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73051U - 装载单元 - Google Patents

装载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73051U
CN215973051U CN202120923885.8U CN202120923885U CN215973051U CN 215973051 U CN215973051 U CN 215973051U CN 202120923885 U CN202120923885 U CN 202120923885U CN 215973051 U CN215973051 U CN 2159730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aging film
sides
film
load
packa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238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诺伯特·加里茨
罗纳德·冯德洛厄
沈旭峰
靳良飞
朱华
黄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gmeibao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gmeibao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gmeibao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gmeibao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238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730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730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73051U/zh
Priority to KR1020237041221A priority patent/KR20240004758A/ko
Priority to PCT/CN2022/089569 priority patent/WO2022228468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s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一种装载单元。该装载单元包括装载物和包装组件。装载物包括多层成捆件。包装组件配置为包装装载物,包装组件包括第一包装膜和第二包装膜,沿装载物的径向第二包装膜位于第一包装膜的远离装载物一侧,第一方向垂直于装载物的径向。该装载单元可以降低装载物的带菌风险。

Description

装载单元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装载单元。
背景技术
包装的制造的广泛性涉及由包装材料制造坯料,通过折叠和附加步骤首先由坯料形成包装套筒并最后制成包装。坯料和包装套筒非常平坦,并且因此可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堆叠。将多个包装套筒层叠并包装在一起,将多个包装在一起的套筒堆叠之后,通过运输工具送往目的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装载单元。该装载单元可以降低装载物的带菌风险。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装载单元,该装载单元包括装载物和包装组件。装载物包括多层成捆件,所述多层成捆件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以使得所述装载物具有多个侧面,每个所述侧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包装组件配置为包装所述装载物,其中,所述包装组件包括第一包装膜和第二包装膜,沿所述装载物的径向所述第二包装膜位于所述第一包装膜的远离所述装载物一侧,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装载物的径向。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还包括托盘,所述装载物放置在所述托盘上,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包括靠近所述托盘的第一端部、远离所述托盘的第二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部,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的最小层数分别大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和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的最小层数,或者,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的最小厚度分别大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和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的最小厚度。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中,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的至少部分在所述装载物的径向上交叠;和/或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的至少部分与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的至少部分在所述装载物的径向上交叠。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中,所述第二包装膜的第一部分自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向所述第一端部逐圈缠绕在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所述第二包装膜的第二部分自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逐圈缠绕在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中,所述第二包装膜的第一部分的相邻两圈包括在先缠绕的第一圈和在后缠绕的第二圈,所述第一圈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在所述装载物的径向上被所述第二圈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覆盖,所述第二包装膜的第二部分的相邻两圈包括在先缠绕的第三圈和在后缠绕的第四圈,所述第三圈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在所述装载物的径向上被所述第四圈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覆盖。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中,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对应缠绕多层所述第二包装膜,多层所述第二包装膜的每层的靠近所述托盘的边缘和远离所述托盘的边缘与所述托盘的板面方向平行,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对应缠绕多层所述第二包装膜,多层所述第二包装膜的每层的靠近所述托盘的边缘和远离所述托盘的边缘与所述托盘的板面方向交叉。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中,所述第一包装膜自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向所述第一端部逐圈缠绕在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中,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一包装膜的最小层数大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一包装膜的最小层数,或者,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一包装膜的最小厚度大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第一包装膜的最小厚度;以及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一包装膜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一包装膜的至少部分,在所述装载物的径向上交叠,和/或,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一包装膜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一包装膜的至少部分在所述装载物的径向上交叠。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中,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多层所述第一包装膜,多层所述第一包装膜的每层的靠近所述托盘的边缘和远离所述托盘的边缘与所述托盘的板面方向平行,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和第二端部对应缠绕至少一层所述第一包装膜,至少一层所述第一包装膜的靠近所述托盘的边缘和远离所述托盘的边缘与所述托盘的板面方向交叉。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中,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任一位置上,所述第一包装膜的层数不大于所述第二包装膜的层数;和/或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任一位置上,所述第一包装膜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包装膜的厚度。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中,所述第一包装膜以及所述第二包装膜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每个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的一半。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包装膜在第一高度的张紧力分别大于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的张紧力,所述第一高度对应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层数最小和/或厚度最小的区域,所述第二高度对应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层数最小和/或厚度最小的区域,所述第三高度对应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层数最小和/或厚度最小的区域。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中,所述第一包装膜在所述第一高度的张紧力大于所述第三高度的张紧力。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中,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任一位置上,所述第二包装膜的张紧力大于所述第一包装膜的张紧力。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中,所述包装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包装膜和所述第二包装膜之间的多个边缘保护件,多个所述边缘保护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分别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中两个相邻侧面的边缘连接,所述边缘保护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两个相邻侧面的边缘连接处,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分别与所述两个相邻侧面的部分交叠。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中,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在所述托盘上的正投影轮廓在第二方向宽度为L1,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在所述托盘上的正投影轮廓在第三方向宽度为L2,L2>L1,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板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二板体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宽度的取值范围小于L1*0.5,大于L1*0.18。
