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00178U - 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00178U
CN216100178U CN202122725416.8U CN202122725416U CN216100178U CN 216100178 U CN216100178 U CN 216100178U CN 202122725416 U CN202122725416 U CN 202122725416U CN 216100178 U CN216100178 U CN 216100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water
cooling
transition
transition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2541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滨
张鲁杰
谢雪芬
毛忠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tou Ruixiang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tou Ruixiang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tou Ruixiang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tou Ruixiang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2541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00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00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00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包括后模与镶件,镶件安装在后模的中心,镶件中设有环形冷却通道,环形冷却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镶件的第一侧壁上的第一过渡分流段及第二过渡分流段、设置在镶件的第二侧壁上的第三过渡分流段及第四过渡分流段,以及沿镶件周向设置在镶件中的第一冷却段、第二冷却段、第三冷却段、第四冷却段;第一过渡分流段、第二过渡分流段、第三过渡分流段、第四过渡分流段均设有第一上端通水口、第二上端通水口和下端通水口。这种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能够缩短水路路径与简化水路结构,提高冷却效率,减少生产成本,适用于生产深穴且薄壁产品。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座椅制造中,汽车座椅所需的零配件众多,很多零配件的形状结构相对复杂,需要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注塑模具的模腔中,经冷却固化后,得到这些形状复杂的成形品。在注塑过程中,为了使零配件快速成型,需要对注塑模具进行冷却。传统的注塑模具包括后模与镶件,镶件安装在后模的中心,镶件中设有冷却通道,当用模具进行注塑生产时,需在镶件上的冷却通道通入冷却水,通过冷却水循环对模具芯进行冷却,使零配件快速成型。
目前冷却通道的设计规则有两种:第一种是冷却通道为一进一出的圆形水路(如图7所示),一进一出的水路路径过长,容易导致水路压降过大,使得水路的冷却效率下降,加之这种冷却通道的形状无法随意变动,无法应用于空间比较狭小的模具;第二种是冷却通道为多进多出的水路(如图8所示),由于水路过多,相邻两条水路的水口间的距离过近,导致模具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无法加装水管,如果生产的零配件为深穴且薄壁产品,这种薄壁产品的冷却段最薄处壁厚只有2.06mm,水路的孔径只能设计成1mm,如果按统一孔径规划水路会使冷却通道承受极高的水压,缩短镶件的使用寿命,且增加增压机的使用,使得额外的生产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这种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能够缩短水路路径与简化水路结构,提高冷却效率,减少生产成本,适用于生产深穴且薄壁产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如下:
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包括后模与镶件,镶件安装在后模的中心,镶件中设有环形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冷却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镶件的第一侧壁上的第一过渡分流段及第二过渡分流段、设置在镶件的第二侧壁上的第三过渡分流段及第四过渡分流段,以及沿镶件周向设置在镶件中的第一冷却段、第二冷却段、第三冷却段、第四冷却段;第一过渡分流段、第二过渡分流段、第三过渡分流段、第四过渡分流段均设有第一上端通水口、第二上端通水口和下端通水口;第一过渡分流段的第一上端通水口通过第一冷却段与第二过渡分流段的第一上端通水口连接,第二过渡分流段的第二上端通水口通过第二冷却段与第三过渡分流段的第一上端通水口连接,第三过渡分流段的第二上端通水口通过第三冷却段与第四过渡分流段的第一上端通水口连接,第四过渡分流段的第二上端通水口通过第四冷却段与第一过渡分流段的第二上端通水口连接;所述后模的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后模的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过渡分流段的下端通水口通过第一进水段与第一进水口连接,第二过渡分流段的下端通水口通过第一出水段与第一出水口连接,第三过渡分流段的下端通水口通过第二进水段与第二进水口连接,第四过渡分流段的下端通水口通过第二出水段与第二出水口连接。
