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02573A - 连接机构、采样组件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连接机构、采样组件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02573A
CN118102573A CN202311813024.4A CN202311813024A CN118102573A CN 118102573 A CN118102573 A CN 118102573A CN 202311813024 A CN202311813024 A CN 202311813024A CN 118102573 A CN118102573 A CN 1181025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connection
reinforcing member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130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岩
卢雨龙
张占江
吕宁
路尧
梁力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181302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025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8102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025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机构、采样组件及电池包,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柔性电路板和补强构件,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连接部;所述补强构件的强度大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强度,所述补强构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贴合。在本申请的连接结构中,柔性电路板的连接部能够实现柔性电路板与外部结构的连接。补强构件的强度大于柔性电路板的强度,补强构件的至少部分与柔性电路板贴合,使得补强构件能够支撑柔性电路板。如此,提升了柔性电路板的结构强度,能够降低柔性电路板在转运、装配等复杂工况下,折弯断裂的风险,进而保证了电池包的采样功能。

Description

连接机构、采样组件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机构、采样组件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FFC(Flexible Flat Cable)线,又称为柔性扁平线缆,是一种用PET绝缘材料和极薄的镀锡扁平铜线,通过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压合而成的新型数据线缆,其可以任意选择导线数目及间距,使联线更方便且具有柔软、随意弯曲折叠、厚度薄、体积小、连接简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
随着电动汽车的市场越来越大,FFC目前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电压信号采集。FFC用于电子产品上时无需设置保险丝,但当把FFC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时就必须解决保险丝的问题。通过在转接PCB(印刷电路板)上设置保险丝,再将FFC与转接PCB焊接增加保险丝功能,但转接PCB体积大需要更多的布置空间,布置在转接PCB上保险丝无法保护FFC线路间短路,且转接PCB只能通过连接器母端对外输出,与BMS采样子板连接还需要线束过渡转接,增加零部件数量及额外成本。
基于此,柔性电路板开始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信号采集,即通过柔性电路板连接汇流排和FFC,并在柔性电路板上设置保险丝功能,但柔性电路板在转运、装配等复杂工况下,极易折弯断裂,进而影响电池包的采样功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机构、采样组件及电池包,以解决柔性电路板在转运、装配等复杂工况下,极易折弯断裂,进而影响电池包的采样功能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连接部;
补强构件,所述补强构件的强度大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强度,所述补强构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贴合。
优选地,所述补强构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粘接平面,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朝向所述补强构件的连接表面,所述连接表面与所述粘接平面粘接。
优选地,定义与所述粘接平面平行的平面为投影平面,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投影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补强构件在所述投影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两个连接部;
所述补强构件还包括两个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均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两个所述延伸部均包括贯穿所述延伸部的第一避让口,两个所述延伸部上的两个所述第一避让口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部对应。
优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板本体,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板本体的两端,所述板本体的两个所述连接部所在端均相对所述补强构件伸出。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保险丝,所述保险丝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保险丝固定在所述连接表面上;
所述补强构件还包括贯穿所述补强构件的第二避让口,所述保险丝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第二避让口暴露。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彼此相背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延伸部连接,所述主体部相对两个所述延伸部朝向背对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侧凸出。
优选地,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贯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定位孔,所述补强构件包括贯穿所述补强构件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连通。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采样组件,所述采样组件包括上述的连接机构。
优选地,所述采样组件还包括汇流排和采样线束,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汇流排和所述采样线束连接。
优选地,所述采样组件还包括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一个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汇流排通过所述第一粘接部粘接,另一个所述连接部与采样线束通过所述第二粘接部粘接。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上述的采样组件。
本申请的连接机构包括柔性电路板和补强构件,柔性电路板包括连接部,连接部能够实现柔性电路板与外部结构(例如汇流排或者采样线束)的连接。补强构件的强度大于柔性电路板的强度,补强构件的至少部分与柔性电路板贴合,使得补强构件能够支撑柔性电路板。如此,提升了柔性电路板的结构强度,能够降低柔性电路板在转运、装配等复杂工况下,折弯断裂的风险,进而保证了电池包的采样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爆炸图;
图2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3示出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补强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采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采样组件的爆炸图。