例如,在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中,所述包装组件还包括第三包装膜,所述第三包装膜包括顶膜部分和侧膜部分,所述顶膜部分覆盖所述装载物的远离所述托盘一侧的表面,所述侧膜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凸出于所述顶膜部分,所述侧膜部分在所述装载物的径向上覆盖多个所述边缘保护件和所述第一包装膜的远离所述托盘的一端,并且在所述装载物的径向上所述侧膜部分被所述第二包装膜覆盖。
例如,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还包括多个防滑垫,所述多个防滑垫分别设置在所述多层成捆件中相邻两层成捆件之间。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通过在装载物的多个侧面上缠绕第一包装膜和第二包装膜,可以提高装载物的抵抗外部环境污染的能力和清洁度以及降低装载物的带菌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图1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物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成捆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至少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物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物被缠绕第一包装膜之后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中装载物的侧面缠绕的第一包装膜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物被缠绕第二包装膜之后的示意图;
图4B为图4A中装载物的侧面的第二包装膜的缠绕方式示意图;
图4C为图4A中装载物的侧面缠绕的第二包装膜的示意图;
图4D为本公开至少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物被缠绕第二包装膜之后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物设置边缘保护件之后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保护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6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物覆盖第三包装膜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物覆盖第三包装膜之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的卸货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方法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图2所示装载物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1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介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将包装的坯料(例如奶制品、饮料等的外包装)折叠成包装套筒,再运往填充内容物的地点。例如,将包装套筒包装之后再集中运往工厂,在工厂中向包装套筒中填充产品,例如奶制品、饮料等。在包装套筒被运往工厂直到被填充产品的整个过程中,包装套筒的运输、卸货、拆包等操作都要避免其受到外界的污染。目前常用的对包装套筒的包装方式包括,将多个包装套筒层叠经过一次包装得到成捆件,将多个成捆件堆叠之后,进行二次包装。然而进行运输、卸货、拆包等。然而在上述过程中,经常还在无菌车间外就对成捆件进行拆包,此时容易导致包装套筒受到外界的污染,使得包装套筒的菌落数超标。
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装载单元,该装载单元包括装载物和包装组件。装载物包括多层成捆件,多层成捆件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以使得装载物具有多个侧面,每个侧面沿第一方向延伸。包装组件配置为包装装载物,包装组件包括第一包装膜和第二包装膜,沿装载物的径向第二包装膜位于第一包装膜的远离装载物一侧,第一方向垂直于装载物的径向。
本公开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通过在装载物的多个侧面上缠绕第一包装膜和第二包装膜,可以提高装载物(多层成捆件内容物,例如内容物为包装套筒)的抵抗外部环境污染的能力和清洁度以及降低装载物(多层成捆件内容物)的带菌风险,例如,在装载单元拆包时,可以在无菌环境外将第一包装膜拆除,然后再将第二包装膜拆除,以减少环境菌落对装载物的污染。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装方法,该包装方法包括:采用第一包装膜缠绕装载物的多个侧面,装载物包括多层成捆件,多层成捆件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以使得装载物具有多个侧面,每个侧面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包装膜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接触;以及在第一包装膜沿装载物的径向远离装载物的一侧,采用第二包装膜缠绕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第二包装膜与装载物的多个侧面不接触,第一方向垂直于装载物的径向。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其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物的示意图。图1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成捆件的示意图。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装载单元包括装载物10。装载物10包括多层成捆件140,多层成捆件140沿第一方向Z堆叠设置。例如,第一方向Z为图中纵向,即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例如,每层成捆件140可以包括多个成捆件140。位于同一层的多个成捆件140可以在第二方向X和第三方向Y上排布为多行多列。例如,位于图中第1层多个成捆件140在第三方向Y上排列为多行,在第二方向X上排列为两排。
需要说明的是,成捆件140的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图1A中托盘30的板面302的大小、成捆件140的数量、运输工具的体积的因素设计,本公开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例如,如图1B所示,成捆件140例如由包装膜包裹多个层叠的包装套筒110。例如,包装套筒110的侧面层叠,包装套筒110的边缘形成成捆件140的第一侧面S1和与第一侧面S1相对的另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S2和与第二侧面S2相对的另一侧面,包装套筒110的侧面形成第三侧面S3和与第三侧面S3相同的另一侧面。例如,对应于第三侧面S3的位置设置装载载体B,装载载体B以与包装套筒110相同的方式被包装膜包裹。装载载体B用于容纳活性物质(例如,杀菌剂)并将该活性物质引入到成捆件140中,装载载体B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本公开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需要说明的是,成捆件140中的包装套筒110的层叠方式可以改变,例如包装套筒110翻转90度层叠,之后再包裹包装膜。本公开实施例不以成捆件140中包装套筒110的层叠方式为限。
例如,如图1A所示,装载物10的每层成捆件140堆叠时,将与第二侧面S2相对的侧面作为底面(例如在图中朝下),第三侧面S3和与其相对的侧面分别朝向图中的左右两侧,第一侧面S1作为正面。多个成捆件140在每一层排布为矩形。例如,每层成捆件140的排布方式相同且数量相同以使得装载物10具有多个侧面101。例如,多层成捆件140使得装载物10呈竖立的四边形柱状,多个侧面101为四边形柱状的四个侧面。每个侧面101沿第一方向Z延伸。多层成捆件140的最下面一层的与第二侧面S2相对的侧面形成装载物10的底面,多层成捆件140的最上面一层的第二侧面S2形成装载物10的顶面。
例如,多层成捆件140还可以堆叠为使得装载物10呈竖立的三变形或五变形柱状等,本公开实施例不以多个成捆件140的堆叠形状为限。
图2为本公开至少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物的示意图。
例如,如图2所示,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包括第一侧面101a、第二侧面101b、第三侧面101c以及第四侧面101d。第一侧面101a与第三侧面101c相对,第二侧面101b与第四侧面101d相对。
图3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物被缠绕第一包装膜之后的示意图。图3B为图3A中装载物的侧面缠绕的第一包装膜的示意图。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图3A和图4A所示,装载单元1还包括包装组件,包装组件配置为包装装载物10。包装组件包括第一包装膜201和第二包装膜202。沿装载物10的径向第二包装膜202位于第一包装膜201的远离装载物一侧。例如,第一方向Z垂直于装载物10的径向,装载物10的径向位于垂直于第一方向Z的装载物10的截面上。如图3A所示,第一包装膜201缠绕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并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接触,例如,第一包装膜201将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全部包裹。即第一包装膜201作为内膜。第二包装膜202缠绕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并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不接触,例如,第二包装膜201将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全部包裹。即,第二包装膜202相对于第一包装膜201作为外膜。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1通过第一包装膜201和第二包装膜202可以提高成捆件140的抵抗外部环境污染的能力和清洁度以及降低成捆件140的带菌风险。
