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82732U - 风道组件和抽烟机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组件和抽烟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82732U
CN215982732U CN202120078433.4U CN202120078433U CN215982732U CN 215982732 U CN215982732 U CN 215982732U CN 202120078433 U CN202120078433 U CN 202120078433U CN 215982732 U CN215982732 U CN 2159827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ection
air duct
smoke
guid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784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茂财
崔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engy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eng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engy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engy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784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827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827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827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和抽烟机,通过设置顶壁、围板及正面板,顶壁、围板和正面板共同围成风道段,在正面板设置有排风口、以及设置在排风口一侧的轴流风机。其中排风口设置于风道段的一端,气流从风道段的另一端进入经风道段内部腔体后经轴流风机加压从排风口排出。以此形成向下送出的新风,在集烟罩的外侧的下方形成新风区域,有效的对集烟罩内上升的烟气的防溢起到阻挡作用,而且在新风区域的外侧还以此形成负压区,以此吸引更多外界气流从集烟罩的下部进入集烟罩所在的烟气空间,形成对烟气的推送效应,有助于烟气更多的进入集烟罩内的进烟口,从而提升抽烟机的抽烟效率。

Description

风道组件和抽烟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道组件和抽烟机,属于抽烟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烟机设备一般有中式和欧式之分,中式的烟机设置有向下开口的吸烟罩,相对欧式的平面状吸烟部能更好的吸收油烟,以适应中国家庭烹饪时多油烟的需求。但是中式的油烟机的吸烟罩体积大,如果要吸烟效果相对好就需要安装位置更低,这样容易遮挡用户的灶台的视线,且即使如此安装,其吸烟效果仍然不能满足用户的一些多烟或者多刺激性气体的场景的需求,如煎炒辣味食材时仍容易产生刺激性气体导致用户难受,从而影响了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中式抽烟机吸油烟效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且安装结构影响用户烹饪的视线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道组件,用于抽烟机,包括壳体,壳体有顶壁、围板及正面板,顶壁、围板和正面板共同围成风道段,在正面板设置有向下送风的排风口、以及设置在排风口一侧的轴流风机。
可选地,风道段包括围板与顶壁的立面靠近形成的窄风道段、以及位于窄风道段上游的进风段、以及位于窄风道段下游的由正面板和顶壁的水平段和围板围成的扩张段。
可选地,窄风道段的水平截面为U型,窄风道段的内壁面在水平之间的间距为5 至40mm,窄风道段的在水平方向的周长与间距的比值为20至60;在窄风道段与扩张段的连接处设置有缩口,缩口的自由段向窄风道段中心延伸。
可选地,排风口设置在正面板的水平面段或者倾斜面段,倾斜面段与竖直面的夹角为71.5度至95.5度,排风口设置导向件,使得排风口的送风方向有向下的分量;导向件设置有转轴,以使得导向件的导风方向有第一送风方向和第二送风方向。
可选地,在进风段设置有电控装置,电控装置设有外露的散热器,散热器上有散热鳍片,进风段中的空气朝散热鳍片流动并吸热。
