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56671U - 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56671U
CN216056671U CN202122734356.6U CN202122734356U CN216056671U CN 216056671 U CN216056671 U CN 216056671U CN 202122734356 U CN202122734356 U CN 202122734356U CN 216056671 U CN216056671 U CN 216056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fixedly connected
gear shaft
screw nut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343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国灿
白辉明
赖安业
曹先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CHENGGONG MACHINE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CHENGGONG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CHENGGONG MACHINE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CHENGGONG MACHINE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343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56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56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56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包括箱体,所述联轴器与第一轴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二轴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三轴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轴。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内径的第二齿轮轴转动,第二齿轮轴靠底部位置设置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连接,第四齿轮同时带动第三齿轮与第三齿轮内径的第三齿轮轴转动,第三齿轮轴啮合连接有螺母齿轮,第三齿轮带动螺母齿轮转动,将丝杆螺母固定在螺母齿轮内径,实现丝杆螺母在丝杆上进行上下滑动,相对于人工进行操作,该设备操作灵活,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值得大力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传动:是指机械之间的动力传递,也可以说将机械动力通过中间媒介传递给终端设备,这种传动方式包括链条传动、摩擦传动、液压传动、齿轮传动以及皮带式传动等,机械传动是利用机件直接实现传动,其中齿轮传动和链传动属于啮合传动;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属于摩擦传动,流体传动是以液体或气体为工作介质的传动,又可分为依靠液体静压力作用的液压传动、依靠液体动力作用的液力传动、依靠气体压力作用的气压传动,电力传动是利用电动机将电能变为机械能,以驱动机器工作部分的传动。
中国专利文献202022809047.6公开一种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蜗轮组件、蜗杆以及壳体组件,所述蜗轮组件与所述蜗杆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内并相互啮合进行传动,所述蜗轮组件包括第一蜗轮及第二蜗轮,所述第一蜗轮及所述第二蜗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且所述第二蜗轮能够相对所述第一蜗轮转动;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旋压组件,所述旋压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第二蜗轮之间,并为所述第二蜗轮相对所述第一蜗轮转动提供扭转力。该专利不具备电机辅助装置,且工作效率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包括箱体和丝杆,所述箱体顶部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进给电机,所述箱体右侧内壁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联轴器,所述右侧内壁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联轴器与第一轴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轴,所述箱体顶部外壁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进给电机,所述箱体内壁中间靠右侧位置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外径中间靠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轴外径中间靠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箱体内壁中间位置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轴,所述第二齿轮轴外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轴外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螺母齿轮啮合连接,螺母齿轮内径固定连接有丝杆螺母且丝杆螺母与箱体转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进给电机输出端贯穿箱体并与第一齿轮轴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三齿轮轴均与第三轴承内径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齿轮轴均与第二轴承内径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联轴器与第一轴承内径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丝杆螺母内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两端均贯穿箱体且与箱体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该设备时,然后将其通电,启动进给电机,联轴器与第一轴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轴,进给电机输出端带动第一齿轮轴进行转动,第一齿轮轴外径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轴转动的同时外径的第一齿轮也一同转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第一齿轮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轮与第二齿轮内径的第二齿轮轴转动,第二齿轮轴靠底部位置设置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啮合连接,第四齿轮同时带动第三齿轮与第三齿轮内径的第三齿轮轴转动,第三齿轮轴啮合连接有螺母齿轮,第三齿轮带动螺母齿轮转动,将丝杆螺母固定在螺母齿轮内径,实现丝杆螺母在丝杆上进行上下滑动,相对于人工进行操作,该设备操作灵活,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2为1中A处的放大图。
图例说明:
