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1853U - 车辆的行李舱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行李舱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1853U
CN216101853U CN202122245658.7U CN202122245658U CN216101853U CN 216101853 U CN216101853 U CN 216101853U CN 202122245658 U CN202122245658 U CN 202122245658U CN 216101853 U CN216101853 U CN 216101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cargo hook
latch
luggage compartment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4565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久间阳一
三崎利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Motor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Motor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1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1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收纳于行李舱地板的收纳式的后座的车辆的行李舱结构,抑制车身重量的增大而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在包含后轮罩的行李舱的侧部设置后座的座椅锁扣和行李舱的货钩这两方成立。构成将能够收纳于行李舱地板的收纳式的后座(17)固定在使用状态的锁定机构的座椅锁扣(27)和设置为用来保持行李舱的行李的货钩(41)设置于行李舱的侧部,车辆的行李舱结构具备将座椅锁扣支承于车身的侧壁的锁扣支架(29)以及将货钩支承于车身的侧壁的货钩支架(43),货钩支架设置于锁扣支架,并与锁扣支架一体化。

Description

车辆的行李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行李舱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设置于行李舱的货钩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行李舱中,在车身设置有货钩,货钩用于将架设用来限制行李的移动而稳定地固定行李的带子、绳索、网等卡止于车身侧。
例如,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如下结构:在轮罩内部与后柱之间配置有连结结点板,在该连结结点板与地板之间配置有地板结点板,在该地板结点板的副地板结点板设置货钩(行李舱钩)(专利文献1的符号50)。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示出了如下结构:在将设置于车辆的最后部的行李舱或客室的后座从落座姿势的形态设为使座椅靠背在坐垫上重合而折叠的形态之后,解除锁定机构从而使折叠形态的后座以后座的支承装置的旋转轴为旋转中心弹起,进而通过使其向后方旋转,而将折叠形态的后座在上下反转的状态下收纳于车身后部的后地板的收纳凹部。
上述的专利文献2的锁定机构由设置于坐垫的下部的闩锁和设置于车身且能够与闩锁卡合的座椅锁扣构成,并成为能够解除该锁定机构而使座椅弹起并向后方旋转。
并且,专利文献2中示出了,构成该锁定机构的座椅锁扣在左右的后轮罩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的上部以稍微后倾的姿势呈倒U字形地立起而被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611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57059号公报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具备后方旋转收纳式等能够收纳于行李舱地板的后座的车辆的行李舱中,需要将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示的构成后座的锁定机构的座椅锁扣的设置和专利文献1所示的货钩的设置这两方设置于包含后轮罩的其周边的车身结构部件。
