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89350U - 信号传输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信号传输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89350U
CN215989350U CN202122338479.8U CN202122338479U CN215989350U CN 215989350 U CN215989350 U CN 215989350U CN 202122338479 U CN202122338479 U CN 202122338479U CN 215989350 U CN215989350 U CN 2159893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transmission
housing
fixing
connector according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384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盛建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ulscienc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ulscienc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ulscience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er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384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893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893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893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连接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述信号传输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偶数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信号传输部和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电连接的引脚,所述偶数个第二连接部被划分为两组,由两组所述第二连接部限定出位于两组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信号传输接口,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能拆卸地连接,以使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与所述信号传输接口电连接。通过设置能拆卸地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使得具有不同型号或规格的引脚的第一连接部与具有不同型号或规格的信号传输接口的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实现了不同型号或规格的引脚与不同型号或规格的信号传输接口之间的信号传输。

Description

信号传输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信号传输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信号传输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连接器将不同型号或规格的引脚与不同型号或规格的信号传输接口的对应以实现信号传输,以导航和自动泊车辅助(APA:Apa-autoparking assistant)系统为例,在导航和APA系统的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金手指连接器使存储有导航和APA系统的芯片上的金手指(金手指为内存条的金黄色导电触片)与信号传输接口连接,从而实现信号传输。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存储有导航和APA系统的芯片上的金手指数量不同,故在对不同的系统进行信号传输时需要使用不同的金手指连接器,如此需要频繁更换金手指连接器,在实际作业中极大地影响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对不同的系统进行信号传输时需要频繁更换金手指连接器会影响了工作效率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连接器及印制电路板,通过设置能拆卸地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使得具有不同型号或规格的引脚的第一连接部与具有不同型号或规格的信号传输接口的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实现了不同型号或规格的引脚与不同型号或规格的信号传输接口之间的信号传输。
根据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连接器,所述信号传输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偶数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信号传输部和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电连接的引脚,所述偶数个第二连接部被划分为两组,由两组所述第二连接部限定出位于两组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信号传输接口,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能拆卸地连接,以使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与所述信号传输接口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的一端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的另一端暴露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引脚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传送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传送部自所述第二壳体凸出,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一体形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垂直,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上,两组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分别包括的两个所述第一弯折部分别所在的两个所述第一侧壁限定出所述信号传输接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开口,所述第二传送部经由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第一壳体中,以使所述第二传送部和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包括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包括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以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中的至少一者呈弹性形变的形式相互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信号传输通道,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固定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的第一固定壁上,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抵靠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的与所述第一固定壁相对的第二固定壁上。
