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951Y - 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951Y
CN2159951Y CN 93206153 CN93206153U CN2159951Y CN 2159951 Y CN2159951 Y CN 2159951Y CN 93206153 CN93206153 CN 93206153 CN 93206153 U CN93206153 U CN 93206153U CN 2159951 Y CN2159951 Y CN 215995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 member
friction
lifting member
driven
t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9320615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茹万苏
王教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9320615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95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95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95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适应各种轨道安装方 式,能抵御台风和暴雨袭击并根据风力变化随时调整 其对轨道压力的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本实用 新型由摩擦件、提升件、铰、支座和电力驱动件组成, 摩擦件通过球铰与提升件相连,提升件通过柱铰与支 座相连并由电力驱动件驱动,电力驱动件固定在支座 上,当摩擦件压在轨顶面上时,柱铰中心与球铰中心 的连线与该处轨顶面法线的夹角小于该摩擦件下 表面对该处轨顶面的摩擦角。本实用新型可在司机 室实现自动控制和在地面实现手动控制。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特别是用于港口装卸船作业的大型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它由摩擦件、提升件、支座、铰和电力驱动件组成,提升件与摩擦件相连由电力驱动件驱动,电力驱动件安装在支座上。
为了防止轨道起重机在风力作用下沿轨道运行造成事故,在风力较小时通常采用夹轨类或夹轮类或铁鞋类或摩擦块类抗风制动装置,在风力较大时通常采用地锚类抗风制动装置,在一台大型起重机上通常两者俱备。在大部分港口和某些货场,由于所安装轨道的顶面与周围地面持平使轨道两侧的沟里塞有杂物,从而常使夹轨类抗风制动装置因为夹钳夹不着轨道而失效;由于港口所受风力较大及车轮与轨道的静摩擦系数在有雨水时较小,从而使夹轮类抗风制动装置所产生的实际制动力不足以保证轨道起重机的定位;又由于地锚类抗风制动装置是间隔较大的定点定位,从而不能满足轨道起重机在遇到突发性阵风时需随时定位的要求。在中国专利92224596.7中公开了一种铁鞋类抗风制动装置,其目的是设计一种在大风尤其是在突发性阵风袭击时能使轨道起重机可靠止动的抗风制动装置,其结构如图一所示,由铁鞋组、提升机构、滑轮组和电动液力推动器组成,其不足之处在于:
(1)由于一只铁鞋至多承受一个车轮的压力和铁鞋本身尺寸较大,一台起重机可装设的铁鞋数量远少于车轮数,以及鞋底厚度的限制使鞋底与轨道顶面的摩擦系数不可能太大,因此,铁鞋与轨道顶面所产生的静摩擦力不足以抵御风速为33米/秒以上的暴风雨的袭击;
(2)由于在风过后需要起重机行走台车反向运行让铁鞋从车轮下退出,使起重机控制系统增加控制功能以及使起重机辅助工作时间增加。