可选地,壳体的正面上部倾斜设置有第一导流面,以及倾斜的第二导流面,两导流面之间水平方向有连接段,第二导流面向后延伸有第三导流面,其中第二导流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三导流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可选地,第一导流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1度至131度;连接段的长度为第一导流面长度的n倍,其中n的范围为0.3至0.6;连接段与顶壁之间的间距为M,其连接段的长度的L,L与M的比值范围为0.3至0.5。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抽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的壳体形成集烟罩,集烟罩的内壁面为内凹的第三导流面,其正立面的投影在1/3以上形成条形的第一吸风口,该吸风口形成位于内凹处的负压区域。
可选地,内凹的第三导流面向下延伸,在正立面的下端还形成有第二吸风口,该第二吸风口包括超越第三导流面的承接段,该承接段与第三导流面下端形成迂回的进风风道部。
可选地,挡板的下端对应第二吸风口的侧面的投影继续向下延伸,且挡板的下端水平设置,其挡板的侧边形成从外向内倾斜延伸并连接水平设置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通过设置顶壁、围板及正面板,顶壁、围板和正面板共同围成风道段,在正面板设置有排风口、以及设置在排风口一侧的轴流风机。其中排风口设置于风道段的一端,气流从风道段的另一端进入经风道段内部腔体后经轴流风机加压从排风口排出。以此形成向下送出的新风,在集烟罩的外侧的下方形成新风区域,有效的对集烟罩内上升的烟气的防溢起到阻挡作用,而且在新风区域的外侧还以此形成负压区,以此吸引更多外界气流从集烟罩的下部进入集烟罩所在的烟气空间,形成对烟气的推送效应,有助于烟气更多的进入集烟罩内的进烟口,从而提升抽烟机的抽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烟机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烟机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烟机形成涡旋气流和向下排风气流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B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抽烟机的风机箱切除上部的一部分后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风机箱100,排风腔110,壳体200,集烟罩210,排风口211,吸烟口212,第二吸风口213,正面板214,顶壁220,第一导流面221,连接段222,第二导流面223,第三导流面224,挡板230,排风组件240,导向网241,压板242,轴流风机243,电控盒300,散热器310,盛油槽400,抽烟风机500,蜗壳600,
围板250,进风段261,窄风道段262,显示部270。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结构或功能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根据实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了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道组件,用于抽烟机,如图1至7所示,包括顶壁220、围板250及正面板214,顶壁220、围板250和正面板214共同围成风道段,在正面板 214设置有排风口211、以及设置在排风口211一侧的轴流风机243。其中排风口211 设置于风道段的一端,气流从风道段的另一端进入经风道段内部腔体后经轴流风机 243加压从排风口211排出。其中正面板214形成抽烟机的集烟罩210。由于风道段的气流入口设置在顶壁220所在的位置,即位于抽烟机的安装的高位处,因此从顶壁220 处吸入的为厨房所在空间内高处的未混入油烟的空气,以此形成较清洁的新风进风道段,并从正面的排风口211向下排出。通过形成向下送出的新风,在集烟罩210的外侧的下方形成新风区域,有效的对集烟罩210内上升的烟气的防溢起到阻挡作用,而且在新风区域的外侧还以此形成负压区,以此吸引更多外界气流从集烟罩210的下部进入集烟罩210所在的烟气空间,形成对烟气的推送效应,有助于烟气更多的进入集烟罩210内的进烟口,从而提升抽烟机的抽烟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道段包括围板250与顶壁220的立面靠近形成的窄风道段262、以及位于窄风道段262上游的进风段261、以及位于窄风道段262 下游的由正面板214和顶壁220的水平段和围板250围成的扩张段263。如图7所示,正面板214形成抽烟机的集烟罩210,集烟罩210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抽烟机风机的风机箱100,其外壳由顶壁220形成,在顶壁220的立面形成窄风道段262,窄风道段 262设置与风机箱100的四周,使得风机箱100的体积不因窄风道段262的设置而增加太多,由于抽烟机安装时风机箱100位于其顶部,一般需要与其他的家居适配,因而此部分的安装空间狭窄,因此方便风机箱100的安装。