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77490U - 导风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导风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77490U CN215777490U CN202121489048.5U CN202121489048U CN215777490U CN 215777490 U CN215777490 U CN 215777490U CN 202121489048 U CN202121489048 U CN 202121489048U CN 215777490 U CN215777490 U CN 2157774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guide
- guide
- cavity
- gu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风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该导风件包括:第一导风部,第一导风部的第一端为进风口,第一导风部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导风面;第二导风部,第二导风部具有凹入设置的导风腔,导风腔具有环形侧壁,环形侧壁形成第二导风面。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热空气分布不均匀导致烘烤效果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具有烘烤功能的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和发热件,发热件设置在器具本体内,发热件发出热量对空气进行加热,利用热空气对器具本体的烹饪腔内的食物进行烘烤。
在热空气吹向烹饪腔的过程中,热空气无法沿预定路径流通,导致进入烹饪腔内的热空气分布不均匀,烘烤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风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热空气分布不均匀导致烘烤效果较差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件,导风件包括:第一导风部,第一导风部的第一端为进风口,第一导风部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导风面;第二导风部,第二导风部具有凹入设置的导风腔,导风腔具有环形侧壁,环形侧壁形成第二导风面。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导风件设置在器具本体内,发热件发出热量产生的热空气会在导风件的引导下吹入烹饪腔内。热空气通过第一导风部的进风口进入第一导风部之后,一部分热空气在第一导风面的引导下吹入烹饪腔内,一部分热空气则会进入第二导风部的导风腔内,热空气在第二导风面的引导下吹入烹饪腔。采用上述结构,利用第一导风部和第二导风部分别对热空气进行引导,使得热空气沿预定路径流通。并且,由于导风腔的环形侧壁形成第二导风面,热空气在进入导风腔之后会沿着环形侧壁流通,环形侧壁对热空气的导风更为均匀,使得烹饪腔内的热空气均匀分布,能够提升烘烤效果。
进一步地,导风件还包括第三导风部,第三导风部设置在导风腔的腔底壁上,第三导风部的外壁形成第三导风面。从第一导风部进入导风腔内的热空气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热空气在第二导风部的第二导风面的引导下吹入烹饪腔内,另一部分热空气在第三导风部的第三导风面的引导下吹入烹饪腔内。通过在导风腔内设置第三导风部,热空气的流通更为均匀。
进一步地,第三导风部为设置在导风腔的腔底壁上的凸包,导风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和/或,第三导风部位于导风腔的中心位置,导风均匀性更好。
进一步地,第三导风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采用圆形或椭圆形,第三导风部的外壁更为平滑,第三导风部对热空气的引导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在导风腔的腔底至腔口的方向上,第三导风部的横截面的尺寸逐渐减小。第三导风部为半球形结构,导风更为均匀。
进一步地,第三导风面的高度尺寸小于第一导风面的高度尺寸;和/或,第一导风面的高度尺寸等于第二导风面的高度尺寸。采用上述结构,大部分热空气在第一导风面的引导下吹向烹饪腔,剩余的热空气进入导风腔内,剩余的热空气在第二导风面和第三导风面的共同引导下继续导入烹饪腔内。
进一步地,导风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采用圆形或椭圆形,第二导风面更为平滑,第二导风面对热空气的引导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在导风腔的腔底至腔口的方向上,导风腔的横截面的尺寸逐渐增大。导风腔形成碗形结构,导风腔开口较大,便于热空气进入导风腔内。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面为弧形导风面,第一导风面的两端向远离进风口的方向延伸。热空气在接触到第一导风面后,热空气会沿着第一导风面向后及向下流通,向后流通的热空气会沿着第一导风面进入导风腔内,向下流通的热空气会在第一导风面的引导下进入烹饪腔内。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部包括导风底板以及设置在导风底板一端的导风筋,导风筋的朝向进风口的侧壁形成第一导风面,第一导风面倾斜设置。