在SU1255549中公开了一种摩擦块类抗风制动装置,其结构如图二所示,由带有双向楔面的摩擦件、带有双向楔面的支座、电磁铁、与摩擦件和电磁铁铰接的可伸缩提升件组成。在风力作用时,电磁铁断电释放,摩擦件落在轨道上,起重机行走台车在风力作用下运行使支座压上摩擦件,可伸缩提升件被拉长,装置起抗风制动作用;风过后起重机行走台车须首先反方向运行使支座从摩擦件上脱开,可伸缩提升件缩回,电磁铁通电吸合将摩擦件提起离开轨道顶面,然后起重机行走台车方可进入正向运行工作状态,其不足之处在于:
(1)只能装设在起重机支腿下横梁下面,对没有下横梁的起重机无法应用;
(2)对支腿下横梁刚度较差的起重机,由于摩擦件的自锁性和下横梁及轨道在摩擦件压力下的弹性变形,使起重机的相当一部分重量在大风过后仍压在摩擦件上,使车轮对轨道的压力不足以在反方向运行时产生足够大的粘着力将起重机从摩擦件上拖出,从而造成起重机行走台车无法自行移动的情况,因此,对下横梁刚度较差的起重机无法应用(目前有许多露天起重机属于此类);
(3)一台起重机只能装设两台这种装置使制动时摩擦件下面的轨道及其基础承受很大压力,并且由于摩擦件的自锁性使起重机在最大风力作用时滑上摩擦件某一较高位置后不论以后风力减小到多少都始终以其在该高位置时对摩擦件的很大压力压在轨道及其基础上直到起重机反向运行将摩擦件提起为止,这种长时间的超压将对轨道及其基础产生不利影响;
(4)由于该装置安装在起重机中部,因此,在暴风雨袭击时作用在摩擦件上的压力对某些起重机不足以产生足够的静摩擦力来抗风制动;
(5)风过后需要起重机反向运行让摩擦件从支座下退出从而使起重机控制系统增加控制功能以及使起重机辅助工作时间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轨道安装方式和各种轨道起重机,能够随时抵御风速在33米/秒以上的各种突发性阵风和暴风雨并根据风力变化随时调整其对轨道及基础压力且使最大压力不超过轨道及其基础的承载能力,不需反向运行过程的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方案来达到: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由摩擦件、提升件、支座、铰及电力驱动件组成,提升件与摩擦件相连由电力驱动件驱动,电力驱动件安装在支座上,并且,提升件是刚性的,提升件通过柱铰与支座相连,提升件通过球铰与摩擦件相连,当摩擦件压在轨顶面上时,柱铰中心与球铰中心的连线与该处轨顶面法线的夹角φ小于该摩擦件下表面对该处轨顶面的摩擦角,摩擦件、提升件、柱铰、球铰都是两件,它们分别安装在两个支座上并由一套电力驱动件的驱动索将两个倾斜方向相反的提升件连接起来。本方案中的电力驱动件由驱动索、导向滑轮、复位弹簧或配重及动力件组成,其中动力件可以是液压电磁铁、液压推动器、电磁铁、油缸系统、气缸系统等五种中的任何一种,其作用是通过推动驱动索来转动提升件从而将摩擦件抬起,其动作经由控制系统与起重机行走台车实行联合自动控制,复位弹簧或配重安设在动力件两侧或动力件轴线上,复位弹簧或配重一端通过常规联接件与动力件头部相连,另一端通过常规联接件与动力件尾部或支座相连,其作用在于使动力件在断电后迅速复位;导向滑轮安装在动力件头部及其两侧的支座上;驱动索经过导向滑轮导槽与提升件相连;安装时,连接在同一驱动索的两个提升件的倾斜方向相反。
在本方案中,可以在摩擦件与轨顶面相对的一面制出多个尖齿以增大摩擦件对轨顶面的摩擦角。
在本方案中,可在装置上附设人力驱动件以使装置在电力驱动件发生意外事故时不影响起重机行走台车的运行。这种人力驱动件可以是螺栓螺母型,也可以是棘轮棘爪型,也可以是重锤型。
在本方案中,提升件后侧可以拧入与两端具有可转环弹簧相连的吊环螺钉和螺母,该弹簧的另一端与另一拧在摩擦件上的吊环螺钉和螺母相连。
本方案所述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当起重机行走台车停止运行时,动力件随后断电并在复位弹簧或配重作用下复位,摩擦件在重力作用下压在轨顶面上(如图三所示),由于φ角小于摩擦角,因此摩擦件自锁(如图六所示),装置可起抗风制动作用且其抗风制动力和对轨道压力随风力变化而变化。当摩擦件对轨道的压力大到使轨道产生弹性变形并下陷时,背风侧摩擦件轨顶面与柱铰间的距离增大,背风侧提升件绕柱铰转动(φ角减小)并通过与其相连的驱动索带动迎风侧的提升件一起转动(φ角增大)使迎风侧摩擦件抬起,与此同时,整台起重机向背风侧略有移动(如图五所示)。当风力减弱时,摩擦件对轨道的压力减小,轨道下陷量减小,起重机在背风侧提升件水平力的作用下向迎风侧略有移动,直至恢复原位,迎风侧提升件也随之发生转动使摩擦件下落直至压上轨顶面,恢复原φ角为止。当起重机行走台需运行时,动力件提前受电并克服复位弹簧或配重的作用力,推动驱动索从而转动提升件使之将摩擦件抬起(如图四所示),装置不起抗风制动作用,起重机行走台车即可进入运行状态。
