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8119U - 一种屏蔽罩及无线通信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屏蔽罩及无线通信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8119U
CN216058119U CN202122338794.0U CN202122338794U CN216058119U CN 216058119 U CN216058119 U CN 216058119U CN 202122338794 U CN202122338794 U CN 202122338794U CN 216058119 U CN216058119 U CN 216058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convex hul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modu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3879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明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ling Wirele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l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l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l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3879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58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8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8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屏蔽罩及无线通信模组,屏蔽罩应用于无线通信模组,屏蔽罩包括:屏蔽框,其用于与无线通信模组的模组本体连接;屏蔽盖,其包括围设于屏蔽框外周部的侧边,侧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切口,以形成断续侧边,断续侧边包括第一侧边段,其与屏蔽框中的一者设有第一凸包,另一者设有与第一凸包配合的第一过孔。通过设置切口,使得侧边的整体长度减小,且将各个侧边段分离开。同时,第一侧边段与屏蔽框通过第一凸包和第一过孔之间的配合实现连接,进而实现屏蔽盖与屏蔽框的连接。这可以减小第一凸包与屏蔽框接触时产生的接触力,进而可降低对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造成影响,确保无线通信模组电路板的平面度符合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屏蔽罩及无线通信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用屏蔽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屏蔽罩,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屏蔽罩的无线通信模组。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模组作为集成通信功能的产品,在智能设备中具有广泛应用。例如,在智能汽车或电动汽车上,蜂窝无线通信模组属于一个必备的部件,用于使汽车接入蜂窝无线网络,以便为车主提供丰富的功能。
无线通信模组一般采用SMT回流焊焊接到终端设备(如智能汽车)的中控电路板上,如图8所示,为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焊接铜盘的分布示意图,焊接铜盘101通常会分布在无线通信模组100本身的电路板表面上,这就要求无线通信模组100的电路板表面的平面度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例如要求无线通信模组100的电路板表面的平面度小于0.1mm。
为了防止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目前通常设计屏蔽罩对无线通信模组100进行电磁屏蔽。如图9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屏蔽罩的爆炸图,现有技术中的屏蔽罩包括屏蔽框300和屏蔽盖200,屏蔽框300与无线通信模组100连接。如图10所示,为屏蔽框300和屏蔽盖200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屏蔽框300和屏蔽盖200连接处的剖视图,屏蔽框300的侧部设有过孔,屏蔽盖200的侧部设有凸包201,屏蔽框300与屏蔽盖200通过凸包201与过孔的配合实现连接。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屏蔽盖200的侧部是连续的,屏蔽盖200的凸包201和屏蔽框300的过孔装配时,由于制造误差的存在,使得屏蔽盖200与屏蔽框300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接触干涉,这就使得屏蔽盖200从四周对屏蔽框300施加抓紧力,该抓紧力会通过屏蔽框300传递到无线通信模组100的电路板上,进而对无线通信模组100的电路板的平面度产生影响,造成无线通信模组100的电路板的平面度超出规定。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屏蔽罩,以降低其对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造成影响,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屏蔽罩,其可减小屏蔽盖对屏蔽框施加的抓紧力,因此可降低该抓紧力对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屏蔽罩的无线通信模组,该屏蔽罩对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影响小,可确保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符合规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屏蔽罩,应用于无线通信模组,所述屏蔽罩包括:
屏蔽框,其用于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的模组本体连接;
屏蔽盖,其包括围设于所述屏蔽框外周部的侧边,所述侧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切口,以形成断续侧边,所述断续侧边包括第一侧边段,其与所述屏蔽框中的一者设有第一凸包,另一者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包配合的第一过孔。
