件1。旋转转动件3以使得转动件3的螺纹孔33正对第一构件1上的通孔11,将螺栓6穿过第一构件1上的通孔11并与转动件3上的螺纹孔33螺接。螺接过程中,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不平行时,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压紧两者之间的支撑物,此时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之间完成连接;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平行但是固定块4与第一构件1之间存在角度差时,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压紧两者之间的支撑物或者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直接贴合,此时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之间完成连接。由于转动件3上的螺纹孔33能够被旋转调节至正对通孔11的位置,使得螺栓6的轴线与第一构件1垂直,螺接完成后不会对第一构件1产生侧向挤压力,即实现了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之间的角度调节或者固定块4与第一构件1之间的角度调节。
实施例2:
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转动件3与第一构件1的连接方式不同,转动件3与第一构件1的连接方式具体为:第一构件1上设置有通孔11,螺接件为螺柱7和螺母8,螺柱7一端设置于转动件3上,螺柱7另一端穿过通孔11并与螺母8螺接。螺柱7与转动件3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固定块4位于第二构件2远离第一构件1的一侧,此时第二构件2上设置供螺柱7穿过的过孔,且过孔的孔径大于螺柱7的孔径,从而在过孔与螺柱7之间形成避让空间,从而不影响转动件3的转动。
工作原理:
将固定块4固定于第二构件2上,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之间本身可能不平行,存在角度差,也可能固定块4固定到第二构件2上时存在误差而导致固定块4与第一构件1之间存在角度差。此时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之间存在支撑物以配合螺栓6固定第一构件1。旋转转动件3以使得螺柱7正对第一构件1上的通孔11,将螺柱7穿过第一构件1上的通孔11并通过螺母8螺接。螺接过程中,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不平行时,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压紧两者之间的支撑物,此时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之间完成连接;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平行但是固定块4与第一构件1之间存在角度差时,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压紧两者之间的支撑物或者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直接贴合,此时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之间完成连接。由于转动件3上的螺柱7能够被旋转调节至正对通孔11的位置,使得螺柱7的轴线与第一构件1垂直,螺接完成后不会对第一构件1产生侧向挤压力,即实现了第一构件1与第二构件2之间的角度调节或者固定块4与第一构件1之间的角度调节。
实施例3:
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容置孔41设置有内螺纹43,容置孔41内螺接有堵塞柱5,堵塞柱5将转动件3限制在容置孔41内不脱出。堵塞柱5朝向转动件3的一端设置有避让槽51。避让槽51用于供转动件3转动时对转动件3进行避让,以便转动件3顺利转动。堵塞柱5背向转动件3的一端设置有操作孔52,操作孔5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操作孔52供操作人员将螺丝刀等工具插入以便旋转堵塞柱5。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角度调节组件,用于连接第一构件(1)和第二构件(2),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件(3)和固定块(4);
所示转动件(3)用于与所述第一构件(1)固定连接,所示转动件(3)包括有部分球面(31),所述部分球面(31)为球体外表面的部分;
所述固定块(4)设置在所述第二构件(2)上,所述固定块(4)上设置有容置孔(41),所述转动件(3)转动连接于所述容置孔(41)内,所述容置孔(41)朝向所述第一构件(1)的一端的内侧壁设置为与所述部分球面(31)相适配的形状,以阻止所述转动件(3)向所述第一构件(1)的方向从所述容置孔(41)内移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球面(31)上设置有限位柱(32),所述容置孔(4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槽(42),所述限位柱(32)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42)内,所述限位槽(42)对所述限位柱(32)进行限位以阻止所述转动件(3)绕所述容置孔(41)的中心轴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孔(41)设置有内螺纹(43),所述容置孔(41)内螺接有堵塞柱(5),所述堵塞柱(5)将所述转动件(3)限制在所述容置孔(41)内不脱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柱(5)朝向所述转动件(3)的一端设置有避让槽(5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柱(5)背向所述转动件(3)的一端设置有操作孔(52),所述操作孔(52)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3)与所述第一构件(1)之间设置有螺接件,所述转动件(3)通过所述螺接件与所述第一构件(1)螺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1)上设置有通孔(11),所述螺接件为螺栓(6),所述螺栓(6)穿过所述通孔(11)并与所述转动件(3)螺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3)上设置有螺纹孔(33),所述螺纹孔(33)供所述螺栓(6)旋入的一端设置有导向角(34)。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1)上设置有通孔(11),所述螺接件为螺柱(7)和螺母(8),所述螺柱(7)一端设置于所述转动件(3)上,所述螺柱(7)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11)并与所述螺母(8)螺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角度调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7)与所述转动件(3)一体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57459.2U CN216101898U (zh) | 2021-10-12 | 2021-10-12 | 一种角度调节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457459.2U CN216101898U (zh) | 2021-10-12 | 2021-10-12 | 一种角度调节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01898U true CN216101898U (zh) | 2022-03-22 |
Family
ID=80692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457459.2U Active CN216101898U (zh) | 2021-10-12 | 2021-10-12 | 一种角度调节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01898U (zh) |
-
2021
- 2021-10-12 CN CN202122457459.2U patent/CN2161018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22275B1 (en) | Device for mounting a distance sensor on a motor vehicle | |
EP1596075B1 (en) | Three-dimensionally adjustable mounting device | |
JP6809430B2 (ja) | 締結構造 | |
KR100581173B1 (ko) | 레이저 미러 마운트 | |
WO1999066216A1 (en) | Jack-out captivated screw | |
CN112888832B (zh) | 用于围绕铰接轴线铰接地连接翼扇与框架的铰链的组件以及具有这种组件的铰链 | |
CN216101898U (zh) | 一种角度调节组件 | |
CN110725847A (zh) | 一种防松动螺丝紧固件 | |
EP1679207B1 (en) | Ball joint for suspension element of automotive vehicles | |
GB2039659A (en) | Coupling device for furniture panels | |
CN215826620U (zh) | 一种球式公差自动调节器及调节装置 | |
CN215409727U (zh) | 一种交叉轴式角度调节组件 | |
CN113401066A (zh) | 一种双轴式自动角度调节器 | |
CN214444422U (zh) | 快速锁附机构 | |
CN115592592A (zh) | 一种用于长梁框板件的c型定位器 | |
WO2022199913A1 (de) | Einstellvorrichtung zum einstellen einer position eines sensormoduls, fahrzeugteil sowie verfahren zum einstellen einer position eines sensormoduls | |
CN210476666U (zh) | 一种可调节产品键合面角度的夹具 | |
CN112959239A (zh) | 一种自动对中夹具 | |
CN216101897U (zh) | 一种外置球式自动角度调节器及调节装置 | |
CN216101877U (zh) | 一种双轴式自动角度调节器及调节装置 | |
CN219443469U (zh) | 车床工装夹具 | |
CN212122441U (zh) | 一种用于限压阀阀盖的夹具 | |
CN219197867U (zh) | 紧固件固定装置 | |
CN211639752U (zh) | 一种螺桩拧紧工装 | |
CN215986472U (zh) | 一种激光雷达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