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0261U -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0261U
CN216100261U CN202122379200.0U CN202122379200U CN216100261U CN 216100261 U CN216100261 U CN 216100261U CN 202122379200 U CN202122379200 U CN 202122379200U CN 216100261 U CN216100261 U CN 216100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ooling
cavity
air
sourc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792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少聪
梁富超
卢子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yea Precision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iyea Precision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iyea Precision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iyea Precision Mou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792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00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0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0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所述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集气接头、热源装置、冷源装置、顶杆、排气阀、第一排气管,所述上模具上设置有第一加热冷却腔,下模具上设置有第二加热冷却腔;本实用新型通过热源装置向第一加热冷却腔、第二加热冷却腔内输入高温高压气体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加热,从而避免型腔内的熔料过早冷凝,以便于使熔料在型腔内填充充分,进行保证注塑件的质量良好,通过冷源装置向第一加热冷却腔、第二加热冷却腔内输入低温高压气体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冷却,从而使上模具和下模具快速冷却,以便于提高注塑件的冷却成型速度,进而提高注塑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是由注塑机通过借助螺杆(或柱塞)的推力,将已塑化好的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具的型腔内,经固化成型后获得注塑产品的工艺过程。熔融状态的塑料被注射进模具的型腔前,需要经过流道进行输送,由于流道过长、加热不充分等原因可能导致熔料的温度在输送过程中逐渐降低,从而使熔料出现粘度下降、流动性降低等问题,导致熔料进入模具的型腔后出现填充不充分、过早冷凝等情况,使得注塑件产生空腔、缺角,以及产生流痕、熔接痕、喷射痕等缺陷,影响成品质量。
目前常通过对模具进行加热的方式来保持熔料在型腔内的温度,避免熔料过早冷凝,使熔料填充充分。现有的加热方式通常是在模具上加工直孔作为加热通道,或在模具上安装加热板、加热管等,但是,这就存在对模具型腔表面加热、冷却不均匀的问题,进而导致对熔料的加热、冷却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通过热源装置向第一加热冷却腔、第二加热冷却腔内输入高温高压气体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加热,从而避免型腔内的熔料过早冷凝,以便于使熔料在型腔内填充充分,进行保证注塑件的质量良好,通过冷源装置向第一加热冷却腔、第二加热冷却腔内输入低温高压气体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冷却,从而使上模具和下模具快速冷却,以便于提高注塑件的冷却成型速度,进而提高注塑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集气接头、热源装置、冷源装置、顶杆、排气阀、第一排气管,所述上模具由上型腔板和上模座组成,上型腔板安装在上模座下方,且上型腔板与上模座之间设置有第一加热冷却腔,所述下模具由下型腔板和下模座组成,下型腔板安装在下模座上方,且下型腔板与下模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加热冷却腔,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相互配合形成至少一个型腔,上模具上开设有主浇道,主浇道通过流道与型腔相连通,下模具上设置有用于顶出注塑件的顶杆,且位于主浇道两侧的上模座上开设有使两型腔上方的第一加热冷却腔相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位于顶杆两侧的下模座上开设有使两型腔下方的第二加热冷却腔相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一加热冷却腔、第二加热冷却腔的形状与型腔的表面几何形状相对应,上型腔板、下型腔板的形状与型腔的表面几何形状相对应,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左侧安装有至少一个集气接头,两集气接头的出气端分别与第一加热冷却腔、第二加热冷却腔相连通,进气端同时与热源装置、冷源装置相连通,所述热源装置通过集气接头向第一加热冷却腔、第二加热冷却腔输入高温高压气体,冷源装置通过集气接头向第一加热冷却腔、第二加热冷却腔输入低温高压气体,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右侧均安装有至少一个排气阀,排气阀与第一加热冷却腔、第二加热冷却腔相连通,且排气阀上连接有第一排气管。