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十四、本方案实施例结构图(不包括电力驱动件部分)
图六、装置抗风制动部分结构图
图三、装置结构及抗风制动状态示意图
图四、装置结构及非抗风制动状态示意图
图五、轨道下陷时装置抗风制动状态示意图
本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本方案实施例如图十四和图三所示,由固定在起重机支腿横梁下的支座(1)、安装在支座(1)上的柱铰(7)、安装在柱铰(7)上并可绕其转动的提升件(6)、与提升件(6)下部球铰(8)相连的摩擦件(9)、固定在摩擦件(9)下部的有齿板块(10)、与提升件(6)相连并穿过导向滑轮导槽的驱动索(11)、安装在起重机支腿横梁上的导向滑轮(12)、底座固定在起重机支腿横梁上且头部与一中部带有滑轮的平衡杆相铰接的液压推动器(13)、铰接在起重机支腿横梁上并与液压推动器(13)头部平衡杆两端相铰接的复位弹簧(14)、安装在支座(1)上的导向滑轮(15)、通过大环卡在支座(1)外并穿过导向滑轮(15)与提升件(6)相连的索(16)、重锤(17)、拧在摩擦件(9)和提升件(6)上的吊环螺钉(18)及其上的锁紧螺母(19)、连接在吊环螺钉(18)孔内并将开口钩环变成闭合环的两端具有可转钩环的弹簧(20)组成。当摩擦件(9)抬起时,其下部有齿板块(10)与轨顶面平行;当摩擦件(9)及其有齿板块(10)压在轨顶面上时,柱铰(7)中心与球铰(8)中心的连线与该处轨顶面法线的夹角φ小于有齿板块(10)对该处轨顶面的摩擦角2°。本实施例经由起重机控制系统与行走台车实行联合自动控制。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当起重机行走台车停止运行时,液压推动器(13)断电并在复位弹簧(14)作用下复位,驱动索(11)由曲变直,提升件(6)在重力作用下绕柱铰(7)转动、摩擦件(9)随之下降直至有齿板块(10)压上轨顶面,由于φ角小于摩擦角,所以有齿板块(10)自锁,装置起抗风制动作用且其抗风制动力及对轨道和基础的压力随风力变化而变化(如图三所示)。当风力增强到使摩擦件(9)对轨道的压力使轨道产生弹性变形并下陷时,轨道面与柱铰(7)的距离增大,背风侧提升件(6)绕柱铰(7)转动使其φ角减小并通过驱动索(11)带动迎风侧提升件(6)转动使其φ角增大,与此同时整台起重机向背风侧略有移动(如图五所示)。当风力减弱时,背风侧提升件(6)在起重机重力作用下绕柱铰(7)转动使其φ角增大,抗风制动力也随之减小,整台起重机向迎风侧略有移动,通过驱动索(11)与背风侧提升件(6)相连的迎风侧提升件(6)由于背风侧提升件(6)的转动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绕柱铰(7)转动使其φ角减小直至恢复到转动前的位置(如图三所示)。当起重机行走台车需运行时,动力件(7)提前受电并克服复位弹簧(14)的作用力将驱动索(11)举起,从而使提升件(6)绕柱铰(7)转动,使之将摩擦件(9)抬起,有齿板块(10)离开轨顶面,起重机行走台车随后进入运行状态,直至运行到位后停车,此时,液压推动器(13)又断电,本装置再次进入抗风制动状态。
当液压推动器(13)发生意外故障不能正常工作而起重机行走台车又必须运行时,可将重锤(17)挂在索(16)卡在支座外面的大环上,从而抬起摩擦件(9)及有齿板块(10),起重机行走台车即可运行。运行到位后,摘去重锤(17),让有齿板块(10)落下并压在轨顶面上,装置即又起抗风制动作用。