而扩张段263由正面板214 和顶部的水平段以及集烟罩210内部的围板250围合而成,其在集烟罩210上方的水平两侧延伸,以此形成均匀的气流收集腔,有助于排风口211送风的新风在水平方向上形成较大面积的风幕,更好的起到阻挡集烟罩210内烟气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窄风道段262的水平截面为U型,窄风道段262的内壁面在水平之间的间距为5至40mm,窄风道段262的在水平方向的周长与间距的比值为20至60;其中窄风道段262在风机箱100的正面和两侧面分布,以此形成水平截面为U型,其进风段261可以同时与窄风道段262的正面部分和两侧面部分连通,以此其进风段261的水平截面也为U型;或者进风段261只与其中的一面或者两面连通,如由于结构的限制,进风段261只设置于在风机箱100的两侧顶部,以此只与窄风道段262的两侧面部分连通,或者进风段261仅设置于风机箱100 的一侧顶部或者仅设置在正面顶部。通过将窄风道段262的水平截面为U型设置,方便进风段261的灵活结构,因为进风段261所处位置可能存在与其他结构干涉,因此其设置结构受到限制。如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电控盒300设置在风机箱100的正面的顶部,因此其进风段261主要分布于风机箱100的两侧面的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窄风道段262与扩张段263的连接处设置有缩口,缩口的自由段向窄风道段262中心延伸。如图7所示,在顶壁220的正面部分位于窄风道段262与扩展段的连接处位置,其顶壁220向内朝向窄风道中心伸出一部分,使得窄风道端的气流通路变小形成缩口,这样窄风道端中年的气流经过此缩口时其气流速度增加排入到扩张段263中,能增加扩张段263内的气流密度,形成较大的气压,有助于扩张段263的排风口211的气流向外排放的速度提升,从而形成气流速度高的风幕,更好的起到对烟气的阻挡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排风口211设置在正面板214的的水平面段或者倾斜面段,倾斜面段与竖直面的夹角为71.5度至95.5度,排风口211设置导向件,使得排风口211的送风方向有向下的分量;其中导向件具体可以是蜂窝状的导向网241,导向网241在竖直向下方向形成一定的厚度,以此起到出风的导向作用。如果排风口211设置在正面板214的水平面端,则排风口211排出的气流外竖直向下;如果设置在倾斜段,由于倾斜段朝向集烟罩210的内侧倾斜,使得排风口211送出的气流方向朝向集烟罩210的外侧倾斜,通过设置倾斜面段与竖直面的夹角为合适的角度,以此形成排风口211的气流向外倾斜的程度,朝外倾斜的排风气流能扩大集烟罩210内烟气聚集区域的容积,以此吸引更多的烟气进入到集烟罩210的吸烟口21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设置有转轴(图中未示出),以使得导向件的导风方向有第一送风方向和第二送风方向。相对于上一实施例中的导向件的导向固定不变,改实施例在导向件中增设可控的转轴,其转轴与导向件中的导风叶片连动,从而可以改变导向件的气流送风方向,方便用户在使用时根据个人需要调整一个合适的送风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进风段261设置有电控装置,电控装置设有外露的散热器310,散热器310上有散热鳍片(图中未示出),进风段261中的空气朝散热鳍片流动并吸热。其中电控转轴可包括电控盒300组件,电控盒300中设置了驱动抽烟机的风机工作的控制电路板,其电控板上设置了功率器件以控制抽烟机的风机的转速,为方便功率器件的散热,在电控盒300中还设置金属散热器310以对功率器件进行散热。金属散热器310如铝制的散热器310上面分布了散热鳍片以增大散热面积,散热器310从电控盒300中外露。如图7所示,其散热器310设置与进风段261 中,以此但进风段261中的气流经过时,首先与散热器310进行热交换,再经窄风道段262进入扩张段263,最后从排风口211排出。由于进风段261位于抽烟机的顶部,远离灶具和集烟罩210,以此此区域的空气温度较低,从而进风段261的气流能有些的降低散热器310的温度,从而使得功率器件的温度维持正常,保证了抽烟机工作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7所示,壳体200的正面上部倾斜设置有第一导流面221,以及倾斜的第二导流面223,两导流面之间水平方向有连接段222,第二导流面223向后延伸有第三导流面224,其中第二导流面223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三导流面224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其中抽烟机的壳体200开口朝向用户,壳体200朝向用户侧的面形成正面板214,正面板形成集烟罩210,不同于传统的中式烟机的集烟罩210的开口向下。第一导流面221设置于开口的上端面,在集烟罩210内设置有吸烟口212,第一导流面221和第二导流面223均朝向内倾斜,第一导流面221和第二导流面223和连接二者的水平方向的连接段222形成第一台阶部,第二导流面223和第三导流面224形成第二台阶部。在抽烟机工作时,抽烟机内部的风机的高速旋转,从而在集烟罩210面的开口区域形成负压,大量外部气流被吸入集烟罩210,其中一部分的外部气流沿着倾斜向下的第一导流面221导向,并在连接段222的处形成的第一台阶部的台阶面使得气流翻转,以此形成如图5所示涡旋气流air1,并在进入第三导流面224所在的第二台阶部时进一步加强此旋涡气流,此涡旋气流形成一个气流阻挡区域,以阻挡用户烹饪时的烟气沿着集烟罩210内壁面上升外溢,也避免了至达到用户的头部区域进入用户的呼吸道给用户造成不适,使得烹饪的烟气从集烟罩210下方进入后尽可能多的进入吸烟口212不会朝向用户所在的区域外溢,而顶壁220的排风口211输出向下的吹风,能进一步加强在第一导流面221所在区域的负压,并对此区域的气流进行向下引导,使得更多气流沿着第一导流面221向下进入以此形成更多的涡旋气流,从而起到更好的阻止上升的烟气外溢的作用,而且向下的吹风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向下的屏障,进一步阻止了上述的烟气外溢。