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60255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60255U
CN216060255U CN202122546892.3U CN202122546892U CN216060255U CN 216060255 U CN216060255 U CN 216060255U CN 202122546892 U CN202122546892 U CN 202122546892U CN 216060255 U CN216060255 U CN 2160602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air outlet
inner pot
ai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468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强
曾晓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468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602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602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602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内锅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风孔;中框,中框具有容纳腔,内锅设置在容纳腔内,容纳腔靠近第一出风孔的腔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风孔;其中,每个第一出风孔在水平方向上与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相互连通。有利于从多个第一出风孔流出的热空气继续向前流动而顺畅地经多个第二出风孔流出,有利于内锅中的热空气顺畅排出,提高热空气循环效率,提高烹饪效果。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的侧进风空气炸锅等烹饪器具,大多采用离心风机,将空气从内锅的侧面吸入风机后吹向发热组件,空气被发热组件加热成热空气后再吹入内锅中,如此循环。但空气炸锅的出风量较小,不利于热空气的循环,影响烹饪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内锅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风孔;中框,中框具有容纳腔,内锅设置在容纳腔内,容纳腔靠近第一出风孔的腔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风孔;其中,每个第一出风孔在水平方向上与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相互连通。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和中框,内锅放置在中框的容纳腔内,内锅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孔,容纳腔靠近多个第一出风孔的腔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风孔,由于内锅中的热空气会大致沿水平方向从多个第一出风孔流出,使每个第一出风孔在水平方向上与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相互连通,也即多个第一从出风孔和多个第二出风孔能够左右重叠至少一部分,有利于从多个第一出风孔流出的热空气继续向前流动而顺畅地经多个第二出风孔流出,有利于内锅中的热空气顺畅排出,提高热空气循环效率,提高烹饪效果。
另外,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出风孔和与其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应的全部第二出风孔在水平方向上相互连通的通风面积之和占该第一出风孔的开口面积的80%以上。
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相互连通的通风面积过小,则只能有很少的一部分热空气顺畅从第二出风孔排出,大部分热空气流动过程中阻力较大,无法大幅度提高热空气的循环效率。因此,在这些实施例中,使每个第一出风孔同与其在水平方向上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在水平方向上相互连通的通风面积占该第一出风孔的开口面积的80%以上,使从多个第一出风孔排出的80%以上的热空气均能够继续向前流动而顺畅地经多个第二出风孔流出,有利于保证热空气循环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出风孔的开口面积之和大于多个第二出风孔的开口面积之和。
通常情况下,内锅和中框之间会留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空间比多个第一出风孔的孔内空间大。因此,在这些实施例中,使多个第一出风孔的开口面积之和大于多个第二出风孔的开口面积之和,有利于内锅中的热空气快速流出到内锅和中框之间的间隙中,有利于加快热空气循环效率,从而提高烹饪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孔的形状和第二出风孔的形状相同。可减小第二出风孔四周的孔壁对从第一出风孔流出的热空气阻挡的几率,有利于减小风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孔的形状为带圆角的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出风孔和多个第二出风孔在水平方向上一一对应分布。有利于多个第一出风孔和多个第二出风孔快速找准位置并对正。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锅包括第一内锅侧壁,多个第一出风孔设置于第一内锅侧壁,容纳腔包括第一腔侧壁,多个第二出风孔设置于第一腔侧壁;第一腔侧壁与第一内锅侧壁相平行,或第一腔侧壁与第一内锅侧壁的间距L从内锅的顶部方向至内锅的底部方向逐渐增大。