利用导风筋的侧壁形成第一导风面,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由于第一导风面倾斜设置,热空气在接触到第一导风面时所受到的阻力较小,便于热空气向后及向下流通。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面与导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90°<A≤125°。将夹角A设置在上述范围内,第一导风面的导风效果较好。若夹角A小于90°,则热空气在接触到第一导风面时所受到的阻力较大,第一导风面会阻挡热空气向后及向下流通。若夹角A大于125°,则热空气在接触到第一导风面时,大部分热空气会进入导风腔内,吹入烹饪腔内的热空气较少。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部包括导风底板和两个导风侧板,两个导风侧板分别设置在导风底板的两侧,导风底板和两个导风侧板共同围成进风通道,进风口和第一导风面分别位于进风通道的两端。热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进风通道内,在进风通道的聚集下能够避免热空气散失,当热空气流通到进风通道的末端时,热空气会在第一导风面的引导下吹入烹饪腔或导风腔。
进一步地,导风侧板的表面与第一导风面的连接处具有导风圆角;和/或,导风底板为平板结构。在导风圆角的过渡下,导风侧板的表面与第一导风面之间过渡更为圆滑,不会对热空气产生过大的流通阻力,便于热空气流通。由于导风底板为平板结构,在热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进风通道之后,热空气沿着导风底板流通,热空气的风速损失较小。
进一步地,第一导风面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为L1,第二导风部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为L2,第三导风部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L1与L2的比值在0.36至0.56之间,L2=L3;进风口的宽度尺寸为W,其中,L1与W的比值在0.4至0.6之间;导风腔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导风腔的腔口处的直径为D1,导风腔的腔底处的直径为D2,其中,D1=W,D2与D1的比值在0.45至0.69之间;第三导风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第三导风部的横截面的最大直径为d,其中,d与D2的比值在0.48至0.72之间;导风件的厚度尺寸为E,其中,16mm≤E≤24mm。将L1、L2以及L3的尺寸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保证导风件具有良好的导风效果。将L1与W的比值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使得导风件具有足够的进风量。进风口的宽度与导风腔的腔口处的直径相等,从进风口进入导风腔内的热空气的流通路径更为顺畅。将D2与D1的比值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进入导风腔内的热空气易流通至烹饪腔内。将d与D2的比值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同时保证第二导风面和第三导风面的导风效果。若d与D2的比值小于0.48,则第三导风部的尺寸过小,第三导风部无法起到应有的导风效果。若d与D2的比值大于0.72,则第三导风部的尺寸过大,大部分热风均被第三导风部阻挡,第二导风部无法起到应有的导风效果。将导风件的厚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导风件的第一导风面、第二导风面以及第三导风面均具有足够大的导风面积,导风效果较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盖体组件包括上述提供的导风件。因此,该盖体组件同样能够利用第一导风部和第二导风部分别对热空气进行引导,使得热空气沿预定路径流通。并且,由于导风腔的环形侧壁形成第二导风面,热空气在进入导风腔之后会沿着环形侧壁流通,环形侧壁对热空气的导风更为均匀,使得烹饪腔内的热空气均匀分布,能够提升烘烤效果。
进一步地,盖体组件还包括盖体本体,导风件设置在盖体本体的下表面,导风件的宽度与盖体本体的直径的比值在0.37至0.57之间,如此既能够保证导风件具有良好的导风效果,又能够避免导风件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若导风件的宽度与盖体本体的直径的比值小于0.37,则导风件的尺寸过小,导风件的导风面积过小,导风件无法起到良好的导风效果。若导风件的宽度与盖体本体的直径的比值大于0.57,则导风件的尺寸过大,一方面导风件易出现于其它部件发生装配干涉的情况,另一方面导风件存在遮挡用户视线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上述提供的导风件。因此,该烹饪器具同样能够利用第一导风部和第二导风部分别对热空气进行引导,使得热空气沿预定路径流通。并且,由于导风腔的环形侧壁形成第二导风面,热空气在进入导风腔之后会沿着环形侧壁流通,环形侧壁对热空气的导风更为均匀,使得烹饪腔内的热空气均匀分布,能够提升烘烤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导风件以及发热件,器具本体具有烹饪腔,导风件位于烹饪腔的上方,器具本体具有对应导风件的进风口设置的出风口,导风件的第三导风部位于烹饪腔的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导风件为上述提供的导风件。