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98508U - 编织线打圈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编织线打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98508U
CN215998508U CN202121826706.5U CN202121826706U CN215998508U CN 215998508 U CN215998508 U CN 215998508U CN 202121826706 U CN202121826706 U CN 202121826706U CN 215998508 U CN215998508 U CN 215998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ping
routing
braided wire
assembly
press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267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焕明
王贵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r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r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r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ro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267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98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98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98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编织线打圈装置。该编织线打圈装置包括:绕线轴;位于所述绕线轴一侧的定线组件,所述定线组件包括第一压件、第二压件,所述编织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压件与所述第二压件之间,所述第一压件与所述第二压件夹持所述编织线;位于所述绕线轴另一侧的打圈组件,所述打圈组件包括牵拉件,所述牵拉件与所述编织线连接,所述牵拉件环绕所述绕线轴移动。该编织线打圈装置可以自动化地完成上述铜编织线的打圈工序。

Description

编织线打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编织线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编织线打圈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电气类行业生产中用铜编织线作导线连接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现在,申请人有一款应用于各种电气设备的连接线。参见图1,图1为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该连接线包括套耳部01、第一线部02、第二线部03。其中,套耳部01为一圆环结构,套耳部01的中空部分可供轴体插设,例如供螺栓插设。第一线部02的第一端焊接在套耳部01上。第二线部03的第一端焊接在套耳部01上,第二线部03的第二端与第一线部02的第二端焊接在一起,第二线部03与第一线部02平行设置,第二线部03与第一线部02之间存在一定间隙04。
该连接线由一条铜编织线通过焊接制成,目前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生产。具体地,首先人工将一条铜编织线进行打圈;然后人工将打圈后的铜编织线放置在现有焊接机的工作区中,现有焊接机对铜编织线上的交叉部分进行电焊,生产出一个具有套耳以及固定在套耳上的第一线部02、第二线部03的半成品工件,此时第一线部02的第二端与第二线部03的第二端彼此分离;接着,人工将第一线部02与第二线部03相互并拢,使得第一线部02的第二端与第二线部03的第二端平行地合并在一起以形成并拢端;最后,人工将第一线部02与第二线部03的并拢端放置在现有焊接机的工作区中,现有焊接机对第一线部02与第二线部03的并拢端进行电焊,并且人工修剪多余线头,从而生产出一个上述的连接线。
虽然人工操作可以制造出上述连接线,但是生产效率较低。因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编织线打圈装置,该编织线打圈装置可以自动化地完成上述铜编织线的打圈工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编织线打圈装置,该编织线打圈装置可以自动化地完成上述铜编织线的打圈工序。
一种编织线打圈装置,所述编织线打圈装置包括:绕线轴;位于所述绕线轴一侧的定线组件,所述定线组件包括第一压件、第二压件,所述编织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压件与所述第二压件之间,所述第一压件与所述第二压件夹持所述编织线;位于所述绕线轴另一侧的打圈组件,所述打圈组件包括牵拉件,所述牵拉件与所述编织线连接,所述牵拉件环绕所述绕线轴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打圈组件还包括:打圈第一电机,所述打圈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牵拉件在一平面上左右移动;打圈第二电机,所述打圈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牵拉件在所述平面上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打圈组件还包括:打圈第一导轨;打圈基座,所述打圈基座滑动连接在所述打圈第一导轨上,所述打圈第一电机驱动所述打圈基座在所述打圈第一导轨上移动;打圈第二导轨,所述打圈第二导轨与所述打圈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打圈基座上,所述牵拉件滑动连接在所述打圈第二导轨上,所述打圈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牵拉件在所述打圈第二导轨上移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牵拉件上设置有供所述编织线穿设的穿线套,所述穿线套环绕所述绕线轴移动。