优选地,所述断续侧边包括第二侧边段,其与所述屏蔽框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边段与所述第二侧边段交替设置。
优选地,所述断续侧边包括第三侧边段,其与所述屏蔽框中的一者设有第二凸包,所述第二凸包用于与所述第三侧边段和所述屏蔽框中的另一者弹性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三侧边段关于所述第一侧边段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断续侧边包括第四侧边段,其与所述屏蔽框中的一者设有卡勾,另一者设有用于供所述卡勾卡入的第二过孔。
优选地,所述第四侧边段位于所述屏蔽盖的拐角处。
优选地,所述屏蔽盖内设有第一卡合边和第二卡合边,所述屏蔽框内设有第三卡合边和第四卡合边;所述第一卡合边和所述第三卡合边中的一者设有第三凸包,另一者设有第三过孔;所述第二卡合边和所述第四卡合边中的一者设有第四凸包,另一者设有第四过孔;所述第三凸包和所述第三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与所述第四凸包和所述第四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屏蔽盖内设有第五卡合边和第六卡合边,所述屏蔽框内设有第七卡合边和第八卡合边;所述第五卡合边和所述第七卡合边中的一者设有第五凸包,另一者设有第五过孔;所述第六卡合边和所述第八卡合边中的一者设有第六凸包,另一者设有第六过孔;所述第五凸包和所述第五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与所述第六凸包和所述第六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三凸包和所述第三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五凸包和所述第五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垂直。
一种无线通信模组,包括屏蔽罩,所述屏蔽罩为上述任意一种屏蔽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屏蔽罩,通过在屏蔽盖的侧边上开设若干个切口,使得屏蔽盖的侧边形成断续侧边,断续侧边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侧边段,相邻两个侧边段之间的间距为该相邻两个侧边段之间的切口大小,可见,通过设置切口,使得侧边的整体长度减小,且将各个侧边段分离开。同时,第一侧边段与屏蔽框通过第一凸包和第一过孔之间的配合实现连接,进而实现屏蔽盖与屏蔽框的连接。
由于侧边的整体长度减小,且第一侧边段之间以及第一侧边段与其它侧边段之间相互分离,因此,这可以大大减小第一凸包与屏蔽框接触时产生的接触力,使得第一凸包对屏蔽框仅产生微小的接触力,从而在屏蔽罩应用于无线通信模组时,屏蔽框与无线通信模组的模组本体连接后,第一凸包与屏蔽框接触的极微小的接触力传递到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上时,不会对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造成影响,确保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符合要求,避免因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不合格导致价值更高的无线通信模组报废;另外,避免了通过常规增加电路板厚度来确保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符合要求的方案,节约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通信模组,包括上述屏蔽罩,由于该屏蔽罩的屏蔽盖对屏蔽框产生的抓紧力比较小,因此,传递到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上的力比较小,从而可避免因屏蔽盖对屏蔽框产生的抓紧力过大对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造成影响,确保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符合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屏蔽罩应用于无线通信模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凸包与第一过孔配合的剖视图;
图3为第二侧边段与屏蔽框的相对位置的剖视图;
图4为第三凸包与屏蔽框配合的剖视图;
图5为卡勾与第二过孔配合的剖视图;
图6为图1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两个第二配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8为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焊接铜盘的分布示意图;
图9为现有技术中的屏蔽罩的爆炸图;
图10为图9中的屏蔽框和屏蔽盖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屏蔽框和屏蔽盖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为屏蔽框、11为第七卡合边、12为第八卡合边、2为屏蔽盖、21为切口、22为断续侧边、221为第一侧边段、2211为第一凸包、222为第二侧边段、223为第三侧边段、2231为第二凸包、224为第四侧边段、2241为卡勾、23为第一卡合边、24为第二卡合边、25为第五卡合边、251为第五凸包、26为第六卡合边、261为第六凸包、3为模组本体;
图8至图11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0为无线通信模组、101为焊接铜盘、200为屏蔽盖、201为凸包、300为屏蔽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屏蔽罩,其可减小屏蔽盖对屏蔽框施加的抓紧力,因此可降低该抓紧力对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造成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屏蔽罩的无线通信模组,该屏蔽罩对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影响小,可确保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符合规定。
请参考图1-图7,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屏蔽罩应用于无线通信模组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凸包与第一过孔配合的剖视图;