拧动摩擦件(9)和提升件(6)上的吊环螺钉(18)可以调整摩擦件(9)对轨道顶面的倾角,从而使摩擦件(9)抬起时,其下部有齿板块(10)与轨顶面保持平行。当调整完后拧动锁紧螺母(19)即可将吊环螺钉(18)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也可以通过下述方案来达到: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由摩擦件、提升件、支座、铰及电力驱动件组成,提升件与摩擦件相连由电力驱动件驱动,电力驱动件安装在支座上,并且,提升件是刚性的,提升件通过柱铰与支座相连,提升件下部的条形球铰套与摩擦件上部的球铰心相连,当摩擦件压在轨顶面上时,柱铰中心与球铰中心的连线与该处轨顶面法线的夹角φ小于摩擦件下表面对该处轨顶面的摩擦角,提升件带有球铰心复位结构。本方案中的球铰心复位结构可以是安设在提升件下部后端的电磁铁(如图七所示)也可以是将条形球铰套下部制成倾斜滑道并在该滑道后端部有一加大园孔的倾斜滑道(如图九所示),也可以是安设在条形球铰套前端的弹簧或其类似物(如图十所示)。本方案中的电力驱动件可以是电磁铁,也可以是带有复位弹簧或配重的液压电磁铁,也可以是带有复位弹簧或配重的液压推动器,也可以是带有复位弹簧或配重的油缸系统,也可以是带有复位弹簧或配重的气缸系统;电力驱动件的动作经由控制系统与起重机行走台车实行联合自动控制。本装置成对安装且两个提升件的倾斜方向相反。
在本方案中,可以在摩擦件与轨顶面相对的一面制出多个尖齿以增大摩擦件对轨顶面的摩擦角。
在本方案中,可在装置上附设人力驱动件以使装置在电力驱动件发生意外事故时不影响起重机行走台车的运行。这种人力驱动件可以是螺栓螺母型,也可以是棘轮棘爪型,也可以是重锤型。
本方案所述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当起重机行走台车停止运行时,电力驱动件随后断电,摩擦件在重力作用下压在轨道顶面上,由于φ角小于摩擦角,因此,背风侧摩擦件自锁,装置起抗风制动作用且其抗风制动力和对轨道的压力随风力变化而变化(如图八a所示)。当摩擦件对轨道的压力大到使轨道产生弹性变形并下陷时,背风侧摩擦件处轨顶面与柱铰间的距离增大,提升件绕柱铰转动(φ角减小),整台起重机向背风侧略有移动,但由于提升件与摩擦件连接处是一条形球铰套,因此,尽管迎风侧提升件随起重机一起向背风侧略有移动,但摩擦件并未移动(如图八b所示)。当风力变弱时,摩擦件对轨道的压力减小,轨道下陷量减小,起重机向迎风侧略有移动,迎风侧提升件条形球铰套也在起重机带动下向迎风侧方向滑动,直到条形球铰套后端顶住摩擦件球铰心恢复原位为止。当起重机行走台车需要运行时,电力驱动件首先受电并将摩擦件抬起使装置不起抗风制动作用,起重机行走台车随后即可进入运行状态。采用倾斜滑道球铰心复位结构时,当提升件转动将摩擦件抬起后,摩擦件在倾斜滑道作用下下滑,直至顶住条形球铰套后端为止;采用电磁铁球铰心复位结构时,当提升件转动将摩擦件抬起后,电磁铁受电并吸引摩擦件,直至摩擦件球铰心顶住条形球铰套后端为止;采用弹簧球铰心复位结构时,当提升件将摩擦件抬起后,摩擦件在弹簧的作用下滑动,直至顶住条形球铰套的后端为止。
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七、电磁铁抗风制动装置结构图(以电磁铁球铰心复位结构为例)
图八、条形球铰套工作原理图
图九、油缸抗风制动装置结构图(以倾斜滑道球铰心复位结构为例)
图十、油缸抗风制动装置结构图(以弹簧球铰心复位结构为例)
图十五、本方案实施结构图
本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本方案实施例如图十五所示,由固定在起重机均衡梁下的支座(1)、固定在支座上的电磁铁(2)、固定在支座上的柱铰(7)、安装在柱铰上并可绕柱铰转动的提升件(6)、拧在提升件上的螺栓(4)及其上的螺母(3)、固定在提升件下端后侧的电磁铁(5)、固定在提升件下端的条形球铰套(8)、通过球铰与提升件相连的摩擦件(9)、固定在摩擦件(9)下部的有齿板块(10)组成,且提升件(6)的柱铰(7)中心与条形球铰套后端球面中心的连线与该处轨顶面法线的夹角φ小于有齿板块(10)对轨道顶面的摩擦角2°,本装置成对安装,且两个提升件(6)的倾斜方向相反(如图八a所示),本实施例经由起重机控制系统与行走台车实行联合自动控制。其工作过程如下:当行走台车停止运行后,电磁铁(2)断电,提升件(6)在重力作用下绕柱铰(7)转动使有齿板块(10)压在轨道上,由于φ角小于有齿板块(10)对轨道顶面的摩擦角,因此,有齿板块(10)压在轨道上后自锁,装置起抗风制动作用且其抗风制动力和对轨道的压力随风力变化而变化(如图八a所示)。