例如,第一包装膜201和第二包装膜202在展开状态下可以为条带状包装膜,从而第一包装膜201和第二包装膜202可以按照逐圈缠绕的方式缠绕在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例如,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包装膜201可以由同一条包装膜连续缠绕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条包装膜连续缠绕形成。例如,第二包装膜202可以由同一条包装膜连续缠绕形成,也可以由不同条包装膜连续缠绕形成。例如,上述不同条包装膜可以具有相同的厚度或不同的厚度。
例如,第一包装膜201的至少部分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接触。第二包装膜202的至少部分暴露于外界环境中。
例如,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包装膜201和第二包装膜202可以包括高分子膜。高分子膜的材料,例如包括PE(聚乙烯)、PP(聚丙烯)、PA(聚酰胺)等中的至少一种。例如,高分子膜可以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本公开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2所示,装载单元1还包括托盘30。托盘30包括板面302和插槽301。板面302用于放置承载物品,插槽301用于运输时叉车将货叉的插入。装载物10放置在托盘30(例如板面302)上。例如,装载物10的底面放置在板面302上。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在第一方向Z上包括靠近托盘301的第一端部1011、远离托盘30的第二端部1012以及位于第一端部1011和第二端部1012之间的中部1013。第一端部1011为多个侧面101下端的区域,第二端部1012为多个侧面101顶端的区域,中部1013为多个侧面101中间的区域。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端部1011、中部1013以及第二端部1012用于方便描述多个侧面101的不同位置对应的包装结构,本公开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例如,如图1A和图2所示,第一端部1011在第一方向Z上的宽度可以大致等于或略大于第一包装膜和第二包装膜分别在第一方向中Z上的宽度。例如,第二端部1012在第一方向Z上的宽度可以大致等于或略大于第一包装膜和第二包装膜分别在第一方向中Z上的宽度。由此,螺旋缠绕(后续详细介绍该缠绕方式)或平行缠绕的一圈第一包装膜或一圈第二包装膜可以完全位于第一端部1011或第二端部1012的区域中。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4A所示,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一端部1011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层数分别大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中部1013和第二端部1012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层数。也就是说,多个侧面101在第一方向Z上下端的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层数大于,多个侧面101在第一方向Z上顶端和中间位置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层数。多个侧面101的下端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圈数更多,从而为装载物10的下端提供更大的张紧力,以防止装载物10的成捆件140受到撞击等外力作用而散落。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4A所示,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一端部1011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厚度分别大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中部1013和第二端部1012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厚度。即,多个侧面101的下端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更厚,从而为装载物10的中部提供更大的张紧力,以防止装载物10的成捆件140受到撞击等外力作用而散落。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的至少部分与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的至少部分在装载物的径向上交叠;和/或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的至少部分与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的至少部分在所述装载物的径向上交叠。
图4C为图4A中装载物的侧面缠绕的第二包装膜的示意图。以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为例进行介绍。
例如,如图1A和图4C所示,装载物10的侧面101a的中部1013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部分(例如靠近第一端部1011的至少一圈)与装载物10的侧面101a的第一端部1011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部分(例如靠近中部1013的至少一圈)在装载物10的径向上交叠,例如部分交叠或全部交叠,以对装载物10形成严实的包裹以降低成捆件140的带菌风险。装载物10的侧面101a的中部1013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部分(例如靠近第二端部1012的至少一圈)与装载物10的侧面101a的第二端部1012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部分(例如靠近中部1013的至少一圈)在装载物10的径向上交叠,例如部分交叠或全部交叠,以对装载物10形成严实的包裹以降低成捆件140的带菌风险。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4A所示,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一端部1011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层数大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二端部1012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层数。即,多个侧面101的下端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圈数更多,以提供更大的张紧力,以防止装载物10的靠近托盘30的成捆件140受到撞击等外力而导致装载物10的倒塌。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一端部1011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厚度大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二端1012部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厚度。即,多个侧面101的下端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更厚,以提供更大的张紧力,以防止装载物10的靠近托盘30的成捆件140受到撞击等外力而导致装载物10的倒塌。
图4B为图4A中装载物的侧面的第二包装膜的缠绕方式示意图。图4B中示出了第二包装膜202在,例如侧面第一侧面101a的两侧的截面示意图。图中每个短竖线表示一圈第二包装膜202,为了更好的示出第二包装膜202的缠绕方式不同时,第二包装膜202缠绕的各圈之间的交叠关系,将每全第二包装膜202的竖线之间示出了间隙。需要说明的是该间隙在实际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各圈之间不存在,相邻圈的第二包装膜202相互贴附。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图4A和图4B所示,第二包装膜202的第一部分2021自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二端部1012向第一端部1011逐圈缠绕在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即沿着图中第一缠绕方向DR1从上向下逐圈缠绕。第二包装膜202的第二部分2022自装载物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一端部1011向第二端部1012逐圈缠绕在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即沿着图中第二缠绕方向DR2从下向上逐圈缠绕。由此,对装载物10形成严实的包裹以降低成捆件140的带菌风险。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图4A和图4B所示,第二包装膜202的第一部分2021的相邻两圈包括在先缠绕的第一圈R1和在后缠绕的第二圈R2。第一圈R1的靠近第一端部1011的一端(例如靠近下方的一端)在装载物10的径向(例如第一圈R1的周向)上被第二圈R2的靠近第二端部1012的一端(例如靠近上方的一端)覆盖。即,第一圈R1位于第二圈R2的上方,第一圈R1的靠近第一端部1011的边缘全部被第二圈R2的靠近第二端部1012的一端覆盖。第二包装膜202的第二部分2022的相邻两圈包括在先缠绕的第三圈R3和在后缠绕的第四圈R4。第三圈R3的靠近第二端部1012的一端(例如靠近上方的一端)在装载物10的径向(例如第三圈R3的周向)上被第四圈R4的靠近第一端部1011(例如靠近下方的一端)的一端覆盖。即,第三圈R3和第四圈R4将第一圈R1和第二圈R2之间的间隙覆盖,当有液体从装载单元的上方渗入时,液体形成在第三圈R3和第四圈R4的远离装载物10的表面,液体将从第三圈R3和第四圈R4的远离装载物10的表面流下来,进而不会流向装载物10的一侧,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一端部1011和第二端部1012对应多层第二包装膜202,多层第二包装膜202的靠近托盘30的边缘和远离托盘30的边缘所在方向与托盘30的板面方向平行,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中部1013对应多层第二包装膜202,多层第二包装膜202的靠近托盘30的边缘和远离托盘30的边缘所在方向与托盘30的板面方向交叉。
