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69264U - 一种墨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69264U
CN216069264U CN202121841861.4U CN202121841861U CN216069264U CN 216069264 U CN216069264 U CN 216069264U CN 202121841861 U CN202121841861 U CN 202121841861U CN 216069264 U CN216069264 U CN 216069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hamber
cavity
hol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418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志铮
夏敬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69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692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申请涉及喷墨打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盒。所述墨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能够用于存储墨水,所述壳体还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墨口、充气口和第一进气口;阀膜,所述内腔内具有压缩腔,所述阀膜位于所述压缩腔内,并将所述压缩腔分隔为第一变形腔和第二变形腔;控制阀,所述充气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变形腔之间通过所述控制阀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打印机的充气机构连通;其中,经所述充气口向所述第一变形腔充气时,在气体进入到所述第一变形腔之前,所述控制阀能够封堵所述第一进气口,避免墨盒中的墨水在压力的作用下从第一进气口流出,从而降低了墨水泄露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墨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喷墨打印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盒。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墨盒,包括存储有墨水的壳体,壳体上开设有出墨口和充气口,壳体内设置有一压缩腔,压缩腔内设置有阀膜,阀膜将压缩腔分隔为第一变形腔和第二变形腔;第一变形腔与充气口连通,充气口的另一端与打印机的泵相连;第二变形腔与储墨室连通,储墨室与进气孔相连通。
在打印机的泵打气进行充气状态时,由于泵的充气力度非常大,可能造成储墨室也受到压力的充气,进而造成墨水从进气孔流出,造成墨水泄漏,污染环境或使用者。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墨盒,该墨盒设有控制阀,充气时,能够在气体进入到第一变形腔之前关闭第一进气口,以此降低墨水从第一进气口泄露的风险。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墨盒,所述墨盒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能够用于存储墨水,所述壳体还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墨口、充气口和第一进气口;阀膜,所述内腔内具有压缩腔,所述阀膜位于所述压缩腔内,并将所述压缩腔分隔为第一变形腔和第二变形腔;控制阀,所述充气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变形腔之间通过所述控制阀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打印机的充气机构连通;
其中,经所述充气口向所述第一变形腔充气时,在气体进入到所述第一变形腔之前,所述控制阀能够封堵所述第一进气口,且所述第一变形腔能够在气体的压力下驱动所述阀膜变形,以驱动所述第二变形腔内的墨水从所述出墨口排出。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控制阀在打印机处于初始状态或打印状态下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在打印机处于充气状态下与所述第一进气口隔绝。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控制阀包括阀座和阀芯,所述阀座设置有阀腔和与所述阀腔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充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变形腔连通;经所述充气口向所述第一变形腔充气时,所述阀芯能够在所述阀腔内运动,以封堵所述第二通孔。