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抽烟机的空气导流组件,在壳体200的开口的正面上部设置倾斜设置有第一导流面221和倾斜的第二导流面223,两导流面之间水平方向有连接段222,以此形成第一台阶部,并在第二导流面223向后延伸有第三导流面224以此形成第二台阶部,从而使得抽烟机工作时,外部气流沿着第一导流面221在第一台阶部形成下压的涡旋气流,并进一步在第二台阶部对此涡旋气流加强,从而起到了对抽烟机的集烟罩210内上升的烟气的阻挡,防止防溢,使得尽量多烟气进入抽烟机的吸烟口212,在提升抽烟机的吸烟量的同时避免了烟气进入用户的呼吸道给用户带来不适,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且由于涡旋气流形成的阻挡区域,使得抽烟机的集烟罩210 可以朝向用户开口,不同于传统的烟机朝下开口,从而使得集烟罩210的壳体200不会对用户的视线形成阻碍,方便用户烹饪,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导流面22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1范围为91度至131度,具体可以是91度、95度、101度、109度、111度、121 度和131度这些值;连接段222的长度L2为第一导流面221长度L1的0.3至0.6倍,具体可以是0.3、0.4、0.5、0.6这些值;连接段222与顶壁220之间的间距为H,L2 与H的比值范围为0.3至0.5,具体可以是0.3、0.35、0.43、0.46、0.5这些值,以此使得外部气流沿着第一导流面221引导后在第一台阶部之间更好的形成涡旋气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流面221为平面状,其向下延伸的自由端超出了连接段222,其超出部分的内面与连接段222及第二导流面223形成有第一涡流区。如图5所示,平面状的第一导流面221向内倾斜,且其自由端超出连接段222 与第一导流面221连接的部分,使得气流沿着第一导流面221向下流动时,由于气流的趋壁效应,在自由端与连接段222连接处发生方向改变,并继续沿着连接段222的表面前进,在连接段222与第二导流面223的连接处气流方向再次改变,沿着第二导流面223前进。以此气流的方向发生两次弯折,从而形成涡旋气流air1,而且第一导流面221自由端超出连接段222与第一导流面221连接的部分,这样使得连接段222 的两端连接处均有与之弯折形成同向延伸的板面,第一板面是第一导流面221自由端超出连接段222与第一导流面221连接的部分,第二个板面是第二导流面223,从而使得气流在第一板面、连接段222和第二板面形成的U型腔内被向内引导,进一步加强了涡旋气流的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导流面223为平面状,其向下延伸的自由端超出了第三导流面224的连接处,其超出的部分的内面与第三导流面224 形成有第二涡流区。如图5所示,第二导流面223的自由端超出第三导流面224的部分与第三导流面224形成弯折区域,气流沿着第二导流面223进入此弯折区域其方向再次向内发生改变,以此形成另外的涡旋气流air2,从而与连接段222部分形成的涡旋气流形成内外两重涡旋气流,起到对上升烟气外溢的更好阻挡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在第三导流面224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长条形排风口211,排风口211与第一导流面221平行设置,在两排风口211 之间为非送风区域;排风口211的高速向下出风air3,形成负压引流区域,使得进入第三导流面224的气顺该引流气流向下压。其中排风口211设置于第三导流面224的相对第二导流面223的内侧,排风口211的长条形布置方向与第一导流面221平行设置,以此在第一靠近第二导流面223的左右两侧形成负压区域,使得在连接段222处形成的涡旋气流被吸引沿着此向下的出风下压,以此加速了涡旋气流的运动速度,以此加强形成了对上升烟气的阻挡区,更好的起到阻挡烟气的外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风机为轴流风机243设置在靠近非送风区域,由排风口211的一端出风口,吹向排风口211的另一端,排风口211上形成排风腔110,当两个风机排风时,形成在两侧的送风高风速区域。如图4和图7所示,在集烟罩210 的上部两侧设置有壳体200形成的排风腔110,排风腔110呈长条形设置,排风腔110 设置有排风组件240,包括导向网241和压板242等。