图4C为图4A中装载物的侧面缠绕的第二包装膜的示意图。以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为例进行介绍。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4C所示,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的第一端部1011和第二端部1012分别对应多层第二包装膜202,第一端部1011对应的多层第二包装膜202的靠近托盘30的边缘BY10和远离托盘30的边缘BY9所在方向与托盘30的板面302(例如水平面)方向平行。第一端部1011对应的多层第二包装膜202的靠近托盘30的边缘BY10与装载物10的底面的边缘基本重合。第二端部1012对应的多层第二包装膜202的靠近托盘30的边缘BY6和远离托盘30的边缘BY5所在方向与托盘30的板面302(例如水平面)方向平行。第二端部1012对应的多层第二包装膜202的远离托盘30的边缘BY5与装载物10的顶面的边缘基本重合。即,第一端部1011和第二端部1012分别对应的多层第二包装膜202的缠绕方向(例如图中方向RR1)都是平行与托盘30的板面302(或者装载物10的顶面、装载物10的底面)。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的中部1013对应多层第二包装膜202,多层第二包装膜202的靠近托盘30的边缘BY8和远离托盘的边缘BY7所在方向与托盘30的板面302方向(例如水平面)交叉(不平行)。即,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的中部1013对应多层第二包装膜202螺旋缠绕,例如自上向下或自下向上螺旋缠绕。由此,加固对装载物10的两端的缠绕,以提高装载物10抵抗外力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C中,第一端部1011和第二端部1012分别对应平行缠绕的多层第二包装膜202。例如,从第一端部1011向中部1013缠绕,或从第二端部1012向中部1013缠绕时,第一包装膜202开始螺旋缠绕,从而第一包装膜202开始螺旋缠绕的部分在第一端部1011和第二端部1012中是螺旋走向。例如,图4C中,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的中部1013对应螺旋的多层第二包装膜202的每圈之间的节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公开实施例不以此为限。例如,节距指的是,第二包装膜202缠绕的相邻两圈在第一方向Z上对应位置之间的距离,或第二包装膜202缠绕时,缠绕完一圈在第一方向Z上移动的距离。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的第一端部1011和第二端部1012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圈数为4,装载物10的中部1013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圈数为32。本公开实施例上述圈数取值为示例性的,不以此为限。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3A所示,第一包装膜201自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二端部1012向第一端部1011逐圈缠绕在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例如,第一包装膜201可以均匀缠绕或不均匀缠绕在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本公开实施例不以此为限。第一包装膜201形成对装载物10的覆盖,可以降低装载物10的带菌风险。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3A所示,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一端部1011对应缠绕的第一包装膜201的最小层数大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二端部1012对应缠绕的第一包装膜201的最小层数。也就是说,多个侧面101在第一方向Z上下端的缠绕的第一包装膜201的最小层数大于,多个侧面101在第一方向Z上顶端的第一包装膜201的最小层数,从而对装载物10的第一端部1011缠绕的第一包装膜201加固,以提高装载物10抵抗外力的能力。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一端部1011对应缠绕的第一包装膜201的最小厚度大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1的第二端部1012对应缠绕的第一包装膜202的最小厚度。也就是说,多个侧面101在第一方向Z上下端的缠绕的第一包装膜201的更厚,从而对装载物10的第一端部1011缠绕的第一包装膜201加固,以提高装载物10抵抗外力的能力。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3A所示,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中部1013对应缠绕的第一包装膜201的至少部分(例如靠近第一端部1011的部分)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一端部1011对应缠绕的第一包装膜201的至少部分(例如远离托盘30的部分)在装载物10的径向上交叠。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中部1013对应缠绕的第一包装膜201的至少部分(例如远离托盘30的部分)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二端部1012对应缠绕的第一包装膜201的至少部分(例如靠近中部1013的部分)在装载物10的径向上交叠。由此,对装载物10形成严实的包裹以降低成捆件140的带菌风险。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多层第一包装膜,多层第一包装膜的靠近托盘的边缘和远离托盘的边缘所在方向与托盘的板面方向平行,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和第二端部对应至少一层第一包装膜,至少一层第一包装膜的靠近托盘的边缘和远离托盘的边缘所在方向与托盘的板面方向交叉。
结合图3B以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为例进行介绍。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3B所示,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的第一端部1011对应多层第一包装膜201,多层第一包装膜201的靠近托盘39的边缘BY3和远离托盘的边缘BY4所在方向与托盘30的板面302(例如水平面)方向平行。第一端部1011对应的多层第一包装膜201的靠近托盘30的边缘BY4与装载物10的底面的边缘基本重合。第一端部1011对应的多层第一包装膜201的缠绕方向(例如图中方向RR1)都是平行与托盘30的板面302(或者装载物10的顶面、装载物10的底面)。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的中部1013和第二端部1012对应至少一层第一包装膜201,例如对应的第一包装膜201的最小层数(无交叠部分)为一层。例如,第一包装膜201的靠近托盘30的边缘BY2和远离托盘30的边缘BY1所在方向与托盘30的板面302方向交叉(不平行)。即,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的中部1013和第二端部1012对应第一包装膜201以单层的形式螺旋缠绕,例如自上向下或自下向上螺旋缠绕。由此,加固对装载物10的下端的缠绕,以提高装载物10抵抗外力的能力。
需要寿命的是,图3B中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的第一端部1011的最小层数可以包括多层第一包装膜201的平行缠绕的多层。
需要说明的是,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的中部1013和第二端部1012对应螺旋缠绕的第一包装膜201,该螺旋缠绕的第一包装膜201在中部1013的每圈之间的节距,与在第二端部1012的每圈之间的节距不同。例如,该螺旋缠绕的第一包装膜201在中部1013的每圈之间的节距小于在第二端部1012的每圈之间的节距不同,以增加第二端部1012对应的第一包装膜201的层数。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的第一端部1011缠绕的第一包装膜201的最小圈数为4。本公开实施例上述圈数取值为示例性的,不以此为限。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4A所示,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任一位置上,第一包装膜201的层数不大于第二包装膜202的层数,也就是说,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任一位置上第二包装膜202的层数更多;和/或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任一位置上,第一包装膜201的厚度小于第二包装膜202的厚度,即,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任一位置上第二包装膜202的更厚。由此,第一包装膜201主要对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起到包覆的作用,第二包装膜202对装载物10提供更大的张紧力和稳固的支撑。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图3B和图4C所示,第一包装膜201在第一方向Z上的宽度Z1和第二包装膜292在第一方向Z上的宽度Z2小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每个沿第一方向Z上的高度Z3(如图1A所示)的一半。由此,第一包装膜201和第二包装膜292可以在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不同位置缠绕成不同的圈数或层数。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4A所示,在第一方向Z上,第二包装膜202在第一高度H1和第二高度H2的张紧力大于第三高度H3的张紧力。第一高度H1对应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一端部1011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层数最小和/或厚度最小的区域。第二高度H2对应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中部1013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层数最小和/或厚度最小的区域,第三高度H3对应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二端部1012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层数最小和/或厚度最小的区域。由此,可以看出,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一端部1011和中部1013对应的第二包装膜202可以提供更大的张紧力,以防止装载物10的靠近托盘30的成捆件140受到撞击等外力而导致装载物10的倒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高度H1、第二高度H2以及第三高度H3为从装载物10的底面(或托盘30的板面302)至测力点沿第一方向Z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张紧力可以通过测力设备测量第一包装膜或第二包装膜可以承受的拉力得到。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3A所示,第一包装膜201在第一高度H1的张紧力分别大于第二高度H2和第三高度H3的张紧力。由此,可以看出,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一端部1011对应的第一包装膜201可以提供更大的张紧力,以防止装载物10的靠近托盘30的成捆件140受到撞击等外力而导致装载物10的倒塌。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图3A和图4A所示,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任一位置上,第二包装膜202的张紧力大于第一包装膜201的张紧力。由此,第二包装膜202对装载物10提供更大的张紧力和稳固的支撑。