发热件发出热量对空气进行加热,热空气依次通过出风口和进风口进入导风件,热空气在导风件的三个导风部的引导下吹入烹饪腔内。由于经三个导风部引导的热空气会向右及向下吹,使导风件的第三导风部位于烹饪腔的靠近出风口的一侧,热空气在进入烹饪腔之后的分布较为均匀。若导风件的第三导风部位于烹饪腔的远离出风口的一侧,则热空气会大量聚集在烹饪腔的右侧,热空气分布不均,烹饪效果较差。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S-S处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风件的尺寸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风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盖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导风部;11、进风口;12、第一导风面;13、导风底板;14、导风筋;15、导风侧板;16、导风圆角;20、第二导风部;21、导风腔;22、第二导风面;30、第三导风部;31、第三导风面;40、器具本体;41、烹饪腔;42、出风口;50、发热件;60、盖体本体;A、第一导风面与导风底板之间的夹角;L1、第一导风部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L2、第二导风部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L3、第三导风部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W、进风口的宽度尺寸;D1、导风腔的腔口处的直径;D2、导风腔的腔底处的直径;d、第三导风部的横截面的最大直径;E、导风件的厚度尺寸;X1、第二导风部的末端的侧壁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X2、第二导风部的首端的侧壁与第一导风面之间的夹角;Q1、第一导风部的出风处与出风口之间的距离;
Q2、导风腔的远离出风口的一端与出风口之间的距离;Q3、第三导风部的端部与出风口之间的距离;T、烹饪腔的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风件,该导风件包括第一导风部10和第二导风部20,第一导风部10的第一端为进风口11,第一导风部10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导风面12,第二导风部20与第一导风部1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导风部20具有凹入设置的导风腔21,导风腔21具有环形侧壁,环形侧壁形成第二导风面22。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导风件,将导风件设置在器具本体内,发热件发出热量产生的热空气会在导风件的引导下吹入烹饪腔内。具体地,热空气通过第一导风部10的进风口11进入第一导风部10之后,一部分热空气在第一导风面12的引导下吹入烹饪腔内,一部分热空气则会进入第二导风部20的导风腔21内,热空气在第二导风面22的引导下吹入烹饪腔。采用上述结构,利用第一导风部10和第二导风部20分别对热空气进行引导,使得热空气沿预定路径流通。并且,由于导风腔21的环形侧壁形成第二导风面22,环形侧壁对热空气的导风更为均匀,使得烹饪腔内的热空气均匀分布,能够提升烘烤效果。
如图1所示,导风件还包括第三导风部30,第三导风部30设置在导风腔21的腔底壁上,第三导风部30的外壁形成第三导风面31。从第一导风部10进入导风腔21内的热空气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热空气在第二导风部20的第二导风面22的引导下吹入烹饪腔内,另一部分热空气在第三导风部30的第三导风面31的引导下吹入烹饪腔内。通过在导风腔21内设置第三导风部30,热空气的流通更为均匀。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风部30为设置在导风腔21的腔底壁上的凸包,导风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其中,第三导风部30位于导风腔21的中心位置,导风均匀性更好。
其中,第三导风部30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采用圆形或椭圆形,第三导风部30的外壁更为平滑,第三导风部30对热空气的引导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风部30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导风腔21的腔底至腔口的方向上,第三导风部30的横截面的尺寸逐渐减小。第三导风部30为半球形结构,导风更为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腔21的腔口指的是图1中导风腔21的上端开口,导风腔21的腔底指的是图1中导风腔21的下端实体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导风面31的高度尺寸小于第一导风面12的高度尺寸,第一导风面12的高度尺寸等于第二导风面22的高度尺寸。采用上述结构,大部分热空气在第一导风面12的引导下吹向烹饪腔,剩余的热空气进入导风腔21内,剩余的热空气在第二导风面22和第三导风面31的共同引导下继续导入烹饪腔内。