1、进给电机;2、箱体;3、联轴器;4、第一齿轮轴;5、第一轴承;6、第一齿轮;7、第二齿轮轴;8、第二齿轮;9、第二轴承;10、第三齿轮轴;11、第三齿轮;12、第三轴承;13、螺母齿轮;14、丝杆螺母;15、丝杆;16、第四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包括箱体2,箱体2顶部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进给电机1,箱体2右侧内壁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联轴器3,右侧内壁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5,联轴器3与第一轴承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轴4,箱体2顶部外壁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进给电机1,箱体2内壁中间靠右侧位置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9,第二轴承9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轴7,第一齿轮轴4外径中间靠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6,第二齿轮轴7外径中间靠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8,箱体2内壁中间位置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12,第三轴承1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轴10,第二齿轮轴7外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16,第三齿轮轴10外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1,第三齿轮11与螺母齿轮13啮合连接,螺母齿轮13内径固定连接有丝杆螺母14且丝杆螺母14与箱体2转动连接,在使用该设备时,然后将其通电,启动进给电机1,联轴器3与第一轴承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轴4,进给电机1输出端带动第一齿轮轴4进行转动,第一齿轮轴4外径设置有第一齿轮6,第一齿轮轴4转动的同时外径的第一齿轮6也一同转动。
进给电机1输出端贯穿箱体2并与第一齿轮轴4固定连接,第一齿轮6与第二齿轮8啮合连接,第三齿轮轴10均与第三轴承12内径固定连接,第二齿轮轴7均与第二轴承9内径固定连接,联轴器3与第一轴承5内径固定连接,第四齿轮16与第三齿轮11啮合连接,丝杆螺母14内螺纹连接有丝杆15,丝杆15两端均贯穿箱体2且与箱体2滑动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8啮合连接,第一齿轮6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轮8与第二齿轮8内径的第二齿轮轴7转动,第二齿轮轴7靠底部位置设置有4有第四齿轮16,第四齿轮16与第三齿轮11啮合连接,第四齿轮16同时带动第三齿轮11与第三齿轮10内径的第三齿轮轴10转动,第三齿轮轴10啮合连接有螺母齿轮13,第三齿轮11带动螺母齿轮13转动,将丝杆螺母14固定在螺母齿轮13内径,实现丝杆螺母14在丝杆15上进行上下滑动,相对于人工进行操作,该设备操作灵活,工作效果大大提升了。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设备时,然后将其通电,启动进给电机1,联轴器3与第一轴承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轴4,进给电机1输出端带动第一齿轮轴4进行转动,第一齿轮轴4外径设置有第一齿轮6,第一齿轮轴4转动的同时外径的第一齿轮6也一同转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8啮合连接,第一齿轮6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二齿轮8与第二齿轮8内径的第二齿轮轴7转动,第二齿轮轴7靠底部位置设置有4有第四齿轮16,第四齿轮16与第三齿轮11啮合连接,第四齿轮16同时带动第三齿轮11与第三齿轮10内径的第三齿轮轴10转动,第三齿轮轴10啮合连接有螺母齿轮13,第三齿轮11带动螺母齿轮13转动,将丝杆螺母14固定在螺母齿轮13内径,实现丝杆螺母14在丝杆15上进行上下滑动,相对于人工进行操作,该设备操作灵活,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包括箱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顶部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进给电机(1),所述箱体(2)右侧内壁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联轴器(3),所述右侧内壁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5),所述联轴器(3)与第一轴承(5)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轴(4),所述箱体(2)顶部外壁右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进给电机(1),所述箱体(2)内壁中间靠右侧位置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9),所述第二轴承(9)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轴(7),所述第一齿轮轴(4)外径中间靠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6),所述第二齿轮轴(7)外径中间靠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8),所述箱体(2)内壁中间位置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轴承(12),所述第三轴承(12)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轴(10),所述第二齿轮轴(7)外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16),所述第三齿轮轴(10)外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11),所述第三齿轮(11)与螺母齿轮(13)啮合连接,螺母齿轮(13)内径固定连接有丝杆螺母(14)且丝杆螺母(14)与箱体(2)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电机(1)输出端贯穿箱体(2)并与第一齿轮轴(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6)与第二齿轮(8)啮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轴(10)均与第三轴承(12)内径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轴(7)均与第二轴承(9)内径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3)与第一轴承(5)内径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齿轮(16)与第三齿轮(11)啮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螺母(14)内螺纹连接有丝杆(15),所述丝杆(15)两端均贯穿箱体(2)且与箱体(2)滑动连接。
CN202122734356.6U 2021-11-07 2021-11-07 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 Active CN216056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34356.6U CN216056671U (zh) 2021-11-07 2021-11-07 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34356.6U CN216056671U (zh) 2021-11-07 2021-11-07 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56671U true CN216056671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52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34356.6U Active CN216056671U (zh) 2021-11-07 2021-11-07 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566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52952A (zh) 双向同轴减速电机
CN216056671U (zh) 一种减速器直传丝杆螺母的进给传动机构
CN2254378Y (zh) 新型球磨机慢速传动装置
CN213117314U (zh) 一种辊道爬坡减速机
CN212744770U (zh) 一种剖层机传动装置
CN211018537U (zh) 前输出超速比减速大扭矩电机
CN218564348U (zh) 一种减速机齿轮箱的导向机构
CN202674265U (zh) 斜齿轮锥齿轮减速机
CN201902511U (zh) 斜齿轮螺旋伞齿轮减速机
CN201517588U (zh) 一种减速器
CN205618624U (zh) 一种二合一电动汽车变速箱
CN221054265U (zh) 高效齿轮传动机构
CN211259498U (zh) 一种偏航控制器
CN215831059U (zh) 细纱机电子升降专用减速机
CN213270950U (zh) 一种新型减速器
CN221120836U (zh) 一种新型精密减速机转向机构
CN220956748U (zh) 一种耐磨损的斜齿轮用减速机
CN217761899U (zh) 三角紧凑型斜齿联动减速器
CN217177290U (zh) 一种建筑提升用高效的升降机减速机
CN213929375U (zh) 驱动桥从动螺旋伞齿轮调整机构
CN220091245U (zh) 搅拌器用减速机
CN216279221U (zh) 一种鱼饲料生产输送用减速机
CN214118881U (zh) 一种电动车用五挡变速器总成
CN215509212U (zh) 高压油管端部成型装置
CN210888927U (zh) 一种薄煤层采煤机摇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