图5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物设置边缘保护件之后的示意图。图5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保护件的截面示意图。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图5A和图5B所示,包装组件还包括位于第一包装膜201和第二包装膜202之间的多个边缘保护件130。将第一包装膜201包裹在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上之后,将多个边缘保护件130固定在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沿第一方向Z的边缘1014(如图3A所示)。多个边缘保护件130沿第一方向Z延伸且分别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131和第二板体132。第一板体131和第二板体132之间形成90度的夹角。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中两个相邻侧面的边缘连接(即形成侧面之间的多个拐角),边缘保护件130固定设置在两个相邻侧面的边缘连接(例如拐角)处。第一板体131和第二板体132分别与两个相邻侧面的部分交叠。第一板体131和第二板体132与两个侧面贴合,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四个边缘各设置一个边缘保护件130,以防止装载单元1受到撞击等外力而导致装载物10的倒塌。
例如,如图1A和图5B所示,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在托盘30上的正投影轮廓在第二方向X宽度为L1,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在托盘30上的正投影轮廓在第三方向Y宽度为L2,L1和L2满足:L2>L1。第一板体131沿第二方向X的宽度X2以及第二板体132沿第三方向Y的宽度Y2的取值范围小于L1*0.5,大于L1*0.18。例如,宽度X2的取值约为22厘米,宽度Y2约为22厘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约”字表示参数可以在其取值的,例如±15%,又例如±5%范围内波动。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托盘30在第二方向X上的尺寸X1,例如约为92厘米。托盘30在第三方向Y上的尺寸Y1,例如约为114厘米。本公开实施例上述托盘30的尺寸取值为示例性的,不以此为限。
例如,如图6A所示,边缘保护件130通过连接件133固定在装载物10的侧面101上。例如,连接件133为胶带。
图6A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物覆盖第三包装膜的示意图。图6B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物覆盖第三包装膜之后的示意图。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图6A和图6B所示,包装组件还包括第三包装膜203。第三包装膜203作为装载物10的顶膜,放置在装载物10的顶面上。第三包装膜203包括顶膜部分2031和侧膜部分2032。顶膜部分2031覆盖装载物10的远离托盘30一侧的表面(顶面)。侧膜部分2032沿第一方向Z凸出于顶膜部分2031,即相对于顶膜部分2031向靠近托盘30的一侧凸出。侧膜部分2032在装载物10的径向上覆盖多个边缘保护件130和第一包装膜201的远离托盘30的一端(上端)。例如,在装载物10的径向上所述侧膜部分2031被第二包装膜202覆盖,第二包装膜202缠绕在第三包装膜203之外。例如,第二包装膜202和第一包装膜201之间沿装载物10的径向上存在间隙,该间隙由边缘保护件130形成。第三包装膜203可以对装载物10提供更加压实的包裹,防止液体渗入,降低带菌风险。
例如,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三包装膜203可以包括高分子膜。高分子膜的材料,例如包括PE(聚乙烯)、PP(聚丙烯)、PA(聚酰胺)等中的至少一种。例如,高分子膜可以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本公开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A所示,装载单元1还包括多个防滑垫204。例如,多个防滑垫204设置在多层成捆件140中相邻两层成捆件140之间。例如,多个防滑垫204还可以设置在最下方一层成捆件140和托盘30的板面302之间。例如,多个防滑垫204还可以设置在最上方一层成捆件140的上方,以起到防滑作用。
图4D为本公开至少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物被缠绕第二包装膜之后的示意图。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4D所示,装载单元1在拆包时,可以线拆掉第二包装膜202,例如沿图中虚线割开第二包装膜202,但是避免将第二包装膜201割掉,可以降低装载物10带菌的风险。
图7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装载单元的卸货示意图。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7所示,装载单元1可以通过叉车从运输工具上卸下而转运至仓库。在叉车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托盘30的相对位置,避免剐蹭,撞击等,以降低装载物10中的成捆件130带菌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装载单元1不可以上下层叠存储,以避免包装组件被破坏或捆件130倾倒的风险。
图8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方法的示意图。图8所示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方法包括步骤S100-步骤S200。
步骤S100:采用第一包装膜缠绕装载物的多个侧面,其中,装载物包括多层成捆件,多层成捆件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以使得装载物具有多个侧面,每个侧面沿第一方向延伸。
图9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图2所示装载物的示意图。
如图1A和图9所示,装载单元包括装载物10。装载物10包括多层成捆件140,多层成捆件140沿第一方向Z堆叠设置。例如,每层成捆件140的排布方式相同且数量相同以使得装载物10具有多个侧面101。每个侧面101沿第一方向Z延伸。例如,包装设备40用于将包装膜缠绕在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例如,包装设备40包括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用于将展开包装膜夹持。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固定在环形架上。环形架可以绕图中方向RR1旋转或绕与方向RR1相反的方向旋转,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随着环形架旋转,以将包装膜缠绕在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在环形架旋转的过程中还可以沿第一缠绕方向DR1从上向下或沿第二缠绕方向DR2从下向上移动,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随着环形架在旋转的同时还可以上下移动,以将包装膜缠绕在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从而形成对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全面包覆。
需要说明的是,包装设备40也可以设置一个夹持包装膜的夹持板,本公开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例如,包装设备40的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分别夹持第一包装膜201,并在方向RR1上旋转,同时沿第一缠绕方向DR1移动,以将第一包装膜201缠绕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第一包装膜201缠绕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例如第一包装膜201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接触,例如,第一包装膜201将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全部包裹。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所示包装设备40为一种示例,还可以采用其他设备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方法,本公开实施例不以此为限。
步骤S200:在第一包装膜沿装载物的径向远离装载物的一侧,采用第二包装膜缠绕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第一方向垂直于装载物的径向。例如,如图9所示,第一方向Z垂直于装载物10的径向,装载物10的径向位于垂直于第一方向Z的装载物10的截面上。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当缠绕第一包装膜201之后,在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上缠绕第二包装膜202。包装设备40的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分别夹持第二包装膜202,并在方向RR1(或与方向RR1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同时沿第一缠绕方向DR1移动,以将第二包装膜202缠绕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例如,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再沿第二缠绕方向DR2移动,使第二包装膜202再次缠绕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第二包装膜202缠绕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例如,第二包装膜202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不接触,例如,第二包装膜201将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全部包裹。即第一包装膜201作为内膜,第二包装膜202相对于第一包装膜201作为外膜。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方法形成的装载单元通过第一包装膜201和第二包装膜202可以提高成捆件140的抵抗外部环境污染的能力和清洁度以及降低成捆件140的带菌风险。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2所示,装载物10放置在托盘30(例如板面302)上。例如,装载物10的底面放置在板面302上。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在第一方向Z上包括靠近托盘301的第一端部1011、远离托盘30的第二端部1012以及位于第一端部1011和第二端部1012之间的中部1013。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第二包装膜缠绕装载物的多个侧面,包括:将第二包装膜的第一部分自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向第一端部逐圈缠绕在装载物的多个侧面,再将第二包装膜的第二部分自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逐圈缠绕在装载物的多个侧面。