图3为第二侧边段与屏蔽框的相对位置的剖视图;图4为第三凸包与屏蔽框配合的剖视图;图5为卡勾与第二过孔配合的剖视图;图6为图1的俯视图;图7为图6中两个第二配合结构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屏蔽罩,应用于无线通信模组,屏蔽罩包括屏蔽框1和屏蔽盖2,屏蔽框1用于与无线通信模组的模组本体3连接,屏蔽盖2包括围设于屏蔽框1外周部的侧边,侧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切口21,以形成断续侧边22,断续侧边22包括第一侧边段221,第一侧边段221与屏蔽框1中的一者设有第一凸包2211,第一侧边段221与屏蔽框1中的另一者设有与第一凸包2211配合的第一过孔。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在侧边上开设若干个切口21,使得侧边形成断续侧边22,断续侧边2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侧边段,相邻两个侧边段之间的间距为该相邻两个侧边段之间的切口21大小,可见,通过设置切口21,使得侧边的整体长度减小,且将各个侧边段分离开。同时,第一侧边段221与屏蔽框1通过第一凸包2211和第一过孔之间的配合实现连接,进而实现屏蔽盖2与屏蔽框1的连接。
由于侧边的整体长度减小,且第一侧边段221之间以及第一侧边段221与其它侧边段之间相互分离,因此,这可以大大减小第一凸包2211与屏蔽框1接触时产生的接触力,使得第一凸包2211对屏蔽框1仅产生微小的接触力,从而在屏蔽罩应用于无线通信模组时,屏蔽框1与无线通信模组的模组本体3连接后,第一凸包2211与屏蔽框1接触的极微小的接触力传递到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上时,不会对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造成影响,确保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符合要求,避免因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不合格导致价值更高的无线通信模组报废;另外,避免了通过常规增加电路板厚度来确保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符合要求的方案,节约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第一凸包2211与第一过孔配合的可靠性,确保两者配合无松动,优选地,第一凸包2211与第一过孔过盈干涉配合,以确保在制造公差偏松的情况下使得第一凸包2211与第一过孔仍然保持接触,从而可防止松动。
另外,第一凸包2211可以设于第一侧边段221,也可以设于屏蔽框1;对应地,第一过孔可以设于屏蔽框1,也可以设于第一侧边段221。考虑到屏蔽框1的厚度有限,且为了避免第一凸包2211对屏蔽框1的平面度造成影响等,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凸包2211设于第一侧边段221,第一过孔设于屏蔽框1。
进一步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屏蔽框1和屏蔽盖2组装的两件式屏蔽罩,方便在无线通信模组生产中对电子元件的摆放位置进行光学检查,也即,可以在屏蔽盖2组装前完成对电子元件的光学检查,以防电子元件在回流焊过程中偏位,避免不良品最终交付给客户。
为了进一步减小屏蔽盖2与屏蔽框1之间的接触力对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造成影响,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断续侧边22包括第二侧边段222,第二侧边段222与屏蔽框1之间具有间隙。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使第二侧边段222与屏蔽框1之间具有间隙,避免第二侧边段222与屏蔽框1接触,从而使得第二侧边段222不会对屏蔽框1产生接触力,因此,可进一步减小屏蔽盖2整体对屏蔽框1的抓紧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侧边段222与屏蔽框1之间的间隙值,需要满足确保第二侧边段222与屏蔽框1在制造公差范围内仍然有间隙。
考虑到受力的均衡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一侧边段221与第二侧边段222交替设置。这有利于避免第一凸包2211与第一过孔配合时的接触力集中于侧边的某一长度范围内,确保屏蔽盖2对屏蔽框1施加的抓紧力整体更均衡。
另外,为了便于屏蔽盖2与屏蔽框1的组装,同时提高屏蔽盖2与屏蔽框1连接的可靠性,避免两者松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断续侧边22包括第三侧边段223,第三侧边段223与屏蔽框1中的一者设有第二凸包2231,第二凸包2231用于与第三侧边段223和屏蔽框1中的另一者弹性接触。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仅在第三侧边段223和屏蔽框1中的一者上设置第二凸包2231,使第二凸包2231与第三侧边段223和屏蔽框1中的另一者的侧面弹性接触,无需使第二凸包2231与对应的过孔相对准,因此,可避免因制造或装配误差等所造成的不便装配等问题,同时,通过第二凸包2231与第三侧边段223和屏蔽框1中的另一者的侧面弹性接触,可提升第三侧边段223与屏蔽框1之间的接触力,确保第三侧边段223与屏蔽框1连接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凸包2231与第三侧边段223和屏蔽框1中的另一者过盈干涉配合,以确保在制造公差偏松的情况下使得第三侧边段223与屏蔽框1仍然能够保持接触,以防止松动。
优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三侧边段223关于第一侧边段221对称设置。如图1所示,第一侧边段221位于侧边的中间位置,第三侧边段223靠近侧边的两侧设置,且位于第一侧边段221的两侧,这可以确保屏蔽盖2与屏蔽框1组装的可靠性,同时,使得屏蔽盖2与屏蔽框1之间的接触力更均衡。
另外,考虑到第一凸包2211与第一过孔之间为圆弧面相切接触,容易脱落,使得第一凸包2211与第一过孔滑脱,为了确保屏蔽盖2与屏蔽框1连接的更牢靠,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断续侧边22包括第四侧边段224,第四侧边段224与屏蔽框1中的一者设有卡勾2241,另一者设有用于供卡勾2241卡入的第二过孔。也就是说,本实施例通过卡勾2241与第二过孔的配合,来提升屏蔽盖2与屏蔽框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在振动等情况下,使得屏蔽盖2与屏蔽框1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第四侧边段224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做限定,优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第四侧边段224位于屏蔽盖2的拐角处。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对于屏蔽盖2的其中一个侧边来说,第一侧边段221的数量为一个,位于侧边的中间部;第三侧边段22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第一侧边段221的两侧;第四侧边段22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侧边的两端,其中,第一侧边段221与第三侧边段223之间,第三侧边段223与第四侧边段224之间,均设有第二侧边段222。