若第一腔侧壁与第一内锅侧壁相平行,例如均竖向延伸,一方面方便加工,另一方面有利于多个第一出风孔和多个第二出风孔完全对正,具有更大的通风面积。若第一腔侧壁与第一内锅侧壁的间距L从内锅的顶部方向至内锅的底部方向逐渐增大,有利于扩大第一腔侧壁和第一内锅侧壁之间的通风空间,即便第一出风孔和第二出风孔对正程度不高,也有利于热空气在通风空间内拐弯流动而顺利地进入中框上的第二出风孔,能够减小风阻,从而提高热风循环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腔侧壁与第一内锅侧壁相平行的情况,第一内锅侧壁与第一腔侧壁的间距L的取值范围为0至10mm。
在第一腔侧壁和第一内锅侧壁相平行的情况下,多个第一出风孔和多个第二出风孔对正概率较大,容易具有足够的通风面积,保证大量热空气顺畅排出内锅。在这种情况下,使第一内锅侧壁与第一腔侧壁的间距L小于10mm,有利于减小烹饪器具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腔侧壁与第一内锅侧壁的间距从内锅的顶部方向至内锅的底部方向逐渐增大的情况,第一腔侧壁和/或第一内锅侧壁为倾斜侧壁。
在第一腔侧壁与第一内锅侧壁的间距从内锅的顶部方向至内锅的底部方向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可以使第一腔侧壁为倾斜侧壁,而使第一内锅侧壁为当前竖向延伸的侧壁,方便内锅的加工。也可以使第一内锅侧壁为倾斜侧壁,而使第一腔侧壁为竖向延伸的侧壁,方便中框的加工;此时,第一内锅侧壁可以从内锅的底部延伸至内锅的上边缘,使内锅的一侧壁整体倾斜从而便于内锅的加工。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出风孔的中轴线和多个第二出风孔的中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无论第一腔侧壁为倾斜侧壁,还是第一内锅侧壁为倾斜侧壁,使多个第一出风孔的中轴线和多个第二出风孔的中轴线均沿水平方向延伸,有利于提高通风面积,使大量热空气顺场地经第一出风孔、第二出风孔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锅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一进风孔,第一进风孔位于多个第一出风孔的上方;容纳腔还包括第二腔侧壁,第二腔侧壁竖向延伸,第二腔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口,第一腔侧壁设置在安装口处,第二腔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进风孔,第二进风孔与第一进风孔相连通。使内锅中的热空气能够经第一出风孔、第二出风孔排出,而外部的热空气能够经第二进风孔、第一进风孔进入内锅,实现热空气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发热组件、风机和导风筒,发热组件设置在第二进风孔和风机的出风孔之间,导风筒连通多个第二出风孔和风机的进风孔。风机将空气送至发热组件加热形成热空气后,经第二进风孔、第一进风孔送入内锅中加热食材,而后经第一出风孔、第二出风孔、导风筒回流至风机内,实现热风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侧壁的边缘设置有向安装口所在方向延伸的第一翻边结构,第一翻边结构围设在安装口的四周,并与第二腔侧壁相抵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腔侧壁的边缘设置第一翻边结构,并通过第一翻边结构与第二腔侧壁相抵接,可通过设计第一翻边结构各处的翻起高度,而设计第一腔侧壁相对于第一内锅侧壁的倾斜角度,加工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腔侧壁的边角处设置有安装耳,安装耳上设置有固定柱,第二腔侧壁上对应于安装耳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腔侧壁安装部,螺丝穿过固定柱插入第一腔侧壁安装部。连接牢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锅的侧壁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二翻边结构,容纳腔的腔侧壁上设置有支撑台,第二翻边结构搭设在支撑台上。内锅放置平稳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锅的侧壁的顶部设置有相对分布的两个手柄,中框的上边缘对应于手柄的位置设置有手柄避让槽,手柄插入手柄避让槽。方便用户握持手柄而取放内锅。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另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的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中框的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7中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第一腔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第一腔侧壁的剖视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图13中C-C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图13中D-D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内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申请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内锅,110第一内锅侧壁,111第一出风孔,112第一进风孔,121手柄安装部,122第二翻边结构,130手柄,20中框,210容纳腔,220第一腔侧壁,221第二出风孔,222第一翻边结构,223固定柱,230第二腔侧壁,231安装口,232第二进风孔,233手柄避让槽,240支撑台,30通风空间,40风机,50导风筒,60发热组件,610发热件,620测温件,630隔热罩,70锅盖组件,80导风罩,90壳体,910上壳,92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8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然而,本申请可按照许多不同的形式例示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具体实施例。