轴流风机243设置于排风腔110 靠近非送风区域的一端,排风腔110的长度与排风口211的长度相同,在排风腔110 的下部设置长条形的导向网241,其具有一定的厚度,以形成出风导向作用,在导向网241上方还设置有压板242,以将导向网241固定于压板242和集烟罩210的外壁面,轴流风机243固定于壳体200和压板242之间,在压板242上开设长条形的入风口,轴流风机243吹出的水平方向的送风在排风腔110内经入风口和导向网241,形成竖直向下的送风,由轴流风机243的送风特点易知,在远离轴流风机243的排风口 211的一侧风量大,而越靠近轴流风机243的位置风量小,因此条形的排风口211排出的风量在其长度方向长大小不一致,也即越远离中间的非送风区域,其风量越大,从而减小送风对非送风区域的干涉。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抽烟机,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形成集烟罩210的壳体 200和设置于集烟罩210上端安装抽烟风机500的风机箱100,在抽烟机的壳体200 和风机箱100设置有上述实施例提到的风道组件。其中在第一导流面221的内侧还设置有显示部270,显示部270设置有显示器件和按键部件,第一导流面221的面板针对显示器件的区域为透明或者半透明,以此显示器件的显示从第一导流面221的面板投射出来,且该面板上还可设置触控的按键部件,以此控制抽烟机的工作。集烟罩210 的内壁面为内凹的第三导流面224,两侧的挡板230形成集烟罩210的侧壁,在集烟罩210的正立面的投影的1/3以上形成有条形的第一吸风口即上述实施例中的吸烟口 212,第一吸风口形成位于内凹处的负压区域,第一吸风口即上述实施例提到的吸烟口 212。由于空气导流组件位于集烟罩210的上部的外突部分,在此区域形成下压的涡旋气流,以此形成阻挡区域,阻挡区域与集烟罩21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抽烟区域的负压区。用户烹饪时,安装在抽烟机下方的灶具产生的烟气被负压区吸引上升,进入到第一吸风口,而上述的烟气还有一部分继续上升至集烟罩210内第一吸风口上方的区域,由于涡旋气流和排风口211竖直向下送风的气流的阻挡,其不会外溢至集烟罩210外,而是暂时的聚集于负压区上方区域,然后再被第一吸风口抽吸,从而有效的提升了抽烟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内凹的第三导流面224向下延伸,在正立面的下端还形成有第二吸风口213,该第二吸风口213包括超越第三导流面224的承接段,该承接段与第三导流面224下端形成迂回的进风风道部。其中第二吸风口213位于第三导流面224的向下延伸的下端部,进风风道与第一吸风口也连通,通过第二吸风口 213能进一步对锅具内产生的烟气在向较低位置扩散时的吸收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抽烟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挡板230的外侧端面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空气导流组件第一导流面221和第二导流面223的两端配合,且外侧端面从上到下向内倾斜,挡板230下端的端面为水平设置,以此与第三导流面224形成上部外突,并从上之下逐渐内凹的集烟罩210,而空气导流组件设置于上部的外突位置,从而在抽烟机工作时,在外突位置形成下压的涡旋气流,涡旋气流与第三导流面224的内凹的壁面之间形成为抽烟的负压区,并通过涡旋气流以及排风口211竖直向下的送风形成烟气的阻挡区,防止上升烟气的外溢。通过设置上述形状的开口朝向用户一侧集烟罩210 的抽烟机,相对传统的开口向下的集烟罩210的抽烟机,不会阻挡用户朝向锅具的视线,方便的用户使用,而且通过空气导流组件的下压的涡旋气流和排风口211竖直向下的送风形成对上升烟气的阻挡,避免了上升的烟气通过朝向用户的开口区域外溢,以此提升了抽烟机的抽烟效率。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风道组件,用于抽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有顶壁、围板及正面板,所述顶壁、围板和正面板共同围成风道段,在所述正面板设置有向下送风的排风口、以及设置在所述排风口一侧的轴流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段包括所述围板与所述顶壁的立面靠近形成的窄风道段、以及位于所述窄风道段上游的进风段、以及位于所述窄风道段下游的由所述正面板和所述顶壁的水平段和所述围板围成的扩张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窄风道段的水平截面为U型,所述窄风道段的内壁面在水平之间的间距为5至40mm,所述窄风道段的在水平方向的周长与所述间距的比值为20至60;在所述窄风道段与所述扩张段的连接处设置有缩口,所述缩口的自由段向所述窄风道段中心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口设置在所述正面板的水平面段或者倾斜面段,所述倾斜面段与竖直面的夹角为71.5度至95.5度,所述排风口设置导向件,使得排风口的送风方向有向下的分量;所述导向件设置有转轴,以使得导向件的导风方向有第一送风方向和第二送风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风段设置有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设有外露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上有散热鳍片,所述进风段