若第三导风面31的高度尺寸大于第一导风面12的高度尺寸,则大部分热空气会进入导风腔21内,且进入导风腔21内的热空气主要在第三导风面31的引导下吹向烹饪腔,无法保证热空气的均匀性。若第一导风面12的高度尺寸不等于第二导风面22的高度尺寸,同样无法保证热空气的均匀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导风腔2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采用圆形或椭圆形,第二导风面22更为平滑,第二导风面22对热空气的引导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导风腔2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
具体地,在导风腔21的腔底至腔口的方向上,导风腔21的横截面的尺寸逐渐增大。导风腔21形成碗形结构,便于热空气进入导风腔21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部10位于第二导风部20的右侧。第二导风部20是实施例中圆弧部分所在的位置,即圆弧部分右侧为第一导风部10。
如图1所示,第一导风面12为弧形导风面,第一导风面12的两端向远离进风口11的方向延伸。热空气在接触到第一导风面12后,热空气会沿着第一导风面12向后及向下流通,向后流通的热空气会沿着第一导风面12进入导风腔21内,向下流通的热空气会在第一导风面12的引导下进入烹饪腔内。
具体地,第一导风部10包括导风底板13以及设置在导风底板13一端的导风筋14,导风筋14的朝向进风口11的侧壁形成第一导风面12,第一导风面12倾斜设置。利用导风筋14的侧壁形成第一导风面12,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由于第一导风面12倾斜设置,热空气在接触到第一导风面12时所受到的阻力较小,便于热空气向后及向下流通。
如图3所示,第一导风面12与导风底板13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90°<A≤125°。将夹角A设置在上述范围内,第一导风面12的导风效果较好。若夹角A小于90°,则热空气在接触到第一导风面12时所受到的阻力较大,第一导风面12会阻挡热空气向后及向下流通。若夹角A大于125°,则热空气在接触到第一导风面12时,大部分热空气会进入导风腔21内,吹入烹饪腔内的热空气较少。
如图1所示,第一导风部10包括导风底板13和两个导风侧板15,两个导风侧板15分别设置在导风底板13的两侧,导风底板13和两个导风侧板15共同围成进风通道,进风口11和第一导风面12分别位于进风通道的两端。热空气通过进风口11进入进风通道内,在进风通道的聚集下能够避免热空气散失,当热空气流通到进风通道的末端时,热空气会在第一导风面12的引导下吹入烹饪腔或导风腔21。
具体地,导风侧板15的位于进风口11的一端为圆弧结构,两个导风侧板15形成扩口结构,便于热空气进入进风通道内。
如图1所示,导风侧板15的表面与第一导风面12的连接处具有导风圆角16。在导风圆角16的过渡下,导风侧板15的表面与第一导风面12之间过渡更为圆滑,不会对热空气产生过大的流通阻力,便于热空气流通。
具体地,导风圆角16同样倾斜设置,导风效果较好。导风圆角16能够起到分流的作用,在热空气流经导风圆角16时,一部分热空气会沿着导风圆角16向烹饪腔内流通。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底板13为平板结构,在热空气通过进风口11进入进风通道之后,热空气沿着导风底板13流通,热空气的风速损失较小。
如图4所示,第一导风面12与进风口11之间的距离为L1,第二导风部20与进风口11之间的距离为L2,第三导风部30与进风口11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L1与L2的比值在0.36至0.56之间,L2=L3。将L1、L2以及L3的尺寸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保证导风件具有良好的导风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L1与L2的比值为0.46。L1为53mm,L2为115.5mm。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风面12与进风口11之间的距离指的是,第一导风面12的中心位置与进风口11之间的距离。第二导风部20与进风口11之间的距离指的是,第二导风部20的中心位置与进风口11之间的距离。第三导风部30与进风口11之间的距离指的是,第三导风部30的中心位置与进风口11之间的距离。
其中,进风口11的宽度尺寸为W,其中,L1与W的比值在0.4至0.6之间。将L1与W的比值设置在上述范围内,使得导风件具有足够的进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L1与W的比值为0.5。进风口11的宽度尺寸为105mm。
导风腔2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导风腔21的腔口处的直径为D1,导风腔21的腔底处的直径为D2,其中,D1=W,D2与D1的比值在0.45至0.69之间。进风口11的宽度与导风腔21的腔口处的直径相等,从进风口进入导风腔21内的热空气的流通路径更为顺畅。将D2与D1的比值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进入导风腔21内的热空气易流通至烹饪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D2与D1的比值为0.57。导风腔21的腔口处的直径为105mm,导风腔21的腔底处的直径为60mm。
第三导风部30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第三导风部30的横截面的最大直径为d,其中,d与D2的比值在0.48至0.72之间。将d与D2的比值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同时保证第二导风面22和第三导风面31的导风效果。若d与D2的比值小于0.48,则第三导风部30的尺寸过小,第三导风部30无法起到应有的导风效果。若d与D2的比值大于0.72,则第三导风部30的尺寸过大,大部分热风均被第三导风部30阻挡,第二导风部20无法起到应有的导风效果。