通常,上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
上述第一过渡分流段、第一冷却段、第二过渡分流段、第二冷却段、第三过渡分流段、第三冷却段、第四过渡分流段、第四冷却段依次相通连接构成环形冷却通道,并在后模上设置两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两个进水口通过第一进水段、第二进水段与环形冷却通道连接,两个出水口通过第一出水段、第二出水段也与环形冷却通道连接,使得整个模具内形成一条两进两出的水路。冷却时,冷却水分别从第一进水口与第二进水口进入,进入第一进水口的冷却水流经第一进水段、第一过渡分流段后使水路一分为二,一部分冷却水流向第一冷却段,另一部分冷却水流向第四冷却段;进入第二进水口的冷却水流经第二进水段、第三过渡分流段后使水路一分为二,一部分冷却水流向第二冷却段,另一部分冷却水流向第三冷却段;流向第一冷却段与第二冷却段的冷却水经过第二过渡分流段汇流后,再经过第一出水段后从第一出水口流出;流向第三冷却段与第四冷却段的冷却水经过第四过渡分流段汇流后,再经过第二出水段后从第二出水口流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过渡分流段、第二过渡分流段、第三过渡分流段与第四过渡分流段均呈Y字形分流段。这种Y字形过渡分流段能够起到上端分流、下端汇流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冷却段、第二冷却段、第三冷却段与第四冷却段均包括至少一个横向连接段和至少两个m形连接段,横向连接段连接在相邻两个m形连接段之间。通过这种设置,使得环形冷却通道为一条上下往复、横向延伸的随形水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m形连接段包括弧形连接段和两个U形连接段,两个U形连接段的开口朝下设置,弧形连接段连接在两个U形连接段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水段、第二进水段、第一出水段与第二出水段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圆形,所述下端通水口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所述第一上端通水口、第二上端通水口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圆角矩形,所述第一冷却段、第二冷却段、第三冷却段与第四冷却段的横截面形状呈圆角矩形。通过这种设置,这种薄壁模具内的水路截面随模具截面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水路部位采用可变截面设计,可以充分利用模具的内部空间,在模具空间较大的结构处设计圆形孔径水路,在模具的薄壁处由原本的小圆孔径改为圆角矩形水路,能够增大水流量,提高冷却效率。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冷却相同部位工件时可降低所需水压,增大水流量,提高水路冷却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水段、第一出水段、第二进水段与第二出水段均处于所述后模的内部。通常,上述第一进水段、第一出水段、第二进水段与第二出水段通过传统机加工和钻孔的加工方式在后模的内部加工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之间的间距为10mm-18mm;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之间的间距为10mm-18mm。通过这种设置,使后模上的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之间的间距、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之间的间距得到扩大,使得模具有足够空间安装水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镶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后模的中心,镶件的底部与后模之间设有密封圈。将镶件安装在后模上时,需要在镶件的底部与后模设置密封圈,能够防止冷却水外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这种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具有两进两出的环形水路,并且每一组一进一出的水路处于镶件安装位置的同一侧,既使得整条水路的路径变短,水路压降不会过大,提高模具的冷却效率,又简化了水路结构,在同等冷却效率下,水路结构更加简单,也使得生产厂家的自循环水路的正常水压即可满足生产,无需配置增压机,减少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环形冷却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面图;
图5是图3中B-B的剖面图;