中的空气朝所述散热鳍片流动并吸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正面上部倾斜设置有第一导流面,以及倾斜的第二导流面,两导流面之间水平方向有连接段,第二导流面向后延伸有第三导流面,其中第二导流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三导流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91度至131度;所述连接段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导流面长度的n倍,其中n的范围为0.3至0.6;所述连接段与所述顶壁之间的间距为M,其连接段的长度的L,所述L与M的比值范围为0.3至0.5。
8.一种抽烟机,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形成集烟罩,集烟罩的内壁面为内凹的第三导流面,其正立面的投影在1/3以上形成条形的第一吸风口,该吸风口形成位于内凹处的负压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抽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的第三导流面向下延伸,在正立面的下端还形成有第二吸风口,该第二吸风口包括超越所述第三导流面的承接段,该承接段与所述第三导流面下端形成迂回的进风风道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抽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烟罩两侧的挡板的下端对应所述第二吸风口的侧面的投影继续向下延伸,且挡板的下端水平设置,其挡板的侧边形成从外向内倾斜延伸并连接所述水平设置的下端。
CN202120078433.4U 2021-01-13 2021-01-13 风道组件和抽烟机 Active CN2159827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78433.4U CN215982732U (zh) 2021-01-13 2021-01-13 风道组件和抽烟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78433.4U CN215982732U (zh) 2021-01-13 2021-01-13 风道组件和抽烟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82732U true CN215982732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06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78433.4U Active CN215982732U (zh) 2021-01-13 2021-01-13 风道组件和抽烟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827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45540B (zh) 吸油烟机
CN207444812U (zh) 一种带有排风罩的蒸汽烤箱
CN215982732U (zh) 风道组件和抽烟机
CN211575548U (zh) 模块化排风组件
CN111503668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0399023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09595644B (zh) 一种吸油烟机
JP3943358B2 (ja) レンジフードファン
CN115388444A (zh) 一种烟机头及集成灶
CN215062274U (zh) 空气导流组件和抽烟机
CN200975737Y (zh) 带有排气扇的高频加热装置
CN209877015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1526519U (zh) 用于集成灶的吸油烟装置和集成灶
CN210399024U (zh) 一种带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2682826A (zh) 空气导流组件和抽烟机
CN211601077U (zh) 燃气采暖设备
CN219103082U (zh) 一种油烟机
CN218936440U (zh) 集成灶
CN217604197U (zh) 一种挡烟结构及吸油烟机
CN111503672A (zh) 一种带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2303979A (zh) 一种冰箱及其压缩机仓散热结构
CN210951458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9414917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7233827U (zh) 一种集成灶风机组件
CN219868021U (zh) 一种吸风口组件及吸油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