因此,希望抑制车身重量的增大而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后座的锁定机构的座椅锁扣和货钩这两方的设置成立。但是,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都没有公开抑制车身重量的增大而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座椅锁扣和货钩这两方的设置成立。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收纳于行李舱地板的收纳式的后座的车辆的行李舱结构,能够抑制车身重量的增大而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在包含后轮罩的行李舱的侧部设置后座的座椅锁扣和行李舱的货钩这两方成立。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1)为了达成前述的目的而做成的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是车辆的行李舱结构,该车辆具备收纳式的后座,该收纳式的后座能够从乘员能够落座的使用位置向后方移动而收纳于行李舱地板的凹部,其特征为,座椅锁扣和货钩设置于所述行李舱的侧部,该座椅锁扣构成将所述后座固定在使用状态的锁定机构,该货钩设置为用来保持行李舱的行李,所述车辆的行李舱结构具备:锁扣支架,该锁扣支架将所述座椅锁扣支承于车身的侧壁;以及货钩支架,该货钩支架将所述货钩支承于车身的侧壁,所述货钩支架设置于所述锁扣支架,并与所述锁扣支架一体化。
根据这样的结构(1),货钩支架一体化地设置于锁扣支架,锁扣支架和货钩支架支承于车身的侧壁,因此,不需要在货钩支架与锁扣支架分开而单独地支承于车身的侧壁的情况下所需的货钩支架专用的侧壁的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的设置空间的确保,从而使货钩支架的安装结构简单化。因此,能够实现货钩支架的小型轻量化,从而抑制车身重量的增大。
(2)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货钩排列配置在所述座椅锁扣的上方,所述锁扣支架具有接合面和锁扣安装面,该接合面沿着所述车身的侧壁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与该侧壁接合,该锁扣安装面朝向行李舱侧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用来安装所述座椅锁扣,所述货钩支架设置于所述锁扣安装面的上部,朝向行李舱侧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用来安装所述货钩的钩安装面。
根据这样的结构(2),使用锁扣支架使货钩和座椅锁扣位于上下,并安装于车身的侧壁。因此,能够抑制车身重量的增大,并且将座椅锁扣和货钩设置于行李舱内。
(3)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货钩支架的下端部通过螺栓和焊接中的一方或两方与所述锁扣支架的所述锁扣安装面的上端部结合,在所述货钩支架的左右端部形成有卷边,该卷边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根据这样的结构(3),所述货钩支架的下端部通过螺栓和焊接中的一方或两方与锁扣支架的锁扣安装面的上端部结合,从而能够容易地使货钩支架与锁扣支架呈一体化。另外,由于在货钩支架的左右端部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卷边,因此提高了货钩支架的刚性,并能够有效地将作用于货钩的输入负荷传递至锁扣支架侧。
(4)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货钩支架的所述钩安装面在比与所述锁扣安装面结合的所述货钩支架的下端部靠车身的侧壁侧形成为台阶状。
根据这样的结构(4),货钩支架的钩安装面在与和锁扣安装面结合的下端部相比靠车身的侧壁侧形为台阶状,因此能够通过台阶形状来提高货钩支架的刚性。另外,由于钩安装面靠近车身的侧壁侧,因此能够抑制被安装的货钩向行李舱内的突出量。
(5)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座椅锁扣具有锁扣板,该锁扣板通过螺栓与所述锁扣支架的所述锁扣安装面结合,所述货钩支架的下端部通过螺栓与所述锁扣安装面的上端部结合,在基于所述螺栓的紧固部中,在所述货钩支架的下端部夹在所述锁扣安装面与所述锁扣板之间的状态下,所述货钩支架的下端部和所述锁扣板共同紧固于所述锁扣支架。
根据这样的结构(5),在货钩支架的下端部夹在锁扣安装面与锁扣板之间的状态下,货钩支架的下端部和锁扣板共同紧固于锁扣支架,因此能够提高货钩支架与锁扣支架的基于螺栓的结合的结合强度,并有效地将作用于货钩的输入负荷传递至锁扣支架侧。
(6)在几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扣支架在所述锁扣安装面的上端部形成有向车身的侧壁侧凹陷的凹部,所述货钩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凹部重合并结合。