图标:1-柔性电路板;11-板本体;111-第一定位孔;12-连接部;2-补强构件;21-第一部分;211-第二避让口;22-第二部分;23-延伸部;231-第一避让口;232-第二定位孔;3-保险丝;4-汇流排;5-采样线束;6-第一粘接部;7-第二粘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做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已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更确切地说,已经提供了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现这里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板)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结合到”另一元件、“在”另一元件“之上”或“覆盖”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之上”或“直接覆盖”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所列出的相关项中的任何一项和任何两项或更多项的任何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所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易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诸如“在……之上”、“上部”、“在……之下”和“下部”的空间关系术语,以描述如附图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这样的空间关系术语意图除了包含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还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上”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另一元件位于“之下”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之上”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括“在……之上”和“在……之下”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将对在这里使用的空间关系术语做出相应的解释。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的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的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列举存在的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这里所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但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其他构造是可能的。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机构,如图1至图4所示,连接机构包括柔性电路板1和补强构件2,柔性电路板1包括连接部12;补强构件2的强度大于柔性电路板1的强度,补强构件2的至少部分与柔性电路板1贴合。本申请的连接机构包括柔性电路板1和补强构件2,柔性电路板1包括连接部12,连接部12能够实现柔性电路板1与外部结构(例如汇流排4或者采样线束5,参见图5所示)的连接。补强构件2的强度大于柔性电路板1的强度,补强构件2的至少部分与柔性电路板1贴合,使得补强构件2能够支撑柔性电路板1。如此,提升了柔性电路板1的结构强度,能够降低柔性电路板1在转运、装配等复杂工况下,折弯断裂的风险,进而保证了电池包的采样功能。
可选地,补强构件2可以为塑料、树脂等材质制成。
如图2和图3所示,柔性电路板1还包括板本体11,连接部12的数量为两个,板本体11包括连接表面(在图2和图3视角下为上表面),连接表面面对补强构件2,连接表面的部分与补强构件2粘接,两个连接部12分别固定在板本体11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可选地,连接部12为焊盘,焊盘上覆盖的薄膜可以预先去除,以便于焊盘与汇流排4或者采样线束5焊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补强构件2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包括面对柔性电路板1的粘接平面,板本体11的连接表面与粘接平面粘接,从而实现补强构件2与柔性电路板1的粘接,保证了补强构件2与柔性电路板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升了柔性电路板1的结构强度,降低了柔性电路板1折弯断裂的风险。
可选地,主体部可以通过双面胶与柔性电路板1粘接。
进一步地,将与粘接平面平行的平面定义为投影平面,连接部12在投影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补强构件2在投影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外部。如此,补强构件2与连接部12对应的位置镂空。如此,能够便于将连接部12与汇流排4或者采样线束5连接。
如图4所示,补强构件2还包括两个延伸部23,主体部包括第一部分21和两个第二部分22,两个延伸部23位于补强构件2的两端,延伸部23通过第二部分22与第一部分21连接,此时仅主体部的第一部分21和两个第二部分22与柔性电路板1粘接,两个延伸部23不与柔性电路板1粘接。两个第二部分22朝向柔性电路板1的平面为粘接平面,两个延伸部23上均包括第一避让口231,第一避让口231沿延伸部23的厚度方向贯穿延伸部23。柔性电路板1的两个连接部12分别与两个第一避让口231对应,使得两个连接部12能够分别伸入两个第一避让口231,此时,连接部12在投影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补强构件2在投影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外部。通过第一避让口231能够实现对焊接使用的焊头以及压接工装的避让,以便于连接部12与汇流排4或者采样线束5焊接。
此外,补强构件2仅第二部分22与柔性电路板1的中部粘接,如此,补强构件2与柔性电路板1粘接的面积较小,使用的双面胶的尺寸更小,从而降低了连接机构的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和延伸部23进行分别描述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补强构件2的形状,第一部分21、两个延伸部23和两个第二部分22为补强构件2的五个部分,在补强构件2的实体中,第一部分21、两个延伸部23和两个第二部分22一体成型。
此外,两个第二部分22均呈平板状,使得第二部分22的背对柔性电路板1的表面为平面,能够便于通过吸盘吸取补强构件2,从而实现对连接机构的移动。
可选地,补强构件2的形式不仅限于此,补强构件2亦可以仅包括主体部,此时,补强构件2全部与柔性电路板1粘接,此时板本体11的两个连接部12所在端均相对主体部件伸出。具体来说,补强构件2在补强构件2的长度上的尺寸小于板本体11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补强构件2的中部与板本体11粘接,板本体11的两端相对补强构件2的端部凸出,使得连接部12在投影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补强构件2在投影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外部。如此,能够对焊接使用的焊头以及压接工装的避让,以便于设置在板本体11上的连接部12与汇流排4或者采样线束5焊接。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连接机构还包括保险丝3,保险丝3焊接在柔性电路板1的连接表面上,补强构件2的第一部分21上开设有第二避让口211,第二避让口211沿第一部分21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部分21,保险丝3的至少部分被第二避让口211暴露。如此,通过第二避让口211能够对保险丝3的外观进行观察,便于对保险丝3进行故障排查。
进一步地,柔性电路板1包括第一定位孔111,第一定位孔111贯穿板本体11,补强构件2包括第二定位孔232,第二定位孔232贯穿延伸部23,第一定位孔111与第二定位孔232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一定位孔111与第二定位孔232连通。在连接机构制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将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二定位孔232对正,从而实现补强构件2和柔性电路板1的位置的对正,从而保证补强构件2与柔性电路板1粘接的准确性。
此外,上述的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二定位孔232还可以用于实现连接结构的固定,例如可以通过螺钉穿过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二定位孔232,从而将连接机构固定在连接结构的外部结构(例如铝排)上。
可选地,柔性电路板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定位孔111,补强构件2包括多个第二定位孔232,第一定位孔111的数量与第二定位孔232的数量相同,并且第一定位孔111与第二定位孔232一一对应。
优选地,第一定位孔111和第二定位孔23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一定位孔111分别位于保险丝3的两侧,两个第二定位孔232分别位于两个第二部分22上,两个第一定位孔111分别与两个第二定位孔232对应。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主体部彼此相背的两端(即两个第二部分22背对第一部分21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延伸部23连接,主体部相对两个延伸部23朝向背对柔性电路板1的一侧凸出,能够便于吸盘吸取补强构件2,从而实现对连接机构的搬运。