当摩擦件(9)对轨道的压力大到使轨道产生弹性变形而下陷时,背风侧摩擦件(9)处轨道与柱铰(7)间的距离增大,提升件(6)绕柱铰(7)转动使φ角减小,有齿板块(10)对轨道的压力增大,装置的抗风制动力也增大,起重机向背风侧略有移动并带动迎风侧提升件(6)移动,但由于提升件(6)下部与摩擦件(9)相连处是一条形球铰套(8),当提升件(6)向背风侧略有移动时仅造成条形球铰套(8)与摩擦件(9)的连接点从条形球铰套(8)的背风端向条形球铰套(8)的迎风端方向移动,因此,摩擦件(9)并未随起重机移动(如图七b和图八b所示)。当风力减弱时,背风侧提升件(6)在起重机重力作用下绕柱铰(7)转动,φ角变大,摩擦齿板(10)对轨道及基础的压力减小,装置的抗风制动力也减小;在此同时,起重机在背风侧提升件(6)水平力的作用下向迎风侧略有移动并带动迎风侧提升件(6)向迎风侧移动,直至条形球套(8)的背风侧顶住摩擦件(9),恢复原位为止(如图八a所示)。当起重机行走台车需要运行时,电磁铁(2)提前受电动作使提升件(6)绕柱铰(7)转动将摩擦件(9)抬起;然后,电磁铁(5)受电,将摩擦件(9)吸到条形球铰套(8)的后端并使有齿板块(10)的齿面与轨道面平行;起重机行走台车随即进入运行状态,直至运行到位后停车,电磁铁(5)和电磁铁(2)又断电,本装置再次进入抗风制动状态。
当电磁铁(2)发生意外故障不能正常工作而起重机行走台车又必须运行时,可以用板手拧动螺栓(4)使提升件(6)绕柱铰(7)转动并将摩擦齿板(10)抬起,然后拧动螺母(3)将螺栓(4)锁定,起重机行走台车即可运行。运行到位后,拧动螺母(3)和螺栓(4)将摩擦齿板(10)放下并压在轨道上,装置即又起抗风制动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也可以通过下述方案来达到: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由摩擦件、提升件、支座、铰及电力驱动件组成,提升件与摩擦件相连由电力驱动件驱动,电力驱动件安装在支座上,并且,提升件是刚性的,提升件通过柱铰与支座相连,提升件通过球铰与摩擦件相连,当摩擦件压在轨顶面上时,柱铰中心与球铰中心的连线与该处轨顶面法线的夹角φ小于摩擦件下表面对该处轨顶面的摩擦角,摩擦件两端有由倾斜滚道、滚动体及压在倾斜滚道高端和滚动体之间的弹簧组成的缓冲结构。本方案中,倾斜滚道的横截面可以是园形的,也可以是矩形的,也可以是两侧带有槽的矩形;滚动体可以是园球,也可以是园柱,也可以是两侧直径小,中间直径大的两种园柱组合体。本方案中的电力驱动件可以是电磁铁,也可以是带有复位弹簧或配重的液压电磁铁,也可以是带有复位弹簧或配重的液压推动器,也可以是带有复位弹簧或配重的油缸系统,也可以是有复位弹簧或配重的气缸系统;电力驱动件的动作经由控制系统与起重机行走台车实行联合自动控制。本装置成对安装且两提升件的倾斜方向相反。
在本方案中,可以在摩擦件与轨顶面相对的一面制出多个尖齿以增大摩擦件对轨顶面的摩擦角。
在本方案中,可以在装置上附设人力驱动件以使装置在电力驱动件发生意外事故时不影响起重机行走台车的运行。这种人力驱动件可以是螺栓螺母型,也可以是棘轮棘爪型,也可以是重锤型。
在本方案中,提升件后侧可以拧入与两端具有可转环弹簧相连的吊环螺钉和螺母,该弹簧的另一端与另一拧在摩擦件上的吊环螺钉和螺母相连。
本方案所述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当起重机行走台车停止运行时,支力驱动件随后断电,摩擦件在重力作用下压向轨道顶面但由于摩擦件两端的滚动体在弹簧作用下压向倾斜滚道低端将摩擦件抬起(如图十二所示),所以此时摩擦件的下表面并不与轨顶面接触,当起重机行走台车受风力作用向倾斜轨道低端方向移动时,滚动体在滚道压力和轨道摩擦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力的作用向滚道高端滚动,直至摩擦件下表面压上轨顶面为止(但此时安装在迎风侧摩擦件两端的滚动体在滚道压力、轨道摩擦力及弹簧力的作用下仍压向滚道的低端使该侧摩擦件下表面不与轨顶面接触),由于φ角小于摩擦角,因此,摩擦件自锁,装置起抗风制动作用且其抗风制动力和对轨道的压力随风力变化而变化(如图十一所示)。当摩擦件对轨道的压力大到使轨道产生弹性变形并下陷时,背风侧摩擦件处轨顶面与柱铰间的距离增大,提升件绕柱铰转动,迎风侧摩擦件也随同整台起重机一起向背风侧略有移动但其下表面仍不与轨顶面接触。当风力变弱时,摩擦件对轨道的压力减小,轨道下陷量减小,起重机向迎风侧略有移动,当此移动发生时,位于迎风侧摩擦件两端倾斜滚道内的滚动体将在滚道压力和轨道摩擦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力向滚道高端滚动,但由于起重机移动的长度小于滚动体将摩擦件下表面放到轨顶面所必须滚动的距离,所以迎风侧摩擦件此时并未压在轨顶上。当起重机行走台车需运行时,电力驱动件提前受电并将摩擦件抬起,装置不起抗风制动作用,起重机行走台车随即进入运行状态。