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阀芯为球体;所述第二通孔为直径小于所述阀芯的直径的圆形孔,所述第三通孔为十字形孔、方形孔、三角形孔、多边形孔中的任一种。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墨盒还包括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一变形腔连通的缓冲腔。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壳体设置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进气口,另一端为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内腔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为调节腔和储墨腔,所述压缩腔和所述控制阀位于所述调节腔内;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储墨腔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调节腔连通。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第二变形腔在打印机处于初始状态或打印状态下与所述储墨腔连通,在打印机处于充气状态下与所述储墨腔隔绝。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阀膜连接有封堵部,所述储墨腔与所述第二变形腔之间具有进墨通道;
打印机在充气状态下,所述阀膜能够带动所述封堵部封堵所述进墨通道,打印机在初始状态或打印状态下,所述封堵部开启所述进墨通道。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调节腔与所述第二变形腔之间具有出墨通道,所述出墨通道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被配置为能够使墨水从所述第二变形腔进入所述调节腔,并阻止墨水从所述调节腔进入所述第二变形腔。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第一变形腔在打印机处于充气状态下膨胀,在打印机处于初始状态或打印状态下收缩或恢复变形。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第二变形腔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能够通过所述阀膜驱动所述第一变形腔收缩或恢复变形。
本申请中,充气加压时,泵通过可相对运动的柔性管与墨盒的充气口根据实际需要持续性或离散时间段进行连接,通过控制阀,向墨盒压缩腔的第一变形腔充气,第一变形腔在气体的压力下驱动阀膜变形,挤压第二变形腔,使第二变形腔内的墨水从出墨口排出,以使墨盒中的墨水供应到打印头中,通过打印头将墨水输送到媒介上,以实现在媒介上实现打印作业;当停止充气时,控制阀将第一进气口打开,使气体进入到墨盒中,以维持墨盒的气压平衡。
其中,在气体进入到第一变形腔之前,控制阀可将第一进气口封堵住,使气体只能进入到第一变形腔中,避免墨盒中的墨水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从第一进气口流出,从而降低了墨水泄露的风险,提高墨盒和打印机的用户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印机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墨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墨盒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墨盒的内部结构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墨盒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墨盒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另一视角下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墨盒自然状态下墨盒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充气状态下墨盒的剖面示意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墨盒自然状态下墨盒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10b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充气状态下墨盒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墨盒;
1a-调节腔;
1b-储墨腔;
2-打印头;
3-泵;
4-驱动器;
5-控制器;
6-壳体;
7-面盖;
70-密封部;
71-肋壁;