优选地,所述信号传输连接器还包括固定平台和夹具,所述固定平台包括第一固定表面和与所述第一固定表面相对的第二固定表面,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开口所在表面相对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固定表面接触,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引脚自所述第二固定表面伸出,所述夹具用于夹持两组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每一组所述第二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引脚,所述信号传输部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壳体的面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突出,并暴露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信号传输通道,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围绕所述信号传输接口设置,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的内部暴露于所述信号传输接口,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的所述另一端能够插入到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以与所述信号传输接口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的数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连接部;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连接器沿图1的A-A’截取的截面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连接器沿B-B’截取的截面示意图。
图标:1-第一连接部;11-第一信号传输部;111-第一固定部;112-第一凸出部;113-引脚;12-第一壳体;121-开口;122-第一信号传输通道;1221-第一固定壁;1222-第二固定壁;2-第二连接部;21-信号传输接口;22-第二信号传输部;221-第二固定部;2211-第一弯折部;2212-第二弯折部;222-第二传送部;223-第二凸出部;23-第二壳体;233-第二信号传输通道;3-固定平台;4-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针对现有的连接器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传输连接器,信号传输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部1和偶数个第二连接部2,第一连接部1包括第一信号传输部11和与第一信号传输部电连接的引脚113,偶数个第二连接部2被划分为两组,由两组第二连接部限定出位于两组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信号传输接口21,第一连接部1与第二连接部2能拆卸地连接,以使第一信号传输部11与信号传输接口21电连接,从而实现从信号传输接口21到引脚113的信号传输。信号传输接口21用于与诸如金手指的信号传输接头连接,以进行信号传输。
这里,信号传输接口和引脚可以分别用于信号输入和信号输出,以通过信号传输连接器将两个需要传输信号的设备相连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可以可拆卸地连接,因此允许使用具有不同型号或规格的引脚的第一连接部与具有不同型号或规格的信号传输接口的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实现了不同型号或规格的引脚与不同型号或规格的信号传输接口的对应,从而提供了更多可能的信号传输连接的方式,而无需针对每一对类型的引脚与信号传输接口定制信号传输连接器。
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连接器的一种示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信号传输部11可以间接电连接到信号传输接口。
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2还可以包括第二信号传输部22和第二壳体23,第二信号传输部22的第一端可以固定至第二壳体23,第二信号传输部22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信号传输部11电连接,例如图4所示,第二信号传输部22的第二端可以与第一信号传输部11直接接触,以使第二信号传输部22与第一信号传输部11电连接。如此,在使用该信号传输连接器时,由于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为能拆卸的连接,使得在对不同系统进行信号传输时能够通过快速增加或减少第二连接部2的数量来适配不同的信号传输接头,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1还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2,第一信号传输部11的至少一部分可固定在第一壳体12的内部,这里,第一壳体12可以为绝缘材料,从而可以保护第一信号传输部11与外界绝缘。第一信号传输部11的一端可暴露于第一壳体12的外部,并且与引脚113相连,以与引脚113之间进行信号传输,然而本申请不限于此,第一信号传输部11也可以完全容纳于第一壳体12内部,引脚113可以伸入到第一壳体12内部与第一信号传输部11电连接。在一示例中,引脚可以与第一信号传输部11一体地形成,然而本申请不限于此,在另一示例中,引脚也可以与第一信号传输部11分开地形成并且通过任意的间接或直接的导电连接方式连接到第一信号传输部11。
第二信号传输部22可包括彼此电连接的第二固定部221和第二传送部222,第二固定部221设置第二壳体23,第二传送部222自第二壳体23向远离第二固定部221的方向凸出,如图1所示,两组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信号传输接口21,以与插入信号传输接口21的诸如金手指的信号传输接头的导电触片电连接。
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固定部221可包括第一弯折部2211和第二弯折部2212,第一弯折部2211设置在第一侧壁上,第二弯折部2212设置在第二侧壁上,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彼此垂直。具体来说,两组第二连接部所分别包括的两个第一弯折部2211相对设置,以使通过信号传输接口21插入的诸如金手指的信号传输接头分别与两组第二连接部的第一弯折部2211接触,进而完成信号传输接头与第一连接部1之间的信号传输。
尽管图1中示出了信号传输接口21的虚拟边界线,但这是为了便于描述而示意性地给出的标注,可以理解的是,在信号传输连接器的实体中并不存在信号传输接口21的虚拟边界线,因此,信号传输接口21实质上形成为两组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的用于安装信号传输接头以实现信号传输接头和第一信号传输部之间连接的空间。
第二信号传输部22的第二传送部222自第二壳体23凸出,第二固定部221和第二传送部222可一体形成。第二传送部222可插入到第一壳体12中,以与第一信号传输部11电连接。具体来说,第一壳体12可形成有开口121,第二信号传输部22的第二传送部222可经由开口121插入到第一壳体12中,以使第二信号传输部22和第一信号传输部11电连接。