如图8所示,导风件的厚度尺寸为E,其中,16mm≤E≤24mm。导风件的第一导风面12、第二导风面22以及第三导风面31均具有足够大的导风面积,导风效果较好。若导风件的厚度尺寸小于16mm,则第一导风面12、第二导风面22以及第三导风面31的导风面积较小,导风效果无法保证。若导风件的厚度尺寸大于24mm,则导风件的厚度尺寸过大,影响烹饪腔的容积,且导风件存在与其它部件相互干涉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件的厚度尺寸为20mm。
其中,第二导风部20的远离进风口的一端为第二导风部20的末端,第二导风部20的末端的侧壁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X1在25°至30°之间。第二导风部20的靠近进风口的一端为第二导风部20的首端,第二导风部20的首端的侧壁与第一导风面12之间的夹角X2在45°至50°之间。具体地,第二导风部20的末端的侧壁与竖直方向的夹角X1为28.9°,第二导风部20的首端的侧壁与第一导风面12之间的夹角X2为48.8°。
其中,在导风件的远离导风腔的一侧设置有安装结构,导风件通过安装结构装配在盖体组件或器具本体上。具体地,安装结构为螺丝柱。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导风件,下面结合热空气在导风件内的流通情况进行解释:
(1)热空气通过第一导风部10的进风口11进入第一导风部10之后,一部分热空气在第一导风面12的引导下向下吹入烹饪腔内,一部分热空气则会继续向后流通进入第二导风部20的导风腔21内,进入导风腔21内的热空气会沿着导风腔21的环形侧壁流通并在环形侧壁形成的第二导风面22的引导下吹入烹饪腔;
(2)从第一导风部10进入导风腔21内的热空气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热空气在第二导风部20的第二导风面22的引导下向下吹入烹饪腔内,另一部分热空气在第三导风部30的第三导风面31的引导下向下吹入烹饪腔内;
(3)由于第三导风面31的高度尺寸小于第一导风面12的高度尺寸,第一导风面12的高度尺寸等于第二导风面22的高度尺寸,大部分热空气在第一导风面12的引导下吹向烹饪腔,剩余的热空气进入导风腔21内,剩余的热空气在第二导风面22和第三导风面31的共同引导下继续导入烹饪腔内。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该盖体组件包括上述提供的导风件。因此,该盖体组件同样能够利用第一导风部10和第二导风部20分别对热空气进行引导,使得热空气沿预定路径流通。并且,由于导风腔21的环形侧壁形成第二导风面22,环形侧壁对热空气的导风更为均匀,使得烹饪腔内的热空气均匀分布,能够提升烘烤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盖体组件包括盖体本体60和导风件,导风件设置在盖体本体60的下表面。具体地,盖体本体60为玻璃盖。
其中,导风件的宽度与盖体本体60的直径的比值在0.37至0.57之间,如此既能够保证导风件具有良好的导风效果,又能够避免导风件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若导风件的宽度与盖体本体60的直径的比值小于0.37,则导风件的尺寸过小,导风件的导风面积过小,导风件无法起到良好的导风效果。若导风件的宽度与盖体本体60的直径的比值大于0.57,则导风件的尺寸过大,一方面导风件易出现于其它部件发生装配干涉的情况,另一方面导风件存在遮挡用户视线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导风件的宽度与盖体本体60的直径的比值为0.47。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件的宽度指的是导风件在图4中沿上下方向的尺寸。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盖体本体60的上表面设置有上凸部,导风件位于上凸部的下方,利用上凸部对导风件进行遮挡,能够提升装置的一体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上凸部为控制盒,控制盒内设置有控制烹饪器具工作状态的控制件。
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上述提供的导风件。因此,该烹饪器具同样能够利用第一导风部10和第二导风部20分别对热空气进行引导,使得热空气沿预定路径流通。并且,由于导风腔21的环形侧壁形成第二导风面22,环形侧壁对热空气的导风更为均匀,使得烹饪腔内的热空气均匀分布,能够提升烘烤效果。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40、导风件以及发热件50,器具本体40具有烹饪腔41,导风件位于烹饪腔41的上方,器具本体40具有对应导风件的进风口11设置的出风口42,导风件的第三导风部30位于烹饪腔41的靠近出风口42的一侧,导风件为上述提供的导风件。发热件发出热量对空气进行加热,热空气依次通过出风口42和进风口11进入导风件,热空气在导风件的三个导风部的引导下吹入烹饪腔41内。
由于经三个导风部引导的热空气会向右及向下吹,使导风件的第三导风部30位于烹饪腔41的靠近出风口42的一侧,热空气在进入烹饪腔41之后的分布较为均匀。若导风件的第三导风部30位于烹饪腔41的远离出风口42的一侧,则热空气会大量聚集在烹饪腔41的右侧,热空气分布不均,烹饪效果较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导风件的第三导风部30位于烹饪腔41的靠近出风口42的一侧,指的是,导风件的第三导风部30位于烹饪腔41的轴线的靠近出风口42的一侧。具体地,出风口42位于烹饪腔41的左侧,烹饪腔41的轴线位于烹饪腔41的中部,导风件的第三导风部30位于烹饪腔41的轴线的左侧。