优选地,所述热源装置包括蒸汽锅炉、蒸汽储存器、第一输气管、第一进气阀,所述蒸汽锅炉与蒸汽储存器相连通,蒸汽储存器上连接有两根第一输气管,第一输气管与集气接头相连通,且第一输气管上安装有第一进气阀,所述第一输气管为软管。
优选地,所述蒸汽储存器与第一进气阀之间连接有增压泵。
优选地,所述冷源装置包括空压机、涡流冷却管、第二输气管、第二进气阀,所述空压机与涡流冷却管的进气口相连通,涡流冷却管的冷气端通过第二输气管与集气接头相连通,且空压机与涡流冷却管之间安装有第二进气阀,所述第二输气管为软管。
优选地,所述冷源装置中涡流冷却管的热气端上连接有第二排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热源装置向第一加热冷却腔、第二加热冷却腔内输入高温高压气体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加热,从而避免型腔内的熔料过早冷凝,以便于使熔料在型腔内填充充分,进行保证注塑件的质量良好,通过冷源装置向第一加热冷却腔、第二加热冷却腔内输入低温高压气体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冷却,从而使上模具和下模具快速冷却,以便于提高注塑件的冷却成型速度,进而提高注塑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加热冷却腔的底面投影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加热冷却腔的底面投影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模具,2-下模具,3-集气接头,4-热源装置,5-冷源装置,6-顶杆,7-排气阀,8-第一排气管,9-型腔,11-上型腔板,12-上模座,13-第一加热冷却腔,14-主浇道,15-流道,16-第一气流通道,21-下型腔板,22-下模座,23-第二加热冷却腔,24-第二气流通道,41-蒸汽锅炉,42-蒸汽储存器,43-第一输气管,44-第一进气阀,45-增压泵,51-空压机,52-涡流冷却管,521-进气口,522-冷气端,523-热气端,53-第二输气管,54-第二进气阀,55-第二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达成目的与效果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便技术人员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无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相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即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3所示,所述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2、集气接头3、热源装置4、冷源装置5、顶杆6、排气阀7、第一排气管8。上模具1与下模具2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或多个型腔9,其中,上模具1由上型腔板11和上模座12组成,上型腔板11安装在上模座12的下方,且上型腔板11的形状与型腔9的上表面几何形状相一致,在上型腔板11与上模座12之间设置有一个形状与型腔9的上表面几何形状相一致的空腔,即第一加热冷却腔13;下模具2由下型腔板21和下模座22组成,下型腔板21安装在下模座22的上方,且下型腔板21的形状与型腔9的下表面几何形状相一致,在下型腔板21与下模座22之间设置有一个形状与型腔9的下表面几何形状相一致的空腔,即第二加热冷却腔23。在上模具1上开设有主浇道14,主浇道14通过流道15与型腔9相连通,注塑时,熔融状态的塑料注射入主浇道14,并通过流道15进入闭合好的型腔9内;下模具2上设置有顶杆6用于顶出冷却成型后的注塑件。在上模具1和下模具2的左侧分别安装一个集气接头3,使集气接头3的出气端分别与第一加热冷却腔13、第二加热冷却腔23相连通,并使两集气接头3进气端同时与热源装置4、冷源装置5相连通,并在上模具1和下模具2的右侧分别安装一个排气阀7,使排气阀7与第一加热冷却腔13、第二加热冷却腔23相连通,并在排气阀7上连接第一排气管8,通过第一排气管8将第一加热冷却腔13、第二加热冷却腔23内的气体排至远离注塑机的地方,以避免气体从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上直接排出对注塑设备及操作人员造成损伤。热源装置4通过集气接头3向第一加热冷却腔13、第二加热冷却腔23内输入高温高压气体,从而对上模具1和下模具2进行加热,使上模具1和下模具2在注塑过程中保持高温状态,即:使型腔9内的温度保持在熔料不会快速冷却的状态,避免型腔9内的熔料过早冷凝,进而使熔料在型腔9内填充充分,以保证注塑件的质量良好;型腔9内熔料填充完毕后,冷源装置5通过集气接头3向第一加热冷却腔13、第二加热冷却腔23内输入低温高压气体,从而将注塑过程中第一加热冷却腔13、第二加热冷却腔23内的高温气体从排气阀7排出,并使低温气体填充至第一加热冷却腔13、第二加热冷却腔23中,从而使上模具1和下模具2快速冷却,进而提高注塑件的冷却成型速度,以提高注塑效率;使用高温气流或低温气流对上模具1和下模具2进行加热、冷却,填充速度快,加热或冷却效率高。