例如,如图1A和图9所示,包装设备40的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分别夹持第二包装膜202,并在方向RR1(或与方向RR1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同时先沿第一缠绕方向DR1移动,当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完成自上而下的全面包裹之后,再沿第二缠绕方向DR2移动,以形成对以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完成自下而上的全面包裹。例如,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二包装膜202的第一部分2021自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二端部1012向第一端部1011逐圈缠绕在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即沿着图中第一缠绕方向DR1从上向下逐圈缠绕。第二包装膜202的第二部分2022自装载物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一端部1011向第二端部1012逐圈缠绕在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即沿着图中第二缠绕方向DR2从下向上逐圈缠绕。由此,对装载物10形成严实的包裹以降低成捆件140的带菌风险。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于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包装膜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在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缠绕方向与所述托盘的板面方向平行,对应于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第二包装膜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在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缠绕方向与所述托盘的板面方向交叉。如图9所示,对应于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二包装膜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的转动下被缠绕装载物的多个侧面上时,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没有沿第一方向Z移动,而形成平行于托盘板面的缠绕。对应于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第二包装膜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的转动下被缠绕装载物的多个侧面上时,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边沿方向RR1旋转边沿第一缠绕方向DR1或第二缠绕方向DR2移动,即将第二包装膜螺旋式缠绕在装载物的多个侧面。
结合图4C所示的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为例进行介绍。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4C所示,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的第一端部1011和第二端部1012分别对应多层第二包装膜202,第一端部1011对应的多层第二包装膜202的靠近托盘30的边缘BY10和远离托盘30的边缘BY9所在方向与托盘30的板面302(例如水平面)方向平行。第一端部1011对应的多层第二包装膜202的靠近托盘30的边缘BY10与装载物10的底面的边缘基本重合。第二端部1012对应的多层第二包装膜202的靠近托盘30的边缘BY6和远离托盘30的边缘BY5所在方向与托盘30的板面302(例如水平面)方向平行。第二端部1012对应的多层第二包装膜202的远离托盘30的边缘BY5与装载物10的顶面的边缘基本重合。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的中部1013对应多层第二包装膜202,多层第二包装膜202的靠近托盘30的边缘BY8和远离托盘的边缘BY7所在方向与托盘30的板面302方向(例如水平面)交叉(不平行)。即,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的中部1013对应多层第二包装膜202螺旋缠绕,例如自上向下或自下向上螺旋缠绕。由此,加固对装载物10的两端的缠绕,以提高装载物10抵抗外力的能力。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图4A和图4B所示,第二包装膜202的第一部分2021的相邻两圈包括在先缠绕的第一圈R1和在后缠绕的第二圈R2。第一圈R1的靠近第一端部1011的一端(例如靠近下方的一端)在装载物10的径向(例如第一圈R1的周向)上被第二圈R2的靠近第二端部1012的一端(例如靠近上方的一端)覆盖。第二包装膜202的第二部分2022的相邻两圈包括在先缠绕的第三圈R3和在后缠绕的第四圈R4。第三圈R3的靠近第二端部1012的一端(例如靠近上方的一端)在装载物10的径向(例如第三圈R3的周向)上被第四圈R4的靠近第一端部1011(例如靠近下方的一端)的一端覆盖。由此,当有液体从装载单元的上方渗入时,第三圈R3和第四圈R4将第一圈R1和第二圈R2之间的间隙覆盖,当有液体从装载单元的上方渗入时,液体形成在第三圈R3和第四圈R4的远离装载物10的表面,液体将从第三圈R3和第四圈R4的远离装载物10的表面流下来,进而不会流向装载物10的一侧,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第二包装膜缠绕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还包括:在缠绕第二包装膜的过程中,将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第二包装膜的最小层数控制为分别大于在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和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的最小层数;或者在缠绕第二包装膜的过程中,将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的最小厚度控制为分别大于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和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的最小厚度。例如,如图9所示,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分别夹持第二包装膜,并在方向RR1上旋转,在第二包装膜的至少部分圈沿第一缠绕方向DR1或第二方向DR2移动,对应于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缠绕的第二包装膜的圈数增加,以将第二包装膜缠绕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
例如,如图1A和图4A所示,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一端部1011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层数分别大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中部1013和第二端部1012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层数。也就是说,多个侧面101在第一方向Z上下端的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层数大于,多个侧面101在第一方向Z上顶端和中间位置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层数。多个侧面101的下端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圈数更多,从而为装载物10的下端提供更大的张紧力,以防止装载物10的成捆件140受到撞击等外力作用而散落。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所述第一包装膜缠绕装载物的多个侧面,包括:将第一包装膜自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向第一端部逐圈缠绕在装载物的多个侧面,以使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第一包装膜的最小层数大于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第一包装膜的最小层数;或者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第一包装膜的最小厚度大于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第一包装膜的最小厚度。例如,如图9所示,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分别夹持第一包装膜,并在方向RR1上旋转,在第一包装膜的至少部分圈沿第一缠绕方向DR1(自上而下)移动,对应于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下部),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缠绕的第二包装膜的圈数增加。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4A所示,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一端部1011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层数大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二端部1012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层数。例如,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一端部1011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厚度大于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第二端1012部对应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的最小厚度。由此,提供更大的张紧力,以防止装载物10的靠近托盘30的成捆件140受到撞击等外力而导致装载物10的倒塌。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应于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和中部,第一包装膜的在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缠绕方向与托盘的的板面方向交叉,对应于装载物的多个层的第一端部,第一包装膜的在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缠绕方向与托盘的板面方向平行。如图9所示,对应于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和中部,第一包装膜在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的转动下被缠绕装载物的多个侧面上时,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边沿方向RR1旋转边第一缠绕方向DR1移动,即将第二包装膜螺旋式自上而下地缠绕在装载物的多个侧面。对应于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第一包装膜在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的转动下被缠绕装载物的多个侧面上时,第一夹持板41和第二夹持板42不沿第一方向Z移动,而形成平行于托盘30板面的缠绕。