如图8所示,第一导风部10的出风处与出风口42之间的距离为Q1,导风腔21的远离出风口42的一端与出风口42之间的距离为Q2,第三导风部30的端部与出风口42之间的距离为Q3。
其中,Q1与烹饪腔的直径T的比值在0.16至0.26之间。在本实施例中,Q1与烹饪腔的直径T的比值为0.21。具体地,Q1为50.5mm,烹饪腔的直径T为235mm。Q2与烹饪腔的直径T的比值在0.52至0.79之间。在本实施例中,Q2与烹饪腔的直径T的比值为0.66。具体地,Q2为156mm。Q3与烹饪腔的直径T的比值在0.36至0.5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Q3与烹饪腔的直径T的比值为0.45。具体地,Q3为106mm。
具体地,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40和盖体组件,盖体组件可开合地设置在器具本体40上,导风件设置在盖体组件的下表面,发热件50设置在器具本体40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烹饪器具包括空气炸锅或电饭煲或电压力锅或具有烘烤、做饭、做菜功能的多功能加热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包括:
第一导风部(10),所述第一导风部(10)的第一端为进风口(11),所述第一导风部(10)的第二端具有第一导风面(12);
第二导风部(20),所述第二导风部(20)具有凹入设置的导风腔(21),所述导风腔(21)具有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形成第二导风面(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还包括第三导风部(30),所述第三导风部(30)设置在所述导风腔(21)的腔底壁上,所述第三导风部(30)的外壁形成第三导风面(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导风部(30)为设置在所述导风腔(21)的腔底壁上的凸包;和/或,
所述第三导风部(30)位于所述导风腔(21)的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风部(30)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腔(21)的腔底至腔口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导风部(30)的横截面的尺寸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导风面(31)的高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导风面(12)的高度尺寸;和/或,
所述第一导风面(12)的高度尺寸等于所述第二导风面(22)的高度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腔(2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腔(21)的腔底至腔口的方向上,所述导风腔(21)的横截面的尺寸逐渐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面(12)为弧形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12)的两端向远离所述进风口(11)的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部(10)包括导风底板(13)以及设置在所述导风底板(13)一端的导风筋(14),所述导风筋(14)的朝向所述进风口(11)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一导风面(12),所述第一导风面(12)倾斜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面(12)与所述导风底板(13)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90°<A≤125°。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部(10)包括导风底板(13)和两个导风侧板(15),两个所述导风侧板(15)分别设置在所述导风底板(13)的两侧,所述导风底板(13)和两个所述导风侧板(15)共同围成进风通道,所述进风口(11)和所述第一导风面(12)分别位于所述进风通道的两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侧板(15)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导风面(12)的连接处具有导风圆角(16);和/或,
所述导风底板(13)为平板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风面(12)与所述进风口(11)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二导风部(20)与所述进风口(11)之间的距离为L2,所述第三导风部(30)与所述进风口(11)之间的距离为L3,其中,L1与L2的比值在0.36至0.56之间,L2=L3;
所述进风口(11)的宽度尺寸为W,其中,L1与W的比值在0.4至0.6之间;