进一步地,在所述牵拉件上还设置有打圈定滑轮,所述打圈定滑轮位于所述穿线套的周侧且位于所述穿线套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定线组件还包括定线第一气缸,所述定线第一气缸驱动所述第一压件向所述第二压件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编织线打圈装置还包括焊接组件,所述焊接组件用于焊接所述编织线打圈形成的重叠部分;所述焊接组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设置且可相对运动,所述重叠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定线组件还包括:绕线轴驱动气缸,所述绕线轴驱动气缸驱动所述绕线轴脱离所述编织线打圈形成的环形部分;定线电机,所述定线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压件、所述第二压件向远离所述绕线轴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定线组件还包括:定线第一导轨;定线第一基座,所述定线第一基座滑动连接在所述定线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二压件、所述定线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定线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一压件设置在所述定线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定线电机与所述定线第一基座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压件、所述第二压件向远离所述绕线轴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定线组件还包括定线插销、定线第二气缸;所述定线插销插设在所述编织线打圈形成的孔中;所述定线第二气缸驱动所述定线插销插入所述编织线打圈形成的孔中;所述定线组件还包括定线第二导轨、定线第二基座;所述定线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定线第一基座上;所述定线第二基座滑动连接在所述定线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二压件、所述定线第一气缸、所述定线插销设置在所述定线第二基座上;所述定线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定线第一基座,所述定线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定线第二基座连接,以驱动所述定线插销插入所述编织线打圈形成的孔中;所述焊接组件具有供所述绕线轴插入的插孔,所述焊接组件用于焊接所述编织线打圈形成的环形部分,所述环形部分包含所述重叠部分;所述绕线轴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所述插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上。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连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编织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编织线打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所述的定线组件与打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所述的焊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套耳部;02、第一线部;03、第二线部;04、间隙;
1、编织线;11、重叠部分;12、环形部分;2、绕线轴;3、定线组件;31、第一压件;32、第二压件;33、定线第一气缸;34、绕线轴驱动气缸;35、定线电机;351、定线第一导轨;352、定线第一基座;36、定线插销;37、定线第二气缸;371、定线第二导轨;372、定线第二基座;4、打圈组件;41、牵拉件;411、穿线套;412、打圈定滑轮;42、打圈第一电机;421、打圈第一导轨;422、打圈基座;43、打圈第二电机;431、打圈第二导轨;5、焊接组件;51、第一电极;52、第二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编织线打圈装置,参见图2至图6,其包括绕线轴2、定线组件3、打圈组件4。其中,绕线轴2可供编织线1在其上环绕成圈。定线组件3与打圈组件4分别设置在绕线轴2的两侧。定线组件3包括第一压件31、第二压件32,编织线1设置在第一压件31与第二压件32之间,第一压件31与第二压件32夹持着编织线1的一侧。打圈组件4包括牵拉件41,牵拉件41与编织线1的另一侧连接,牵拉件41环绕绕线轴2移动。另外,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上述编织线1的一侧、另一侧是根据绕线轴2进行区分的,即绕线轴2将一条编织线1划分成两段。
编织线1打圈过程:编织线1与绕线轴2相贴,第一压件31与第二压件32夹持着编织线1的一侧,牵拉件41与编织线1的另一侧相连接;然后,牵拉件41环绕绕线轴2移动,同时牵拉着编织线1绕着绕线轴2移动;待牵拉件41环绕绕线轴2一周后,编织线1也就在绕线轴2上环绕一周,在编织线1上形成一个外套在绕线轴2上的环形部分12,完成编织线1打圈工序。
具体地,参见图2至图6,在牵拉件41上设置有供编织线1穿设的穿线套411,穿线套411环绕绕线轴2移动。
编织线1的上料过程:编织线1从线料圈中拉出后,编织线1穿过该穿线套411;后编织线1与绕线轴2相贴;最后编织线1穿过第一压件31与第二压件32之间,完成编织线1上料的过程;待完成上料过程后,则进行编织线1打圈工序。
更具体地,为了对编织线1进入穿线套411做导向作用,在牵拉件41上还设置有打圈定滑轮412,打圈定滑轮412位于穿线套411的周侧且位于穿线套411的上方。在编织线1的上料过程中,编织线1先绕过打圈定滑轮412后再插入穿线套411中。
具体地,参见图2至图6,打圈组件4还包括打圈第一电机42、打圈第二电机43,打圈第一电机42驱动牵拉件41在一水平面上左右移动,打圈第二电机43驱动牵拉件41在上述水平面上前后移动,使得牵拉件41可以在一水平面上围绕着绕线轴2做左右方向、前后方向的运动,从而带动编织线1在绕线轴2环绕成圈。