根据这样的结构(6),锁扣支架在锁扣安装面的上端部形成向车身的侧壁侧凹陷的凹部,因此能够提高锁扣支架的刚性。另外,由于货钩支架的下端部与该凹部重合并结合,因此能够抑制安装于钩安装面的货钩向行李舱内的突出量。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具备能够收纳于行李舱地板的后座的车辆中,能够抑制车身重量的增大而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在行李舱的侧部设置后座的座椅锁扣和行李舱的货钩这两方成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行李舱结构中,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的概略的后方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行李舱结构中,后座17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线剖面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后座17的收纳顺序的侧面示意图。
图6是表示货钩41和座椅锁扣27向货钩支架组件53的安装状态的安装图。
图7是图2的C-C线剖视图,表示安装了锁扣板37的状态。
图8是表示与图7对应的比较例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一体化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与图7对应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车辆
5 行李舱
7 后地板
9 座椅板
11 侧内板
13 后轮罩
15 后柱
17 后座
17a 坐垫
17b 座椅靠背
23 锁定机构
25 闩锁
27 座椅锁扣
29、63 锁扣支架
30 加强件
31 接合面
33、67 锁扣安装面
35 锁扣部
37 锁扣板
37a 锁扣板的上安装部
37b 锁扣板的下安装部
39a、39b、51 螺栓
41 货钩
43、65 货钩支架
45 钩安装面
47 钩部
49 钩支承体
52、59a、59b 螺母
53 货钩支架组件
55 焊接
57 卷边
58 台阶部
61 回止孔
62 凹部
θ1、θ2 内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但是,不代表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定于作为实施方式记载的、或附图中示出的结构部件的相对的配置等,而仅仅是说明例。此外,说明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是以乘员从驾驶座看前方的方向来定义的。在各图中,“FR”表示前方、“LH”表示左方、“UPR”表示上方。
参照图1~7,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从车辆的后端部的后门开口3看车辆1的后部车身结构的后方立体图。
如图1所示,后部车身结构在车辆1的后部形成有行李舱5,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且车宽方向上大致水平面状地伸展的后地板7,并且在后地板7的后端具有形成于凹部的座椅板9。
而且,在车辆1的侧部具有侧内板11,该侧内板11在车辆前后方向且上下方向上延伸,在侧内板11的下部具有后轮罩13,该后轮罩13将后轮收容于车辆内方侧,详细而言收容于内部。
另外,在车辆后端具有后柱15,该后柱15构成车辆后端侧壁,并且上部向车辆前方向倾斜,在左右的后柱15之间形成有后门开口3。此外,图1示出了车辆1的左侧的后部车身,但右侧的后部车身也是相同的结构。
后地板7不仅构成行李舱地板还构成车室地板。并且,在该后地板7的上方设置有车辆1的最后部(例如,第三列的座椅)的后座17。该后座17是能够从乘员能够落座的使用位置向后方移动而收纳在形成于后地板7的后端的座椅板9的凹部内的收纳式的后座,例如,是后述那样的后方旋转收纳式后座。
此外,后地板7、座椅板9、侧内板11、后轮罩13等构成行李舱5的板部分分别被树脂制的衬垫18覆盖(参照图4)。
接着,参照图3~5,对后座17进行说明。图3是后座17的俯视示意图,图3的下方表示车辆1的前方。图4是从车辆前方看的图3的B-B线剖面示意图,图5是说明后座17的收纳顺序的侧面示意图。
后座17是如图3~5所示那样左右的落座部和左右的靠背部分别左右一体化的长凳式的座椅结构,但左右的落座部和左右的靠背部也可以是分别分离的分离式,在为分离式的情况下,由与长凳式相同的后方旋转机构左右分开收纳。
构成后座17的落座部的坐垫17a与构成靠背部的座椅靠背17b由设置于坐垫17a的后部的椅背调节部19连结,从而座椅靠背17b相对于坐垫17a被设定成规定的椅背调节角度。
椅背调节部19经由铰链支架21以能够以铰链中心P为中心旋转的方式固定于后地板7或后轮罩13等车身侧。另外,在坐垫17a的前部设置有锁定机构23,该锁定机构23能够将后座17锁定于后地板7上,以及进行解锁。另外,椅背调节部19设置于左右,并且联动地作动。此外,由于是长凳式的座椅结构,因此也可以仅是单侧。
该锁定机构23由设置于坐垫17a的下部的闩锁25和设置于后轮罩13并能够与闩锁25卡合的座椅锁扣27构成,并且能够解除该锁定机构23而使坐垫17a以铰链中心P为中心弹起并向后方旋转。
因此,在图5的实线所示的通常的使用时,坐垫17a被锁定机构23锁定于后地板7上,并且座椅靠背17b相对于坐垫17a被椅背调节部19设定为规定的椅背调节角度,从而被使用。
另一方面,在图5的虚线所示的收纳时,通过椅背调节部19将座椅靠背17b向坐垫17a侧折叠(图5的箭头K1),由此与坐垫17a的上表面重合。然后,当通过解除锁定机构23而解除坐垫17a的锁定时,坐垫17a和座椅靠背17b能够在折叠的状态下呈一体地以铰链支架21的铰链中心P为中心向车辆后方侧旋转,使座椅靠背17b向车辆后方侧旋转至与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角度重合的状态,从而收纳于形成于后地板7的后端的座椅板9的凹部内(图5的箭头K2)。