所述导风腔(21)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所述导风腔(21)的腔口处的直径为D1,所述导风腔(21)的腔底处的直径为D2,其中,D1=W,D2与D1的比值在0.45至0.69之间;
所述第三导风部(30)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三导风部(30)的横截面的最大直径为d,其中,d与D2的比值在0.48至0.72之间;
所述导风件的厚度尺寸为E,其中,16mm≤E≤24mm。
15.一种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组件还包括盖体本体(60),所述导风件设置在所述盖体本体(60)的下表面,所述导风件的宽度与所述盖体本体(60)的直径的比值在0.37至0.57之间。
17.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件。
18.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包括器具本体(40)、导风件以及发热件(50),所述器具本体(40)具有烹饪腔(41),所述导风件位于所述烹饪腔(41)的上方,所述器具本体(40)具有对应所述导风件的进风口(11)设置的出风口(42),所述导风件的第三导风部(30)位于所述烹饪腔(41)的靠近所述出风口(42)的一侧,所述导风件为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导风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89048.5U CN215777490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导风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489048.5U CN215777490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导风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77490U true CN215777490U (zh) | 2022-02-11 |
Family
ID=80180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489048.5U Active CN215777490U (zh) | 2021-06-30 | 2021-06-30 | 导风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77490U (zh) |
-
2021
- 2021-06-30 CN CN202121489048.5U patent/CN2157774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777490U (zh) | 导风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
CN115530633A (zh) | 导风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
CN215777492U (zh) | 导风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
CN209437013U (zh) |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电烤箱 | |
EP4397218A1 (en) | Cooking utensil | |
CN213909741U (zh) | 烹饪器具 | |
CN112438618B (zh) | 气炸锅的进风装置 | |
CN215777496U (zh) | 导风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
CN215686960U (zh) |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568699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6060255U (zh) | 烹饪器具 | |
KR20110102093A (ko) | 보조 불판이 구비된 전기 프라이팬 | |
CN218096121U (zh) | 一种具有侧热风机的烹饪装置及集成灶 | |
CN215777481U (zh) | 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4548980U (zh) | 一种高效电烤箱 | |
CN213551326U (zh) | 锅盖和烹饪器具 | |
CN220695057U (zh) | 烤架及空气炸锅 | |
CN214414684U (zh) | 一种安全防护的电烤箱 | |
CN221012958U (zh) | 一种多维立体加热空气炸锅 | |
CN213882840U (zh)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6822999U (zh) | 上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8721731U (zh) | 一种集成灶用散热结构及集成灶 | |
CN215777482U (zh) | 导风组件、盖体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
CN218528523U (zh) | 烹饪容器和烹饪器具 | |
CN219962611U (zh) | 烹饪容器及烹饪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