更具体地,参见图2至图6,打圈组件4还包括打圈第一导轨421、打圈基座422、打圈第二导轨431。打圈第一导轨421水平设置。打圈基座422滑动连接在打圈第一导轨421上,打圈第一电机42与打圈基座422通过丝杆进行连接以驱动打圈基座422在打圈第一导轨421上左右移动。打圈第二导轨431与打圈第二电机43均设置在打圈基座422上,牵拉件41滑动连接在打圈第二导轨431上,打圈第二电机43与牵拉件41通过丝杆进行连接以驱动牵拉件41在打圈第二导轨431上前后移动。
具体地,定线组件3还包括定线第一气缸33,定线第一气缸33的输出端与第一压件31连接,定线第一气缸33驱动第一压件31在水平面上前后移动,使得第一压件31可以水平地向第二压件32移动,以实现第一压件31与第二压件32夹持编织线1。
进一步地,参见图2至图6,该编织线打圈装置还包括焊接组件5,焊接组件5用于焊接编织线1打圈形成的重叠部分11。具体地,该焊接组件5主要包括第一电极51、第二电极52,其中,第一电极51与第二电极52相对设置,第一电极51设置在绕线轴2的下端,第二电极52设置在绕线轴2的上端,第二电极52可以相对于第一电极51做竖直方向地移动,编织线1打圈形成的重叠部分11位于第二电极52的活动范围内。但是,考虑到结构简化、焊接效率、焊接难度、生产成本等因素,焊接组件5具有供绕线轴2插入的插孔(图未示),焊接组件5直接焊接编织线1打圈形成的环形部分12,该环形部分12本身就包含了上述重叠部分11;具体地,绕线轴2竖直地从第一电极51的端面伸出,绕线轴2在第一电极51中可以上下滑动,插孔设置在第二电极52的端面上。至于焊接组件5的其余结构可以参考现有的电焊机,不再赘述。
编织线1的焊接过程:待编织线1在绕线轴2上环绕一周后,第二电极52竖直向下运动;然后,绕线轴2插入插孔中,并且第二电极52与第一电极51夹持着编织线1打圈后形成的环形部分12,第二电极52与第一电极51电焊该环形部分12。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进行编织线1下一个打圈工序,所以该编织线打圈装置可以自动化地将完成打圈工序的编织线1部分移出绕线轴2。参见图2至图6,定线组件3还包括绕线轴驱动气缸34、定线电机35,绕线轴驱动气缸34驱动绕线轴2脱离编织线1打圈形成的环形部分12,定线电机35驱动第一压件31、第二压件32向远离绕线轴2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参见图2至图6,定线组件3还包括定线第一导轨351、定线第一基座352。其中,定线第一导轨351水平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定线第一导轨351与打圈第一导轨421一并制成。定线第一基座352滑动连接在定线第一导轨351上。第二压件32、定线第一气缸33设置在定线第一基座352上。第一压件31设置在定线第一气缸33的输出端上。定线电机35与定线第一基座352通过丝杆进行连接,定线电机35驱动定线第一基座352沿着定线第一导轨351水平移动,从而带动被第一压件31与第二压件32夹持的编织线1向远离绕线轴2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参见图2至图6,为了确保编织线1的拖线步骤正常进行以及可以定长拖线,定线组件3还包括定线插销36、定线第二气缸37,定线插销36插设在编织线1打圈形成的孔中,定线第二气缸37驱动定线插销36上下升降,使得定线插销36可插入或脱离编织线1打圈形成的孔。
具体地,参见图2至图6,定线组件3还包括定线第二导轨371、定线第二基座372。定线第二导轨371竖直地设置在定线第一基座352上。定线第二基座372滑动连接在定线第二导轨371上,定线第二基座372在定线第二导轨371上上下移动。第二压件32、定线第一气缸33、定线插销36均设置在定线第二基座372上,使得第二压件32、定线第一气缸33、定线插销36可以同步上下移动。定线第二气缸37设置在定线第一基座352,定线第二气缸37的输出端与定线第二基座372连接,以驱动定线插销36在编织线1打圈形成的孔中进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编织线打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线打圈装置包括:
绕线轴(2);
位于所述绕线轴(2)一侧的定线组件(3),所述定线组件(3)包括第一压件(31)、第二压件(32),所述编织线(1)设置在所述第一压件(31)与所述第二压件(32)之间,所述第一压件(31)与所述第二压件(32)夹持所述编织线(1);
位于所述绕线轴(2)另一侧的打圈组件(4),所述打圈组件(4)包括牵拉件(41),所述牵拉件(41)与所述编织线(1)连接,所述牵拉件(41)环绕所述绕线轴(2)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线打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圈组件(4)还包括:
打圈第一电机(42),所述打圈第一电机(42)驱动所述牵拉件(41)在一平面上左右移动;
打圈第二电机(43),所述打圈第二电机(43)驱动所述牵拉件(41)在所述平面上前后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编织线打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圈组件(4)还包括:
打圈第一导轨(421);
打圈基座(422),所述打圈基座(422)滑动连接在所述打圈第一导轨(421)上,所述打圈第一电机(42)驱动所述打圈基座(422)在所述打圈第一导轨(421)上移动;
打圈第二导轨(431),所述打圈第二导轨(431)与所述打圈第二电机(43)设置在所述打圈基座(422)上,所述牵拉件(41)滑动连接在所述打圈第二导轨(431)上,所述打圈第二电机(43)驱动所述牵拉件(41)在所述打圈第二导轨(431)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线打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牵拉件(41)上设置有供所述编织线(1)穿设的穿线套(411),所述穿线套(411)环绕所述绕线轴(2)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编织线打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牵拉件(41)上还设置有打圈定滑轮(412),所述打圈定滑轮(412)位于所述穿线套(411)的周侧且位于所述穿线套(411)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线打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线组件(3)还包括定线第一气缸(33),所述定线第一气缸(33)驱动所述第一压件(31)向所述第二压件(32)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织线打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线打圈装置还包括焊接组件(5),所述焊接组件(5)用于焊接所述编织线(1)打圈形成的重叠部分(11);所述焊接组件(5)包括第一电极(51)、第二电极(52),所述第一电极(51)与所述第二电极(52)相对设置且可相对运动,所述重叠部分(11)位于所述第一电极(51)与所述第二电极(5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编织线打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线组件(3)还包括:
绕线轴驱动气缸(34),所述绕线轴驱动气缸(34)驱动所述绕线轴(2)脱离所述编织线(1)打圈形成的环形部分(12);
定线电机(35),所述定线电机(35)驱动所述第一压件(31)、所述第二压件(32)向远离所述绕线轴(2)的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编织线打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线组件(3)还包括:
定线第一导轨(351);
定线第一基座(352),所述定线第一基座(352)滑动连接在所述定线第一导轨(351)上,所述第二压件(32)、所述定线第一气缸(33)设置在所述定线第一基座(352)上,所述第一压件(31)设置在所述定线第一气缸(33)的输出端上;
所述定线电机(35)与所述定线第一基座(352)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压件(31)、所述第二压件(32)向远离所述绕线轴(2)的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编织线打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线组件(3)还包括定线插销(36)、定线第二气缸(37);所述定线插销(36)插设在所述编织线(1)打圈形成的孔中;所述定线第二气缸(37)驱动所述定线插销(36)插入所述编织线(1)打圈形成的孔中;
所述定线组件(3)还包括定线第二导轨(371)、定线第二基座(372);所述定线第二导轨(371)设置在所述定线第一基座(352)上;所述定线第二基座(372)滑动连接在所述定线第二导轨(371)上,所述第二压件(32)、所述定线第一气缸(33)、所述定线插销(36)设置在所述定线第二基座(372)上;所述定线第二气缸(37)设置在所述定线第一基座(352),所述定线第二气缸(37)的输出端与所述定线第二基座(372)连接,以驱动所述定线插销(36)插入所述编织线(1)打圈形成的孔中;
所述焊接组件(5)具有供所述绕线轴(2)插入的插孔,所述焊接组件(5)用于焊接所述编织线(1)打圈形成的环形部分(12),所述环形部分(12)包含所述重叠部分(11);
所述绕线轴(2)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51)上,所述插孔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52)上。
CN202121826706.5U 2021-08-05 2021-08-05 编织线打圈装置 Active CN215998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26706.5U CN215998508U (zh) 2021-08-05 2021-08-05 编织线打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26706.5U CN215998508U (zh) 2021-08-05 2021-08-05 编织线打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98508U true CN215998508U (zh) 2022-03-11

Family

ID=80588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26706.5U Active CN215998508U (zh) 2021-08-05 2021-08-05 编织线打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985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52502B (zh) 一种变压器穿套管绕线包胶带机
CN108987099B (zh) 电感的绞线方法
CN113903594A (zh) 电感自动绕线机及应用于该绕线机的十字绕线方法
CN215998508U (zh) 编织线打圈装置
CN110931247A (zh) 一种8头自动绕线机
CN115514173A (zh) 一种海上风电高压线圈自动绕线装置及其绕线方法
CN114758888A (zh) 一种电感绕线机构及电感自动绕线设备
CN107424837B (zh) 铰线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共模电感绕线机及其绕线方法
CN207183068U (zh) 单轴绕线机
CN218274252U (zh) 一种网络变压器自动绕线装置
CN210193073U (zh) 全自动轴装收卷设备
CN104952608B (zh) 电感绕线装置
CN109119242A (zh) 喷油器线圈自动生产线
CN216461448U (zh) 编织线全自动焊接机
CN111778638B (zh) 一种加捻线纺织用局部穿线缝纫装置
CN115673447A (zh) 一种用于往复走丝机床的钼丝穿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1145963B (zh) 线束绑扎机
CN116721863B (zh) 一种绞线电感设备
TWI658482B (zh) Inductive twisted wire method
CN116978688B (zh) 一种绞线方法
CN214014089U (zh) 一种全自动绕线马达线架
CN211199620U (zh) 一种用于编绞机的送编绞线装置
CN212380282U (zh) 一种电感绕线机构
CN220208739U (zh) 一种可旋转夹线夹装置
CN213988602U (zh) 一种多圈数磁环机的磁环固定机构及翻线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