构成锁定机构23的座椅锁扣27设置于行李舱5的侧部,构成行李舱5的车身的侧壁由例如安装于后轮罩13的锁扣支架29支承。
如图2所示,该锁扣支架29具有:接合面31,该接合面31沿着后轮罩13的侧壁的弯曲形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与该后轮罩13的侧壁接合;以及锁扣安装面33,该锁扣安装面33位于比该接合面31更靠行李舱5的内侧的位置,朝向行李舱5的内侧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该锁扣安装面33用来安装座椅锁扣27。
另外,锁扣支架29通过冲压成形而作为一体部件拉深成形,拉深形状的开口周缘部形成为接合面31,拉深形状的底面部形成为锁扣安装面33。因此,通过将锁扣支架29与后轮罩13的侧壁接合,从而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锁扣安装面33。此外,在后轮罩13设置有加强部件的加强件30(图7)。
如图6的安装图所示,座椅锁扣27安装在锁扣安装面33,该座椅锁扣27由锁扣部35和锁扣板37构成,该锁扣部35由大致U字形状的金属制的部件构成,该大致U字形状的两端部通过焊接固定于该锁扣板37。因此,通过螺栓39a、39b将通过焊接固定有锁扣部35的锁扣板37紧固于锁扣安装面33,由此将座椅锁扣27安装于锁扣安装面33。
另一方面,为了限制行李的移动而稳定地固定行李,在车辆1的行李舱5架设有带子、绳索、网等。并且,将带子、绳索、网等设置于卡止于车身侧的货钩41。
货钩41设置于行李舱5的侧部,并且由构成行李舱5的车身的侧壁、例如设置为与安装于后轮罩13的锁扣支架29一体化的货钩支架43支承。
如图2、6所示,该货钩支架43设置于锁扣支架29的锁扣安装面33的上部,朝向行李舱5侧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安装货钩41的钩安装面45。
如图6的安装图所示,货钩41安装于货钩支架43的钩安装面45。该货钩41由钩部47和钩支承体49构成,该钩部47由大致U字形状的金属制的棒状部件构成,该钩支承体49形成为具有四边形的开口的箱状,并在内部固定有钩部47。并且,钩支承体49的底面通过将螺栓51螺合于镶设在钩安装面45的螺母52而安装于钩安装面45。
根据以上的一个实施方式,由于货钩支架43一体化地设置于锁扣支架29,因此不需要确保在货钩支架43与锁扣支架29分开而单独安装于后轮罩13的情况下所需的货钩支架43专用的安装部的加强部件、该加强部件的设置空间,从而使货钩支架43的安装结构简单化。因此,能够实现货钩支架43的小型轻量化,并抑制车身重量的增大。
例如,在如图8所示的比较例那样的货钩支架100单独地安装于后轮罩13的情况下,在向后轮罩13进行安装的安装部,除了锁扣支架29用的加强件30以外还需要货钩支架100专用的加强件101,从而有加强件101的设置空间的确保以及导致车身重量的增大的问题,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消除了这样的问题。
另外,根据以上的一个实施方式,锁扣支架29沿着后轮罩13的侧壁的弯曲形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具有接合面31和锁扣安装面33,该接合面31与该后轮罩13的侧壁接合,该锁扣安装面33位于与该接合面31相比更靠行李舱5的内侧的位置,朝向行李舱5的内侧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该锁扣安装面33用来安装座椅锁扣27,进而,货钩支架43设置于锁扣安装面33的上部,朝向行李舱侧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安装货钩41的钩安装面45。
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用锁扣支架29将货钩41和座椅锁扣27上下排列地配置而安装于后轮罩13,而且,能够抑制车身重量的增大,并且将座椅锁扣27和货钩41设置于行李舱内。
另外,根据以上的一个实施方式,锁扣支架29通过冲压成形而作为一体部件拉深成形,并且是能够沿着后轮罩13的侧壁固定的形状,因此能够确保锁扣支架29的刚性和向后轮罩13的安装强度,能够有效地将作用于货钩41和座椅锁扣27的输入负荷传递至车身侧。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6所示,将货钩支架43与锁扣支架29一体化的结构构成为,锁扣支架29和货钩支架43这两个部件通过螺栓或焊接中的一方或两方而结合,从而形成货钩支架组件53。
像图2、6那样,货钩支架43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部件构成,并且下端部通过螺栓39a和焊接(点焊)55这两方而与锁扣支架29的锁扣安装面33的上端部结合。并且,在货钩支架43形成有卷边57,该卷边57在板状部件的宽度方向的左右两端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在将货钩支架43与锁扣支架29结合时,在夹具上定位彼此的关系,作为定位用而进行焊接(点焊)55,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货钩支架43与锁扣支架29的结合强度而通过螺栓39a进行紧固。