结合图3B以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缠绕的第二包装膜202为例进行介绍。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3B所示,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的第一端部1011对应多层第一包装膜201,多层第一包装膜201的靠近托盘39的边缘BY3和远离托盘的边缘BY4所在方向与托盘30的板面302(例如水平面)方向平行。装载物10的第一侧面101a的中部1013和第二端部1012对应至少一层第一包装膜201。例如,第一包装膜201的靠近托盘30的边缘BY2和远离托盘30的边缘BY1所在方向与托盘30的板面302方向交叉(不平行)。由此,加固对装载物10的下端的缠绕,以提高装载物10抵抗外力的能力。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方法还包括:缠绕第二包装膜之前,在第一包装膜的远离装载物的表面上,将多个边缘保护件固定在装载物的多个侧面中两个相邻侧面的边缘连接处,多个边缘保护件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分别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分别与所述两个相邻侧面的部分交叠。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图5A和图5B所示,缠绕第二包装膜之前,将多个边缘保护件130固定在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沿第一方向Z的边缘1014(如图3A所示)。多个边缘保护件130沿第一方向Z延伸且分别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131和第二板体132。第一板体131和第二板体132之间形成90度的夹角。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中两个相邻侧面的边缘连接(即形成侧面之间的多个拐角),边缘保护件130固定设置在两个相邻侧面的边缘连接(例如拐角)处。第一板体131和第二板体132分别与两个相邻侧面的部分交叠。第一板体131和第二板体132与两个侧面贴合,装载物10的多个侧面101的四个边缘各设置一个边缘保护件130,以防止装载单元1受到撞击等外力而导致装载物10的倒塌。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方法还包括:缠绕第二包装膜之前,采用第三包装膜覆盖装载物的远离托盘一侧的表面、多个边缘保护件和第一包装膜的远离托盘的一端。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缠绕第二包装膜之前,将第三包装膜203作为装载物10的顶膜覆盖在装载物10的顶面上。第三包装膜203包括顶膜部分2031和侧膜部分2032。顶膜部分2031覆盖装载物10的远离托盘30一侧的表面(顶面)。侧膜部分2032在装载物10的径向上覆盖多个边缘保护件130和第一包装膜201的远离托盘30的一端(上端)。例如,第二包装膜202缠绕在第三包装膜203之外。第三包装膜203可以对装载物10提供更加压实的包裹,防止液体渗入,降低带菌风险。
图10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的用于包装设备400例如适于用来实施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方法。包装设备400可以是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移动电话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工作站、服务器、云服务等。需要注意的是,图10示出的包装设备400仅仅是一个示例,其不会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0所示,包装设备400可以包括处理装置(例如中央处理器、图形处理器等)410,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420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装置480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430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430中,还存储有包装设备4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装置410、ROM 420以及RAM 430通过总线440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450也连接至总线440。
通常,以下装置可以连接至I/O接口450:包括例如触摸屏、触摸板、键盘、鼠标、摄像头、麦克风、加速度计、陀螺仪等的输入装置460;包括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扬声器、振动器等的输出装置470;包括例如磁带、硬盘等的存储装置480;以及通信装置490。通信装置490可以允许包装设备400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无线或有线通信以交换数据。虽然图9示出了包括各种装置的包装设备400,但应理解的是,并不要求实施或具备所有示出的装置,包装设备400可以替代地实施或具备更多或更少的装置。
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述包装方法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包装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装置490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或者从存储装置480安装,或者从ROM420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装置410执行时,可以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包装方法中限定的功能。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用于存储非暂时性计算机程序可执行代码(例如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该非暂时性计算机程序可执行代码由计算机执行时可以实现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包装方法;或者,当该非暂时性计算机程序可执行代码由计算机执行时可以实现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包装方法。
图11为本公开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存储介质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存储介质500非暂时性地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可执行代码501。例如,当计算机程序可执行代码501由计算机执行时可以执行根据上文所述的包装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
例如,该存储介质500可以应用于上述包装设备400中。例如,存储介质500可以为图10所示的包装设备400中的存储器420。例如,关于存储介质500的相关说明可以参考图10所示的包装设备400中的存储器420的相应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除了上述描述之外,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公开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载物,包括多层成捆件,所述多层成捆件沿第一方向堆叠设置以使得所述装载物具有多个侧面,每个所述侧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包装组件,配置为包装所述装载物,其中,
所述包装组件包括第一包装膜和第二包装膜,沿所述装载物的径向所述第二包装膜位于所述第一包装膜的远离所述装载物一侧,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装载物的径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托盘,
所述装载物放置在所述托盘上,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包括靠近所述托盘的第一端部、远离所述托盘的第二端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中部,
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的最小层数分别大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和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的最小层数,或者,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的最小厚度分别大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和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的最小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的至少部分在所述装载物的径向上交叠;和/或
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的至少部分与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的至少部分在所述装载物的径向上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包装膜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包装膜的第一部分自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向所述第一端部逐圈缠绕在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
所述第二包装膜的第二部分自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逐圈缠绕在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包装膜的第一部分的相邻两圈包括在先缠绕的第一圈和在后缠绕的第二圈,所述第一圈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在所述装载物的径向上被所述第二圈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覆盖,
