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55356U - 一种间距调节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间距调节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55356U
CN215955356U CN202121799784.0U CN202121799784U CN215955356U CN 215955356 U CN215955356 U CN 215955356U CN 202121799784 U CN202121799784 U CN 202121799784U CN 215955356 U CN215955356 U CN 2159553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assembly
positive electrode
negative electrode
adjus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997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力
谭双涛
刘明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Titans New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Titans New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Titans New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Titans New Power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9978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553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553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553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间距调节机构,包括:基座;第一负极组件,活动设置在基座上;第二正极组件,活动设置在基座上;联动机构,连接第二正极组件和第一负极组件;移动第一负极组件或第二正极组件时,联动机构能够使得第一负极组件和第二正极组件相互接近或者相互远离;应用上述间距调节机构能够起到间距调节作用的同时,简化设备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间距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化成分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间距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电池化成分容工序当中,电池供电通常是通过整列的电池探针组件,为托盘当中放置的电池进行供电,当电池规格改变时,需要调整正极探针组件和负极探针组件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电池的中心距。
在以往的设备当中,正极探针组件和负极探针组件各自由一组丝杠螺母机构带动,通过锥齿轮及丝杠螺母机构带动正极探针组件或者负极探针组件移动,以调节二者之间的间距,然而这种结构复杂,对零配件的要求精度较高,装配耗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成本,而且容易卡死电机无法驱动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间距调节机构,能够起到间距调节作用的同时,简化设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间距调节机构,包括:基座;第一负极组件,活动设置在基座上;第二正极组件,活动设置在基座上;联动机构,连接第二正极组件和第一负极组件;移动第一正极组件或第二正极组件移动,联动机构能够使得第一负极组件和第二正极组件相互接近或者相互远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与基座转动连接,第一连杆与基座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第一连杆两端之间;两根第二连杆,分别与第一连杆的两端转动连接,两根第二连杆分别与第一负极组件和第二正极组件转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连杆与基座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第一连杆的中间位置;两个第二连杆的长度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联动机构包括:第三连杆,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负极组件转动连接;第四连杆,第四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正极组件转动连接;第三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联动机构还包括滑块,滑块与基座滑动连接,滑块能够相对于基座上下滑动,第三连杆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杆的第二端均与滑块转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长度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间距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正极组件和第二负极组件,第一正极组件、第一负极组件、第二正极组件和第二负极组件从前向后依次活动设置在基座上,第一正极组件和第二正极组件固定连接,第一负极组件和第二负极组件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间距调节机构还包括:调整组件,设置在基座上,调整组件与第一正极组件连接,调整组件用于调整第一正极组件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调整组件包括:调整电机,设置在基座上;调整丝杠,与调整电机连接;调整螺母,与调整丝杠螺纹配合,调整螺母与第一正极组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调整电机和调整丝杠通过同步带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间距调节机构还包括:调整组件,设置在基座上,调整组件与第一负极组件连接,调整组件用于调整第一负极组件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调整组件包括:调整电机,设置在基座上;调整丝杠,与调整电机连接;调整螺母,与调整丝杠螺纹配合,调整螺母与第一负极组件连接。
应用上述间距调节机构,在生产过程当中,当电池规格发生改变时,可以移动第二正极组件和第一负极组件的其中之一来改变二者之间的间距,当第二正极组件朝向第一负极组件运动时,第一负极组件在联动机构的联动下朝向第二正极组件运动,当第二正极组件远离第一负极组件运动时,第一负极组件在联动机构的联动下也远离第二正极组件运动;此时仅需移动第二正极组件和第一负极组件的其中之一即可起到改变间距的目的,无需设置多组传动机构分别驱动负极和正极组件,能够起到间距调节作用的同时,有效简化设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间距调节机构的轴侧图;
图2为图1中沿从动带轮的轴线剖开的剖视裁剪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联动机构的示意图;
上述附图包含以下附图标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基座 240 调整丝杠
110 第一正极组件 250 调整螺母
120 第二正极组件 260 第一连接件
130 第一负极组件 310 第一连杆
140 第二负极组件 320 第二连杆
210 调整电机 330 第三连杆
220 主动带轮 340 第四连杆
230 从动带轮 350 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间距调节机构,包括:基座100;第一负极组件130,活动设置在基座100上;第二正极组件120,活动设置在基座100上;联动机构,连接第二正极组件120和第一负极组件130;当第二正极组件120移动时,联动机构能够使得第一负极组件130和第二正极组件120相互接近或者相互远离。