另外,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对第一侧边段221、第二侧边段222、第三侧边段223以及第四侧边段224各自的长度均不做限定,优选地,第一侧边段221和第三侧边段223的长度均小于第二侧边段222的长度。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屏蔽盖2与屏蔽框1连接的可靠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屏蔽盖2内设有第一卡合边23和第二卡合边24,屏蔽框1内设有第三卡合边和第四卡合边;第一卡合边23和第三卡合边中的一者设有第三凸包,另一者设有第三过孔;第二卡合边24和第四卡合边中的一者设有第四凸包,另一者设有第四过孔;第三凸包和第三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与第四凸包和第四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相反。
也就是说,第一卡合边23和第三卡合边通过第三凸包和第三过孔的配合实现连接,第二卡合边24和第四卡合边通过第四凸包和第四过孔的配合实现连接,这有利于提升屏蔽盖2与屏蔽框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另外,由于第三凸包和第三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与第四凸包和第四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相反,这可以使屏蔽盖2与屏蔽框1连接的更牢靠。进一步地,相比于屏蔽盖2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与屏蔽框1通过凸包和过孔配合的连接方式,该实施例还有利于减小屏蔽框1受到的折弯力矩,从而可进一步减小对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的影响。
优选地,第一卡合边23和第二卡合边24共线设置,或者,两者之间错开很小的距离,以进一步减小屏蔽框1受到的折弯力矩。
进一步地,为了使屏蔽盖2与屏蔽框1之间的接触力更均衡,并进一步提升两者连接的可靠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屏蔽盖2内设有第五卡合边25和第六卡合边26,屏蔽框1内设有第七卡合边11和第八卡合边12;第五卡合边25和第七卡合边11中的一者设有第五凸包251,另一者设有第五过孔;第六卡合边26和第八卡合边12中的一者设有第六凸包261,另一者设有第六过孔;第五凸包251和第五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与第六凸包261和第六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相反;且第三凸包和第三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与第五凸包251和第五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垂直。
也就是说,第五卡合边25和第七卡合边11通过第五凸包251和第五过孔的配合实现连接,第六卡合边26和第八卡合边12通过第六凸包261和第六过孔的配合实现连接,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屏蔽盖2与屏蔽框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另外,由于第五凸包251和第五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与第六凸包261和第六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相反,这可以使屏蔽盖2与屏蔽框1连接的更牢靠。进一步地,相比于屏蔽盖2另外两个相对的侧边分别与屏蔽框1通过凸包和过孔配合的连接方式,该实施例还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屏蔽框1受到的折弯力矩,从而可进一步减小对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的影响。
优选地,第五卡合边25和第六卡合边26共线设置,或者,两者之间错开很小的距离,以进一步减小屏蔽框1受到的折弯力矩。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三凸包和第三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与第五凸包251和第五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垂直,也即,因此可以使屏蔽框1受力更均衡。
除了上述屏蔽罩,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屏蔽罩的无线通信模组,该无线通信模组的其它各部分的结构及其功能等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重点在于,采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公开的屏蔽罩,由于该屏蔽罩的屏蔽盖2对屏蔽框1产生的抓紧力比较小,因此,传递到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上的力比较小,从而可避免因屏蔽盖2对屏蔽框1产生的抓紧力过大对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造成影响,确保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符合要求,避免因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不合格导致价值更高的无线通信模组报废;另外,避免了通过常规增加电路板厚度来确保无线通信模组的电路板的平面度符合要求的方案,节约了成本。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屏蔽罩及无线通信模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屏蔽罩,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无线通信模组,所述屏蔽罩包括:
屏蔽框(1),其用于与所述无线通信模组的模组本体(3)连接;