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十一、液压推杆抗风制动装置结构图(以球形滚动体缓冲结构为例)
图十二、组合园柱滚动体缓冲结构图
图十三、本方案实施例结构图
本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本方案实施例如图十三所示由固定在起重机支腿横梁下的支座(1)、安装在支座(1)上的电磁铁(2)、安装在支座(1)上的柱铰(7)、安装在柱铰(7)上并可绕其转动的提升件(6)、与提升件(6)下部球铰(8)相连的摩擦件(9)、固定在摩擦件(9)下部的有齿板块(10)、固定在摩擦件(9)两端的园截面倾斜滚道(21)可在倾斜滚道(21)内滚动的滚珠(22)、压在倾斜滚道(21)与滚珠(22)之间的弹簧(23)、拧在提升件(6)和摩擦件(9)上的吊环螺钉(18)及其上的锁紧螺母(19)、连接在吊环螺钉(18)孔内并将开口钩环变成闭合环的两端具有可转钩环的弹簧(20)、安装在支座(1)上的棘轮轴(25)、安装在棘轮轴(25)和支座(1)上的棘轮棘爪(26)、一端固定在棘轮轴(25)上另一端固定在提升件吊环螺钉(18)上的带弹簧的提升索(24)组成,当摩擦件(9)抬起时,其下部有齿板块(10)与轨顶面平行,当摩擦件(9)及其有齿板块(10)压在轨顶面上时,柱铰(7)中心与球铰(8)中心的连线与该处轨顶面法线的夹角φ小于有齿板块(10)对该处轨顶面的摩擦角2°。本实施例成对使用,两提升件(6)倾斜方向相反的安装在起重机同一侧支腿横梁下面并经由起重机控制系统与行走台车实行联合自动控制。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当起重机行走台车停止运行时,电磁铁(2)断电,提升件(6)在重力作用下绕柱铰(7)转动,摩擦件(10)随之下降,但由于摩擦件(9)两端的滚珠(22)在弹簧(23)作用下压向倾斜滚道(21)的低端将摩擦件(9)抬起(如图十二所示),所以,此时摩擦件(9)下部的有齿板块(10)并不与轨顶面接触,当起重机行走台车受风力作用向倾斜滚道(21)低端方向移动时,滚珠(22)在滚道压力和轨道摩擦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力的作用向倾斜滚道(21)高端滚动,直至有齿板块(10)压上轨顶面为止(但此时安装在迎风侧摩擦件(9)两端的滚珠(22)在滚道压力、轨道摩擦力及弹簧力的作用下仍压向倾斜滚道(21)的低端使该侧摩擦件(9)下部的有齿板块(10)不与轨顶面接触),由于φ角小于摩擦角,所以有齿板块(10)自锁,装置起抗风制动作用且其抗风制动力及对轨道和基础的压力随风力变化而变化。当风力增大到使摩擦件(9)对轨道的压力使轨道产生弹性变形并下陷时,背风侧摩擦件(9)处轨顶面与柱铰(7)间的距离增大,提升件(6)绕柱铰(7)转动,与此同时,整台起重机向背风侧略有移动,迎风侧摩擦件(9)随同移动但其下部的有齿板块(10)仍不与轨顶面接触。当风力变弱时,摩擦件(9)对轨道的压力减小,轨道下陷量减小,起重机向迎风侧方向略有移动(即回复原位)当此移动发生时,位于迎风侧摩擦件(9)两端倾斜滚道(21)内的滚珠(22)将在滚道压力和轨道摩擦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力向倾斜滚道(21)的高端滚动,但由于起重机移动的长度小于滚珠(22)将摩擦件(9)下部有齿板块(10)放到轨顶面所必须滚动的距离,所以在回复原位过程中迎风侧摩擦件(9)的有齿板块(10)并未压在轨顶上。当起重机行走台车需运行时,电磁铁(2)提前受电并将摩擦件(9)抬起使有齿板块(10)离开轨顶面,起重机行走台车随即进入运行状态,直至运行到位后停车,电磁铁(2)又断电,本装置再次进入抗风制动状态。