72-限位凸起;
8-芯片;
9-充气口;
10-出墨口;
11-密封圈;
12-压缩腔;
12a-第一变形腔;
12b-第二变形腔;
120-第二进墨口;
121-缺口:
122-第一出墨口;
123-第一进墨口;
124-进墨通道;
125-缓冲腔;
13-弹性件;
14-阀膜;
140-支撑部;
141-封堵部;
142-外周部;
15-单向阀座;
150-安装孔;
151-第二出墨口;
152-出墨通道;
16-单向阀;
160-圆形挡片;
161-圆柱连接部;
162-固定部;
17-进气机构;
170-第一进气口;
171-进气通道;
172-第二进气口;
18-隔板;
19-阀芯;
20-阀腔;
200-第二通孔;
201-第三通孔;
202-第一通孔;
21-控制阀。
此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墨盒,如图2、3、4和8所示,墨盒1包括壳体6和阀膜14,其中,壳体6具有内腔,内腔能够用于存储墨水,壳体6还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出墨口10、充气口9和第一进气口170;内腔内具有压缩腔12,阀膜14位于压缩腔12内,并将压缩腔12分隔为第一变形腔12a和第二变形腔12b。同时,该墨盒1还包括控制阀21,如图8所示,充气口9的一端与第一变形腔12a之间通过控制阀21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打印机的充气机构连通;其中,充气机构经充气口9向第一变形腔12a充气时,在气体进入到所述第一变形腔12a之前,控制阀21能够封堵第一进气口170,且第一变形腔12a能够在气体的压力下驱动阀膜14变形,以驱动第二变形腔12b内的墨水从出墨口10排出。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打印机的控制器5控制驱动器4作用于墨水管理系统,驱动充气机构向墨盒管理系统提供一定量的气体以改变墨水管理系统的压力,进而实现将墨水供应到打印头2中,以实现在媒介上进行打印作业,其中,控制器5可以对打印机的任何合适的构件进行控制,驱动器4可以是对打印机内的机械移动进行驱动的一个或多个驱动机构,充气机构可以是泵3。
如图2和图3所示,墨盒1可以为采用塑料制备的密闭体,壳体6具有内腔,与面盖7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当墨盒安装在打印机字车上时,充气口9与打印机泵3建立流体连接,打印机驱动器4可驱动泵3工作并对墨盒1充气。墨盒1的前表面与上表面相交且靠近面盖7的一端设置有一缺口,该缺口内设置有芯片8,芯片8可与打印机内的对应接触单元相接触以实现信息的传递与互联。墨盒1底壁上设有一轨道槽,该轨道槽可与打印机字车中对应的轨道引导件配合,以使墨盒1更稳固地安装在打印机中。出墨口10内设置有密封圈11,用于打开或关闭墨盒1的内部与打印机的连通。
如图4、8、9所示,充气加压时,泵3通过可相对运动的柔性管与墨盒1的充气口9根据实际需要持续性或离散时间段进行连接,通过控制阀21,向墨盒1压缩腔12的第一变形腔12a充气,第一变形腔12a在气体的压力下驱动阀膜14变形,挤压第二变形腔12b,使第二变形腔12b内的墨水从出墨口10排出,以使墨盒1中的墨水供应到打印头2中,通过打印头2将墨水输送到媒介上,以实现在媒介上实现打印作业;当停止充气时,控制阀21将第一进气口170打开,使气体进入到墨盒1中,以维持墨盒1的气压平衡。
其中,在气体进入到第一变形腔12a之前,控制阀21可将第一进气口170封堵住,使气体只能进入到第一变形腔12a中,避免墨盒1中的墨水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从第一进气口170流出,从而降低了墨水泄露的风险,提高墨盒1和打印机的用户体验。
更具体地,由图7和图8所示,面盖7在面向压缩腔12的一侧设有密封部70,密封部70为一圈状凸起,密封部70与压缩腔12上端开口配合安装可以使压缩腔12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其中,密封部70外壁面与压缩腔12的内壁面可以为间隙配和,也可以为过盈配合,密封部70可以与面盖7装配结合,也可以与面盖7一体成型,亦或密封部70与压缩腔12一体成型,具体的连接形式在此不做限制,且密封部70的形状也不做限制,只需与压缩腔12的上端的开口相匹配即可。
其中,阀膜14约束于压缩腔12与面盖7之间,密封部70的下侧面与阀膜14的外周部142的上侧面抵接,压缩腔12的中部偏上处的一圈台阶与外周部142的下侧面抵接。由此,密封部70与阀膜14之间形成第一变形腔12a,压缩腔12的底壁与阀膜14之间形成第二变形腔12b。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变形腔12a在打印机处于充气状态下膨胀,在打印机处于初始状态或打印状态下收缩或恢复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经充气口9充气时,控制阀21封堵第一进气口170,且气体进入到第一变形腔12a,第一变形腔12a发生膨胀,阀膜14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从而对墨盒1的内腔加压,促进墨水排出;在初始状态或打印状态下,停止充气,第一变形腔12a收缩或恢复变形,且控制阀21打开,从而开启第一进气口170,通过第一进气口170连通外界与墨盒1的内腔,维持了墨盒1内的气压平衡,使得墨盒1内的墨水能够顺利排出。