屏蔽盖(2),其包括围设于所述屏蔽框(1)外周部的侧边,所述侧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切口(21),以形成断续侧边(22),所述断续侧边(22)包括第一侧边段(221),其与所述屏蔽框(1)中的一者设有第一凸包(2211),另一者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包(2211)配合的第一过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断续侧边(22)包括第二侧边段(222),其与所述屏蔽框(1)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边段(221)与所述第二侧边段(222)交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断续侧边(22)包括第三侧边段(223),其与所述屏蔽框(1)中的一者设有第二凸包(2231),所述第二凸包(2231)用于与所述第三侧边段(223)和所述屏蔽框(1)中的另一者弹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边段(223)关于所述第一侧边段(221)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断续侧边(22)包括第四侧边段(224),其与所述屏蔽框(1)中的一者设有卡勾(2241),另一者设有用于供所述卡勾(2241)卡入的第二过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侧边段(224)位于所述屏蔽盖(2)的拐角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盖(2)内设有第一卡合边(23)和第二卡合边(24),所述屏蔽框(1)内设有第三卡合边和第四卡合边;所述第一卡合边(23)和所述第三卡合边中的一者设有第三凸包,另一者设有第三过孔;所述第二卡合边(24)和所述第四卡合边中的一者设有第四凸包,另一者设有第四过孔;所述第三凸包和所述第三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与所述第四凸包和所述第四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盖(2)内设有第五卡合边(25)和第六卡合边(26),所述屏蔽框(1)内设有第七卡合边(11)和第八卡合边(12);所述第五卡合边(25)和所述第七卡合边(11)中的一者设有第五凸包(251),另一者设有第五过孔;所述第六卡合边(26)和所述第八卡合边(12)中的一者设有第六凸包(261),另一者设有第六过孔;所述第五凸包(251)和所述第五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与所述第六凸包(261)和所述第六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三凸包和所述第三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五凸包(251)和所述第五过孔的接触力的方向垂直。
10.一种无线通信模组,包括屏蔽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罩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屏蔽罩。
CN202122338794.0U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屏蔽罩及无线通信模组 Active CN216058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8794.0U CN216058119U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屏蔽罩及无线通信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8794.0U CN216058119U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屏蔽罩及无线通信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8119U true CN216058119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47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38794.0U Active CN216058119U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屏蔽罩及无线通信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58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4416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012927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60040562A1 (en) Connector with built-in substrate and its assembling method
US2008013905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0523465U (ja) フローテイングタイプコネクタ
US3212047A (en) Miniaturized module interconnection
CN214849393U (zh) 连接器组装体
TW202143575A (zh) 連接器組裝體
US7275962B1 (en) Connector
US20140287604A1 (en) Terminal, terminal module and method of manufacuring the terminal module
CN216058119U (zh) 一种屏蔽罩及无线通信模组
US5124880A (en) Connector provided with capacitors
KR20110029067A (ko) 이중 접속 구조를 갖는 쉴드캔 고정용 클립 터미날
EP3787127B1 (en) Shield connector
US9570825B2 (en) Substrate terminal
US687505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0997847B1 (ko) 이중 접속 구조를 갖는 쉴드캔 고정용 클립 터미날
JP5693387B2 (ja) コネクタ
JP2559104Y2 (ja) 表面実装用コネクタ
CN219040754U (zh) 电连接器、电子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5681138U (zh) 板对板桥接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16413329U (zh) 多极连接器
CN217562966U (zh) 连接器、连接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TWI712223B (zh) 基板連接器裝置
JP3357908B2 (ja) 格子構造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12

Address after: Edward of Luxembourg 15 Stephen Street, l2540

Patentee after: Ruiling wireles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south, 2nd floor, Jiuzhou electric appliance building, South 12th Road, Science Park,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uil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