更确切地说,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申请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且将要把本申请的范围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如图1、图2、图7和图13所示,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内锅10,内锅10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风孔111;中框20,中框20具有容纳腔210,内锅10设置在容纳腔210内,容纳腔210靠近第一出风孔111的腔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风孔221;其中,每个第一出风孔111在水平方向上与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221相互连通。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内锅10和中框20,内锅10放置在中框20的容纳腔210内,内锅10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孔111,容纳腔210靠近多个第一出风孔111的腔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风孔221,由于内锅10中的热空气会大致沿水平方向从多个第一出风孔111流出,使每个第一出风孔111在水平方向上与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221相互连通,也即多个第一从出风孔和多个第二出风孔221能够左右重叠至少一部分,按风向对正,有利于从多个第一出风孔111流出的热空气继续向前流动而顺畅地经多个第二出风孔221流出,有利于内锅10中的热空气顺畅排出,提高热空气循环效率,提高烹饪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与一些实施例中,内锅10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风孔111,这些第一出风孔111中每个第一出风孔111在水平方向上与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221相互连通。但这并不意味着内锅10的侧壁上一定仅具有多个第一出风孔111,内锅10的侧壁上还可以具有其他出风孔,如第三出风孔、第四出风孔等等,这些第三出风孔、第四出风孔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与第二出风孔221相不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出风孔111和与其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应的全部第二出风孔221在水平方向上相互连通的通风面积之和占该第一出风孔111的开口面积的80%以上。
若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应的第一出风孔111和第二出风孔221相互连通的通风面积过小,则只能有很少的一部分热空气顺畅从多个第二出风孔221排出,大部分热空气流动过程中阻力较大,无法大幅度提高热空气的循环效率。因此,使每个第一出风孔111同与其在水平方向上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221在水平方向上相互连通的通风面积占该第一出风孔111的开口面积的80%以上,使从多个第一出风孔111排出的80%以上的热空气均能够继续向前流动而顺畅地经多个第二出风孔221流出,有利于保证热空气循环效率。
在具体应用中,每个第一出风孔111和与其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应的全部第二出风孔221在水平方向上相互连通的通风面积之和占该第一出风孔111的开口面积的80%、85%、90%或100%。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每个第一出风孔111和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221在水平方向上相互连通的通风面积,指该第一出风孔111在一铅锤面上的正投影中部所围成的空心区域,和至少一个第二出风孔221在该铅锤面上的正投影中部所围成的空心区域,这些空心区域的重叠面面积,即为上述通风面积,并且该铅锤面除沿铅锤方向延伸外,还沿烹饪器具的宽度方向延伸。具体参见图3中的宽度方向即为烹饪器具的宽度方向。
具体而言,可以使一个第一出风孔111在水平方向上仅与一个第二出风孔221相对应且相互连通。此时,二者相互连通的通风面积之和占该第一出风孔111的开口面积的80%以上。还可以使一个第一出风孔111在水平方向上与两个第二出风孔221相对应且相互连通,此时,该第一出风孔111与两个中第一个第二出风孔221在水平方向上相互连通的通风面积S1,与该第一出风孔111与第二个第二出风孔221在水平方向上相互连通的通风面积S2之和,也即S1+S2,占该第一出风孔111的开口面积S的80%以上。当然,还可以使一个第一出风孔111在水平方向上与三个、四个等第二出风孔221相对应且相互连通,在此不一一列举。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多个第一出风孔111和多个第二出风孔221正对,二者开口面积相同,从而多个第一出风孔111和多个第二出风孔221在水平方向上相互连通的通风面积占多个第一出风孔111的开口面积的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出风孔111的开口面积之和大于多个第二出风孔221的开口面积之和。通常情况下,内锅10和中框20之间会留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空间比多个第一出风孔111的孔内空间大。因此,使多个第一出风孔111的开口面积之和大于多个第二出风孔221的开口面积之和,有利于内锅10中的热空气快速流出到内锅10和中框20之间的间隙中,有利于加快热空气循环效率,从而提高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出风孔111和多个第二出风孔221在水平方向上一一对应分布,且每个第一出风孔111的开口面积均大于与其水平方向对应的第二出风孔221的开口面积。