此外,作为定位用,也可以使用螺栓来代替作为定位用的焊接(点焊)55,另外,也可以用焊接(点焊)代替作为强度确保用的螺栓39a。在仅用焊接(点焊)来进行定位和强度确保这两方的情况下,由于点焊在强度上比螺栓紧固差,因此作为强度确保用需要在多个部位进行点焊。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用过螺栓和焊接的一方或两方与锁扣支架29的锁扣安装面33的上端部结合,因此能够容易地使货钩支架43与锁扣支架29一体化,从而形成货钩支架组件53。
另外,由于通过锁扣支架29和货钩支架43这两个部件的结合来形成货钩支架组件53,因此向座椅锁扣27的位置和货钩41的位置不同的各种车型的对应变得容易。
另外,向安装于后轮罩13的锁扣支架29的冲压成形的对应变得容易。即,由于能够将锁扣支架29设计为容易冲压成形的形状(能够拉深成形的形状),因此设计的自由度增大。而且,能够根据所需强度适当地设定各支架的形状、板厚。
另外,由于货钩支架43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板状部件构成,因此是简单的形状,从而容易制造。另外,即使是板状部件,由于在货钩支架43形成有在板状部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卷边57,因此提高了货钩支架43的刚性,能够有效地将作用于货钩41的输入负荷传递至锁扣支架29侧。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2、7所示,货钩支架43的钩安装面45在与和锁扣安装面33结合的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相比靠后轮罩13侧形成台阶状。
即,货钩支架43在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与钩安装面45之间具有台阶部58,并以钩安装面45与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相比靠近后轮罩13侧的方式形成为台阶状。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台阶部58来提高货钩支架43的刚性。另外,由于钩安装面45靠近后轮罩13侧,因此能够抑制被安装的货钩41向行李舱5内的突出量。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7所示,座椅锁扣27具有锁扣板37,该锁扣板37通过螺栓39a、39b而与锁扣支架29的锁扣安装面33结合,在锁扣支架29的锁扣安装面33的上端部通过螺栓39a结合有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在该基于螺栓39a紧固的紧固部中,在将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夹在锁扣安装面33的上端部与锁扣板37的上安装部37a之间的状态下,将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和锁扣板37的上安装部37a共同紧固于锁扣支架29。
图6是表示将座椅锁扣27和货钩41向货钩支架组件53安装的状态的安装图。
如图6所示,座椅锁扣27向锁扣安装面33的安装是通过插入锁扣板37的上安装部37a和下安装部37b各自的螺栓孔的螺栓39a、39b而安装的。向上安装部37a的螺栓39a还具有将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向锁扣支架29结合的功能。
图7的剖视图示出了该共同紧固状态。图7是图2的C-C线剖视图,通过将螺栓39a螺合于镶设在锁扣支架29的螺母59a,从而在将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夹在锁扣安装面33的上端部与锁扣板37的上安装部37a之间的状态下,将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和锁扣板37的上安装部37a共同紧固于锁扣支架29。
另外,锁扣板37的下安装部37b通过将螺栓39b紧固于镶设在锁扣支架29的螺母59b而安装。
另一方面,在图6的安装图中,货钩41通过螺栓51安装于货钩支架43的钩安装面45。在通过螺栓51进行紧固时,从钩支承体49的底面向钩安装面45侧突出的未图示的止转销与止转孔61嵌合而被定位。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在将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夹在锁扣安装面33的上端部与锁扣板37的上安装部37a之间的状态下,将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和锁扣板37的上安装部37a共同紧固于锁扣支架29,因此,能够提高货钩支架43与锁扣支架29的通过螺栓39a、39b结合的结合强度,能够有效地将作用于货钩41的输入负荷传递至锁扣支架29侧。