具体地,第二变形腔12b内设置有弹性件13,弹性件13能够通过阀膜14驱动第一变形腔12a收缩或恢复变形。
本实施例中,打印机处于充气状态、向第一变形腔12a内充气使得阀膜14变形时,能够压缩弹性件13,打印机处于初始状态或打印状态下、停止充气时,在弹性件13的回弹力作用下,驱动阀膜14恢复变形或收缩,不再驱动墨水排出,防止墨盒1发生漏墨,且控制阀21开启,从而使得第二变形腔12b与外界连通,使墨盒1内的气压均衡。其中,正常打印时,打印机会对墨盒1作用一个抽吸力,且该抽吸力的大小小于弹性件13的弹力,不会引起弹性件13的移动。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控制阀21在打印机处于初始状态或打印状态下与第一进气口170连通,在打印机处于充气状态下与第一进气口170隔绝。
在本实施例中,在打印机初始状态或者处于打印状态时,控制阀21打开,控制阀21与第一进气口170连通,使墨盒1内腔与外界连通,从而均衡墨盒1内部的压力,使得墨盒1内腔的墨水能够顺利从出墨口10进入打印机的打印头2。在打印机处于充气状态时,控制阀21关闭,从而封堵第一进气口170和墨盒1的内腔,使经充气口9的加压气体不能通过第一进气口170进入墨盒1,从而降低了墨盒1中的墨水在充气时由第一进气口170流出的风险。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6和8所示,控制阀21包括阀座和阀芯19,阀座设置有阀腔20和与阀腔20连通的第一通孔202、第二通孔200和第三通孔201,第一通孔202与充气口9连通,第二通孔200与第一进气口170连通,第三通孔201与第一变形腔连通12a;经充气口9向第一变形腔12a充气时,阀芯19能够在阀腔20内运动,以封堵第二通孔200。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阀21的阀腔20通过第一通孔202与充气口9连通,通过第二通200孔与第一进气口170连通,通过第三进气口201与第一变形腔12a连通,当打印机控制泵3经充气口9对墨盒1的第一变形腔12a充气时,气体经充气口9进入到阀腔20内,气体推动阀芯19封堵第二通孔200,从而将墨盒1进气机构17的第一进气口170封闭,阻断了气体进入到进气机构17。该控制阀21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且在阀芯19运动的过程中,能够方便地改变第一通孔202与充气口9、第二通孔200与第一进气口170、第三通孔201与第一变形腔12a导通或断开。
具体地,如图6所示,阀芯19为球体。
在本实施例中,当阀芯19为球体时,使得阀芯19能够在阀腔20内滚动,减小阀芯19运动过程中的阻力,从而提高控制阀21的灵敏度。
在另一些实现方案中,阀芯19还可以设置成其它形状,如矩形、伞形等,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0a所示,第二通孔200为直径小于阀芯的圆形孔,第三通孔201为十字形孔、方形孔、三角形孔、多边形孔中的任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200为直径小于阀芯19的直径的圆形孔,第三通孔201可以为十字形孔、方形孔、三角形孔、多边形孔中的任一种时,能够防止阀芯19在阀腔20内运动的过程中经第二通孔200和第三通孔201离开阀腔20进入到其他腔室,从而保证了控制阀21的稳定性,使控制阀21能够在充气时有效的封堵住第一进气口170。
同时,面盖7的周边还间隔设置有肋壁71,在面盖7的密封部70的前侧有一限位凸起72,限位凸起72在面盖7安装到壳体6上后位于墨盒1的阀腔20中,此时,该限位凸起72也可以起到对阀芯19的位置限定作用,防止阀芯19离开阀腔20,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控制阀21工作的稳定性。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墨盒1还包括与第三通孔201和第一变形腔12a连通的缓冲腔125。
在本实施例中,阀腔20与缓冲腔125通过相邻壁上的第三通孔201连通,且缓冲腔125与第一变形腔连通12a,充气时,气体能够从充气口9通过第一通孔202进入阀腔20,并通过和第三通孔201进入缓冲腔125,再进入到第一变形腔12a,该过程中,缓冲腔125可以起到缓冲气体压力的作用,从而防止气体的压力太大损坏阀膜14,影响墨盒1工作。
具体地,第一变形腔12a与缓冲腔125之间设置有缺口121;墨盒1在充气状态下,气体能够通过充气口9进入阀腔20,能够经第三通孔201进入到缓冲腔125,并能够通过缺口121进入到第一变形腔12a。
在本实施例中,气体进入到缓冲腔125后,能够通过第一变形腔12a与缓冲腔125之间的缺口121进入到第一变形腔12a,该截面积较小的缺口121能够增大进入第一变形腔12a的气体的流速,从而提高对第一变形腔12a充气的效率。