具体而言,如图7至图9、图13至图15所示,多个第一出风孔111和多个第二出风孔221大致正对分布,且多个第一出风孔111的开口面积之和略大于多个第二出风孔221的开口面积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出风孔111的形状和多个第二出风孔221的形状均相同。可减小第二出风孔221四周的孔壁对从第一出风孔111流出的热空气阻挡的几率,有利于减小风阻。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出风孔111的形状为带圆角的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图8、图9、图14和图15所示,多个第一出风孔111和多个第二出风孔221在水平方向上一一对应分布。有利于多个第一出风孔111和多个第二出风孔221快速找准位置并对正。
进一步地,如图3至图6、图10、图16和图17所示,第一内锅侧壁110上还设置有第一进风孔112,第一进风孔112位于多个第一出风孔111的上方。容纳腔210的腔侧壁上还设置有第二进风孔232,第二进风孔232位于多个第二出风孔221的上方,并与第一进风孔112的位置相对应。实现内锅10中的热空气经第一出风孔111、第二出风孔221排出,外部的热空气经第二进风孔232、第一进风孔112进入内锅10,实现热风循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7和图13所示,内锅10包括第一内锅侧壁110,多个第一出风孔111设置于第一内锅侧壁110,容纳腔210包括第一腔侧壁220,多个第二出风孔221设置于第一腔侧壁220。
在第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腔侧壁220与第一内锅侧壁110相平行。例如均竖向延伸,一方面方便加工,另一方面有利于多个第一出风孔111和多个第二出风孔221完全对正,具有更大的通风面积。
进一步地,第一内锅侧壁110与第一腔侧壁220的间距L的取值范围为0至10mm。在第一腔侧壁220和第一内锅侧壁110相平行的情况下,多个第一出风孔111和多个第二出风孔221对正概率较大,容易具有足够的通风面积,保证大量热空气顺畅排出内锅10。在这种情况下,使第一内锅侧壁110与第一腔侧壁220的间距L小于10mm,有利于减小烹饪器具的尺寸。
进一步地,对于第一腔侧壁220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式,可以使第一腔侧壁220从容纳腔210的底部延伸至容纳腔210的上边缘,使容纳腔210的腔侧壁一体成型。此时,第二进风孔232设置于第一腔侧壁220。
当然,也可以使容纳腔210还包括第二腔侧壁230,第二腔侧壁230竖向延伸,使第一腔侧壁220设置在第二腔侧壁230的安装口231处。此时,可以使第一腔侧壁220的边缘设置有向安装口231所在方向延伸的第一翻边结构222,第一翻边结构222围设在安装口231的四周,并与第二腔侧壁230相抵接。第一翻边结构222能够增加第一腔侧壁220和第一内锅侧壁110之间的通风空间30,从而有利于热空气顺利经多个第二出风孔221排出。此时,第二进风孔232设置于第二腔侧壁230。
在第二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7至图12所示,第一腔侧壁220与第一内锅侧壁110的间距L从内锅10的顶部方向至内锅10的底部方向逐渐增大。具体而言,第一腔侧壁220为倾斜侧壁。此时,可以使第一内锅侧壁110为当前竖向延伸的侧壁,方便内锅10的加工。而且,相较于第一内锅侧壁110竖向延伸与第一腔侧壁220相平行,二者距离较近的方案,有利于扩大第一腔侧壁220和第一内锅侧壁110之间的通风空间30,即便第一出风孔111和第二出风孔221对正程度不高,也有利于热空气在通风空间30内拐弯流动而顺利地进入中框20上的第二出风孔221,能够减小风阻,从而提高热风循环利用率。
进一步地,对于第一出风孔111和第二出风孔221的朝向,使多个第一出风孔111的中轴线和多个第二出风孔221的中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无论第一腔侧壁220为倾斜侧壁,还是第一内锅侧壁110为倾斜侧壁,使多个第一出风孔111的中轴线和多个第二出风孔221的中轴线均沿水平方向延伸,有利于沿风向大面积对正,有利于提高通风面积,使大量热空气顺场地经第一出风孔111、第二出风孔221排出。
进一步地,对于第一腔侧壁220的设置位置,使容纳腔210还包括第二腔侧壁230,第二腔侧壁230竖向延伸,第二腔侧壁230上设置有安装口231,第一腔侧壁220设置在安装口231处,第二腔侧壁230上还设置有第二进风孔232,第二进风孔232与第一进风孔112相连通。
这里意味着第一腔侧壁220并非从容纳腔210的底壁延伸至容纳腔210的上边缘,而是仅作为腔侧壁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二腔侧壁230的安装口231处。在第一腔侧壁220为倾斜侧壁的情况下,使第一腔侧壁220后续安装在安装口231处,方便加工中框20。而且相较于第一腔侧壁220直接延伸至容纳腔210的上边缘,可减小内锅10的上边缘与中框20之间的间距,避免倾斜的第一腔侧壁220占用位于第二进风孔232一侧的发热组件60的安装空间,减小烹饪器具的体积。
进一步地,对于第一腔侧壁220的安装方式,使第一腔侧壁220的边缘设置有向安装口231所在方向延伸的第一翻边结构222,第一翻边结构222围设在安装口231的四周,并与第二腔侧壁230相抵接。可通过设计第一翻边结构222各处的翻起高度,而设计第一腔侧壁220相对于第一内锅侧壁110的倾斜角度,加工方便。
进一步地,第一腔侧壁220的边角处设置有安装耳,安装耳上设置有固定柱223,第二腔侧壁230上对应于安装耳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腔侧壁220安装部,螺丝穿过固定柱223插入第一腔侧壁220安装部。连接牢固。
在第三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3至图17所示,第一腔侧壁220与第一内锅侧壁110的间距L从内锅10的顶部方向至内锅10的底部方向逐渐增大。具体而言,第一内锅侧壁110为倾斜侧壁。此时,可以使第一腔侧壁220为竖向延伸的侧壁,方便中框20的加工。而且,第一内锅侧壁110可以从内锅10的底部延伸至内锅10的上边缘,使内锅10的一侧壁整体倾斜从而便于内锅10的加工。
在第四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腔侧壁220与第一内锅侧壁110的间距L从内锅10的顶部方向至内锅10的底部方向逐渐增大。具体而言,第一内锅侧壁110和第一腔侧壁220均为倾斜侧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倾斜侧壁相对于铅垂线倾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7、图13和图18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发热组件60、风机40和导风筒50,发热组件60设置在第二进风孔232和风机40的出风孔之间,导风筒50连通多个第二出风孔221和风机40的进风孔。风机40将空气送至发热组件60加热形成热空气后,经第二进风孔232、第一进风孔112送入内锅10中加热食材,而后经第一出风孔111、第二出风孔221、导风筒50回流至风机40内,实现热风循环。