具体应用中,可增加上模具1和下模具2左侧的集气接头3,以及增加上模具1和下模具2右侧的排气阀7,从而提高高温气流或低温气流对第一加热冷却腔13和第二加热冷却腔23的填充速度,以提高加热或冷却效率。当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上设置有两个或多个型腔9时,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型腔9,在位于主浇道14两侧的上模座12上开设有使两型腔9上方的第一加热冷却腔13相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16,在位于顶杆6两侧的下模座22上开设有使两型腔9下方的第二加热冷却腔23相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24,以便于在保证上模具1和下模具2结构稳定的同时,使高温气流或低温气流能快速填充第一加热冷却腔13和第二加热冷却腔23。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在热源装置4中,所述热源装置4包括蒸汽锅炉41、蒸汽储存器42、第一输气管43、第一进气阀44,其中,蒸汽锅炉41用于产生高温气流,蒸汽锅炉41与蒸汽储存器42相连通,蒸汽储存器42上连接有两根第一输气管43,两第一输气管43分别与上模具1和下模具2上的集气接头3相连通,蒸汽锅炉41中产生的高温气体先输送至蒸汽储存器42中,再通过两第一输气管43输送至第一加热冷却腔13和第二加热冷却腔23内,从而对上模具1和下模具2进行加热,使型腔9及型腔9两侧的上型腔板11和下型腔板21在注塑过程中保持高温状态,以避免型腔9内的熔料过早冷凝;在两第一输气管43上安装有第一进气阀44,从而可在完成熔料注塑后及时关闭第一进气阀44,以便于阻止高温气体继续进入第一加热冷却腔13和第二加热冷却腔23内;第一输气管43采用软管,以便于使第一输气管43可随上模具1或下模具2的移动而移动,以保证注塑作业正常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所述蒸汽储存器42与第一进气阀44之间连接有增压泵45。在蒸汽储存器42与第一进气阀44之间接入一个增压泵45,以增大第一输气管43输入的高温气流的压强,从而提高高温气流填充第一加热冷却腔13和第二加热冷却腔23的效率,进而提高加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在冷源装置5中,所述冷源装置5包括空压机51、涡流冷却管52、第二输气管53、第二进气阀54,其中,空压机51用于产生高压气流,涡流冷却管52用于将空压机51产生的高压气流进行冷却,使空压机51与涡流冷却管52的进气口521相连通,将涡流冷却管52的冷气端522通过第二输气管53与集气接头3相连通,其中,在每个集气接头3上连接有一个第二输气管53,于是,涡流冷却管52的冷气端522输出的低温高压气体通过第二输气管53输送至第一加热冷却腔13和第二加热冷却腔23中,从而对上模具1和下模具2进行冷却,使型腔9及型腔9两侧的上型腔板11和下型腔板21在注塑完成后快速冷却,进而使型腔9内的注塑件快速冷却,以便于缩短注塑件的冷却时间,提高注塑效率;在空压机51与涡流冷却管52之间安装有第二进气阀54,从而可在进行下一次注塑作业前及时关闭第一进气阀44,以便于阻止低温气体继续进入第一加热冷却腔13和第二加热冷却腔23内;第二输气管53采用软管,以便于使第二输气管53可随上模具1或下模具2的移动而移动,以保证注塑作业正常进行。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所述冷源装置5中涡流冷却管52的热气端523上连接有第二排气管55。由于涡流冷却管52在工作过程中,涡流冷却管52的冷气端522将输出低温气体,同时热气端523将输出高温气体,涡流冷却管52中的低温气体与高温气体同时产生,因此,在将低温气体用于冷却上模具1和下模具2时,应将高温气体排出。本实用新型中,在涡流冷却管52的热气端523上连接第二排气管55,从而通过第二排气管55将涡流冷却管52的热气端523输出的高温气体排放至远离注塑机的地方,以避免高温气体从涡流冷却管52上直接排出对注塑设备及操作人员造成损伤。
本实用新型通过热源装置向第一加热冷却腔、第二加热冷却腔内输入高温高压气体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加热,从而避免型腔内的熔料过早冷凝,以便于使熔料在型腔内填充充分,进行保证注塑件的质量良好,通过冷源装置向第一加热冷却腔、第二加热冷却腔内输入低温高压气体对上模具和下模具进行冷却,从而使上模具和下模具快速冷却,以便于提高注塑件的冷却成型速度,进而提高注塑效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2)、集气接头(3)、热源装置(4)、冷源装置(5)、顶杆(6)、排气阀(7)、第一排气管(8),所述上模具(1)由上型腔板(11)和上模座(12)组成,上型腔板(11)安装在上模座(12)下方,且上型腔板(11)与上模座(1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热冷却腔(13),所述下模具(2)由下型腔板(21)和下模座(22)组成,下型腔板(21)安装在下模座(22)上方,且下型腔板(21)与下模座(22)之间设置有第二加热冷却腔(23),所述上模具(1)与下模具(2)相互配合形成至少一个型腔(9),上模具(1)上开设有主浇道(14),主浇道(14)通过流道(15)与型腔(9)相连