其中,如图6所示,该缺口121设置于缓冲腔125的顶部,第三通孔201设置于缓冲腔125的底部,即缺口121与第三通孔201之间的距离较大,增大气体在缓冲腔125内流动的路径,提高缓冲腔125的缓冲效果。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壳体6设置有进气通道171,进气通道171的一端为第一进气口170,另一端为第二进气口172,第二进气口172与第二通孔200连通;且该进气通道171为迷宫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当进气机构17的第一进气口170与第二进气口172之间的进气通道171设置成迷宫型结构时,在不增加墨盒1的重量的基础上,使得该进气通道171的长度较大,从而增大经第一进气口170进入的气体的路径,提高进入墨盒1内腔的气体的稳定性,降低墨水产生气泡的风险。同时,当进气通道171为迷宫型结构时,还能够增大墨水的流动路径,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墨水从进气机构17中泄漏。
其中,如图4~6所示,第二通孔200与进气机构17的第二进气口172之间通过一条L型的通道连通,使得墨盒1尾部上方的进气机构17与阀腔20连通,从而使墨盒1的内部与外部大气可以相通。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内腔内设置有隔板18,隔板18将内腔分隔为调节腔1a和储墨腔1b,压缩腔12和控制阀21位于调节腔1a内;第一进气口170与储墨腔1b连通,第二进气口172与调节腔1a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进气机构17的第一进气口170与储墨腔1b连通,第二进气口172与调节腔1a中的阀腔20连通,从而能使墨盒1在初始状态或者打印机处于打印状态时,墨盒1的储墨腔1b与外部大气之间通过控制阀21连通,维持墨盒1内的压力平衡。同时,压缩腔12和控制阀21位于调节腔1a,通过压缩腔12内气压的变化可以使调节腔1a内的气压发生变化,由于调节腔1a的体积小于墨盒1的内腔的体积,与压缩腔12直接调节墨盒1的内腔的压力相比,能够提高控制调节腔1a压力的灵敏度。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变形腔12b在打印机处于初始状态或打印状态下与储墨腔1b连通,在打印机处于充气状态下与储墨腔1b隔绝。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腔1a与储墨腔1b之间可以有选择性的连通。储墨腔1b存储有墨水且与进气机构17的第一进气口170连通,在初始状态或打印状态下,第二变形腔12b与储墨腔1b连通,进而通过进气机构17(进气机构17与外界连通)与外界连通,从而维持墨盒1内的气压平衡,其中,打印时,第二变形腔12b内为负压状态(即第二变形腔12b的压力小于储墨腔1b的压力),通过气压的作用能够使储墨腔1b中的墨水补充到处于负压状态的第二变形腔12b中。充气时,第二变形腔12b与储墨腔1b隔绝,保证了第二变形腔12b密闭性,使第二变形腔12b内的墨水在气压的作用下进入到调节腔1a中,进而从出墨口10排出。
具体地,如图9所示,阀膜14连接有封堵部141,储墨腔1b与第二变形腔12b之间具有进墨通道124;在打印机处于充气状态下,阀膜14能够带动封堵部141封堵进墨通道124,在打印机处于初始状态或打印状态下,封堵部141开启进墨通道12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进墨通道124的一端为与储墨腔1b连通的第一进墨口123,进墨通道124的另一端为与第二变形腔12b连通的第二进墨口120,阀膜14的支撑部140的上端具有封堵部141,封堵部141可以在充气时通过阀膜14的变形对第二进墨口120进行密封,防止第二变形腔12b的墨水通过进墨通道124回流到储墨腔1b中,在初始状态或打印状态下,阀膜14在弹性件13的作用下处于或恢复到初始位置,封堵部141开启进墨通道124,从而使储墨腔1b中的墨水能够通过第一进墨口123、进墨通道124、第二进墨口120流入到压缩腔12中,为压缩腔12补充墨水,并使得墨水能够从出墨口10进入打印机的打印头2。
其中,第二进墨口120位于第二变形腔12b内的通孔圆柱上,可进一步保证第二变形腔12b内的墨水不会回流到储墨腔1b中,通孔圆柱可以与压缩腔12一体成型,且实际情况中也可以不设置封堵部141,仅靠支撑部140也可实现对第二进墨口120的密封。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调节腔1a与第二变形腔12b之间设置有出墨通道152,且出墨通道152设有单向阀16,从而通过单向阀16控制出墨通道152内墨水的流向,使得第二变形腔12b内的墨水能够进入调节腔1a,并能够从出墨口10排出,且该单向阀16限制墨水从调节腔1a倒流回第二变形腔12b内。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7所示,出墨通道152的一端为与第二变形腔12b连通的第一出墨口122,另一端为与调节腔1a连通的第二出墨口151,单向阀16通过安装孔150安装在单向阀座15上,单向阀16采用伞形阀,单向阀16的圆形挡片160通过圆柱连接部161与固定部162连接,单向阀16为挠性结构,因此固定部162可以穿过安装孔150并形成卡合固定,使单向阀16的圆形挡片160可以覆盖在阀座15上,使墨水能够通过第一出墨口122经出墨通道152从第二出墨口151进入到调节腔1a中,而调节腔1a中的墨水由于受到单向阀16的圆形挡片160的封堵作用,无法进入到压缩腔12的第二变形腔12b中,从而使储墨腔1b中的墨水可以补充到处于负压状态的第二变形腔12b中。
其中,单向阀16采用伞形阀,也可以采用球阀、圆片阀等其它形式的阀,在此不做限制,只需要达到单向过水的要求即可,为了便于墨水的流动与顺畅性,可在安装孔150四周设置多个第二出墨口151,本申请中即分别在安装孔150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二出墨口151,另外,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过水孔的直径或者大小,在此不做限制。