在具体应用中,风机40为横流风机。
在具体应用中,如图18所示,发热组件60包括发热件610、测温件620和隔热罩630。测温件620用于检测发热件610的加热温度,隔热罩630套设在发热件610的外侧,避免发热件610热量外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图10、图16和图17所示,内锅10的侧壁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二翻边结构122,容纳腔210的腔侧壁上设置有支撑台240,第二翻边结构122搭设在支撑台240上。内锅10放置平稳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内锅10的侧壁的顶部设置有相对分布的两个手柄130,中框20的上边缘对应于手柄130的位置设置有手柄避让槽233,手柄130插入手柄避让槽233。方便用户握持手柄130而取放内锅10。
在具体应用中,手柄130与内锅10侧壁螺纹连接。内锅10侧壁上设置有手柄安装部121,如螺纹孔或通孔,螺丝穿过手柄130插入到手柄安装部12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7、图13和图18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壳体90、锅盖组件70和导风罩80,壳体90包括上壳910和底座920,底座920位于上壳910的底部,锅盖组件70盖合在上壳910的顶部,中框20设置在壳体90中,导风罩80设置在锅盖组件70的底部,并位于发热组件60靠近内锅10的一侧,用于将热空气导向内锅10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空气炸锅或其他烘烤器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解释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另一个元件时,既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除非明确说明一个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面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描述,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一些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申请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和完善例如,可以对不同实施例中描述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这些修改和完善也应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内锅(10),所述内锅(10)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出风孔(111);
中框(20),所述中框(20)具有容纳腔(210),所述内锅(1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10)内,所述容纳腔(210)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孔(111)的腔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出风孔(221);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出风孔(111)在水平方向上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出风孔(221)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出风孔(111)和与其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应的全部所述第二出风孔(221)在水平方向上相互连通的通风面积之和占该所述第一出风孔(111)的开口面积的8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孔(111)的开口面积之和大于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孔(221)的开口面积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孔(111)的形状和所述第二出风孔(221)的形状相同;和/或
所述第一出风孔(111)的形状为带圆角的矩形、圆形或椭圆形;和/或
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孔(111)和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孔(221)在水平方向上一一对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锅(10)包括第一内锅侧壁(110),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孔(111)设置于所述第一内锅侧壁(110),所述容纳腔(210)包括第一腔侧壁(220),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孔(221)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侧壁(220);
所述第一腔侧壁(220)与所述第一内锅侧壁(110)相平行,或
所述第一腔侧壁(220)与所述第一内锅侧壁(110)的间距L从所述内锅(10)的顶部方向至所述内锅(10)的底部方向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第一腔侧壁(220)与所述第一内锅侧壁(110)相平行的情况,所述第一内锅侧壁(110)与所述第一腔侧壁(220)的间距L的取值范围为0至10mm;