图6是图3中C-C的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第一种设计规则的冷却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第二种设计规则的冷却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包括后模1与镶件2,镶件2安装在后模1的中心,镶件2中设有环形冷却通道21,环形冷却通道21包括设置在所述镶件2的第一侧壁上的第一过渡分流段211及第二过渡分流段212、设置在镶件2的第二侧壁上的第三过渡分流段213及第四过渡分流段214,以及沿镶件2周向设置在镶件2中的第一冷却段215、第二冷却段216、第三冷却段217、第四冷却段218;第一过渡分流段211、第二过渡分流段212、第三过渡分流段213、第四过渡分流段214均设有第一上端通水口2111、第二上端通水口2112和下端通水口2113;第一过渡分流段211的第一上端通水口2111通过第一冷却段215与第二过渡分流段212的第一上端通水口2111连接,第二过渡分流段212的第二上端通水口2112通过第二冷却段216与第三过渡分流段213的第一上端通水口2111连接,第三过渡分流段213的第二上端通水口2112通过第三冷却段217与第四过渡分流段214的第一上端通水口2111连接,第四过渡分流段214的第二上端通水口2112通过第四冷却段218与第一过渡分流段211的第二上端通水口2112连接;所述后模1的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水口11和第一出水口12,后模1的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进水口13和第二出水口14;第一过渡分流段211的下端通水口2113通过第一进水段15与第一进水口11连接,第二过渡分流段212的下端通水口2113通过第一出水段16与第一出水口12连接,第三过渡分流段213的下端通水口2113通过第二进水段17与第二进水口13连接,第四过渡分流段214的下端通水口2113通过第二出水段18与第二出水口14连接。
通常,上述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相对设置。
上述第一过渡分流段211、第一冷却段215、第二过渡分流段212、第二冷却段216、第三过渡分流段213、第三冷却段217、第四过渡分流段214、第四冷却段218依次相通连接构成环形冷却通道21,并在后模1上设置两个进水口和两个出水口,两个进水口通过第一进水段15、第二进水段17与环形冷却通道21连接,两个出水口通过第一出水段16、第二出水段18也与环形冷却通道21连接,使得整个模具内形成一条两进两出的水路。冷却时,冷却水分别从第一进水口11与第二进水口13进入,进入第一进水口11的冷却水流经第一进水段15、第一过渡分流段211后使水路一分为二,一部分冷却水流向第一冷却段215,另一部分冷却水流向第四冷却段218;进入第二进水口13的冷却水流经第二进水段17、第三过渡分流段213后使水路一分为二,一部分冷却水流向第二冷却段216,另一部分冷却水流向第三冷却段217;流向第一冷却段215与第二冷却段216的冷却水经过第二过渡分流段212汇流后,再经过第一出水段16后从第一出水口12流出;流向第三冷却段217与第四冷却段218的冷却水经过第四过渡分流段214汇流后,再经过第二出水段18后从第二出水口14流出。
第一过渡分流段211、第二过渡分流段212、第三过渡分流段213与第四过渡分流段214均呈Y字形分流段。这种Y字形过渡分流段能够起到上端分流、下端汇流的作用。
第一冷却段215、第二冷却段216、第三冷却段217与第四冷却段218均包括一个横向连接段2151和两个m形连接段2152,横向连接段2151连接在相邻两个m形连接段2152之间。通过这种设置,使得环形冷却通道21为一条上下往复、横向延伸的随形水路。
m形连接段2152包括弧形连接段2153和两个U形连接段2154,两个U形连接段2154的开口朝下设置,弧形连接段2153连接在两个U形连接段2154之间。
第一进水段15、第二进水段17、第一出水段16与第二出水段18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圆形,所述下端通水口2113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所述第一上端通水口2111、第二上端通水口2112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圆角矩形,所述第一冷却段215、第二冷却段216、第三冷却段217与第四冷却段218的横截面形状呈圆角矩形。通过这种设置,这种薄壁模具内的水路截面随模具截面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水路部位采用可变截面设计,可以充分利用模具的内部空间,在模具空间较大的结构处设计圆形孔径水路,在模具的薄壁处由原本的小圆孔径改为圆角矩形水路,能够增大水流量,提高冷却效率。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冷却相同部位工件时可降低所需水压,增大水流量,提高水路冷却效率。
第一进水段15、第一出水段16、第二进水段17与第二出水段18均处于所述后模1的内部。通常,上述第一进水段15、第一出水段16、第二进水段17与第二出水段18通过传统机加工和钻孔的加工方式在后模1的内部加工而成。
第一进水口11与第一出水口12之间的间距为15mm;第二进水口13与第二出水口14之间的间距为15mm。通过这种设置,使后模1上的第一进水口11与第一出水口12之间的间距、第二进水口13与第二出水口14之间的间距得到扩大,使得模具有足够空间安装水管。