充气过程:打印机泵3通过一个柔性管道与墨盒1中充气口9连接,当打印机控制器控制泵3工作时,泵3通过充气口9向阀腔20充气,气体推动阀芯19移动堵住第二通孔200,如图10b所示,此时气体通过第三通孔201进入到缓冲腔125,然后通过缺口121对压缩腔12的第一变形腔12a充气,第一变形腔12a发生膨胀,阀膜14在受到气体的压力下向第二变形腔12b的内部移动,进而支撑部140与封堵部141与第二进墨口120发生抵接,堵住第二进墨口120,隔绝了第二变形腔12b与储墨腔1b的连通。此时,泵3收到打印机的指令还会继续持续的鼓气,第一变形腔12a继续膨胀,阀膜14的支撑部140四周的部分将向第二变形腔12b的方向继续变形,压缩第二变形腔12b的空间与体积。此时第二变形腔12b内的墨水将通过第一出墨口122经出墨通道152从第二出墨口151经单向阀16进入到调节腔1a中,此时调节腔1a中的压力增大,其中的墨水由于空间的压缩从出墨口10中挤出进入到打印机的打印头2,泵3停止工作。阀膜14由于弹性件13的作用恢复到初始位置,此时第二变形腔12b内为负压状态,由于单向阀16的作用,调节腔1a中的墨水无法回流到第二变形腔12b中。而此时由于阀膜14恢复到初始状态,封堵部141解除对第二进墨口120的封闭,储墨腔1b中的墨水会补充到处于负压状态的第二变形腔12b中。
由于本申请中墨盒1在充气口9和压缩腔12之间设置有控制阀21,在气体进入第一变形腔12a之前,可以关闭进气机构17与储墨腔1b的进气通道171,而当气体撤销时,第一变形腔12a压力消失后,控制阀21才打开,使储墨腔1b与进气机构17的进气通道171开启,可以改善加压时,由于正压原因,导致墨水由第一进气口170流出。
打印过程:正常打印时,调节腔1a、第二变形腔12b,储墨腔1b均处于连通的状态,打印机会对墨盒1作用一个大小小于弹性件13的弹力的抽吸力,将墨水从出墨口10中吸出进而流向打印头2,开始打印作业。当墨盒1中的墨水逐渐消耗,如图9和10a所示,气体会通过充气口9进入到阀腔20,接着通过第二通孔200进入到进气机构17,从第二进气口172通过进气通道171,进而从第一进气口170进入到墨盒1的储墨腔1b中,维持墨盒1的气压平衡。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1)包括:
壳体(6),所述壳体(6)具有内腔,所述内腔能够用于存储墨水,所述壳体(6)还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墨口(10)、充气口(9)和第一进气口(170);
阀膜(14),所述内腔内具有压缩腔(12),所述阀膜(14)位于所述压缩腔(12)内,并将所述压缩腔(12)分隔为第一变形腔(12a)和第二变形腔(12b);
控制阀(21),所述充气口(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变形腔(12a)之间通过所述控制阀(21)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打印机的充气机构连通;
其中,经所述充气口(9)向所述第一变形腔(12a)充气时,在气体进入到所述第一变形腔(12a)之前,所述控制阀(21)能够封堵所述第一进气口(170),且所述第一变形腔(12a)能够在气体的压力下驱动所述阀膜(14)变形,以驱动所述第二变形腔(12b)内的墨水从所述出墨口(10)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21)在打印机处于初始状态或打印状态下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70)连通,在打印机处于充气状态下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70)隔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21)包括阀座和阀芯(19),所述阀座设置有阀腔(20)和与所述阀腔(20)连通的第一通孔(202)、第二通孔(200)和第三通孔(201),所述第一通孔(202)与所述充气口(9)连通,所述第二通孔(200)与所述第一进气口(170)连通,所述第三通孔(201)与所述第一变形腔(12a)连通;
经所述充气口(9)向所述第一变形腔(12a)充气时,所述阀芯(19)能够在所述阀腔(20)内运动,以封堵所述第二通孔(2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19)为球体;
所述第二通孔(200)为直径小于所述阀芯(19)的直径的圆形孔,所述第三通孔(201)为十字形孔、方形孔、三角形孔、多边形孔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1)还包括与所述第三通孔(201)和所述第一变形腔(12a)连通的缓冲腔(1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设置有进气通道(171),所述进气通道(171)的一端为所述第一进气口(170),另一端为第二进气口(172),所述第二进气口(172)与所述第二通孔(200)连通;
所述内腔内设置有隔板(18),所述隔板(18)将所述内腔分隔为调节腔(1a)和储墨腔(1b),所述压缩腔(12)和所述控制阀(21)位于所述调节腔(1a)内;