当电磁铁(2)发生意外故障不能正常工作而起重机行走台车又必须运行时,可用扳手拧动棘轮(26)从而抬起摩擦件(9)及有齿板块(10),起重机行走台车即可运行,运行到位后提起棘爪(26)让有齿板块(10)落下并压在轨顶面,装置即又起抗风制动作用。
拧动摩擦件(9)和提升件(6)上的吊环螺钉(18)可以调整摩擦件(9)对轨道顶面的倾角从而使摩擦件(9)抬起时,其下部有齿板块(10)与轨顶面保持平行,当调整完后拧动锁紧螺母(19)将吊环螺钉(18)锁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通用性强。适用于各种轨道起重机(包括装卸机械、工程机械)和各种轨道安装形式。
2、抗风制动能力强。即使在海岛或高山等风力特大的场所也能可靠的抗风制动。
3、对轨道及基础的压力小且最大压力作用时间短。由于可以制作的很小甚至可装设在行走台车内使得一台起重机上可装设多台本装置,因此,对轨道及基础的局部压力小并且由于采用自锁结构使该装置对轨道及基础的压力随风力变化而变化,最大压力作用时间较短。
4、无反向运行过程,降低了对控制的要求,减少了辅助工作时间。
5、除在司机室对本装置实行自动控制外,还可在故障情况下,在地面实行人工控制。
6、维修量少
7、装上本装置后可以取消地锚从而减少投资和操作量。

Claims (10)

1、一种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由摩擦件、提升件、支座、铰和电力驱动件组成,摩擦件与提升件相连由电力驱动件驱动,电力驱动件安装在支座上,其特征在于:提升件是刚性的,提升件通过柱铰与支座相连,提升件通过球铰与摩擦件相连,当摩擦件压在轨顶面上时,柱铰中心与球铰中心的连线与该处轨顶面法线的夹角φ小于该摩擦件下表面对该处轨顶面的摩擦角,摩擦件、提升件、球铰、柱铰都是两件,它们分别安装在两个支座上并由一套电力驱动件的驱动索将两个倾斜方向相反的提升件连接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支座上有人力驱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件与轨道相对的一面有多个尖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提升件后侧拧有与两端具有可转环弹簧相连的吊环螺钉和螺母,该弹簧的另一端与拧在摩擦件上的吊环螺钉和螺母相连。
5、一种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由摩擦件、提升件、支座、铰和电力驱动件组成,摩擦件与提升件相连由电力驱动件驱动,电力驱动件安装在支座上,其特征在于:提升件是刚性的,提升件通过柱铰与支座相连,提升件下部的条形球铰套与摩擦件上部的球铰心相连,当摩擦件压在轨顶面上时,柱铰中心与球铰中心的连线与该处轨顶面法线的夹角φ小于该摩擦件下表面对该处轨顶面的摩擦角,提升件带有球铰心复位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支座上有人力驱动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件与轨道相对的一面有多个尖齿。
8、一种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由摩擦件、提升件、支座、铰和电力驱动件组成,摩擦件与提升件相连由电力驱动件驱动,电力驱动件安装在支座上,其特征在于:提升件是刚性的,提升件通过柱铰与支座相连,提升件通过球铰与摩擦件相连,当摩擦件压在轨顶面上时,柱铰中心与球铰中心的连线与该处轨顶面法线的夹角φ小于该摩擦件下表面对该处轨顶面的摩擦角,摩擦件两端有由倾斜滚道、滚动体及压在倾斜滚道高端和滚动体之间的弹簧组成的缓冲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支座上有人力驱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擦件与轨道相对的一面有多个尖齿。