基于所述第一腔侧壁(220)与所述第一内锅侧壁(110)的间距从所述内锅(10)的顶部方向至所述内锅(10)的底部方向逐渐增大的情况,所述第一腔侧壁(220)和/或所述第一内锅侧壁(110)为倾斜侧壁,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孔(111)的中轴线和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孔(221)的中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锅侧壁(110)上还设置有第一进风孔(112),所述第一进风孔(112)位于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孔(111)的上方;
所述容纳腔(210)还包括第二腔侧壁(230),所述第二腔侧壁(230)竖向延伸,所述第二腔侧壁(230)上设置有安装口(231),所述第一腔侧壁(220)设置在所述安装口(231)处,所述第二腔侧壁(230)上还设置有第二进风孔(232),所述第二进风孔(232)与所述第一进风孔(112)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发热组件(60)、风机(40)和导风筒(50),所述发热组件(60)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孔(232)和所述风机(40)的出风孔之间,所述导风筒(50)连通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孔(221)和所述风机(40)的进风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腔侧壁(220)的边缘设置有向所述安装口(231)所在方向延伸的第一翻边结构(222),所述第一翻边结构(222)围设在所述安装口(231)的四周,并与所述第二腔侧壁(230)相抵接;和/或
所述第一腔侧壁(220)的边角处设置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上设置有固定柱(223),所述第二腔侧壁(230)上对应于所述安装耳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腔侧壁(220)安装部,螺丝穿过所述固定柱(223)插入所述第一腔侧壁(220)安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锅(10)的侧壁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二翻边结构(122),所述容纳腔(210)的腔侧壁上设置有支撑台(240),所述第二翻边结构(122)搭设在所述支撑台(240)上;和/或
所述内锅(10)的侧壁的顶部设置有相对分布的两个手柄(130),所述中框(20)的上边缘对应于所述手柄(130)的位置设置有手柄避让槽(233),所述手柄(130)插入所述手柄避让槽(233)。
CN202122546892.3U 2021-10-21 2021-10-21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60602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6892.3U CN216060255U (zh) 2021-10-21 2021-10-21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6892.3U CN216060255U (zh) 2021-10-21 2021-10-21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60255U true CN216060255U (zh) 2022-03-18

Family

ID=80640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46892.3U Active CN216060255U (zh) 2021-10-21 2021-10-21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602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876056U (zh) 煎烤器具
CN216060255U (zh) 烹饪器具
CN209437013U (zh)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电烤箱
CA3228492A1 (en) Cooking utensil
CN216166976U (zh) 烹饪器具
KR101411760B1 (ko) 전기오븐
CN213909741U (zh) 烹饪器具
CN216060257U (zh) 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16060258U (zh) 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13907619A (zh) 底座组件及烹饪装置
CN113331701A (zh) 一种隐藏式空气炸机
CN215687003U (zh) 炸篮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246910U (zh) 内锅组件和空气炸锅
CN21992087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5777490U (zh) 导风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5777492U (zh) 导风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CN216534973U (zh) 具有空气炸功能的烹饪设备
CN213248343U (zh) 蒸箱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524727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909742U (zh) 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6854474U (zh) 一种隐藏式空气炸机
CN215127509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8899209U (zh) 烹饪器具
CN219782351U (zh) 一种透视隔热型空气炸锅
CN217565771U (zh) 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