所述第一进气口(170)与所述储墨腔(1b)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172)与所述调节腔(1a)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形腔(12b)在打印机处于初始状态或打印状态下与所述储墨腔(1b)连通,在打印机处于充气状态下与所述储墨腔(1b)隔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膜(14)连接有封堵部(141),所述储墨腔(1b)与所述第二变形腔(12b)之间具有进墨通道(124);
打印机在充气状态下,所述阀膜(14)能够带动所述封堵部(141)封堵所述进墨通道(124),打印机在初始状态或打印状态下,所述封堵部(141)开启所述进墨通道(124)。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腔(1a)与所述第二变形腔(12b)之间具有出墨通道(152),所述出墨通道(152)内设置有单向阀(16),所述单向阀(16)被配置为能够使墨水从所述第二变形腔(12b)进入所述调节腔(1a),并阻止墨水从所述调节腔(1a)进入所述第二变形腔(12b)。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腔(12a)在打印机处于充气状态下膨胀,在打印机处于初始状态或打印状态下收缩或恢复变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变形腔(12b)内设置有弹性件(13),所述弹性件(13)能够通过所述阀膜(14)驱动所述第一变形腔(12a)收缩或恢复变形。
CN202121841861.4U 2020-11-12 2021-08-06 一种墨盒 Active CN21606926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6863 2020-11-12
CN2020226168635 2020-11-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69264U true CN216069264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68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41861.4U Active CN216069264U (zh) 2020-11-12 2021-08-06 一种墨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692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85274B1 (ko) 잉크 용기 및 잉크 제트 카트리지
US7794067B2 (en) Ink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regulating fluid flow
JPH11235832A (ja) インク・カ―トリッジ用のインク漏れ制御構成
US6984030B2 (en) Ink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regulating fluid flow
JPWO2003041963A1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3936671B2 (ja) オフアクシス・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216069264U (zh) 一种墨盒
JP379743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WO2009014224A1 (en) Ink container, ink supplying system,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215826239U (zh) 一种打印机的墨盒
CN211493310U (zh) 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CN112092506B (zh) 墨盒
CN215970707U (zh) 一种墨盒
JP3772959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接続ユニット
CN117067778A (zh) 墨盒
WO2021110159A1 (zh) 阀组件以及具有其的墨盒
CN110789234A (zh) 墨盒和喷墨打印机
CN215041405U (zh) 墨盒
CN218702162U (zh) 一种墨盒
CN212332167U (zh) 压力调节单元及具有其的墨盒
CN111749935A (zh) 吸震器、液压系统和作业机械设备
CN215435628U (zh) 一种活塞式变容积墨盒
CN212219661U (zh) 一种墨盒
CN219755429U (zh) 止回阀、供墨装置及打印机
CN217863361U (zh) 一种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