CN 93206153 1993-03-02 1993-03-02 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995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3206153 CN2159951Y (zh) 1993-03-02 1993-03-02 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93206153 CN2159951Y (zh) 1993-03-02 1993-03-02 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951Y true CN2159951Y (zh) 1994-03-30

Family

ID=33789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93206153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9951Y (zh) 1993-03-02 1993-03-02 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951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0043C (zh) * 2005-08-16 2008-05-28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单梁门式起重机的防倾覆装置
CN109780087A (zh) * 2019-01-11 2019-05-21 东南大学 一种起重机制动装置
CN112661007A (zh) * 2020-12-18 2021-04-16 西南交通大学 门式起重机箱梁抗风减载仿生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0043C (zh) * 2005-08-16 2008-05-28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单梁门式起重机的防倾覆装置
CN109780087A (zh) * 2019-01-11 2019-05-21 东南大学 一种起重机制动装置
CN109780087B (zh) * 2019-01-11 2020-03-31 东南大学 一种起重机制动装置
CN112661007A (zh) * 2020-12-18 2021-04-16 西南交通大学 门式起重机箱梁抗风减载仿生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267A (zh) 具有旋臂回转装置的旋臂起重机
CN2159951Y (zh) 轨道起重机抗风制动装置
CN2167974Y (zh) 无轨施工电梯
CN102296585B (zh) 一种液压顶升式强夯机
CN101575065B (zh) 轨行式起重机动态防风装置
CN214399057U (zh) 一种卸船机柔性接料装置
CN110155879B (zh) 侧面抱紧式防爬装置
CN108301334B (zh) 一种具有防落梁功能的墩顶转体球铰及转体方法
CN112854872A (zh) 一种自适应防风型通信塔
CN2923627Y (zh) 导向轮限速装置
CN112281671A (zh) 一种钢箱梁顶推施工限位导向装置
CN201679482U (zh) 外转子电机直接曳引式抽油机
CN110203820B (zh) 拉杆对中式防爬装置
CN2866439Y (zh) 港口起重机工作状态防风钩
CN201437491U (zh) 轨行式起重机动态防风装置
CN210418973U (zh) 侧面抱紧式防爬装置
CN213416035U (zh) 棒式防强风轨道制动系统
CN2719777Y (zh) 垃圾车举升翻桶装置
CN220886646U (zh) 矿用平盘车旋转装置
CN216290755U (zh) 一种抗风性能好的光伏发电组件
CN2298983Y (zh) 多集顶复轨器
CN219547880U (zh) 一种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检测装置
CN212050226U (zh) 一种门式起重机的防风装置
CN2535385Y (zh) 新型井字架物料提升机
CN217808372U (zh) 夹轨防风铁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