此外,根据本申请的信号传输连接器还可以包括固定平台3,固定平台3包括第一固定表面、第二固定表面(第一固定表面和第二固定表面即固定平台3的上、下表面)以及安装孔,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壳体12的与开口121所在表面相对的表面与第一固定表面接触,第一连接部1的引脚113自第一固定表面沿安装孔自第二固定表面伸出。上述的固定平台3可根据所需使用的引脚113数量定制预定数量的安装孔,以安装于预定数量的第一连接部1以满足使用需求,同时,固定平台3的设置可保证多个第一连接部1不会发生相对变化,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该信号传输连接器还包括夹具4,夹具4能够夹持两组第二连接部中的每一组第二连接部,以将各组第二连接部连成一个整体,避免每一组第二连接部内的各第二连接部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通过上述的信号传输连接器,两组第二连接部形成的信号传输接口21内插入诸如金手指的信号传输接头,信号传输接头与第二信号传输部22连接,第二信号传输部22的第二传送部222沿开口121插入到第一壳体12中,使第二信号传输部22与第一信号传输部11电连接,通过将与第一信号传输部11电连接的引脚113焊接在PCB板上,从而实现了将产品的信号传输接头与PCB板的连接。
如图4所示,第二信号传输部22的第二传送部222可包括第二凸出部223,第一信号传输部11包括第一凸出部112,在将第二传送部222沿开口121插入到第一壳体12中时,第一凸出部112和第二凸出部223中至少一者呈弹性形变的形式使第一凸出部112和第二凸出部223相互接触。
优选地,第一信号传输部11和第二信号传输部22为金属材料制成,第一凸出部112和第二凸出部223形成为两个具有弹性的弧形金属片,如此,第一凸出部112和第二凸出部223在第一壳体12内的狭小空间内相互挤压形变,能够增加第一凸出部112和第二凸出部223接触的牢固程度。
尽管以上对于第一固定部111和第一凸出部112分别进行叙述,但事实上,上述的第一固定部111和第一凸出部112作为第一信号传输部11的部分为一体形成,第二固定部221、第二传送部222和第二凸出部223作为第二信号传输部22的部分为一体形成。
作为一示例,第一壳体12的内部可形成第一信号传输通道122,第一信号传输通道122与开口121连通,第一信号传输部11可固定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122的第一固定壁1221上,第一凸出部112可相对于第一信号传输部11的固定到第一固定壁1221上的部分朝向第一信号传输通道122内凸出,第二信号传输部22的第二传送部222可经由开口121插入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中,并且可抵靠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122的与第一固定壁1221相对的第二固定壁1222上,第一信号传输通道122的第一固定壁1221与第二固定壁1222之间的距离(例如,在第一凸出部112的凸出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凸出部112在自然状态(未发生弹性形变的状态)下的凸出高度与第二凸出部223在自然状态(未发生弹性形变的状态)下的凸出高度的和。由此,在第二信号传输部22插入到第一壳体12中时,第一凸出部112与第二凸出部223在第一信号传输通道122可以进一步的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以使第一凸出部112与第二凸出部223更加充分接触,以保证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能够将导航和APA等系统完成信号传输。
下面将参照图5和图6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信号传输连接器的另一示例。
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第一连接部的第一信号传输部可以直接电连接到信号传输接口。
如图5和图6所示,在该示例中,第二连接部2可不包括第二信号传输部22。在此情况下,第一信号传输部11的一端可从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壳体12突出,暴露于第一壳体12的外部,具体来说,第一信号传输部11可包括突出部,突出部可从第一壳体12的面向第二连接部2的一侧突出。相应地,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壳体23可形成有与信号传输接口21连通的开口121,第一信号传输部11的突出部可以经由该开口插入到第二壳体23的内部,并且可与信号传输接口接触以与信号传输接口电连接。
此外,如图6所示,第一信号传输部11的数量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二信号传输通道233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第一连接部1需要使用的第一信号传输部11的数量以相应的选择具有相同数量第二信号传输通道233的第二连接部2,由此,在第一连接部1的第一信号传输部11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确定的第二连接部2的第二信号传输通道233的数量,可以为其定制具有确定数量的第二信号传输通道233的第二连接部2,实现了不同型号或规格的引脚113与不同型号或规格的信号传输接口21之间的信号传输。
此外,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23为绝缘材料制成,可以使第一连接部1和第二连接部2接触连通整个系统时对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23对第一信号传输部11和第二信号传输部22起到固定作用的同时能够隔绝第一信号传输部11和第二信号传输部22与其他金属材料接触避免了串电的风险。优选地,第一壳体12和第二壳体23为塑料材料制成。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信号传输连接器的应用领域广泛,例如汽车领域的金手指连接器领域、医疗领域、工业领域等任何具有类似需求的领域均可进行应用,提升了信号传输的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信号传输连接器,通过设置能拆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使得在对不同系统进行信号传输时能够快速更换第一连接部以适配不同的软件,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此外,根据本申请的信号传输连接器,通过使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中的至少一者在第一壳体内呈弹性形变的形式,使得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相互接触,保证第一传输部与第二传输部之间的信号传输。
此外,根据本申请的信号传输连接器,通过设置第一传送部和第一固定部暴露在第一壳体外部的第一连接部和形成有第二信号传输空间和第二开口的第二连接部,使得可以根据需求定制具有确定数量的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的第二连接部,从而实现对不同系统的信号传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信号传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偶数个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信号传输部和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电连接的引脚,所述偶数个第二连接部被划分为两组,由两组所述第二连接部限定出位于两组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信号传输接口,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能拆卸地连接,以使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与所述信号传输接口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的一端容纳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的另一端暴露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并与所述引脚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传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信号传输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