应用上述间距调节机构,在生产过程当中,当电池规格发生改变时,可以移动第二正极组件120和第一负极组件130的其中之一来改变二者之间的间距,当第二正极组件120朝向第一负极组件130运动时,第一负极组件130在联动机构的联动下朝向第二正极组件120运动,当第二正极组件120远离第一负极组件130运动时,第一负极组件130在联动机构的联动下也远离第二正极组件120运动;此时仅需移动第二正极组件120和第一负极组件130的其中之一即可起到改变间距的目的,无需设置多组传动机构分别驱动负极和正极组件,能够起到间距调节作用的同时,有效简化设备结构。
应当理解,在本实施例当中,活动设置在基座100上,既包括相对于基座100平动的运动方式,也包括相对于基座100转动的运动方式。
在本实施例当中,联动机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联动第一负极组件130和第二正极组件120,使得第一负极组件130和第二正极组件120相互接近或者相互远离;例如在基座100上位于第一负极组件130和第二正极组件120之间的位置转动设置齿轮,在齿轮的两侧分别设置与齿轮啮合的齿条,两根齿条分别连接第一负极组件130和第二正极组件120;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杆机构,实现第一负极组件130和第二正极组件120之间的联动。
如图1、图3所示的联动机构的结构,是利用连杆机构实现第二正极组件120和第一负极组件130之间联动的方式,其包括:第一连杆310,与基座100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10与基座100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第一连杆310两端之间;两根第二连杆320,分别与第一连杆310的两端转动连接,两根第二连杆320分别与第一负极组件130和第二正极组件120转动连接;当第一负极组件130向前运动时,带动第二连杆320和第一连杆310转动,使得第二正极组件120向后运动,使得两个组件相互远离;而当第一负极组件130向后运动时,第二正极组件120在第一连杆310和第二连杆320的带动下向前运动,使得两个组件相互靠近。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连杆310与基座100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第一连杆310的中间位置;两个第二连杆320的长度相等;其中,第一连杆310的中间位置指的是第一连杆310两端连线的中点的位置,基座100上设置有前后方向延伸的滑轨,第一负极组件130和第二正极组件120均与滑轨滑动连接,根据平面连杆机构的相关原理,第一连杆310与基座100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第一连杆310的中间位置;两个第二连杆320的长度相等可以保证第一负极组件130距离第一连杆310与基座100转动连接的间距与第二正极组件120距离第一连杆310与基座100转动连接的间距相等,使得第二正极组件120与第一负极组件130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平顺的相互接近和相互远离。
另一方面,由于连杆机构相对于锥齿轮和丝杠机构的装配要求较低,通过连杆机构联动第一负极组件130和第二正极组件,相对于采用两组锥齿轮和丝杠机构来说能够显著降低装配难度。
如图4所示的联动机构,是另外一种通过连杆机构实现第二正极组件120和第一负极组件130联动的方案,其包括第三连杆330,第三连杆330的第一端与第一负极组件130转动连接;第四连杆340,第四连杆340的第一端与第二正极组件120转动连接;第三连杆330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杆34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其中,为了保证第二正极组件120静止后,第一负极组件130的位置也相对静止,联动机构还包括滑块350,滑块350与基座100滑动连接,滑块350能够相对于基座100上下滑动,第三连杆330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杆340的第二端均与滑块350转动连接;当第二正极组件120固定后,滑块350的上下位置也随之固定,使得第三连杆330无法转动,继而锁定了第一负极组件130的位置。
具体地,第三连杆330和第四连杆340的长度相等;可以保证第一负极组件130距离滑块350的水平间距与第二正极组件120距离滑块350的水平间距相等,使得第二正极组件120与第一负极组件130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平顺的相互接近和相互远离。
如图1所示,间距调节机构具体包括:从前向后依次活动设置在基座100上的第一正极组件110、第一负极组件130、第二正极组件120和第二负极组件140,第一正极组件110和第二正极组件120固定连接,第一负极组件130和第二负极组件140固定连接;当第一正极组件110向前运动时,第二正极组件120随着第一正极组件110一起向前运动,此时第一负极组件130在联动机构的联动下向后运动,带动第二负极组件140一起向后运动,此时第一正极组件110和第一负极组件130之间的间距变大;第二负极组件140和第二正极组件120之间的间距也变大;而想要将时第一正极组件110和第一负极组件130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二负极组件140和第二正极组件120之间的间距一同变小,只需将第一正极组件110向后运动即可。
如图1所示,两个正极组件上均从左到右分布着多个电流探针,在生产过程当中用来抵接多个电池的正极;两个负极组件类似,也从左到右分布着多个电流探针,在生产过程当中用来抵接多个电池的负极。
如图1、图2所示,间距调节机构还包括:调整组件,设置在基座100上,调整机构与第一正极组件110连接,调整组件用于调整第一正极组件110的位置;其中,调整组件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调节第一正极组件110的位置,例如通电机及传动机构带动第一正极组件110移动,或者通过气缸或者液压缸等机构带动第一正极组件110移动。
如图2所示,调整组件包括:调整电机210,设置在基座100上;调整丝杠240,与调整电机210连接;调整螺母250,与调整丝杠240螺纹配合,调整螺母250与第一正极组件110连接;在生产过程当中,调整电机210带动调整丝杠240转动,调整丝杠240带动调整螺母250前后移动,调整螺母250带动第一正极组件110一起移动;由于丝杠螺母机构的传动比大,对于第一正极组件110的位置调整精度较高。
参考上述机构,也可以将调整组件设置为与第一负极组件连接,使得调整组件用于调整第一负极组件的位置,具体地,调整组件包括:调整电机,设置在基座上;调整丝杠,与调整电机连接;调整螺母,与调整丝杠螺纹配合,调整螺母与第一负极组件连接。
具体地,调整电机210和调整丝杠240通过同步带连接;如图1、图3所示,电机连接主动带轮220,调整丝杠240连接从动带轮230,主动带轮220和从动带轮230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此时可以将调整电机210布置到与调整丝杠240异轴的位置,提高了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为了确保设备运行的平衡性与稳定性,以从动带轮的轴线为对称轴联动机构对称设置在基座上。
本方案中,针对一组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的情况,调整组件通过驱动第二正极组件120,来实现间距调节,即调整螺母250与第二正极组件120连接,通过移动第二正极组件120,并在联动机构作用下,第二正极组件120与第一负极组件130等位移移动实现间距调整。同样的原理,调整组件驱动第一负极组件130能实现同样的功能。
同时,本方案中,针对两组及两组以上的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的情况,通过将所有的正极组件固定连接为一体,同时将所有的负极组件固定连接为一体,联动机构可以设置在任意一组的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之间,也可以设置在任意相邻组的负极组件和正极组件之间,也可以设置在任意的负极组件与任意的正极组件之间,调整组件驱动任意正极组件或任意负极组件移动均可实现所有组别的正极组件和负极组件的间距调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2)

1.一种间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00);
第一负极组件(130),活动设置在所述基座(100)上;
第二正极组件(120),活动设置在所述基座(100)上;
联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正极组件(120)和所述第一负极组件(130);