镶件2的底部安装在后模1的中心,镶件2的底部与后模1之间设有密封圈。将镶件2安装在后模1上时,需要在镶件2的底部与后模1设置密封圈,能够防止冷却水外泄。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包括后模与镶件,镶件安装在后模的中心,镶件中设有环形冷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冷却通道包括设置在所述镶件的第一侧壁上的第一过渡分流段及第二过渡分流段、设置在镶件的第二侧壁上的第三过渡分流段及第四过渡分流段,以及沿镶件周向设置在镶件中的第一冷却段、第二冷却段、第三冷却段、第四冷却段;第一过渡分流段、第二过渡分流段、第三过渡分流段、第四过渡分流段均设有第一上端通水口、第二上端通水口和下端通水口;第一过渡分流段的第一上端通水口通过第一冷却段与第二过渡分流段的第一上端通水口连接,第二过渡分流段的第二上端通水口通过第二冷却段与第三过渡分流段的第一上端通水口连接,第三过渡分流段的第二上端通水口通过第三冷却段与第四过渡分流段的第一上端通水口连接,第四过渡分流段的第二上端通水口通过第四冷却段与第一过渡分流段的第二上端通水口连接;所述后模的第一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后模的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过渡分流段的下端通水口通过第一进水段与第一进水口连接,第二过渡分流段的下端通水口通过第一出水段与第一出水口连接,第三过渡分流段的下端通水口通过第二进水段与第二进水口连接,第四过渡分流段的下端通水口通过第二出水段与第二出水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分流段、第二过渡分流段、第三过渡分流段与第四过渡分流段均呈Y字形分流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段、第二冷却段、第三冷却段与第四冷却段均包括至少一个横向连接段和至少两个m形连接段,横向连接段连接在相邻两个m形连接段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m形连接段包括弧形连接段和两个U形连接段,两个U形连接段的开口朝下设置,弧形连接段连接在两个U形连接段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段、第二进水段、第一出水段与第二出水段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圆形,所述下端通水口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所述第一上端通水口、第二上端通水口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圆角矩形,所述第一冷却段、第二冷却段、第三冷却段与第四冷却段的横截面形状呈圆角矩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段、第一出水段、第二进水段与第二出水段均处于所述后模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口与第一出水口之间的间距为10mm-18mm;第二进水口与第二出水口之间的间距为10mm-18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镶件的底部安装在所述后模的中心,镶件的底部与后模之间设有密封圈。
CN202122725416.8U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 Active CN216100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25416.8U CN216100178U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25416.8U CN216100178U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00178U true CN216100178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14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25416.8U Active CN216100178U (zh) 2021-11-09 2021-11-09 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001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5146B (zh) 整体精铸导向器的浇注系统
US11608841B2 (en) Housing block, method for producing a housing block, and core
CN216100178U (zh) 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
CN101966559B (zh) 环状截面内浇道的底注式浇注系统
CN214488748U (zh) 一种具有复杂异型砂芯的高压阀体的铸造模具
CN113858565A (zh) 一种汽车配件生产用的薄壁模具的制作方法
JP4177219B2 (ja) 冷却機能付き金型
CN105500621A (zh) 一种多模成型组合模具多流道注塑系统
CN114515818B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涡流器的制造方法及模具
CN210334294U (zh) 锌合金成型模具
CN213478508U (zh) 双出口排气道缸盖水套、发动机及车辆
CN210789183U (zh) 温控系统以及包括该温控系统的锌合金成型模具
CN219338484U (zh) 用于模腔的冷却槽结构、模腔及注坯模具
CN109047721B (zh) 一种车用箱体低压铸造模具
CN213614035U (zh) 阀门压铸模具流道结构
CN217252620U (zh) 活塞模具快速冷却内芯
CN212419581U (zh) 一种机器人外壳压铸模
CN211251240U (zh) 一种用于生产微断开关滑块件的模具设备
CN209365169U (zh) 一种法兰水线一次成型模具
CN216831872U (zh) 一种具有新型冷却机构的模具
CN220659174U (zh) 压铸模具
CN216001206U (zh) 一种伸缩装置及双色模具
CN213559731U (zh) 组合模具
CN220387853U (zh) 一种箱体进浇结构
CN210334295U (zh) 斜顶温控构件及包括该斜顶温控构件的锌合金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