在本申请的连接机构中,通过设置补强构件2,提升了柔性电路板1的结构强度,能够降低柔性电路板1在转运、装配等复杂工况下,折弯断裂的风险,进而保证了电池包的采样功能。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采样组件,采样组件包括上述的连接机构,其具有与上述的连接机构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5和图6所示,采样组件还包括汇流排4和采样线束5,两个连接部12分别与汇流排4和采样线束5焊接,从而通过连接机构实现了汇流排4与采样线束5的连接。
此外,采样组件还包括第一粘接部6和第二粘接部7,一个连接部12与汇流排4通过第一粘接部6粘接,另一个连接部12与采样线束5通过第二粘接部7粘接,从而提升连接机构与汇流排4以及连接机构与采样线束5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第一粘接部6和第二粘接部7可以为胶水固化后形成的结构,胶水可以为UV固化胶或者热固化胶。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电池包包括上述的采样组件,其具有与上述的采样组件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连接部;
补强构件,所述补强构件的强度大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强度,所述补强构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构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粘接平面,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朝向所述补强构件的连接表面,所述连接表面与所述粘接平面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定义与所述粘接平面平行的平面为投影平面,所述连接部在所述投影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补强构件在所述投影平面上的正投影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两个连接部;
所述补强构件还包括两个延伸部,两个所述延伸部均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两个所述延伸部均包括贯穿所述延伸部的第一避让口,两个所述延伸部上的两个所述第一避让口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部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还包括板本体,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板本体的两端,所述板本体的两个所述连接部所在端均相对所述补强构件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保险丝,所述保险丝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丝固定在所述连接表面上;
所述补强构件还包括贯穿所述补强构件的第二避让口,所述保险丝的至少部分被所述第二避让口暴露。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彼此相背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延伸部连接,所述主体部相对两个所述延伸部朝向背对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侧凸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贯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定位孔,所述补强构件包括贯穿所述补强构件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延伸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孔连通。
10.一种采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采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组件还包括汇流排和采样线束,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汇流排和所述采样线束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采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组件还包括第一粘接部和第二粘接部,一个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汇流排通过所述第一粘接部粘接,另一个所述连接部与采样线束通过所述第二粘接部粘接。
13.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采样组件。
CN202311813024.4A 2023-12-26 2023-12-26 连接机构、采样组件及电池包 Pending CN1181025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13024.4A CN118102573A (zh) 2023-12-26 2023-12-26 连接机构、采样组件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13024.4A CN118102573A (zh) 2023-12-26 2023-12-26 连接机构、采样组件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02573A true CN118102573A (zh) 2024-05-28

Family

ID=91157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13024.4A Pending CN118102573A (zh) 2023-12-26 2023-12-26 连接机构、采样组件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0257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03495B2 (en)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10163569A1 (en) Terminal mount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US10468845B2 (en) Rotary connector
JP2000196327A (ja) フィルムアンテナ装置
US8197284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connecting method thereof
CN116525179A (zh) 布线构件及包装形态的布线构件
US9606312B2 (en) Composite cable
EP2340587A1 (en) Terminal mount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CN210807794U (zh) 多功能补强板、电路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8102573A (zh) 连接机构、采样组件及电池包
WO2001026434A1 (fr) Tableau de connexion a connecteur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JP5029965B2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用アダプタ
US20050208811A1 (en) Substrate
US20210028513A1 (en) Sensing Assembly,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reof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the Same
CN215497161U (zh) 电子设备及扁平电缆
JP2014096260A (ja) フラット配線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実装体
CN114762177B (zh) 线束、蓄电模块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N216288866U (zh) 采样组件及具有其的电池模组
JP4074047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5989350U (zh) 信号传输连接器
CN112636041B (zh) 柔性扁平电缆
JP2001076583A (ja) メンブレンスイッチのコネクタ実装構造
CN213124782U (zh) Ffc连接器
KR20210011881A (ko) 센싱 어셈블리, 센싱 어셈블리의 제조방법 및 센싱 어셈블리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WO2022115995A1 (zh) 互连件和电池包、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