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传送部,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传送部自所述第二壳体凸出,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二传送部一体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传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垂直,
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上,两组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分别包括的两个所述第一弯折部分别所在的两个所述第一侧壁限定出所述信号传输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号传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有开口,所述第二传送部经由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第一壳体中,以使所述第二传送部和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传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包括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包括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以所述第一凸出部和所述第二凸出部中的至少一者呈弹性形变的形式相互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号传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第一信号传输通道,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固定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的第一固定壁上,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部抵靠在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通道的与所述第一固定壁相对的第二固定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传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输连接器还包括固定平台和夹具,
所述固定平台包括第一固定表面和与所述第一固定表面相对的第二固定表面,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第一壳体的与所述开口所在表面相对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固定表面接触,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所述引脚自所述第二固定表面伸出,
所述夹具用于夹持两组所述第二连接部中的每一组所述第二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传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引脚,所述信号传输部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壳体的面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侧突出,并暴露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第二信号传输通道,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围绕所述信号传输接口设置,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的内部暴露于所述信号传输接口,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的所述另一端能够插入到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中,以与所述信号传输接口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信号传输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传输部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信号传输通道的数量。
CN202122338479.8U 2021-09-26 2021-09-26 信号传输连接器 Active CN2159893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8479.8U CN215989350U (zh) 2021-09-26 2021-09-26 信号传输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8479.8U CN215989350U (zh) 2021-09-26 2021-09-26 信号传输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89350U true CN215989350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09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38479.8U Active CN215989350U (zh) 2021-09-26 2021-09-26 信号传输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893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9145B (zh) 连接器
CN111952817B (zh) 高速线端连接器制造方法
US20180183170A1 (en) Connector
CN113224576B (zh) 连接器
US11978973B2 (en) Connector
JP7281537B2 (ja) コネクタ
JP7198924B2 (ja) 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KR20190085601A (ko) 플러그 커넥터
CN215989350U (zh) 信号传输连接器
KR100735351B1 (ko) 커넥터가 장착된 배선 기판과 그 제조 방법
JP4021397B2 (ja) 接続端子及び該接続端子を用いる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112242632B (zh) 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的形成方法及连接结构的电缆
CN110088989B (zh) 具有无焊接触件的连接器
CN108134224B (zh) 同轴到平面应变消除器具
JP5903957B2 (ja) プリント基板の接続構造とその接続用のfpc及び電子機器
JP7403614B2 (ja) コネクタ
TW200901581A (en) Connector having a stopper mechanism defining a movable range of a housing receiving a connection object
CN118102573A (zh) 连接机构、采样组件及电池包
CN115117685A (zh) 布线装置
CN115117661A (zh) 线对板连接器
JP3276715B2 (ja) 平板状導体の接続端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接続装置
JPH09771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