另外,在将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夹在锁扣安装面33的上端部与锁扣板37的上安装部37a之间的状态下,将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和锁扣板37的上安装部37a共同紧固于锁扣支架29,因此,能够省略紧固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的专用的螺栓,能够使由货钩支架43和锁扣支架29这两个部件构成的货钩支架组件53简单化,从而能够有利于车身的轻量化。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7所示,锁扣支架29在锁扣安装面33的上端部形成有向后轮罩13侧凹陷的凹部62,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与凹部62重合并结合。与该凹部62重合并结合的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被夹在锁扣安装面33的上端部与锁扣板37的上安装部37a之间,并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被共同紧固(图7)。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锁扣支架29在锁扣安装面33的上端部形成有向后轮罩13侧凹陷的凹部62,因此能够提高锁扣支架29的刚性。另外,由于货钩支架43的下端部与该凹部62重合并结合,因此能够抑制安装于钩安装面45的货钩41向行李舱5内的突出量。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将一体化地设置于锁扣支架29的结构由锁扣支架63这一个部件构成,并且在锁扣支架63的一部分形成有货钩支架65。即,像图9那样,在锁扣支架63的锁扣安装面67的上方连续地延伸的部分形成有货钩支架65。其他结构与图2、6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
在已经说明过的图2、6那样的将锁扣支架29和货钩支架43这两个部件结合而形成货钩支架组件53的结构中,从锁扣支架29的上端部朝向后轮罩13的上表面的后轮罩13侧的内角θ1为钝角,从而容易拉深成形。
但是,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由于锁扣安装面67向上方连续地延伸延,因此从锁扣支架63的上端部朝向后轮罩13的上表面的后轮罩13侧的内角θ2成为锐角的情况较多。在该情况下,成为难以将锁扣支架63通过冲压成形而作为一体部件拉深成形的形状。
因此,如图9的双点划线所示,需要增高后轮罩69的鼓出部的高度,从而使后轮罩69侧的内角θ2成为钝角,从而设为容易将锁扣支架63通过冲压成形而作为一体部件拉深成形的形状。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货钩支架65与锁扣支架63的一体化由锁扣支架63这一个部件构成,因此,与将锁扣支架29和货钩支架43这两个部件结合而形成货钩支架组件53的结构相比,不需要通过焊接、螺栓使两个部件结合的紧固作业,能够通过冲压成形而一体地成形。因此,容易制造,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外,在通过两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下,需要考虑锁扣支架29与货钩支架43的紧固强度、货钩支架43的刚性等,由锁扣支架63这一个部件构成则不需要考虑这些,而能够得到稳定的强度。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具备能够收纳于行李舱地板的后座的车辆中,能够抑制车身重量的增大而通过简单的结构使在行李舱的侧部设置后座的座椅锁扣和行李舱的货钩这两方成立,因此适合于向车辆的行李舱结构的利用。

Claims (6)

1.一种车辆的行李舱结构,该车辆具备收纳式的后座,该收纳式的后座能够从乘员能够落座的使用位置向后方移动而收纳于行李舱地板的凹部,其特征在于,
座椅锁扣和货钩设置于所述行李舱的侧部,该座椅锁扣构成将所述后座固定在使用状态的锁定机构,该货钩设置为用来保持行李舱的行李,
所述车辆的行李舱结构具备:
锁扣支架,该锁扣支架将所述座椅锁扣支承于车身的侧壁;以及
货钩支架,该货钩支架将所述货钩支承于车身的侧壁,
所述货钩支架设置于所述锁扣支架,并与所述锁扣支架一体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货钩排列配置在所述座椅锁扣的上方,
所述锁扣支架具有接合面和锁扣安装面,该接合面沿着所述车身的侧壁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与该侧壁接合,该锁扣安装面朝向行李舱侧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用来安装所述座椅锁扣,