所述第二包装膜的第二部分的相邻两圈包括在先缠绕的第三圈和在后缠绕的第四圈,所述第三圈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一端在所述装载物的径向上被所述第四圈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端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对应缠绕多层所述第二包装膜,多层所述第二包装膜的每层的靠近所述托盘的边缘和远离所述托盘的边缘与所述托盘的板面方向平行,
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对应缠绕多层所述第二包装膜,多层所述第二包装膜的每层的靠近所述托盘的边缘和远离所述托盘的边缘与所述托盘的板面方向交叉。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装膜自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向所述第一端部逐圈缠绕在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一包装膜的最小层数大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一包装膜的最小层数,或者,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一包装膜的最小厚度大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第一包装膜的最小厚度;以及
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一包装膜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一包装膜的至少部分在所述装载物的径向上交叠,和/或,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一包装膜的至少部分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一包装膜的至少部分在所述装载物的径向上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多层所述第一包装膜,多层所述第一包装膜的每层的靠近所述托盘的边缘和远离所述托盘的边缘与所述托盘的板面方向平行,
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和第二端部对应缠绕至少一层所述第一包装膜,至少一层所述第一包装膜的靠近所述托盘的边缘和远离所述托盘的边缘与所述托盘的板面方向交叉。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任一位置上,所述第一包装膜的层数不大于所述第二包装膜的层数;和/或
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任一位置上,所述第一包装膜的厚度不大于所述第二包装膜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包装膜以及所述第二包装膜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每个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高度的一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包装膜在第一高度的张紧力分别大于第二高度和第三高度的张紧力,
所述第一高度对应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一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层数最小和/或厚度最小的区域,所述第二高度对应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中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层数最小和/或厚度最小的区域,所述第三高度对应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第二端部对应缠绕的所述第二包装膜层数最小和/或厚度最小的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包装膜在所述第一高度的张紧力大于所述第三高度的张紧力。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的任一位置上,所述第二包装膜的张紧力大于所述第一包装膜的张紧力。
15.根据权利要求2-14任一所述的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包装膜和所述第二包装膜之间的多个边缘保护件,多个所述边缘保护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分别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
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中两个相邻侧面的边缘连接,所述边缘保护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两个相邻侧面的边缘连接处,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分别与所述两个相邻侧面的部分交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在所述托盘上的正投影轮廓在第二方向宽度为L1,所述装载物的多个侧面在所述托盘上的正投影轮廓在第三方向宽度为L2,L2>L1,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分别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所述第一板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二板体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宽度的取值范围小于L1*0.5,大于L1*0.18。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组件还包括第三包装膜,
所述第三包装膜包括顶膜部分和侧膜部分,所述顶膜部分覆盖所述装载物的远离所述托盘一侧的表面,所述侧膜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凸出于所述顶膜部分,所述侧膜部分在所述装载物的径向上覆盖多个所述边缘保护件和所述第一包装膜的远离所述托盘的一端,并且在所述装载物的径向上所述侧膜部分被所述第二包装膜覆盖。
18.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装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单元还包括多个防滑垫,所述多个防滑垫分别设置在所述多层成捆件中相邻两层成捆件之间。
CN202120923885.8U 2021-04-30 2021-04-30 装载单元 Active CN2159730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23885.8U CN215973051U (zh) 2021-04-30 2021-04-30 装载单元
KR1020237041221A KR20240004758A (ko) 2021-04-30 2022-04-27 로딩 유닛, 포장 방법, 포장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PCT/CN2022/089569 WO2022228468A1 (zh) 2021-04-30 2022-04-27 装载单元、包装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23885.8U CN215973051U (zh) 2021-04-30 2021-04-30 装载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73051U true CN215973051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4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23885.8U Active CN215973051U (zh) 2021-04-30 2021-04-30 装载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730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8468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康美包(苏州)有限公司 装载单元、包装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8468A1 (zh) * 2021-04-30 2022-11-03 康美包(苏州)有限公司 装载单元、包装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31004B2 (en) Unit load for the transport of absorbent hygiene articles
RU2391276C2 (ru)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очный комплект панелей
JP2014519451A (ja) 接着パッチおよび梱包システムでの使用方法
CN215973051U (zh) 装载单元
US2004001807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tacking goods on a pallet
CN102149612B (zh) 包装单元、装运单元和制造包装单元的方法
US20130017054A1 (en) Package unit and loading method and loading structure therefor
US6205750B1 (en) Method for packaging bulk goods and a container for bulk goods
RU2421387C2 (ru) Комплект уложенных штабелем рулонов или заготовок сжимаемого изоляцион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CN115258281A (zh) 装载单元、包装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2228468A1 (zh) 装载单元、包装方法、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ES2270013T3 (es) Sistema y metodo para la creacion de unidades de carga.
JPH09295686A (ja) ガラス管包装体
JP4890109B2 (ja) 梱包装置
KR102307644B1 (ko) 곤포체의 제조 방법
JP4789331B2 (ja) 電池セパレータロール製品の梱包方法
JP4528560B2 (ja) ロール製品搬送用輸送形態
CN211618437U (zh) 一种新型卷状产品的包装结构
JP2003292028A (ja) 電池用セパレータシートロールの梱包方法
JP2002211648A (ja) 表示装置の梱包装置および梱包方法
WO2019239637A1 (ja) 梱包体の製造方法
CN213650637U (zh) 一种玻璃纤维磨碎产品的包装结构
JP2003146360A (ja) 被覆アーク溶接棒の輸送用構造物
KR102604057B1 (ko) 점착형 골판지커버
JP2021147093A (ja) 梱包体及び梱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