移动所述第一负极组件(130)或第二正极组件(120)时,所述联动机构能够使得所述第一负极组件(130)和所述第二正极组件(120)相互接近或者相互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第一连杆(310),与所述基座(10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10)与所述基座(100)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杆(310)两端之间;
两根第二连杆(320),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310)的两端转动连接,两根所述第二连杆(320)分别与所述第一负极组件(130)和所述第二正极组件(120)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间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310)与所述基座(100)转动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连杆(310)的中间位置;两个所述第二连杆(320)的长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
第三连杆(330),所述第三连杆(33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负极组件(130)转动连接;
第四连杆(340),所述第四连杆(34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正极组件(120)转动连接;
所述第三连杆(33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连杆(34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滑块(350),所述滑块(350)与所述基座(100)滑动连接,所述滑块(350) 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100)上下滑动,所述第三连杆(33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连杆(340)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滑块(350)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间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330)和所述第四连杆(340)的长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间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正极组件(110)和第二负极组件(140),所述第一正极组件(110)、所述第一负极组件(130)、所述第二正极组件(120)和所述第二负极组件(140)从前向后依次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正极组件(110)和所述第二正极组件(1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负极组件(130)和所述第二负极组件(140)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间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整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100)上,所述调整组件与所述第一正极组件(110)连接,所述调整组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一正极组件(110)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间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包括:
调整电机(210),设置在所述基座(100)上;
调整丝杠(240),与所述调整电机(210)连接;
调整螺母(250),与所述调整丝杠(240)螺纹配合,所述调整螺母(250)与所述第一正极组件(110)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间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电机(210)和所述调整丝杠(240)通过同步带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间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调整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100)上,所述调整组件与所述第一负极组件(130)连接,所述调整组件用于调整所述第一负极组件(130)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间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包括:
调整电机(210),设置在所述基座(100)上;
调整丝杠(240),与所述调整电机(210)连接;
调整螺母(250),与所述调整丝杠(240)螺纹配合,所述调整螺母(250) 与所述第一负极组件(130)连接。
CN202121799784.0U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间距调节机构 Active CN2159553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99784.0U CN215955356U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间距调节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99784.0U CN215955356U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间距调节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55356U true CN215955356U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35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99784.0U Active CN215955356U (zh) 2021-08-03 2021-08-03 一种间距调节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553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37887A1 (zh) 一种电动汽车换电站
CN115032539A (zh) 测试设备
CN215955356U (zh) 一种间距调节机构
CN112658577B (zh) 一种汽车座椅夹持工装
CN114477052A (zh) 变间距分液装置
CN113745676A (zh) 一种间距调节机构
CN212965045U (zh) 新能源电池测试用的电极板调节装置
CN219258857U (zh) 馄饨机自动放托装置
CN212412110U (zh) 一种间距调整化成组件及具有其的化成分容设备
CN214520169U (zh) 变距机构
CN107030708B (zh) 一种夹料机械手活动装置
CN218579008U (zh) 一种横向移动取料机构
CN221176902U (zh) 一种应用于插针机的四面倒角机构
CN110421103A (zh) 一种五金杆件加工用的搓丝设备
CN218173762U (zh) 一种芯片测试变距结构
CN210682395U (zh) 一种送料设备的侧面高速移动机构
CN219781121U (zh) 多自由度可控移动式出菇棚架
CN215315424U (zh) 无凸轮弹簧机
CN217457758U (zh) 转运装置
CN218930864U (zh) 一种电池盒自动上料装置
CN209894053U (zh) 智能动力装置
CN215731836U (zh) 一种电芯夹紧定位装置
CN216462769U (zh) 一种电力柜侧片焊接工装
CN220077737U (zh) 开放式同步带模组
CN213633499U (zh) 一种充放电测试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