通,下模具(2)上设置有用于顶出注塑件的顶杆(6),且位于主浇道(14)两侧的上模座(12)上开设有使两型腔(9)上方的第一加热冷却腔(13)相连通的第一气流通道(16),位于顶杆(6)两侧的下模座(22)上开设有使两型腔(9)下方的第二加热冷却腔(23)相连通的第二气流通道(24),所述第一加热冷却腔(13)、第二加热冷却腔(23)的形状与型腔(9)的表面几何形状相对应,上型腔板(11)、下型腔板(21)的形状与型腔(9)的表面几何形状相对应,所述上模具(1)和下模具(2)左侧安装有至少一个集气接头(3),两集气接头(3)的出气端分别与第一加热冷却腔(13)、第二加热冷却腔(23)相连通,进气端同时与热源装置(4)、冷源装置(5)相连通,所述热源装置(4)通过集气接头(3)向第一加热冷却腔(13)、第二加热冷却腔(23)输入高温高压气体,冷源装置(5)通过集气接头(3)向第一加热冷却腔(13)、第二加热冷却腔(23)输入低温高压气体,所述上模具(1)和下模具(2)右侧均安装有至少一个排气阀(7),排气阀(7)与第一加热冷却腔(13)、第二加热冷却腔(23)相连通,且排气阀(7)上连接有第一排气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装置(4)包括蒸汽锅炉(41)、蒸汽储存器(42)、第一输气管(43)、第一进气阀(44),所述蒸汽锅炉(41)与蒸汽储存器(42)相连通,蒸汽储存器(42)上连接有两根第一输气管(43),第一输气管(43)与集气接头(3)相连通,且第一输气管(43)上安装有第一进气阀(44),所述第一输气管(43)为软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储存器(42)与第一进气阀(44)之间连接有增压泵(4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装置(5)包括空压机(51)、涡流冷却管(52)、第二输气管(53)、第二进气阀(54),所述空压机(51)与涡流冷却管(52)的进气口(521)相连通,涡流冷却管(52)的冷气端(522)通过第二输气管(53)与集气接头(3)相连通,且空压机(51)与涡流冷却管(52)之间安装有第二进气阀(54),所述第二输气管(53)为软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源装置(5)中涡流冷却管(52)的热气端(523)上连接有第二排气管(55)。
CN202122379200.0U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 Active CN216100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9200.0U CN216100261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9200.0U CN216100261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0261U true CN216100261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690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79200.0U Active CN216100261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002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33914B (zh) 快速加热冷却成形系统及其成形模具
CN105500655A (zh) 直接气冷成型物的模具成型系统与方法
KR20110026279A (ko) 사출금형 장치
CA1176418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ting a mold cavity
CN109693399A (zh) 碳纤维预浸料模内加压成型装置及其方法
CN216100261U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注塑模具
CN211221834U (zh) 一种随形冷却注塑模
CN212097317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汽车零件注塑模具
CN211993968U (zh) 一种便于控温的塑料件注塑模具
CN107471573A (zh) 一种采用控制型腔表面温度的技术注塑塑胶产品的设备
CN115383090B (zh) 一种铸件浇铸模具的自动化预热系统
CN206124108U (zh) 一种改良型防高温高压气体的注塑模具
CN212372574U (zh) 一种快速成型的塑料模具
CN108215094A (zh) 汽车配件生产用注塑模具
CN211031106U (zh) 一种组合填料注塑成型模具
CN206825849U (zh) 一种注塑脱模吹气结构
CN214163848U (zh) 一种带多模腔组件的注塑模具
CN216658822U (zh) 一种具有高效异形冷却水路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15619515U (zh) 一种eps泡沫箱生产用压合装置
CN206527941U (zh) 一种模具的加热结构
CN217997426U (zh) 一种高效纺丝箱
CN217862567U (zh) 一种带真空吸气装置的注塑模具
CN109732832A (zh) 一种发泡成型方法
CN220534850U (zh) 一种开关固定台模具
CN220946434U (zh) 一种智能温控式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