所述货钩支架设置于所述锁扣安装面的上部,朝向行李舱侧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用来安装所述货钩的钩安装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行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货钩支架的下端部通过螺栓和焊接中的一方或两方与所述锁扣支架的所述锁扣安装面的上端部结合,在所述货钩支架的左右端部形成有卷边,该卷边沿着上下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行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货钩支架的所述钩安装面在比与所述锁扣安装面结合的所述货钩支架的下端部靠车身的侧壁侧形成为台阶状。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行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锁扣具有锁扣板,该锁扣板通过螺栓与所述锁扣支架的所述锁扣安装面结合,
所述货钩支架的下端部通过螺栓与所述锁扣安装面的上端部结合,在基于所述螺栓的紧固部中,在所述货钩支架的下端部夹在所述锁扣安装面与所述锁扣板之间的状态下,所述货钩支架的下端部和所述锁扣板共同紧固于所述锁扣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行李舱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扣支架在所述锁扣安装面的上端部形成有向车身的侧壁侧凹陷的凹部,
所述货钩支架的下端部与所述凹部重合并结合。
CN202122245658.7U 2020-11-20 2021-09-16 车辆的行李舱结构 Active CN21610185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3870 2020-11-20
JP2020193870A JP2022082360A (ja) 2020-11-20 2020-11-20 車両の荷室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1853U true CN216101853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34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45658.7U Active CN216101853U (zh) 2020-11-20 2021-09-16 车辆的行李舱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82360A (zh)
CN (1) CN21610185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82360A (ja) 2022-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56674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JP4078656B1 (ja) 車体の補強構造
JP2011161937A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5930304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WO2016076318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7098976A (ja) シートを備えた車両の車体構造
US20130119695A1 (en) Seat mounting
JP4332722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2011143883A (ja) 車両のシート取付構造
CN216101853U (zh) 车辆的行李舱结构
JP5526719B2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5571527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3543371B2 (ja)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JP6347244B2 (ja)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JP2001191898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
JP5832346B2 (ja) 自動車のフロア構造
JP2002370613A (ja) 自動車の車体フロアへの車載物連結装置
CN113859064B (zh) 一种汽车后排座椅靠背的解锁结构
JP4412811B2 (ja) リヤフロア構造
CN112638704B (zh) 乘坐物用座椅
JPH10236193A (ja) シートバックのキャッチ取り付け構造
JP2006021607A (ja) 車両用ロールバーの組み付け構造及びその組み付け方法
JP4766386B2 (ja) ルーフ開放型車両の後部構造
JP707704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4957456B2 (ja) 車両の荷室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